该片讲述了在高四这个特殊背景下的数段青春爱情故事。
电影聚焦于复读时光,当学生们再次面对高考压力时,却依旧无法抑制这青春集中营里的躁动。
影片围绕着几个性格迥异的女生展开,组成了一个美好又耐人寻味的青春故事。
去看之前其实带着一些期待,因为看简介感觉这部片子和之前通俗的青春片不大一样。
可是看完难免还是有些失望,四个看似无关实则环环相扣故事组成一段别样青春,这种情节给我蛮有趣的感觉,但是很遗憾,电影很平淡,虽然没有之前青春片那些通俗的套路,可也没有带给我任何特别的感受,没有感动,没有欢笑,甚至没有什么共鸣,很平静的从头看到尾。
总得来说,很一般的一部片子吧。
真的很期待能拍出一部让人惊喜的青春片。
本片总共由三个青春爱情小故事共同构成,每个故事都能很好地体现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对于爱情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的渴望再到最终的冲动的过程。
但每一段小故事的侧重点却各有不同。
第一段是张文生与陈珊妮,两人偶然相遇相识来,他们的感情故事偏于文艺,彼此暗恋着对方。
而第二段属于是三角恋,主角是阿虎、青龙和凌彩彩,两个男生都敢于为了爱情而努力争取,奋勇争夺,彼此之间擦出了青春时代的熊熊烈火。
第三段是谢伦和周小弥,痴情男努力治愈痴情女,也是搞笑不断。
白客在片中的造型看着非常呆萌的,与之前影视作品中那副搞笑的模样完全不一样;蓝盈莹和王玉雯的造型都是那种可爱灵动型的;另外蒋龙的粗犷与曹骏的唯诺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编剧是一部电影最大的灵魂了奔着顾长卫来看《遇见你真好》却觉得看了一堆垃圾《立春》《孔雀》是我一直觉得的挺不错的电影的这也是我喜欢顾长卫的原因现在想来 我一点也不喜欢顾长卫我喜欢的是李樯是李樯创造了《立春》《孔雀》而不是顾长卫堆积的烂梗就是在迎合观众谁的青春都不是 连臆想的青春都不是可以说是非常垃圾了
开篇以主人公阐述剧情不错,以为和其他青春剧有不同之处。
但是后面越看越狗血加无语。
虽说三对感情线贯穿始终,但是此剧只有一个多小时,给人匆忙、混乱的感觉,爱情线里找的情侣也不搭吧,里面的一些情节看的让我发出很多问号、疑惑、不解。
特别是里面有用烟火对着“斑马”的情节,存在不良导向。
高中生有大片纹身,衣着花哨,再怎么也要穿统一的校服吧。
后面结尾也是好搞笑,莫名的说唱,看的我好尬啊……前面吃杏子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不舍,结尾再来一下??????
可能我个人不太喜欢吧,真的不好看。
距离高考还有121天,今天是网课最后一天,平平无奇的下午我逃了网课搜到了这部电影,本来没想看完的,就想看一段,不好就退,结果一不留神就看完了,还是蓝盈莹的故事比较吸引人吧,我以为通篇就是他们了呢,结果是好几个故事,前三分之二我看着逻辑很清晰,一些东西把故事给串起来,比较像东野圭吾的手法,到后面就很迷,讲完后两对情侣的美好结局之后就一直跳来跳去,记忆紊乱,一会儿是回忆,一会儿又是rap,就很迷。
emmmm其实剧情还算合理的,包括打错电话,一见钟情什么的,但第二个故事就很雷,复读学校的恶势力也这么猖狂吗?
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就该被人无底线的诋毁和意淫吗?
不吧,那种系统性的学校一定会比普高和重高还要压抑啊,但除了背书和跑步几个镜头以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啊,剩下的其他都还好,没有看出有多尴尬。
其实也算是一种致敬吧?
高中的生活一定很值得致敬,尤其是那么特殊的高中生活,今天刚看了一个两个人明明相爱但因为毕业要选择不同的路而必须分开的视频,果然脱离了学生这个身份所有的一切都会变的不纯粹也不容易吗。
行了,不无病呻吟了,不知道再说些什么了,就这样吧。
这部电影被低估了,虽然它不完美,但它也不烂,这不是我的青春,却比那些青春疼痛电影多了真实,中间有几次我都以为要变得俗套狗血,但是它没有,结局我不能说完全没想到,出乎我意料,也许是前面剧情多出的那一部分真实让我觉得结局也会比较平平淡淡,所以我虽然想到了这种结局方式也不觉得会这样走,结果。。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抓住一点漏洞就说这是部烂片,这不合理。
嗯,就这样。
文/梦里诗书 三段复读学校里关乎青春群像的聚合,顾长卫凭此在《遇见你真好》中对青春的一展,却完全没有能捕捉到哪怕一丝属于青春的实态,电影里所谓的青春不过是导演编剧对复读学生贫瘠的臆想,胡编乱造的剧情拼凑,令人所感受到的只有如坐针毡的尴尬。
在青春片大同小异的今下,《遇见你真好》其实本有着一个非常新颖的聚焦,那就是复读学校里的复读生,面对高考的失利,他们选择了再一次的冲刺,压力,迷茫和拼搏都是电影本可大有作为去着墨青春的素材,而电影如何能用喜剧化的手法来呈现这些,本是我所尤为期望看到的,但电影和所有人开了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玩笑,其将复读学校变成了一个宛若乌托邦般的存在,在这里没有烦恼压力,没有迷茫困惑,有的只是矫揉造作的搞笑。
正是在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校里,电影用三段情爱所构建的剧情,自然如同空中楼阁般令人感受不到一星半点的真实,当现实与电影中所描绘的青春完全脱轨,电影的剧情其实已然毫无意义。
《遇见你真好》所能做的也只是用学生元素的符号堆砌,讲着一个泛善可陈的青春爱情,而这个模板则也就只能是一个可以被放之于任何的青春电影中,同复读学校与复读生没有任何关联可言的烂俗故事。
自然如今的青春电影早已避堕胎绝症这种套路唯恐不及,生怕沾染上了“狗血”二字,但没有这些元素的《遇见你真好》,就真的好起来了吗?
显然并没有,电影诚然没有了这些老套烂俗的剧设,却并没有去想着如何去细腻的描绘情感来为电影留存住些许颜面,而只是异想天开用一些清奇的脑洞来标新立异,实则不过是与同类的烂俗青春如出一辙罢了,在毫无真实奠基之下的种种段子拼凑,最终彻底令电影与真实的青春绝缘。
并不夸张的说《遇见你真好》是迄今为止顾长卫导演作品中最为糜烂的一部, 没有真实,没有共鸣,甚至于电影所展现的青春都似是而非,如此电影只是在虚无的青春里,遇见了导演的迷茫。
熬过了多久患难 湿了多少眼眶 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Eason《爱情转移》问:你们知道什么叫“爱”吗...?
你们知道一个人,要成长,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吗?
我想说,在中国,绝大部分人是看不懂这部电影的。
因为绝大部分人,并不懂得何为“爱”。
应该怎么爱可惜书里从没记载,终于摸出来但岁月却不回来,不回来错过了春天可会再花开...——Eason《葡萄成熟时》
大部分的影评都在大力炮轰这部电影的剧情、故事情节、人物表现等等的不合理,却忽视了最重要、最高级的精神内核——成长(本来想写“爱”的,但是“成长”一词更为合适)。
我想说,恋爱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
是的,传统教育中羞涩的“情情爱爱”正是使我们成长的一条通道。
可是在我们情窦初开、性发育、性欲望最强烈的年纪,我们被教导压制这种情感,因此催生了爱“早恋”的、“不听话”的少数同学。
《遇见你真好》中叙述了三段校园恋爱故事,这三段故事其实就是现实青春恋爱中最常见的三种恋爱形式——幼稚的倔强与钟情——张文生与珊妮大大咧咧调皮可爱的珊妮,是压抑的应试教育下多数男孩的理想型。
有很多事情,比如撬开教学楼顶的锁头、和女孩接吻、在办公室假装老师,张文生都不敢去做。
所以当他的生活中闯入了珊妮——一个与他截然不同的人,你知道的,完蛋了,他喜欢上了她。
他为她写下小说,虽然大家都误以为那是一个搞笑故事,但是其实最后两个人都知道那短短的一页A5写下了多少懵懂可爱的告白之词。
英雄主义——阿虎与凌彩彩中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负责升旗的必须是个漂亮女孩/帅小伙。
想想当年,那个红旗下的女孩,又是多少人的yy对象。
成绩好又漂亮似乎就是这类女生的特点,不可避免的吸引痞痞的校霸、酷酷的boy,这几乎是每个中学的惯例。
没什么好说的,英雄救美,是每个男孩子做梦都想为心动女孩做的一件事。
走出迷雾——小弥与谢伦这是这部影片中,传递价值观最正的一对CP。
谢伦一直在想方设法帮助plmm小弥走出男友意外去世(并有可能被绿了)的阴影,即便在小弥醉酒打伤情敌的时候,也是很理性的教育对方。
最打动人的是在影片结尾,多年后的再次相遇,谢伦依然告诉她她的前男友并没有绿她,帮助她解开了多年以来很大的心结。
点赞!
电影前面的三段校园故事,其实很真实的描绘了青少年情窦初开的躁动,至于细节——表现形式、音乐、剧情等衔接,其实是富有创意并且风格独特。
但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片尾的歌舞部分,才是整部电影的燃点、泪点!
一开始以为导演只是想以轻松愉快形式来结束这部电影,直到主任打开了张文生给珊妮的那张纸条——“在生命的旅程里 遇见你真好”。
在生命的旅程里 遇见你真好我想这张小纸条,是写给每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或者像张文生和珊妮,浪漫到为你写“诗”;也想像阿虎那样,为了心爱的TA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也愿意陪着受伤的plmm走出人生的阴影。
而这一路走来,我们因此成长,我们或许渐渐明白爱为何物,也或许仍然不懂其中的玄机。
但我依然感动,我感动谢伦在多年之后仍然要将真相告诉小弥,即便他可以完全不提不说,与时间淡忘了伤口的小弥在一起,但是他说了。
谢伦对小弥的感情,超越了普通欲望层面的占有、虚荣,深入对方的心智,治愈她、帮助她。
这才是爱。
观影过程中我曾一度纠结于谢伦与小弥之间的爱,因为在这三段感情故事中是最显成熟、积极的,但是又担心导演的草草收尾。
过去永远不会回来,请为自己而活“在生命的旅程里 遇见你真好”泪目,或许怎么样结尾,又有什么所谓呢?
我想导演此处或许是想把剧情交给每一位观众,就像影片里来不及共聚一堂的人,坐在了一起,好好道别,好好感谢。
感谢青春里的每一位她/他,带给我成长。
我长大了,我现在懂了,从前我只想着怎么爱你,但现在我懂得如何爱自己了,我也懂得如何爱人了。
这一路来哭湿过多少深夜的枕头,熬过了多少患难,湿了多少眼眶…谢谢美丽的你,带给我成长,遇见你真好。
回答文首的问题:什么是爱?
答:“爱是成长与分享”。
爱并不是带有贬义的“儿女私情”,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关注对方心智的成长。
爱从来不是“对象”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希望有人能看nak懂,谢谢。
在前几天一个春天蠢蠢欲动的夜里,我又把《立春》看了一遍。
因为看了顾长卫的新片《遇见你真好》。
去之前看片名和宣传大概就预料到会是个烂片,但也没有想到会那么烂。
在影院里面如坐针毡。
你无法想象这是曾经拍出过《孔雀》《立春》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
看到曾经喜欢的导演拍烂片,真的非常心痛。
更心痛的是,蒋雯丽再次扮丑客串了,而且这次演的人物还叫:王彩玲。
王彩玲是谁?
她是《立春》的女主角啊。
是那个小城的一根六指,身在小城,心在巴黎歌剧院;吃着泡面,唱着“献身艺术,献身于爱情”,是所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怀才不遇的文艺青年心中的女神。
但到了《遇见你真好》里,她成为宿管王姨,在一个复读学校里看管女生宿舍,致力于打击男女学生早恋……更可怕的是,最后她还和范明扮演的教导主任上演了一出美好黄昏恋,戴上墨镜满面春风坐在教导主任的机车后面飞驰而去。
我们为什么喜欢《立春》里的王彩玲?
她容貌丑陋,爱情失败,事业不顺,怀才不遇,甚至自欺欺人,心高气傲,满口谎言。
明明北京的剧团不要她,甚至连在音乐学院打杂都被拒绝了,但她总对身边人说自己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但王彩玲这个人物是真实而丰满的。
《立春》是几段式电影。
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它结构有些松散,现在却发现这样的结构其实独立成段又层层递进,看爱情与生活如何冷酷无情地一步一步对王彩玲风刀霜剑严相逼。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段王彩玲和黄四宝的爱情,其实每一段都拍得很好,都一点一点刻画出王彩玲丰富的面相来。
就拿和漂亮邻居小张的来往说吧。
观众看到第一次她们正面交锋,是小张告诉王彩玲周瑜来找过她。
然而王彩玲高傲地从她面前头也不回地走过,说:“我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后来,王彩玲夜里独自在家胃疼得不行,不得已去敲小张的门,求胃药。
小张热情地请她进屋,给她药,还给她喝粥。
之后两人开始交往,小张会热情地邀请王彩玲吃饺子,还给她介绍祛斑秘方。
再后来,小张的丈夫抛下她走了,她来找王彩玲哭诉,说:“我以后连你都不如了。
”说,我是把你当朋友才和你说的。
王彩玲说:“你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你更不幸,我没你好看,没你年轻,又没有家庭。
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你会安慰的,对吧。
”她说:“不管是谁,他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啦?
”后来小张老师连夜搬走,乒零乓啷搬家具的声音王彩玲当然都听到了。
她趴在窗口看着装满家具的卡车带着小张老师一起开走,但她到底没有开门出去送她。
这简单几段情节,就已经很好地刻画出一个立体的王彩玲来。
《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彩玲却失去了这样的魅力,就是一个扁平的、和教导主任谈着中年恋爱的宿管王姨。
和那些你相处三年但从不了解的宿管阿姨没有丝毫区别。
除了宿管这个身份,你看不出她作为一个人的悲喜,她的个性,更别提人物的丰富了。
别说一个配角王彩玲了,就是《遇见你真好》的几个主角,你也完全看不出他们作为电影人物的独特和丰富性。
《遇见你真好》也是几段式电影,每一段都是一段学生恋情。
不是说不能拍学生恋情,世界上那么多拍得好的爱情电影呢,但《遇见你真好》是真的好无聊。
蓝盈莹和白客演的那一对,女生总是捉弄男生,男生就喜欢上女生了,然后就把女生写进自己小说里。
关键这个小说的故事也很无聊,说男生和女生青梅竹马,然后小男生问小女生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小女生说放家里了……后来小女生就把一个喷泉雕塑的小鸡鸡掰下来给男生送去了。
第二对,男生小时候被雷劈过,喜欢上班级一个女生。
同时,一个校霸也喜欢这个女生。
男生屡屡英雄救美。
最后一次校霸和小弟把男生抬上班级飞转的电扇,结果电扇漏电,抬他的校霸和混混们都被电得七荤八素,曾被雷劈过的男生一点事没有……第三对……我实在看不下去,逃出影厅歇了会儿,所以无可奉告。
《遇见你真好》充满了这种廉价的煽情和无聊的搞笑。
《立春》中王彩玲也活得像个笑话,但那是与生活碰撞的无奈,是一种让人悲从中来的幽默。
《立春》里随便一句台词都是经典——火车上,黄四宝拒绝了王彩玲的示爱。
王彩玲:“你真的没对我动过心?
哪怕一点点,一瞬间都没有?
”黄四宝:“我很敬重你,我一直把你当哥们儿。
”王彩玲:“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儿的吧。
我觉得我不丑,我就是有点古怪。
”黄四宝:“难道男女间非得用爱情来表达感情?
”王彩玲:“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黄四宝:“我没那么高的境界……我挺庸俗的。
”
然而《遇见你真好》我没有听到一句打动我的台词。
哪怕是蒋雯丽演的宿管王姨。
而且因为缺乏细节与真实性,使得蓝盈莹的角色对白客的角色在天台上说:“我要带你去感受你小说中写的风”也显得很矫情。
《立春》的后面,被生活一次次侮辱与损害的王彩玲看似终于对生活妥协了。
她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在街上摆摊卖起羊肉……然而她结尾带着孩子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回眸,那一回眸里还是有万语千言。
她在医院遇到周瑜,对方不再念普希金的诗歌,而是和三姑六婆眉飞色舞传授如何让老婆怀孕时候吃桂圆,于是女儿眼睛又黑又亮。
他真是游刃有余啊!
然而王彩玲不是的,她抱着孩子从他们面前径直走过,依旧是一个局外人,直到被周瑜喊住。
也许确实只能顺从命运了,在挣扎过后,但,也不见得就要享受庸常。
《遇见你真好》让人如坐针毡的大概就是这种享受庸常的自得。
电影里的宿管王姨是这样,电影外的顾长卫也是这样。
一个电影导演怎么可以允许自己退步成这样?
庸常成这样?
如果说《立春》中的王彩玲是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是中国的包法利夫人,那《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姨只能是三流国产狗血剧中成天对孩子逼婚的中年婆妈。
我想,我们不想看到王彩玲变成王姨,就是因为不想看到她变得如此庸常,更不想接受有一天自己也可能会变得如此庸常。
死亡是抵抗,顺从是无奈,然而庸常是不能接受的。
看《立春》的时候,出现最多的弹幕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原来用来形容《红楼梦》里的晴雯,曹雪芹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就因为这样与丫鬟身份并不相匹配的心气让晴雯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最终病死家中。
而就算病倒在家,贾宝玉去看望她,晴雯也并没有就此向王夫人等妥协,谄媚。
如果有一天晴雯变成了袭人那样,请问你还能接受吗?
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写畸零人,他的小说《草竖琴》中写了“个头矮小,好似侏儒”的科林、头发稀少的老处女多莉、肤色黝黑一嘴牙没剩几颗的凯瑟琳……几个人为了反抗多莉妹妹韦莱娜的专制,离家出走,躲去了一个森林的树屋。
后来这个队伍越来越扩大,捕猎松鼠的莱利也来了。
还有原本是代表韦莱娜劝他们回家的库尔法官也选择留了下来。
库尔法官特别有意思,他说自己之前总是站错立场,因为“法律不认可差异”,比如渔夫和有色人种的姑娘相爱,想要结婚,但小城的法律不允许渔夫娶一个有色人种,“我的职责就是要审判他”。
库尔法官说,他之所以选择留在树屋,就是“在有生之年,有一次想要站对立场。
”于是他帮助科林他们和韦莱娜派来的人作战,后来还向多莉求婚。
就是这样看似粗鄙的男人,却也能够说出:“开始只是一片树叶,一场雨,然后你从树叶那里学到了什么,一场雨又催熟了什么,有人来接受你从这些东西里领悟到的爱。
你得明白,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许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我就这样耗费了一生,至今也没有完全掌握——我只知道事实就是这样:爱是一连串发生的,正如自然是一连串的生命串起来的。
”他们在树屋的那段时光是《草竖琴》中最重要、也最有趣的部分。
后来多莉和韦莱娜和解了,大家也都回去了。
但这段经历丰富了他们每一个人。
让他们没有成为那些在树下叫嚣着要把他们赶回去的庸常的人们。
《立春》片尾,顾长卫让王彩玲终于穿上礼服,在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
最后字幕写: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遇见你真好》最后也有一段歌曲,虽然莫名其妙的,但还是可以看出顾长卫依旧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
看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导演还拍出这样的电影,失望之余,更是心痛。
我后来其实有在采访中问顾长卫导演,为什么要让王彩玲在《遇见你真好》中出现。
他依旧是那样木讷的、不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的状态。
以下是他回答我的原话:“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啊,对于《立春》这个电影来说啊,还有对于立春这个时节来说啊,咱们很多人都会想起这么个人物啊,对于那个时期来说啊是一个很亮眼的一个人物啊!
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呢……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就是,为了让雯丽扮成王姨啊,有她的合理性。
”我只想说,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人物,就请放过她,就让她好好地活在《立春》里就好了。
放过王彩玲,放过蒋雯丽……放过李樯。
《草竖琴》中卡波特写到多莉他们厨房有一株天竺葵,一年到头都开着花。
“但有的花就只开一次,也许一次都没有,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他们活着,但生活已经过去了。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说实话,这是我进入影院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没有之一。
在经过一番《小时代》、《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左耳》、《栀子花开》的轮番轰炸之后,国内的观众已对青春片有了抗拒心理,即使是有吴亦凡这种当红炸子鸡主演,《花火》顶级IP加持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票房还是没有预想的那么理想。
与低票房相匹的是豆瓣的低分,可以看出观众已经彻底对国产青春片失去信心了。
我以为,中国的青春片这下子应该是痛定思痛,不会轻易投拍了,冲着顾长卫导演的名气去的,可是《遇见你真好》又刷新了我的三观,同时也刷新了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在豆瓣分数的最低记录。
这部影片讲了发生在一所复读中学的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冤家路窄,一起在集会上抗议、一起扫厕所、一起在天台吹风,折腾着折腾着,就相互看对眼了。
第二个故事的男主角默默地爱着女主角,充当着“贴吧管理员”的神圣使命,替女主删除厕所门板上的一切负面留言,最后还为了女主挺身而出,因为自卑而离开。
第三个故事,男主阴差阳错救了企图自杀的女主,又因为误会而弄得不欢而散。
这三个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问题出在哪呢。
能让顾长卫导演的影片如此低分,毫无疑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剧本。
作为一部青春片,它居然不真实。
不是说青春不能有爱情,而是青春不能只有爱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所复读学校,这种设定很新颖。
高四生这一小众的群体肯定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与心态。
但即使是懵懂的爱情也是那种夹缝的爱恋,学习也肯定在生活里有所出现,而这部影片电影编剧居然连一两个空镜头描写他们学习的状态都没有。
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角用三个爱情故事凑成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就像用三个微电影拼起来,中间强用某个情节连接转换,在故事很尬的情况下,这种手法显得更加无厘头了,事实上这种转换得手法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在《他没有那么喜欢你》。
这三个故事的其中一个如果好好写,故事写得细腻真实一些,人物层次更丰富一些,肯定不会现在这样子。
在观影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还是我还没没进入到人物的世界,就已经转到下个故事了,故事的弧光太差了。
当然,一部有8个编剧的电影能好看吗?
他的人物会细腻吗?
会有统一的故事吗?
而人物的设计,也有很多不足。
活泼开朗的陈珊妮,敏感文艺的张文生,率真冲动的阿虎等等,编剧为了让人物的性格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来,台词和行为过于夸张,产生出一种硬坳的感觉。
像珊妮说“你打飞机吧”青龙炸阿虎的家,阿虎与青龙的群架,阿虎与电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导演想在故事里加一些喜剧元素,可是全程真的无法捕捉到那个笑点,只能令人尴尬。
青春是张扬的,敏感的,迷茫的,自卑的混合物,它是透过光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颜色。
如果刻意往某个方向凑的话,那么电影就如那只硬刷出斑纹的斑马一样虚假了。
于2018
在近期难看的片子太多的情况下,这部片子算是清流了…出自顾大导的电影看着竟像微电影。不过有些梗还是蛮好笑,免不了煽情。算是对青春的缅怀吧…
就是乱七八糟 潦草的 过去不再重来的 四星不是因为电影和剧情 因为被触动 想起来一个 已经想要忘掉的人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真是够“魔幻”…… 呵呵呵呵呵呵
不好看,看不下去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无数人怀念的青春,当我们青春已逝时,回首再看,都是回忆与感动。——蓝色港湾首映见面会 2018.3.26
很好看啊!!!为啥评分这么低?
现在大家都知道青春片不能搞分手堕胎那一套了,但这部片子还是出乎我意料的鲜活,很庆幸学校是被塑造成温情和包容的地方,也才能允许那里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情节有些刻意,但青春本来就是有些刻意的,给它罩上光环,在回忆中涂抹出一些不合情理也在情理之中。可惜白客不年轻了,以一种非夸张喜剧的方式演中学生还是有些不自然。曹骏倒是最惊喜的,最丑的扮相也挡不住他那种憨直纯真,像郭靖。
顾导想再开创年轻人审美吗,海报就很low
对顾长卫只限于知道名字,对他过去的作品并不熟悉,我觉得这是部特别好的青春片。
怎么了呢?挺好的啊 快快乐乐 疯疯癫癫 不是烂片好吗
怎么白客那段演着演着不见了
昨天看的点映,先不剧透了。光是《遇见你真好》这5个字,就足够让恋爱中的男女们,荡起春光。
“这是你的飞机。”“你打吧。”能写出这种台词还不快点滚。
尬到爆炸。
多数老导演拍的青春片都是怀春,根本无法融入当下的青春语境。七八个编剧搞创作,归根结底就是凑段子,用段子凑短片,用短片凑长片。找一帮大龄演员演学生本已无语,几段故事还强行串联,最终一盘散沙。那些所谓喜剧点过分夸张,更暴露了编导无趣的审美。
实在是太喜欢#电影遇见你真好# 的插曲了!!!每一首插曲的旋律都很暖;电影前面还可以,后面二十多分钟的剧情实在拖沓无趣;白客明明很帅为什么不好好化完妆再演戏,这种造型哪里像高中生了;笑点虽没有新意但也过得去吧,最想笑的地方是,“斑马”出现在河畔时突然响起了“斑马斑马”。。。
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发现:蓝盈盈真好看,所以我违心地加了三十分,所以这片总分是四十分
青春片拍到现在已经很难再出彩了 好在导演讲故事不做作 插叙讲述三个故事挺好 第三个故事最好 本以为低开高走了结尾又乱剪 意义不明的幻想和Rap 片子节奏感不连贯绝对是是致命的
错过了第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