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记者朋友,大学毕业后曾在一个小城市做过酒店大堂接线员。
看他如今在媒体游刃有余的样子,完全想不到还曾有这样的潦倒经历。
但他说那段时间受益匪浅:后来无论客人以何等无理要求来质询刁难,他都可以说服对方平心静气离去。
可以想见这种强大的游说能力让他在日后的新闻采访中多么无往不利。
接着他郑重告诉我:要知道,每一段经历都不是白费的。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在三年后看到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时,这句话仍言犹在耳。
在我看来,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之所以不厌其烦展示可可•香奈儿成名之前的详细经历,就是要把每个细节掰碎了来证明这个道理。
面对这个二十世纪独领风骚的女王,影片轻巧地避开了她在时尚界叱咤风云的经历,而把所有关注放在她建立“香奈儿王国”之前的命运上。
假设观众不把它看做香奈儿的传记片,只当做一个贫民女孩的奋斗史,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因为在这个角度上,大名鼎鼎的香奈儿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没什么不同。
她一样会纠结于感情和事业的两难选择,丢不下柔情蜜意,又对不可知的未来跃跃欲试;她一样会在遭到否定之后自我怀疑,如同其他狮子座女人一样,只因为爱面子不肯对外流露丝毫。
她的人生又比普通人来得更加艰辛。
早年丧母,父亲耽于玩乐将她寄养在修道院;成年后在针织店里当小店员,每日忍受店主的颐指气使;好不容易通过一首名为 Coco的歌曲——这也成了她日后的昵称,人们反而记不得这个伶俐女孩的真名——吸引来心仪的军官爱人,对方却只接受爱情而拒绝婚姻。
在上世纪初欧洲女子的行为规范里,柔弱接受一切便是最佳美德。
她却带着浑身的执拗,不甘于生来贫寒的命运,不安于做花瓶般的贵妇人,不屑于男权社会强加的种种约束。
凭着超乎常人的胆识,她把裙摆拉高,头发剪短,以简洁、舒适、自由的风格感染了整个世界。
此后关于“香奈儿5号”或是经典小黑裙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影片也没再费力去讲。
它只是让自信的香奈儿吐一口烟,坚定道来:“我们的勇气来源于一场场的失败,而不是什么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艰辛都可以换一种方式诠释:早年被遗弃令她变得独立坚强,决心此生再不受人怜悯;针织店里她学习到缝纫知识和社交礼仪,并有机会与社会上流人士接触;与军官一起的生活使她真正了解到贵族们的生活,为日后化繁为简的设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提供了创业的资本。
即便在成为七十老妪之后,她依然能在失败中汲取力量。
二战之后她重回巴黎,复出的第一个系列遭到尖刻批评,公司面临易手困境。
她却从中生出勇气,坚持自己的风格,终于在第二个系列大获成功。
当她坐在镶满玻璃镜子的楼梯转角得意微笑时,我们很容易跟着一起欣慰。
传记片最是精于此道,将名人还原为普通人,或者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出金子般的闪光点,让无数置身相仿环境的人们感同身受,以为自己也可有朝一日喷薄而出大放异彩。
现在困苦没什么,将来这些经历不都是会起作用的吗?
这与我朋友提供的经验如此一致,可见在成功人士那里,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尤其,这还不仅仅限于解释个人的命运,放在更宏大的范围也是一样。
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观念不正是如此吗?
他认为中国自古至今的发展,每一段也都不可或缺,诸如清末至民国的大粉碎,蒋介石接手后的上层建筑建设,都为此后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作为学术意义上的总结研究,以如此乐观态度给一切变故赋予其合理性,未免有些轻视了历史的偶然和曲折反复。
然而对于渺小的个人而言,盲目乐观似乎是必要的,不然如何有勇气度过人生中诸多艰难时光?
于是,在凌晨时分硬生生将传记片看成励志片之后,我吹着门缝里窜进的寒风,看着墙角漏雨留下的痕迹,倒觉得可以安心睡个好觉。
现下的小艰难没什么,没准儿它们日后发挥什么神奇作用,预备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呢。
她够坚定。
一直稳住心态,有过很多情人,背后有男人支持,她抓住机会,很清醒,能忍,不幻想也不道德绑架不羞耻不过度正经,她有自己的态度,谁是真爱,谁是互利的朋友关系。
她态度很明确,有明显区别。
所以她能在男生群体里,被两个男人平等竞争。
在女生群体里也很酷,受到追捧,她有自己的态度,特别。
有男人的金钱贵族人脉支持,有名媛女的人脉建议,有自己的才华天赋,她还坚定地要靠自己赚钱,也不会恋爱脑嫁男人,但可以有情人。
她直面欲望,了解男女关系的本质,所以说话不跟风有主见又有趣,才会吸引到真正欣赏她的男人。
她也不在心里暗自责怪埋怨任何人,但她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她也会纠结回来回头,没什么好尴尬的,大不了脸皮厚点。
不可复制的可乐香奈儿女士。
真正懂她的男人,必然是会尊重她的,而不仅仅当她是个玩具,有格局绅士。
自律学习马术,等技能留下来,勇于在上流社会社交,善于观察抓住机遇。
不仅仅是靠自己的身体美貌获得第一步财富支持,更多靠自己的才能逐步获得事业,取得上流贵族男女的欣赏尊重追捧。
男人需要竞争。
人的态度会变。
哪怕一开始没那么认真和喜欢。
所以要越来越好。
别管他人。
有自己的态度,不盲从,坚定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忍不用去弄僵关系,幽默直接自信,别太尴尬,别怕事,勇敢优雅大气,特别特立独行,有自己的观点主见看法。
讲话简洁,会引经论点,不用完全说实话和卖惨。
平台和圈层,见过的世面,也很重要。
但最重要是,别懒惰,运用这些,发挥自己的才能,靠男人靠人脉靠上流社会,也要靠自己的技能和坚持。
她能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没那么高的时候,敢于创新,表达自己观点,不盲从跟风,已经很领先了。
审美品味确实好。
人无完人,香奈儿,有事业,未婚未育,但有许多情人,有过真爱也有过互相利用的朋友跳板,底层出来的女孩,有才华不认命,能保持清醒放弃幻想,不妄想嫁人,也不屈服自己的命运,一直向上社交,最终有自己的事业,除了命里有运,和本身自律努力,有舍有得,不歇斯底里,优雅和能清醒点有趣点直面欲望,也足够了。
同时做到这么多,坚持这么久,不迷茫,注定不是一般人。
他把这些男人,处成朋友,不会搞得很生硬很利益(因为她一开始就不屑于做靠身体赚钱,讨好的女人,这一点她没迷失,她始终有自我,独立,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且高情商,知道有的话该说有的话不该说。
说话做事不拧巴不尴尬不生硬有品位优雅但是不端着有点mean所以有趣特别情商高。
所以她被大家尊重,能一直遇到欣赏自己的贵人们,最终在上流男女和自己的帮助下,闯出来了),多是一些有思想,关于人生,上流生活,生活态度的聊天,所以有趣。
也会剖析自己,要求会直接提,不墨迹。
也会争取自己搞事业的机会,让男人女人帮忙,自己也有才华,谁不尊重欣赏喜欢这样大胆特别的人。
她不是幻想,她不内耗,也不会被身为女性的道德绑架,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做选择很清醒。
然后执行力很强。
胆子大。
像小男孩一样。
很自律会学习会创造,时刻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很多女人的标杆,上流的绅士男人们也由于她在变好,改变了态度,一个个敬佩尊重喜欢,公平竞争。
香奈儿一直自觉矜贵,也很把自己当回事,很把自己的事业当回事,不迷失自己,精神和行为都无比坚定独立。
无论遇到任何事,都以这个态度,不变应万变。
(她很爱聊天,知己知彼,观察了解她精准客户所理解的态度,喜欢的东西,还有当下的形势)脸皮厚点,(不管有没有遇到贵人)需要帮助,有什么要求直接提,被拒绝也不要不好意思,要能忍。
(什么道德标准,玩玩,都不是重点。
人与人最终还是双方价值匹配,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所以始终要提升自己的价值。
如果被看轻,还是这个逻辑,要么离开有利益关系有需要就忍着,不然就离开,不要搞得不欢而散,做人留一线事后好相见,但是要保留自己的主见态度观点,以有意思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情商。
说话尽量简洁,想好再说就是语言的艺术,算比较优雅的体面话,mean一点没关系但语言穿搭风格态度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凡事不要太较真!!!
认清富人也一样,没什么特别,祛魅。
水至清则无鱼。
争执没有用)始终别忘了自己的最终目标。
男人是跳板,跳板也有感情,男人也有真爱,如何判断喜欢谁,双方是否互为真爱,互相欣赏,还是一厢情愿。
真爱也要面对现实,真爱不能当饭吃。
对其他事不用太较真。
只对自己的事业较真就行。
有才能有事业,才能获得尊重。
做出来了,有钱有地位有名声,那就能价值交换,才能上桌谈判。
一定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做出来,才能同时获得多个男人的追求,和许多女人的喜爱,也能获得上流社会贵族绅士男人的追求和喜爱。
一切为自己,自爱自律独立,而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
一定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注意用好的方式表达,就是高情商,才能混迹社交场。
进入社交场,一定要勇于表达,先留下来,抓住机会,然后表现自己,一定要敢说话才会有趣,谈话必须有灵魂碰撞,有自己的态度,才能抓住人心。
上流男女都是眼界,灵感,跳板。
社交场一定不要较真,价值说话,有所图就要能忍。
一切为了自己,自己的事业。
目标坚定,不要迷失,不要变。
清醒,不要迷茫。
虽然有跳板,但是成功必须要有自己投入一部分重要努力,没有捷径。
不要沉迷于,小情小爱,就忘记事业忘记自己。
但也不要没有小情小爱,完全无情无爱,那就会太生硬冰冷,反而尴尬无趣,没有灵感。
选择大于努力,要去好环境,抓住机会留下来。
适当欲擒故纵,懂得拒绝,不要随便,允许后悔和回头。
不好的人和事如果有所图可以忍受。
环境不行,早点离开。
对与自己无关,没有帮助的人和事,不用投入太多感情,坚定自己的态度,保持清醒,别被混淆,挑剔一点,不用将就。
人和事,磁场环境圈层平台人脉,都是,选择大于努力。
人与人认识,都要通过,引荐介绍机遇。
不要有感情洁癖,包容一点,出身普通,一定要认清自己,不要对自己和别人道德绑架。
对自己的喜好要明确,利益交换和喜好自己要清楚。
及时更换,留好台阶,以后能做个朋友,哪怕落魄,也方便回头,东山再起。
与上流,多生活,多相处,打入生活,进入他们的圈子接触观察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爱自己。
独立,有事业,专心事业,搞事业。
看完《时尚先锋夏奈尔》我又看回夏奈尔端坐抽烟这张海报,跳跃脑海之词隐隐寒意,那是匮乏。
这一回,我想到她人生中跌跌撞撞的阴影斑点与匮乏。
差不多在夏奈尔小姐死后,大家才寻到她的贫寒出身:父亲是个游荡的花花公子,经商破产,人穷且风流大概长的帅,该是夏奈尔的模板。
母亲只是他父亲很多女人中的一个,为洗衣妇也煮饭做粗活。
夏奈尔在十二岁后呆了五年孤儿院,父亲借口去买烟,就一去再无消息。
那时夏奈尔还叫加布里埃尔,年轻美貌的她在低俗的酒吧里唱歌,她只会唱两首歌《谁看见可可(Coco)了》和《公鸡哦哦叫(KO KO RI KO)》。
她也插着假花学着搔首弄姿,按着胸脯扭摆着唱:coco,coco大家看她可爱,coco就成了大家对她的昵称。
她成名后跟人讲这名字的由来,说是自己父亲给她的。
正是在那嘈杂的酒吧里,她见到了太多廉价的羽毛花边金粉和劣质丝绸,混杂在劣质的脂粉里过于闪烁的假珠宝。
她一定也曾在这里游乐其中过。
直到她遇到个法国富豪艾蒂安·巴尔桑。
艾蒂安把她安置在华府中,但是有客人来的时候就把她藏起来,因为她出身太低,于是佣人们都敢给她用不干净的餐巾吃饭。
有一次她冲了出去,穿了自己缝的白衬衫和领结加入他们去骑马,女士们的骑马服依旧繁缛,她像个假小子。
但她没想到艾蒂安让她给大家唱《谁看见可可(Coco)了》,她就没法不尴尬又羞耻,她艰难的唱着,看着一群上流社会的人物们在酒精作用下一样肆无忌惮的暴露着胸脯大腿,这变成了又一个低俗酒吧,她眼神涣散的唱着,想怎样躲也躲不过这场羞耻。
夜渐深,化妆舞会里的绅士们有多想扮流浪汉和海盗,她就有多绝望的想要着她从没有过的高雅和庄严。
还是爱先于那些来了,当然她更缺乏的是这个。
英国富豪卡柏,他赞助COCO开店,给她机会拾阶渐上,踏上成为夏奈尔之路。
一战前的巴黎时尚是一种不吝其烦的繁丽。
到处是满工镂空花边,蝴蝶结大簇羽毛绣花帽子长裙花伞的堆积罗列。
推开价格做工不论,一种风格过于典型,并走到了尽头,就无不尽显着颓势的戕俗。
这就意味着急需一种未知来融入或是取代。
夏奈尔小姐的审美是宁少勿多,考究和适度。
适度二字最难,那是种令人瞠目的节制和严谨,所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她的设计如今代表一种经典甚至保守,但是就如我友邻P曾感叹,不知道穿什么的时候,就来穿夏奈尔准没错。
色彩被降到最少不会喧宾夺主,突出的是人物本身。
她致力于摆脱矫饰,设计里有着巧妙的优雅提升,从粗拙的妇人到竹竿样少女都可以塞进她的经典滚边套装里,一律给你理性节制的适度化了。
因此细节在直线裁剪中,前所未有的重要,它担当着提升和柔化的作用。
比如山茶花和珍珠链。
比如更加完美的手工制作。
一切不是凭空而来,如果说她的简洁中性风起始于内心强烈想摆脱身份记忆,(当然还有孤儿院制服的实用性渗入隐隐作祟)。
那么著名的珍珠项链,是因为导致爱人卡柏去世的撞车事件,他当时正是赶着去送给她一串珍珠链。
从此珍珠就成为她心上泪滴,串珠成了她搭配风格的重要一环。
夏奈尔5号的配制者是俄罗斯化学家博瓦安,他是夏奈尔和俄罗斯大公恋爱之后,大公送她的礼物。
这款香水面世的时候,她40岁了。
补片外:一生中与她亲密的男性众多,毕加索,达利、斯特拉文斯基,威斯敏斯特公爵等。
还有二战中的德国外交官汉斯·丁克拉格男爵,是个间谍,她认为自己喜欢谁跟国家的冲突没关系,就和他去了瑞士,这段感情的末期,旅馆的女仆都听见她在抱怨这位先生是个吃软饭的,只知道花她的钱。
据说88岁的时候,最后的亲昵对象是温莎公爵。
她就死于这个岁数,临终前的一段都在埋怨自己动不了了,这是她最受不了的,也是头一次觉得无能为力。
我在写这篇乱文的时候,十二送给我的书也寄到了。
我翻开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恰好是他写张爱玲这篇。
他说张爱笔下越是富丽丰裕,越是她过得贫寒。
写色戒里王佳芝的粉红色钻戒闪烁,其实自己正在那里领救济,所以王佳芝最终是被戒指打动了。
在感情世界里,冷漠中长大,所以会爱上胡兰成。
这是匮乏中的爱。
夏奈尔也是如此,她设计中的严苛尺度界限也是出于此理。
她不要再看到庸脂俗粉,满目繁花,或者这是她不肯再想起的一段过往。
她马不停蹄的创作和恋爱,正是她不允许自己再有思维空格缺省。
而无论哪一期的服装系列,香水和珠宝设计,都是每段爱情慰藉之后的分泌产物。
尽管后人说,她其实只爱过卡柏。
加布里埃尔如何成为了夏奈尔,我试图以几个切面来说道她,虽然与她相关,然而那其实都不全然是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她需要爱又终身未婚,但是她自己,就是自己完整的悍然帝国。
其实,看chanel的自传,有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当公爵和别的女人结婚时,很多流言蜚语以为可以刺痛COCO chanel.但COCO chanel用淡淡的语调就给了流言最好的抨击。
COCO CHANEL说:成为公爵夫人的女人很多,可我可可夏奈尔只有一个。
COCO ACANT CHANEL的导演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女人。
尽管大多数人固有的认为50岁的女人被称作了老才女。
题外话的在说下,伴随在COCO CHANEL身边的女伴和男伴们,能有一群人效犬之力以可见CHANEL的个人魅力。
CHANEL的果敢是其犀利到可以挑穿各个阶层的固部狭隘而丰润一个叫做自我的词汇。
无乱爱与不爱,始终能加厚自己为了自由而秉承的独特魅力。
再次去讨论这个年代,女权的意义显得乏善可陈。
几百年前的COCO CHANEL已经用她的名字诠释了一切。
无论这个COCO的名词代表的是一个品牌还是男人给予的名字,这一切又能证明什么,男人离不开女人或是女人离不开男人。
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显得足够悲哀。
CHANEL的坚定也许在一次跨越层级的饭桌上,用最调侃的语气来修正权利与锋芒之间也可以自由搭配。
在战争或和平的任意年代都需要对自身思想的保护,或者同时可以理解成为自由。
简约和经典,在平凡中成长为不平凡的精神才是对COCO CHANEL的最佳诠释。
无论之前之后的人怎么评价,对可可夏奈尔来说绝无影响。
这片子哪里是讲什么时尚先锋香奈儿,和她如何成功,如何成为时尚的象征的过程基本上就没什么涉及,分明就是讲了一段香奈儿艳史,说得不好听点,一个被有钱老头包养的小女生,这女生还真贱,在老家卖唱时和老头吃了顿饭就上车了,老头玩完走人,这女生想去大城市发展,没地方住,就主动跑到老头来了个自动献身,还不为其它,有一日三餐和住的地方即可,住了几天,老头怕她缠着,赶她走,结果是赶都赶不走,白天老头请客,这女的不准露面,要躲在房里,晚上老头夸她表现好,奖励就是在床上玩了一次角色扮演,然后这女的突然在老头家见到个会谈钢琴的帅哥,那帅哥跟老头开口,直接把这女的带出去玩了几天,玩完居然又把她还回老头家,而这女的也就继续下去,后面的发展也挺烂的,不想继续说了。。。
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如果不是奥黛丽·塔图,早就直接给一星了,有些不明白那些打高分的,大都不谈电影,只谈名牌,这样一部空洞乏味的影片,居然获得如此之多的高分,这才真是传奇。。。
这两年影评剧评里充斥着各种自以为三观正的评论员们,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着所有不符合自己三观的剧情和人物,这难道不是一种狭隘的自由思想退化吗?
作品里的那些反讽、隐喻、映射他们通通看不到,只看到自己绿豆大眼睛能扫射到的表层……回到电影,所有脱离背景年代嘲讽三观的,都是耍流氓!
尤其是那些对女性极为苛刻的言论——他们看不到那个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看不到男人们将女主当做玩物的悲哀,看不到有非凡才华的女人也做不到经济独立的不公……只会说,这女人不过是靠男人、被包养、又当又立还作的绿茶婊。
2018年了,仍然如此……凭什么古代贵族接济穷书生,就是伯乐与千里马,心心相惜。
换做有才华的女性就是卖身靠男人上位?
女主的衣服都是男人帮她设计的?
我不是赞同女主被包养的剧情,但难道不会想一想,为什么在一些年代片里女人只有靠男人才能成为“武则天”?
这难道不该感慨时代赋予的囚笼吗?
你可以不懂不接受,但请不要无知地谴责。
最后,电影确实有不少值得诟病的地方,三星半吧我给的话。
其实,自已也是Chanel的迷恋狂。
用着她们家的粉饼和护肤品,却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发家史。
很多人说电影过多的描写他和男人的纠葛,不好。
但我却觉得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定有个甘愿付出的男人,诚如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甘愿牺牲的女人一样。
青春稍纵即逝,COCO在有限的时间里,像海棉一样不断吸收进取,这值得每一个年轻的女生学习。
其实通篇看下来,我不明白BOY最后为什么没有娶她。
显然BOY是爱她的,是因为COCO太好强?
太独立?
还是BOY自已的寂寞。
是不是每一个好强的女人,最后都是孤单的?
所以即使BOY愿意丢下一切来找寻她时,还是死在了半路上。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愿意接受。
当BOY和她在餐厅里,COCO说:“你是要和她结婚了嘛?
”BOY点头。
COCO落泪了,我也落泪了。
这段让我想到一首小诗。
“夜晚会真的很黑吧,如果连星星也忘记了自已是有光的。
我会真的太渺小吧,如果连你也忘记了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情。
”
“怎么不去学校?
”“像你们一样接受高等教育却变得软弱?
”……“他的父母甚至说只要活着就不愿意见到我。
”“那就等他们死了再结婚。
”频频让人惊艳的台词,塑造了一个有见识有主意的香奈儿,强大得就像希腊庙堂里的大理石柱,让软弱的女人依靠,让男人从内心尊重喜爱。
从童年起就饱经磨难的香奈儿,早早地就清楚自己的内心所愿,并从不畏惧任何阻碍自己愿望的人与事。
其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就已经回答了人生的基本问题,剩下的就是执行,执行的好坏则依能力不同而不同。
真正的成功大概就是如此,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尽力去得到。
不管结果如何,为此付出全部努力的过程就已足够精彩。
若心想事成,那么完美的结果就是锦上添花。
失败,也不过是天不遂人愿罢了,坦然一笑就是。
毕竟不管成败,最终都将去到一个地方:虚无的死亡。
而唯一能够体验到生之存在的,便是为了自己内心所愿而竭尽所能的过程。
香奈儿的一生,便是朝着自己内心所愿义无反顾的一生,便是完整而精华的一生。
正如你说的,“总有一天我会忘了你就像你会忘了我一样。
”“是失败而不是成功才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失败固然痛苦,维持现状则更为悲哀”“没有风险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只有相似的灵魂才会被互相吸引。
因为共鸣,因为势均力敌,所以爱情是一场你争我夺的游戏,是你我欣赏倒影自怜的镜子,无须承诺,无须依靠。
我要在我能独立时才肯嫁给你。
可是却哪料到世事无情,好在烛光掠影中的回忆,如此的彩色,你的一颦一笑就如昨天我们一起翻过的书页。
不曾忘记的是在最窘迫时看到你欣喜的笑容,在缠绵后的那一声郑重其事的承诺。
在生活的历练中如此坚强独立的女人。
是有资格成就一生一世的事业,也唯有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的女人,才可有才气创造出艺术的作品。
或许已不再是一件衣服,或一瓶香水,而是,对生活艰难中的温柔,对爱情细腻中的洒脱。
很少,看到她的眼泪,哪怕父亲另有家室,哪怕妹妹去世,哪怕挚爱在不幸中离去,她也是隐忍地闭上双眸,内心的一滩泪泉,冷暖自知。
很多巧妙的镜头拉伸和切换,最后在树枝上你曾赠与我的白色丝巾是我对你最后的牵挂,飘荡在风间,如此坚强优雅的女人。
生生不息的掌声是令观众都动容的长久,蹒跚的步伐坚定略带傲气。
那是我——CoCo avant Chanel的成就
“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生活。
”——可可·香奈儿第一幕 孤独:导演安妮·芳婷用黑白阴翳美学勾勒她的前半生。
煤油灯下缝补的指尖,酒馆烟雾中飘荡的歌声,情人庄园里被当作玩物的珍珠项链。
奥黛丽·塔图的眼神始终带着修道院石墙的冷硬,即便在爱情最浓烈的时刻,瞳孔深处仍闪烁着裁缝剪刀的寒光。
这种孤独不是缺憾,而是她与世界疏离而保持思考的方式。
第二幕 革命:当整个巴黎还沉溺在蕾丝与鲸骨束胸的迷梦中,香奈儿已从水手服里拆解出条纹衫,从马术服中偷来斜纹软呢,甚至将情人的衬衫改造成第一件女士西装。
电影中那场著名的裁缝铺对峙戏,她像手持长矛的唐吉诃德,对着满屋浮夸的荷叶边宣战:“你们究竟想取悦男人,还是取悦自己?
”
第三幕 爱欲:虽然不喜欢大段描写辗转在两个男人间的段落,但可能也说明任何一个成功的女人都得放下对所谓“爱”的执念,看清感情的飘浮虚幻,才能活出真正独立的自我。
很喜欢电影的一句话:“本来想给你个玩具,没想到你用它获得了自由”。
是的,丝绸般柔软的情爱终将会绞杀你的自由,接受适应是一种选择,果断离开也是一种选择,当男人说“我的家族接受外姓人”,她冷笑:“我的姓氏将来会比你的更耀眼。
”
第四幕 尾声:最喜欢的镜头是coco坐在镜梯顶端,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一个走出来,镜面折射出无数个支离的她,如同一个隐喻:把一生当作布料一样理性剪裁,又包裹最炽热的情感。
她既是旁观者,也是造物者。
所有的经历都成了自己作品的丝线经纬,人生不过如此,世界不过是盘中牡蛎。
或许真正的先锋从不是颠覆,而是教会女人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石缝中长出的山茶花,将永远不会凋零。
关于翻译:首先说一下中文译名《时尚先锋香奈儿》。
时尚先锋确实不假,但是一股浓浓的商业地摊味。
个人觉得最好翻译成《成为香奈儿之前》法语里的avant是“在...之前”的意思,既表示Coco Chanel名字的顺序,也表示她成功前那段卑微无名的岁月,一语双关。
Chanel是流行,是趋势,是品牌,是她成功后的一切,而Coco是心酸,是忍耐,是割舍,是他成功前的磨炼。
节奏不紧不慢…对于coco的感情方面大量篇幅…对于她的成功也只是最后几分钟的描述…是否符合片名时尚先锋?给这部电影四颗的原因…是她的爱情路程让人怜惜,孤单寂寞无人能了解的处境谁人能懂?
情妇发家史
果然还是要靠有钱帅老公,不是老公也行...这男的不给力也行,给钱就行
此版本难看 Coco被造型成为一个只知道天天重复穿着男人的大号衣服的怪异女人!!!!!!!
寻包养指南
没有故事没有高潮
爱过你的人都说后悔,你依旧单身,背后支撑的是骄傲的自尊。
最记住的话是“爱情中的女人,都是顺从的婊子。”
只对香奈儿的创业史感兴趣,情史真没什么看头。
艾美丽老了就是香奈儿
这是一块很难啃的鸡肋!比鸡肋还糟点,有点鸡屁股的味道!
这部片子让时尚这个词儿不那么讨厌
配乐很赞
法语太恶心了
作为励志型的歌颂片,这部电影是成功的,作为传记片,这部电影是失败的,多杜小姐的气场和励志型的剧本完全没有表现出coco咬紧牙关拼了命也要挤入上流社会的钻营心理和狠劲儿。
虎头虎脑就完了!我在电影院睡了快40分钟 觉得清越同学再也不会和我出去玩了!
本来以为是关于她一生的传记片,但是主要还是以情感为纽带表现她的第一次高峰和第二波浪潮的起步,香奈儿很个性,塔图演的很不错。
人物塑造的还是很丰满的
3- 乏善可陈
太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