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看《情深缘起》,你会感觉这是一部烂剧。
如果你去真的去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部烂剧。
《情深缘起》改编自《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却洋溢着齁死人的琼瑶味儿。
什么是琼瑶味儿?
简单来讲,大概满足三点。
其一,女主必须爱哭,眼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其二,剧情通常是高富帅搭配灰姑娘,两人总会爱得死去活来。
其三,台词必须不说人话,文绉绉是标配。
《情深缘起》第一集完美地呈现了琼瑶剧的三板斧。
蒋欣扮演的曼桢哭了,富家少爷沈世钧拒绝继承家业,来上海当打工人。
高中没毕业的顾曼璐至少说了两次文绉绉的台词(这三点下文会详细点评)。
其实在开播前,我们就能从宣发物料中预测,它就是一部琼瑶剧。
新《半生缘》的制片人是何琇琼,琼瑶儿媳妇,一个能完美继承琼瑶精神的女人。
早在2002年,何琇琼就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那部剧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多半因为蒋勤勤和童年滤镜。
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林心如版《半生缘》,它不过披着张爱玲小说的外衣,却拍成了一部虚假失真琼瑶味儿的偶像剧。
曼桢坐公交车忘记带钱,售票员讥讽她像有钱人家的小姐,竟然想逃票。
穿一身粉色大衣的曼桢,确实像不差钱的白富美。
曼桢很尴尬,世钧仗义相助,帮她买车票。
这是曼桢世钧的初相遇,完全没有按照原著来。
我不认为影视改编必须要遵循原著,而是认为,改编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变差。
02版《半生缘》的改编搞砸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曼桢就不该穿得像富家小姐。
因为贫穷始终是顾家的生存焦虑。
为了养家糊口,曼璐辍学退婚下海一条龙,她失去了拥有爱情和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曼桢加班加点挣钱,不敢答应世钧的求婚,希望推迟两年谈婚论嫁。
张爱玲为了突出曼桢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甚至让世钧曼桢在一家苍蝇小馆相遇。
世钧叔惠没去常吃的馆子,因为春节关门。
叔惠进苍蝇小馆,直言餐馆脏,可以推测他们俩常去的馆子应该高档干净。
大家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曼桢叔惠和曼桢去不同的馆子吃午饭饭,这是民国版的上海折叠 。
曼桢世钧的初相遇,是张爱玲精心布局的结果。
02版没有遵循原著,我也勉强接受。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曼桢穿得像有钱人家的小姐。
她这样的穿衣打扮,摧毁了整个故事的根基。
看过《情深缘起》第一集,我发现曼桢穿得依旧很时尚。
和02版相比,她更加有钱了。
同一工厂的打工人讨薪,吐槽公司欠薪不给。
在公司担任会计的曼桢秒变和事佬,她主动掏钱让受伤的打工人治病,积极号召大家捐款,希望息事宁人。
打工人与公司不发工资的矛盾,因为曼桢三言两语,就变成了打工人捐款给伤者的慈善现场。
这惊人的主角光环,可以让讨薪的打工人变成傻子吧。
这次讨薪事件不过是机械降神,让男主沈世钧看到曼桢的善良光环,推动两人的感情。
看国产偶像剧的观众都老了,国产偶像剧的情感逻辑还没变,女主一定要散发着善良的光环,遇见一个发现“她好善良,然后爱上她”的男主角。
言归正传,《情深缘起》让我不满,她在第一集已经暴露了三大硬伤。
其一、没有姐妹相。
关于《情深缘起》的选角,网友已经多次吐槽了。
蒋欣刘嘉玲年龄太大,气质太悍,黑社会大姐姐的脸不适合演上海乱世飘零姐妹花。
对此,我不反对。
请允许我说一句,蒋欣嘉玲主演《半生缘》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根本不像两姐妹。
世钧叔惠去百乐门开花魁大赛,世钧没有看出曼璐和曼桢像姐妹。
曼桢去医院拿药,张豫瑾也没一眼认出已经长大的曼桢——在原著中,张豫瑾第一眼看到曼桢,还以为是曼璐。
这样的安排符合演员形象,违背故事逻辑。
张爱玲曾经给夏志清写信,将来《半生缘》影视化,建议曼桢曼璐由同一人饰演。
这个建议非常棒。
曼桢曼璐是一命两体的双生花。
因为相貌相似,曼桢不可避免地复制曼璐的命运,成为向原生家庭献祭的牺牲品。
曼桢得到过曼璐的恩惠,受过高等教育,变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有过相濡于沫的爱情。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是曼璐的妹妹,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职业遭人歧视的交际花。
当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想起多年前保养未遂的舞女曼璐,他从心里就抵触曼桢与世钧交往。
姐妹俩相貌相似 ,从这一刻变成了世钧曼桢爱情的最大负资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曼桢世钧的半生缘不仅他们两人的失败,更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抵触,两个阶层的不可调和。
曼璐成为舞女,用最高尚的初心干着让人歧视的工作。
在富有阶层沈家看来,这些人只配玩弄。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俩,沈啸桐将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嫌弃曼桢?
又有什么理由比姐妹俩更相似导致曼桢世钧分手更让人无力?
期待编剧给一个比原著更好的理由。
其二、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
“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
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情深缘起》的编剧是真勇敢,曼桢曼璐都是文艺腔达人。
我曾吐槽过,《情深缘起》预告片中,曼桢套用徐志摩的诗句诉说自己的爱情观,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尾的骚操作。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第一集中,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曼桢劝曼璐离开百乐门。
曼璐不同意,而是有感情地朗诵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这个编剧真有学问啊,竟然还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其三,巧合过多。
任何依靠巧合推动剧情的电影,都是耍流氓——这是罗伯特·麦基的名言。
如果他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
《情深缘起》在第一集用了大量巧合串联各色人物。
为了让世钧见识到曼桢是个善良的女孩纸,一群打工人来讨薪了。
为了让曼璐初恋张豫瑾出场,曼桢那位在第一集中始终没有露面的奶奶(原著里面是姥姥),哮喘病发作了。
为了让世钧与曼桢多次相遇 ,叔惠也开始带世钧去百乐门看花魁大赛了。
这些事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打工人要讨薪,曼桢用治病要紧号召捐款就顺利转移矛盾,打工人是任人摆布的傻子?
比如,曼桢给奶奶拿药,张豫瑾是一个县城医院院长,怎么在上海的医院像员工一样工作(剧中完全没有交代啊)?
比如,为了让世钧出现百乐门,许叔惠的高情商人设完全坍塌。
世钧第一天到上海上班,要在许叔惠家借宿。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去拜访许叔惠的父母。
就算世钧不懂人情世故,像叔惠这种高情商的人,在看到世钧不想去百乐门后,也会做别的选择。
叔惠本来就是苦出身,短短两年就成为科长,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乎常人。
第一集中的叔惠就是低声下气的社畜,完全没有展现他高情商的闪光点。
我这样分析《情深缘起》的剧情,或许有人说,这就是电视剧,没必要这样较真。
当然,大多数电视剧就是打发时光的东西。
但因为这是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对《情深缘起》的评论也会带着严肃的心态,不会因为它是电视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但不能说天天吃馒头咸菜就值得拥有。
看完这篇评论,或许有人说,看完第一集就下结论,太仓促。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你对《情深缘起》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我会继续追更。
我很想看看,这部让我看完第一集就像吃一坨翔的剧,能否吃出玫瑰花的香。
看了第一集开头,坚决打一星。
这里我们不谈演员年龄,不谈演员身材。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基本性格被扭曲,张爱玲的叙事风格被抹杀,《半生缘》原著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在被挫骨扬灰。
扮演顾曼桢的蒋欣穿着时髦的呢子大衣,烫着波浪卷,满脸苦大仇深,对着一群维权的工人兄弟振臂高呼——几个意思?
是说张爱玲的小说不是绣花不是请客吃饭?
还是暗示顾曼桢是一个脱离了小资阶级和低级趣味的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沈世钧对顾曼桢一见钟情的恶俗桥段,蒋欣还是绞着个眉毛满脸苦大仇深,跟谁说话都委屈弱智得像一只鹌鹑。
——为什么这么怂,这张脸甩给谁看,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观摩到第八集石翠之出场——原著中自矜的大小姐石翠之当着顾曼桢和沈世钧各种忸怩作态,披着貂,扭着屁股,媚眼横飞,一度粗暴地要把貂往顾曼桢身上罩,未遂后立马又扭转屁股摸着一盒人参送给沈世钧她妈,台词是:“伯母,这个老人参是极好的……” 极好的…极好的……这是哪个宫斗剧串戏过来的泼妇?
上一次让我如此恶心,如此出离愤怒的,还是李少红版的《新红楼梦》。
《半生缘》经历了由《十八春》到《半生缘》改写的漫长过程,是张爱玲的风格从早期作品的华丽艳异向后期作品的艰涩枯禅过渡的重要作品。
如果要给这个长篇故事定一个基调,应该是张爱玲后半生一直在推崇的——“平淡而近自然。
”从外表上看,顾曼桢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生长在一个灰扑扑的家庭,在一间灰扑扑的办公室工作,普通到她的办公桌在许叔惠对面,沈世钧之前经常去找叔惠,对这女的都没啥印象。
曼桢下班后还要兼职做家教,梳最简单的发型,穿灰蓝色的褂子,完全没有电视剧里蒋欣时髦的样子。
顾曼桢的美不在皮,在神——她乐观坚毅,眼眸中闪着的光芒,因为年轻,因为朝气满满,她灰扑扑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希望,她也曾发自内心相信这些希望。
这样一个清贫又独立的职业女性,为了挣钱每天风尘仆仆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目不斜视,有一种深藏不露的高贵和定力。
她和沈世钧老家那些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不一样,也和她姐夫祝鸿才见过那些风尘女人不一样。
祝鸿才当上暴发户后,邀请顾曼桢坐自己新买的小轿车,还特地喷了一身香水。
密闭小空间里,书中描写祝鸿才浑身散发着香气,顾曼桢则笔直地坐着,静静地散发出一种冷气……书中说曼桢有个小习惯:但凡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哪怕再普通,也越看越喜欢,觉得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
——沈世钧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
沈世钧没有许叔惠好看,也没有许叔惠聪明,可是顾曼桢偏偏就爱上了沈世钧。
连世钧自己都不太自信,当他发现他爱她而她刚巧也爱他的时候,才觉得狂喜,觉得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最美好的女主角之一(另一个是《多少恨》中的虞家茵)。
我一直认为,顾曼桢的人生追求代表了张爱玲本人对一个女性幸福生活的最高评价——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曼桢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沈世钧。
她特别不赞成世钧回到老家继承家业,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她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只在乎两个人相爱,只希望两个人独立地在大城市打拼。
世钧求婚送的戒指是很便宜的人造宝石,但因为是用工资买的,曼桢就很高兴。
“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 即使放在2020年的今天,这几个字仍然珍贵,仍然艰难。
《半生缘》的故事成型于1950年,张爱玲的文字之所以不朽,抛开她炫目的文学技巧,真正的原因是她回归了女性的本心,因而也跨越了时代。
顾曼桢给世钧写的情书,说:“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但是沈世钧到底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曼桢的姐姐当舞女这件事,他一直心存芥蒂。
对于他父亲的那份殷实家业,他也并不排斥,比起在大城市打工,看人眉高眼低,他其实更享受回老家当沈某人家二少爷的身份。
曼桢姐姐的老情人张豫瑾来访,世钧马上就怀疑张豫瑾想追求曼桢。
后来曼桢被姐夫祝鸿才强奸后囚禁,沈世钧找了几天未果,很快也说服自己,认定顾曼桢跟张豫瑾结婚了。
说到底,他不够爱她,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她也不够爱他。
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温吞的男人,生活还没怎么夹磨他,他就本能地退回到了舒适区。
曼桢消失后,沈世钧也难过了一下下,转身就回老家和石翠之结婚了。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
” 这句承诺,顾曼桢自己也没有遵守。
她被祝鸿才强奸后怀孕,几年后姐姐死了,她为了孩子就嫁给了祝鸿才。
张豫瑾再见到曼桢的时候,她已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和沉毅的一面。
这次见面,顾曼桢神情萧索,甚至有点恍恍惚惚。
婚后连祝鸿才都对她很失望。
他本来一直拿她当女神一样憧憬,强奸她之后都觉得还在做梦。
现在她真的嫁给了他,他发现顾曼桢像一盆素虾仁,看着昂贵好吃,其实是土豆粉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然后就是婚姻中两个人无止境的相互折磨。
顾曼桢辞去了工作天天待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看一眼祝鸿才都会厌恶地肌肉起筋挛,又会因为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争吵而继续指鼻子指脸,摔盆子摔碗,活成了一个精神垮塌的无用的中年妇女。
终于曼桢离婚了,重新找到一份低微的工作,又借了一大笔钱,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顾曼桢决定离婚的契机也很心酸。
她发现祝鸿才出轨了,让她震动的不是出轨本身,而是她目睹到祝鸿才在那个小家庭里显得很放松,父慈子孝,像个普通的好人。
这一幕彻底摧毁了曼桢对当前婚姻的最后一丝牵绊——她自己不快乐,但她从未想到,这样一个千方百计得到她又被她百般嫌弃的龌龊男人,原来这些年来也不快乐。
人到中年,顾曼桢和沈世钧再一次遇到,沈世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家的婚姻也半死不活地秧着。
曼桢娓娓讲起那一年她如何如何被姐夫强奸囚禁,澄清了往事中所有的误会,面对命运的剧烈搅动沈世钧再一次澎湃了,他激动地说:“好在现在见着你了,别的什么都好办。
我下了决心了,没有不可挽回的事。
你让我去想办法。
” 曼桢打断了他:“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个生离死别的时刻,曼桢比世钧看得透彻——这个男人不会为了她再放弃什么,也没有能力为了她再去挣扎什么,今天的重逢之后就是永别。
从这里走出去,两个人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样。
我觉得最有意味的一段对话,是世钧听说张豫瑾的老婆去世后,酸溜溜地顺口问了一声:"他有没有再结婚?
" 言下之意是豫瑾跟曼桢可以考虑一下。
曼桢顿了一下。
笑道:"没有吧?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她在两个人之间划下一道鸿沟,甚至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讽刺。
——曼桢和豫瑾都是寂寞惯了的人,沈世钧不是。
他有妻子,有两个孩子,靠着父辈的产业,在老家过着标准的中产阶层生活。
他恐怕一辈子都不能够完全理解——活到现在,顾曼桢还一直在坚持一点什么,这点东西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吃了千难万苦,一个人熬过十几年寂寞的日日夜夜,顾曼桢还在坚持。
这一刻,那个在祝鸿才汽车里静静散发冷气的曼桢又回来了。
生活摧残了曼桢的身体和容貌,击垮她的精神,唯一不变的,是她的灵魂依然清冽。
《半生缘》脱胎于《十八春》,改动最大的情节之一是顾曼桢和张豫瑾的结局。
《十八春》的结尾处,张豫瑾听说曼桢离了婚,决定向曼桢表白。
——这一段在《半生缘》中被张爱玲删掉了。
“我们回不去了。
”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张豫瑾想爱顾曼桢的时候,曼桢和沈世钧正在热恋;曼桢恢复单身后,豫瑾结婚生子了;豫瑾再次出现,曼桢又嫁给了祝鸿才;终于熬到这一天,曼桢单身了,豫瑾也单身了……可是张爱玲一支笔沉重地落下——都回不去了。
他和她,你和她,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回不去了。
和张爱玲讲过的许多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平淡而近自然的故事,像一只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抹掉我在阅读它时掉下的眼泪,在灰扑扑的岁月中带给我们无尽安慰和共鸣。
不知道怎么就写了这么多。
大概是因为与张爱玲有关,我突然很难平静。
希望在巨大的市场和资本压力下,导演和编剧们能尽量尊重张爱玲留下的这些故事,不要再糟蹋它们。
因为在张爱玲离开多年后,它们仍然被许多许多张迷爱着,爱如珍宝。
虽然没看过这剧,但是最喜欢,抓这种臭鱼烂虾了。
不知道是啥成分。
有没有人鉴别一下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啥总说蒋欣骨架?
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删减版「情深缘起」终于看完了,突然发现杨亚洲导演的框中景很会拍,利用窗框,门框,镜子等做一个框架和构图,能够在拍人物特写的时候不至于单调又就赋予美感。
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在于编剧和剪辑,整个电视剧,通篇就像是用文字推动剧情,跟某些只讲特效的电影用动作戏推动剧情一样,文字和动作的比例极其不协调。
个人认为,文字跟动作戏应该是要有一定比例的。
做文字工作者一定要有想象力,尤其是编剧,牠要考虑整个画面里所有静态的文字和动态的动作。
要能把手里静态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动态的画面。
而新版半生缘「情深缘起」里每个主角都有大段大段的文字表达,却欠缺动作戏。
编剧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想要把这个片子做成一个文艺片就要文字多,但文字多的同时却没有赋予相应分量的动作表达。
导致给人的感觉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假大空,尤其是顾曼桢这条线。
一开始顾曼桢的人设是立的住的,一个独立自强,有自尊心,话不多的“冰山美人”。
可自从南京的戏份回来,她的人设就进入了一个很扭曲的状态,沦为了一个只会讲大话却不会付诸实践,充满埋怨和作死。
而剪辑简直是大段大段的删减关键剧情和转折点,所有的打斗镜头,杀人镜头和一些关键时刻立人设的镜头统统一剪没。
比如石会长要挟沈世钧,他拿了一个燃着的碳当着沈世钧的面烫什么东西,把沈世钧吓得要死,但就是不给烫什么的镜头。
又比如石会长可能是让手下人杀人沉塘被无意中闯入的顾曼璐看到然后吓个半死,但沉塘镜头一点也无。
中后期很多连接性的镜头删了很多,导致人物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跳景跳的很离谱,一个事情还没结束就到了下一件事,看得人莫名其妙。
演员选角来方面两姐妹就不用说了,年龄过大,刘嘉玲的气场和蒋欣的外形不是很符合。
刘嘉玲的顾曼璐气场太强,少了原著顾曼璐的市侩气息,但总的来说,刘嘉玲的演技是不错的,虽然有点大姐大,不过台词和动作戏的演绎都还是看得到顾曼璐的影子。
蒋欣的台词和面部演绎也是OK的,但是真的不能拍身体特写,尤其背部,太壮了,一拍背部特写柔弱感就大打折扣。
男性角色的选角总体都可以,尤其是刘威的石会长,秦焰的沈啸桐,郭晓冬的祝鸿才。
演员的台词演绎也都不错。
但真的在剧情方面和剪辑方面的大问题导致像顾曼桢和石翠芝人设的前后反差过大。
而且不知道是编剧,导演还是剪辑的问题,整个剧的剧情40集了一直在恋爱,而且就是一点小事导致男女主角男二女二的分分合合,主线剧情反而最后几集才展现,把祝鸿才的恶大大地降低了。
给人一种黏黏糊糊为了文艺而文艺,然后顾曼桢沈世钧石翠芝和许叔惠这两对恋人的CP感也支撑不住的感觉。
感情戏里有一点讲清楚了,那就是结婚要“门当户对”,我竟然get到了石翠芝和沈世钧的CP感,难以置信。
当然顾曼桢和沈世钧高甜的时候也还是可以让我少女心爆棚,而且顾曼璐和祝鸿才也有了CP感,这版的祝鸿才一开始觉得形象猥琐,不过看久了竟然觉得蛮可爱的😂,然后沈世钧也觉得像“地主家的傻儿子”,憨的厉害。
没看完不敢乱评分,简单说说和原著差距吧。
曼璐妈妈期盼女儿当花魁?
这从何说起。
原著中曼璐妈妈固然不是什么明智的母亲,但是也一直为女儿做舞女心存愧疚。
曼桢号召给工人捐款?
这段为了表现曼桢独立女性的人设么?
尴尬癌都出来了。
世钧更无语了,见了曼桢第一眼就化身男版湘琴了么?
世钧如果有这么主动,那么他们最后的结局未必如此。
祝鸿才第二集就试图对曼桢不轨了,不知道编剧准备怎么圆场曼璐还要嫁给他。
从故事到主演到造型都绝了!
编剧大概是从《白毛女》片场穿越过来的,怀着一颗老无产阶级文学家炽热滚烫的心;顾曼桢是心系天下苍生,百年难遇的善良女孩,愿意自掏腰包给打工人看病,令沈世钧瞬间倾倒;虽是良家女子却视百乐门为自家后院,只为给姐姐曼璐送块薄荷糕,她是个那么善良到有点痴痴的女孩!
姐姐当舞女养家那么多年,她却还是不能接受!
不愿姐姐沦落,气鼓鼓的像个200斤的胖子!
她剪烂姐姐登台的战袍,只要姐姐跟她回家,过清清白白的生活!
可姐姐也不是吃素的,见曼桢着一件深蓝底白色镶边的袍子清新脱俗,当场要她脱下来,卸掉大浓妆梳双马尾扮女学生唱茉莉花一举夺得百乐门花魁!
取“我和你们这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之意……虽身陷烟花却无惧烟花,表面是舞女,实际是吃遍黑白两道的大姐头!
祝鸿才不是金主,倒像是她的革命批斗对象,两人对呛几句就把祝吓得屁滚尿流,曼璐哈哈大笑突然刘嘉玲上身,百乐门秒变社会主义红旗下的澳门。
演技是什么?
演员的演戏技能,说白了就是吃饭的本事,和工人农民没什么不同!
也就是一个职业罢了!
非要吹的神乎其神,影帝影后的!
演员的本人形象气质符合角色,剧本不错,就能塑造好角色,否则就不行!
这部戏明显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一点都不尊重观众,还指望得到好评?
做梦呢吧?
制作方要么是精神冰,要么是夕黒潜吧?
真以为观众都白痴,看不出二八少女是五十老妇吗?
钱有如懿传,还不够恶心人吧?
制作方摆明了就是故意为之,根本不在乎赔钱,因为它们估计是为了夕黒潜吧?
否则不可能不做风险评估,认为观众喜欢尊老不爱幼!
时间久淡忘了《半生缘》,彻底当崭新的《情深缘起》。
第2集,有几段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应概括整部剧情走向。
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不顺遂,命运坎坷,悲欢离合,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都是实力演员,演的好、拍的精良,除了有几段配音不对口型但不影响剧情。
正沉浸在剧情中,继续追看……。
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值得品味:曼璐: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曼桢:时代的车轰隆隆往前开,我们在各自的命运里,颠沛流离。
对于今日的境遇,我们无法选择如何生,却要决定如何活。
前面的世界,一定会有更加开阔的坦途吧。
姐姐,拉紧我的手,我们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沈世钧:上海滩十里洋场,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走走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听到它蚀骨般的心跳。
这万盏灯火的夜晚,提醒着每个远离父辈庇护的人,心中那璀璨不灭的希望。
刚改名就注意到,这个新名字,情深缘起,怎么就那么怪呢?
缘起?
谁跟谁缘起?
祝鸿才和曼璐后续前缘,和好如初了?
祝鸿才qb曼桢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曼桢后来和沈世钧再见续前缘?
如果不是悲剧,该怎么解释剧名里缘起这俩字呢?
怎么看,剧名缘起这俩字,都看起来非常怪。
我突然有一种揣测,导演本来想改名,情深缘浅。
结果拼音输入法在最后一字的声母输入之后,自动机补情深缘起。
然后海报印刷了,通稿买起了,新闻发布了,等到发现字错的时候也来不及补救了。
结果就有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情深缘起
把片名从《半生缘》改成《情深缘起》不知道是不是见识了《鹿鼎记》2020版的惨烈,对网友的群嘲有所防备,却依旧没逃脱被痛批的下场。
最惨的是刘嘉玲和蒋欣这对姐妹花,年纪与角色相差太大,形貌与原著也有出入,让这两姐妹被批得惨不忍睹。
但是本人不想说这两位敬业的演员,像她们这样经历过多年影视圈洗礼的演员对这样的作品不会没有预判,却始终保持着对作品的尊重。
只是很好奇,这部作品究竟发生了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其实,这部剧中最奇葩的不是顾曼桢和顾曼璐,而是祝鸿才。
看过张爱玲原著的都知道祝鸿才是个渣男,而且是那种品行相当不好的渣男。
但是,《情深缘起》让人怀疑它拍的到底是不是张爱玲的《半生缘》。
剧本是琼瑶阿姨的矫情和于妈的无耻兼具,不但把顾曼璐塑造成彪悍的泼妇,把顾曼桢安排得像琼瑶小说里哭哭啼啼的女主角,还把沈世钧设计成了马景涛那样的咆哮帝。
但是,无论这些角色多么颠覆,都没有祝鸿才大跌眼镜。
张爱玲笔下的祝鸿才是暴发户,花天酒地、见色起意且奸猾、世故。
但是,他不是个现在年轻人常说的“贱气十足”的角色。
他虽然是肉眼可见的花花肠子,可是他精于盘算,懂得审时度势。
这也是他能在上海滩这个鱼龙混杂的魔幻都市里生活得如鱼得水的原因。
过往几版经典的影视化中,葛优、李立群塑造的形象在多少观众的心里蒙上了阴影暂且不论。
只说他们在影视剧中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拿捏和时代性格的准确表示,非常有说服力。
你相信祝鸿才是那个混乱年代孕育出的人间败类。
可是郭晓冬饰演的祝鸿才却是别种滋味了。
《情深缘起》里祝鸿才的感情线非常明确,他只喜欢顾曼桢。
不论是在会长面前讨好卖乖有多下作,在顾曼璐面前油腔滑调多油腻,在顾曼桢眼前就变成只是撒泼耍赖的老孩童了。
尤其是被装扮得油头粉面的郭晓东笑起来时,给人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块肥腻的“猪板油”。
这种油腻的笑容其实很现代,你能在很多时装剧里看到相似的笑容。
贱兮兮,非常有喜感。
可是,祝鸿才不是个喜剧角色,他是顾家姐妹、沈世钧人生里最大的悲剧。
顾曼桢有多悲惨,他就有多可恶。
所以,他的角色定位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郭晓东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严肃、认真甚至有些呆板正、木讷的形象,他出演的大部分影视剧中,也不会显得轻浮、油腻。
饰演祝鸿才,他算是彻底打破了个人形象,颠覆了以往给观众的记忆。
无独有偶,今年与他一样,靠充傻卖乖打破固有形象的演员不少,且都称得上实力派。
比如,陈建斌、潘粤明在都市情感剧《爱我就别想太多》中有过类似的尝试。
虽然都被骂得很惨,效果却也都不赖,好歹让大家留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不过,人家饰演的角色虽然太荒谬,可是性格鲜明。
郭晓东版的祝鸿才却很模糊,他喜欢顾曼桢,几次三番对她上咸猪手。
可是,在两姐妹遭逢大难的时候又挺身而出。
有一场戏,是祝鸿才去顾曼桢的办公室拿会长有意把顾曼璐灭口的证据。
他带着人威风凛凛的闯进顾曼桢办公室,并且恫吓有点傻白甜的顾曼桢把证据交出来。
这个时候,祝鸿才前所未有的严肃。
郭晓东一严肃起来就特别像革命家,即使贴了胡子,梳了背头还是像。
顾曼桢无路可走,只好把唯一的证据叫出来。
没想到祝鸿才非但没为难她,还把证据烧掉了。
这个操作真的很容易把人看晕,这个投机倒把、圆滑世故的老奸贼难道是装出来的?
我甚至一度以为,电视剧演一半,他能成为革命英雄。
还有一场戏,顾曼桢被公司解聘。
为了不给姐姐增加负担,她四处找工作。
祝鸿才竟然收集了一大叠招聘海报扔在她家门口,还猫在人家门口偷看。
难道是想看看自己心仪的女孩儿会不会因此感动得痛哭流涕,然后以身相许?
《情深缘起》不顾原著精神,一通胡编乱造,生生把一部时代经典改成了恶俗、狗血的言情剧。
而且到12集,还为祝鸿才的人品洗白了不少,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也难怪剧组现在都不敢让豆瓣开放评分,也不知道会不会创下比《鹿鼎记》还低的分数。
接连几部经典翻拍翻车,有点让人忍不住想心疼一下演员们。
你能在他们的表现中看到认真和敬业,但是你没办法接受他们付出到来结果。
经典要与时俱进才能永世长存是有道理的,但是与时俱进不等于迎合当下,经典不是舔着脸讨好管走过来的小瘪三,它应该是昂首挺胸站在时代智商的存在才对
天啊!这打分...很多人都没看剧或者只看到主演就差评的吧!看完我觉得画面剧情都挺好看的(没看过原著和老版).大概我喜欢那种酸溜溜文绉绉的调调吧!哈哈哈哈!喜欢里面的歌。我想给4星,但是分数实在太低了,我愿意给5星!
感觉刘嘉玲和蒋欣两个人一起可以把别人都打趴下
毁经典毁得彻底。把曼桢拍成了幼稚烦人的玛丽苏,曼璐却成了独立自强的大姐大,其他工具人台词行事一惊一乍的,动不动就穿插电视散文诗朗读,看笑了!
这是什么辣眼睛的电视剧,个个都有演技,却尬的要命…莫名其妙的情绪,台词,剧情!呕…这是跟新鹿鼎记抢年度烂片之王吗?
为郑元畅
哈哈哈哈哈哈哈
什么烂玩意儿!被林心如蒋勤勤那版秒成渣渣
这个选角真的很劝退,看了几集,对不起🧎♀️我看不下去了。跟演技、演员没关系,只能说不合适、违和。祝鸿财还不错。三颗星不是因为我爱看,是我没打过一颗星两颗星。
蒋欣
看到第六集了 感觉主角是顾曼桢 懒得看了惹
还行吧,能看进去,就是刘嘉玲岁数大了点,而且很像黑社会女老大
已经算我能给的最高的了,就那样吧,蒋勤勤那个顾曼路挺喜欢的,
将欣很入戏,喜欢将欣的电视剧
一共48集,48集祝鸿才强迫曼祯……但是48集预告是曼祯世钧终成眷属……我的个老天爷,我是怎么看完的……
这是啥?我的天!!!
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剧情,都在讨论演员的外表,体型。说实话,最近闲着点开了几部电视,就这部看进去了,演技多好啊,主角再也不是傻白甜了。再有,我i觉得蒋欣演的不错,谁说单纯善良就一定不能胖?别拿现在饭圈那一套来看待好吗!前作小时候还在读书,零零星星在电视台扫过几次,记忆中林心如还是紫薇那套,抿嘴,低头,抬眼,谈不上有什么出色的演技。
看半生缘原著的的大部分人已经历尽沧桑了,跟剧里的曼桢曼路一样。
剪辑有点乱 顾曼桢沈世钧在一起了
没有看过原著,但看过林版的,也了解故事梗概。感觉这部挺好的,蒋欣演活了曼贞的偏执,特别是劝说那个医生和姐姐见面那段。其它人也演绎的非常好。能打动人心,值得一看
蒋欣真可爱,只是自带的正宫气场与曼桢这种角色不相配而已,希望别攻击她身材。嘉玲真适合曼璐。祝鸿才真帅,不太合适吧?还有怎么每个演叔惠的角色都这么眼前一亮啊(颜值),世钧一向平平无奇,挺好。三分主要全给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