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道元东游记,ZEN

主演:中村勘九郎,内田有纪,郑龙进,高良健吾,Ken'ichirô Yasui,村上淳,胜村政信,藤原龙也,郑天庸,西村雅彦,菅田俊,哀川翔,笹野高史,高桥惠子,Kiyomi Doi,远藤悠美,小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剧照

禅 剧照 NO.1禅 剧照 NO.2禅 剧照 NO.3禅 剧照 NO.4禅 剧照 NO.5禅 剧照 NO.6禅 剧照 NO.13禅 剧照 NO.14禅 剧照 NO.15禅 剧照 NO.16禅 剧照 NO.17禅 剧照 NO.18禅 剧照 NO.19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道元(中村勘太郎 饰)不远万里来至宋朝,遍访名山大川以求佛法真义。然各大寺院教众贪恋香火,与政治靠拢,普天之下难觅真道。历经曲折,道元偶然结识拜在天童山如净禅师座下,最终得以悟道,修成归国。是时,日本处于镰仓混乱时期,民间烧杀抢掠,奸淫横行,连僧人也无心修行,贪心享乐。道元一手创立曹洞宗,引得诚心向道之人来服,却也遭致其他门派的忌恨,多得镰仓地方长官波多野及众弟子的维护,道元带领弟子辗转来至越前,在此建立永平寺,曹洞宗开始慢慢发扬光大…… 本片根据大谷哲夫原作《永平之风,道元的生活》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无情的城市天堂旅行团芸芸众生青春正好天真无邪的乐园给朱丽叶的信四妖棺奇案智慧囚屋类人体爱之证未出局遇见你西镇警魂第四季雪白血红祝你好运女巫十七岁克拉拉·索拉本地人墨西哥围墙一张空白照片傻儿传奇摇篮曲我在古代当萌探残虐你,娱乐我芭比之天鹅湖幸福满屋跳芭蕾舞的男孩空巷子生命之源

 长篇影评

 1 ) 禅话别录

佛于灵山,拈金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错。

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称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

” 佛拈花,传心印,迦叶通,禅门之始,禅道之端。

此去经年,历廿八祖,传行达摩,东渡震旦,弘法大乘,梁帝不悟,一苇渡江,面壁少林,终日默然,禅观九载,以待因缘。

神光求道,山门立雪,志心不退,祖师见曰,“汝雪中立,有何求耶?

”神光悲泣,“唯愿开示,甘露法门,广度群品。

”祖师语云,“无上菩提,远劫修行,小意求法,终能得乎?

”神光闻言,则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感神光,“诸佛菩萨,求法问道,不以身命,汝虽断臂,亦可在也。

”遂改法名,昔为神光,今下慧可。

可求和尚,以安己心。

祖师言道,“将汝心来,与汝安心。

”慧可觅心,了不可得。

师且进曰,“觅得其心,岂是汝心,汝心以安,今且见不?

”慧可大悟,方证菩提。

祖师东来,经劫数载,机缘果熟,大化兴教,二入四行,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内授法印,以契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

慧可得法,顶礼授记,是为二祖。

祖以偈示,“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化缘已毕,传法得人,祖师圆寂,只履西归。

禅开中国,法传其世。

可遇居士,不说年几,不称姓名,乃至礼师,称其风疾,求请和尚,代为忏悔。

可师言道,“汝将罪来,与汝忏悔”居士觅罪,不可得见。

师点其机,“为汝忏竟,应依三宝”居士不假,“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

云何是法?

”师且再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

”居士大悟,“今日始知,內外中间,罪性不在,如其心然,法佛无二”师知是器,与之剃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

是为三祖。

三祖立世,著<<信心铭>>,理超古今,直指人心。

信自心佛,心外无佛,是心作佛,念念铭记。

禅继弘乘,门集群品,普雨正法。

沙弥道信,十四礼师,且问于师,“何是佛心?

”师且答云,“今什摩心?

”道信对曰,“我今无心。

”师以点机,“汝既无心,佛有心耶?

”道信知缚,唯愿和尚,求救解脱。

师再点机,“谁人缚汝?

”信说无人,师以棒喝,“既是无人,何求解脱?

”道信闻此,言下大悟。

了知无缚,解脱究竞,是为四祖。

四祖传法,再敞禅门,蕲州造寺,依然山行。

黄梅路上,小儿言异,师乃问姓,小儿答曰,“姓非常姓”师且奇之,“究是何姓”儿说佛性,师再试之,“汝勿姓也?

”小子机智,“某性空故”师谓左右,知子非凡,留于座下,辅机以禅。

孑名弘忍,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一去三十,四祖灭度,忍开东山,继兴禅门,是为五祖。

岭南慧能,新洲百姓,远来礼拜,不求余物唯求作佛。

大师遂责,“汝为南人,又是犭葛獠,堪为作佛?

”慧能答曰,“人有南北,佛性无二,身与师异,佛性何别!

”师知慧能,根性大利,更欲与语,但见左右,乃令随众,槽厂作务,破柴踏碓,以磨其性,经八月余。

师传衣法,令徒作偈,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若悟大意,当为六祖。

上座神秀,百般思维,是夜三更,书偈南壁,呈心所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师知神秀,未见自性,喚秀入堂“汝且自去,更作一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礼去,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自不安。

有童过坊,唱诵秀偈。

慧能一闻,知未见性。

虽未教授,早识大意,乃求引至,偈前礼拜。

能未识书,求请代读,江州别驾,恰临其地,与之高读。

慧能闻己,“亦有一偈,还望君书”别驾不然,“入亦作偈,其事希有!

”慧能答言,“无上菩提,不可轻人,下有上智,上有未识。

且若轻人,此非罪乎?

”别驾惊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

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慧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惊嗟,师见众怪,恐人损害,遂擦此偈,“亦未见性。

”众以为然。

师心已了,传法慧能,次日至坊,杖击三下能会祖意,三鼓入室。

师说经解,令悟《金刚》,慧能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师知悟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既名诸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衣法,“汝为六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汝须速去,恐人害汝,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吾自送汝,出得江口。

”相送九江,师令上船,把橹自摇,慧能以言,“请和尚坐,弟子撑船”祖且云道,“当吾渡汝。

”慧能跪言,“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蒙师传法,今已得度。

只合自度。

”师心会然,“如是如是,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今且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经劫度难,法当大行。

”慧能一去,劫载十五,归于曹溪,顿教大开,是为六祖。

……有道是,佛祖拈花迦叶通,次第承传皆可数。

达摩一苇渡江来,示真见性慧可悟。

三祖僧璨信心铭,心佛不二超今古。

四祖五祖黄梅道,衣钵慧能禅亦无。

禅宗六代祖师图

 2 ) 与《禅》有关的三个片段

正是烦恼之时,师兄给了这个电影的链接——《禅》,我知道我会看下去,但我不知道我的电脑首先会打不开,也不知道我会如此感恩。

因为发愿今年要去普陀山朝拜观音,前些日子去大佛寺图书馆看到圣严法师上个世纪末回大陆拜祖的时候朝拜普陀山的一个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圣严法师就去了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再渡海,上普陀山。

因为得知宁波的天童寺是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我也发愿要去,而阿育王寺供奉着佛陀的舍利,我当然也应该去,还有雪窦寺,那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佛学,若为正法而去,皆当发愿听闻弥勒菩萨说法。

当我换台电脑,打开连接,看到天童寺,心内的感恩油然生起,这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

于是,跪在地上,拜了几拜,然后一直跪着看这个电影,膝盖痛了,就站起来,又跪下去,我敬佩高僧大德,敬佩真正学佛的人。

把这个《禅》分别推荐给两个师兄,一个是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中山大学读硕士的研究法律的男生,他一打开,就说:“不看,我仇恨日本人。

”我感到这个师兄的嗔恨心很强,跟这个师兄说:“凤凰卫视做了一期二战后日本的战犯回国后的生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因为不能接纳投降而去跳海,摄影师很慈悲,镜头远远地看着那片悬崖和海,高高的,和平常的海边悬崖没什么不同,但是,摇近了,一看,悬崖上有一块碑,碑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会去看这个人是侩子手还是战犯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凡听闻阿弥陀佛之名者皆当得救。

地藏王菩萨有个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那些战犯或者都到地狱去了,但地藏王菩萨一定不会嗔恨他们……”不知道这个师兄最后看了这个电影不,但我觉得,在佛陀面前,真的并无仇恨和所谓的民族主义。

第二个师兄本科读生物,硕士读肿瘤,是个医生,他刚刚去天童寺度过了佛教夏令营,很感念那里的师傅们。

我以为,这样的因缘可以使他看看这个片子,不了,他说,当天,有三个人向他推荐了这部《禅》,他不看的理由有三:一是没装迅雷,不能打开;二是讨厌日本人;三是觉得看电影不会有什么收获。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我看这个片的情景详细和他分享了一下,我觉得这是态度的显现。

他没有立即回答我,隔了两天,他说:“感谢三位师兄向我推荐日本电影《禅》,我容易感动,多次落泪,当看到道元禅师风尘仆仆,当看到如净禅师鞋打弟子,当看到最后小师兄说正在小雨,我想到玄奘,想到达摩。

我重新看到熟悉的天童寺,让我感觉因缘殊胜。

可是,身心脱落!

我不知道我是否辜负了慈悲的师傅和师兄,因为我不但没有脱落,还搅得紧。

”这位师兄能放下自己的执着,愿意去看这个电影,就是在慢慢脱落我执了。

道是随处都在的,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纷飞,为人做事,无一不是道,只是要看我们是否放得下自己的成见与固执,能放下,才能有新收获,抓得太紧,不松开,不放手,便不可能再抓其他东西。

 禅的链接: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56/56652.shtml 附录——《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

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

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

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

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3 ) 生活中的禅

身处汪洋大海却问为何无水,道元一语道破了芸芸众生的困境。

我们每天奔波劳碌,追名逐利,殊不知也同时在追逐着烦恼与痛苦。

如同道元所说的,右手紧握天下大权的同时,左手便紧握痛苦。

但世人都跟时赖一样无法割舍这一切,无法放下也就无法解脱,痛苦、悲伤、怨恨……便吞噬着幸福快乐。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早已迷失于物欲的汪洋大海之中,名利遮蔽了双眼,看不到幸福快乐了。

那幸福快乐真的离我们远去?

其实只是我们身处大海观水,无视水的存在罢了。

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多么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啊。

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我们早已摒弃最原始的纯粹的美好,奔着物欲名利的沼泽地去了。

也许要到了沼泽没顶时发现,我们错失太多的美好太多的人生风景,正如道元所说的,生命走到尽头时,政治权利也好亲人也罢那怕是金山银山,也决不会来拯救自己。

那时候只能孤独的上路了。

其实人生路上并不缺少风景,只是我们没有那颗禅心罢了。

将人生的列车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审视下自身,也许参悟不出什么禅理,但至少不会错过路边的风景,甚至还能看到亲情、友情、爱情开出的美丽花朵。

影片最后那小女孩所说的,因为在下雨啊。

有了这颗禅心,我们日益浮躁的心也会归于平静,也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4 ) 春开见花 ——观电影《禅》有感

《禅》讲的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师道元法师的故事。

道元入宋取法,得汉地禅法之精髓后弘法于日本。

这部电影对道元法师的生平刻画得不是很多,重点在于对佛理的阐释以及寺院生活的展示。

在影片一开始,道元法师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母亲说到人死后去极乐净土,小道元说:“只有死后才能登上极乐净土实在是毫无意义。

”这也是道元一以贯之的理念——要在人世间寻求解脱。

可是这个世界纷争竞起,痛苦不断,在这个世界中,当真能找到所谓的净土吗?

在影片后半部分道元法师与内心充满痛苦的将军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将军认为自己被冤魂缠身,问道元法师那些冤魂该如何驱赶,,道元法师说:“那些冤魂是驱赶不了的,而要普度它们。

普度就是接受。

冤魂的痛苦、悲伤、怨恨,其实就是他自己心中的痛苦、悲伤和怨恨,要将这些苦恼全盘接受。

不过,若不舍弃自身的全部,便无法做到接受,也无法消却苦恼。

”接受。

没错,就是“接受”二字。

正如庄子“用心若镜”的境界,“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不迎接也不挽留,让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是如实地应照万物,但不随万物而转,这样也就不会为万物所伤。

看起来是很朴素的道理,要能做到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影片中的女子抱着自己的将死的婴儿让大师救命,大师让女子问村里尚未有亲人去世的家庭要一粒豆,如此便可拯救她的婴儿,但走遍村落,没找到一户这样的人家。

看似荒诞,但却是大师在让女子接受“人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一个道理。

“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当道元大师被问到什么是禅的时候,他如是回答。

可是这不就是世间的常态吗?

春天花开,夏天虫鸣鸟叫,秋夜明月当空,严冬白雪皑皑,如此平凡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呢?

还要我们苦苦追寻吗?

可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当真知道这些道理吗?

我们当真知道什么是事物最真实的姿态吗?

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真实,我们又何来各种妄想计度庸人自扰?

其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它就是那个样子,并不因谁而改变,妄想均源自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认识世界,于是我们活在自己的观念所建构的这个世界中,我们也便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坐禅的意义便在于此。

禅要我们剥落自己的观念,如实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如实地去认识生老病死,如实地去认识爱别离、怨憎会与求不得。

如实认识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苦难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模样,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改变的,既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接受它。

道元法师对生死的态度:“生时,以生为贵;灭时,但愿灭去”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生死不由我,但我可以在生时如夏花之绚烂,死时静静离去。

佛法的根本在断除烦恼,禅亦如此。

有人或许会说,我活在自己观念的世界中挺开心快乐的啊,认识世界的时候必然是带着自己的观念去认识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必然是无法达到的,那我何必去管那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自己快乐就好,真真假假何必那么在意。

其实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也行啊,反正目的是没有烦恼,看起来洒脱,可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种逃避总有露馅的一天,毕竟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观念所构想的世界中,在我们和现实世界交涉的时候,总会有和自己的观念不相符的时候,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还是得回到禅这条坦途上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不断破除我执,没有了自己的执念,世界也便能如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自我的执念又是什么呢?

冬天下雪,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为寒冷抱怨天气,甚至气恼,这就是执念;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将此视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于是无法接受悲痛不已,这也是执念;痛苦的时候就痛苦好了,痛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自然而然的痛苦变得更痛苦不堪,这也是执念;善恶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因为善恶皆来自一心,源自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我们却喜善恶恶,遇到善就欣喜,遇到恶就愤怒、颓废,甚至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执念。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无善无恶岂不是会造成道德的混乱?

世界本身的确是无善无恶的,但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去生活,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所谓的恶呢?

星云大师的态度我觉得是很睿智的,他说,既然恶注定是消灭不了的,因为善恶是同一个东西,那就不要去管它了,我们负责弘扬善就好了。

看到禅学大师如此积极阳光的态度,还会有人说佛教消极吗?

佛说八苦,但八苦不是我们拒斥世间、拒斥生命的理由,相反,是要让我们在无常中更懂得珍惜,更努力去爱。

 5 ) 千里找妈记

好片子,修行的人都应该看。

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确很适合我,因为我和道元禅师有同一个心愿那就是千里找妈。

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应该叫做《千里找妈记》。

因为道元禅师的妈妈在临终前跟他说:妈妈会一直等着你唷!

但是没说清楚在哪里等。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教高数的老师一脸严肃地宣布说“考试地点是——”然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老地方”这三个字一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本来想最后道元肯定可以见到他妈妈的了吧,就像地藏经里面写的?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

让我很是郁闷。

说到这里稍微补充1下道元的身世。

他俗家姓源,可见是个贵族。

他老爸是内大臣久我(源)通亲,母亲是侧室伊子虽。

(八卦:后来久我通亲的养女源在子嫁给第82代天皇后鸟羽天皇,生了第83代天皇土御门天皇。

)我真羡慕道元,跑到那么远的中国都可以遇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源公晓。

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魏天南在一起修行,开悟,就算修行和开悟都是没有止尽的也不要紧。

不过道元只修到可以和朋友重逢,却没有修到可以和妈妈重逢,我想他下辈子可能还需要再努力。

(但是下辈子又会有一个妈妈,到时候,哪个妈才是自己的妈呢?

思索中)影片开始不久,道元遇到公晓变现的寂元,问了一个问题:如净禅师是什么样的人?

我就在这里多介绍几句如净禅师的事迹。。。

如净禅师是宁波人,据说身材高大,为人豪爽,所以大家都叫他“净长”。

那段非常著名的“心念纷飞,如何措手?

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今无字铁扫帚。

……”的偈语就是他说的。

如净禅师在时曹洞宗风为之一振,但他的风格和景德寺奠基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风格已经有很大不同。

六祖慧能不提倡坐禅,但曹洞宗承继神秀,复古达摩,主张的是“休歇禅”,以缜密纳息,绝视听,守心如婴儿为要旨。

天童山正觉禅师又由此创立了“默照禅”:妙存默处,功照忘中。

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

默默照处,天宇澄秋。

(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天”“宇”“澄”“秋”等几个场景……)正觉圆寂后,默照禅法嗣渐微。

如净和他师傅智鉴都很爱说话,而且说话声音很大。

智鉴师傅“为人说法或晓至暮或自昏达旦至连日亦无倦色”,被大家尊为“唐僧”(呵呵,其实是“古佛”),如净呢,更厉害啦,“至于一偈一颂一话一言呼风吐云轰雷掣电千态万貌不可穷尽”,“唱足庵之道于天童,惧洞宗玄学或为语言胜,以恶拳痛棒陶冶学者。

肆口纵谈,摆落枝叶,无花滋旨味,如苍松驾壑,风雨盘空,曹洞宗风为之一变。

”总之,是个很爱说话,说话又很大声的,直爽的人!

和这部片子里面提倡打坐的如净师不太一样。

不过如净师傅喜欢打人头是符合史实的,他受了临济宗当头棒喝的影响,而且那个贪睡被打的小和尚不是别人,就是道元本人。

(《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中所记,和《继灯录》不同)大家都知道“磨砖作镜”的著名公案,用来说明坐禅不能成佛。

但是佛祖就是坐在菩提树下想着想着就成佛了呀?

回头一想,才发现南岳怀让非常狡猾。

他的原话是“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只是提了个问题,可没说坐禅不能成佛。

坐禅不能成佛,是大家在心里面默默地帮怀让补上的。

谁又让你补上了呢?

成佛怎么可能取决于坐不坐禅呢?

既然不会取决于坐禅,当然不坐禅可能成佛,坐禅也可能成佛……全看你自己啦。

我想,最适合我的,还是找妈成佛。

注:以上历史段落,大多摘自《南宋宗教史》,随喜功德

 6 ) Buddhism and all of it

recently I am reading a biography, and that really is a very good one, although some parts in it really are not much interesting for m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worthy knowledge for me, at the beginning I thought that I just have a quick look of it, but immediately I found this book absorbed me so much storngly.when I were in my hometown I have so much ideas about what can I do, but recently when I choose to been here, actually I due to use much more time to stay at home, that is why actually I still note some books and films here and some other applications.the eastern Asian 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point is Buddhism, which has influenced the ancient eastern Asian's culture very much but didn’t influence ancient Western’s culture much.

 7 ) 得遂所愿。

郑天庸所扮演的与宋代禅师还是可信的。

说实话,要不是他在一大群说中国话的日本人中间,真的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片子成立起来的。

她的教诲是金刚座一定要做到底。

而他回来日本以后,却发现比睿山的和尚比统治阶级还要可怕,穷凶极恶,甚至拿武力来压迫。

北条时赖前来问道,他也是这么说,就是心无旁骛的打坐就行了。

高桥伴明导演的东西有即兴的幽默。

而且拍成了美丽的风光片,有很好的田园景色。

而且手尾的寓意特别好,一个人走向无尽的道路,就好像修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一样。

我对藤原龙也先生的嗓音简直是太熟悉了,看到他这里演出不仅有些激动的。

 8 ) 真正的好电影

真正的好电影。

希望以后这种电影能更多。

心里真的感觉到净 安宁 踏实 和深深的感动。

电影中出现的钵,虽然没有出现米饭,但让我感受到特别想吃白米饭配炒蔬菜。

一种珍贵与崇高。

虽然这只是电影里很小很小的一个细节。

这又让我想起,《断舍离》作者在序言中写到的关于她获得断舍离启示的启发之一,就是一次她去到一个寺庙,看到寺庙虽然东西不多,但有个年轻和尚在小心的珍惜的擦试着。

她能感受到那种珍贵的心情。

她从中得到启发,明白心情不在于物质的数量,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物欲。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吃饭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情。

表达的不好。

但确实我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在我眼前呈现,围绕,让普通的白米饭更珍贵,崇高,放在嘴里,有以前没有过的美味,香甜。

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饭,你第一次体会到它的味道。

 9 ) 何处见佛?

此为中国禅宗思想史课的结课论文;本人对禅宗了解并不深入,写的不好,权且记录如下。

何处见佛?

——关于电影《禅》的些许思考看完日本电影《禅》之后,自觉深受触动,久久无法释怀。

之后细思良久,想过写一篇细致的影评,可又觉此片与我之前所评那些电影不甚相同;其在结构、画面、叙事等方面固然有其成就,但与内蕴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想过仔细分析一下影片中的禅宗思想,讲讲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体悟;却愈想愈觉得一些事情不甚明了,最终竟发现心中的疑惑与一知半解之处比体悟更多。

于是只好屈从于自己的无知,放弃了故作高妙的评论与分析,只想谈一谈自己的疑虑与相关的思考。

对许多地方的理解不知正确与否,亦可能会有自以为是之处,只好尽力去寻求真义。

其一,关于道元开悟的疑惑。

影片中此处的描述未免草率,令我一时间竟不明白他是因何而悟,在怎样一种修行状态下得悟,开悟后又是怎样一番新的景象?

当如净禅师询问道元“大功告成”而道元回答“是”之时,疑惑便更甚。

“大功”究竟为何?

本人又是如何知道大功已成?

很久以来始终存在的疑惑,终究不能完全解决。

(或许,未亲身经历过开悟一瞬,便是永远也无法知晓?

)而后如净言道:“悟是无限的,修行也是无限的,悟道与修行的连环,是要永远持续下去的。

”如此想来,道元此时的开悟也只是到达了某一个阶段,而远远未到尽头。

既如此,道元究竟学到了什么,让他足以回国弘法?

个人愚见:重在方法。

道元所学一是如净的坐禅之法,曰心无旁骛、身心脱落,便已是佛行;二是典座的修行之法,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房中。

以此二者,实为拉近了佛与众生的距离,只因“非思量”——舍弃所有的想法和念头——便是开悟、是成佛了。

但这样一来,是否也使得“开悟”本身成为了伪命题呢?

一时得以切断念想便是悟,结束打坐后思绪回归便又成了凡人。

既然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佛能时时刻刻抛却杂念,见其本心,那么成佛的重点岂不是放在了“践行”方面,而非思想上的顿悟?

想到此处,便更觉与儒家相似了。

综上,个人以为,禅宗一派的“开悟”其实更多指的是悟得了佛行的标准所在——如何见得本心,而究竟道行几何还在日后长久的践行上。

正如道元对北条时赖所言,开悟即是透过乌云看到背后的月亮,坐在大海中看到身旁的水;吾人皆知有明月却不曾得见,悟道之时便是得了拨云见月的方法,成佛之时便能长久自如地赏月,而不再使其受半点遮蔽了。

其二,佛亦有情乎?

关于影片中提到道元的几次落泪,除心生感动外,亦难免疑虑。

悟道之人,本应一切以平常心待之;幼儿早夭、穷途末路……纵是人间悲剧,也不过历史之往复,终不出一场虚妄。

对于终将陨灭之物,道元亦会悲伤吗?

俊了和尚对此有解释说:“道元大师经常分享我们的快乐和悲伤。

”言中意为,道元大师本身是无喜无悲的,可身边的弟子乃至众生有喜有悲,他便会与众生共享哀乐之情。

可是,情感岂能凭空生发?

道元的泪是至情之泪,倘若心中无悲意,又从何处得来此种悲情?

或许,道元也是有悲喜之心的,只是他悲喜的出发点与常人不甚相同,对待情感的处理方式愈加不同吧。

此说又颇近似于“圣人有情”论了。

道元究竟为何而悲?

我想,大概是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佛”惨遭迫害,终致泯灭吧。

当道元怀抱着死去的婴儿时,他看到的或许是一个洁净无瑕的、尚未沾染俗世戾气的佛,到底淹没在人间的苦难中而不得明心、不得领略至道了。

佛之悲,并非生老病死苦痛纠缠之悲,而是大道不行众生罹难之悲。

想到这里我意识到,禅宗讲求见其本来面目,个人的本来面目是佛性之彰显,世界的本来面目想必便是摈除虚妄、处处皆佛,亦如在海中看水一般。

因此,悟道之人眼中的世界,大概是一个随处见佛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每一点外在痛苦的攻击和外在妄念的侵蚀,都是对内在之佛的残酷的戕害。

此即为大悲。

佛之大悲所转化出的,想必是更坚定的弘法传道之信念。

最后,仍想简单谈一谈作为一个无信仰者对禅宗“见性成佛”的理解。

抛弃了原有(听课之前)的一些固有偏见后意识到,禅宗的此类思想实在已脱离了简单的宗教层面,而上升到了人生哲学,可为一切人所学习采纳。

我等常人学禅,可将“佛”的概念宽泛化,将其视作自己本性中的良善与纯洁;唯有摈除了社会生活中的纷扰杂思,不为物欲所诱、不将目光局限于生命一隅,方可回归自然与至纯,复得明月一般的本心。

儒学立性,老释破执。

学习中国学问,当三家并重,才能窥其真谛;付诸实践,才能得其精华。

三教虽异,其理不悖,大道无他,见性自明。

观毕此片,得知佛就在我心中;然欲修身明性,究竟是任重道远,不敢自是。

道元有言:“天有道,是高而清;地有道,是厚而固;人有道,是安而宁。

天上天下,当处和谐。

”安宁恬虚,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不敢懈怠。

人间多雨,要保护好手中的佛。

 10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何正太推荐的 我看了 中文对白很雷人 看管笑话的我感觉有点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

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

较之道远的修行本人认为无门禅师的悟性更高更透彻也更为深刻一些。

道元的稍逊的地方就在于以此物观彼物。

究竟还是什么也都没放下!

本人是俗人,向往的是陶渊明的悠闲和自在,松下抚琴,喝酒观花,溪边赏月,南山访菊,檐下问雨的生活。

本着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日本的纸张和执毛笔的方式是蛮有点意思的。

XD

 短评

所有的中国角色都是日本演员来演的,说着怪怪的普通话,看得我老是出戏

6分钟前
  • 时光码头
  • 较差

7分钟前
  • 蛰不了惊
  • 还行

一嘴日式塑料普通话听着很难不出戏,台词编的也有点不知所云。但禅定开悟那段的意境还有点东西

11分钟前
  • 绿家巧
  • 较差

画面配乐段落甚至莫名的特效,都与佛道不甚相符。道元参禅与顿悟过于简短单薄,何以成佛?并非所有传记片都应遵从叙事的规则与逻辑,比如《吴清源》与此片,吴一生追求围棋与真理,田壮壮拍得温而淡。而此片却像是给某个历史风云人物作传,导演功力尚浅。

12分钟前
  • lizzycoucou
  • 还行

三星半。对中村还是蛮感动的。

14分钟前
  • ada
  • 还行

淡定就是力量

16分钟前
  • 志遠²
  • 还行

日本曹洞宗开山鼻祖道元禅师,在宋朝时来中国,拜天童如净门下,最后传得衣钵,回日本后开创一代曹洞宗的传记。

19分钟前
  • 恶鸟
  • 推荐

也是&#34;作&#34;到一定程度了....

21分钟前
  • 鼋鸣鳖至/来去无踪@我叫刘亚玲
  • 较差

真的不多好看。

24分钟前
  • justfool
  • 还行

第一是可笑的发音,略有禅味但还未彻悟,多了日本的阴暗和孤独,少了大乘佛法的八方光明。

27分钟前
  • 尧耳
  • 还行

看完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可能自己错失了一些讯息,没有读到,比如坐禅的场景。对日本佛教史也缺少基本了解。

28分钟前
  • 瓶盖
  • 还行

小乘教法?

31分钟前
  • free_POC
  • 推荐

【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八大人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身心脱落。和静清寂。千江有水千江月。眼横鼻竖即是禅。第四颗星给最后小女孩那句:因为在下雨啊: )

35分钟前
  • VV.
  • 推荐

白描了一遍,过得去。

37分钟前
  • 海螺-Rob_F
  • 还行

什么是禅,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39分钟前
  • 昆虫海岛
  • 力荐

分享他人喜悦,苦痛,不因得不到的欲望生气犯傻,去除杂念,活即活,死亦死

41分钟前
  • 琭里路
  • 力荐

還不錯

46分钟前
  • Castieal
  • 还行

孩子何其无辜...因为每户人家都死过人,所以他死了就死了吗?你丫不直说你不是学医的!乱世之下,人如草芥,你好歹安慰下娃他妈撒...好吧,这样的和尚我伤不起,我遁了~PS:风景甚美,风吹落樱如雨,千江水千江月。个人能认同的是那个离开了寺庙的年轻人。

50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讲了几个基本的禅理吧。。耗时1个多月终于看完了。

55分钟前
  • 小柒゜
  • 较差

冶心。

59分钟前
  • 言大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