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就是盗窃,因为抄袭并不仅仅是抄袭了一个设计,而是抄袭了他人无数小时的努力,这不是一种“致敬”行为。
当你第一次尝试一件事情时,你并不确信会否成功。
你要花7-8年时间在这上面,然后,它被抄袭了。
我必须要诚实,这件事情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那些本可以但实际上没有与家人一块度过的时光。
这是盗窃,是懒惰。
” - Jony IveTitles - Toros KoseMusic - KodomoWriting - Jamie SugiyamaVoice - Oheri OtoboVoice record & sound mix - Ground Control StudioThanks to - George Hedon, Oleg Fedotov Opening main titles for Pausefest 2018
很多豆友从剧情分析了这部剧的优点和硬伤。
或许从出品方之一东申未来(陈坤周迅创办,后引入导演陈国富乌尔善和舒淇)的角度看,这部剧相比翻拍增加了很多配角戏份和故事支线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解释。
先展示演员中目前发现的来自东申未来的山下学堂表演班的成员:蒋昀霖(饰小武)-山下学堂新人班一期学员刘白沙(饰果之)-山下学堂新人班一期学员蔡雅同(饰穆静)-山下学堂职业演员进阶班学员及东申经纪签约艺人(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山下新人班第一期于2019年三月结业,14位成员过程中似乎也获得了很多资源和关注度,跟着陈坤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参与时尚活动等,但最直接的益处恐怕便是能跟着周迅实战拍戏吧。
东申未来公众号相关新闻从项目发起和资源整合角度看,山下学堂无疑是周迅陈坤将业内资源变现的一手妙棋。
长视频平台面对动辄占营收80%以上的内容成本,在内容制作上迫切地寻求成本控制,爱奇艺腾讯通过自己造星把控影视制作的大头成本-演员片酬。
迅哥儿和坤哥无疑发现了这一机会,把艺人经纪业务向上游延伸,通过山下学堂发现新人演员并给予专业培训指导,并在三种培训课程里选择演员进组拍摄。
这么一来既降低了成本,其打造的演员相比男团女团出身的爱豆又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
这部剧由其中两个出品方为企鹅影视(腾讯子公司)和东申未来,意味着东申未来成功将上游的培训业务成功对接了下游变现出口。
这样一种模式从商业上应该是成功的,一方面长视频平台的内容制作成本降低了(山下的新人学员片酬应该与自造爱豆类似),东申的新人演员如果能借此走红更会助力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强大的卡司保障了剧集热度和收视,东申未来的创始人周迅在这部剧里就是最大的看点,而且成本端还可以腾空间请其他老戏骨(惠英红赵雅芝),这么一来投资剧集的风险大大降低。
那么,艺术上这种模式成功吗?
因为要捧新人演员而过度地改动剧本,影响剧集的叙事和观感,似乎是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
故事支线被诸多豆友吐槽,原版故事线外分出来的自媒体打假长生生物,家暴者跟踪警察,家暴者跟绪之生父搭上线等等,似乎是为了增加东申艺人的戏码。
尽管几位东申艺人演技相比爱豆效果还是不错(个人还蛮喜欢),但是剧情上却造成了一定的失焦..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关注点,也会持续关注未来东申的出品项目🤔
第一次写影评,截了一堆图。
刚好前段时间看了公关,记得这段,今天看不完美的她发现几乎一模一样,为了更符合国内的恋爱关系和过审,编剧还贴心改了几个字。
我不知道这段是不是Flack原创,也不知道这一小段算不算抄袭,就是看着不太舒服。
我们的编剧是真的不能靠自己写出好剧本了吗?
直接拿别人剧本用,加戏还要抄别人的?
虽说Flack女主的人设跟Fleabag的女主人设也太相似,但也没有这剧台词一模一样让人尴尬。
作为没看过原剧的观众,看到第八集了觉得有些地方台词真的太生硬了,衔接也很莫名其妙,各方面都挺一般的,前几的五星评论都在谈女性意识,摘出来的台词其实也都在一些谈女性意识的欧美剧里听到过。
我只想说不是这抄一句相关的台词那抄一段相似的情节,就能写好女性意识的,这样的剧本是没有内核的,白瞎了这么好的女演员们,也许是我期望太高了吧。
但占了题材和我喜欢的演员的便宜,还是给了三星。
刚看到石头的影评说竟然连片头也是一帧一帧抄的,真的是,非常失望了。
这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追寻与被追寻的故事…从剧集上来看,首先画面很有大片的质感,不同于日剧的落日般的光晕,更像是一种扑朔迷离的冷感,每一帧都是一张精美的剧照,其次,剧中人物的形象,情感都刻画的很饱满,没有多余的杂乱的线条,任何一个一闪而过的片段都会成为剧情发展的推手,剧集的开端,地图上的每个点都出现了家暴的案例,这一点,真的很有心,我们知道现在爆出的案件只是凤毛麟角,身边这样的事仍然很多,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无能为力…讯哥的声音,真的有种魔力,走进林绪之的同时,可以很清晰的感觉到,讯哥就是林绪之。
林绪之有一点很另人敬佩,面对恐惧,她不会逃避,而是主动迎上,解开心结,这样的勇气需要多大的毅力才会做到刚看完两集的我打开了网页上的豆瓣评分,看到有些人只看了一小段,就觉得看不懂,然后打了很低的分………这样是对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们本人的不尊重,就算看在题材上,也不该打这么低的分,于是我首次登录豆瓣评分,希望这样的好剧可以引来更多的人关注。
万众期待的周迅新剧《不完美的她》拍砸了,顶配演员阵容也撑不起悬浮剧本和凌乱剪辑。
但是,千万不要因此错过它的原版日剧《Mother》!
原作《Mother》是2010年的日剧,播出时引发广泛话题,甚至间接推动了日本法律的修改。
神编剧+认真导演+天才童星+一众老戏骨,共同呈现了这部经典剧集。
本剧的主线故事是老师通过诱拐解救被虐待的孩子,支线故事通过剧中的每个角色徐徐铺展,主线和支线共同串联起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深刻思考,同时又涉及到法律与人情的边界、亲子养育、女性生存等多个议题,发人深省。
一部好剧可以讨论的点很多,这篇文章仅从亲子养育的角度做一些展开,那就是:千万别觉得孩子“乖”是好事。
“乖”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道木怜南,一个特别招人喜欢的7岁小女孩。
可爱的她安安静静,非常听话,特别会察言观色和顾全大局。
比如她注意到奈绪老师后脑勺有斑秃,不但没有当众指出来,还送了老师一顶帽子,而送礼的原因只是因为老师上课时没有跟别的小朋友一样批评自己。
即使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妈妈当垃圾扔掉,为了不给妈妈添麻烦,她仍旧露出明媚的笑容。
就算被妈妈的男友勒脖子晕过去,为了不让妈妈和叔叔吵架,醒来后她依然笑着跟叔叔玩扑克牌。
以上种种,甚至让人觉得她乖巧得不像一个孩子。
但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她为什么会这么乖?
如果不乖,会被弹额头;如果不乖,会被妈妈骂;如果不乖,会让妈妈跟叔叔吵架;如果不乖,叔叔会更凶;如果不乖,会被妈妈扔掉。
她所处的环境,让她别无选择,除了拼命察言观色讨好所有大人,她似乎没有别的可以生存下去的办法。
这是多么的绝望,而这么小的孩子,却连表达绝望都不敢。
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就在我们身边,其实也存在很多类似的“乖小孩”。
听话,乖巧,自律,不哭不闹,让做什么做什么,从来不给家长找麻烦。
有这样的乖宝宝,家长往往会非常开心,但其实,这样的孩子反而是让人担心的。
因为这通常是孩子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发展出的应对策略。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无法获得安全和情感连接,那么成人之后会更容易出现情绪调节、人际交往、亲密关系、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困扰。
“不乖”才是孩子的天性“像个孩子”是什么样的?
情绪充沛、真实自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即使是像怜南这样,为了生存不得不压抑自己、取悦大人的孩子,在获得了安全和稳定之后,也会恢复孩子的天性。
(奈绪老师拐走怜南后,给她起了新名字:铃原继美)白天在福利院一直笑着、玩闹着的怜南,会在晚上一遍一遍给老师打电话,会哭着问,我等了你好久,你什么时候来接我?
在她一个人从北海道到东京找到老师的时候,会哭着问,难道你见到我都不开心吗?
在这个“妈妈”面前,她终于不用再假装坚强,终于可以真实、任性地哭闹,因为她知道,这个妈妈会安稳地包容她的所有情绪,不会因为她不乖而抛弃她,而是会给她安全的拥抱。
对孩子的养育,是一个从“不乖”到“乖”的过程,但也需要注意“不乖”与“乖”的平衡。
“不乖”是孩子的天性,“不乖”其实充满了创造力,很多引领时代的新设计、新思维正是由“不乖”的成年人创造出来的。
“乖”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也需要有“乖”的部分,以适应社会、集体的要求。
但是“不乖”和“乖”其实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多元并存。
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时间下可以“不乖”,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境下需要“乖”,这都是可以思考和讨论的内容。
比如,在学校要认真遵守学校的纪律,但是在家里就可以宽松一些;一天中可以安排1个小时的时间放肆玩耍;定好规则底线,但也预留充分的空间,底线要坚决维护,空间则可以让孩子自己拓展;等等。
而且,当孩子充分地体验“不乖”,才能更自爱、更自信,更有掌控感地主动选择适应社会的“乖”,而不是被迫压抑自己的天性,假装服从。
因为假装得再逼真,也是假的,总有一天会濒临崩溃。
而且这种假装也不利于人格的发展,当天性被打上“不好”的标签,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就容易出现问题,很多“乖”孩子在青春期会出现强烈的自我冲突,甚至难以发展出成熟的人格。
因此,“不乖”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充分认同于自己的价值,更有勇气探索外部世界,发展出更成熟的应对策略。
如何培养一个“不乖”但自信的孩子?
从怜南的“乖”到“不乖”,可以看出安全依恋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的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他与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主要养育者对于婴儿的照顾对婴儿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依恋是指个体与某一特定个体(抚养者、或他人、或群体)间一种强烈、持久、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连接。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依恋是一种相互关系;依恋是一种对于能获得养育者照顾的信心。
依恋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依恋、矛盾性依恋、回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依恋模式在童年早期形成,并会伴随一生,在成年期会影响婚恋、亲子等亲密关系。
安全性依恋对于健康人格发展的促进性最强。
主要养育者通过充满情感的照料、稳定而安全的保护、对自由探索的支持,可以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使孩子发展出安全依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养育者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孩子的母亲,但是能够提供照顾和关注的其他人也可以成为主要养育者,比如爸爸、保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
以这部日剧为例,亲生母亲的忽视和回避,让怜南不得不压抑自己,努力讨好;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反而给怜南提供了安全和稳定的照顾和情感关注,成为怜南实际的主要养育者。
依恋理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套全面、复杂的系统,有兴趣可以进行扩展了解,这里仅从具体可操作的层面,对于养育者建立安全依恋的方法做一些摘录: 建立安全依恋,养育者需要做什么?
当孩子向外探索时1.温和地照看孩子 而非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2.在孩子需要时帮助孩子 而非主动干预3.喜欢与孩子在一块 而非转移注意力看手机4.体会孩子的感受 而非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当孩子探索归来时:1.保护孩子 而非谴责孩子自己去玩不要妈妈2.安慰孩子 而非批评孩子做不好3.喜欢与孩子在一块 而非转移注意力看手机4.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感受 而非否定孩子的感受 建立安全依恋,并不需要主要养育者24小时100%关注孩子,没有人能做到,而且孩子也需要逐渐扩展自己的空间,60分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已足够好。
PS:如果你要看原版日剧(B站有),请一定准备好纸巾,一盒是不够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END-爱看剧的心理咨询师。
专业支持、温暖陪伴、用心共振。
腾讯视频3月27日开播的《不完美的她》,几天前定档时就引发广泛关注。
一方面,该剧翻拍自日本2010年的剧集《母亲》;另一方面,《不完美的她》的卡司阵容堪称“有生之年系列”,由周迅、惠英红和赵雅芝强强联合领衔主演。
《不完美的她》海报《不完美的她》大抵延续了日版的人物关系。
周迅饰演的人物叫林绪之,惠英红饰演的是林绪之的养母袁玲,赵雅芝饰演的则是林绪之的生母钟惠。
林绪之从小被遗弃,她执拗地寻找生母。
在寻找生母的途中,她认识了小女孩穆莲生,在发现穆莲生被虐待的经历后,林绪之对穆莲生产生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拯救穆莲生的同时,林绪之也实现了自我救赎。
林绪之和穆莲生/林小鸥不过,《不完美的她》并不拘泥于原版,它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幅的本土化改编,并非像日版那样以儿童视角为主,而更多是从林绪之角度展开。
《不完美的她》做了哪些重要改动?
改动的意义在哪呢?
创伤记忆与自我接纳与日版不同的是,《不完美的她》将林绪之的寻母过程作为了主线,并着重凸显了林绪之的主观感受。
林绪之从小被遗弃。
固然被领养后,她也得到养母的悉心照料和宠爱,但被遗弃这一事实始终困扰着她;童年记忆深处的那一场大火,更是让她从此对明火有了阴影。
林绪之既怨恨于生母的遗弃,却又忍不住要寻找生母,探究生母遗弃自己的原因,因为“被遗弃”已成为她的创伤记忆,寻母之旅,也是她自我接纳、自我救赎之旅。
何为创伤?
Cathy Caruth这样定义:“从广义上来说,创伤是对于突如其来的难性事件的一种无法回避的经历,其中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往往是延宕的、无法控制的并且通过幻觉或其他侵入的方式反复出现。
”判断灾难性事件是否造成精神创伤,标准是“受害人是否能够应对灾难性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且“受害人对于事件的反应是否具有延宕性”。
这种负面效应带来的危害,短则数日,多则数年甚至数十年。
而显然,“被亲生母亲遗弃”正是深深困扰林绪之,并且使其难以摆脱的创伤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看,母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可取代,母亲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幼童眼里,母亲是怀抱、是寄托、是依靠、是关爱、是亲密、是安全感、是对世界全部信赖的来源。
如果母亲遗弃孩子,极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比如林绪之一直将自己的“被遗弃”,归咎于自己“做错了”。
她认为自己既然被遗弃,那么也许本就不该出生。
这是被遗弃孩子常有的心理,即认知上的自我贬低、自我厌恶,严重的自卑感。
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被遗弃,是因为自己“不配”得到,他们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心中充满痛苦和沮丧,情不自禁将自己孤立起来。
被遗弃,让林绪之自我认同感低也因为自我厌弃和自卑感,被遗弃的孩子往往再难以融入另一段亲密关系中,他们过于警觉,也严重缺乏安全感。
就比如林绪之,明明爱着养母,但她却无法与养母靠近,“我不想给家里添麻烦”。
养母对林绪之说,“三十年了,你从来没有对我撒过娇,有那么困难吗”;养母拥抱林绪之时,林绪之整个身体缩起来了,她是畏缩的、紧张的。
对于童瑶饰演的闺蜜高山也是如此,林绪之虽然将她视为最好的朋友,但面对闺蜜对她的担心和关心,她还是伤人地说,我习惯了一个人。
养母拥抱林绪之后,林绪之的身体是蜷缩的,她畏惧于这种亲密
林绪之拒绝闺蜜的关心但显然,林绪之将自己被遗弃,归咎为自己的错误和责任,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林绪之寻找生母、帮助穆莲生,也是她走出创伤体验的过程。
无论是之后知道生母的苦衷,还是看到穆莲生遭遇不幸,林绪之将会渐渐明白:被遗弃,从来都不是她的责任,被遗弃,从来都不意味着自己是不值得爱、不被爱。
就像没有人会因为穆莲生被生母与叔叔虐待、遗弃,就认为她是不该出生、不值得爱的小孩。
《不完美的她》在改编后,浓墨重彩刻画了被遗弃对林绪之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林绪之的自我接纳过程,深化了该剧的社会学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被遗弃的孩子;也有许多孩子虽然未被父母主动遗弃,却也遭遇了像穆莲生那样的身体与心理伤害。
这些孩子能否好好长大?
长大后他们是否会把自己视为珍贵的存在、并好好地融入社会?
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关注,他们也需要社会更多呵护。
不必把讨好别人当习惯《不完美的她》告诉他/她们:被遗弃、被伤害、被虐待,从来都不是你们的错;被伤害了,请大胆说出你们的疼痛;你们是美好的存在,你们值得被爱。
女性情谊与女性力量日版剧名为《母亲》,经由虐童这一社会议题,它落脚点在于“母爱”,就像该剧最著名的台词说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一类人叫做母亲。
”《不完美的她》保留着母爱这个内核,同时它也试着对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爱做一个更宽阔的解读,即女性之间的情谊并不仅仅是因为母爱,它也是来自于同为女性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来自同为女性共同的生命体验和惺惺相惜。
这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性情谊”。
姐妹情谊(Sisterhood)常被理解为女性在共同受压迫(男权压迫、性压迫、资本压迫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相关怀、互相支持的一种关系,她们联手起来对抗父权文化,颠覆男权话语,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修复女性尊严,医治女性心灵的创伤,从而最终获得女性的解放。
比如林绪之与小女孩穆莲生的感情,一开始更近于一种“忘年交”,林绪之关注到小女孩,是因为小女孩身上的伤、她过于懂事的笑容与言谈,这让林绪之联想到自己儿时的经历,她便更多地关注这个小女孩。
这是女性出于共同体验的互助。
共同经历,让女性情谊成为可能与日版不同的还有林绪之的养母,《不完美的她》多了一个设定,即她也曾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与丈夫离婚是因为“她生不出男孩”。
她收养林绪之,既出于母爱,也出于弱势的、被伤害的女性的保护欲。
在她成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后,她更想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什么。
林绪之养母也是受害者《不完美的她》还为林绪之增加了一条闺蜜线,高山这个角色在日版中是没有的。
从女性情谊角度看,闺蜜线并不是累赘,相反,闺蜜情是女性情谊的重要补充。
高山总是无条件地站在林绪之这一旁,关心她、支持她,知道她内心的恐惧,帮她过每一个生日。
闺蜜是一种最小形式的女性结盟,它能给女性带来慰藉,并让女性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闺蜜一直关心着林绪之强调女性情谊的价值,而并非将男性作为对立面。
我们不得不承认,女性仍旧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常常分享着相同的经验、相同的无助,比如她们会被种种刻板成见贬低、束缚,比如《不完美的她》中的几个女性角色,都曾遭到男性的伤害。
而女性情谊,是女性们在共同经验基础上的团结互助,以期打破桎梏,获得解放。
女性情谊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不完美的她》是女性情谊的理想样本。
儿时的林绪之保护着生母,生母保护着林绪之,养母保护着林绪之,同时也帮助着林绪之的生母,闺蜜保护着林绪之,而林绪之保护着穆莲生……穆莲生的生母可能也曾是他人眼里的“完美母亲”,但丈夫的离世,一个人肩负生活的重担,才使得她在男友小武的影响下渐渐变得软弱了。
试想,如果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也有一个女性能够持续性地伸出援手,会否可以让她免于沉沦,也能让穆莲生免遭伤害?
女性或许都是“不完美的她”。
但女性情谊的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能够让她们成为更完美的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该剧想要告诉我们的。
注:每一段前面的数字代表这段情节出现的集数。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看了8集。
结果很失望,白瞎了这个演员阵容。
周迅、惠英红、赵雅芝、黄觉、金士杰都是好演员,但他们演技再好也拯救不了这部烂剧。
穆静1尚武强迫莲生和他玩“枪毙”游戏,还把莲生关在纸箱子里,然后就在一旁和穆静亲热。
莲生生病了,尚武还有闲心洗澡。
莲生的手上有伤,右眼也有伤,估计也是尚武干的。
3尚武还给莲生涂口红,真是太变态了。
4更可恶的是,尚武还想杀了莲生,然后伪造成意外。
尚武带穆静去酒吧,把莲生一个人留在家里。
随后尚武灌醉穆静,趁机回家打开天然气,并给微波炉定时,再回到酒吧,制造不在场证据。
如果不是林绪之(周迅 饰)及时赶到,莲生可能就真的死了。
尚武眼看家里着火,还装作很担心莲生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很高兴莲生终于死了。
最可怕的是,消防员说没有发现孩子,但门窗有损害的痕迹,尚武的脸色立马就变了——莲生没死的事让他感到很失望。
你还是人吗?
尚武很渣,但穆静也不是无辜的。
就算以前尚武伪装得很好,穆静没看出来他很变态,但现在尚武已经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穆静就该带着莲生离开他。
但结果是什么呢?
尚武和莲生玩“枪毙”游戏,穆静只是稍微有点不高兴,仍然紧紧抱着尚武。
穆静发现莲生被尚武关在纸箱子里,只是稍微生气了一下,很快就消气了。
尚武说他要出门,穆静还很心平气和地叫他吃了饭再出去。
莲生生病后,穆静把她送到医院了,但是到了医院又不带她去看病了,而是带她回家了。
3尚武给莲生涂口红,穆静不去骂尚武变态,反而说莲生恶心。
7而且他们还对莲生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穆静说,警察总会找到莲生的,万一警察知道他们对莲生做了什么就完了,所以要赶在警察之前找到莲生。
2穆静太自私了,她不带着莲生离开尚武就算了,还说:如果妈妈觉得幸福,莲生也会开心吧。
妈妈现在和尚武叔叔在一起,觉得很幸福,很开心。
从来都是孩子幸福,父母就觉得幸福,她这种“她感到幸福,孩子就必须感到幸福”的还是头一回见。
她觉得和渣男一起生活很幸福,她也要求莲生觉得和渣男一起生活很幸福。
1尚武不想要莲生了,穆静还是想跟尚武在一起,甚至企图为了和尚武在一起而抛弃莲生(但是没有抛弃成功)。
抛弃莲生已经够可恨了,但是和后面的事情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后面的事情太毁三观了,甚至会让我觉得穆静抛弃莲生不是坏事,而是在做好事。
毕竟如果她真的抛弃了莲生,莲生就不会被尚武虐待了,不管她被谁收养都不会比现在这样更痛苦了。
之前莲生在的时候,她想抛弃莲生。
现在莲生失踪了,她竟然还要去找她。
莲生现在在哪儿都比和尚武在一起更好,你找她干嘛?
把她找回来和你一起受罪吗?
把她找回来继续和尚武玩奇奇怪怪的游戏吗?
5消防局初步推测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微波炉爆炸,再加上莲生不是尚武的亲生女儿,郭局当了这么多年警察,可能已经推断出这是尚武一手策划的。
只不过这只是推测,还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
7郭跃也不傻,他知道如果莲生死了,尚武就是最大受益人,所以这个案子有蹊跷之处。
穆静却说:和小武有什么关系,你们不应该去调查那个女人吗?
是是是,都是别人的错,尚武一点错都没有。
有人拐卖走莲生她就这么激动,那尚武天天虐待莲生她怎么没反应呢?
郭跃说:这个时候你的男朋友去哪儿了?
他不应该陪在你身边吗?
穆静却说:我们才是受害者。
她才不是受害者,尚武也不是受害者,莲生才是受害者。
好在莲生已经被林绪之收养了,以后不用受罪了。
8郭跃还是很聪明的,不过有一个bug。
他去找刘奶奶的时候,都不知道尚武在跟踪他。
尚武一直从刘奶奶家跟到了田放家,郭跃还不知道有人在跟踪他。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一个伏笔,郭跃故意假装不知道尚武在跟踪自己,看看尚武到底想干什么。
假如后面没有反转,郭跃真的不知道有人在跟踪自己,这就太假了。
钟慧李泽家暴钟慧(赵雅芝 饰)母女,所以钟慧在家里放了一把火,想烧死李泽,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为了避免女儿被烧死,她还灌醉了女儿,这样家里就只剩下李泽一个人了。
结果钟慧再去找女儿的时候,女儿已经被袁玲(惠英红 饰)带走了。
钟慧如果担心女儿在家被烧死,她完全可以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放火,或者把女儿交给亲戚朋友照顾再放火,还可以直接拿菜刀砍死李泽……她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只杀死李泽而不会伤害到女儿,她偏偏要选择灌醉女儿。
袁玲捡到了林绪之,叫钟慧再也不要和林绪之见面,她竟然就同意了?
钟慧放火后,完全可以把李泽家暴她们母女的事情告诉警察,就算不会无罪释放也可以减刑,但她却说她是一时冲动放的火。
8郭跃想要帮她,只要她承认李泽家暴她们母女,他就能帮她翻案,她却觉得她就是应该坐牢,一点都不冤。
郭跃还发现李泽拍的照片上的人表情很痛苦,问钟慧他还拍过这样的照片吗,钟慧也不说实话。
7林绪之小时候在家里听到了拍照声,可能是李泽在拍钟慧,也可能是在拍其它人。
那有没有可能李泽也拍了林绪之?
8再加上钟慧想给李泽钱,叫他把所有底片交出来。
李泽却说:你女儿就只值这些?
这说明李泽拍了很多林绪之的照片,而且是不光彩的照片。
如果真的是这样,钟慧难道不应该报警吗,让警察把他抓起来。
乍一看钟慧花钱买底片这事很感人,其实明明警察就能解决的事,你为什么要用钱来解决呢?
警察都主动找上门了,她还不配合警察办案,非要自己解决。
的确,如果李泽知道钟慧报警了,很可能把照片公布出去。
但你怎么知道李泽收了钱后就会把所有底片交出来,不会自己再留一份?
而且警察处理过很多类似的事,他们更有经验,他们知道怎样办最好,难道你觉得你比警察还厉害吗?
你才是受害者啊,你为什么不反抗?
林亦之6林亦之的男朋友国栋也是一个渣男,他口口声声说养孩子的事包在他身上了,又说小餐馆的饭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吃,他过穷日子没问题,他是怕林亦之吃不了苦。
7结果第二天他就说他妈的新秘书想勾搭他。
他这是在给林亦之打预防针,到时候林亦之发现他出轨了,他就可以说:我不是早就跟你说了是她先勾引的我吗?
这是秘书的错,不是我的错,我是无辜的。
8林亦之要产检了,他却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要出去一趟。
他发微信的时候笑嘻嘻的,明显不是工作上的事,多半去见秘书了。
他一回来就说结婚的事先缓一缓,基本上是宣告出轨了。
这么明显的渣男,林亦之还不赶紧和他分手,只是骂了他一顿,难道你还指望他会改过自新?
本以为这是一部展现女性独立、自强的剧,本以为尚武伤害莲生,穆静会果断带着女儿离开他;本以为钟慧会反抗,会把李泽的所作所为告诉警察,还自己清白,让李泽被依法逮捕;本以为林亦之发现国栋是渣男后,会立即和他分手。
要么把孩子打掉,要么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养大。
全都是我想多了。
事实是穆静离不开尚武,钟慧不反抗,林亦之还是想和国栋结婚。
看不到独立和自强,只看到依赖和懦弱。
这让我想起了《娘道》,女主角生了几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发誓一定要给丈夫生一个男孩。
《娘道》直接震碎了无数网友的三观,我看《不完美的她》的时候就跟当年看《娘道》是差不多的感受。
我们看看别人家的女性电影/电视剧是怎么拍的。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米琪的丈夫出轨了,米琪其实很喜欢他,也很舍不得他,但她立即叫他滚蛋。
《凪的新生活》中,小凪无意间看到男朋友在同事面前说她坏话,小凪立马就搬家了。
但其实男朋友只是为了面子才那么说,其实他很爱小凪,所以只好苦苦哀求小凪和他复合。
别人的电视剧都是男朋友离不开女朋友,男朋友离开女朋友就会死,国产剧却是反过来的。
米琪第1集就叫丈夫滚蛋了,小凪第1集就搬家了,就喜欢这种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操作。
还有《致命女人》,贝丝·安发现丈夫出轨,就用计谋杀了他;萨蒙妮的丈夫去世了,她不结婚了,每天却找小鲜肉,堪称人生赢家;
还有一个女人一发现男朋友出轨,直接选择了开枪,决不给他第二次机会。
《冰雪奇缘1、2》艾莎从头到尾都没有谈恋爱,因为强大的女性不需要谈恋爱。
(不是不能谈恋爱,而是谈恋爱不是必需品)看多了独立、自强、勇敢、坚韧的女性电影/电视剧,真的看不惯穆静这种遇到渣男还离不开他的剧情;看不惯钟慧不反抗,而是继续被李泽敲诈的剧情;看不惯林亦之不和国栋分手,而是还是想和他结婚的剧情。
钟慧不反抗,给人一种“女性很懦弱”的感觉。
但女性也很勇敢,并不比男性差。
穆静不能自己带孩子,一定要找个男朋友,林亦之一定要和渣男结婚,给人一种“婚姻是女人一生唯一的目标与终点”的感觉。
但女性不一定非得有男朋友,也不一定非要结婚,一个人也可以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女性不应该被婚姻定义,婚姻也并不是女性唯一的归宿。
因为是看过原版的,看国版的就处处烦躁。
这篇影评真·纯粹吐槽向,喜欢这部剧的勿进。
话说我是真的为了三位优秀的女演员才进来看的。
原版9.4高分韩版8.6高分到中国就7.4分,我猜都猜到问题大概出哪里了。
FBI Warning!!!!
另:我就很讨厌很多人把拍的不好的原因丢给过审不过审的问题,每次拍不好就说是政策的锅,都是因为不过审才拍不好。
是,原版里小女孩被家暴,差点被性侵,被虐待,这些都是国产剧不能过审的因素,但真的是绕不过去的因素吗?
重点是这些不过审的因素吗?
这段时间所有国产剧不都特别喜欢把锅扔给“重男轻女”吗?
《安家》,《欢乐颂》,《都挺好》,里面的不都是大段重男轻女导致的问题吗?
这次编剧怎么不把锅扔给重男轻女了?
原版里小女孩被诱拐的理由,改成小女孩母亲一心一意要给男朋友生个男孩,不管小女孩吃喝,还让小女孩干活,让小女孩长得面黄肌瘦,这样可以过审了吗?
这样理由立住了吗?
导演没拍好就是没拍好,编剧没编好就是没编好,日版韩版两版剧本放在那里抄都抄不好,拍不好躺平任嘲就是了,下次变得更好就是了,别每次都把锅扔给过审。
第一集,开头大段大段独白,上来就是“我是谁,我去哪儿”这么哲学性的问题。
国产还是没有逃出老套路,特别喜欢开头用这种大段文字,貌似很哲学,实际上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情节推进来介绍故事呢???
原版是女主在救走女孩以后通过剧情慢慢才知道她之所以冷漠以及一定要救走女孩的成因是她孤儿的身份让她对于母亲没有认同感,国版倒好,上来就是“我不知道我是谁”,生怕观众智商受限看不懂,一点悬念都不给观众。
再者就是剧情又是靠巧合推进。
女主在石头滩上碰到一个小女孩,身上有伤,然后就久久不能忘怀了。
我倒是想问了,凭什么女主就能碰到这个小女孩而且以后一定能碰到?
普通人一辈子能遇到多少以后再也遇不到的人?
而且女孩身上有点淤青什么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哪个小孩子身上没点伤?
摔的不行吗?
我小时候膝盖就基本没好过,经常摔跤,也没看到哪个大人认为我就是被虐待啊。
原版里,女主自己是幼儿园老师,能固定遇到一批孩子的概率就上升了,并且能发现女孩被虐待的概率也上升了,不比这种纯粹靠巧合推动的情节好太多?
台词设计也是……第一次遇见的陌生人就“这是五芒星”,第二次遇到小女孩,女主第一句是“你在想什么呢?
”可是明明小女孩这个时候在丢石子玩,正常人看到不会问“你在干什么呢?
”为什么,为什么,剧情,台词,人设都是为了故事刻意设计,而不能这些都是为了推进情节而设计呢?
什么时候能减少这种刻意感呢?
再再再,原版是讲四个母亲的故事,女孩的母亲虽然出场不多刻画也是足够深刻的,请的也是影后级的尾野真千子,这版能不能花钱请个好点的女演员?
子役也是,原版mana酱是日本最优秀的子役演员之一,这版能不能花点钱请个好点的?
我现在在思考一个问题,也许是我对国产版本因为日版的优秀有了一个固有印象?
也许这版讲的不是母爱,讲的是一个女人的自我救赎,除了女主以外其他都是副线(虽然我还是看不惯里面大段大段的自我独白和片段太过破碎导致人物动机不明,还有本土化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但这样想好像稍微好了一点。
)惠英红的中文配音真是打破了我最后的念想……
这里我会先着重分析一场戏,也就是女主和小女孩决定出逃的关键戏,比较一下日版和《完美的她》的区别,看看为什么一个是经典,一个毁经典。
然后再说说本剧的其他问题。
本剧是买过版权的,之前已经有日版和韩版两个版本,都叫《母亲》,8集看下来,只能说翻拍非常平庸。
3个版本分数比较一下:
母亲 (2010)9.42010 / 日本 / 剧情 / 水田伸生 长沼诚 / 松雪泰子 芦田爱菜
母亲 (2018)8.62018 / 韩国 / 剧情 / 金哲圭 / 李宝英 许律
不完美的她 (2020)6.02020 / 中国大陆 / 犯罪 / 刘飚 / 周迅 黄觉之前买版权在翻拍已经有过多次毁经典的前科,这次好像历史再一次重演!
好的,书归正传,对比分析开始,先看日版的:两个人在海边,小女孩已经多次表达想要去孤儿院的愿望,然后她 看见飞鸟,继续喊着希望被带走的愿望,观众此时已经对小女孩产生共情。
然后女主终于决定要带走 怜南 ,这时候镜头是中景,比之前拍飞鸟的时候要拉近许多,因为剧情上感情也开始变得升温,本集的高潮来临。
接下来怜南 说出不符合她年龄的很现实的台词,点出两个人的困境。
之后镜头变成了特写,说出“我想成为你妈妈”的台词。
镜头反打给小女孩的镜头,这里哭戏非常好。
然后镜头再给女主, 怜南 叫出了“妈妈”。
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日本用多个镜头表现两个人的情感变化,让人动容。
再看我们的:在车里,只用几句话就结束了,先是问小女孩要不要走,然后没有动情,没有哭泣,镜头在车里没有变化,就是两个人的正反打大特写。
作为观众我的情绪没有丝毫变化,黑漆漆的车里,一场全剧最重要的戏就结束了!!!
这样对比之后,是不是感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些看见家暴题材和卡司就高潮的人,别忘了还有号称严肃反应校园暴力的《悲伤逆流成河》以及梁朝伟演过的烂片《欧洲攻略》。
其实最主要的剧情上的硬伤是,改变了原来女主作为小女孩老师的设定,这样人物后来的行为让人无从理解。
因为是小女孩的老师,在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才可能想要不顾一切的帮助这个孩子,尤其是小女孩被遗弃在垃圾堆的情况下。
而我们的《不完美的她》就是偶遇,周迅去海边偶遇小女孩,回来后又是各种偶遇,偶遇之随意堪比国产偶像剧。
更不可理解的是,偶遇了几次之后,周迅就要救人于水火了,甚至冒着坐牢的风险。
我估计是因为国产剧中的老师形象不能和诱拐孩子等行为有关联,唉!
然后就是在周迅和小女孩出逃后,和生母和解的故事线之外,又加上事业线!
咱都是诱拐犯了,能不能紧张急迫一点,有一点犯人的样子好不好?
而且女主应该是非刻意的找到母亲,然后开始了解过去的真相,进而和解,而不是自己当侦探吧?
而且加入的家暴父亲角色,我很是担心,这要是最后周迅和生母原谅了他,一家人和睦相处了,我一定会吐出来。
希望不要生母变圣母,强行正能量!
这还不是唯一强加的故事线,各种刑警父亲心愿啊,小两口结婚烦恼啊,反正就是时间不够,注水来凑。
最后本剧丢掉了日版了内核——在生活化的剧情中互相治愈,而我们的生活化场景中充斥着尴尬的台词以及各种说教。
另外惠英红和赵雅芝你们这配音是认真的吗?
韩版改编之后是16,集,相对而言还是原版的日剧《mother》更好,尤其小演员的演技特别精彩。
我们的小女孩就是可爱,然后呢?
然后没有了。
而且注意下图日剧的打光,为什么人家没有5毛塑料的感觉,学一下啊!
希望用心改编,不要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这么好的演员。
而且经典日剧已经没剩几部了,这样改编下去,魔爪以后就要开始翻拍经典美剧,然后是英剧,在然后就是火星剧!?
看了很多评论真的气愤,所以决定开一贴记录一下看评论的感受和对原版的一些分析。
至于题目中的问题,边写边体会。
Warning:以下内容充斥着大量对原版的赞扬,和平讨论欢迎,出言不逊者勿扰。
观看指南:图片为台词截图,仅截取了关键情节,可以只看图片,本人观点可能会引发《不完美的她》粉丝的不适,请慎重观看。
这个翻拍简直就是恶搞。
贴一个具体分析的讨论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0165682/ 不要说国产剧不能拍的细腻,《士兵突击》细腻的太多了,我从初中到现在每次苦闷、失落、无聊时都会看一遍。
国产剧温情表现不出来吗,我刚看过的《鸡毛飞上天》挺温情的。
翻拍不好拍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刚看过的中日合拍片《苍穹之昴》请各位去看看评分,小说是日本人写的,周一围、余少群、殷桃主演,赵丽颖演配角,主演田中裕子是《Mother》中老师的亲生母亲,饰演慈禧,我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效果却非常不错。
私货完毕,下面是正文。
B站的一个动态重新勾起了我对这个故事的回忆。
迷影社动态一个月之前,迷影社就发布动态说《Mother》和《Woman》要上线了,我很期待,因为我第一次看《Mother》的时候是上个寒假,那是在优酷上无意中看到的,当时还不需要会员,却花费了我许多不争气的眼泪。
然后B站上线,那我也就买了一个月的会员,重温了一遍,再看的时候会发现好多剧情我都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想来还是有好多细节忘了,因为坂元裕二的特点就是反转再反转再再反转,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个人感觉没有必要的戏份,但是不影响整体的观感。
为什么我会觉得《Mother》拍的好,因为台词配合剧情,剧情烘托人物,人物表现在演员身上。
会员到期了所以我就根据预告来说,B站的预告截取了小女孩跟着老师私奔前的那一段,之前也有人分析过。
先看台词
怜南的喊话这时天上飞过一群候鸟,小女孩冲着大海、冲着候鸟喊了许多遍“带上怜南吧”,其实第一次看我以为是对老师喊的话,原来不是啊。
小女孩是对着候鸟喊的,但却是给老师听的。
看剧情,这个段落出现的原因是怜南在老师家里住了一晚,却把她的小秘密记事本落在了老师家里,老师发现后要送回给怜南,结果却察觉到有个黑色垃圾袋在怜南家门口抖动着,就像很多人发现被遗弃的流浪猫那样,打开后发现竟然就是怜南。
为什么怜南会在垃圾袋里,看《不完美的她》就好。
老师又把怜南接回了自己家,问苏醒后怜南有没有想去的地方,虚弱的怜南说道:“札幌…婴儿收容所”……镜头一转她们出现了海滩上,看着老师最喜欢的候鸟,怜南大声呼喊着。
老师喜欢候鸟就是怜南第一晚在老师家里发现的,为什么表现候鸟呢,我觉得首先是老师与家里羁绊太浅,而后文几乎都是老师与养母的联系,算是一种回归,燕归巢似的情感。
还有怜南之后使用的名字继美(发音与班鸫相同)。
看表演,这个时候老师从最开始的冷漠变成怜悯到现在有些感同身受。
看台词
“我要诱拐你”我感觉这句话就是整部剧灵感的来源了,当然不够真实,我想象不出谁会对人说。
但可以对观众说。
看表演,老师的眼里更加柔情了,略带湿润。
怜南一直坚强着的外表也在慢慢褪去。
看台词
天真的对话怜南用她天真的话语,回应了老师同样“天真”的想法?
看台词
想和你一起生活下去这里是泪点。
老师你的想法真的好天真啊!
看表演,老师最深情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看台词
这个台词由于翻译的问题我不清楚为什么要说“老师不行吗?
”,是不是老师自己对自己的怀疑呢?
可以说谎的日子愚人节还可以这样理解吗?
不知道《不完美的她》有没有这一句啊,现在播出刚好赶上。
国产电视剧千万不可以教小孩子说谎哟!
这几句台词是说给老师自己听的,所以给老师特写。
这几句是给怜南听的,特写给怜南。
再次泪崩。
小可怜坚强的怜南从来不嚎啕大哭,这一刻,却再也绷不住了……
确立关系怜南最终喊出了“妈妈”。
我不知道这是否真实,7岁的小孩子会叫别人妈妈吗,我不知道,但是这一幕,是我的泪点。
这两句是老师对怜南的安慰,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是你抛下了一切”,越看越象是编剧对老师说的,为了这个孩子,你抛下了一切。
老师的情感,到这里是她最柔软的时候。
老师之前一直都是非常冷漠的表情,偶尔会出现怜悯、无助,这里却已经是泪眼婆娑,内心却又坚定了那个“天真”的想法。
弃)看到20几分钟,听到惠英红第一句台词就萎了。既然请了惠英红,赵雅芝两个香港演员,把她们身份背景改为粤港澳不行吗。请配音老子就想打人。赶鸭子上架撑到第五集,无趣到抠脚,我选择告辞。
拖沓 感觉主演都各演各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看了第一集就打1星啊…一口气刷到第6集,后面的节奏还挺不错的呀!小演员也挺可爱挺有灵气的。第5集周迅和小演员的对话有点催泪,我和我妈都泪目了。而且第五集又回环到了第1集的伏笔,把两个火灾案串起来了,剧还是很用心的。
身为我迅的脑残粉也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剧情跟闹着玩儿似的~各种偶遇巧合偷听真是烦死了,而且黄觉演得可真是差,天呐我以前到底为什么喜欢黄觉来着?
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但是我不知道只看一集就说不好打一星的是什么心态,周迅是金像,金马,金鸡全都得过的影后,我相信专业人士的水平,其他几位也都是老戏骨,剧本的节奏我也觉得刚刚好,我想不出打一星的理由。
看到第四集还是带入不了,很可惜,但还是决定弃了。精致的片头强大的阵容,都拯救不了剧情线的散乱和台词的不接地气。唉,只能一声长叹。
第七集我妈的秘书那里,情节台词和《公关危机》第三集,一模一样?????
尚武是个变态狂,喜欢和莲生玩一些奇奇怪怪的游戏,甚至给她穿婚纱、涂口红。穆静竟然还要跟他在一起,甚至企图和尚武在一起而抛弃莲生(但是没有抛弃成功)。莲生失踪了,她竟然还要去找她。莲生现在在哪儿都比和尚武在一起更好,你找她干嘛?把她找回来和你一起受罪吗?把她找回来继续和尚武玩奇奇怪怪的游戏吗?李泽家暴钟慧母女,钟慧放火烧他没有任何问题,她为什么不把真相说出来?警察明明想帮她,只要她承认李泽家暴她们母女,警察就能帮她翻案,她却觉得她就是应该坐牢,一点都不冤。本以为是一部展现女性独立、自强的剧,本以为尚武伤害莲生,穆静会果断带着女儿离开他;本以为钟慧会把李泽的所作所为告诉警察,还自己清白,让李泽被依法逮捕。但事实是穆静离不开尚武,钟慧也不反抗。看不到独立和自强,只看到依赖和懦弱。
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问题在于对比惨烈,现实主义题材要观众共情,借此唤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本土化不接地气会削弱题材价值。抛开变态不说,一干有问题的正常人心理状态统统欠奉,比如穆莲生生母(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人物和人物关系悬浮。
刚看了第一集觉得很不错,很有深度,就像在看电影似的,很舒服的节奏。对了,有个细节就是公司里女员工居多,好评!希望国内能再多点这样的题材!还有,我很烦看了几分钟就说不行不行给一两星⭐的。
整体一股卖高级家具装潢的即视感
太尴尬了。每场戏单独拿出看不尴尬嘛?说的是人话嘛?音效和配乐更是乱入。周迅在游乐园问大爷事情闪回一段回忆硬生生插入一个旋律很强的配乐,然后在生硬的切回来,这个配乐有必要嘛?小女孩第一次和周迅太随意了,台词且不说多尴尬,不断地升格镜头也没啥好的构图和视角,令人崩。家里那对儿及其不接地气,都是标签人物,一点没有人物的真实和细腻。伪高级感和电影感,好好琢磨一下细腻的部分而不是想着在叙事上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吧。真的太可惜这个题材和阵容了。
画面高级,几个演员的对手戏也飙出了电影的质感,但深刻的题材感人的瞬间却很难让人哭起来,大概是太过碎片化,观众的情绪很难一下被调动起来,却又一下被抽离出去。多个线性叙事展开,太过急于表达太多的东西,前两集有点摸不着头脑,直到五六集才渐渐融合,有点考验观众的耐心。八集看下来,虽然有种种的不完美,但是敢于尝试女性群像的表达,抓取家暴、虐童、遗弃以及犯罪的点,让爱与救赎在逃避中、寻找中和靠近中渐渐明了,演员们也贡献了上乘的演技,不少稀烂的国产片都有个六七分,那对比下,这部片还是值得一个很好的分数的。希望后期能够升华,继续观望中。
精致大烂片,有钱真的不是为所欲为的!
所有人演技在线,画面有电影感,总的来说哪哪儿都挺好的,但剧情是硬伤
奔着惠英红去的,期待值很高,但看了几集,感觉没期望的好,只能说整体还行。
看了三四集吧,确实是夸不起来看到阵容的时候“嚯”,真的期待,但结果很明显,垮了剧情很凌乱,过度追求高级感,很重的做作痕迹,技巧性太强,反而很别扭不管后面的剧情怎样精彩,前几集是为了怎样的铺垫目的,但目前为止确实很难吸引我
台词真的行吗?磕磕巴巴的,别吹了别吹了,好好的题材好好的班底弄成这个样子,无语
看了第一集和第八集,大概知道剧情和主题。其实不太看得下去,剧情有些刻意,台词有些生硬,剪辑也不算流畅,演技参差不齐。但是我还是想给四星,因为在浮躁的当下,有人能为受压迫受欺凌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写下这个剧本,有人愿意接演这部很可能商业上不会太成功的片子,试图引导社会正视女性成长、家庭责任和亲密关系,帮助和鼓舞女性挖掘自身潜力对抗人性的阴暗,非常值得鼓励。
太好哭了,演技真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