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四星的,因为差不多够七分到七分半。
结果片尾那字幕真是强行给人灌……凭良心讲,导演虽然名不见经传,水平倒是还可以,众多演员绝大多数都很正常发挥,毕竟老戏骨多。
包括来打酱油跑龙套的,演过林冲和爱情神话的周野芒。
可能剧组也要拜码头?
到上海拍戏,必须由上影集团安排些本地演员?
比较多余的是余男的角色和强加给她的戏份,说没有资本或后台硬塞,我是不信的,还有那一对二杆子杀手兄弟,广东话讲的人要犯尴尬癌,演技差,辨识度也糟。
真心不宜在演艺圈混。
个人强调过许多遍,混演艺圈,尤其演戏,不怕你不美,不帅,最怕你路人脸,看过记不住。
而全片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成也编剧,败也编剧,人物太多,关系太杂乱,事情交待不清楚。
而且结束后,报童,余男,高捷,他们的结局就不交待一下?
本来可以拍成盖里奇风格的,虽然前面绝大多数时间没啥打戏,却看的津津有味。
而摄影和动作指导很有问题,这也要怪导演,毕竟导演掌控全片,切蛋糕后枪战,谁开枪打谁,太快,太乱,观众看不清,来不及思索。
然后里面的动作戏,基本都很糟糕。
动作指导不背锅是不行的。
余凯磊演的角色可惜了,深挖之下,是可以和王志文角色最终对决的,结果……李立群跟二杆子说,还尾款那段我笑了,想起黑金里,黑梁家辉献金时,骂梁家辉的那段。
简直灵魂再现。
暂时以上。
架不住预告片和一些宣传,去看了电影《最长一枪》,结果发现十分不行,但不行的也挺有意思,因为能看出电影拍得十分认真十二分努力,每个演员也都在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角色,甚至是角色背后的内涵,但整部电影最后所展现出的效果却糟糕透顶。
于是,忍不住聊一聊观后感。
失控的装腔作势许多人热衷于故事与电影,因为希望看到另外一种超脱于普通世俗生活之外的生活,《最长一枪》也的确展现了另外一种生活,关于杀手。
这个杀手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年轻时有着崇高理想,但最后破灭,又经历了生活的悲剧,如今独自一人过活,平时是精致的修表师傅,实则是话少活好的刽子手,接任务挣钱。
杀手老赵由王志文扮演,显得既沧桑又干练,藏着悲惨过往,仿佛随时都能哭出来。
不光有杀手老赵,还有杀手广东仔,杀手俄国理发师,杀手安徽佬,他们围绕着两派势力,上海黑帮王力波和老外皮特。
所以呢,你能在电影里听到许多语言,普通话、英语、法语、上海话、安徽话、广东话、广东普通话、日本普通话,或许导演和编剧是想表现时代和人物的复杂性,但最后表现得却像是一部语言杂烩汤,台词表现上十分混乱,以至于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继续加入东北话、四川话、日语……我很怀疑导演对这些方言和语言是否存在偏见?
台词语言表现混乱仅仅装腔作势失败的一部分,另外则是服装道具场景的设置以及整体剧情的把控。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的服装、道具、场景精致考究,乍看之下的确精致,但细节却很糟糕,电影充斥着一种变扭感,仿佛所有的衣服都不是角色人物的,而是他们借来的,剧中的人都在穿着不属于自己的衣服,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和疏离感。
比如,王志文扮演的老赵竟然穿着这样一件高领毛衣,也不是不行,但无论是款式还是颜色都令人跳戏,十分奇怪;
再比如“大衣”在电影中是一件十分普遍的着装,普遍到街头小混混都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大衣,也不是不行,但就是觉得奇怪且没必要。
再比如,巡捕房大叔的衣着,十分像巡捕房的警察,像到我几乎认为他就是装的警察。
至于整体剧情,简直堪称灾难,全程絮絮叨叨啰里啰嗦,毫无节奏可言,基本讲述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故事。
杀手的故事,复杂的民国大上海,这些颇有趣味的元素竟然能堆砌出一部如此无聊的电影,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
在整部电影的如此表现下,为人称道的老戏骨们的表演也几乎无从谈起,所有人都是戏,但也都似乎在故弄玄虚。
《最长一枪》是装腔作势的,原因在于失控,编剧对剧情和台词的把控尤其糟糕,而导演也无法把控整部电影的节奏、场景、后期剪辑与调色,对了,就连后期调色也没有电影感。
因此,整部电影看起来像极了一部浓缩版的国产电视剧,是的,在观影过程中,我无比觉得自己就是在观摩一部又臭又长的电视剧。
毫无分寸感与克制在一些电影宣传的文案中,他们提到了昆汀和姜文,个人认为,昆汀和姜文完全可以对此提起诉讼,这部电影强行与他们牵扯上联系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事实上,作为相似类型的国产电影,这部电影会让人联想到的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当然这些电影都借鉴了《教父》),同时也有一些场景颇为相似,比如电影开始时,皮特在郊外发现了同伴的尸体,这个场景非常开阔,天边是成片的厚重云朵,此时,电影交代环境,环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纷争,我以为电影会不错,但我错了。
这个老外皮特的戏实在是太多了,表达欲旺盛,简直一个话痨,跟一个新认识的帮手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历,十分聒噪,之后的爱好是动不动就掀开衣服展示自己的蟑螂纹身,他还有一个中国情人,在得知情人泄露自己的行踪后依然对其不离不弃产生性欲……简直是一个话痨变态。
不光老外皮特戏多,所有的角色戏都很多!
并且出现了太多与主故事线无关的人物,分散掉观众的注意力。
主角杀手老赵表达欲也非常旺盛,或许是一个人过生活实在太憋屈了,好不容易等来了镜头,终于有了大倒苦水的机会,跟街边报童说自己儿子的事情,跟俄国理发杀手诉衷肠,在梦中回忆过去……杀手经纪人杜立群,这是一个类似于说评书的人物,应该尽可能的处于故事之外,保持独立性,然而却时不时地跳出来,反复申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与自己管辖的杀手发生了许多人情往来,不像是杀手经纪人,更像是个管家或者保姆。
再说另一派势力王力波,拥有权势财富,弟弟却被皮特害死,但依然表现得潇洒惬意,抽烟听戏跳芭蕾,俨然黑帮老大做派,说话拿腔拿调,喜欢中文混杂,和日本人有染。
每个人的故事都好像可以单独拎出来成为新的故事,但放到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一团乱麻,什么都拍了等于什么都没拍,因为观众看不到主次轻重,抓不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关键,会产生视觉与思想上的混乱。
糟糕的电影有其相似性,最大的表现就是没有分寸感,不懂得克制。
《最长一枪》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什么叫没有分寸感,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戏多、话多、表达欲旺盛,本质上是导演的错,演员再厉害也架不住台词、剧情的混乱,而在后期剪辑上,他们似乎也没有大多办法。
后来听说这部电影一直在延期上映,终于知道原因了,是电影整体质量不过关。
电影最后的枪战情节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个镜头迅速切换,大家就都死的差不多了,但同时也令人产生一种舒爽感,这部电影终于要结束了!
说起室内枪战场景,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杜琪峰的《放逐》,枪战开始前,饮料飞上天,枪战是一瞬间的事情,用慢镜头表现,饮料成了一个参照物,体现时间,饮料落下,一地死人,表现出了残酷。
杀手杀人是一瞬间的事情,将这件事情变得拖延和吃力是对职业的辱没,《最长一枪》中的老赵,身中子弹之后依然要匍匐前进掏出刀结果王力波的性命,这是剧情上的极大败笔。
因为这个杀手电影中被塑造成具有高尚感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在最后时却变得拖沓、狰狞、吃力,显然极不合适。
《最长一枪》必然是今年国产电影的烂片,但烂的特别有趣,排片率低和票房低以及豆瓣低评分,但并不值得为其叫屈,如果你还没有看这部电影,那么本人十分不建议观看,看了也白看,因为看到最后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导演试图在表达什么。
杀手经纪人老杜在最后总结出了杀手的办事准则,“没有废话,解决问题”,仿佛是对这部电影的莫大讽刺,电影就是废话太多,且到处都是问题!
知名影评人鹦鹉史航极力推荐了这部电影,可能存在人情因素,也可能是他自己真的喜欢,不过我也不奇怪,他本人确实会推荐一些奇怪的烂片,但也别再拿老戏骨们来说事了,戏骨再老也架不住这种烂片,更何况他们在电影里的表现也实在是让人……
看完这部电影愣是感觉一头雾水,我分明看的很仔细啊,我都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编辑很糟糕,导演也很差劲,两个小时的电影愣是讲不好一个简单的故事。
前面的铺垫很好,后面的就有点荒唐了,一顿乱打,稀里哗啦死了一大片,要是多条叙事线的话,佛阁也算一条,但却未利用起来,画面感有,服装也很考究,老上海的氛围营造的不错,演员的演技全场在线(除了最后二十分钟),最大的败笔的是编剧,人物的设定出现严重的问题,余男存在意义是啥?
皮特的保镖看似专业其实二流,小广东杀手二逼到你无法直视,老杜最后还能活着我也表示很意外,大老王安排的杀手就是一群白痴,大牌老赵表演的收放自如,很大气,老戏骨还是老戏骨,不管导演怎么样,广看脸就够了,许亚军毕竟也是老戏骨,演技炸裂,尤其那段芭蕾舞的那段,挺有意思,总体说吧,凑合着看脸吧,好好的个故事给糟蹋了,有点遗憾。
!!!!!!!!!严 重 剧 透!!!!!!!!!! 只刷了一遍 如果描述不对地方 欢迎讨论!
说白了,这是把一部明明长达5集电视剧硬要剪成电影版的电影,其实故事的总立意是OK的,若是拍成5集电视剧应该会相当好看,里面主要的6个人物如果前后背景连贯好,都能站住,但...全剪断了 也乱了,可惜一帮老演员了。
除余男这条线外 主要有6条人物线,没提到的人物线,都太碎了,其实对故事支撑毫无意义。
人物线一:赵(王志文)为筹钱支撑革命(具体是哪种革命没理解到)做了杀手,因某次刺杀失误搞砸没拿到钱,简接害死了兄弟,常年内心愧疚 经常噩梦,而且随年龄增长得了帕金森,在每次杀人前需要用药来稳定开枪准确度(1,药性来得真是快啊 几秒就可以稳稳秒杀 2,可最后结局开杀前这个细节却掉了),因此不得不决定只做最后一次 就收手,一次接两单 把钱凑够 完成心愿。
表 演:五星造 型:五星台 词:五星人物匹配:五星故事支撑:一星————————————人物线二:杜(李利群)赵都是透过杜接单的,因为赵从来不见客户,杜本是报社职员,媒体混的 人缘广 狡猾 也懂行规,从电影台词里可以看出他本身也有革命情节,常年默默的兼职杀手经纪人,有一股将坏人统统清掉的正气,手上有赵、2个广东(还是香港?忘记了)男孩等杀手,为了赵接单而关联的一个人物。
表 演:四星造 型:五星台 词:一星人物匹配:一星故事支撑:四星————————————人物线三:理发师(法国人)赵算是理发师的老师,是协助赵完成最后结局射杀的关键队友表 演:二星造 型:五星台 词:一星人物匹配:五星故事支撑:三星————————————人物线四:波波(许亚军)上海商人,他与另一个商人Peter在这之前早已互斗,他认为他弟弟被”PETER”杀死,他为了设计peter 雇了赵,要求开三枪 前二枪射死法国租界领导 第三枪假弹射自己,但又另外准备了三个枪手反杀赵,结果被赵的队友理发师反杀。
表 演:五星造 型:五星台 词:五星人物匹配:五星故事支撑:五星————————————人物线五:Peter(夏克立)法国来中国的商人,由于身边的人不断挂掉,并且在街上还遇到炸弹,他认为这是“波波搞的鬼”,于是新雇了保镖(余铠磊)清查自己身边的人,最终雇了广东男孩假杀自己 ,再设计由新雇的保镖反杀广东男孩,由此来嫁祸给波波,但广东男孩取枪时被他情人(余男)制止,广东男孩逃生(这个人物是真的诡异得上天了),保镖好像被赵(太快了 这里没记住)和余男(补杀)杀死。
表 演:一星造 型:五星台 词:一星人物匹配:二星故事支撑:五星————————————人物线六:peter情人(余男)余男这个角色 显得非常诡异 ,街上炸弹那次告密原因何在我一直没想通——电影里交待的她是为了离开peter,但peter在新任保镖审问她、质疑她时还救他,而且一直很宠她,离开peter理由何在???一开始我以为她有她自己的革命理由,但等到最后也没有,由于这一层没支撑起来,第二次又间接破坏行动,想重新反雇枪手就更诡异了——电影里可以推的逻辑是由于被新任保镖拷问 心生恨意 并且任然想peter死?
这人物线.... 我蒙了.. 表 演:三星造 型:五星台 词:五星人物匹配:一星故事支撑:一星————————————人物线七:商会会长我个人认为这人其实才是大BOSS,他最后在穿防弹衣的时候 ,镜头带了一眼清朝皇帝的画像(应该看不清是谁),他的目的是一石四鸟(波波/peter/法国租界领导2个),于是雇 赵 ,杀Peter和波波任何一人来引起更大的内斗,在结局前,自己称病离开 事先还穿了防弹衣 ,上面提到波波弟弟的死、peter被炸实际上都是他安排的,这个人物野心非常大,从电影推 他想当”皇帝”,不过最后结结局尽然没交代?是我看漏了嘛 enmmmm 就也很诡异…表 演:五星造 型:五星台 词:五星人物匹配:三星故事支撑:三星————————————最长一枪 个人认为意思是指通过很长的时间 终于凑够了钱 能够支撑革命 能够放下愧疚 能够救赎自己。
吐槽:1.节奏太慢,两个小时时长,不得不1.25倍速播放,1.5倍速都不为过;2.都是杀手,没看出任何一个厉害的,动作戏镜头太快,什么也看不清;3.你雇我,他也雇我,你雇他,我也雇他,杀的就那么几个人,没意思。
想学国外那种杀手电影,一点也没拍出那种感觉,王志文演技还行吧,两条线交代的还算清楚。
看了首映,先不说别的,光是冲着王志文老师和许亚军老师在片子里的这一身民国年代的行头,我就可以二刷了。
除了知道王志文老师是主演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任何预设心理的坐在影院里,电影开始了。
阴冷的雨天,郊外,有人死在草丛里。
镜头转过,租界商匪,一场凶狠内敛的会议。
棺材停在身后,不耽误大口吃肉。
在转过是旧上海的修表铺,匠人穿着常年爱着的毛衣、围裙、一桌精细工具。
这几个场景强烈的电影感让我看入进去了。
一部好的电影用在开头就把你吸进一个世界,带着你从这场梦里走一圈。
演的忒好了,真的。
王志文就不必说了,不哭不闹不笑不叫,在平静克制中把这个表匠、杀手、前革命党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
这就叫专业。
由阅历带来的故事感和深沉,有种紫砂壶温润如玉的光泽。
余生亦晚,从记事起就知道《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了。
出了电影院特意查了一下,王志文今年才五十三,六零后正当年,希望以后能多看到大荧幕上的王老师。
李立群老师演的老杜,片子里几个杀手都是他旗下艺人,他要对法租界七成的凶杀案负责,他就是把这部片子所有人物穿起来的那根针。
老杜年轻时候也血气方刚,干了这么多年脏活现在也凶狠狡猾。
但这些都不是他的特点,这些正义的,黑暗的一面,都有别的角色负责,而他就是接活搬砖的客户经理,希望团队专业,好能平平安安下班回家。
老杜的忠厚长者式的捧哏贡献了这部片子七成的笑梗。
许亚军老师浑身都是戏,他饰演的波波这个片子里是占了租界半边天的人物,这位是一海漂的北平朋友,局气又痞气。
但也比别的官商匪盗的大佬都年轻些。
要想俏一身孝,穿了一身白貂的许亚军老师,盛世美颜令人不可自拔。
外籍演员的中文台词都让人有点出戏。
但是俄罗斯朋友的打戏和军装造型真的十分,实在,非常,太可以了。
我先预言,上映之后周末就可以刷到同人图了。
剧情前面铺垫太多了,而且碎。
看到一半多的时候,有一度捏着把汗怕结尾圆不回来。
然而到结尾,枪声一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张张倒下,清脆决绝,走向注定的命运无可挽回,是一个很漂亮的劫煞了。
虽然其实有几张骨牌倒的不太是地方,有一些草蛇灰线的梗没有特别圆上,有一些支线和人物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不是特别有必要。
我也是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导演的处女作,这个完成度很让人惊艳了。
另外我也是看完电影才知道这片子其实是在澳大利亚拍的,老赵和报童在天台上聊天那场戏是在绿幕前拍的,后期特效换的环境。
后期能做到不着痕迹,纯烘托叙事,也堪称十分成功。
看片子的时候想起了姜文,但是风格又不同。
比起姜导的浓烈和信马由缰,徐顺利导演的风格比较内敛和现实。
黑帮戏有点教父,但笑梗哭梗都是纯中国的。
难得的好片了,推荐大家都去看。
首映交流会的时候每位外籍演员都被哄骗营业说了一句“牛逼”,教外籍友人说牛逼的优良习俗也这么继续下去了,特别好真的。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编剧和导演太业余了,故事线索及剪辑琐碎啰嗦,人物冗余又完全立不住,表演也没有那么神。
作为顶级杀手,老赵(王志文 饰)牛逼在哪里?
火车上走错车厢的设定是什么意思?
对杀手而言,这是业余啊!
其他几次动手,也都没有体现出他的顶级。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leo第一次出手就显示出了他的顶级。
别说年纪问题,leo第一次出手甚至只是露了脸而已。
顶级杀手不仅仅是身手出众,更应该是智商超群,老赵身份败露,第一时间在自己家里开枪杀人,杀的还是个巡捕,我没有看到决绝,只看到业余。
老赵(王志文 饰)背负了很多东西,可是他到底是为了救赎退出,还是人老了要归隐,又或是钱够了可以还人情债了?
哪条都没有说清楚。
其他啰嗦线索也非常多,比如报童小孩子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再玩一次救赎?
波波和日本人的戏,存在的作用是什么?
雪儿的做事的动机是什么?
佛凯挑事的动机是什么?
香港二逼杀手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明知道香港这两货是二逼,老杜为什么还用?
作为顶级杀手的经纪人,老杜既不冷血,也不决绝,江湖这么好混么?
太业余,太牵强,太啰嗦了。
表演也没有那么神,老赵(王志文 饰)的戏并没有太大发挥空间,和好基友的戏份,不知所云又啰里八嗦;精彩表演都在许亚军,但是的确有点过头了;李立群饰 老杜一口台湾腔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有这么一部影片,支撑条姐熬过了干涸的八月。
虽然《哪吒》足够黑马,燃起了国漫逆袭的热血。
虽然《速激》足够硬核,让人重温速度与力量的快感。
虽然《烈火英雄》足够动人,让纪实题材在电影荧幕上迸出火花。
但条姐仍觉得,缺那么一部纯靠演技生打的爽片,只能眼巴巴的把目光投向九月出厂的它——《最长1枪》。
王志文、余男、李立群、许亚军,这几个演技成分占比百分之百的名字,实在令人兴奋。
好在九月的一开始,它就站出来满足了条姐无处安放的戏瘾。
说了这么多,在昨天开放的豆瓣评分中,它却只取得了6.3分的成绩。
说实话,条姐我是不意外的。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只可惜导演和编剧的才华实在有限,最后呈现在荧幕上的,只是一个勉强达到及格线的作品。
首先,沙场乱点兵,扣分。
万众期待的影后余男,在这部戏的演员表当中可是占据了女一号的位置,结果在导演“大男主”的构架中,只可怜的分到了百分之一的笔墨。
余男饰演的雪儿,是一个委身于外国富商的美艳名伶,但她接近这些富人似乎怀揣着另外的目的和任务。
什么任务?
什么目的?
没说,导演让你自己猜,反正有就是了。
这个人物尴尬到像是为了强行凑一个女性角色而存在的符号化身,可能是导演觉得英雄的戏码里没有美人就显得不完整,不舒服,不全面吧。
实则,不仅浪费余男的演技,而且浪费余男的美艳。
其次,叙事冗杂而拖沓,扣分。
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太爱故事当中的男性角色了,以至于每一个人他都想浓墨重彩的在120分钟的电影中给他们拍出210分钟的效果来。
李立群饰演的老杜,是一个资深的杀手经纪人,与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是合作多年的最佳拍档,有妻有女家庭幸福,为了保护家人不得已请求老赵干最后一票。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不怎么复杂,稍安勿躁,咱接着往下说。
许亚军饰演的波波(这个萌萌哒的名字什么鬼)是一个脾气不大好的上海地头蛇,为了争夺在法租界的地位,他必须杀掉对手皮特。
于是他找到了老赵,要求其配合他演一出大戏:开真枪打死皮特,开假枪打伤自己。
不仅如此,这个老滑头还给自己留好了退路,事成之后,老赵也会被他安排的人灭口。
而他的对手皮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做戏,于是他也找来了杀手,要求杀手开真枪打死波波,开假枪打伤自己。
并且他也完美的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另行聘请了第二位杀手保护自己。
别急,事情到这才刚说了一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位自以为聪明的螳螂实际上还在被另外一个人算计着。
高捷饰演的商界大佬王先生,看他们俩都不顺眼,于是也暗中找了老赵要杀掉他们两个人。
而我们可怜的老赵,本想干完最后一票就退休,结果接第一单时未知后事,接第二单时别无选择,就这样被赶着上了贼船。
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症,他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无法完成任务,也找到了帮手,如果自己任务失败,则由帮手协助完成。
怎么样,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大脑容量有点不太够用?
这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身上最少都承载着两条线,五个人就是十条线!
更别提每一位主角都还有各自的感情经历要说。
老赵有早夭的儿子,老杜有闺女和妻子,波波有死去的弟弟,皮特有和雪儿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像一个八十集连续剧的构架?
一味贪多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乱。
整个终局之战变成了混战屠杀,毫无逻辑可言,最后竟然要靠片尾的旁白交代主角身上的疑团,才勉强讲完了整个故事。
这两个小时看下来,条姐觉得自己阵亡了几亿个脑细胞,整个人累到不想回编辑部码字写稿(趴)。
强行装x,最为致命。
导演徐顺利,是第一次当导演,编剧邱欣宇,也是第一次当编剧,两人之前都是做广告出身,导致整个影片充斥着无意义又碎片化的符号。
可能正是因为导演经验不足,强行给影片起了一个《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调子,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曲子唱完了。
只是可惜了一众卖力的演员,每个人都完成了一百二十分的表演,可还是只讲出了六十分及格的故事。
而这六十分,其中有五十九分是打给演员的。
毫无疑问,王志文承担着条姐最高的期待值。
毕竟已经年近六旬的他如今很少在荧幕露面了,最近一次参与电影作品还是在《功夫熊猫3》中为阿宝的师傅小浣熊配音。
这次,他饰演人狠话不多的职业杀手,老赵。
虽然王老年轻时也演过“能打”的角色,但总体而言还是“文戏”居多,再加上如今上了年纪,起初条姐有些担心,他的软件硬件能否还扛得住杀手的戏份。
事实证明这份担心是多余的。
王老对打戏部分的处理的非常干脆利索。
速度,力道,神情,一个刀口淌血的迟暮杀手形象就这么起范儿了。
打戏的部分解决了,hold住剩下的部分对他而言完全是小菜一碟。
老赵,一个迟暮的英雄,年轻时的热血与执着犹在,只可惜身体的承受能力告诉他只能做这最后一次任务。
可病痛摧残得了他的身体,摧毁不了他的神智。
他依然顽强,果敢,还带有一丝狡黠。
来品品这个成功拉队友入坑的得逞一笑,冷血杀手的另一面也立住了。
影片凌乱的叙事并没有影响王老演技的发挥。
执行任务时,他干脆利落,冷酷无情。
而面对和自己去世的儿子十分相似的小报童,他又能让观众彻底放下心防,感受到他慈父的那一面。
他没有令观众失望,他还是那个演什么像什么的王志文。
说到底,王老自身的境遇又何尝不是与老赵隔着荧幕相呼应呢?
英雄迟暮,很难接到合适又喜欢的戏了。
最近几年,很少听到王老特别中意哪个角色,但听说他看完《最长一枪》的剧本就果断拍板决定出演,不知道此刻看完成片的王老心中作何感想。
果然好弓需得配好箭呐,可惜,太可惜了。
老戏骨们演的不错,有很多细节表现。
但剧本很差,导演也很差。
布景也不好,不像电影,像舞台戏。
两颗星是冲老戏骨推荐的。
特别不推荐,好多年以后,这个会成烂片的。
想拍成教父那样,说明每个人都有软肋,但太做作了。
好的镜头和叙事都太多余。
剪辑的很差,起码可以不要女人的戏份。
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看。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最长一枪》导演是徐顺利,由王志文、李立群、余男等主演。
情节大概是30年代,背负使命的杀手卷入上海商界斗争中的故事。
个人觉得电影拍的很一般,要是没有提前看相关介绍,恐怕都读不出来买凶杀人的人也是被杀之人的设计,这其实是全片的亮点和巧妙之处。
但是电影对于这一玄机的揭晓表现得未免太过简单和平静,完全没有令人揪心或抓住观众的心理。
整个剧本就有很大的问题,其实很多电影不好看归根结底就是剧本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此片的主要人物:杀手3个,商人1个,坏蛋2个,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动力完全没有交待。
老赵梦中闪现的人是谁,通过影片推测应该是一起抗日的战友,但并不知道老赵参加抗日或步入杀手的前因后果,他曾经的失误又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
理发师操着一口奇怪的普通话,他和老赵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就帮老赵,要是故交又何必派人去暗查?
第三个杀手,那个咸鱼的广东男,我自始至终没明白他出现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
没头脑的家伙,没杀过一个人。
其次人物对白苍白无力,坏人没有城府,整天傻兮兮的,前一秒还很严肃,后一秒就怂包。
其三影片里前前后后死了很多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没有所指,观众只知道这些死了,但是他们为什么死,电影没说明白,以至于两个坏蛋之间的恩怨或争斗并没有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反正就是要派人杀人?
最后的那句字幕真的和电影太不搭了,但……我们都懂。
相当银河印象
看完之后真实呵呵冷笑,原以为去电影节的片子质量怎么也还是对得起及格分数线,没想到从导演调度、节奏把控和影像质感上全都是灾难级的,也只有一群老戏骨的强悍演技能让整部电影有看头,上世纪的国产电影感觉,而且还不是优秀的方面
这群老戏骨这次是真的把戏演“烂”了,线索太过于细碎,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铺垫好矛盾。还是导演功力不够吧,122没有很好的讲好故事,还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镜头,人物设定有趣但是塑造的很表面,让人难以被感动。感觉如果被拍成电视剧可能会更好
我只是来看演技的。。。所以我就没有失望。。。
内地版的“疾速特攻”,看一群老戏骨对戏挺享受的。比较适合拍连续剧,拍成电影编剧和导演火候差太多。如果把这些老戏骨交给查德·史塔赫斯基那可不得了。
贪多不足,无甚意思。
演员是好演员,想法也是好想法,就是编导的能力太欠缺了。
确实就是装逼劲太大了。
这不是一部单凭打打杀杀堆砌视觉造诣的商业类型片,相反,徐顺利的内向进攻成为其最隐蔽的迷人之处,精致考究的构图、分镜、剪辑、闪回、插叙等隐性技法炫目交融,最大化重现了老上海图景的诡谲之美,五湖四海汇于一城的亡命之徒,亦编织了一张利益杂烩的庞杂蛛网。对应的戏份,则是华语影坛公认的戏骨集体出山后的精准碰撞,明枪暗箭,阴诡阳谋,在酣畅淋漓的飙戏中渐次揭露。最后一场神似昆汀式的枪战乱斗,又将整部片子拉高了一格。大器晚成的处女作,久违逢甘的风格电影。(强烈建议二刷,多的是“卧槽”的细节呼应)
预告片就很精彩了,我只想说电影比预告片还要精彩一百倍,必须去电影院看起来啊
推荐谈不上,还行有点亏。旧瓶装旧酒?也不对。有时间再看一遍
十分钟拿腔拿调太慢--有空补
喜欢这帮老戏骨的表演,看不够
81.很有味道,胆识结尾有点扯,一点安保人员没有,清场了给几位表演。。其实挺假的,但是吧,一开始主管的“好片”好感,让我觉得还挺好,和前一阵的法国影展类似,差不多大家就觉得挺好,只要别有那种特别俗的桥段。当然演员确实不错,李立群演戏就是舒服,王志文也不错,不过这个角色感觉不是特别合身。上海话很有味道,因此那段老赵和小孩的戏我哭了。许亚军其实演的还行,我受祁厅长影响有点不喜欢他。余男太诱惑了,可惜角色很花瓶。广东口音小伙无论是台词还是角色都出戏。俄罗斯角色眼熟。剧情设计的挺复杂有意思,但是到最后大战,粗糙了,一点安保没有,雪儿举动莫名其妙,打的也仓促。
白瞎这些人了
前面有点姜文那劲儿,中间有点纪录片那劲儿,结尾有些仓促。演员阵容挺强大的,比小鲜肉爱来爱去的电影强太多。感谢+影观影团提供的这次机会,祝票房大卖!
缺点是太装逼了,明明可以好好讲一个腥风血雨海派江湖的故事,却非要云里雾里故弄玄虚。服化道镜头是好的很,一众好演员也表现出色。许亚军尤其赏心悦目。然而在总体过于装逼的太前提下,所有的表演也都显得痕迹过重,尤其几个外国籍演员,说台词听着很难受。周野芒短短几个镜头的苏北巡警很出色,和王志文两个老上海算是《我心灿烂》之后又一次演了一把对手戏。
二总编剧的?川菜牛逼!
好演员们拯救了导演稀碎的掌控力
我一直等结局交代点什么,然后就全剧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