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行走

The Walk,走钢索的人(台),命悬一线(港),行云者,To Walk the Clouds,To Reach the Clouds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本·金斯利,夏洛特·勒邦,詹姆斯·戴尔,克莱门特·史鲍尼,凯撒·东布瓦,本尼迪克特·萨缪尔,本·施瓦茨,史蒂夫·瓦伦丁,马克·卡马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捷克语年份:2015

 剧照

云中行走 剧照 NO.1云中行走 剧照 NO.2云中行走 剧照 NO.3云中行走 剧照 NO.4云中行走 剧照 NO.5云中行走 剧照 NO.6云中行走 剧照 NO.13云中行走 剧照 NO.14云中行走 剧照 NO.15云中行走 剧照 NO.16云中行走 剧照 NO.17云中行走 剧照 NO.18云中行走 剧照 NO.19云中行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云中行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小就拥有杂技表演天赋的菲利普·帕特(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在街头卖艺时,邂逅美丽的街头音乐女孩安妮(夏洛特·莱本 Charlotte Le Bon 饰)。偶然的机会,菲利普得知纽约世贸双子大厦即将竣工。从此,菲利普就萌生了在这两座摩天大厦间走钢索的的想法。然而这疯狂的“艺术犯罪”却遭到了一系列的质疑和误解,但这并没有击垮菲利普的坚定信念,他深入调查缜密部署,先后得到走钢丝经验丰富的鲁迪爸爸(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的执导,以及让-路易(克雷蒙·史鲍尼 Clement Sibony 饰)和杰夫(塞萨·多姆波伊 César Domboy 饰)等人的帮助。在110层412米的云中,菲利普开始了他的钢丝行走。 本片根据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个人自传改编,翻拍自200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追债大乱斗灼热给我翅膀反黑路人甲五岛医生诊疗所2006盛宠娇妻麻辣女教师惊天动地皮毛良辰好景知几何幻影奇兵穷凶极恶西游记续集唐伯虎之偷天换日公子,我娶定你了2我自己;你自己拳力以赴来日方长无非是恋爱而已毒品大亨七年之痒惊天情杀案LoveLive!Superstar!!藤田嗣治疯狂的契约破·地狱关于养猫我一直是新手第二季盗马记凶灵女一号克苏鲁

 长篇影评

 1 ) 让梦想得见云端

文/梦里诗书当《走钢丝的人》以是珠玉在前,同为菲利普·帕特个人自传的改编,这无疑成为了《云中行走》在内容上重复的桎梏,但作为不同于前者纪录片的剧情电影,其以更为出色的制作特效,在观感上营造了令人屏息的高空震撼。

菲利普·帕特在高耸入云世贸双塔间的钢丝行走,无疑是用生命来践行着自我的梦想,当然昔日美利坚的商业中心,自不会是让人随意在楼尖完成这样一场自我艺术梦想的追逐,于是电影在前半段叙叙到来菲利普·帕特的身世背景后,一场其与同伴精心谋划的世贸钢丝行走计划,成为了《云中行走》前段类如盗宝电影的张力所在,但即便是奥斯卡导演金主的罗伯特·泽米吉斯,也很难在一个既成的真实事件和已然有着《走钢丝的人》这部记录电影的情况下,完成何般为人惊艳剧情上的波澜。

诚然电影在前段叙事上难有太大的作为,但并不妨碍其对《云中行走》这一命题的完美呈现,罗伯特·泽米基斯对人物与特效的缔结,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然能在《梦城兔福星》将CG动画与真人创新的相结合为一体,更不谈那世人耳熟能详的《阿甘正传》中将阿甘以人物传记叙事的手法巧融于美国史诗的镜头里,这一次重头戏的双塔行走中,电影通过大量的俯拍镜头更好的还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世纪冒险,透过场景与人物角色的捕捉,亦比纪录片更为完美的呈现了菲利普·帕特的逐梦历程。

《云中行走》在故事上将菲利普·帕特与世贸双塔紧密的合二为一,仿若世贸双塔就是为了迎接菲利普·帕特的挑战而筑一般,从电影中,男主在双塔中的行走不仅将这座建筑的高耸入云突显而出,镜头质感之美更宛若一篇沁人心脾的诗篇,而在在结尾处也告解出一份对世贸双塔的情怀所在。

这一切不难看出导演对这座昔日美国最为伟大建筑之一与人物巧妙的缔结,最富冒险精神的人与最高的建筑,在最佳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之手营造了最为真实的震撼。

电影所成并非源于其有以多么成功的励志渲染,它相较于《阿甘正传》就如同大人与小孩的差别,《云中行走》更关乎于罗伯特·泽米基斯在一个成熟的好故事中,再一次完成了剧情与特效两相结合的突破,令真实的梦想完美得见于云端。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梦里诗书 微信:qwe8785)

 2 ) 电影和现实故事的差别(含剧透)

1,Philippe Petit真的是候诊读报纸时,决定在双子塔之间走钢丝的吗?

是的。

现实中的Philippe Petit在牙医诊所的报纸上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在未完成的双子塔上表演,深受启发,决定去完成这项他称之为‘the coup’的技艺。

影片真实地反应了他忍着牙疼出去时,确实以打喷嚏做掩护,撕下了那一页报纸,并藏在外套里。

之后他的牙持续疼了一周。

这件事发生在1968年,那时Petit17岁,距离他令人瞩目的表演还有6年。

电影严重压缩了他的准备时间。

2,Philippe Petit真的做过街头魔术师吗?

是的。

如影片所述,这位走钢丝的艺术家的确做过魔术师,在巴黎的街头表演。

他6岁开始学习魔术,十多岁时迷恋上走钢丝,16岁第一次走。

3,Philippe Petit第一次表演走钢丝时,真的掉进了一个浅水湖么?

没有。

不管是Petit的自传,还是纪录片Man on Wire,Reach the Clouds,都没有提到过电影中的那次事故。

Petit自己说他从未在表演时跌落。

不过他和玲玲马戏团一起上Greatest Show on Earth节目时,曾经在排练期间跌落过一次。

当时他从45英尺高处跌落,摔断了几根肋骨,受了些内伤。

Petit说:“那是在排练,排练和表演是两码事。

表演时我绝不会跌落。

当然,如果这种事发生了,我也就不可能出现在这里还谈论它了。

”4,在纽约双子塔之前,Philippe Petit还进行过哪些走钢丝特技表演?

现实中,Petit曾尝试并完成了1971年在巴黎圣母院的非法走钢丝(电影中有),以及1973年在悉尼海港大桥的另一次非法走钢丝。

5,Philippe Petit担心过双子塔表演时风会影响吗?

担心过。

虽然电影里并没有着重提,但是Petit的部分准备工作就是考虑风引起的塔的摇晃,风的因素已经纳入了他们的设计。

他也担心风会直接影响到他自己和钢丝。

电影中有个场景是Philippe的女朋友Annie 摇晃着他所在的低处的钢丝,那就是为风的影响做准备。

1974年8月7号,他走钢丝的那天早晨,雾霭弥漫,微微有风。

6,他们真的穿了伪装?

是的。

Petit利用在大楼里工作的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证件,给自己和同伴做了假证件。

就像影片中的一样,他们佯装成给顶楼安装电网的工人。

之前他们也佯装过旅客、建筑工人和白领。

如影片所示,Petit甚至装作法国建筑杂志Metropolis的记者。

7,Petit真的有个在楼里工作的内应?

是的。

Baryy Greenhouse(影片中由Steven Valentine出演)是世贸中心南塔82楼纽约州保险局的研究助理署长。

Greenhouse在巴黎看过他的街头杂耍,并认出了他,答应帮助他。

“他似乎能把你拉进他的世界”,Greenhouse说,“我想我应该那种人,不会太拒绝做有一点点...哈哈,你懂的…不完全违法的事。

”8,Philippe Petit在走钢丝前的三周前,真的踩到了钉子吗?

是的。

他在双子塔里面勘察时,踩到了木条上突出来的钉子。

钉子扎穿了他的鞋底,导致他在床上躺了三天。

如影片所示,一开始他以为腋杖会妨碍他,但很快就发现腋杖是乔装的神器。

保安都会帮助他,而且没有任何人要他出示证件。

9,拍摄The Walk时,演员离地面多高?

从影片中那些使人眩晕的部分来看,可能很危险,但演员离地面的高度仅仅12英尺。

“我们为最重要的两个故事搭建了美丽的场景”,Joseph说,“然后把场景放进绿幕”。

剩下的双子塔用的是数码技术。

Joseph在2001年夏天去了原地,那时距离911恐怖袭击仅几个月。

“那里挤满了游客,但我就是想去。

我清晰地记得,”Joseph说,“那感觉更像是在天空中,而非高楼上。

”为了完全理解Petit所走的距离,Joseph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又回去了,用脚步丈量世贸中心遗址两个水池之间的距离。

10,Petit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就成功了吗?

没有。

Petit第一次执行’the coup’以失败告终。

他给女朋友Annie打了电话,让她来纽约支持他。

现实中的Annie说,搞清楚Petit到底在想什么的同时还要鼓励他,真是让人精疲力尽。

11, Philippe在’the coup’之前很焦虑吗?

是的。

如影片所表现的那样,‘the coup’行动之前,Petit半夜醒来钉死木箱,想象着在钉死自己的棺材。

12,他们真的得到了一丝好运,直接上到顶楼吗?

不是。

一丝好运助他们上到了104楼,而不是电影中的顶楼。

本来他们计划将大部分设备运到82楼Barry Greenhouse的办公室,但是电梯操作员没有听清楚老板的指示,带他们上到了104楼。

13,Philippe Petit 和Jeff 为了躲避保安,真的坐在一个工字梁上吗?

是的。

他们真的在工字梁上坐了大约3小时,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电梯井(400米高)。

如影片所示,其中一个同伴Donald很害怕,不想藏在油布下,不想被抓住。

Petit同意了,让他赶紧从楼梯井悄悄溜走。

Petit和Jean-Francois(电影中是Jeff)藏在油布下时,petit用一枚回形针在油布上挖了个孔,并用笔将其弄大(电影中只用了笔)。

14,他们真的用弓箭把钢丝送到对面的塔吗?

是的。

Petit的童年好友Jean-Louis Blondeau想到了用弓箭的主意。

他们先把鱼线绑在箭上射过去,然后把鱼线和粗一点的绳子接起来,最终接上了Petit所用的450磅重、200英尺长的钢缆。

如影片所示,他们搞了个头脑风暴,想了很多种办法把钢丝送到对面塔楼,甚至想过用无线电控制飞机达成。

15,Philippe真的脱光衣服,靠感觉来寻找箭上的鱼线吗?

是的。

Philippe Petit赤裸着爬到下边缘,真的感觉到了鱼线在他的大腿上。

如影片所示,箭非常危险地待在塔楼一角的边缘上。

16,钢缆真的差点就掉下去了吗?

是的。

现实中,绳子和钢缆掉下去了好几百英尺。

Philippe觉得他可能一下子送了太多的钢缆,导致其因自重而迅速掉了下去,他们无法抓住。

如电影所示,现实中Philippe Petit及时扭紧了U形夹。

对面塔楼的同伴花了半个小时,艰难地把钢缆拉了起来。

17,Annie真的独自等了一整夜吗?

没有。

现实中Annie回家了。

清晨,街上还空空如也的时候,她打车到了世贸中心。

她和其他同伴在早晨6点集合,他们的眼睛紧盯着双子塔上方。

18,走钢丝的那天早晨,他们真的遇到过一个穿着西装的神秘人吗?

是的。

现实中,Philippe Petit认为他们在楼顶遇到的是一位“神秘访客”。

他捡起了一个短金属管,不确定要拿它做什么。

如影片所示,他们之后再也没见过那个人。

19,Philippe Petit的演出服真的掉了吗?

是的。

“突然,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轮廓,转瞬就掉落了……”Annie回忆,“现实中我们大哭了一场……还好那只是一件衣服。

”20,Philippe Petit在钢丝上待了多久?

钢丝上的人,Philippe Petit,花了大约45分钟,在110楼的高空中保持平衡、表演把戏、躲避钢丝两端等着抓捕他的警察。

他完整地来回走了8次。

21,Philippe Petit真的躺倒在钢丝上?

还表演了其他把戏?

是的。

如影片所示,他在钢丝上的45分钟时间里,表演了行走、舞蹈、跪下敬礼,并且躺倒在钢丝上。

22,Philippe Petit的脚真的是边流血边走钢丝的吗?

不是。

在纪录片man on Wire和Petit的自传中,都没有显示他在双子塔走钢丝时脚还在流血。

电影暗示他几周前踩上钉子的刺伤裂开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23,真的有只大鸟来劝服Petit离开钢丝吗?

不完全是。

他在自传中的确写到了一只白鸟,疑惑它为何很快就消失了,并且猜测着是不是暴风雨即将到来,又或者那只鸟会不会带鸟群回来驱逐他。

如影片所示,警察威胁采用强硬手段迫使 Petit离开钢丝,派出了直升机抓他。

但是,Petit走下钢丝的主要原因是,他感觉到了空气中的湿度正在增加,风也吹起来了。

他意识到客观条件正在变得不安全。

24,他离开钢丝前的最后3步是不是真的像电影中那么摇晃?

不是。

纪录片man on wire或自传中并没有提到Petit的最后3步不稳当。

他在自传中说,他通过在钢丝上跑,向纽约的天空致意离别,导致了钢丝的愉快晃动。

25,Philippe Petit真的被逮捕了吗?

是的。

Petit在完成双子塔的高空走钢丝表演后被逮捕收监,等待做心理评估。

现实中,纽约市取消了对他非法入侵和扰乱治安等罪名的指控,条件是他要在中央公园的乌龟池上(几英尺高的地方)为小朋友们表演走钢丝。

26,双子塔之后, Petit的女朋友Annie真的回法国了吗?

是的。

“我们形影不离,”Annie讲认识Petit时,“事实上,我的生活完全被他消耗。

他从没想过问问我是否有自己的追求。

显然我必须跟从他。

”电影没有交代突如其来的名声对Petit的影响。

重新召集队员(包括Annie)之前,他在“欢迎”他来纽约的人群中,随便找了个仰慕者上床。

现实中的Petit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渴求带Annie去纽约。

Man on Wire的纪录片讲到,“Annie用了温柔、胁迫、侮辱、眼泪等各种方式,想要Petit请她去纽约。

”Petit直到首次尝试失败,才让Annie到纽约去支持他。

27,Philippe Petit真的收到了一张双子塔观景台的永久通行证吗?

是的。

除了收到永久通行证,他还在走钢丝起点附近的一条钢梁上签了名。

电影中强调过这两点。

28,演员Joseph Gordon-Levitt真的为了电影学习走钢丝吗?

是的。

Joseph饰演的Philippe Petit亲自教他走钢丝。

他们在特制的工作坊里训练了8天。

“8天的训练结束时,我已经可以自己走钢丝了,之后我一直练习到电影拍摄,”Joseph说,“真的是苦中有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the-walk/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本文禁止商用转载。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译者)及来源!

请各位尊重知识的产生及传播。

 3 ) 相信爱,相信梦想。

这是2016年1月我非常期待的一部电影。

去年中了某影院的免费观影券,1月22日作废,《云中行走》3d也是22日上映的,冥冥之中我相信,这次中奖就是为这部电影准备的。

电影放映当天,先参加了既定的培训课程,10点30分,我翘课赶往影院,11点10分的电影,20分进入的影厅,前台换票时被告知,这部电影已经开映10分钟,因为只有我一个观众,所以厅里面没有空调……呵呵,谁会在意这些呢。

门口,小哥不肯承认这部电影是3D,估计是懒得进去拿眼镜,我进去又出来,耽误了5分钟时间。

坐在影院中央,vip的观看视角,此时已经演到男女主角相遇,嗯嗯,女主角真美……雨中的法国,浪漫温馨。

影片中几个感动,想记录在此:1.当男主宣布要在最高的建筑物间完成空中行走时,女主的眼神是那么温暖,充满希望,仿佛坚持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2.当男主的空中表演即将开始时,却因为意外丢了演出服,紧张和不安笼罩在他的世界里。

此时好友用沾了口水的手帮男主抹去了脸上的灰尘,那一刻力量和自信又回到了男主的脸上。

3.在钢丝上,一个来回,之后又一个来回,又接着一个……最后男主在钢丝上悠然地躺下,立刻想起一个关于竹林七贤的故事“你们这些世俗之人,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身体,你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还如此傲慢,可笑可笑!

”他用生命实现了伟大梦想,菲利普,我们爱你!!

说到爱,不可否认,如果我是那个女孩,我不一定有勇气支持这个男人完成梦想,当然,我也并未遇到过这样非常有实力的男人。

没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希望有人能够支持自己,帮助自己实现梦想,这里有亲情、友情、爱情,原来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每个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4 ) 人总有一些东西爱之如生命

当我看到是我男神囧瑟夫扮演,并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我就立马决定要去电影院观影了。

不知道为何,我一直都对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题材情有独钟。

也许是因为我觉得既然真实发生过,又值得拍成电影,那么总是发生了不寻常的事儿,或者就是有一定启发意义。

《the walk》当然属于后一种情况。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其实我倒不是鼓励每个人都去冒着生命危险做一些高关注的事儿,毕竟能够成功的是少数的幸运儿。

有那么多爱冒险的攀登者葬身于冰山上,潜水者永远沉睡于深海里。

毕竟从小到大儒家文化灌输我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和歪果仁还是不一样。

歪果仁爱冒险,爱刺激,并且把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一种极限挑战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儿。

我们确实办不到,没有那个体力也没有那么好的心理素质。

但是我觉得类似这部影片的同类型题材都有很好的一个启迪,那就是:人总有一些东西爱之如生命。

我觉得这是值得提倡的。

就像我一个朋友,他爱收藏各类穿着不同军装的等比例缩放小人,并且拿到各个国家和城市拍摄小人照片。

这些小人可不便宜,虽然我不理解其乐趣,但是我欣赏并支持。

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可以坚持一辈子的爱好,至少可以享受沉浸在其中的乐趣。

《云中行走》的菲利普,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走钢丝。

只有偏执疯狂如他才敢冒着死的危险不要安全绳的行走在高空中,最后成功了。

这种小概率事件渴望不可及,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些自己特殊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总是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我爱看电影爱写点小博客,虽不奢求当导演,也不奢求成为影评家,但是我享受在看完一部喜欢的影片后,在写点领悟的过程中享的思考的乐趣,就足矣。

 5 ) 疯子的理想

网上早就有了高清版本,但是这种电影,不去电影院可惜了。

顺便吐槽下灌云电影院,看3D不提供眼镜,必须自己花钱买,这个真服了。

菲利普,出身虽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也算中产阶级,本该衣食无忧,最后找个稳定的职业,但是毅然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钢索行者。

街头卖艺之余,突然看到纽约双子塔的广告,突然决定把在双子塔之间高空行走当做自己的理想。

咨询了专家,学会了技巧以后,通过一帮同伙的帮助,惊险的搭建好了钢索,然后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疯狂的理想。

故事是根据真人改编的,听说本人是个偏执的神经质,但是电影却变成了正能量。

这些只是题外话,跟电影欣赏没有关系。

前面一大段讲述的只是菲利普的学习经历和心灵的成长,直到架设钢索的时候才有点高潮的感觉,最后走钢索的时候才是本片的重点,足以让恐高症患者产生不适。

一根平衡杆,一双防滑鞋,400多米的高空,一步天堂,或者一步地狱,真的很疯狂。

来回走还不过瘾,或跪或卧或调戏警察,真的很佩服他的那颗大心脏以及高超的技艺。

人都是有自己的理想的,有的人努力实现,有的人迫于现实无奈放弃。

不管怎么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幸福的。

 6 ) 后911的致敬

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约瑟夫戈登莱维特主演的电影《云中行走》正在中国各大院线上映,而我一直都对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感兴趣,所以最近在洛杉矶和纽约的展览空隙看了这部电影。

表面上这部电影是聚焦于一个来自法国的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在1976年8月于还没有完全竣工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塔顶之间进行的钢索行走表演。

但其实越看到后面您会越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911世贸大厦被恐怖袭击事件和其造成的深远影响,当你看完了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你会更深层次的感受到这部电影是美国精神的再次体现。

电 影一开始,菲利普就坚持要说英文,而且让周围的朋友也说英文,虽然他说这样做是为了能更融入在纽约的生活,但其实这是明显的在讲英文和法文的那个小梗,但这也是影片体现更大的情怀的开始,什么情怀?

美国精神的广阔,接纳,包容。

菲利普本人就像美国这个国家一样,向往自由,调皮,喜欢挑战。

菲利普要在世界最 高的两栋楼之间走钢丝,他要挑战权威,挑战法律,更是挑战恐惧,挑战自己。

而美国这个国家也是非常开放的包容像菲利普这样的艺术家,美国也像是在国际社会中走钢丝的那个人。

不管是菲利普,还是安迪沃霍尔,还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太多太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来到美国,在美国扎下了根。

就是因为美 国这个国家喜欢挑战新事物,也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菲利普被警察逮捕,从天台上被带下来,迎接他的却是建筑工人的掌声,另一些警察的赞叹,观众的掌声和欢呼,来自媒体的关注,记者的发问。

这也是体现美国这个社会对于艺术和更高精神的接纳,欢迎和崇拜。

所 有的艺术作品,或者说好的艺术作品,都是用一种非常明确但却无法形容的比喻去讲述它要表达的精神,这种作品总是可以用不可名状的情感打动你。

那种感觉就像你突然惊喜的吃到了这世界上最独特最美妙的食物,但是你却和上帝签下了协议,不可以告诉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好的电影永远都不是关于它好像要说的那件 事,至少不仅是关于它好像要说的那件事。

这部电影同样如此,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我们都知道在哪一年的哪一天,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是这部电影中只字不提,只带给你美丽,带给你喜悦,带给你赞叹。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站在那儿,静静的等待,你不知道她是谁,你不知道她在等谁,你只知道她非常非常 的美丽,而她正在等待的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家伙,而你只能心里默默的羡慕和祝福。

这部电影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美丽,喜悦,更是勇气,信念。

看似那次恐怖袭击带给人们的是悲痛,愤怒,但那不是永远的,它带来的更多的、更深远的,是希望,是憧憬;是擦干泪水重新微笑,更是原谅。

菲 利普在世贸中心之间行走,他也成为了世贸中心。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也代表了这种要建立世界第一高楼的精神,是美国要做第一个登月国家的精神,更是美国要做世界第一大国的精神。

菲利普对生命,艺术和梦想的追求也是美国人对生命,艺术和梦想的追求。

当然,当世贸中心被恐怖主义摧毁,就像菲利普第一次表演时掉 进了池塘,他受到了挫折;但是美国人却因为这件事情更加团结,更坚强的站了起来。

大家可以回想那些在废墟中满脸尘土的纽约警察,那些不顾自己安危第一批冲进大厦的消防员,甚至还有那些为了保护群众,让大家躲进他的咖啡店的咖啡厅老板。

纽约人的勇气,其实更是美国人的信念,都像世贸大厦一样高耸云端,更像菲 利普一样无惧任何困难,坚信自己。

整 部影片中菲利普站在自由女神像上的火炬说了那么多旁白,我只记得最后最后他说的那句话,世贸中心的设计者给了他一张天台参观券,不像别人的都有截止日期,他的那张上面写的是Forever永远。

这个“永远”更是说,世贸中心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正如片中卢迪爸爸一直教菲利普的那样,向艺术致敬,向观众致敬,菲利普在钢丝上向纽约这座城市致敬。

)然后镜头再一次转到世贸中心,最后一次向美国人致敬,也给美国人最后一次机会向世贸中心致敬,更是给全世界看 到这部电影的人们向那些所有勇敢的不屈不挠的灵魂,致敬。

《云中行走》于美国首映的日期是2015年9月26日-911事件的15周年纪念日之后的第15天。

最后再来看《云中行走》的这张海报,三个元素简单明了的体现这部电影:世贸大厦,钢丝上行走的人,十字架.

 7 ) 走钢丝的艺术家是如何创造美的

全国性的寒流让北京冷到了极点,半夜顶着零下16度的温度,第一次连睫毛都结冰了。

而这都是为了去看这个片。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去看的片子。

故事本身虽然不是那种最特别的,但是细节处理上丝毫不含糊。

前面舒缓的桥段,都极其精致,让人会心一笑;片子高潮的桥段,那种恰到好处的气氛渲染,以及最后在钢丝上面那段,举重若轻又惊心动魄。

片子改编自小说,小说就天然的带有意识流倾向,前后连贯性强而结构性不足。

所以剧情没有天然的电影剧本那么紧凑。

这个时候导演就发挥作用了,作为借助《阿甘正传》封神成功的罗伯特泽米基斯,非常懂影视语言。

使用了许多的手法来让片子好看。

印象深刻的比如使用渐渐减少的绳子数量来描述主角技巧的精进。

比如使用云雾来表现内心的变化。

比如使用红白的美术来描写男女相见时候的爱情,那段很绝妙,女主的时候,红花偏下,白花偏上,切到男主则红伞在上,白色在下,巧妙的去掉了专门使用这些手段带来的刻意感。

等等也不一一列举,这样就算是剧情密度是如此之低,看起来也是很舒服。

这个片如果和最后的巫师猎人对比,显然有点像两个极端,一个是故事信息量太大连导演都驾驭不了,一个是故事信息量太小,以致于需要不停的使用各种方法来填充电影时间。

这都要看导演功底。

这片的导演显然是很优秀的。

整片给我一点点国王的演讲的感觉,就是非常精彩的讲了一个小故事。

但是比起国王的演讲,对于人物刻画和冲突的建立,这个故事剧本要弱一点。

叙事结构感觉太单纯,如果能有些悬念就会更好些。

人物塑造除了主角和鲁迪爸爸以外,都是扁平人物。

此外编剧和导演都比较多的强调主角与众不同的一面,而没有从去找主角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样移情的部分也就稍弱一点。

总体来说,导演是相当不错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片子里面,3D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相对于很多片子只是用3D给人一些视觉感官刺激,导演把技术用于故事的自然讲述非常的在行。

3D技术完全融入了故事讲述中,让人觉得这片就应该是3D的,不像有的片,只是在看一个有厚度的2D电影的感觉。

主题方面,因为是小说改,所以其实电影的主题比较难确定。

这片子讲的是什么呢?

是有关于艺术家对观众的态度的?

是双子塔因为主角走过,才显得更加美丽?

似乎都不完全。

从贯穿全片的 艺术家 和 美 这两个词,电影最主要的主题应该是定义在 艺术家如何创造美 这个问题的探讨上的。

艺术家如何创造美?

因为尊重观众,观众对于你的一切都一览无余,这样才成就了最后钢丝上的完美致敬。

艺术家如何创造美?

在现有的存在之上,加上人类的行为展现,然后让这种精神和存在合为一体。

这才让双子大厦因为这个表演而变得更美。

艺术家如何创造美?

尊重你的同伴,珍惜你的同伴,对他们说谢谢。

等等等等,对于导演把走钢丝这个故事的主题提炼成为 艺术家如何创造美 ,我是非常感慨的。

因为这类型故事,很容易变成生死,存在那样的主题。

而如果是这样来提炼主题的话,这个故事就会显得单薄了。

从主题提炼到整个剧本改编,我觉得这个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

对我有很大启示的,是里面有句话,在舞台上一切都无法隐藏,你是否真正的致敬了观众?

我想对于视频制作者也是这样吧。

开这个新系列已经一个月,算是初步有了一些成果,虽然点击量上基本要靠电影的热门程度来走。

但是努力继续做视频,努力提升质量,致敬你的观众,这个仍然是之后需要持续努力的目标。

因为在舞台上,一切都无法隐藏。

确实如此。

做一件事情,就应该把这件事情的目标定位为最好。

一起加油吧。

<图片1>

 8 ) 梦想的伟大在于你的执着

一直想看却害怕高度心存恐惧,没想到在邮轮上的3D影院完成了。

梦想很伟大,它有种子的力量,势如破竹无法阻挡,它是一朵盛开在心中不败的花,自己欣赏并沉醉。

菲力就是一个疯子,一个执拗于自己梦想的疯子,他是个幸运的疯子,能找到义无反顾支持他实现梦想的人和契机。

一次次走在放弃的边缘,好比他拿着平衡杆在钢绳上摇摆,随时可能摔倒随时会被放弃,但终究还是扭转乾坤。

说实话,看到他迈出第一步,我也随之激动眼眶湿润,他带给同伴们的也都是感动和鼓励,那个恐高的数学老师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他的雀跃一半给菲力一半给自己;他的女朋友安娜支持完他之后。

也是头也不回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只想说,看到他躺在空中,浮在云端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没有什么梦想是实现不了的,我的那点小半马算什么!

 9 ) 如何优雅地致敬

本-金斯利扮演的“Dad Rudy”是片中的关键人物,在和菲利普相识之后,他教授的第一件事不是走钢丝的本领,也不是绑绳索的技巧,而是如何向观众致敬(Salute):“在你的内心,你必须致敬,表演必须有一份真诚的敬意,对观众需要感谢。

”令人遗憾的是,菲利普始终不得要领,他模仿的动作不是太过浮夸,就是显得无动于衷,他更不理解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站在绳索上的人,他为什么要向观众致敬。

鲁迪告诉菲利普,如果你不学会致敬,那么你永远在马戏团表演不了。

年轻的菲利普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涵,他把致敬视作马戏团逢迎式的圆滑表达,有违艺术追求的清高,后果就是他被赶出了马戏团的大门。

影片的重点就是这种“迷途知返”,重拾和重新认识致敬(Salute)这种法式浪漫的深义,勇气以及技巧固然可以让一个人走到终点,但在艺术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其过程——如何陶醉在这个情境之中,感受到自己和整个世界浑然一体,超越了单纯的欲求和目的。

绳索是艺术无比狭窄的道路,且高处不胜寒,技巧和勇气让人盯着“眼前路”,却不想“身后身”。

《云中行走》和《一代宗师》说的是一个道理,文戏武唱、争强好胜,差的只是一个转身。

90分钟漫长的铺垫之后,菲利普从南楼走到了北楼,整个过程结束地平淡无奇,但影片的转折也恰恰在此处,换句话说电影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我已经完成我的表演,这个壮举结束了,但随后看着南方的大楼,它仍在召唤我。

”当菲利普重新站到绳索上,他也完成了这个“转身”,他进入了自己的艺术场域,作为绳索终点的目的地消隐无形,在绳索上,他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这种情境让他不自主地跪下来表示致敬,他的姿势、扬起的手势、动作地幅度无一不是恰到好处。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感觉到自己和大楼、和天空、和钢索、和楼下观众们的目光紧密相连,这是一种超越认识的情境,让绳索不再危险,让高空如履平地。

这种超越让他面对警察时一次次优雅“转身”,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驻留,在向死而生地这种氛围中,他期待绳索上的时间能一再延长。

致敬(Salute)就是这样一种联系,菲利普躺在钢索上,背对着广场上地人群,但他能感受到它们的目光,他与他们无法割裂,因为正是他们地目光定义了自己的位置,是绳索定义了他的位置,是两座大厦定义了他的位置,是纽约定义了他的位置,他需要发自肺腑地一一向他们致敬。

菲利普是用身体感知这一切的联系,这种感知比思维的认识更紧密也更深刻,他致敬的动作也自发地、优雅地呈现出来。

正如诗是最高级别的艺术一样,人的追求最终要完成一种无目的地目的化,才能领会它的崇高,致敬就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是艺术和生活最终需要抵达的彼岸。

正是如此,影片使用的高塔上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并不庸俗,这是一种向电影观众致敬的方式将后者引入情境。

罗伯特-泽米斯基的尝试是反省这种“致敬”的行为本身:第一人称的菲利普向观众致敬,片中的镜头向菲利普致敬,菲利普向电影中楼下的观众致敬。

致敬成为一种关联世界、关联电影的纽带,作用于我们的知觉,就像钢索上的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菲利普流血的脚掌,但它没有强化观众的苦难,之后的镜头仍然是舒展的动作和拂动头发的风——换句话说,泽米斯基的镜头使用和菲利普的动作一样,是向观众致意的一种优雅言语,它同时也唤起了观众的敬意。

致敬始终是一种相互的目光交流,它让我们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正是在这种情境中,我领会了艺术,而艺术家走向了世界和历史。

致敬(Salute)就是高楼上的绳索,我在这头,世界在那头。

巴黎和纽约之间的距离是绳索的一个潜在含义——二战之后,纽约替代了巴黎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种趋势似乎不可逆转,就像世贸大楼比埃菲尔铁塔更高,这种变化为一种迁徙和冒险带来新的方向。

纽约是一个熔炉,并不拒绝文化多样性,法式浪漫文化可以像走钢索一样在纽约的高空迎来所有人的仰视——然而打动他们的不是单纯高空行走的勇气,而是一种“姿态”,一种浪漫主义,一种优雅的生活,甚至一种波德莱尔式的“游手好闲”,他们总能作出最恰当的致敬动作。

以致敬(Salute)为核心的法式浪漫是属于这个国家、这种语言的文化体验,在菲利普和他女友安妮第一次见面的情节中,她戴上面具用哑剧动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浪漫之都往往拥有一种情境,它可以瞬间让外来者进入这种情境之中。

安妮在街头演唱的那首老歌《Suzanne》致敬了生于蒙特利尔(法语区)的传奇音乐人莱昂纳德-科恩,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过去几年仍然在世界各地巡演,而观众们无一不在他脱帽跪地的优雅致敬中,沉溺于灵魂的颤动和美丽的遐想之中。

搜狐专稿,请勿转载

 10 ) 有些人,有些事,没有缘由——囧瑟夫主演,北美新片《云中行走》漫谈

有些人,有些事,没有缘由。

人们总是不禁想问:梵高为什么画《向日葵》?

乔布斯为什么创造“苹果”?

菲利普.帕特为什么在双子座世贸大楼间走钢索?

《云中行走》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说:“有些事,没有为什么。

”那些流行一时的是时尚,那些盛行世代的是艺术。

对于梵高的画,一生只卖出去一幅,却闻名至今。

对于乔布斯,他总是需要与众不同,做变革创新。

对于菲利普,走钢索不仅是街头技艺,更是艺术。

在菲利普.帕特眼中,走钢索是优雅的平衡,完美的艺术。

无论是1971年的巴黎圣母院,1973年的悉尼大桥,他一直在有等待着自己的梦想(双子座世贸大厦:北塔417米和南塔415米)落成,成为美妙的征服高度的诗人。

而这部由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主演的电影,无论从形象,法式英文,还是约瑟夫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激动的言辞语气,都跟真人菲利普,非常的神似。

而影片由男主角菲利普,自信神气地站在自由女神像顶端的自述贯穿。

这座女神的背景,似乎象征了他向往天空的自由之心。

从儿时第一次看到马戏团里走钢索的人,他就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艺术之路。

虽然这让身为飞行员的父亲,极为懊恼。

他却毅然决然的骑着独轮车离家出走,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

但是他坚持跟朋友用英文对话,如果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就无数次自信满满地说,因为我要练习英文,有一天我会去美国。

而影片,花了一半的时间描述菲利普的成长经历,当影片过半,他跟他的同伴已经准备好一切,准备夜潜世贸大厦了。

你很难想象,他们几个人,兵分两路,分别在南北塔上搬运装置,准备一切,等待第二天日出时分,进行走钢索的壮举,最后的十几小时竟然占了大半个电影的时间。

影片的节奏就像他们从南塔射向北塔的那支箭的轨迹一样。

童年与成长期,这条弧线一直在上升,而急剧上升的部分,就是他们在纽约进行最后准备的一周。

从各种各样的细节考察,包括菲利普在乔装工人进入未竣工的大厦时,脚掌被钉子扎穿,在床上躺了三天,之后只能拄着拐杖行动。

这些部分的处理,像极了抢劫和警匪片,紧张刺激,仅仅有条。

如何购买对讲机,使得南北塔两边的人员可以联系,又不被其他无线电窃听。

如何找到足够长的钢索,如何带着所有的装备混进110层的屋顶,如何在夜里躲避警卫的巡逻,整个夜间的过程,就像默片一样,几个人跟神出鬼没的警卫玩躲猫猫,像滑稽戏一样搬运重物,给警卫设置机关陷阱。

赤裸的在110层舞蹈,挥舞四肢寻找拴着钓鱼线的箭。

终于赶在日出之时,准备好一切,安静的等待时机,完成这次表演。

在准备全程中,菲利普从不提“死亡”这个词,对他来说,这是梦想,不是死亡。

为了在这400多米的高度,走完200英尺的距离,他成千上万次的练习。

就像所有的大师一样,没有其他。

没有人知道小野二郎,握过多少个寿司,没有人知道梅西练习过射门多少次。

而菲利普所做的,就是从不放弃,不断的练习,进行他的大计划:一个不会妨碍任何人,让自己自由的进行一次快乐的冒险旅程。

如果到了这里,这群小伙子的壮举,已经让你折服,那么你还没有时间想象,接下来菲利普真正走上钢索时,将会发生什么。

当钢索被收紧,平衡杆拿在手里,菲利普已经站在钢索上,准备开始迈出第一步了。

他曾说,那第一步对他来说的非常重要,他需要女朋友安妮的支持。

他看着对面南塔的彼岸,渐渐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那一刻,云层遮挡了400米以下的世界,一切嘈杂都消失了,他只看到了天堂与通向天堂的阶梯——他脚下的钢索。

而当他迈出了第一步,日出的光芒映射进来,云雾退散,菲利普走向了梦境里无数次他想征服的道路。

在1974年8月7日的这天早晨,一共45分钟里,他8次穿过这条400多米高的钢索。

影片此时大大发挥了3D效果的优势,钢索与脚面的紧贴,云层下地面上的渺小事物,时刻提醒人们,这是一项多么不可能完成,不敢去想象的事情。

光是向下看上一眼,就要晕厥过去了。

当菲利普第一次成功走到对面的南塔上时,他的朋友们为他欢呼,可他却说,钢索仍在呼唤我。

好不容易成功的走过了一次,菲利普像上瘾一样,再一次回到了那个令他激动不己的钢索上。

这一次,他忘记了大楼的高度,忘记了生命的危险,这一刻只有他和他的钢索,还有脚下的每一步。

之后他决定做那件,他在日常表演中常常做,但这次他说本不会做的事情。

单膝下跪,像观众致谢。

于是他用被血渗红的那只脚,向身后伸去,用一个膝盖顶住钢索,慢慢单膝跪下。

而这样还不够,他还要躺下,这一次,面对着天空,躺在世界之巅,他看到海鸥在身前飞过。

这一刻,他堪比这只飞翔的禽类,在同样的高度自由展翅。

而面对警察的两端堵截,他依然淡定,因为他知道,警察不可能上来抓他,他继续享受着自己的天堂之路。

这一刻他已经升华为大师了,不是拥有走钢索的技艺和有勇气的人,那么简单了。

他开始尝试更多的动作,甚至再做一件,走钢索的人绝不会做的事情——向下看。

他将平衡杆放下,缓慢下蹲,用双膝抵在平衡杆上,双脚交叉踩在钢索上,用这个三角形的三点支撑自己,他低头,向下看去。

世贸大厦的楼下,早已被密密麻麻的人群挤满,他心满意足的笑了。

左后一程,他像齐天大圣一样,单手肩扛着平衡杆,一只手臂自然下垂,自己抓住了北塔的边缘,完成了这次表演。

因为他不想自己被警察拽下来,不过在他还没来及说完自己的名字时,就被警察按在了地上。

当他被强行带回地面,面对无数媒体不断的追问:为什么?

为什么要在世贸塔上走钢索?

而他却说:没有为什么。

他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其美妙之处就是,对于菲利普来说,这没有为什么。

只有人类,才会去创造艺术,去做没有缘由的事情。

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不断的征服自我,克服恐惧,实践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

菲利普说:生活就应该走在危险的边缘,你必须反抗,不循规蹈矩,永不止步。

你的每一个想法,都是一个挑战,你要去实践他们。

虽然最终菲利普与一路相伴的女友安妮分手,独自留在了纽约,政府只允许他在中央公园为小朋友表演。

但是他终在世贸塔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打破了陈规与恐惧,创造了优雅与永恒。

影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讲述故事,用商业片的手法制造紧张感,最后用震撼的视觉单纯的展示菲利普的壮举。

让人先舒服的聆听人物讲述童年故事,再演绎他的疯狂想法,最后令所有人都跟着他,心悬一线,颤颤巍巍的见证奇迹发生的那一刻。

2008年导演:詹姆斯·马什,把菲利普·珀蒂的事迹拍摄成纪录片《走钢丝的人》,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佳作。

令我们再一次感叹身为人类的不同。

渺小的人类,究竟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发挥至什么样的极限,达到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这部纪录的资源网络上是有哒,找不到朋友留言给我吧,就酱。

2015年10月21日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不知道是字幕原因,还是不是3D的原因,或者是自己的原因……

8分钟前
  • 少年赵里昂
  • 较差

囧啊你这法国人也演得太失败了……

13分钟前
  • carnival
  • 较差

手心一直冒汗,没引进IMAX太可惜!!

17分钟前
  • 臭魚本魚
  • 推荐

平淡无奇。如果节奏掌握的不好,再波澜的故事也都会让人不停出戏。看到他站在双子塔中间跳舞,没有一丝惊险的感觉,反而觉得太过冗长。如果没有看到任何的钢索上的挣扎和战胜,就真变成一出付费的注定成功的表演了。

22分钟前
  • 曾经的他们我们
  • 较差

16.2.2 视觉效果绝对达到预期,但达到预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没有太多惊喜,相信对于这个片,一定还有不少影迷曾期盼更多。泽米吉斯仍然老练,也仍能保住自不显油滑,作为传记,不通过强调主角的现实光环去干扰观众评判电影的标准,也是优秀的一点。总之,意料之外亦情理之中的平庸,但不妨碍它是好片。

2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女主很清秀,让我想到年轻时候的薇诺娜赖德,非常漂亮。这部片最后的段落,和《烈日灼心》一样把“恐高”拍得惊心动魄,让人直冒冷汗

30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一颗给囧瑟夫 一颗给本 一颗给夏洛特

32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还行

没能看到纽约世贸双子大厦也是蛮遗憾的。

37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正好周末去纽约游玩时观看的。

41分钟前
  • reiwureka
  • 推荐

从作者的自传改编,用了第一人称的旁白来贯穿,《走钢丝的人》倒已经是这个角度了,不知这是否是造成前半段略闷的原因,毕竟这是大家都太熟悉的一个故事…但后三分之一实在是不可否认的刺激,3D用得恰到好处,恐高大约要慎入,看得我四肢冰凉,邻座阿婆更是频频摘下3D眼镜喘气…

4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不是特别喜欢...看的慌慌张张...

49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约瑟夫这么多年演技没长进也是难为了

53分钟前
  • rhythm X
  • 较差

有些让人失望,本以为会更惊心动魄一些,在最后走钢索来回来去的过程中,甚至没有预告片给人的感觉紧张。小囧有时会过火的肢体动作放在演绎一个感性大过天的法国佬身上倒挺合适,最后警察蜀黍出现的地方很有趣,片子也算是给双子塔致敬了吧。

55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无聊

57分钟前
  • OVERLAPS
  • 较差

看的满手心是汗,恐高症慎看。其实片子剧情没到什么出彩的。

1小时前
  • 终有剑心在
  • 还行

要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

1小时前
  • 海岸
  • 力荐

真的很一般啊

1小时前
  • Chrno
  • 较差

囧瑟夫把这个片子演得太浮夸了,当然也是看点不多,除了登上双子塔之后让人双手冒汗。

1小时前
  • AARONon
  • 较差

很好看,刺激。唯一的槽点是,他感谢双子塔感谢观众感谢钢丝绳儿,就是不感谢手里那根平衡棍儿。全片着墨为零的平衡棍儿,可也是天行者的最重要生存保障呀。

1小时前
  • 周杰伧的小粉丝
  • 推荐

无聊啊,全片高潮不起来也是尴尬……

1小时前
  • kinder23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