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其实很有意思,忍不住来说一说。
一部讲述特工的片子,一部刻画女特工的片子,一部向其他特工片致敬的片子。
影片开头情景,同007谁与争锋如出一辙,同样的在朝鲜,同样的特工被俘,然后交换人质。
绍特是在向邦德致敬吗。
再然后,剧情依旧熟悉。
绍特在总部与俄罗斯人对话后,被其他同事怀疑,不得不逃命。
在逃脱的过程中,她脱掉了高跟鞋,然后光着脚丫子一路打斗,还所向披靡。
这场景是不是又和虎胆龙威第一部一样,孤胆英雄连双鞋也穿不上。
绍特是在向麦卡伦致敬吗。
穿上鞋子的绍特也戴上了黑线帽,在大街上继续同追捕的特工展开追逐,戴着冷帽穿着大衣,驾驶汽车在大街小巷游走成功甩掉敌人。
这场景怎么有好像是谍影重重。
绍特是在向伯恩致敬吗。
所以我看到这里觉得非常有意思,绍特向老前辈们致敬,因为她是新特工的代表,所以大家忘记劳拉吧。
从小爱看武侠片。
只要一看到打斗场面立马来劲。
大了也喜欢看动作片,那车只要往路上一飙,再上个鼓点,人就精神了。
可是,这个片子的打斗场面能让我看到不耐烦,能让我觉得,怎么还没打完?
怎么还要再拐弯?
1.情节设计过于复杂,以至于逻辑上都快混乱了。
按片尾看来,说是因为她被夺去了一切,所以她要复仇。
那么她一定是深爱着她的丈夫的,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少了个”深爱“的理由,就那么几个闪回,就算是交待了?
训练官没有必要亲自冲进CIA去下任务吧?
特工要的不就是万无一失和高度保密吗?
万一两个人当中任何一个失败了呢?
那不就暴露了吗?
而且训练官和她谈判的时候,她的表现很差劲,非常被动。
2.打斗场面过于陈旧,实在没有什么新意。
各种样式的打斗场面都来了个遍,有些走了个过场的感觉。
比如:“虎胆龙威”中的跳车戏“骇客帝国”中的摩托车戏然后还有爬窗,电梯井,地铁坑道,直升飞机跳水,驳船上面的全歼等等。
实在是:任务太多,亮点太少。
当我看到疤面男出现,她又有新任务出现时,已经开始觉得不耐烦了。
然后又打来打去老半天,要不是大家一起看的,我也要”跑了“。
1.北朝鲜折磨女间谍嫌犯的手段好仁慈,就灌灌凉水,脸上打两下,还能戴胸罩穿着衣服。
而且我想不出来什么样的朝鲜犯人可以和绍特进行对等交换,何况在金正日时期。
2.一个间谍是怎么和一个认识不久的德国生物学家那么相爱,做特工人的情感几乎是冰冻的,孤独是他们最好的盟友,唯有孤独永不背叛。
3.在中情局大楼里,一个自称变节的俄罗斯特工居然没有事先查明背景身份和资料就提审,并且是怎么样让脚上的利刃通过安检的?
老大怎么会亲自到CIA下达命令?
(先睡,明天接着写)4.把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刺客也写成这个KA计划的一部分是很吸引人的,不过这么庞大野心勃勃的计划,美国怎么会一无所知呢。
悬疑动作片,讲述了一名美国女特工绍特被指认为是俄罗斯间谍,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绍特开始了亡命天涯的行程。
有这样一种电影,没什么营养,却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大呼过瘾,这个就是属于这种电影。
真正不费脑子,让人放松消遣的电影。
看过很多特工谍战的影片,觉得朱莉是女特工里最棒的。
当她丈夫在她面前被人活活淹死的时候,那滴泪,她终究是忍住了,由此被人信任,开始了复仇。
我不清楚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有这样的耐力,大概特工就得如此,不能有羁绊。
双面间谍什么的简直太精彩了,各种反转反转再反转。
剧情紧凑的两个小时忽然就过去了,唯一猜得到的就是最后飞机上那段对话。
然而结尾那句报道的意思是新总统又是个间谍了?!
然而作为战争白痴完全不理解引发战争对他们的意义。
1.之前看片名我还以为是讲关于吃的,后来才知道片中女主叫Evelyn Salt。
好奇怪的姓……2.片子剧情很简单,就是讲一个有良心的女特工背叛师门拯救美国拯救全世界最后流亡的现代罗宾汉故事3.剧情受《谍影重重》影响非常大4.要不是茱莉主演,这片子很可能就被我忽略了5.看完后的感受是如果不是茱莉主演,这片子也就那么回事儿6.茱莉也真行,都一大堆孩子的妈了还这么能打。
片中上蹿下跳又是格斗又是跑酷。
看来以后还能接着打好几年,至少把Salt系列拍完是没问题了。
7.绍特的丈夫,开头留个大胡子我还真没看出来是谁,随后才发现是《无耻混蛋》里的黑衣党卫军少校。
该死的大Q,那个和纳粹蛋蛋告别的少校形象实在是给人印象太深了,以至于片中每次绍特的丈夫一出现我都忍不住坏笑8.最后放走绍特的小黑特工就是《2012》里那个有良心的科学家,难怪他最后会放绍特走,因为绍特也是讲良心的,他们是同路人哈9.片中俄罗斯总统的名字好像叫“梅德维特夫”,我开始期待着他和梅德韦杰夫一样是个小矮人,结果没想到是个怪蜀黍。
大叔控这次有福了10.这位猥琐老男人样的俄罗斯总统留着个希特勒似的大分头,看来导演编剧一致认为即使片中他死了,那也是白死11.绍特用从丈夫那里学来的蜘蛛知识救了怪蜀黍总统也救了自己。
看来民间的所谓“冷门”专业也不“冷”。
《肖申克的救赎》捧红了地质学,本片则说明了生物学也很重要滴(2011届高中毕业生一定要记住)12.培训绍特的“组织”,原本是KGB的项目,苏联解体后居然没垮,还能召集旧部接着搞破坏,其生命力堪比小强13.苏联没垮时,组织成员相信共产主义;苏联垮了,他们信什么呢?
14.组织和俄罗斯政府显然没关系,那么他们只能被称为恐怖分子了,和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COD MW2)里的马卡洛夫匪帮是一个性质的组织。
“For Russia”,看,多么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们向10亿穆斯林射核弹时心平静气。
15.COD MW2里的马卡洛夫比片中的组织强多了,组织费半天劲又是培训又是渗透,最后被个叛徒给坏事儿了;马卡洛夫多牛逼,就靠在扎卡耶夫国际机场闹腾又杀了个漏洞百出的CIA卧底,俄罗斯就和美国干仗了16.好莱坞的编剧居然向游戏索取素材了,唉……17.不过COD的编剧据说老本行是编美剧。
看来和特工绍特的编剧是一家人18.片中最终BOSS的悬念太不成功啦,这家伙在地下室凶相毕露前表现得太一本正经了,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就跟我朝官员搞腐败似的,廉洁和谐,叫的最响的贪得最多19.片中上至CIA特工下至NYC小警察居然一水儿GLOCK,看来奥地利货很受导演们的青睐啊。
贝雷塔92F和P226怎么不现身啊……20.茱莉DIY土质巴祖卡那段太神了21.茱莉自己收藏的USP貌似从来没用过,她一直使用缴获的枪支。
看来她会唱《游击队歌》22.茱莉“枪杀”怪蜀黍总统时用的是P232,也是缴获的。
这个被抢枪的警员品味不错23.小黑后期用P229,那些政要保镖也用了,貌似也有P228的出场。
SIG不必跳脚了24.片子的武器顾问还是比较有新意的,让组织的打手使用了AK74M。
影片还给了那个大大的膛口制退器一个特写。
不过我想不明白老毛子跑美国用AK74干嘛,有枪无弹,还不如用UZI突突呢25.茱莉全灭老毛子组织时我一直期待的贝雷塔92F终于出场了,但就只有这么一处,而且是俄国人的配枪,可怜的贝雷塔公司啊……茱莉用M67手雷炸老毛子的效果挺华丽26.好像有HK53的镜头,我记不清了。
MP5倒是一大堆27.最后茱莉轰开水泥层打开地堡大门用的是从政要保护组成员那缴获的卡宾枪,居然是——SIG P556卡宾枪!
SIG绝对给剧组塞钱了……28.我知道为什么这片在中国不能公映了,这是讲述一个女共产党员被小资产阶级思想腐化的故事啊……
德国人不开玩笑。
实用是种新式浪漫。
KA计划就是番精彩的扯淡。
她真他妈是个训练有素的骗子!
“警戒的范围有多大?
”“人员都到位了,已控制了整个街区。
这些都是我们特勤局的人,不是你们中央情报局的,放轻松点吧。
”“真幽默,你们竟然也会开玩笑。
”俄罗斯将在旷世大战的废墟中浴火重生,世界将听到我们的声音!
你本该招募他,而不是爱上他。
“还有多少像你这样的特工?
”“像我这样的吗?
没有了。
不过像他那样的,多到你我都无法独自面对。
”
发现一个小惊喜,令我对本片刮目相看,同时也发现这帮人真他妈的能扯。
那个小惊喜,是Salt在特工大楼里被怀疑然后行动起来要逃亡,这位姐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高跟鞋脱掉,她宁可不穿鞋光着脚忍受严寒,也不会去装酷,而回家之后她也终于挑了一双鞋来穿——令我非常欣慰的是高靴低跟,保暖,保护脚踝,最主要的是非常便于快速行动,尤其是极限运动。
已经有多少年了,终于有一个女性特工在行动中不穿高跟鞋了,对于女人来说,穿女式细高跟鞋本身都是需要训练的,而如果要做运动,即使是走路快一点如果不崴脚也会把鞋给报废,但是多少年了,这些动作片导演们锲而不舍地让女人们穿着高跟鞋,有时候还会给高跟来个特写——那种非常细非常高的跟,然后我心里的怒火就开始高涨: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你自己穿高跟鞋跑两步给我看一看,这是常识,常你妈识……就凭这一点我要说导演很专业也很尽业,起码要多给一星啊!
————————这剧情啊,真的好科幻,这位Salt女士堪比女超人,而美国总统特勤处,FBI,CIA……全他妈跟我一个水平,白宫,警车,直升机,特工总部……还没我小屋安全,因为起码我床头放着一个棒球棍剧本估计是30年前完成的,现在拿出来小改了一下加上了计算机,所以只要你是个训练有素的特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世界上没有你到不了的地方,不用你懂黑客破解,所有系统都能进去……我很无语,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被激怒的女人很危险,尤其是她老公死了之后,更尤其她深爱她老公?
http://axinlove.com/2011/04/salt/《Salt[特工绍特]》闲扯淡by @xinl.ve 110419Movie Rating:6-杜琪峰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被问到,《黑社会[Election]》的结局有香港版、韩国版和内地版,他自己认可哪个版本?
杜琪峰回答,我实际上只有一个版本,就是我的导演版。
不起眼,也不涉及挑战观众之于结局预期的《Salt[特工绍特]》,分别出了DC[导演剪辑]、Extended[加长]和Theatrical[剧场]三个版本,这种事情到底是因为什么?
猜测一下,导演拍了两个结局,自己拍了脑瓜,确定一个。
制片和发行觉得不能浪费,然后把另一个也剪吧剪吧的弄了碟片发行。
我看的Wiki这个版本是个国产拼接货。
在一个结局版本的电影结束后,把另一个的结局部分拼接上去,国内发布组做的事情。
两个版本最大差别在于Angelina Jolie在丈夫被杀后是否立刻着手报复,和美国总统是否被杀。
有没有立刻动手,决定于AJ角色的情绪铺垫和机会是否足够。
AJ表演出了痛苦和冷静,在她和Orlov二人共庆未来的时候,以霹雳手段动手干掉Orlov和同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反,延后AJ的复仇,变得情绪严重脱节,在旧船舱的一段剧情不尴不尬的。
总统是否被干掉,在本片中,第一个作用是判定Salt究竟是站在了哪条阵线;另一个作用是抛了个炸弹出来,接任总统一职的人非常可能也是俄罗斯潜伏的间谍。
毕竟,康格上校可以驾驶原子弹空降摧毁世界,希特勒也可以在电影院里被犹太人干掉,本片之中连原子弹都没有发射出去呢,一个美国总统挂掉并无不可。
总统挂掉,接任的副总统曾在俄罗斯生活过,父母均因车祸身亡,与Salt完全相同的经历,暗示着新总统也可能是俄罗斯的间谍。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帝国主义的确接受天朝文化熏陶不够,没注意版本越多,问题越多。
电影的灵感与俄罗斯潜伏于美国的10名间谍于2010年6月曝光的事件正好吻合。
10名俄罗斯间谍,有4对夫妇和28岁的单身女孩安娜·查普曼,均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在美国。
媒体评论,“俄罗斯启动这样一个计划,是把一批身份经过了加工和改造之后的人,安排到美国去进行定居。
通过以这种定居、投资、就业,甚至是进入他们技术阶层这样一个身份再来进活动”。
总统都有可能是俄罗斯的间谍,无疑是强化了外部力量对美国的渗透,加强了保守派观众的恐惧——虽然这种恐惧基本等于无稽之谈。
《Salt》强化了潜伏的戏码,严格训练小孩的心智、技能和信仰,然后接受变脸手术,获得另一种身份进入美国生活,成为俄罗斯最有效的间谍。
电影加工现实,到底会不会发生与我们又有何相干。
可能到时候计划成功,已经没有国的称呼,统一代号,塔图因[Tatooine]。
Salt.2010.2in1.720p.BluRay.x264.DTS-WiKi
好莱坞一向是危言耸听聚集地。
那群唯恐天下不乱的电影人不断散步种种骇人听闻——空军一号被劫机,美国总统险遭绑架,智勇双全斗劫匪[空军一号];外星人入侵地球,美国白宫被炸稀巴烂,总统驾机保卫地球[独立日];战斗英雄实为伪造,被洗脑成参议员母亲操纵之政治傀儡[谍网迷魂];政府滥用权力监听公民隐私,律师被迫与友人联手揭露国会议员被暗杀真相[国家公敌];陨石撞地球,美国石油钻井工人临危受命,飞向太空除险情[世界末日];2012即将来到,有钱买船票,没钱就等死[2012];………………米国人一向以世界救世主自居,“上帝的选民”嘛!
可惜让米国人郁结的是,被救的世界人民还不买账。
当年「世界末日」在戛纳公映后全场观众哈哈大笑,主演布鲁斯威利怒了,站起来气冲冲地说:“没想到各位在世界末日的时候还笑得出来!
”……大叔你认真了。
我们笑是因为故事太鬼扯。
陨石真要撞地球,指望你们还是算了吧……看过「Salt」的人也会认为编剧扯淡,故事太危言耸听。
苏联时代,某超级间谍创办一所秘密机构全力培养正太萝莉将他们送到美国潜伏,这群孩子长大后在美国公民身份掩护下从事破坏暗杀窃取情报等恐怖活动已达到削弱瓦解美国的目的。
比如刺杀肯尼迪的奥斯瓦尔德实际就是这项秘密计划的成功品[囧]。
很疯狂……美国人也许会长舒口气,告诉自己幸好这只是电影剧本。
然而,莫名的巧合,影片宣传上映期间,一群在美国潜伏多年的俄罗斯特工被CIA抓捕。
普通美国百姓震惊的发现,隔壁温文尔雅的某某先生、办公室爽朗热心的某某女士、邀请邻居喝下午茶聊育儿经的某某主妇竟然是俄罗斯间谍!
不少人也许听到新闻吓得打了一激灵……俄罗斯阴影已经渗透到了美国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然CIA宣称他们收集的情报绝大部分没有价值,但难保美国人不想,也许他们另有任务?
电影与现实总有各式各样的巧合。
是电影照进了现实还是现实催生了电影?
他俩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已经分不清楚了。
明知把电影与现实搅合在一起的念头很傻很天真,但看完「Salt」再回忆六七月份俄美间谍风波真令人浮想联翩……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美国却从来没有对俄罗斯大熊放松过警惕。
在短暂的蜜月期后,俄罗斯对美国的不信任也在急剧膨胀。
虽然前不久俄罗斯外交大转向表明了与西方交好的意图,但这次间谍事件再次暴露了俄罗斯对美国的猜忌防范。
鉴于俄美双方互看不顺眼,这对国家关系中最著名的“冤家”为向来爱大惊小怪的好莱坞提供了上佳的素材。
埋汰苏联、俄罗斯的电影不胜枚举,比如「空军一号」里加里奥德曼就是个极端苏维埃恐怖分子。
[叔你太帅了!
可惜还是被哈里森福特弄断了脖子……]这次好莱坞再度出手,敌人依旧是苏维埃恐怖分子,话说你们对苏维埃幽灵究竟有多少执念啊!
= = 剧情很疯狂,但整个故事处处见张力,节奏强烈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剪辑紧凑相当具有可看性。
然而,情节的复杂性令一些没看懂或没打算看懂的喷油迫不及待的开始喷了。
叹气……童鞋们,你们如果仔细看的话,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很清楚……╮(╯▽╰)╭如果这都看不懂,那下周上映传说中的「盗梦空间」该咋办?
……问题在于我们对间谍动作类型的影片已经有了模式化的认识,习惯把它们归类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肌肉形象:剧情设定简单、人物非黑即白、冲天火焰的爆炸场面司空见惯、一摞摞汽车摔瘪了码在一起、女主角基本上属于美艳的花瓶型等等老梗。
碟中谍Ⅰ之所以被大家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布莱恩德帕尔玛精巧别致的叙事铺陈,可惜之后阿汤哥更喜欢亮肌肉,伊森亨特已然沦落为老梗间谍片的代名词。
风流倜傥的优雅间谍007也开始展露硬汉一面,可惜剧情依旧疲软。
与以往类型片不同,尽管朱莉女士仍然身手了得,可「Salt」明显加重了对剧情安排。
许多人喜欢把伊芙琳邵特与简森伯恩相提并论,的确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尽管如此,剧情设定上,伯恩走的是美国内部矛盾,主要是CIA内讧问题,而邵特则牵涉到俄罗斯特工潜伏中情局内部的鼹鼠故事,就复杂性而言,邵特略胜伯恩一筹。
影片上映前的某宣传海报赫然印着「Who Is Salt ?」邵特是中情局特工?
是俄罗斯卧底?
是变节的双面间谍?
是刺杀俄总统的凶手?
是美国国家安全的秘密保护者?
这正是编剧希望我们在影片中寻找的。
也许我们对间谍动作片的认知过于刻板了,以至于「Salt」横空出世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捋顺其中复杂的情节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看不懂成就了编剧的成功。
我承认,在迅雷看看上点击此片时,抱着纯属消磨时光的目的,看这类片不费脑子嘛。
观影完毕才意识到故事很值得回味啊。
于是我较真的从头开始捋顺情节关联,脑细胞损失无数,还记得上一次这么自作自受还是「第九区」……好吧,编剧你赢了!
当然剧本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也有一些BUG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邵特从直升机上落海逃生,以我隐约依稀记得的物理知识[= =],从这么高的地方摔进水里和摔在水泥地上应该差不到哪去吧?
朱莉姐你是金刚么……比如连美国中情局和特勤局都无能为力的邵特竟然在朝鲜被俘虏了,这只能说明,金正日元帅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必将战胜美帝国主义!
……阿诺,金正日不是元帅,传说中的朝鲜接班人金正银被称作金大将,于是你就想当然的以为既然儿子是将军那当爹的就得是元帅?
-_-||| 比如前苏联超级间谍非得拉风的跑到CIA总部审讯室用那么抓马的方式向邵特下指令,这不脑子被门夹了么?
比如暗杀“成功”后邵特为毛不赶紧跑,非得等警察来抓,以她之前利落的身手这不有病么?
比如端掉大BOSS老巢后邵特为毛还要继续执行老头下一步破坏计划?
比如飞车追逐这一动作片必备桥段华盛顿和纽约连演两场难道不怕观众看烦么?
还有,白宫地下八层作战室里发射核弹是多么紧张严峻的事情,竟然还有空看电视,真是严肃活泼……有人对安吉丽娜朱莉“沦为”打女表示痛心。
……做打女不好么?
在这个男人对女人拳打脚踢就像喝白开水一样容易的社会,身为女人会拳脚功夫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仅不痛心,我还羡慕得很咧!
看着屏幕里邵特利落的身手,我只恨自己从小没去少林寺学过武,只能在包里备几瓶胡椒喷剂……还有把朱莉叫成金刚的[貌似你也叫过吧喂!
= =],你们一定没看过「异形」的薛妮歌韦弗和「魔鬼女大兵」的黛米摩尔吧?
至少没看过「荒川爆笑团」的变身版斯黛拉吧!
那个萝莉简直就是北斗神拳忒可怕……(喂!
二次元乱入啦!
( ̄ε(# ̄)还有人觉得打得不过瘾。
……这叫众口难调么?
难道你们喜欢看双枪对射、子弹横飞、汽车翻滚相撞、爆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处处一片火海,还有机枪扫射布景稀巴烂人像抖筛子那样的场面么?
相信「敢死队」应该能满足你们的视觉需求……「Salt」不是传统间谍类型片,自然也不是「敢死队」硬汉型动作片。
如同伯恩系列,注重人物塑造的丰满性[邵特在这方面还欠火候]和剧情设定的逻辑性的同时,打斗场面也尽量返璞归真,相比爆炸砸车搞破坏型的场景,拳脚较量戏带来的真实感更有利于影片的合理性。
但不是每个演员都有成龙李连杰甄子丹那样的真功夫,马特达蒙和安吉丽娜朱莉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朱莉已经三十多年纪好几个孩子的妈了,难道还能指望她回归26岁的劳拉状态?
本片剪辑紧凑,快节奏剧情发展没有给观众太多时间思索上一段情节,而下一幕马上又来了。
邵特的家庭生活并不是电影着重描写的,通过两人相遇的闪回以及丈夫全力营救在朝鲜遇险的邵特的情节,多少还是可以感受到邵特夫妻是相爱的,后来丈夫被打死邵特强忍悲痛做若无其事状看起来满悲催的。
但我总觉得应该能处理的更煽情点吧。
忍不住回想伯恩系列同样篇幅很少的爱情描写,伯恩与劳拉可为患难见真情,[人家姑娘不叫劳拉只因为演过「劳拉快跑」里的劳拉就被你懒省事的叫做劳拉吧!
卧槽真绕!
]第一部最后伯恩去西班牙找女友,故事结束于两人忘情的拥抱。
当时看完星星眼的心满意足啊。
篇幅少并不意味着不能深入人心。
以至于第二部开场不久女孩被杀沉入湖底伯恩徒劳敲车窗的那一幕催泪得很,在湖边烧身份证明的伯恩握着与女孩的唯一合影纠结了很久还是扔进火堆……没有过多的渲染,通过这个小细节伯恩对女友的爱跃上银幕。
以至于第三部伯恩在解决掉杀手后悲苦的说,为什么我总在杀人?
这些情节处理并不是电影的重头戏,甚至不注意看会无视掉,可这无疑令伯恩的形象更人性化更有血有肉。
个人认为,这是邵特电影有所欠缺的地方。
难道是节奏太快来不及渲染?
真遗憾……PS 是我的问题吗?
美国电影里的外语咋就嫩难懂?!
「空军一号」我听得直乐,「Salt」我已经笑都不想笑了,邵特说让我加入吧,连说几遍我只听出“我-меня”。
看来许久没碰露西亚语的本人已经把不少东西还给老师了,低头忏悔……=。
=PPS 担心“打女朱莉”的童鞋可以放心了,安吉丽娜朱莉下一部影片与打无关。
秋天她将拍摄一部以波黑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饰演一位苦守恋人的女子,她与男友的恋情历尽战争的波折与考验。
朱莉强调:“这是一部爱情片,而不是什么政治宣言。
”安吉丽娜朱莉此前不久在萨拉热窝与波黑电影人会晤,并受到波黑总统的接见。
PPPS 咦???
是“绍”特不是“邵”特( ⊙ o ⊙ )啊……这通篇全写错了咋办………………不改了,大家看着办吧……-_-|||〖咖喱牌剧透解析〗首先,作为一名女性情报分析员,结婚是掩饰身份的不错选择,于是邵特嫁给了昆虫学家,虽然感情段落不是很多[毕竟不是爱情电影],但还是能看得出邵特的婚后生活还挺美满,因此,当大BOSS出现在CIA审讯室通过如此戏剧化的方式[爷爷你拉风哦]向邵特发令干掉俄罗斯总统的同时,隐晦告知邵特老公已成人质[提醒她戒指],这也是为什么邵特着急打电话确定老公的行踪,也是为什么暴露身份的邵特不得不前往纽约干掉俄总统表示对大BOSS的忠心以换回丈夫的性命。
关于大BOSS为神马非得在CIA亮相指认邵特的卧底间谍身份,个人认为这是切断邵特的退路,毕竟测谎仪证实老头儿没撒谎,邵特已经无法在CIA立足。
要么作为CIA内鬼被捕,要么按大BOSS的要求去做,特别是丈夫还在老头儿手上的情况下,这道题不难选择。
不仅如此,看到后面再回来看这里,这也是给泰德的一个信号,行动开始了。
其次,不少人费解为什么俄罗斯特工要干掉俄罗斯总统。
这个问题也成了众多观众眼中的BUG。
事实上,往后看我们会发现,特工训练营的大BOSS受过苏联领导人接见还登上过红场阅兵主席台,看得出苏联政权的留恋者[或是原政权的既得利益者,或是挑起俄美冲突渔翁得利者],自然对搞垮苏联的美国恨之入骨,同时也极不爽崇洋媚外的俄罗斯现政权。
苏联解体那段混乱岁月刚刚组建的俄政府未必知晓这项秘密计划。
这群潜伏的孩子们与其说是俄政府的资产,倒不如听令于那个前苏联的超级间谍。
亲美的俄罗斯总统[葬礼介绍俄国总统是冷战后“西方最好的朋友”,老头儿一定不爽他很久了]在纽约被暗杀不仅能在俄国内制造混乱,掀起反美浪潮,而且必然激起俄罗斯的强烈敌意,直接冲击俄美关系。
因此,这事儿以及以后的事儿与俄罗斯政府应该是没关系的,当然俄国内的极端势力有可能是他们的后台。
我有疑问:暗杀“成功”后,邵特为什么不逃跑?
不仅没解决掉昔日黑人同事,还束手就擒,以至于又出现一场夺路狂奔的戏。
[华盛顿纽约两场飞车追逐戏太累赘了点]不杀同事是为以后埋伏笔,那乖乖就擒制造轰动新闻好让大BOSS看到是邵特不是别人除掉俄罗斯总统的么?
风险忒大了吧……再次,“成功”完成暗杀任务的邵特回到间谍大师的老巢,恶毒的老头儿当着邵特的面枪杀了她老公,邵特尽管满腔悲愤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赢得了老头儿和手下的完全信任。
这之前,本人先是认为邵特是被冤枉的,后来发现她真是俄潜伏特工,现在终于意识到邵特是不折不扣的双面间谍!
血洗“魔窟”后,与昔日伙伴另一位潜伏疤面男会面了解下一步计划。
在这里,邵特动机有两种可能:第一,老头夺去了她的爱人,她忍无可忍于是反了,片中提到邵特说“他们夺走了所有我珍爱的东西”!
看来不只是老公,她父母的死估计也和大BOSS有关。
如果仅仅出于个人恩怨,杀掉老头儿后事情应该算了了吧,为什么还会将计就计进行下一步?
可能性第二,邵特心怀普救万生的高尚情怀立志阻止坏老头儿的邪恶计划!。。。
扶额……这么说我也不会信,我更愿意猜测邵特隶属于美国一支更隐秘更高级的特工系统,该组织任务就是搜寻潜伏在美国内部的敌人并除掉他们,同时终结潜伏者的破坏行动。
是不是这样呢?
只有第二部才能告诉我们答案,没错,肯定会有续集。
我又有了疑问:邵特在CIA总部被老头儿指认为俄罗斯间谍后,历险回家寻找丈夫还能冷静的翻出早已准备好的逃生包以及处理好宠物狗的喂养问题,这说明邵特具有良好的特工素养和扎实的心理素质。
连锅端掉恐怖分子老巢的念头,邵特是在进入大BOSS老巢之前就计划好的?
还是目睹丈夫被杀自己还得无动于衷骗取老头儿信任的那一刻冲动爆发的?
我倾向于前者,同时不排除后者的催化作用加快了这一进程。
这么解释就能说清楚邵特将计就计为破坏计划与疤面男接头了。
第四,原来老头儿的终极目标不是暗杀政要这般简单,令美国总统在暗杀和俄罗斯核弹头的双重威胁下,躲进白宫地下作战室打开核手提箱、启动核程序。
疤面男用他的自爆成功诱使总统一行钻进地下,邵特的任务就是趁乱攻入作战室刺杀总统。
邵特的上司泰德作为CIA高层对邵特案件的负责人有必要向总统做汇报,因此他也顺势进入地下作战室。
这可谓大BOSS的精心设计,因为泰德才是终极任务的执行者!
在核程序即将走完之际,泰德突然发力抢下特勤人员的枪[总统身边只有白宫特勤局才有权持有武器]扫倒众人,逼迫总统启动核按钮未果后狠狠地将其揍倒在地,径自修改程序将核弹头对准德黑兰和麦加,显然是要挑起伊斯兰世界和美国的大战。
这时邵特经过一番苦斗见到泰德颇为惊讶[邵特很清楚总统身边有潜伏更深的“同志”(她与疤面男的对话),她费劲的闯入地下作战室不是刺杀政要而是消灭“深喉”,而她应该不知道泰德竟然是此人],邵特明白自己俨然成为泰德的替罪羊,一场恶斗不可避免。
结果邵特被随后赶来的救援人员擒获,万幸核弹发射也被破坏掉了。
至此我才明白,逃跑带蜘蛛和俄罗斯总统中枪假死的关系……第五,被捕的邵特和被救的泰特又有一番暗战,邵特技高一筹,用手铐链子勒死了“深喉”。
[哇!
太帅了!
]原本我还担心,总统醒来一切不都真相大白了?
泰德不用操这份心,邵特直接送你上西天,省去编剧和观众的烦恼了……直升机里,黑人特工本就对邵特之前不杀自己感到事有蹊跷,特别是短信提醒他大BOSS一伙死掉的窝点里发现了邵特的指纹,顿时明白当他问邵特还有多少人像你这样的,她说一个也没有,但是像泰德那样的,多过你的想象。
显然他相信了邵特。
于是在邵特从直升机上跳海逃生他并未阻拦。
伴随上岸的邵特隐秘于树林深处,故事结束了,而邵特系列电影诞生了。
宇宙惯例,本王的后宫人员,及后宫家属,皆有绿灯可放。
AJ既是后宫人员,又是后宫家属,自然有双重绿灯可放……摄影大哥爱你的嘴唇,我也爱你的嘴唇,但是你怎么变那么瘦啊?
该不是我们小皮跟你抢肉吃吧,生生把孩儿他妈饿成这样,孩儿他爸却肥成那样……小皮你不要这样啊小皮。
咳咳。
说到特工这个职业,全世界人民最先想到的就是007,然后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他是CIA的干活——因为James Bond讲英语嘛。
后来被人严肃地教育了一番,指出我三俗了——007明明是英国特工,是因为在美国拍电影所以才满口美式英语的。
你看人家英国特工,女王陛下的骑士,出门开bmw,戴欧米茄,穿armani,泡sophie marceau,那是如何的风光无限啊。
你再看人家kgb,混到最后能当总统,还被票选上“女人最想泡上手的男人”之类的排名……行了,你也不用看别人了,就看你自己家里吧FBI虽然有一个有酗酒前科的煮饭男(agent Fritz Howard泪流满面)破坏其铁血形象,但人家有bau啊,bau里有360度无死角的扑克脸H大,号称长了一双大眼镜的竹签的天才宝宝Reid。
然后NCSI这个萌物集中营,除了一代白发萌大叔Gibbs之外,还有以色列外援来的异国美女Ziva,意大利后裔花花公子Tony,宠物宅男McGee,更别提那个四十多岁还扎双马尾穿哥特装的大萌神AbbyCSI其实光拿他们的实验室就可以把CIA那幢土不拉叽的大楼轰杀至渣了。
更何况人家哪个组没有一个负责杀必死的老大?
(个人最喜欢Miami的拔墨镜杀必死)就算地方性警局,LAPD有FBI煮饭男的未来警察局长金发碧眼老甜甜,CBI有萝莉心的面瘫女王和腹黑的馒头蜀黍。
我问你CIA作为美国最早被中国知道的特工组织,作为各国其他特工组织的头号假想敌,最为美国其他执法机关的头号假想敌,曾经一度作为“特工”的代名词,你CIA现在惭不惭愧!
还要不要脸!
还敢不敢不给世界人民贡献一两个萌物!
啥……你还在玩冷战主题?
还在搞美苏关系?
CIA你有没有创意?
你不会找火星人神马的做假想敌吗?
你没救了……而且你还不愿意请袁家班洪家班的什么来做武指?
你没看我家AJ瘦成这样,翻两个跟斗什么的问题不大,你让她一拳蒙翻一糙男,你当她是被外星人浓缩改造的史泰龙美化真汉子精装纯爷门吗?
CIA你这完全是低俗、媚俗、庸俗啊,出动我家女神一时半会儿的可以救个票房,但你别做梦拍续集了啊你……小皮你也不看着点我们家女人接片……虽然这本子写得好莱坞也确实没有别的女明星能接,但是真三俗啊太tmd三俗了。
剧本叔请果断地切腹(这神马漏洞百出的情节我真的不想说了)
都什么时代了还有这么老土的片
情节固然非常不合理了。對於結局我也不甚瞭解。Salt到底屬於哪一邊?
其实我实在不觉得这电影有怎么样,夸张的技巧连接,场景一个一个拍再一个一个联,老套的电影,结尾还清清楚楚的告诉你会有续,就差没弄个大字报写个详见下回分解了
每一个隐匿在CIA中的白种人都有可能是俄罗斯人。
虽然逻辑上有些硬伤,但论剧情张力,音乐的紧张程度,动作的一气呵成,本片算是一部合格的间谍大片了。而jolie的身手也只能说赞,很有潜质成为第二个borne,拍个三部曲。最让人感觉恐怖的就是,无间道真是无所不在啊,就算美国总统也会被掩饰的敌人近距离射杀,俄罗斯的特务机关真不是盖的。
时光倒流15年,这会是神作。到了现在, 还在冷战思维,过时了吧。剧情相当没新意。
Again, Angelina Jolie 神乎奇技的個人秀。喜歡為失去的東西大費周張,一面窮盡其力的殺壞人、一面保護善良的生命是不變的吊詭個人特色。
我爸要我下的片= =,大妈主角光环灿烂…八月真是苦逼催的,阴惨惨打了酱油领了便当,据说不同版本里还有不同死法…导演您无聊伐,不过好歹算看到稍微那么阳光青年一点的八月了(但还是很愤世嫉俗脸("▔□▔) )
剧情还有点看头。我觉得剧情拍前55分钟就够了,一部好故事,苏联大获全胜,完全让我猜错了,女人果然靠不住;之后故事就开始狗血俗套了,当然如果最后邵特真死了且背了黑锅,苏联完胜,也将是个好故事。。。MD,没办法,情节需要,最后总会是老美赢的
剧情没那么不好理解,只不过理解了以后觉得很扯淡,你非要说我没理解,那好吧,听大众的
垃圾情节 漏洞百出 混乱逻辑 垃圾助力
什么特工啊,简直就一女超人 PS:双结局更喜欢总统没死的那个
为什么那些男特工碰到salt只能被四成五除二?因为一个是美利坚产品,一个俄国出口。。
如果没有茱莉 这片子值一星 好莱坞拍这种电影是在鄙视米国人民的智商吗
每次看朱莉的电影都被她皮包骨的外形吓到
跳车那段比较猛。其实很简单的一事故意拍的扑朔迷离。明白后惊呼上当。这片不会引起美俄矛盾嘛 。不知道在俄罗斯上不上
三星半。尽在不言中的发展。一早将其中一个人设定为反派结果不出意外。朱莉的黑发Look各种美为她的奋斗给高一点分。最后那样是打算拍续集喔?
绝逼讨厌这娘们儿,完全为了封面看的~续集意图明显~牵强地方太多
有爱的女人如一幅画,有爱的女人也最可怕
明显Liev Schreiber就是斯拉夫人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