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云

百年虚云

主演:李起厚,尹治,斯琴高娃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剧照

百年虚云 剧照 NO.1百年虚云 剧照 NO.2百年虚云 剧照 NO.3百年虚云 剧照 NO.4百年虚云 剧照 NO.5百年虚云 剧照 NO.6百年虚云 剧照 NO.13百年虚云 剧照 NO.14百年虚云 剧照 NO.15百年虚云 剧照 NO.16百年虚云 剧照 NO.17百年虚云 剧照 NO.18百年虚云 剧照 NO.19百年虚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百年虚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百年虚云》是以中国近代禅门宗师虚云长老心坚行苦,慈悲济世的一生为蓝本而编剧的故事。 1840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泉州知府萧玉堂夫妇中年得子,不料生下一个肉团。萧夫人惊骇而亡,萧玉堂悲愤交加,命仆人将这一肉团丢弃。一药翁飘然而至剖开胞衣,一声惊天动地的啼哭,虚云就这样来到了人间,由此开始了他长达一百二十年,经历四十八奇的求道旅程。 本剧通过富于禅机禅趣、曲折生动、真诚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示虚云长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法忘躯的一生。通过离尘出家、觉悟之路、庚子西行、重振鸡山、藏汉弥兵、佛心护国、慧灯长明等七个部分,再现百年难遇的一代高僧的传奇经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达创战者百慕大星际流浪者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入间同学入魔了第三季白鲸记男子游泳部第三季爱在黄昏日落前罪犯艾米丽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北京乐与路她的重生少狼第二季写意人生安家韩半岛尖叫天空追光少女杰茜驾到第二季迷雾追凶浪漫风暴大逃脱第四季周六夜时光面目全非第一季立春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二季隐菊疯狂的背后最后一冬浩哥闹县衙京城教一

 长篇影评

 1 )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行时。

顶礼虚云禅师今年开始接触佛教卍禅宗。

在20岁刚刚学佛的时候看了这部电视剧,何其有幸! ! !这辈子能在20岁就开始修禅,已是几生几世的福报。

虚云老和尚把自己的生死看的那么轻,到了120岁新中国建立了才走,这种大慈悲令人动容。

三步一拜,从普陀山九死一生到五台山,甚至感化文殊菩萨现身,为了成佛悟道这样的隐忍和坚持是活在今天的我无法想象的。

超越生死、时间和空间,完完全全活在当下,做到物我两忘,不再执著,得道证悟是我无法做到的事。

看这位禅宗泰斗的生平,看他的一言一行,吃饭睡觉,如何面对困境坦然自若,随遇而安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虽然无法做到无时无刻活在禅定之中。

但至少学习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减少抱怨和拧巴,观察周围的变化,随机应变,安于心何处不是归处?电影《阴阳师》的花妖有句话:若心有归处,何处不是家。

用在为人处事也是一样,真的大智慧不见得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更厉害的是能适应、融入各种复杂的环境。

所谓:置心一处,置身一处。

修习适应无常、变化,安于当下才是更为重要的与自我的相处之道吧。

拍摄年代是09年,一些技术手法可能在视效狂轰滥炸的今天稍有局限性,但是弘扬传递的禅意和中华民族的勇气精神却超越时代。

虚云老和尚伟大传奇的一生给年轻人以启迪,虽然网上流传很多老和尚开悟后的灵异传说。

但我想,这部剧很好的转移了世人的眼光,老和尚也是近代的活化石,通过一个个具体困境,展示了他是如何用极致融入当下的大智慧拯救生灵涂炭,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

破我执,不住相,方能看清事物本质。

2023.2.6撒花完结✿✿ヽ(°▽°)ノ✿感恩让我看到这部剧的一切机缘,功德无量🙏

 2 ) 一点观后感

半夜没睡着,起来看,现在看到第三集。

估计是小成本制作,毕竟有些演员还是欠缺火候,字幕校队尚待提高,但是切入点和剧情很好。

看到第四集,真的被愣住。

真的断得彻底啊!

第五集,虽然其他几个演员比较青涩,但是扮演爹爹的演技很不错。

直接迸泪2013.10.4看完前十四集,晚年虚云的扮演者的确很好,但是其他演员有的真的有点看不下去。

这太不敬业了。

崇善和尚那点把戏感觉是后人加上去的吧?

和现在有的弊端太像了!

这点切入很赞!

感觉有条件的话应该重拍,弄好一点的演员阵容来…(至少不要演员重复扮演同一角色吧…)然后演员敬业点啊啊啊。。。

有的看上去太苕了。

酱油也不是随便打的…那么好的题材,满汉全席的料,别给做成凉拌黄瓜啊。

而且,为什么里面的和尚,除了无根和尚,还有融镜和尚,其他扮演者我都觉得长得根本不端庄啊!

估计是我魔心太重,佛心自现吧,忏悔先…不过先理解咯……小成本的电视剧。

不过据说上了CCTV?

不知不觉就看到2点,待会继续看到困再睡。

2013.10.52013.10.5日再记:看到16集,刺杀虚云长老的第一幕在草地上的几个片段好熟,好像看过,但是没理由啊…之前肯定是没看过这个电视剧的2013.10.5日又记:17集,政治味道转浓。

之前很多集故意科普的痕迹虽然明显,但是毕竟文化,这里好大篇幅显然扯上政治,不太舒服。

2013。

10.5摘:一段经典对话。

广济和尚:什么是空?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又一句: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群众演员敢不敢敬业一点点啊!!!

有的环节正准备感动呢,结果一看脸谱脸,哪感动得出来啊= =终于看完了…结尾那些真让群众演员败坏了兴致。

一看那脸谱脸,还有那之前扮演过和尚的最后一集跑出来演了个日本人,魂淡咯…而且,传说中老法师有位弟子大字不识,只会念阿弥陀佛然后得往生的那么好的题材怎么木有T.T看完好想有人拍黄元御啊,张景岳啊。

那个题材多好T.T

 3 ) 各人的福各人修

看到有人怀疑虚老一生行迹,颇感痛心。

有的事无法考证,但这两件事谁也无法否认吧。

一、虚老1949年没有留在香港,也没有去台湾和美国,而是毅然回国。

说明他是爱国的。

二、晚年他身为中国佛协名誉会长,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安享晚年,但他选择去云居山修复祖庭。

祖庭修复了,他仍然住在牛棚。

说明他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极少。

诋毁老人家的那些人,问问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和老人家一样?

如果做不到,就少造点口业吧。

在面临选择时,他不会选容易的,总是选困难的。

 4 ) 云南鸡足山虚云寺为世界上第三座以虚云老和尚命名的寺院

鸡足山虚云寺碑记——云门宗第十四世法脉传人 虚云寺方丈惟升和尚撰立鸡足山虚云寺碑记 鸡足山中,迦叶持衣待弥勒; 心灯会上,宗门泰斗仰虚云。

鸡足山者,佛教之圣山。

高万仞,方圆百里。

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宛若鸡足。

自摩诃迦叶尊者持佛衣钵入定于斯,法水滋润此山数千年矣。

明代鼎盛,山有三十六寺,七十二庵,聚僧千余,龙象辈出,慕名来者络绎。

虚云寺,古称大觉寺,乃山中五大古刹名寺之一。

寺居山腰怀窝之穴,枕紫云峰而杲日当空,四周崖壁林峦拱秀,鸟歌长松,石流清泉,真名胜之灵枢也。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山中耆宿水月禅师,得大理杨宗尧、姚安知府高凤诸贤之护,于此佳胜开基起建禅林。

继有本安、遍周、洪希等诸老禅德续主法席而传华首真宗。

禅风淳而法筵昌。

朝廷嘉许,颁藏经,赐住持紫衣袈裟。

门庭龙象众实难胜数,彻庸为德望滇黔一代宗师,《曹溪一滴》法水尚存;洪如高树律幢于水目,为丛林典范;读彻参学弘法于江浙,为佛门、诗坛宗仰。

灵瑞亦向来有口皆碑,远近朝山者多到此寺礼佛。

陶挺来寺读书数载而后榜中进士;李贽两度来寺从师参学;徐霞客、范承勋上山礼佛观光亦曾寓居寺中,留下墨宝佳篇。

清光绪年间,宗门泰斗虚云老和尚上山重振迦叶道场,得本寺道成长老之助留锡,开办滇西宏誓佛学堂於斯,培养清净僧才以复兴滇中佛教。

然,众生共业,寺毁于文革国难,惟余古梅一树静立荒草,昭示来人莫忘祖恩。

佛日重辉。

为彰祖德而传承虚云老和尚禅风禅骨,四众同议筹建虚云寺于古刹遗址。

丁丑(1997)二月,遵家师佛源老和尚慈命,余由粤入滇,上山於荒址结棚主事。

个中魔障,实难言述。

然孤心耿耿於斯,惟愿不负本心,不负师嘱,不负众望矣。

仰仗佛祖恩泽,广东陈明玲、李惠仪、章信义、魏茂鑫、苏明珠等诸大德居士护法,海众见闻随喜添砖,寒暑十余载,巍巍宝刹终于重镇于灵山之表。

礼三门顶香而入,三殿重陈,皆顺山势而起。

拾级而上,弥勒笑容可掬,客来消愁。

雄殿金辉,本师去来不动现真身,万德庄严成。

虚云楼,纪念馆开瞻法相,法乳同沾忆先师,四海共追思。

瞻两序,钟鼓楼、僧寮、斋厨齐整。

有名贤真迹辉耀殿堂,有镇寺《龙藏》法宝可参。

寺既重光,僧当如何?

愿我同仁及诸后来者,皆以摩诃迦叶、虚云祖师为楷模,和合共住,曦未启而洪钟叩,梵诵上闻于九天;暮鼓低回,禅观潜通于八极。

修德讲学,承前启后。

如是,则不负诸祖寄望,不废信施钱粮矣。

赞曰:虚空无量福同沾,云涌诸天傍月参。

禅钵衣珠重现日,寺迎迦叶与伽蓝。

鸡足山虚云寺方丈惟升撰立西元二零零九年己丑中秋

 5 ) 转自宣化上人开示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萧,父玉堂公。

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年逾四十,膝下无子。

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

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

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

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

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

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

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

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

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火。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

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

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

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

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

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

”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

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

可是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

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

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

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

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蓬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

从九华山沿着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泛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

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

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

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

住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

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

还让他掉在水里?

”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

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

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

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

是不是生了退道心?

“啊!

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

算了吧!

我不修行啦!

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

”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

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

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

众人皆钦叹不已。

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

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歇又说:烫着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

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

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

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

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

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

信徒供养,布施巨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

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

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

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

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

 6 ) 信念的力量

发现好多留言的都是研究佛学的人呀。

我对佛学没有任何研究,看这部电视剧也是偶然的机会,但是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啊,总要有点执念,心中都个东西支撑着自己,总要保持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即使从最小的问候开始。

我很纳闷的是,电视剧中的很多人为什么称呼别人都那么难听,野和尚?

是不是那个时候都这样子啊。

看这本书和当年看梵高传一样的感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一直追求一个东西啊,他们不累吗?

不苦吗?

我很自惭形秽啊。

 7 ) 他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空不等于无

「百年虚云」里讲述一个从小熏习佛法的小孩,从被阻止、被不解、被轻视种种中待人处事的态度。

在百年的乱世中,用他的实际行动去表法,指引迷茫中的世人,非盲目信佛,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从生活中修行修心,体悟入世「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与佛法「空不等于无」的真正意义。

我们被随顺时,平易近人往往容易做到,爱人慈悲都是。

而当我们被不解、被轻慢时,我们如何运用佛学思想走出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良好心态和思维模式,用智慧去行思,从单一的刚脆易折走到坚韧的温润如玉,始终学习,并不断与过去的惯性思维做置换,这是一条漫长的荆棘路。

二十集的「百年虚云」在开车来来回回去各个地方的路上断断续续听完,从八月末来到了九月初。

这种阅读方式贯穿了今年的大半年,基本停滞前些年电台和网络的听阅习惯。

并非每一刻都是平易近人、心绪开阔清朗,甚至可以说,每一处都是山河日月念念在变,好像煤矿工人在地下勘井、打钻,常常有灰头土脸、明明青天白日却常有暗无天月这般的心绪凝结幻化时。

回想过来,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得以细细读完、正在读、打算读完的大部头和剧集都是捡拾零三、零四、一三、一四年无法沉浸而半途弃下来的。

「百年虚云」亦是如此。

这种行为并非有意,但大约种下了种子,便如同行路,疲惫有时,行进有时,有了一点点拨开来的因头,缘分到时,该来的自然就来一般,它便自动寻路生发开来一些,我的树苗长得很慢。

白日里下车徒步走了段长路,汗在阳光下蒸发出来,挂着流下。

与人谈话的最初有些常规的程式化,并无进展和帮助。

最终把需求撇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和陈述对方的要点,以自身的经验和阅读,平等简约地给予想法,实际谦和,点到即止地结束。

也许谈话本身并不重要,而是从这场谈话里突然悟得,要从心上去转变一种获得的态度。

我们为有所获得而有了交流的当下,但同时,并非每一场次都会有所收获,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放下获得的一念出发,理解对方当下的处境,并非高高在上的姿态,平实温润地给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本有它切实的地方,这也许即是基于互相尊重前提下的一种可贵之处。

其他前提自然又另当别解。

愿逆水行舟翻江倒海来临时,静水深流,不生憎恨,不使人生憎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不忘初心,知耻近勇。

二零一七年九月五日「七月十五 中元」看之前的心境。

想很多事想到疲惫仍不知如何,活着不晓价值标准在何处,碰到事情该拿起还是该放下,为何拿起因何放下,是逃避还是慈悲,好比骑驴出门,心里爱惜驴,竟不知该牵着骑着还是放他自由,不舍有之怜爱有之,更想给予最恰当的,终不知该如何是好。

虚度光阴,不知自己是谁。

想到戒定慧,因而想到百年虚云和尚。

记于2017.08.24

 8 ) 半懂不懂的看《百年虚云》

我真的很迷茫,看过之后还是眼前有一团云雾。

追求禅宗的虚云和尚,他少年就以六祖慧能法师为楷模,所以求佛出家。

看最后一集时我特别不明白那几句话,还请指教:当虚云遇到山上一辈子种树的“老树神”时,他俩在茅棚有一番对话,老树神说他一辈子种树无欲无求,115岁的虚云听了很感慨,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在求,原先为了求觉悟住岩洞,后来为求报答母亲恩跪拜五台山,在后来求各种有利他人的世间事。。。。。。。

”他说这句话的感慨神情我就回忆到之前发生的种种事情,感觉到虚云法师虽然出家了,但是百年沧桑仍然艰辛呐为什么他要说他一辈子都在求?

他和老树神的无欲无求有什么不同吗?

这两种人生状态是什么意思?

当虚云说“人这一辈子苦啊,苦才是人生嘛。

”老树神马上就说;"哈哈,这么说,我没有人生啦,因为我不觉得苦。

我每天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没有什么苦啊。

不跟你说了,我该吃饭去喽。

”虚云笑着说:“对,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这住茅棚就等于住大厦。

”说罢他们高兴的走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是什么人生的道理啊?

最后,120岁的虚云离世,他嘱托弟子,其中说:“把我的骨灰用面糖裹成丸粒,投入水中,与水族结缘。

”与水族结缘这个有什么道理吗?

PS: 虚云法师心地慈悲,功德无量,最重要的是他那份恒心。

虽然我体会很浅,感恩法师,阿弥陀佛。

 9 ) 老师傅一生终得善果

刚开始古岩更像思考不过人之生死规律,而被迫出家,唯一值得称赞的只有恒心,但是这样能解决问题么,恐怕不能,世上该死还是会死,战乱还在发生,在个人看来,不过是一种名为隐世的躲闪,更像一个人对抗后无奈的躲避,如果人人逃避,那谈何救世呢在古代的制度下,妻子被抛弃,这样的温情达理女子哪怕不嫁给你萧府,也有他处,何必耽误人,喜欢说来世再报,当世人已经满是痛苦,亲生父亲也是一心操劳去世,连生养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谈何报世界呢直到中期才开始慢慢形成思维,入宗门出世而不离世逐渐成熟,遇见慈禧那里就已经成规模了,当到了云南遇见四大金刚就达到了真正的顶峰,圆满内收,聪慧天成,出口即是佛法,入内亦可为僧后期当日本来到的时候,老师傅已经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佛,任何地方均可为佛,不再是万千坐在寺庙里干读佛经的稚嫩俗心郎,而是真正能够为一方祈福的德高望重僧人,带领无数僧众为民求生,为宗传承,无愧为宗师

 10 ) 佛教八宗

一、“明心见性的不二正法”被《大藏经》抹杀 1、早期的佛教并没有因为人心的淳朴而没受到污染,因为有道就有魔,有佛法就有败坏佛法的妖魔。

妖魔并不是存在于百姓间,数不清的妖魔在寺院内穿着袈裟从内部来败坏正法,于是,出现了《大藏经》!

《大藏经》的出现,是佛法被败坏的一无是处的标志!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不可能传“二种”佛法,如果佛陀前面说的被后来的所推翻,那就不是“不二佛法”;如果这本经书的教义与另一本书的经义截然相反,那就不是“本一无二”的正法;如果两本经书的经义截然相反,必然有一本不是佛陀的佛法,因为佛法是“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

正是因为《大藏经》内数不清的“教义不一”、与“悟空成圣、觉悟自性”截然相反的经书以“合法化”的姿态的出现,让《大藏经》成为佛法被穿着袈裟的魔子魔孙败坏的一无是处的标志!

2、佛陀在印度成功传佛法后,婆罗门教的人看到数百年来各国的人都源源不断的来学习佛法,佛教的人受到“外国人”的尊崇,却都不学习他们的婆罗门教,于是不甘落漠、不同时期的很多敌视佛教的婆罗门教的人走进了佛教,成为了“佛弟子”,他们把大量的婆罗门教的教义写成了“佛经”,让经义自相矛盾的“佛经”无休止的增长。

我们发现同一书名的经书有多个版本,比如:《华严经》就是有三个版本。

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经书经义,在悄然推动着佛教的发展,让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密宗。

3、“信佛、学佛”的中国人对梵文的经书完全没有“真伪”意识,因为他们“勤奋好学与崇洋媚外”的不平衡、不理智态度,导致他们丧失了对“伪经”的分辨能力、严谨治学的“警惧心”,他们把所有的梵文书籍都盲目的视为“佛经”,导致了门派众多、教义互相矛盾的佛教宗派的不正常存在。

“信佛、学佛”热情高涨、近似疯狂的中国人,只要是贴着“佛教”标签的书籍一律视为“佛经”,导致不能分辨经义不同的经书哪个才是对的。

这是“勤奋好学”惹的祸,也是不够“勤奋好学”惹的祸,因为国人都没有系统的去学习早于佛教的婆罗门教,不能发现哪些是婆罗门教的东西渗透到了佛教,不能识别哪些才是“纯正的佛教”,所以,“一叶障目”的结果导致大量的经义不同、版本不同的“佛经”、在“洋翻译”的推动之下一股脑涌进了中国,衍生出了门派众多、教义互相矛盾的“佛教宗派”。

4、既然“八大宗派共一个佛祖”,就应该只有一个“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才对,可是,为什么《大藏经》中会有数不清的经义截然相反、教义互相矛盾的“经书”存在呢?

为什么《大藏经》中与《金刚经、心经、遗教经、圆觉经》那样讲说“认识自性、觉悟自性”教义的经书截然相反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呢?

既然佛陀“没说过一个字”,那为什么会有《大藏经》呢?

这些数不清的与佛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截然相反的“经书”是谁写的呢?

是谁把自己与“佛教”截然不同的教义贴上佛教的标签“强加于佛教”的呢?

为什么编撰《大藏经》的人只是收集书籍而不审查经书的“真伪”呢?

难道编撰《大藏经》的“高僧”中就没有一个发现“经义截然相反、教义自相矛盾的经书存在”是不正常的吗?

编撰《大藏经》的人是一个怎样的“集团”呢?

5、既然“八大宗派共同一个佛心”,那为什么今天你们“八个兄弟中”没有一个是继承佛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的法门呢?

为什么你们“八个兄弟”的教义会自相矛盾、截然不同呢?

为什么你们“八个兄弟”中没一个有“佛陀嫡传”的表现呢?

佛陀的佛法是让我们自己觉悟自性、担当自己是佛的事实的,你们为什么都不自信、都不敢担当自己是佛的事实,反而都是“佛堂替代了经堂”、都去给被佛陀唾弃为“有为法”的“泥胎佛像”烧香磕头、还用“开光佛像”来“辱佛”去了呢?

你们离开“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不去传承,离开佛陀流传的“佛心印”不去传承,你们是佛弟子吗?

6、你们“八大宗派”统统都在做被佛陀唾弃为“有为法”的“泥胎佛像”烧香磕头、还用“开光佛像”来“辱佛”的事情【“戒律失守”的标志】,你们并没有传承佛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明心见性的不二佛法”,你们也不是有着“共同一个佛心”啊?

那你们在争什么呢?

你们争的是“八大宗派”这个“假大空”名相,你们争的是自己才是佛祖嫡传、正宗的虚名,你们争的是“八大宗派”中哪个宗派的人最多、影响最大,你们八大宗派互相“争风吃醋”,你们争的是:看谁谤佛毁法最厉害、看谁讹传教义最有才、看谁曲解经文最聪明、看谁害人慧命最多、看谁污蔑辱骂佛陀最卖力!

7、故而,南传、北传、藏传,你们本来就“不是”一家人,因为你们虽然表面上都是“共同一个佛祖”,但是你们内部却思想混乱、教义不一、互相矛盾,所以你们就像“真假美猴王”一样,“最多”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

“在佛法上进的去,出的来”理智清醒的人可以看出,你们佛教的“八大宗派”没有理由能团结,因为你们都不是佛教,你们是从内部来败坏正法的“八国联军、八魔集团”。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短评

所有的磨难都是考验你自己的道心,只要你自己一心不乱,用功办道,散了的,还会再聚,失去的还会再来。该做的事情要做,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空并不等于无。什么是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什么是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清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分钟前
  • VV.
  • 力荐

演出高僧庄严肃穆的仪容,某些对白很有禅意。

7分钟前
  • utut
  • 还行

多年以后翻出李老师当年给我妈拍的照片,感慨。//惊闻李老已仙逝,一路走好。

8分钟前
  • Vermouth
  • 推荐

整体nice,有些过程有虚构的嫌疑

11分钟前
  • 久等了。
  • 还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15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百年虚云

17分钟前
  • Glicoo
  • 力荐

半集弃

21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很差

影响很大!

24分钟前
  • ヒマワリ
  • 力荐

十三撩~ 看了几眼

27分钟前
  • --
  • 较差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阿弥陀佛。

31分钟前
  • 书生拍案
  • 推荐

一个星给虚云一个星给导演。只有社会责任的人才会留下这些作品。

32分钟前
  • 藤藤
  • 还行

虚云抛妻弃父出家,不尽孝道,出家后反而是三步一跪五台山报父母恩,百思不解。虚云随后的修行弘法令人尊敬,只是觉得其出家无缘由。当人经历了生死别离苦痛疾病世事沧桑,到老了的时候自然就接近于超然的状态。又何必像虚云这样呢?

36分钟前
  • 牛羊肉干泡
  • 还行

一般,还是少点东西

39分钟前
  • 吾爱智慧
  • 还行

279 qtmd

41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很差

基本上就是太后亲王大臣平民们每做一个决定前都要问虚云法师一句:大师,你怎么看?见证了清末到民国又到共和国成立的老人。虚云真的活了120岁么?其实此人的传记有大量杜撰成分..

44分钟前
  • 小卓同學。
  • 还行

唯一遗憾的是“云门事件”没有提及,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原因。

49分钟前
  • 心之初
  • 力荐

一代宗师,无限敬仰。后辈学佛,自勉精进。

52分钟前
  • 小呆
  • 力荐

阿弥陀佛!虚云法师,这样的善知识我今天才得以了解。慈悲的虚云法师!这部剧看得时候流泪很多次,也有多处令人笑出声。

57分钟前
  • 无极仙子
  • 力荐

非常好看的电视剧,看到了一代高僧如何慈悲,如何度过十磨九难的一生,从不避世,看完很受教诲,可惜当代没有这样的大德了。

1小时前
  • 叶心
  • 力荐

看过

1小时前
  •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