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教育》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光鲜亮丽的学督在各种学校构建下的贡献,他能言善辩,能够说服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听他的教诲;他能说会道,懂得利弊分析,控制得住场面;一个又一个学生折服在他的魅力之下,这是一个做教育的人最重要的能力,因为让学生折服要比让家长折服更重要的多。
但是电影的反转必须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前文的学校升学率排名提高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等这些可能显而易见却从来不会在中国的影视剧内容中呈现的小点说明教育对经济、政治 以及社会的影响。
而在这样的影响和这样的压力下,自成系统的教育自然就成为了贪腐的滋生之地,在哪一个国家都如此。
于是一系列通过虚构交易等等而导致的贪腐大案被揭露出来,先是副学督,再是学督,都是团伙作案,于是一所明星学校的校督团队做着最肮脏的贪污之事儿。
而恰恰让人逗趣得是,揭露这个事件的学生记者却是在学督本督的教育之下而决定越挖越深的,算不算表现了虚伪下的自食其果呢?
教育本身是一件社会公义之事,他的呈现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应该是在生活里的一言一行,而无论在学校、社会、政府里的相互的借鉴与学习达到公序良俗并让从事这些事务的人向好,这便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PS:片子看似是一个无聊的主题,但是节奏却明快的很,很多狼叔的细节都表示着后续的锅盖揭开,值得称道。
如果我是为了钱,我就去华尔街,住着大房子,在乡间🈶️别墅。
我想做出一些改变,我领着教师的薪水,把学校提升到全国第四名,而你也靠学区房赚了几百万美金。
🐺叔这段自圆其说的解释,像极了国产大学校长对其自身边投入教育事业边不停敛财的道德演说。
国产演说,夸夸其谈的背后就是自圆其说。
夸夸其谈忽悠别人,自圆其说欺骗自己。
夫兰克和他的团队,带领着这所公立学校爬上了成绩的顶峰,并令整个学区的金融也繁荣起来。
教职工都发了大财。
但繁荣却催生了腐败,而此时制度已经被腐败所绑架。
当人们发现贪污行为并准备报警时,发现那会砸了自己的饭碗,于是变得沉默。
中学生调查学校发票发现了问题,夫兰克和她说了一堆耸人听闻的预言,确实,繁荣就像黑洞外围光怪陆离的射线,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而那黑暗的内部却在吞噬一切它能获得的物质,而当这个黑洞最终消失时,那些耀眼的光环也将不复存在,那一切繁荣也将烟消云散成为泡影,而这个令他无比自豪的学校也将随着他的离去而产生振动,波及更多的人。
这时,这位学生和那些学校的老师就有了一个本质的区别,后者是既得利益者,前者一无所有不谙世事,前者的威胁对后者来说不是事儿,反而是进取的道路。
当事件被披露出来以后,夫兰克走在办公室中,所有的人都对他指指点点,眼中充满惊讶和你有事儿了的猜想,难道这件事情对这些人没有影响吗?
他们深陷其中,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吗?
他们应该都知道,但电影没说!
罪责都由夫兰克和帕姆承担了。
这里面难道没有问题?
电影最终的字幕说由于 疏忽,夫兰克 还在领巨额退休金,这里面大概是有事的。
大家都知道疏忽,却没人调查,更没人更正,究竟发生了什么?
夫兰克和他的团队让这所学校成为了全美第四的好学校,而自己却陷入腐败泥潭不能自拔,而腐败案的揭露想必也令这所学校和周围经济元气大伤!
电影并没有后续说明,也不知道夫兰克的那个向一流大学输送更多人才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电影反应了一些情况,当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底下的家长有几个极其愤怒,站起来喊把钱还给我们,送你进监狱。。。
但那只是个别,大部分家长还是想听听他要说什么!!!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狼叔在电影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钢铁形象变身为一个感情丰富但并不专一,手段圆滑多样,善于用利益交换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掌握权力的人。
也许这样的人往往就是这个样子的,拥有牢固的关系网,善于谈判,善于决断,知道什么时候该牺牲掉什么,比如对帕姆。
本片是根据真实发生在美国最大一起以学校为单位盗窃亏空的案件改编而成的电影,观后感只想说这部电影是有魔力的!
其实影片对于整个案情的描述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如果你偏激的只想看看这个案件是怎么回事,你或许能收获的除了知道原来这件事儿这么容易理解外就剩下乏善可陈的无聊无感了,但是这部片子却未因此而变得无趣,因为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人物刻画上,尤其是“狼叔”所扮演的这位教师督导,虽然有人前人后的道貌岸然却也行云流水的自然而然,观者会完全相信且产生这个人就应该这样的想法,有时还会为他的犯罪行径表示些许的理解和同情。
影片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每一位,是的!
是每一位演员的台词,不论是内容还是节奏都精彩绝伦恰如其分,你就听他们说话就会完完全全的被这部电影拿捏得死死的。
而且,再说到“狼叔”这次以一位“同性恋”的身份进行出演,还是叫人感到又意外又惊诧,但是客观的说表演的那是相当厉害兼了得,不出意外今年各大颁奖礼的“最佳男主”将有其提名的一席之地,其实这个角色的立体和充沛是因为具有极度的矛盾感,他虽然犯了罪但是他也是个成功的教育家,你能从他的表达中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和不易,就像2015日本的那部火到现在的电影《垫底辣妹》一般,对于成长中的一个人来说,点燃与熄灭、成就与摧毁、建立与碾压、赞扬与诋毁、成全与遗憾、助推与绊倒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几句话一瞬间的事儿,就像这起真实的案例,真正破获这起案件的学生就是“狼叔”所扮演的角色亲手栽培和提点过的学生,破案是源于鼓励后的热爱与投入,那服刑到底是一种直接的惩罚还是间接的褒奖呢?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好好说话更是!
QJ
这是被发现的一例贪腐案,可以说完全是冰山一角。
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大案”又有多少?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一下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他们确实贪了,却也有能力把事情办得漂亮,缺点是不会做人,没有融入大圈子里面去,简单点来说就是没有同流合污,或许还挡住了别人发财的路。
这在我国有着太多太多鲜活的例证,每年反贪所抓捕的官员又有多少?
可是真正那些没被抓捕的大虎才更祸患无穷。
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但请看清现实吧。
那些勇敢披露真相的人有多少是有好下场的?
波音起诉案中前波音工程师莫名自杀,离开庭只有一天时间,主流媒体仅是不咸不淡的报道一嘴,背后有多少人被牵连其中?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与医药集团还有多少内幕?
连中国人都知道了,他们美国人心里不清楚?
天下乌鸦一般黑,查查就得了,万一真查出点什么怎么办?
很多事情都只能点到为止,没有利益的驱使,谁又会吃力不讨好。
人心就是如此,没有办法。
除非有一种更好的分配机制来替换现在的,不然就只能在这个满是漏洞与不公的体制中运行,起码它还能运行,不是吗?
大多数人还能有一条活路,别整的民不聊生,大家都活不下去了,这样人民自发觉醒,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有时候看美国这类电影也挺搞笑的,新闻、司法、权力和民主互不相关,又有一些关联。
人们看似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实则被牢牢掌控。
在这么一个令人绝望的社会环境里,只会诞生自私鬼,不然无法存活。
只有足够自私才能拥有生存权,而一旦获得了一定资源,只会想着利滚利,而不会分享。
本质上还是分配机制出了问题,人太复杂,同时又有群体的单一性,有太多的随机因子干扰整体的稳定。
教育是重中之重,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的认知,或者换句话说,他对这个世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美国的强盛并非一蹴而就,它的衰落也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希望它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早的噶掉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好事,霸权的陨落便会诞生出更多璀璨的政权,人类整体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美国的使命完成了。
而美国的教育是它积重难返中最轻的一项,医疗与军工复合体才是两座大山。
全球700个海外军事基地逐渐无力负担,无法继续掠夺,无法填满欲壑,这些海外基地都会是冗余的负担。
美国不缺乏聪明的政治家,但那些人绝不会为了所谓的美国人民服务,因为他们当上政治家的目的就是为了钱,美国大多数人民没有钱来回馈给政治家,那么答案呼之欲出,美国的政治家代表的仅有可能是背后的资本家们,是为了背后的这群人而服务,本片所涉及的深度还是浅了。
# 影评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我们很幸运,在很久很久之前有孔子为我们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很伟大的教育家,我们至今还在背诵他的文章格言。
但是有多少人认真修读论语,把孔子的教育逻辑理解透彻,据此建立理论体系,并把理论体系付诸实践反复验证并得出自己的理解呢?
我不知道,我只会背“三人行必我师焉。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坏教育》。
还好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事情,也许,那是只能发生在美国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看电影有什么偏好,我看电影喜欢总结整部电影,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故事,并据此提出几句我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几个信念。
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背这部电影里面的几句令我心动的台词,记住几个令我心动的画面。
我现在要剧透了兄弟们,有剧透厌恶症的同学请马上跑去什么地方缴费把电影给看了,然后再来看我的剧透。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看。
《坏教育》这部电影是一个人物传记电影。
人物传记电影,听到这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那个人一定是有一定的历史的价值的,不管是什么方面,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这个人一定是与我们普罗大众一样,具有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具有某种特别的才能,并且会去修炼此项才能并运用,最终获得了某种成就。
就是那些老生长谈的话,他们付诸实践,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就。
《坏教育》的主角,是一个坏人?
还是一个好人?
这个问题是问你自己的,你相信什么,他就是什么。
在他没有被揭发之前,他跟所有人声称他是一个好人,在他被揭发了之后,他对家长平静的说道“你就是我的问题。
你们不把我们当人看,因为这对你们来说不够便利,你把我们用完了就把我们丢到脑后,再也想不起来,懂吗?
你可能会忘记,但我们不会忘,我们永远不会忘。
”别担心我记错了这段台词,我回头再看了一遍。
我本来打算写他对家长怒吼的,结果重看的那遍,我发现他居然是平静的说出来的。
请注意我的用词,“居然”,这证明主角的平静在我眼里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指责一个人应该是属于疯狂的,是非常愤怒的。
这种反常的行为在群体生活中是不应该的,拥有这种行为的人如果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就会被送入精神病院。
看,你的注意力已经被我转移了。
我的思维跳跃得十分快速,这是我多方面思考的一大优势,但是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同时处理很多的信息。
所以一个作家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写作的主旨,要不然你就会忘掉,你的读者也会无法理解你的文章。
但是,我并没有向任何人收费,这是我自己的文章,这是我自己的写作,我不指望说服任何一个人,我只想表达我自己的感受,我想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对你们所有人大喊“我就是我,一个看电影看书会有自己理解的人。
活生生的,有自己思维的,喜欢胡思乱想的人,一个具有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的人。
我与你们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各不相同。
”转移你的注意力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不过是思考到了那里,想要分享给你们更多的信息。
也许有助于你们思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跳跃本身就是在阻碍你的思考。
其实我们刚刚在说坏教育里主角的话,你觉得,那句话,是以教师身份说的,还是以学生身份说的呢?
最后,坏教育的主角进入了监狱。
于此同时这部片子有另外一个结局。
主角在一个单间里生活,看书。
当他走出大厅,他所在的学校成为了第一名,大厅下人群满满,他赢得了满堂喝彩。
人群兴高采烈,他本眉头紧皱,但是看着兴高采烈的人群,他挤出了笑容,笑着眼里流出了眼泪。
我似乎想要指责坏教育的主角,如果你想要追求金钱,为什么要到教育这个不捞金的地方呢?
反正你也有到华尔街捞钱的能力不是吗?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如果你把每一篇社会报告都当作一篇正式报道去做的话,你会获得很多东西的。
”“你是说内幕交易吗?
我没有参与,我向你保证。
他们都有家庭,他们都是一些好人,从时间长远的角度上看,它们都会过去的。
谁在意呢?
我当时什么也没说,我本可以,但是我没有做。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坏教育,为什么坏?
还有什么叫好?
你家里有没有从公司拿回来的几支黑水笔,一打A4纸。
你记忆中有没有见过小时候家里有父母单位抬头的信笺纸,用没用它给心仪的女同学写过情书(这个太暴露年龄了)。
Frank说第一次是误用了公费卡买了二十美元的咖啡,但nobody care。
的确,腐败的第一步就是没人管。
但胃口却会越养越大。
喝杯咖啡不算啥,吃顿饭应该也可以。
出差坐个头等舱,住个五星级,这是因为公事。
多买几件衣服,提升形象,也是为了公司门面。
买个别墅也是为了和各位老总聚会,拓展公司业务。
这种思维方式和你因需要回家办公,拿一堆办公用品;需要出去半小时联络事务,晃到下班点才回来是一样的。
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夸大自己的付出,然后认为自己多索取一些是应该的。
有些东西就是潜移默化并逐步加码,你当办事员时觉得拿点办公用品不算事,你当老总时就会觉得在酒店开个长期包间不算事了。
Frank无疑是优秀的,他不单自己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而且从不吝啬帮助他人。
对每个人笑脸相迎,并能为任何人付出自己的时间。
影片开始于真实的表彰大会,结束于臆想的表彰大会。
他是真的想要将事业做好,毕竟记住所有对预算有投票权的人的信息,单靠记忆力好是不够的。
他和Pam下班后,像高考前背诵课文一样,记诵每个人的职业习惯爱好。
我绝对相信事业的成功带给他的成就感是超过金钱的。
但可惜的是,这不是选择题,他想都要。
其实更让人惊讶的不是腐败,倒是管理的透明,一个大一学生就可以随意调阅学校历年所有的发票记录。
而Frank即便发现Rachel在调查此事,充其量也就是用话术哄骗她,连威逼利诱都算不上。
可见读书人都是死脑筋,连犯罪都只会掩人耳目,被发现了也只有嘴把式,连一根手指都不会碰人家。
Rachel事前没受威胁,事后没被报复。
这或许是观众对于Frank这个板上钉钉的罪犯恨不起来的原因。
1、方孝儒的指喻最適合說明壞教育(Bad Education,2019):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蓋眾人之所可知者,眾人之所能治也,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惟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眾人笑而忽之者,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
2、史記管晏列傳中,說管仲「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原因就在於人並非不能自利,而是自利之外能否把公務完成?
管仲可是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因此,在這個電影故事中,我們從包括鼓勵校刊編輯、引導學習障礙的孩子突破等幾個環節,可以證明男主角在教育上確實有長才,他其實值得優雅、優渥,甚至奢靡的生活,只是,如學校設備修繕不足等,顯示了他後期不務正業與怠忽職責,更何況,學校是齊平於政府的殿堂,自然有更為高標的要求。
可以說,這是一場公與私的衝突,在這樣的衝突中,公必須大於私,而且不能假公濟私,如果一切不為公而為私,那麼權威機構的尊嚴、客觀性都無法樹立。
3、電影的結尾,如果是像卡山札基的基督的最後誘惑(Ο Τελευταίος Πειρασμός,1955),或是改編為電影的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Temptation of Christ,1988)那樣,整個錯誤的過程是一場夢,那該多好。
4、電影中同性戀的身分有兩個方向,一是真實事件的直接引用,二是當前社會或者某階層中必須隱藏的現象,以回扣詐騙劇情之欺瞞性。
近期我所在的市对学校统一配送学生用餐,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堂出现了贪腐现象,拿回扣,导致食材出了问题,学生吃不到放心的餐品。
每当看到那一个个硕鼠,拿着家长的血汗钱,与学生争食,孩子们只能吃过期的低质的食品,不禁义愤填殷。
影片把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展现给我们,一个道傲貌然的同性恋(如果不是那些女性家长要倒霉了),用孩子们的钱(是捐赠给学校用的)为自己的情人买飞机票、家里装修、买房、整容等。
看来贪念人人都有,只是有没有机会去实现。
所以我们想用教育的办法,让人变得更好,但当一批搞教育的人自身出了问题,谁又来救赎他们。
当孩子看到自己仰慕的对象,尽然是个骗子,那将会影响TA以后地成长。
当教育在教育孩子做两面人,说违心的话,写没有做过的事,我们怎么期待我们的今后,谁在操控这个社会。
学校理应培养正直、良善的人。
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老师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当老师们善待每一位孩子,不因为接受了家长的宴请和礼物,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希望的环境。
老师是个崇高的职业,职业的内涵使然,一个国家对老师的要求及给予的待遇,或者由社会自然确定的地位。
我不能想像孔子那时候,谁给予了他那么高地位,可以弟子三千。
社会认同很重要,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老师了,那么这个社会也完了。
导演科瑞.芬莱这部《坏教育》前面大部分时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完美的学校和完美的老师,然后逐步反转带我们撕开这些人虚伪的假面。
在片中狼叔饰演的学区负责人弗兰克 正面在帮助学校走向更好但是背地里却和同事贪污纳税人的钱。
《坏教育》改变自美国史上最大的校园贪污案,罗斯林学区共被盗取1100万美元主犯弗兰克和帕梅拉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不同于同类教育问题电影《超脱》那种绝望悲观,《坏教育》还算蛮“正能量“的最后坏人受到惩罚,揭漏这件事的女孩瑞秋也当上了报社主编。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然而背后虚伪不堪,领导为了提高房价办学校,学生家长拿孩子攀比,学生舔老师 他们做的社团活动也只是为了大学能有个好简历。
导演没有只向我们展现弗兰克是个单纯利己主义,他虽然偷公款喷古龙水穿精致西装整容享受但他真的在对学生好,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他想要事业成功的必须条件,但我觉得从他鼓励瑞秋报导真事等多次对话里显露出他是真的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
还必须要夸奖一下狼叔把这个精致的同性恋塑造的太好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去的餐厅啊 和狼叔的行为尤其是走路(好像后面中枪一样) 符合我们对男同性群体的认知。
《坏教育》节奏快 反转多 故事有趣,还可以看不一样的狼叔,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学生还是老师 还是家长都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拍出来,一部《少年的你》学生霸凌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学校丑闻什么时候没断过,教书育人最伟大的工作被搞成这个样子 ,槽!
)
Frank也曾真心只为教育不为钱财,但是时间久了心里便不平衡了,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从来没有得到回报,开始挪用公款,但他也用自己独有的方法鼓励着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能说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公平。
狼叔这个角色也是绝了,可还是恨不起来
《圣·教·欲》(港) 这个译名是不是挺好的
变态如我,校监Frank让我想到了一位逝去的大佬褚时健,一样勤勤恳恳为了集体利益全身心奉献,一样因为个人利益的回报不公,中饱私囊。贪婪当然是原罪,但不公平往往让人更盲目。城头变幻大王旗,谁能确保做的比贪污犯更好?贪污,绝对不仅仅是贪婪自私这么简单。回到电影,当然精彩度没有5星那么高,但胜在叙事连贯,校检和助理的角色完成度都很高,5星鼓励!
有生之年看休叔演深柜,亲得都拉丝了~偏偏床戏突然拉灯,我呸呸呸!
乏味
在飞机上看了一半 休叔演这么圆滑又妩媚的角色还挺意料之外的但是我信了lol 记忆力满分还是文学少年 话术那不是一般厉害 找时间补完后面那半
调查过程草率模糊
真的是从60美分面包圈开始的……忽然能理解什么是贪污,人们会越贪越多。贪污和偷窃真的一次都不要有,尤其不要利用自己手握学务卡和同事不管的环境。仍然觉得Frank是个好老师,该拿那些退休金,他付出回报不成比例也是贪污的一个动因。唉。
很爽的一部电影,有前情铺垫,有台词呼应,男主角多面性一层层揭开面纱,每一面都让人很过瘾。包袱一个个抖落,到最后结局神来之笔。因为艾莉森珍妮,所以多给一颗星。
此前看到狼叔与男子拥吻的截图就对本片产生兴趣,可惜最后却不了了之。昨儿教师节又想起此片,但鉴于时间有限,最终没能在09.10观影,而推延到09.11才看片。Frank的“过错”最终被揭发,但他的“功劳”有多少人在事后还记得呢?现实中更多的是犯着类似过错却没有创建类似功劳的情况。P.S.:听说狼叔出道的舞台剧《来自奥兹的男孩》就是LGBT题材的?!★★★☆
他出轨,贪污,谎话连篇,且是个gay,但是不能抹去他为学校所做出的功劳和贡献。(警察对他老伴问询那段,感觉他老伴要吃速效救心丸了)
基本就是流水账,休叔大口吃东西才是重点啊
找错片了,硬着头皮看完,意义不明
不太行,拍得太无聊了,不够生动。就像喝了一杯加了白糖的纯净水,你告诉我纯净水萃取多么复杂,白糖加的量取得多么好,扯淡。
哈哈,有意思
3.5星。叔有突破了,因为成功地让我感到了一丝丝恶心🤦🤦🤦第一次说服和弃子太真实了。没有运作良好的监督体制,总会孕育出贪婪的怪胎。
剪辑很不错,各种切换镜头的手法很巧妙,小记者真的太棒了,聪明勇敢不畏强权和威胁,有执行力和行动力,是个很美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从塔松现在还能领近20万养老金来看,他的薪水当然不低,但是在长岛那样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他贪欲的来源。联系最近大学裁掉tenure track的教授也要留下橄榄球队教练的讨论,其实说白了都是资本和圈子的理性选择而已。
反腐大国看这种类型都太小儿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