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不错。
看爱奇艺评论区里一溜刷垃圾的必须站出来为这剧打抱不平,而影评区总是显示我“内容中有不符合当地法律的词汇”而不让我发影评。
气煞我也,捡起万年不用的豆瓣帐号来给电影打call。
电影是有拖节奏或者是我没跟上导演奇特的镜头表现手法快进了好多地方,这是现代人没耐心的表现,电影不背锅。
他绝对是一部好的国产电影。
至少它能把一件事不落俗套完整的说完。
片有不乏讽刺:生物学家的古板,电疗对精神病人、网瘾少年的迫害,好友为名利的欺骗,人情的虚假,亲如父母依然存在沟通的鸿沟;不过奇妙而温情的一点是,奶奶耳朵不好听不见了,不知他是安慰孙子还是真的相信他(我更相信后者),将一袋海带交给了电疗后话都说不清的男主,这是男主可以逃脱的关键。
奶奶不需要听见,她便能懂。
片尾精神病人的座谈恍若回到星爷回魂夜里的精神病院。
正如其中一人说,用声音去沟通连蝼蚁都不如,因为无法完全传递想传达信息,话出口,却是词不达意,语不达情。
有点可笑的是,语言的诞生的同时使偏见和谎言更易传播。
真理不算什么,它不被大部分人接受,人们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理。
最终,妄图拯救世界的他失败了,世界不领情,不仅是因为他被打上了精神病人的称号,是这世界病入膏肓了。
如他所言,地球毁灭的那天,就是他挣脱枷锁的时候。
当然,从另一种可能来看,一切都是一位精神病人的意淫,世界依然如旧,人与人困在各自的高墙里。
海带的正义永不降临……好像也不对,如果一开始的海带是幻觉,那么无所谓正义不正义,只是外面的世界不适合你。
昨晚打开爱奇艺,翻看电影页面时候,看到了这部《海带》,说实话当时心想打开随便翻看一眼,但是不知不觉就被剧情勾住了,直到结束都没有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部大电影的时间。
今天上班路上,一直在想这部电影的立意和镜头。
有一种细微之处见真知的感觉。
《海带》讲的是发生在海边城市的一个荒诞故事。
画面进入,海面上男主在钓鱼,很荒唐的有了一个和所谓的“海带星人”的对话。
开篇十分钟,作为观众大概都会觉得这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幻片。
但很显然,导演想要的并不是科幻本身,而是“荒诞”这个点。
男主是个被关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非正常人”。
剧情的第一次转折在主人公想说出自己和“海带星人”的对话, 但排在他之前的病友率先讲出实情后,被当作没有精神病没有康复的症状,被再次推上电击治疗。
此刻的主人公内心其实是非常惶恐的。
他小心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他觉得这这是精神病院的不正常。
他只要出院,一切都是新的,有希望的。
这里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希望。
因为观众在看的时候,也期待主人公的出院,我们和主人公一起认为,外面的世界是正常的。
外面的人是正常的。
剧情进展到第二个转折点是,男主人公的同学出场。
因为主人公发现,家人、同事和这个世界都对他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就对这个世界绝望。
因为还有朋友。
因为朋友的相信,生活似乎出现了曙光。
家人也跟着一起信了。
这一段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轻松最充满希望的的一段场景。
剧情的第三处转折出现在所有人告知男主真相的那一刻。
所有先前建立的信心和对肩负的责任感,其实都是被大家看笑话。
此刻的男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再一次彻底坍塌。
他发现所有人的信任其实只是一场戏。
最后的一个转折点是在男主重回医院的剧情中。
在此不和大家透露剧情了。
这四个转折点,从男主自身的境遇着手。
从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到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再到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最后再到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坍塌。
完整的一个心路历程。
他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轻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这代人走出校园,惶恐但又充满期待的走进这个世界。
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倾诉的自己的梦想。
但大家“欺瞒”式的鼓励,再到朋友对自己的欺骗,再到自己所有努力得不到回报。
这和男主的遭遇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故事不过是借助一个精神病人作为载体,完整的讲述了所有的“正常人”、“普通人”的日常。
最真实的日常。
说完故事的立意,我还想讲一讲故事里的一些细节。
男主出院的第一场戏,是全家一起吃饭,家里人劝他认真上班。
虽然每个人都表面上在祝贺男主“康复”,但是大家还是在讨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病”的可怕。
这个点其实也是在影射现实生活中的大家对现代年轻人心理状况的误解。
对待抑郁患者像是躲避瘟疫,立马带上有色眼镜,退避三舍。
看到剧情我真的被戳到了。
因为我自己也算是一个长期陷入焦虑的人。
被家人这样去认知,非常感同身受了。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大家对常识的认知。
吃猪心,听专家,做电击可以拯救“精神病”,让他康复。
作为故事的局外人,看起来十分荒谬。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多到数不胜数。
没有一个人是这个世界的例外。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人做为帮凶出现。
我还想说的是男主朋友这件事。
其实到最后,我始终相信主人公的记者朋友,仍然是想要出自真心来帮助男主的。
但他的不信任也是真的。
换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朋友哪里都是。
最后想来说说这部电影的配乐和摄影。
电影用了很多插曲。
欣喜的是我居然听出了海绵宝宝和数码宝贝的配乐。
剧情本身节奏进攻性不强,加上这些配乐还有节奏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电影因为是在青岛拍的。
整部影片有一种海的味道。
淡蓝色的滤镜,所有的镜头都带着风。
精神病院的镜头都带着明亮的感觉。
镜头的构图也很好,有一些可以直接截图做壁纸了。
希望后期片方能多上一些截图来豆瓣让大家欣赏。
最后电影看似是一个癫狂的荒谬的精神病故事,但是这其实也是小人物的平凡人生。
很多普通人也有大梦想,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拯救人类),但当他们往往在和身边的人说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甚至会歧视他们。
至亲至爱还会“演戏”给自己看。
跌跌撞撞,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这一代人该信任谁?
该坚定什么才是对的?
该如何抉择?
到底是世界疯还是自己魔?
我们每个人没有必要为了社会的进步,把自己搞的粉身碎骨。
把自己是病人的秘密藏在心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海带精来的时候,茫茫人海你会就被擦亮,被标识,拥有一点点不平庸的权利。
差点因为这个中二的设定和海带的配音错过一部还可以的电影,到底是谁病了?
是张扬自我的人还是循规蹈矩的人,尤其饭桌那一句“逗你们玩呢”有多绝望……有多少家长只接受自己的认知,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孩子样子,去束缚了孩子的天真幻想?
知不知道你们抑杀了多少肖邦,牛顿,爱因斯坦,史蒂芬金,斯皮尔伯格,迪卡普里奥?
你们知不知道?!
看的时候真的让我想起了那些送孩子戒网瘾的家长,可悲可气也可怜…
说实话,看这类电影不能说自己看懂了。
只能说自己看懂感触了那些。
主角演技很不错,比很多演员都好。
导演把精神病者的内心世界观研究的非常彻底了吧,这种电影要耐心看,国产这种电影应该点赞。
表达了很多社会的现象,很有暗示。
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阿拉啦啦啦啦啦
这世界需要离奇的想法吗?
这世界需要荒诞的怪人吗?
电影《海带》在欢声笑语的剧情背后,也向我们揭示着一个真理:存在即合理。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恰恰是提醒人们包容与平等的可贵。
人们怀疑,轻视,却又爱护,担忧。
外星人,精神病患者这样夺人眼球的元素,紧凑而引人入胜的剧情,都是电影的卖点。
但是,对人性的探索与剖析却也同样精彩,使我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不合理的存在,只有少见多怪,以多欺少的众人。
当然,不单是剧情,这部剧在制作上也绝对超水准,在我看过的网络电影中更是个中翘楚。
无论是演员精彩真实的演技,还是震撼炫目的特效,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很高兴有机会观看这部电影并且与主创们互动,真是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
很难得国产电影,现在整个国产电影都太浮躁,不愿意关注社会底层状况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浮夸海大。
不错的题材,角度也很不错,当人们都认为你是疯子的时候,是没有人会相信你的任何话的。
一方面精神病人需要关注,另一方面也在讽刺普通民众的麻木与没有言论渠道。
执着的坚持,只为了有人相信,所以才会发出有时候真希望是真的疯子的感慨。
虽然拍摄和技巧以及配乐略显稚嫩,但还是很高兴和乐于看到有这样愿意去关注社会现象的导演和编剧,只有着眼于社会现状才会有真的生命力和灵魂,也才是中国电影正确的发展方向。
从没写过,但也不是水军。
这部片刚看的时候,以为他的好兄弟真的相信他。
但是并没有。
作为一个有过精神病的人说出这种话,放在现实,我们肯定都觉得他还没好呢!
但是作为好兄弟,他还是陪他演了这场戏。
在我看来他的这个好兄弟已经很厚道了,为了不打击他的兄弟他很尽力地去配合他了。
从结尾那段也能看出来,他衣着光鲜在演讲,讲述他的好兄弟。
说他虽然是个精神病,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正常的,只是饱受幻觉的折磨,我觉得他应该是在呼吁大家不应该看不起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希望大家能有包容与平等。
也许这也可能是导演借他的口来说出本片的主题吧(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这么理解)。
他的奶奶,开头就介绍,奶奶已经完全听不见了。
但是,最后她的奶奶却在最后把海带交给主角。
奶奶选择了相信,但是她为什么不自己也套上海带呢?
我觉得,奶奶和主人公一样,同样是“残疾”人,在我看来,这个奶奶唯一的牵挂应该就是孙子了,在这个社会无法公平地去对待和包容,奶奶最后坐在椅子上选择了解脱,她没有畏惧,因为她的孙子会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
主人公最后说了一句话 地球毁灭的那天,就是他们挣脱枷锁的时候。
这应该就是这个病入膏肓的世界的讽刺吧。
这世上其实没有真正不合理的存在,只有少见多怪,以多欺少的众人(借鉴楼上)。
搞笑的片段。
一个是他想把地球即将毁灭,外星人要来,伪装成海带就能获救这个消息公布,但是却发现无论说什么都很可笑,没有人会相信自己,写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能够感觉到其实他蛮正常的。
反而是后面他吃了药,产生的各种幻觉,明显感觉他不正常。
到最后他冲进医院去抢药,想要证明是药物导致自己不正常,这一段真的很心酸。
第二个是专家出来辟谣的两段视频,第一段让人很明显想起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专家出来辟谣那就说明坐实了。
第二段,屏幕下方的文字滚动新闻“电击疗法”,更加让人会心一笑。
不搞笑的片段,但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也有一些。
病友们有各种好玩的现象,似乎每个病友都是有故事的人,特别是最后病友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了一段,让人不禁想起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里最后在精神病院几个精神病人的聊天,这算不算向经典致敬呢。
好打听的邻居是个搞笑的角色,但和男主角的同学一样,把当成一个精神病,远离他,生怕跟他扯上关系,远远的也觉得男主角像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样。
最后的音乐的The end of the world,真的是牛逼,一语双关。
一方面暗示当海带星人来临的时候,地球末日降临。
另一方面,歌词里面的那句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cause you don’t love me anymore当你不再爱我就是世界末日, 简直就是男主角当下心情的写照。
最开始家人和同学还配合他,装模作样的相信海带星人的存在,希望通过他们的配合能够治愈男主角的病,或者是达到一些个人的目的。
但是他内心深处他们中基本上没有人相信主角没有病的,也许真正的理解才是更好的爱的方式吧。
唯一对主角抱有理解的是听不见的酷酷的奶奶,也许她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也许不相信,谁知道呢。
很多镜头都看不懂是在干什么,没头没尾,暗示太少导致观众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意思。
中间部分剧情吸引还可以,前半部分无聊的镜头太多了,完全没明白作品突出的是什么意思。
最可怕的是有些作者有想法没才华呀。
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网大要求不要太高
第一,电影其实应该定位为伦理吧,科幻算不上,毕竟没有多少科幻元素。
第二,如果深入去体会创作者的用心之处,能见到一些感动的情节。
第三,请关注这个导演,他将是中国电影的未来,要是不信,10年后看我的评论。
第四,不要本着尬笑去看前面,也不要本着科幻去看后面,贯穿的是一种人文和情怀。
第五,如果再烧脑一些,会有更多人觉得更好。
不工作就容易胡思乱想
虽然大众的做法最后确实很讽刺,但是又有什么错的?这才是大众们最经济效用的做法
有想法,有风格,虽然在技法和经验上还有欠缺,但确是诚意之作。7分
想暗喻什么未免也把剧情弄得太智障过分了吧? 用力过猛就拉闸了
科幻荒诞剧
doubi
故事太薄弱了,但是完成度在网大里不错。有种极致的浪漫主义。老子跟海带人飞了,你们爱信不信吧。
什么东西?一脸懵逼
「D」有想法无执行
整部片子都挺精神分裂的,没有一点自我创作的痕迹,将各种无关的元素堆砌在一起,风格自然是极其诡异,前一秒还是郭敬明(华而不实的画面),后一秒就变身多兰小哥(画幅比例的变化)。能将古典流行电音等各个风格的配乐一股脑塞进一部电影,会想到海带毁灭地球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了。
想法很好。但是拍得太差了。被莫名其妙的口碑给骗了。
少数派的悲剧。对于精神病群体,他们恐惧、怜悯、鄙夷,还要从中获利。主流社会对于少数人群的偏见,让他们从来都不会去相信。精神病院的强制性控制手段,让健康的人也不得不患病,这和《飞越疯人院》简直如出一辙。只有奶奶看穿了一切,而她,却也只是另一类少数派。
“伏笔”太明显,没反转效果了。唯一有点意外的是一直被看做听不见、沉默不语的老人深夜来精神病院给主角送海带。主角最后是不是又疯了,不知道;即使他没疯,一切都是真的,被海带星人接走,结果会更好吗?//节奏很慢。配乐还不错加一星。
没有过分夸张,刻意讽刺的部分,感觉就是现实中会发生的。制作组没有刻意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想很平静地讲完这个故事,加一点趣味性。片子里没有特别傻的人,都是普通人。如果你告诉我缠着海带跳舞能逃离世界末日,我也不信。我更想知道被飞船接走后会发生什么,要是被外星人做实验,还不如和大家一起。
被骗了……拍得不好,演得不怎么样,特效也一般,还有恶意笑点穿插,加上歌曲凑时长。就算是网大,也太宽容了吧……
善待他人,尤其有些不同的人。手法力度到位。配乐很赞。
理想主义的突围~
这玩意为什么会有三星
很有想法
荒诞黑色小品加了一丁点的科幻元素,称为科幻片实在是有欺骗的嫌疑。少得可怜的信息量,45分钟能讲完的事情硬是撑到90分钟,节奏惨不忍睹。最后,故事完全建立在没有任何逻辑支撑的荒诞设定上,这让它要表达的讽刺毫无令人信服的力量,充其量只是一个创作者自嗨的脑洞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