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2年11月10日凌晨1:00整,我大学一年级,坐在上铺打下这段文字。
今天心情很差劲,跟女朋友闹了别扭,大哭了两场,工作也不顺心,一篇推送做了五六个小时还是没有做好,被副部长大改了,明早还要继续起来改。
放自己一天假,因为很久没有看电影了,今天又好累,写不进去一道四级题目。
前几天上视听语言的课,课本上举摇镜头的例子用了极地特快,我看到是孩子的故事,于是很想看,存在网盘里好多天,今天拿出来看看。
刚刚去百度了一下,它居然是2004年11月10日上映的,比我早出生六天,而我在十八年后的这一天看到了它,我相信这是种缘分。
本来只记得是2004年的电影,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去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劳拉的星星》(现在似乎叫《劳拉的星星在中国》了)。
“当世界上最后一颗星星也消失不见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笼罩在黑暗之中。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这句台词深信不疑,抬头望天空看到满天繁星,总觉得分外安心。
若是哪天遇到阴霾,我就在趴在阳台瞪大眼睛拼了命地找那一星半点的光芒,怕黑的我总担心世界真的会陷入黑暗。
后来,我似乎不再相信这个说法了,可是当时为了保护星星而养成的一些习惯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少用塑料购物袋、热衷于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关灯断电、不浪费每一张纸上的每一个空隙……我偏执地保留着这些习惯,也偏执地一直记着那句台词。
当时找星星找到眼睛发干的我一定不会想到吧,十八年后的我会坐在不太遮光的窗帘里对着iPad里男孩摇动铃铛听到脆响时亮晶晶的双眼哭得泣不成声。
我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每一个可爱的想法,爱他们的笑,他们干净的眼眸和单纯的拥抱。
接下来的一生,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守护这份美好。
为孩子作传吧,成为孩子。
极地特快提前实现了我的圣诞愿望。
我祝自己十八岁生日快乐。
在西方世界,信仰的力量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数千个春秋,时至今日,宗教在西方的人文社会中所占有的分量依然十分重要。
与中国不同,在西方,如果你没有任何信仰,反而会成为社会中的极少数,普遍的观念认为,生而为人,如果没有了信仰的支撑,就与缺少了真实灵魂的空洞驱壳并无二致。
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正如宗教的意义已经超脱于上帝创造人类的概念一样,圣诞节的意义也不仅仅停留于基督耶稣的生日这么狭窄的含义,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对于信仰的指代,是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上帝福音之下的信念的体现。
圣诞节对于西方的价值,就如同春节对于中国一样重要,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并且没有“之一”,人们在这天相互表达所能达到的最大善意,亲人在这天彼此相聚,对于成年人,这是颇有深意的一个日子,而对于孩子们,也必然是几乎和生日一样最开心的日子,仅仅是因为在这一天能收到自己最想要的礼物。
大人们年复一年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平安夜的钟声刚过,圣诞老人就将赶着驯鹿从遥远的北极出发,挨家挨户从烟囱进入家中,把孩子们的圣诞礼物放进挂在壁炉上的袜子里。
孩子们也一岁又一岁地相信着这个美好的童年谎言,但随着年岁渐长,纯真的童心慢慢被现实世界磨灭,取而代之的是更理性的思维与更成熟的心智,其实说得现实一些,这是一种被生活剥夺了一切童年幻想的无奈。
本片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站在稚趣与长大的路口的男孩,对于过去这么多年的圣诞节期待,他渐渐感到童年的美好幻想似乎只是大人们善意的谎言,圣诞节和任何一个普通的日子一样,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奇迹发生。
而在今年的圣诞节,迷茫困惑的他却被一场奇异的“梦”重新拉回了那个美丽的谎言中。
在平安夜大雪纷飞的夜晚,半梦半醒之间一列隆隆作响的火车停在自己家门前,据列车长说这是一列“极地特快”,将在今晚载着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前往北极,去见圣诞老人。
其实,这列火车并非自身那简单的车轮与车厢,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对于圣诞的信念,而自认为已经长大的小主角早已对圣诞节传说有所怀疑,又怎么会相信世上有这样一列极地特快。
当列车长邀请他上车时,小男孩没有接受,反而下意识后退了几步,此时的他依然徘徊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摇摆不定。
而正如观众们所预期的那样,片刻的思考后男孩终于决定迈出相信的一步,登上火车,但恐怕就连他自己都无法肯定,是否真的相信了这一切。
路途中的奇幻经历是本片极为有趣的一段过场,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贯穿旅途始末的角色——车顶流浪汉。
他的存在无论对于小男孩还是屏幕外的观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揣摩的迷,也是因为他,小男孩才得以在一连串的危机中险象环生,同样因为他,极地特快才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北极。
有人认为他是生活在列车上的善良鬼魂,但以我的理解来看,这是上帝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身边,冥冥之中保护着这列载满纯真品格的列车,以及这些“被选中”的孩子。
当最终到达北极,精灵与圣诞老人真切地站在自己眼前时,小男孩的内心深处依旧充斥着对所见一切的怀疑,在列车上时他曾想醒来一次,此刻又何尝不是呢。
而这个时候,包括结尾部分小男孩回到家中时,影片对于铃铛的描写可谓是全片的点睛之笔,把一切失去的童真与圣诞精神的信念,通过声音投射进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铃铛中。
至于那个“今年送出的第一份圣诞礼物”,小男孩选择的远远不止一个铃铛这么简单,铃铛的意义在此时已经变得无比厚重,它代表着一个人对童年纯真时光的留念,以及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看到这里,本片的意义已经不止于一部圣诞电影对如今圣诞精神的传达。
“圣诞”在这时已经升华为一个泛指的概念,这是人们对于早已失去的童心的怀念,是对人生中那些美丽谎言的赞颂,是对曾今纯洁如冰的心灵的呼唤。
甚至小男孩也不再止于这个角色本身,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全片中关于小主角的名字始终不曾提及,毕竟名字只能局限于一个人,但没有名字,却能代表着世界上每一个像他一样的孩子。
当最终小男孩结束了北极之旅,列车回到家门前,下车时列车长对他说:“其实这列火车开往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登上这列火车”。
而看完本片,我们都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深意,那些愿望中美好的事物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它们的存在。
同样的,我们大可不必纠结小男孩刚刚经历的这一切是不是一场梦,那已经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已经从中唤回了自己即将逝去的童真,我们又何必继续抱着现实的心态去对这一切的真实与否刨根问底。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剧情之外的花絮。
本片是一部由纯电脑动画制作的电影,在当时开创性地使用了最先进的“真人面部表情捕捉技术”来实现影片中角色们那栩栩如生的脸部表情,让本片的视觉效果大大领先于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同类电影。
另外,影片那极度细腻逼真的画面与细节处理,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非常完美的,很难想象这是一部15年前的动画电影。
主题框架老套,就各种冒险情节好看,如果这是部真人特效片就更不错了,男主有点像儿时的弗莱迪海默,那个幽灵适合约翰尼德普,哈哈,经典cp。
我觉得男主得到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必然的,因为这是属于他的梦,他的梦当然他是主角,但是其他孩子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在他的梦里扮演着角色,而他也在别的孩子的梦里扮演着配角,别的孩子也会在自己的梦里得到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
其实除了男主角,其它三个主要的孩子就是男主内心的另一个自己,“眼镜”反映了男主的自以为是、独断专横,比如说告诉妹妹没有圣诞老人,不让妹妹写信给圣诞老人;“小可怜”比利反映了男主内心对父母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缺乏信任感;而小女孩则是男主内心的勇气果敢、善良和充满希望。
而且全车只有小女孩特别关注小可怜,总想拉他入伙,这其实就是男主的内心世界在自我交战,光明总想把黑暗的一面照亮,最后大家都战胜了自己,小可怜学会了信任,男主学会了相信(有没有发现信任和相信的意思有点像?
)。
我的心情总结如下。
开篇,惊呆了,这动画小男孩和小女孩无神的大眼睛简直是恐怖片。
为什么就不能找真人小朋友们?
然后火车开始roller coaster之后,我:哦,这样子,难怪要做成动画。
女主是黑人小朋友是为了政治正确么?
列车员能再像Tom Hanks一点么?
小女孩的票飞回车上之后,我又惊呆了,原来是这个路数。
之后随便您怎么演,小心脏就没再颤抖过,反正没人会死没谁会受伤一切经历都是值得的最后必然大团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主要在反省,到底为什么?
为什么我要看这个片子?
就因为hulu上有我就得看么?
这什么破理由?
大概因为我想到了雪国列车觉得这个可能也是那个款?
但为什么啊为什么我作为一只从来不曾相信santa的成年人我要看这个片子?
感觉就是被捏着鼻子灌了一肚子喝过了无数遍的鸡汤。
但到最后的最后,男主说多年后他仍然能听到铃铛响,突然还是被打动了一下。
唉小时候嘭嘭的心跳,曾经觉得美好的旋律,眼睛里的星星,现在有多少还在呢?
褪去圣诞老人伪装的不是悄然流逝的岁月,而是渐渐在心底形成的胆怯。
当然长着双腿的岁月的确也让人胆战心惊,自我上次写圣诞老人一话题已过去了八月有余,那一晚的寒意似乎还镶嵌在“圣诞老人”这四个字中,而今日伴随那滚滚热浪,单是想起他那身厚重又火红的装扮就让人心生胆怯了。
如果这时还有人说自己对圣诞老人的存在坚信不疑的话,定要在拥挤的人群中流下因羞愧而起的汗水。
《极地特快》在夏天看的话,能起到一定清凉解暑的奇效,因为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
男孩在等待圣诞老人的同时开始对他的存在产生怀疑,睡梦之中,他听到耳畔传来隆隆的火车声,火车载着他前往了住满圣诞老人的极地。
在这趟极地特快的旅途中,男孩又再次拾回了对圣诞老人的期待。
影片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讲述了一份莫忘童真的情怀: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上这列极地特快,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上车的心;可怕的不是真老了,而是不敢再年轻。
建立在这一启示上的是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人恰恰也是让孩子去忘记圣诞老人的人。
他们害怕在孩子是孩子的时候不像孩子,在孩子长大之后还像一个孩子。
然后这群孩子长大之后又去接下了这个火把,名为圣诞老人的传说就这样被人传诵又压抑着。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几乎耳熟能详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那是一群被愚昧遮住双眼人的恐惧。
但是如果这个故事变成:皇帝这样上街之后,众人都对他的赤裸嗤之以鼻,只有一个儿童看着他那灿烂的金装看得入神。
故事的味道似乎又完全不同了。
而现状则是:众人让你看见那衣服的时候你就得看见,众人让你说那没有遮掩的时候你就必须看不见。
这才是皇帝新装和圣诞老人的可怕之处。
所以保持童心的确难得,但是更难得的是保持童心中的那份英勇,纵众人披金戴银、华衫锦衣,你穿着开档,袒胸露乳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
不怕被人说老了,也不怕被人说幼稚才是不老妙法。
同样的,圣诞老人有或没有,那颗驯鹿颈前的铃铛是否清脆轻吟,每人自有定夺,不因众云起,不为众疑去。
几年前圣诞在家曾经想看没看下去,今年在外度假可能更有心情看完了。
一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心态,觉得这是骗小孩儿的电影,旁边的lg一直说没意思,但我还是再坚持看看,结果没想到这么大年纪居然被感动到稀里哗啦,可能是想到现在自己遇到的生活上的问题,和远去的童年与轻快,成年人的人生实属不易,但还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不要委屈自己,像少年一样继续努力追寻开心的生活吧!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本杰明巴顿只是童话,我们终是无法返老还童,但童真却永远可以存在,童话永远可以鲜活。
你相信这世上有圣诞老人吗?有时候seeing is believing,但有时候真实的却并不能看到。
就像我还是会相信,圣诞老人生活在北极,那里有一个礼物工厂,养着一群驯鹿,还有美轮美奂的极光。
每到圣诞🎄,圣诞老人就会坐着雪橇🛷送礼物来了。
纵使青春不再,铃铛依然会响。
很多年以来每到圣诞节前后都会看一个圣诞电影,今年看了《极地特快》。
一个很怀疑或者说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男孩,在平安夜看到一辆开往北极的特快火车,犹豫中在最后关头登上了列车。
经历了一些艰险之后,终于抵达北极。
在那里他的同伴能够听到圣诞铃声,可是他却听不到,后来圣诞老人雪橇上的一个铃铛掉到他面前,他捡起来之后放在耳边摇动,一开始听不到声音,在他闭上眼睛说“我相信”之后终于听到了悦耳的铃声。
圣诞老人在到达北极的孩子中选择一个送他礼物,他被选中之后圣诞老人问他想要什么,他说要那个铃铛。
于是圣诞老人把铃铛送给了他,对他说:“这个铃铛充满了圣诞的意义,就像我一样。
记住,圣诞的意义,就在你内心深处。
”圣诞老人让他好好保管铃铛,他很郑重地把铃铛放在口袋里,但后来却发现口袋有一个洞,铃铛不见了。
他很失落,朋友安慰他说,你心中怎么想才是真的。
是的,就像圣诞老人说的,圣诞的意义在你内心深处,如果你相信,那个铃铛就一直在,不会丢失的。
还有一个小孩子不相信圣诞老人,从来不过圣诞节,他也被选中去了北极,在那里无数孩子的礼物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礼物盒子,一直抱着不肯放下,后来在圣诞精灵的劝说下才放进了圣诞老人的口袋里。
当他下了极地特快飞奔进家里看到礼物之后,抱着盒子兴奋地跑出来给车上的朋友们大喊:“看!
看!
圣诞老人来过了!
”他曾经是一个孤僻的孩子,在极地之旅中交了好多朋友。
或许他是一个不被疼爱的,没收到过礼物的小孩吧,才会不相信圣诞老人。
可是我小时候也没有礼物,但却一直都相信童话世界的美好。
好像在我对圣诞节有概念的时候,就知道那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但知道真相并没有影响我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并不是真的相信有那样一个老人会驾着麋鹿拉的雪橇,从烟囱里爬下来送礼物,因为我小时候从来都不曾过圣诞节,也没有收到过礼物,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我相信圣诞的美好,也从来没有认为这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对我来说,根本就没有那种从相信到发现真相而不再相信的过程,一直都很喜欢童话,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童话世界。
那些对成年人竟然看童话很惊讶的人,不值得交谈。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这才是我爱的,是我衡量事物的标准,美的就是真的,并不一定要在现实世界里真实的存在。
我想起哈利·波特有一次问邓布利多教授,那些事情是他脑子里想象的吧,邓布利多教授说是的,然后又反问他但是为什么脑子里想象的事物就不能是真实存在的呢?
对我来真实的事情和想象的说没有什么分别,甚至想象世界的东西,讲究实际的人们认为不存在的那些事物更有意义。
让我惊讶的是,那些什么都要用真的假的衡量,只要是想象世界的东西都不屑一顾的人,在现实中却总是弄虚作假,没有多少真实的感情,能够带来利益的东西才是好的。
他们又怎么去要求事物的真实性呢?
美好的童话世界,圣诞老人,和这些有关的文学艺术的美,当然无法欣赏。
“有那么美的音乐、文学和艺术,正是这个节日如此迷人的原因。
”世界上有很多丑陋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们都可以容忍,因为是真实的,但却容不下美的东西,只因为是想象的现实中并不存在。
真是可悲。
男孩从北极返回,下车之后对列车长说谢谢你,列车长说应该谢谢你自己才对。
接着又给他说关于火车,驶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乘车。
这是他一开始看到极地特快的时候问的问题。
回去之后他看到了圣诞礼物是一列玩具火车,后来又在圣诞树下看到一个盒子,里面是那个铃铛,圣诞老人给他的信中说在雪橇下面找到的。
他开心地摇着铃铛,和妹妹莎拉一起倾听铃声。
他父母拿过去摇却听不到铃声,他们说可惜铃铛坏了,事实上是他们自己心灵蒙尘无法听到那美妙的声音了。
电影结束的时候他说:“曾几何时,我大部分的朋友都能听到铃声。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都听不见了,甚至某年莎拉也突然再也听不见甜美的铃声。
现在我长大了,还是能听到铃声,就像所有真正相信圣诞节的人一样。
”不再相信童话世界,蒙尘的心灵是听不到铃声的。
《彼得·潘》中说,当他们回到现实,渐渐地不再会飞了,并非因为疏于练习,而是他们已经长大了,对过去的一切已不再相信了。
只有相信美好,才会发生奇迹。
杜鲁门·卡波蒂《圣诞忆旧录》里面里说,童年时候他经常和管家苏柯小姐一起去山上砍树,拉回去装饰,等待圣诞老人送礼物。
后来有一年他父亲很残忍地给他说圣诞老人是假的,礼物都是大人准备的。
当时我以为他会质问苏柯小姐为什么要骗他,没想到他很着急地去找她,急于告诉苏柯小姐她也被骗了。
他的反应当时让我又吃惊又感动又很伤心,觉得真是非常纯真,但却有人要故意伤害这样纯真的心灵。
他在受伤之后还想着保护别人,好在苏柯小姐好像又让他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让人再次感动。
去年圣诞节日志里面写着:“今天看到在密歇根州米德兰市有一所圣诞老人培训学校,1927年创办。
第一人校长查理斯·霍华德说:有人觉得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来的,但其实圣诞老人是从你的心进来的。
文中还说,相信美好的存在,也是对抗复杂世界的一种力量,这一点也不幼稚。
这话简直就像是我说的一样,我就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样对抗这个可怕的世界的。
看到去年平安夜我说相不相信圣诞老人和童话,并不是说相不相信真有其人其事。
而是相不相信美好的感情和事物。
或者说自己的心里有没有那样美好的感情和向往。
有没有对于爱和美的感知。
永远都是这样。
”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相信。
12/18/2020Today wasa pre-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Sarah and I watched the polar express to enjoy the Christmas vibe and to get on track of the traditional Christmas culture. The "polar expres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hero boy, who initally rejected to believe Christmas. After catching the "polar express" and going on an adventure, he became more aware of believing while taking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istakes he made. To children, it might simply be a film to promote their belief of Santa Claus, to keep having hope, while to adults, the polar express can represent greater thing than a holiday. Like how the manager says "a lot of times, it's not about where the train is headed toward, but whether to take the train," the train can represent a lot of things: the mystery, challenge, ambitions in life... People should at least give it a try and believe in its occurence but also self to be capable of doing so. in addition to the Christmas theme, the movie also deals with other social factors such as race. even though most people are still whites, the producer consciously picked the hero girl to be African American to show that they are equally capable. As the white boy initally hurted the girl, he still had chance to make it up and support her, just like how in 2004 the politicians were promoting greater equality to compensate the previously surbordinate race. representing the foreigner, particularly Jewish race, Billy learned to trust. The fact that his house turned brighter after learning new American friends signifi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elcome them and wishes to promote their wellfare. There's the interesting fact that the hero girl and boy do not have names, while the Jewish boy does. Maybe it's due to the fact, for the hero boy, it's more focused on his adventure, the hero girl, it's focused on her attitude and decisions, while for Billy, it's focused on his identity.
当哼着“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时,我就已经长大了。
孩子永远渴望长大,就像大人永远怀念童年。
所以童话对大人同样有意义。
极地特快刚出来时我大概是上高二,一个童年还没完全褪尽的年纪——起码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
喜欢美丽的幻想,坚信世界上有超自然的东西,相信奇迹。
某天,在某期英文报纸上看到大大的图片:蓝色的基调,雪地里一辆老式火车,呼呼地迎面而来,车顶的烟囱冒着白色的蒸汽,与银白的雪地相映成辉。
童话一般的色彩,梦幻而不俗艳。
那时,我指给同位,说:我一定要看这个电影。
现在偶然看到了,并且看得完全了,几年前那短短几秒的记忆就突然清晰地浮上来了。
记忆总是这样,需要一个触媒,凭空是显现不出来的。
那就来说说这个故事吧。
一个快要不相信了圣诞老人故事的孩子,当然处于一个值得被拯救的“关键的一年”,于是极地特快开到了他的家门口。
寻找圣诞老人的旅程从此开始。
应该说,故事没有大波澜,遇险也就是小打小闹,更何况观众都知道结局铁定HAPPY ENDING。
但是看的就是过程么,看那些孩子们怎样从怯懦变成勇敢,从孤僻变成开朗,从怀疑走向信任。
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小细节,诸如那张飘呀飘又飘回列车的票,那只只有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人才能听到响声的铃,那些侏儒精灵如何准备圣诞礼物。
何以吸引我看下去,用两个字概括,大概就是,“温馨”吧。
最后,当小男孩晃动着银色的铃铛时,当他的朋友和妹妹慢慢听不到铃声时,我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
我永远相信,世界和我心里的某个地方,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就像其他一些东西。
制作比较精良,场景,嗯,宏大与细致结合,总之就是很典型的美国动画,有种3D版迪斯尼的感觉。
还是值得推荐的。
谨以此文,纪念我转角处的,刚刚走开的童年。
铃铛,始终只为真正相信的人响起好想去看漂亮的圣诞树!
故事很低幼,而且是一直想着教训别人那种低幼。作为新技术的尝试,有几场戏的设计还是略有亮点的,但也仅此而已了。
极其怪诞的画风和不适的剧情
特别祛魅!一年级英语老师放过Santa comes to town,以为是“全文中心“的金曲没想到就是在英雄主义但疯狂闯祸的男主的故事里的昙花一现。只有express这个概念本身亮眼。
06-09-02:想象很丰富,没怎么看懂,不过我们原来读童话不也不一定要读懂吗?
说教成分略浓。
补标。动画3D模型如同游戏效果。歌曲好听。
说教。说教。说教。说教。说教。
_____我果然不适合看这种片子了。自作聪明的男孩,怎么就这么不讨姐姐我喜欢呢?
一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儿童片。。。
23.12.24豆瓣电影日历- 有时眼见为实,有时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往往看不见。放到现在的我来看是有点那么的乏味 3D动画形式也不是很喜欢 但是对于18年前的我可能是刚刚好 圣诞老人就是这样~只要你心里愿意相信 那么圣诞老人就是存在的
当所有小精灵开始唱"you better watch out you better not cry",我都变得好激动!!!太温暖!!!!相信即存在!
一人七角,给特效点赞。童话是否真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相信。
真的很感动,一些人长大了就再也听不到铃铛响了……我希望我永远会听到,每年圣诞节都会想起的电影……还有那首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
内涵丰富…
在平安夜看这个圣诞小故事。建模放到现在来看差点意思,但歌很好听,故事也有一些小亮点,适合在节日和家人一起看。信则有,你的童年是否有过圣诞老人?
大一圣诞节前夕听力课上老师放的,承载了我太多回忆。
1. 2D 3D蓝光原盘收录。2. 看完的第一感受是迪士尼乐园的那种大荧幕电影的游乐项目。无感
小朋友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 。
一开场就听出了汉克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