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为,亨利有不对劲的地方,是因为他先于男主死去,所以他能先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后来萨摩也能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这个时候,结合车祸的一些镜头,我以为,应该是萨姆为了拯救亨利,不小心遭遇了车祸,而在临死前,他能看到了亨利中的世界,就是半死半活的状态下,意象得一系列镜头,我认为他们是一同在车祸现场似的,只不过亨利是先死的,而萨姆是后来死的,于是萨姆幻想他脑海中的女朋友,并没有死,但是他的女朋友很早以前就死了,萨摩在圆自己的梦,他在梦中希望拯救亨利,同时完成女朋友最后的一个愿望,而亨利在忏悔自己,希望被原谅,因为他曾经杀了父母,直到最后,他们的意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晰,以至于想事情的时候面临中断于是重来,结果到最后,亨利还是无法释怀,他选择了开枪自杀,而萨姆这个时候也马上就要死了,但是他还是想拯救亨利,但是就像亨利在最后说的,来不及了,于是吞枪自杀,到最后,其实萨姆已经死了,于是,周围的那些人,多过来观看,那些人的也都已经死了,相当于是在众多死人中,亨利由于不能释怀自己开枪死了,其他的那些死鬼,接着该干啥干啥,然后片子就结束了,我臆想中的故事情节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亨利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做的一个梦,这样的话整个逻辑就不对了,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在做梦的时候所有梦里的情节都与自己相关,他不可能梦到两个不认识的人在做的一些事情,何况还是以萨姆为主角,主角应该是自己,所以如果是亨利一个人的梦境的话肯定是不成立的,不是的男主角是萨姆,所以应该是萨姆在临死前发生的一系列脑部活动,他融合了亨利之前的一系列行为,带入到了自己的臆想或者是梦中,才有了这样的一个整个情节,如果导演不是这样设计的,那肯定就会有很多差评,另外有很多镜头转换很牵强,不合常理,因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应该是有衔接关系的,而不是为了转换而衔接,所以我给了这个片子中等分数
我相信导演马克·福斯特对于自己将要讲述的一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好象他对自己对生命同样心存疑虑。
《Stay》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人弥留之际的幻觉而故弄玄虚的影片,它包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几近走火入魔,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对现实的无比恐慌。
所有失去逻辑和原则的故事情节如同某个诡异的梦境,如同在清晨面朝大海闭上双眼时汹涌而来的纷乱思绪,它们是无规律和非理性的,无法解释,不能重现,然而也许只有它们才足以称得上真实,并且与我们阴暗而潮湿的内心步调一致。
《Stay》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场景的衔接转换。
在主人公们行为的类比中,在环境事物的某一处相似中,在一些看似无关的内在联系中,透过光影的明灭,通过镜头的拉近和还原,不断跳转或者平稳过渡。
在这样的手法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原该无迹可寻的时间的力量,充满了速度和欲望。
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形的心理体验,它可以跟随人的意识,任意加快或延迟,就像我一直以来坚持认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记忆里存在,并且它从来就不是连续的(虽然它跟卡通片一样给人以连续的幻觉)。
癫狂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早已不仅仅是为情节发展服务,它本身已经成为了故事的主体,成为影片的风格和实际意义上的讲述者,它千方百计拼贴起支离破碎的意象、混乱交叉的时空,还有心底里似是而非的惊恐,充其量只是表达了一个靠近本质却又毫无意义的心理活动状态。
音乐也如此。
片尾选用的Damien Rice,在影片里反复出现的恍惚女声,还有类似后工业噪音般的环境音效,实际上都是无所指的慌乱表达,给予人莫明的焦躁不安(这显然在于此状态恰好契合了人们的日常心理活动中某些不可捉摸却又难以安稳的部分,人们对于不可掌控事物的恐慌,历来如是)。
空旷的轰鸣声回荡在现代设计理念所主导的环境里,时空的断裂和异变似乎显得无所遁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造型风格和剪辑技巧,虽然略显刻意,仍称得上相当杰出。
感觉上与《Fight Club》或者《Trainspotting》同出一脉,但与它们相比增添了更多神秘和不可知元素。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也得到了充分运用,所有出现的幽闭空间、旋转楼道、眩晕灯光,都恰如其分。
而三个主角,都有着强烈的神经质的特性。
《Stay》是这样一部影片:天才、混乱、贴切、惊惶,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无病呻吟。
你可以很好的感受它,那些细枝末节,那些最隐秘的情感体验,可是你无法探寻到更多,就像片尾曲里,Damien Rice唱:“Cold, cold water, surround me.”那些寒意如此真实,你却永远不知道,水从何而来。
他用臨死前周圍的一切構築了一個彌留的世界. 他在那裏是神,可以預知一切,可以讓人重見光明,死去的可以再生. 惟有結局早已注定,縱使是神也無能爲力. 或許他能永遠流連,但他選擇蘇醒,回到殘酷的真實中去. 在那裏夢會消失,在那裏生命流逝,在那裏他愛的人們都已不復,他只能握緊手中的戒指,但他也將停止哀傷. If this is a dream,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一個小細節: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0233596/
看完《穆赫兰道》,再来看《生死停留》这样的意识片,就显得轻车熟路了。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呵呵,个人观点影片一开始是激烈的碰撞,光影的不规则运动、大桥上燃烧的汽车,空无一人……可以知道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剧烈的车祸。
男子,也就是电影的男一号Henry(事实上,我觉得后面出现的心理医生Sam也是男一号),毫发无损的坐在地上。
到这里,很多人就能看出来,这是个幻觉,接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将死的幻觉。
Henry目光淡定,起身,径直朝前走去。
接着镜头切换到Sam。
Sam是个心理医生,为Henry做心理疏导。
在这个疏导过程中,他试图帮助Henry摆脱自杀的念头,试图潜入Henry的内心找寻其自杀意图,却不想让自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怪圈:他与一个瞎眼的老人下棋,Henry看到这个老人时大惊,称是其死去的父亲;Sam来到郊外的大宅子里找寻Henry的母亲,奇怪的是,这个诡秘的老妇人和一条狗住在空无一物的别墅里,老妇人说着话,头顶就流血下来;Sam知道Henry对一个waitress萌生爱意并打算求婚,他走遍了那条街上的每家餐馆,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Henry说的Athena,奇怪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Athena带着Sam走入一条永无止境的螺旋形楼梯,突然Athena失踪,Sam狂奔回起点,意外的发现Athena正和一个黑人对台词——这正是Sam刚找到她时所看到的场景,也就是说,场景重复了……重复的不仅是这一个场景,就不列举了。
或许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影片的前五分之四都是一个人的幻觉,毋庸置疑。
但Henry和Sam角色的频繁切换,让我时常分不清,这究竟是Henry还是Sam将死的幻觉?
看到结尾,我认为二者的切换正是电影最精妙的部分。
Henry在车祸中身受重伤,弥留之际,他看到Sam来救他,让他撑下去,于是在弥留之际的思维游走中,Henry把Sam想成了一个富有责任感并可能挽救自己的心理医生。
——这是Henry潜意识的第一层意义,第二层随后解释。
我们知道电影的大部分中,Henry因杀害了自己的父母而心生愧疚,这也正是他想自杀的原因。
虽然一开始Henry对Sam这个心理医生怀有抵触情绪,并不配合治疗,但正如Lila所说,Henry信任Sam,这也是为什么他不断来找Sam的原因。
Henry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希望Sam能帮他找到生命的乐趣和活下去的勇气,能打消他自杀的念头。
Henry对父母心怀愧疚,因为在现实中,他开车出了事故,才使后座上的双亲去世。
他自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母。
电影中有一处场景很诡秘,但很值得深思:Sam来到Henry的家中,找到了Henry的母亲。
这个老妇人到后面情绪失控,不断的重复一句话:“儿子,不管你对我们做了什么,我都可以原谅,我都不怪你。
”这其实是Henry心里所想,他希望死去的母亲不怪罪自己,企图以此摆脱内心的愧疚与罪恶感。
但随后,他母亲养的那条叫Oliva的狗扑上来咬伤了Sam,这条狗其实就是Henry心中的愧疚与罪恶感——一方面,他希望获得母亲的原谅,另一方面,他无法逃脱内心的愧疚与罪恶,并被这种情绪深深的伤害。
你可能会问,既然愧疚的是Henry,为什么Henry的母亲要对Sam说“我不怪你”?
为什么那条狗咬伤的是Sam而不是Henry?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Henry潜意识的第二层意义,他把自己当成了Sam,他希望自己是Sam。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这一点:Sam来到Lila的工作室,要离开的时候,Sam忘拿公文包就要走,Lila叫住了他,注意这时Lila说的第一句话:Henry, forgot something? 她喊的是Henry而不是Sam!
Henry的潜意识里,Sam与女友Lila相亲相爱,Lila此前也是Sam心理疏导的一个病人,她患有抑郁症,曾试图自杀,最终被Sam救下,两人萌生了感情,Sam买好了戒指准备求婚——这枚戒指与Henry在现实中为其女友Athena准备的一模一样。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影片的最后,Henry将身边的Lila当成了Athena,并向她求婚。
如果说他对父母的情感是愧疚,那么他对Athena的情感就是遗憾。
在弥留之际,他还在四下寻找那枚戒指,他希望这段爱情能有个完满的结局。
而在潜意识快结束的时候,Sam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危险,于是他在街边的电话亭给Lila打电话,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爱你。
这也正是Henry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想对Athena说的。
生死间的停留其实是一个轮回,Henry在意识模糊时进入了他自己创造的轮回。
你可以说这其实是虚幻的,是意识的,是没有物质依托的,这只是个梦。
但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说的,If all this is a dream, 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
Henry母亲的空荡荡的白色公寓房间Sam办公室里斑斑点点的壁纸医院里蓝绿色的玻璃门Sam和Lila都曾向下奔跑过那些螺旋式旋转下降的阶梯Lila跑到楼梯的尽头却打不开门......简直是我的噩梦重现了由于我自身的原因 这部电影真的吓到我那种恐惧超过血腥鬼神灾难之类的太超现实了有没有人有同样的感觉?
整片在亨利的潜意识中的念由重到轻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非常符合那啥啥的XO理论1 我还能活吗?
第一场就是医生拯救自己,这个不用多说。
为了往好处想他把自己认定为心理疾病。
“我还有救 ,我不想死”2 父母, 接受到信息“双亲死了”--->“我面对不了”--> “最后接受现实”3 我的理想,片中反复出现 “你觉得这娃咋样?
” 全是出自别人的口,“我觉得他一定有所成” 人生漫长,老子一身才华,怎么能挂!
4 女友,这些出现后才想到女友,他没有接收到女友死亡的信息,相信女友尚能幸存所以把她安放的远远的,不给她与自己有接触的机会,在那段舞蹈练习中他也仅仅是隔窗偷望,“我知道你很好,你会很好的” 这是对女友最大的爱。
整个片就像百合开放一样缓缓展开,很有美感,片尾曲甚至可以说恐怖,重色基调是血与夜的混合,那是亨利死亡瞬间的一生回顾。
先抛砖引玉:Henry生命弥留之际的幻觉。
真实情节:Henry架车发生车祸,女友Athena及父母同车,当即死亡,Henry重伤,医生sam及护士Lila救助,最后sam、lila携手离开。
Henry的幻觉:一、因为Henry希望得到sam及lila的帮助,所以1、Henry对sam说,你是唯一能帮助我的人,而sam也确实在尽力帮他。
2、lila曾主动对sam提议,自己也许能帮助Henry。
3、sam曾救过带着备用刀片自杀的lila,也有很大机会救自己。
二、因为Henry希望父母及女友不死,所以1、他没和咖啡馆女招待Athena直接交流,即潜意识中希望Athena不认识自己,更不会上自己的车,从而避免死亡。
2、Henry说父母已死并已记录在档案里,随后通过sam发现他们没死,即希望通过sam使自己父母命运改变。
3、Henry用特异功能使父亲复明,即希望父亲转危为安,身体健康。
三、因为Henry希望自己不死,所以1、lila曾把sam叫做Henry,即Henry希望自己与sam重合,自己的生命在sam身上得以延续。
2、lila在自己画的后面发现Henry的署名,很可能是sam做的,sam与Henry越来越重合。
3、lila真实身份是护士,在幻觉里却成为画家。
因为Henry是艺术系学生,希望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lila身上延续。
四、因为Henry重伤倒地,sam及lila蹲在他身旁,旁边还站着10几个人,所以在幻觉中的场景1、sam的长裤是短的吊脚裤,因为蹲下的人裤子会缩短。
2、旁观的黑人妇女即幻觉中精神病院的疯女人。
3、旁观的亚裔男子即幻觉中精神病院的医生。
4、旁观的母子即幻觉中至少出现三次拿气球的母子。
5、sam蹲在Henry旁边说的话出现在幻觉中Henry家的留言机里。
6、Beth Levy是旁观者中第一个到现场的,她一再强调自己没有移动Henry,在幻觉里,Henry就成为被医生Levy抛弃的病人。
Henry自知将死,并认为是由于自己架车害死了父母及女友(4人在一起,应该是为了某事,某事可能就是庆祝Henry21岁生日),在弥留之际产生上述幻觉,将时间退到3天前,设定父母应是死了,自己也该死,但能否奇迹出现,让大家都有一线生机。。。。。。
救护车来了,Henry被抬上担架,未合拢的双目注视着夜空。
警察问一妇女名字,妇女说她叫Levy——前面一开始不是有一个抛弃Henry自己神经质的女医生Levy吗?
我E文不行,听不大清楚全名,但Levy还是听的很清楚的。
难道这时候Henry还未死?
他还能听到警察和妇女的对答?
还有一种可能,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国外医生曾做过试验,在将死病人病床的天花板上用绳子吊一块木板,上放一样东西,却不告诉病人。
病人死时,医生抢救,若能救回来,则会问他知道木板上是什么东西吗,有极少数病人能说出正确答案,并说是自己的灵魂脱离身体飘在空中看到的。
不论哪种可能,总之我认为是Henry或者他的灵魂听到他们的说话,才在幻觉中设定他最初的医生叫Levy,而不是凭空巧合。
但这又产生一个问题,Henry这段幻想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本来我一直以为是出了车祸,sam在傍边救助Henry时由Henry产生的,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要推迟,推迟到Henry在担架上(或上了救护车)听到这段对答后才产生的。
电影看到这里,本以为我大致明白了,未曾想接下来却推翻了我前面全部的判断。
当lila对sam说,从未有人向我求过婚,sam神情一滞,镜头闪回sam与lila拥抱。。。
即之前电影里的片断。
但这片断应该出现在Henry的幻觉里,别人不可能知道的,何以竟会跑到sam的脑袋里?
我◎%¥※×!
(×……#!
…………难道这一切幻觉是属于sam而不是Henry的?
或者 Henry的脑电波对sam产生影响?
这么说也太离谱了吧?
再或者用什么世界一切皆是虚幻来搪塞自己。。。
这电影昨天看了一遍,十分不解,十分困惑,十分痛苦,谁来救救我?
基于弗洛伊德的梦境原理,梦的素材来自于现实中人或物,但梦将其重新解析、组合,以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渴望与期待。
死亡不再只有恐惧,弥留之际的大脑导演了一场圆梦之旅,在梦境中遗憾一一弥补,而随着主角短暂的重返现实,他的最后一个愿望在现实中实现,影片也完成了梦与现实的交汇。
罪,如果作为一种生的标记,那上帝的仁慈就是给了人类赎罪的机会。
谁不想清白一身,没有遗憾的离开,可是真正的救赎并非惩罚,而是原谅。
痛苦是狭隘的心灵最真诚的自我欺骗。
偶然的机会看到这部片子,stay,因为有Naomi Watts,再加上悬疑惊悚的题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独特的拍摄手法,衔接得非常自然,时常蛊惑人心的水纹出现,兜兜转转的taxi,盘旋的楼梯,疑惑到最后,原来是Henrry弥留之际的臆想。
台词很美:There is too much beauty to quit.If this is a dream, the whole world is inside it.看完又让我再度对Naomi着迷,Ryan的表演很棒。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一切都是怪异的感觉,火花迸射的轮胎,燃烧的车厢,静止的汽车,亨利坐在最前端。
随后一切显得真实的事情却都是幻觉了,从亨利从燃烧着的车旁走开,意味着帷幕拉开,故事开始上演,临死的亨利从舞台上退下,随后萨姆从梦中突然惊醒,意味着山姆被推上主角位置。
在这场的幻觉里,亨利自己扮演着一个三天后要用枪自杀的心理疾病患者,萨姆则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很自信地试图挽救亨利,然而他越深入了解亨利,越觉得事情不可思议,亨利能够预测天气,能够听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他越发迷茫,自己也陷入了跟现实不分的幻觉里,甚至他还看到了亨利死去的母亲与狗狗,自己几十年的朋友,又成了亨利死去的父亲。
自己身边发生着许多灵异的事情,生活的很多情节不断的重复,就连自己朋友是个瞎子也突然看得见了。
让心理医生自己都开始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特别是萨姆遇到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现象,比如亨利说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死去,而萨姆却跟亨利的父亲下过棋,跟亨利的母亲谈过话,在一次萨姆出门的时候,莱拉脱口而出叫他亨利,萨姆两次在同一个地点看到同一群人在搬运钢琴,同一个孩子摔到,气球飞掉,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也许是为了说明萨姆的思维开始混乱,就像萨姆回家的时候,镜头连续三次播放他开门进屋,莱拉迎接他,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我以为这电影就这么无聊, 因为以前也看过类似这样的片子,心理医生跟病人颠倒过来,医生最后向病人发出绝望的呼救,因为跟病人的思想越贴近,就越分不清楚究竟是病人病了,还是世界病了,I don't know what's real anymore。
这样的题材太常见。
刚开始看生死停留觉得导演有些故弄玄虚,过分混淆幻觉跟真相,看了两遍还不求甚解,而然,这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最后的十几分钟里。
最后的几十分钟,颠覆了你前面近两个小时的所看的电影,一切都如梦初醒般迷茫与震惊。
这部电影我整整看了5遍,在两天内看了五次。
这部电影蒙太奇的元素太多,前段部分,有些《心灵捕手》的风格,一位心理医生试图拯救一个孤僻怪异的心理患者,中端部分情节走上了《沉默的羔羊》和《捉迷藏》(美国的一部心理惊悚片)的结合感,总体给人一种心理电影的表演形式,搀有一些灵异抑或说是幻觉的镜头,让整部电影呈现出病人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而医生也有了同样的倾向,电影在最后的半小时进入了高潮,《楚门的世界》感的勇敢揭露和《禁闭岛》式的结尾风格,彻底崩溃了我对整部电影的感受与认识,我清楚的逻辑和思维的线条,与最后从梦中醒来前布鲁克林大桥上扭曲的时空一起消失了。
电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在我的惊讶中响起了片尾曲,大脑就这样呆木了,我看着屏幕心里的感受久久不能平静。
这影片不如同与 从人口中难懂的《云图》和《盗梦空间》那样有世间或者空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逻辑性。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给人的都是悬疑,怪异,惊悚,但合乎情理的叙述,直到结尾的出现,让本有的逻辑都显得虚幻,让本有的真实都成为了谎言。
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情节与我们通常能接受的逻辑,在我们眼中,多数人生活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当全世界的人都正常时,然而你在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时,你就是不正常的。
甚至到电影的后端,我们都能习惯性的猜测心理医生也许也有了精神分裂症,《禁闭岛》里的男主角就是想象自己是FBI在调查一个精神病医院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那个人就是他自己,然而其实也猜测亨利也许是萨姆的想象,就如同《美丽心灵》的男主角想象了自己的一个室友。
但我们有去怀疑过这个世界的真实吗?
还是在我们的观念中,这个世界就一定是真实的。
我甚至没有明白这电影想表达什么?
难道就像最后心理医生对亨利说的一样:如果这是个梦,这个世界都在你的梦中。
这电影就是想表达你所认识的,意识的真实的世界,也许只是虚幻吗?
我想这也是导演马克·福斯特想表达的一种思想,特别是当剧中亨利快要从梦中醒来时,布鲁克林大桥的时空开始出现了扭曲,整个世界都显现出不真实,快要崩溃的边缘,然而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心理医生任然什么都不知道,亨利说:你尝试着救我,但一切太晚了,我现在要醒来了。
这时萨姆却都还在说:看看你的周围,你是清醒的。
但周围的一切都是扭曲的。
这也许讽刺了那些到最后都还看不清的人,讽刺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这部电影当亨利出现在萨姆的门口时,他们的那段争吵。
萨姆说:别再瞎闹了!
我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怎么知道未来?!
我想要帮你,但我需要答案!
如果你想自杀,你早去自杀了,你为什么要一直来找我!
也就是萨姆的这段话,让我也不能明白,直到我看来第四次这部电影。
我想这部电影如果丛尾看到头应该好理解很多。
其实这部电影,前面竟两小时的世界都是亨利的梦境,是亨利临死前的一个梦境,他不断的去找萨姆,他对萨姆说:因为你是唯一可以救我人。
即是表明了现实大桥上萨姆没有放弃亨利,也表明了在亨利的梦里只有萨姆能去帮他赎罪。
这个影片里,梦里的萨姆是亨利的化身,其实这部影片最想表达的含义在于那几个常常出现的词语:bad art , forgive me , going to hell, beautiful life.整个电影是有了一种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临死的亨利在生死中停留,停留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保留住那些“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美。
”就连死亡他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与死亡的方式是完美的。
我想。
不管是生是死,是梦境是现实,我们都面对着,历经着,尽管很痛苦,但只有一次 。
我想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感触很多,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句:生命中太多难以割舍的美。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生活,想起生命中遇见的人们,想起那一夜,想起那个人。。。
感谢上帝。
——127
看的我好困。
气氛不错
转场自然完美,想起超市夜未眠,梦境真实虚幻,引人无限留恋
装神弄鬼
一直担心到了最后山姆和亨利又是同一个人,一直担心又是人格分裂症,一直担心又是情节老套的心理疾病悬疑片,幸好不是,而是一场关于愧疚的梦。
😲😲😲
人的弥留之际真的会想那么多吗?最后的结局非常之坑爹。
模仿穆荷兰道,很失败
编剧很有野心,但不够缜密。导演的想法很大胆,但叙事不够清晰表达并不够精准,但是仔细解构故事的表象与事实之后,这样存在于真实与幻想夹缝中的故事本身极具晦涩,观众能接受到多少,因人而异了。
有点接近穆赫兰道的思想,但是对比之下, 立见高下,我只想说, 高斯林很帅
前面有点莫名其妙 结尾还留了个悬疑 不太明白
坐时光机回到过去杀死我自己。
完全没感觉 演员完全没入戏
看了解析才明白的,谁是主角有点让人费解
看起来很高级的样子然而确透着装逼气息
临死前短暂又冗长的想象,被拍成个这电影,那不就是扯犊子!这片一点意义都没有!
看了三遍、、、
梦一般的电影。
此思念之诗
在渐渐把观众引向人格分裂猜测的同时,也留下很多引子。最后出乎意料的结局很震撼,也解开所有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