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源:《一条狗的使命》剧照01赶在下档前,终于看了这部电影。
我情愿翻译为《五世五生》:一条狗五世轮回,经历不同的主人和生活,却一直保有记忆,终于与最初的主人重逢。
作为一名中年大叔,没有什么比花钱买哭更尴尬的事了。
还好,这种尴尬掩盖在周围不时响起的抽泣声中,竟变得如此和谐。
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是有没有大牌明星出镜,或者有没有令人炫目的特技,如果不能讲好一个故事,这些一点用处都没有。
这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不光讲好了故事,更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生命、陪伴和爱,有了更为辽阔深邃的感受。
02人有人生,狗也有狗生。
平凡琐碎的生活,以狗的视角展开,在熟悉中多了一些陌生感,这些陌生感恰是人们习以为常而忽略的,本已拥有却不自知的,在狗的眼睛和独白里,我们得以倾听和思考。
我们总说,世事难料。
人的一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虽然我们都想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面对现实选择时,却不知道当下的选择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似乎,个人的命运在时代浪潮中,真如一只孤单小船,随着潮水起落飘摇。
我们不免陷入无穷无尽的焦虑中,心念如瀑。
正如小狗贝利一直在电影中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失败、挫折、打击时,人们普遍会回想过去,美化过去,甚至懊悔当初作出的决定。
如果当初我不那样,今天我就不会这样。
——这样的念头,想必不止一次在你我心头升起。
然而真相却是,一切不可假设,一切无法预测。
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自己,并不在于面对无数选择时,先知般巧妙辗转腾挪,每次都选中最优解,而是在选择换种面目出现时,依然遵从内心的忠实。
03在贝利的第二世主人伊森身上,我们可以窥见无数的「如果」。
如果伊森的父亲不酗酒,婚姻就不会破裂。
如果父亲不去看他比赛,同学陶德就不会嘲笑他。
如果伊森不打他一拳,陶德就不会往伊森家塞点燃的烟花。
如果房子没起火,伊森就不用跳窗。
如果伊森没受伤,他就能以橄榄球赛全额奖学金去读大学,也不会和初恋女友汉娜分手。
可是这些如果都没有发生,伊森的命运还是一点一点走向下坡,落下残疾,去读农学,独身一人,操持母亲留下的农场。
贝利的第五世,它历经波折跑回农场,见到老年伊森,伊森却不认识它,把它送进流浪动物收容所。
这时候,「如果」又出现了。
如果伊森没动恻隐之心,他就不会再去收容所领贝利回家。
如果贝利没有遇到汉娜的女儿,伊森一生很难再见到心中所爱。
如果伊森当年随便找个人凑合过日子,他也就无法在等待多年后重新牵起汉娜的手。
这些如果过后,老年伊森依旧获得了美满的爱情。
所有的转折在发生之时都引向无数可能,到最后却殊途同归,在看似迟暮的生命尽头扬起风帆。
04贝利的五世轮回,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
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最后的铅华洗净,在这之中,经历事业情感,经受分别重逢,找寻意义,诠释意义。
与其说,贝利是一条狗,不如说,它是我们真实的内心,在时代的焦虑和浮躁中提醒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充满爱意,友善待人,不沉迷于过去,不彷徨于未来,活在当下。
未来不可期,善待眼前的每一天,我们就一步一步走进了未来。
★★★★3.5星 “ Just be here now. That’s a dog’s purpose.” 虽然没有怎么get到这部剧的泪点...但是看到Bailey经过了四生四世又再一次回到Ethan身边的时候 真的很暖心。
电影里每一世 狗狗都一直陪伴在主人身边给他们带来开心,让我再次萌生想要养狗狗的想法了哈哈哈哈哈哈!!
以前向来是迪士尼扛起NEW AGE的大旗,拍了一堆NEW AGE倾向的电影,首当其中的就是【明日世界】和【创战纪】毕竟迪士尼本人就有着NEW AGE的背景这几年随着NEW AGE运动在欧美泛滥类似的畅销书和电影没完没了越来越廉价比如这部【一条狗的使命】所以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在欧美恶评如潮,IMDB等评分网站的成绩都惨不忍睹推荐一部新纪元畅销书扛把子大神,爱克哈特的【守护者】,也是通过狗来讲解“当下”的,比这部电影要好一些
【My studio】3.14一个特别的日子。
一辈子不长,也可能就这一次。
#一条狗的使命# 谢谢朱大湿宠物医院组织的观影活动。
五十只可爱的狗狗现场秩序非常好,以至于准备的各种急救包都没有派上用上。
我就是来看看能不能有几个赞?
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凑字数太难了太难了啊,上传图片直接闪退n次太难了。
,,,,,,谜之逗号,,,,,,,,,,,,,,,,,,,,,,
就想说一句话,看完去领养狗的,请你们理性一些,相信你们领养时候是真爱,你们弃养时候是真的有难言之隐,但是任何冲动都是不负责任的,当你觉得365天每天遛狗两次是负担,生孩子结婚搬家就养不成,动辄手术吃药能成千上万,500块狗粮一个月吃完就开始喂不适合宠物的人类饭菜,遛狗时候不喜欢拉绳子,狗丢了哭,狗满街大小便被人骂还说别人不爱宠物,有时候它就是不乖还会不小心尿在家里干坏事…这时,请你再把这片拿出来看看: 不忘初心,方得生命始终。
所以,你真的还要养狗吗?
那么,祝你们从此过上幸福的,彼此真诚深爱和陪伴的美好生活。
狗狗中枪那段忍不住哭了,其他地方眼泪忍忍也就回去了。
从狗狗的第一段生命中来看,男主的爸爸虽然偶尔会陪孩子玩,但他也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了事业上,他的儿子男主从小就看在了眼里,小小的年纪承受着爸爸单方面施加的压力,所以小男主跟狗狗更加亲近。
当男主爸爸职场失意后,变得一蹶不起,家庭氛围也随之越来越沉重。
而男主经历过腿伤后,一时之间打击太大,拒绝了女友的安慰并主动提出了分手,并且郁闷了好一段时间。
从这里能感觉出男主在受到打击的时候,处理事情的方式跟他的父亲非常相似。
虽然男主很不喜欢他的爸爸,但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行为还是会对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部电影刚看完时总会把它跟《忠犬八公》比较,总感觉它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和震撼,甚至认为它就是给小朋友看的电影,毕竟狗狗们都辣么可爱。
但隔几天再去回想这部电影,总能从中品出人生百味,它的一些细节总会不经意出现在脑海里,可能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都会对电影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吧。
《忠犬八公》可能体现的是狗狗对人的深厚的情感,而《一条狗的使命》我想在我来看就是用狗狗的视角经穿梭在各种人的人生,通过狗狗第三方的视角去教育观众珍惜当下,不要荒度一生吧。
“我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具有哲学性问题开始了一场狗生之旅。
贝利一只初出茅庐的小狗,没见过大世面,遇上了叫伊森的小男孩。
他俩一见钟情,都决定要饲养对方,就这样开启了第一世之旅。
对于不懂事的小贝利来说,给这个新家庭带来麻烦是肯定的,但是这一家子还是能包容他的。
他最爱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懂他,会给这个贪吃鬼送吃的。
这一世是他过得最开心的一世,因为不仅有伊森,还有汉娜,快乐的三人行。
第二世投胎成了警察的好伙伴警犬,他为主人获得了很多荣誉,是一只功勋犬。
除了荣誉之外,他也给主人送去了温暖,让他不那么寂寞。
第三世是短腿小柯基蒂诺,遇到了跟他一样是吃货的女主玛雅。
一段宠物情缘,两人两狗,就这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这一世,不仅遇上了好主人,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虽然有些单相思啦。
第四世是有些大逆转的,前半段可谓是惨绝人寰呀,差点就结束了狗生。
但他凭借着对上上上世的记忆,那个过鼻不忘的味道,找回了他最爱的主人,还做起了红娘,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整场电影有笑有泪,养过狗的人一定会深有体会,狗狗特有的嗅觉能感知不同人散发出的荷尔蒙,虽然有些神化,但我相信这是真的。
Be here now !
活在当下!
一定要快乐哦,这是狗狗带给我们的。
推荐喜欢狗的人一定要看,不喜欢狗的也可以看一下,希望你们可以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至少不要虐杀伤害他们。
时过八年后,这部《一条狗的使命》会让我遇到什么?
本来是带着批判去看的,但看完以后......我对导演真心佩服的五体投地!
导演用狗狗的五世之命,揭露了狗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命运,同时也揭露了现代社会下的人,常常因为没有“活在当下”而有着无穷尽的焦虑的真谛。
第一世:没有看清品种的幼犬出生就夭折的“惨命”剧情刚开始时,主角贝利一生下来没有多久就夭折,甚至很多观众都还没有看清它是一只什么品种的狗生命就结束了。
这个桥段事实上揭露了,很多新养狗人在对狗没有任何健康常识的条件下,只因自己想养一只狗,或者只因看到别人养了狗就去买狗养,而买回来后,没有养活几天就夭折的现象。
在中国的新城市养狗人群体中,几乎每个养狗人刚开始都在家养死过一两只幼犬。
很多时候大家都一味地怪卖狗的人卖病狗,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卖狗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这样的卖狗人的。
第二世:新斯科舍猎鸭寻回猎犬既满足了人类文明,又释放了自我天性的“福命”有人陪伴,有人喂养,有健康免疫,有正式登记管理,白天有大院子大草地自由奔跑,有人陪着互动,晚上有温室安睡,能活到终老死去。
对于狗来说,真正的幸福是一半为适应人而活着,一半为释放它自己的天性而活着,最重要的是,能正常的活到老死。
这才是真正人、狗、社会平衡共处的生活最佳状态。
三者都保证了自己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完成了最佳的相互合作。
这是普通人养狗的普世终极追求。
第三世:德国牧羊犬为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殒命”站在人类社会需要更高进步的高度去看,我们认为这是狗的生命价值的升华,人类为了维护整个社会能更普世安详的持续发展,在努力付出自身的价值以外,还给狗赋予了超越它们生命本能的生命价值。
从大自然整体平衡发展的意义上去讲,社会职能性工作犬生命意义的高度远远要高于个人家庭养犬。
对于它们的生存方式我们无可厚非,我们也没有资格纯粹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职能部门对它们的特有生存方式,因为这些狗用生命换来的社会价值享有者本身有我们一份。
我们能去做的只有让我们自己更好地去遵守社会公序,人人做到守法守序,需要狗付出生命代价的社会职能岗位就会越来越少。
当然,如果有些人专门借用狗的社会职能崇高价值而让狗承受这些生活磨难只为得到自己的一己私利,那这种人根本不配谈对狗的爱和尊重。
第四世:威尔士柯基犬被捧为宠物而实则忧郁一生的“幽命”真正让我对导演敬佩的就是这个桥段,贝利转世为一只威尔士柯基犬,一生看似被主人奉为爱物过得一生安平,但实质上,导演在最后的镜头中让它孤独地坐在镜头前瞬间跨越到老态,最后再幽幽闭眼死去,如果我没有前面十五年的从业经历,我永远也看不到我今天看到的忧伤。
这只柯基一生的生存状态是目前所有把狗当成一种私人物品来拥有的最普遍现状,人们往往只是从人的情感感受去理解狗,认为给狗好吃的,向狗投射人的爱慰情感需求,就是在爱狗,没有人会俯身站在狗的视角去看自己,没有人会站在狗的天性去了解狗。
这只狗一生当中没有几次能在大自然自由释放,纵使有了一个同类在陪伴,但也是两个相同命运的叠加,没有人能看懂它最后死去的眼神,它的主人最终并不懂得它的内心。
这是目前所有城市圈养狗的宿命,一生都在期待,一生都在忧郁。
它唯一比其它狗好一点的就是最终还是活到了老,没有被转送,没有被遗弃,没有夭折,没有被流浪而已。
但,它的主人却因它而找到了一生的陪伴和心理归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不公平。
第五世:圣伯纳犬重回人狗共处终极福命的期待不得不佩服导演拐了一个如此大的弯,在批判了人类常常面对动物时,只顾自我情感表达,而不顾对方天性存在必要性的普遍谬爱伦理。
最后在主人翁几十年单身再次与所爱之人终成眷属的剧情结尾,也折射了人类之间的爱就是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为伴的陪伴过程。
爱不是一方的占有,也不是纯粹的放手。
养狗亦如此,狗不是用来宠的玩物,也不是纯粹用来工作的工具,更不是你可以随意抛弃的旧物,它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一个社会共存成员,是一个生活伴侣,是一个心灵相互独立又相惜的事实存在。
活在当下——影片最后一句看起来生硬强塞的台词最后这句台词在我看来完全不突兀,而是这个影片导演想用它,点出之前所有镜头画面中隐藏着的,要解开现代人现实生活中,常常因失去自我而产生种种消极焦虑的良药。
男主人翁年轻时的同学因为不敢面对自己当下与男主之间的能力差异,而最后因嫉妒焦虑导致纵火犯罪;男主人翁在获得成功时受到致命伤害,因不敢面对当下的挫折而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的爱人、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追求、放弃了他喜欢的狗;他的父亲也一样,因为贝利的淘气导致了升职失败而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沦为一个街头酒鬼浪人;第五世刚开始养它的贫穷青年情侣,因为不敢面对当下的贫困,而一生都在那个贫困屋子里贫困了一辈子。
这些剧情都是为了要推出最后这一句“活在当下”精髓。
尤其是贝利的第五世,当那对贫穷的青年男女用个链条拴着它,在那个院角日晒雨淋这么多年,它从来没有放弃,从来没有埋怨,从来没有悲观,不管条件多恶劣,它都认真的吃着,认真的活着;尤其是面对男青年开车把它抛弃在公路上的人性冰冷时,它却乐观地把人性冰冷逆转成了新的生机。
这就是狗,永远活在当下的狗,永远最务实的狗。
我常常在我开办的训犬师培训班中给学生讲,我从一个农村的最贫穷的家庭,没有学历,没有人脉背景,没有经济支持,我只身一人走到今天,一点一点让自己成长蜕变,让自己脱离无知,脱离胆怯,脱离贫困,一步一步让父母脸上多点笑容,一步一步让自己家庭每天多点幸福。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十几年天天与各种各样的狗相处,都是我在教各种各样的狗的过程中,从狗这个物种身上学来的——活在当下,面对现实,承认现实的不足,接受现实的冰冷,我才能像狗一样,将冰冷逆转成生机。
看完电影,回到当下.....当年让人满满收获感动的《忠犬八公》,在电影掀起对狗的爱与感动之下,有如此之多的狗用生命的悲惨去承受人们的自我心理冲动余热的现象还会发生么。
可是,如果爱和感动脱离了充足的现实条件和客观能力,一旦这种爱被盲目地释放成买只狗回来宠的行为后,对于狗来说,结果会如何?
会不会又成为忠犬八公的续写呢?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本是想带着批判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而去看电影院的,因为当年我在上海从事为普通家庭养犬训练工作期间,他的著名动物电影《忠犬八公》热映后,让我看到了另外一面.....曾经一部《忠犬八公》,导致中国各地开了好多柴犬、秋田犬的繁殖场卖狗店,大量从日本买过来的所谓血统狗都被关在犬舍里,或者笼子里长年不出来被沦为生狗工具。
在很多人在看完《忠犬八公》后,在对秋田、柴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有条件把狗养到终老的情况下,在完全没有喂养训练管教知识能力的情况下,仅仅凭被电影感动而去盲目地买狗。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那些因为看电影被感动而买回去的秋田、柴犬和其他品种的狗,有半数以上不见了踪影,它们去哪了?
1、因为太爱了,一部分三个月都不到的幼犬仔被玩死夭折了小的时候因为不懂狗的健康常识买回来几天就被持续玩死的,因为太爱这只狗了,因为电影里把这只狗描述的太忠诚了,我一定要好好对待它,所以,这个人可以连续七八天都让一只一两个月的小毛狗无法睡觉,因为这个人要爱它,所以,它必须回应他(她)的宠爱,所以,它没有机会好好睡一觉,刚出生半年的婴儿,你让他(她)连续一周没法好好睡觉试试看看。
2、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狗乱叫被送走或者被转卖掉一部分3、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狗出门后跑丢了一部分4、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抓不住绳子狗冲到马路上被撞死了一部分5、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被人投诉后被政府收掉了一部分6、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被半夜恶意丢在了大街上流浪了一部分7、因为人不会训练管教,搞失联恶意塞给宠物店、训狗基地一部分还有是因为管不住想自己亲手弄死一部分。
还有什么去处,我也无法想象......so真正的爱狗是要思考自己是否有客观条件养它到终老真正要养狗是要思考自己是否有喂养和训练管教它的能力真正的对狗好是让狗健康安全地适应城市规则,为它在城市寻找更多自由空间。
电影虽感动,但养狗莫冲动——犬道的训犬师们向各位观影者诚恳提醒!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理性养狗、科学养狗、文明养狗,大家共同一起去推动人、狗、社会平衡共处文化,为狗在城市环境中争取更多的自由空间,为能让狗在自己身边活到终老而提供能力保证。
如果你真的想养一只狗,并且要让你和你的狗都得到终极福生,请你行动起来,学习,请你承认自己并没有科学客观的知识能力,去对它们一生正常的生存健康安全负责,经历十五年,我已经为大家找到了更简单,时间和经济成本更低,对狗更安全、效果更快更长久稳定的方式等着大家来使用。
讲真的,一开始确实抱着很大期望,但是看完有点失望。
导演是忠犬八公的导演,而且说是最会拍狗狗电影的导演,但是真心没有感觉很煽情。
评论里那些说哭晕在影院的同学,真的有点不能理解。
可能我跟女朋友的泪点比较高和比较特别吧。
简单说说:1、剧情上有点尴尬,硬煽情较多。
狗狗活了四世,每一世都没啥关联,而且感情线都是有点草草了事,还没有触达情感就结束了。
然后从第一个主人,到最后回到第一个主人身边,确实有点感动,但是实在有点浅。
好像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催泪。
2、电影想表达活在当下,或者善待,或者爱情。
但是从一部狗狗片来说,太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了。
虽然正片中有很多温情小细节,但是串起来一整部电影真的没有那么催泪。
豆瓣的评分确实有点高。
我个人打分:6.5分。
好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细节处理相当细腻,对,就是《忠犬八公》的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的新作,一位以拍狗闻名世界的瑞典导演。
回到主题,关于狗,爱狗人士有一句名言“人一辈子可以养很多条狗,但狗一辈子绝大多数只会有一位主人”。
片中这条有使命的狗,经历了好几辈子“狗生”和不同的主人,却依然保持同样的灵魂。
为了让观众看懂这一点,所以导演在片头快速地让“主狗公”生死轮回了几次,直到它变成贝利遇到了伊森,才开始展开一系列故事。
贝利与伊森一起长大,经历了被认同,受宠爱,惹麻烦,帮助伊森成功撩到汉娜,以及与主人一起经历生死。
贝利这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但伊森却很不幸,原本已经获取密歇根州立大学全额专业奖学金,却葬送在一场因同伴嫉妒而生的大火中。
此后的伊森瘸了腿,推开了汉娜,上了农业大学。
很快,贝利也老死。
这一段故事很温馨感人,感情描绘地相当细腻,但称不上让读者惊奇。
接下来贝利经历了印度裔的主人卡洛斯、非洲裔的主人XX,以不同的狗角色演绎了英雄、忠诚的狗生。
恩,看完后面两个故事,已经让观众给影片打上了爱狗人士宣传片的标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原以为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变成流浪狗的贝利在公园偶遇汉娜的女儿(神似汉娜),然后再重回伊森外婆家的农场,最终于伊森重逢。
看到晚年依然孤独一人的伊森,贝利很伤心,于是决定带汉娜来看望伊森,并最终帮助伊森与丧偶的汉娜结为连理,初恋情人终于成为夫妻,圆满的结局,让人倍感意外,却又相当温馨。
讲好故事才能称得上好电影,而好故事一定是感人肺腑、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
情节都是最老套的,核心创意赞,结尾感人,剧本还能更好更有档次。台词不错,狗狗超可爱~ 写成狗狗版的阿甘正传 或者狗狗版的 逍遥骑士 狗狗版的美国丽人。一条狗还非要讨论生存的意义有点尴尬……凭什么狗狗转世还是狗狗?
连一条狗都有目标和使命那人呢
动物真的是我永远的泪点。这辈子好想养条小狗啊!!!
真的不如《忠犬八公》,几个小故事之间联系不强。很反感这种站在人的角度,俯视其他物种内心的做法。
备了一大包纸抽去的,然而我只在前两世死的时候哭了,第一世麦田追车那段眼睛湿润了,其他的地方只是觉得平淡温馨而已,可能是因为我没养过狗,也可能是因为我太“铁石心肠”了……
每次看这种影片都得用掉一包纸巾...有时候人和宠物之间的感情比人与人之间的要真挚的多
国内很多小鲜肉的演技都没有这些狗好,这真不是在骂人。
不如「忠犬八公」,故事上有很多漏洞,但主题特别好,强行煽情就不计较了,对于养过狗狗的我,看前虽准备了纸巾,但还是一不小心哭成了「我是歌手」的观众...
套路感十足,但还是被感动到了,导演厉害。。。还顺手黑了一下猫,这点表示不服。愚蠢的人类和更愚蠢的狗。
简直是狗控的催泪弹,哦不,核弹。话说,这海报也太烂了,这里,狗狗的使命被简化成帮主人找对象。
各种做作,毫无亮点可言。
最吸引人的应该是狗的转世还是狗,带着前世的记忆吧。让原本觉得生命短暂的狗狗拉向电影最后……原来人也老的很快
虽然周围的美国人都哭成了傻逼,但其实我觉得这片强行煽情的很严重啊…………
我可能是体会不到这样的情感~故事本身平淡偏偏要努力做出波澜~没有忠犬八公物语的感染力,也不如导盲犬小Q
看预告片就够了
一部不滥情,不煽情的电影还能感动所有人,那一定是一部好电影。
虽然有工业的懒惰与狡猾,但对爱狗的人来说,确实很赚泪水,当然,更多的是在那些生活点滴中寻到趣味与温暖,幸好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恶意煽情。而对于爱狗却未开始养狗的人而言,更会明白相伴一生的责任。里面有句台词,大意是狗怎么也想不明白人类的一件事,那便是离别。想想也真是难过。三星半。
4.2,导演也太偷懒了,就是在完全照着小说去拍一个流水账嘛。拍狗的四生四世,所有的人物都是符号,主角狗呢,像是给小盆友讲一个睡前故事,喔不,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甚至童话故事里狗和狗都是可以交流的,当我看到狗之间不会交流时,才发现原来狗类是没有语言的?
狗电影可能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化的狗
不可否认电影的确存在俗套叙事和强行煽情,故事内核也属于我个人比较无感的温情鸡汤,但作为一名养狗十几年的人士,我实在是没办法啊,尤其是想起年初我家去世的老狗以及未来某一天无法避免要道别现在养着的狗,眼泪根本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