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Training Day看了,中文译名是《训练日》,还挺贴切的,不过鄙视一下豆瓣的简介,具体说是应该鄙视一下国内不知道谁翻译的简介:“阿洛佐虽然身为警探,手段却游走在法律边缘。
他秉持“以毒攻毒”的原则,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收罪犯的毒品自己服下,用枪指着杰克命令他跟着照做,他与贩毒分子甚至有着某种不寻常关系。
但另一方面,他却奋力保护杰克这个年轻人,复杂的性格让杰克对这个神探上司捉摸不透。
”阿洛佐的身体力行,包括所有的说教,最终无非还是为了利用杰克,使杰克在可能面临尿检、测谎时候因为体内有大麻而不过关,进而把杰克拉入自己的羽翼之下,以期杰克助他拿到巨款赎回自己因好勇斗狠结怨后迫近的死期。
至于杰克是成为类似阿洛佐其他手下般的“小丑”,或者成为他恭维的维护公正游离于正邪之间的“领袖”,那无非是阿洛佐的空话套话,说到“奋力保护”云云,见鬼去吧,奋力保护还威逼利诱还真枪真刀还拼死肉搏了?
这片让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杰克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主演的伊桑·霍克(Ethan Hawke)也不是玉树临风貌比潘安的脸蛋派明星,却把一个人对正义对职责(警察身份)的这些信念刻画得入木三分。
杰克街头肉搏两个意图强奸的喽啰、在厨房一挑三个古惑仔结果被痛殴、包括最后与警官阿洛佐殊死争斗,都与他平静时候的温顺相去甚远,真让我感慨人不可貌相,换我这种平时凶神恶煞的、关键时候提起裤腰带跑人的掉链子人士,根本没杰克那种因为职责涌现出来的英雄气质。
对于阿洛佐孜孜不倦教诲的“以毒攻毒”办案手法,我对丫那套说辞的第一反应就是“传销”。
说实在,老美在设计勾心斗角包括诡计百出这方面的剧本,并不亚于中国人的心思。
我们承认这个社会的“圈子”现象,承认潜规则,承认厚黑学,承认这些诡计和争斗,但有一个前提是,所有这些现象和事件不会是一个常态,而是一个特例。
电影、包括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些特例汇聚成一个常态来显示,贯穿人物的始终,从而反衬并把人物提高到英雄或者枭雄的境界上,凝聚成一副超级个性。
在此友情奉劝一下,动作电影有危险,无论剧情多么完美真实,都千万不可信其有也千万不要沉迷其中 ^o^当我们把特例当成常态时候,生活就扭曲了,进而人格、思想也可能变得扭曲转向歧途。
Training Day里的圈子逻辑就是,禁毒这片圈子,不是司法和公正能维护的,需要的是利益平衡制约,所以阿洛佐穷其十年监控大毒枭罗杰并不逮捕他,反而称兄道弟互相欣赏,偶尔打击一些违反他的游戏规则的小喽啰。
直到最后一刻因为自身利益才将罗杰击毙,并且盗用部分毒品赃款。
阿洛佐所有办案中以毒攻毒的逻辑杰克都能接受,无论欺骗、暴力、伪装、以身试法,唯独最后的结论杰克无法容忍,这正是谬论推导出的答案。
就是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了传销。
传销圈子的核心思想就是财富是通过欺骗累积聚集的,总有一天你会被这样的累积慢慢地推到金字塔的上层,这样你就达到了积累指数级财富的人生目的了。
阿洛佐让杰克吸食大麻,让杰克酒后驾车,甚至意图激发杰克在贫民区中的暴力欲望、包括对人身的攻击性,这些无非是为了让杰克明白他处事的那一套,以罪犯的一套对付罪犯,同时因为自身警察的身份把自我区别于罪犯,让自己处于上帝般的地位,破坏规则却又维护着规则,这种肆无忌惮欲望横流的感觉确实很美妙,不时还能标榜自己“我常常在做着一些好事”。
而搞传销的那帮“精英”分子们,傻逼们的说辞就是,你欺骗你的亲人、朋友,是为了能让他们有机会获得财富,越是亲密的人才越应该欺骗,总有一天,会有功成名就的时候,所有欺骗都是真善美的。
传销圈子普及了一种欺骗的常态性,把错误的、不道德的欺骗行为,扩展为一个圈子的常规现象,至于圈内的家庭氛围、“兄弟姐妹”情谊,一切都是假象,不值一提。
结果呢,阿洛佐因为好勇斗狠而惹上杀身之祸,即时他不被俄国人横尸街头,早晚也会因为其他人的不满而死于非命的,阿洛佐自命不凡管辖下的犯罪区中的那些混混们,没有一个对他有好感,都把阿洛佐视之撒旦,这是一个很好的旁证。
至于搞传销的傻逼们呢,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咱就不说了,牛逼谁就给我指出几个功成身退的。
Training Day的特性是什么?
以毒攻毒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常态,仅仅是非常手段而已;传销的特性则是财富确实可以通过欺骗得到指数积累,但得益的永远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人;那厚黑学和潜规则的特性呢,我认为是社交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处事方针,如果我作为一个大老板作为一个高官,我不可能天天琢磨研究如何厚黑各方事件,我还有其他事要处理,国计民生、公司运营、员工福利、家庭生活、个人兴趣,等等等等,那些潜规则运用的地方,仅仅是一个个案例。
一个人为人处世中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把这些特例性的灰暗,当作生活中的常态,而一个人飞黄腾达的要点,就是他的修养和道德,能使他分析清楚这些常态或者特例。
人性有其黑暗面,但族群却有其光明的一面,所以人类才会有制度社会才会不断的进化发展。
看Training Day最大的乐趣就是辨清你身边生活的常态和特性。
杰克最终拒绝把钱交阿洛佐,杰克知道阿洛佐会横尸街头,知道“我跟你不一样”。
杰克厌倦了阿洛佐以毒攻毒那套洗脑说辞了,所以,阿洛佐见鬼去吧,结局的一切不过是咎由自取。
Training Day,训练日,很酷的剧情,很酷的电影,也很酷的演员们。
记住,这个世界并不模糊,是你的行为模糊了。
四星推荐了。
http://yun0621.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2.html
先谈谈我对两个情节的理解:1、为什么要拉新人杰克如伙,一同去杀大毒枭?
因为其余老鸟都是精明人,而且基本都是detective了,阿伦佐很难命令他们顶包,成为开枪的人。
反而杰克这个新人比较好拿捏,他也一直在给杰克洗脑。
2、阿伦佐何时想要除掉Jack?
为什么不直接开枪打死他?
个人理解阿伦佐最开始的“洗脑” 并不完全是想陷害Jack,而是在尝试成为他的引路人,从而训练出一条忠诚的"Dog"为他工作。
当然作为阿伦佐的dog,虽然晋升的机会大大增加,被当成棋子(弃子)抛弃的风险也会成倍上升。
但是当阿伦佐看见Jack不愿意接受黑钱的时候,就明白Jack很难跟他们成为一路人。
就像那句台词“干缉毒这行,没有点污点没有人愿意相信你”。
所以阿伦佐买通帮派人员,决定除掉Jack。
这里不自己动手的原因是不能在面子上违背原则。
杀死毒枭,伪造证词,大概率可以蒙混过关。
但杀死一名真正的警察,那阿伦佐估计也会自身难保。
所以他需要黑帮来帮他动手。
看完深深思考一下,阿伦佐从本质上属于是警方和毒方的中间人,佩戴着警方的徽章,同时又和毒贩厮混在一起。
他是因为性格暴虐,不小心杀害了俄国人才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但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应该都是风光无限,大权在握(一个小例证:影片开头Jack得知自己能加入缉毒组而激动欣喜)。
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多的英雄主义。
如果不是挽救的女高中生恰巧是黑帮老大的侄女,如果不是突然肾上腺素爆炸打赢了阿伦佐,Jack可能已经横尸街头,而阿伦佐依旧逍遥法外,过着“灰道”皇帝的生活。
但是回到影片本身,虽然演技过关,也有哲理映射,但感觉剧情调度有点松散,一些线索的前后衔接也没有做好。
影片中途感觉就是机械地、迷糊地跟着阿伦佐查案办案。
或许导演想展现,缉毒很多时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影片叙事风格,综合而言,给个4星吧。
这是自卫杀人。
不 ,这是谋杀和抢劫。
他是你朋友你却开枪杀了他。
警察有权随便杀人吗?
朋友?
就因为他知道我的名字?
他是个大毒枭 ,他卖给孩子毒品 ,世界没有了他会变得更美好。
我之前在利用他 ,这是我的职责, 也是你的职责。
把钱拿去吧。
我说过,我不要,我不要这笔钱。
你拿去大伙会觉得好点。
去他妈的大伙儿。。。
你们是一群疯子。
我宁愿去当交通警察在街上开罚单。。。
警察不应该是这样。
抱歉让你看到了丑陋的一面,但警察就是这样。
我当警察的目的是抓坏人,而不是自己当坏人。。
你只有接受现实的残酷,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我是你的向导,我能为你开启每一扇门。
这就是震撼教育。。。
无论是好的决定,还是坏的决定。
只要你坚持了,它就是好的决定。
我一直以为老缉毒警察是个好人,直到看到他想弄死菜鸟那里,才反应过来,他是认真的。
圆滑不代表摈弃良知,如果身上的警服成了个人私有的权力,用于滋生腐败、罪恶来成为欲望的养料,那他终究沦为欲望本身的走狗。
挺可惜的。
是否曾经他也向菜鸟那样纯净呢?
把手段理解为生活本身,那你的生活也就不能称其为生活了。
——豆瓣网友2023.2.28
话说,看到中场jake迷惑不定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部《王子沦落记》呢。
啧啧,单纯正直的警察同学一夜之间就和警察毒枭成为了统一战线,一夜沉沦!
哈哈,这会是一部讽刺腐败的电影么?
我很期待哈,可结果,哎,果然,不能对美国人的电影剖析太深。
至少,这部电影是这样。
知法犯法,中饱私囊带着警察的面具无恶不作,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戏码了,不过,大家都演得很投入嘛呵呵,虽然我看jake实在不是一张cag脸,不过,意料之外的很有正义感呢。
当我正在为王子同学就要沦落成为黑暗势力的一分子而暗暗窃喜的时候,王子同学却毅然的在百折不挠的抗争以后,拿走了那袋钱。
他还摘下了那人的警徽,终于很帅气的说了一句:you don't deserve it.或许,这也正是我想说的话。
我总是喜欢欣赏小人物的壮举,就好像它们会发生在现实之中一样。
那样我会觉得,至少,我还有能够一鸣惊人的可能,即使很渺茫。
我不在意电影想宣扬的正义,什么出淤泥而不染,呵呵,或者别的什么。
我在意的只是,jake难能可贵的坚持。
这个世界,已经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抵抗住面前的诱惑了。
或许,导演也是这么觉得的吧,所以,这个故事不真实的有点童话。
但是,这个故事却是用的写实主义,如此而已。
或许在几年前,我还会小小的被热血一下不过现在嘛,只能写写不冷不热的影评了而已。
不过,传说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人,过分的正直和单纯,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如此完美好象阿波罗的存在,让我们这些挣扎在世界物欲淤泥里面的人,怎么能不万分的嫉恨。。。。
又传说,好像如果一个人的童年能够过的异常美满幸福的话,那他长大以后就会有超乎常人的正义感和正直的性格,并且百折不挠。
啧啧,听起来真像天方夜谭阿回过头来想想,难道原来是我的童年不够完满么?
我那半路夭折的正义感,我那掩饰起来的正直,统统都已经去了哪里?
呵呵,最终还是赤果果的嫉妒阿虽然,这种单纯、强大的存在,我偶尔会感觉,不会太单调么?
就好像太阳,永远的光和热,却容不得一点阴影和冰凉。
对我们来说,太纯粹的东西就会显得虚假,总是让我们又爱又恨。
不过,不是因为它们太纯粹了,而只是因为我们都已经太不纯粹罢了。
丹泽尔华盛顿伊桑霍克的训练日看完了是一部 2001年的片子并没有感觉到某些方面,可以达到8点的那种感觉这个片子是122分钟我看到6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都没有看懂他在讲一个什么故事给我感觉就是丹泽尔华斯顿这个人演的那个缉毒警察,有点癫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一直很那种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那种癫狂60分钟一过的话你明白了他好像是个黑警察就是一个,以警察身份去做坏事的一个标准的坏警察,然后伊桑霍克的话他明显是那种心里很有正义感没有被这个丹泽尔华盛顿这种坏警察感染的那种警察由于那个丹泽尔华盛顿给他上了一课就是杀大毒枭那一课丹泽尔华盛顿去找了自己警察里面比较玩得好的几个人或者说经常跟他干活那几个人然后让伊桑霍克深受震撼了这个世界好像有点崩塌了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警察不是一般来说是击杀罪犯嘛或者逮捕罪犯而丹泽尔华盛顿给他的冲击就是他以警察的身份去明目张胆的去做那些犯罪的事情这个地方的反差让我感觉就不那么困了原本是要睡着了终于有点东西了除此之外我就并没有感觉这个片子到底好看点在哪了而且它这个名字取得叫训练日我不知道是不是在美国这个名字有别的含义但是我看了这个片子我反而我更理解那个绝命毒师里面那个老麦克他说是他逼他儿子走上了坏警察这条道路导致他儿子死了以后他一直这件事情很愧疚这个地方我就有点感觉了原来坏警察是这样的无恶不作就那种感觉这部片子参加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训练日获得的是最佳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第74届最佳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美丽心灵我认为他很棒男主角演的比丹泽尔差?
我并没有感觉美丽心灵至少给我了很强的震撼实至名归而训练日并没有给我感觉这个这个片子有多好啊我一直在想伊桑霍克是不是很眼熟我首先看到他的时候就感觉他在哪里我看到过然后查了资料发现他是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后爱在午夜降临时给他打个分吧训练日的话在我看来我只能给他打这种类型的7分训练日应该属于那种警匪枪战吧只不过他切入点很新他有点颠覆正常的警察的那种形象整体电影的感官就是7分左右而且还7分往下走的东西
这次重看,在结尾注意到一个之前没留意的细节:Jack开车到家停好车后,他开车门下车的当儿,后挡风玻璃可以看到也有一扇车门打开,然后他起身下车的同时,后挡风玻璃上也隐约可见一个下车的身影一晃。
我觉得有点蹊跷,不过随后就自我解释为“后挡风玻璃上的镜面效应,投射的不过是Jack自己的影像”。
后来看到讨论区里有影友分析了这个影像实际是前情中出现的开灰色宾士车的警局高官其车、其人,所以意味着Jack最后实际上也被更高层的腐败警察灭口了。
虽然我一直也觉得Jack惩恶扬善且全身而退的结局过于理想化,但也不愿意接受Jack徒劳地依旧丢了性命与名誉。
还好,循着线索找到影片替代结尾的视频,代表正义与良善的Jack被毁灭应该也不是导演的初心。
https://www.acfun.cn/v/ac13911836 尽管——尽管换作于现实世界,Jack要对峙的有比劳伦佐更强大的腐败势力,如何全身而退呢?!
但还是不深究了吧,享受邓泽尔和伊桑的精彩演绎就好!
在电影的虚幻的美好中浸淫就好!
首先,整部电影的结构还是做的很不错的,把一天拍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可见得导演的功力,在加上两位男主的爆棚演技,全程无尿点,虽然细节和结局没有那么完美,但是还是配得上五星片:2星给两位男主的表演张力,1星给故事剧情,1星给导演的节奏把握,1星给我个人喜欢的伏笔。
故事背景在洛杉矶,棕榈树,矮平房,黑人/墨西哥人,毒品,很加州style。
主线故事围绕着菜鸡一天的npc实习任务开展,刚入职场懵懂的菜鸡,怀抱着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崇高理想,遇到了这个看似坏坏的黑人缉毒探长。
接下来这一天这个领导可没少给他上课,自称是威慑教育,上演各种缉毒工作的真实工作,打破菜鸡对传统执警的刻板印象,一脸懵圈的被带着节奏。
最后结局还是传统的好莱坞结局,看得出导演想要表达些什么,没有给到特别惊喜的地方。
最后说说我没看懂的地方:第一:为什么黑人boss要拉菜鸡进团队,说实话,菜鸡对整个事件并无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他照样能完整收尾。
第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那就必须死,为什么不在小黑屋人多的时候围剿他,在他卸下防备后转身离开后,一枪带走不就事,还要花钱设计他。
第三:你都在团伙中拿枪怼人家老大了,你觉得人家还会放过你吗,还傻逼傻逼的被设计,最后还把枪借给别人玩,作为观众都知道这个环节不对劲了,在警校干了2年,这点敏锐度都没有,导演这点没处理好。
第四:菜鸡开启狂暴模式,带着半残废的身躯从二楼跃下,然后黑警各种开车甩尾想把人甩下,后导致自己被反杀。
这点我真的很困惑,为什么不能在他砸下来之后,打开车门,一枪neng死他。
菜鸡都半残了,你黑警满血,哪怕单挑也不虚他啊,还要在那里浪费时间甩车???
黑人问号脸!!!
杰克没有死,因为这是电影。
如果这是真实的事件,他多半是躺在停尸间等待亲人的认领。
真实的生活和电影的区别在于,真实的生活要按照自己的规矩和轨迹发展,电影却可以按照人的好恶强行干预改变结果。
洛城的这几个缉毒警只是人类权力机构运行状况的一个缩影,恶劣的情况也许不像电影表现的那么严重,但绝对不会比这更乐观。
杰克是善良的,正直的,是人类正义的代表,所以他最终逃脱一死,还使代表滥用权利的贪腐恶警没能得逞,这种美式主旋律给了善良一个存在的理由,否则人们会绝望死。
而真实的情况肯定不会如此,想想你要是杰克,假如没有这种强行植入的街头救美的伏笔,你以为你会逃脱浴缸中的那场谋杀吗?
再想想,假如你被如此的戏弄于一场恶意设置的局里,你是合作,还是像杰克那样选择并不彻底的反抗?
吴思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官场运行的规律是逆向淘汰——淘汰清官,不肯同流合污的就必定被排挤出权利圈子,或者干脆找个茬打个粉身碎骨,免得挡了大家升官发财的道,杰克的遭遇,大多源于此,这个规律,在全世界的权力场中通行。
要知道这个道理,就会觉得这世界很黑暗,会很绝望,会觉得善良是那么的脆弱,在黑夜中微弱的挣扎而无法被人发现。
所以电影给了善良一个喘息的机会,不使人发现了真相而灰心丧气。
而真实的世界里,杰克们照样要么同流,要么面临被迫害的惨淡结局,因为生活中可没有高唱主旋律的导演。
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阿洛佐的缉毒工作,贩毒一样,几乎处在毫无监控的黑暗地带。
而他有依仗着警察的背景,几乎成了洛城贩毒分子的太上皇。
不光对于小毒贩,可以毫无忌惮的作威作福,甚至对于本城最大的毒枭,也能称兄道弟,不对,称后者为dog,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最狠毒的手腕干掉对方谋取私利。
幸好我们有正派的年轻的杰克警官。
在制度失灵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期盼当事人的道德自律了。
最可怕的不是黑社会,而是不受约束的公共权力。
2.阿洛佐在分赃的时候说缴获了三百万,杰克反问了一句不是四百万吗?
阿洛佐笑着说“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无代表不纳税)。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最流行的口号。
3.曾经的室友是洛杉矶人。
他说夜晚在L.A.会经常听到枪声。
看来洛杉矶的治安真够坏的。
1,我记得他拿了400万,贪了100万,然后每个人再分点,其实他自己是不够100万,然而他欠俄罗斯黑帮100万,所以最后那袋子里有多少钱?
2,他们杀死黑帮成员,抢劫黑帮成员,然后贪一部分钱,这样的行为他们已经有很多次了,可是为啥没人发现问题?
如果说和督察什么的同流合污,也没见给他们分钱啊,好吧,分钱没演,那既然同流合污,又何必辛辛苦苦做假的案发现场?
3,既然他们6个人能做的事,为何还要再拉一人入伙?
没有那个必要,有人说找替罪羊,可是他们和督察是一伙的,没必要找替罪羊啊。
1:做人不能太嚣张2:多行不义自毙自3:原来你是坏人 4:这种情况国内国外都有 很正常是慢节奏的剧情
【B】不错的行活,目的性极强而又顺滑的剧作教学(故事锚点、冲突编排和寓言所指都严丝合缝,也同样有着那些标准的巧合设置)。以及首次正式领略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无懈可击的角色诠释。当然,最值得注意的还是结尾,那辆在背后蛰伏却并未继续点明的银色奔驰,压抑的情感可以导向另一种结局。
Everyday in life is a training day.
又是一部看了图白来遍开头 但没有看完的电影
正义和信仰的故事。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诱惑,美男饰演的小警察总是入木三分。更喜欢血溅13号警局。
以为是个王者,结果只是个单纯的败类,不知道这种人设在电影冲突里有什么意义。剧本属于写到哪儿算哪儿,越到后面约乱
集中在人物而非情节的电影,怪不得只有丹泽尔华盛顿的奥斯卡影帝。开头还是很吸引人的,但中间几段聊天实在太无聊,废话太多,全靠丹泽尔的演技支撑角色的转变。结尾很主旋律,但在好莱坞电影里算出乎意料的。我还以为小警察也要走上老路,然而并没有。初生牛犊朴素的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或者不如说是老警察多行不义必自毙。不过又很难定义丹泽尔的角色是好是坏,从结果上放长线钓大鱼确实能立更大的功,但过程上黑白通吃的确很挑战新人的认知与原则。看完也明白片名为什么叫“训练日”,居然是发生在一天里的故事,作为观众看到结局再想起片头,也会和伊桑霍克饰演的小警察一样,感到恍如隔世。
豆瓣居然那么高分,是因为拿奖了吗。装13没装好装散黄儿了,自己弄钱还钱就行了,为啥带个新人瞎折腾,图什么啊
片子的剧本和拍法就是一星半两🌟的水准,属于年代过了之后,就不想再看的。但是华盛顿演技真的不错,彼时霍克的眼神太清澈又太忧郁,多个一🌟。
07年6。3日看的 悲剧……第一部伊桑霍克的片~从此欣赏他了!!
编剧学习课:要给人物写剧本。多面性并有趣的人物一定能吸引大牌演员,然后电影被拍就指日可待了,哪怕故事本身有点差强人意。有几场戏瑕疵挺明显的,因为话太多,但是丹泽尔演得很棒所以可以被忽视。Ethan Hawke这柔弱的小身板也真是符合设定。关于腐败和道德的模糊性。
【8分】阿洛佐这个角色或许可以回答超英电影中的部分问题,即当我们标定自己站在“正义/正确”的一方时,我们须得知道,为什么我们是“正义/正确”的。这个问题指向的不是身份,恰恰相反,警察不能合理化我们所有的行为。如果只是因为这个身份而正确,那所谓的“正义”将不复存在,因为身份是如此的轻易可得与轻易改变。蜗牛笑话中杰克的回答才是答案,“我的欢笑和我的泪水”,我作为“我”的存在,我的思索与我的坚持。不杀原则亦是如此,人不应同时赋予自己执法者和审判者两个身份,无论从哪点看,阿洛佐都越界了。当然本片其实弹幕比剧情精彩,前三分之二弹幕都在尝试给阿洛佐找理由,“你太年轻不懂社会”,“这是锻炼他教他成长”,“他这样做才符合实际”,结果浴缸那里瞬间无言,屏幕都要空了。
我还以为丹泽尔华盛顿演的是好人呢。片子没什么太大深度,倒是情节还算紧凑,说实话吧,不咋地
很不错的片子,颇有深度,表演无可挑剔,好看
电影展现的无力感在最后一幕才出现,私以为这最重点的表达被丹泽尔恶警的表演盖过了。
第一次get到丹叔的演技,确实气场强大富有感染力&以假乱真的欺骗性,我中间一直以为是雷厉风行的正派老大哥。可怜的蜗牛伊桑一直在受气,也让人看得心疼。故事前面有点散,我就跟Jake一样摸不着头脑被丹叔牵着鼻子走,后面反转后一切分散的故事都串起来了(确实也是坚持了很久)。
这居然是我看的第一部丹泽尔华盛顿演不是那么正面的角色。这个角色其实让人挺纠结的,亦正亦邪,丛林法则,性格暴戾,狡猾,可也没那么糟糕。最后死的好惨。性格决定命运啊。
故事挺廉价的,伊娃门德斯比整个故事亮多了
"It takes a wolf to kill a wolf"
看完之后,找了好多影评来看,那么多的好评……让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欣赏水平... 但两位主角的演绎层次感着实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