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西行记
Sangarid,曾经往事,The Dissidents
导演:贾克·基米
主演:马特·派厄斯,卡尔·安德烈亚斯·卡梅特,韦科·波坎恩,艾斯可·萨尔米宁,马丁·阿尔格斯,皮娅·安德森,玛丽卡·巴拉班斯科娃,达沃·本顿,安德烈斯·迪敏杰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语言:爱沙尼亚语,芬兰语,瑞典语,俄语,英语年份:2017
简介: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笼罩在铁幕下的爱沙尼亚。三个中二青年做着倒卖西方物资的生意,日子过得也算滋润。在一个偶然的变故下,他们的生意即将被政府查处。本就对西方世界充满幻想和好奇的三人,干脆决定穿过铁幕偷渡到瑞典。万万没想到,三人还没来得及亲吻资本主义的土地,就遭到了现实的连续暴击……详细 >
前半段似乎是荒诞喜剧,但玩的不够欢脱,后半段想煲一锅心灵鸡汤,也差一口气,风格前后分裂,结尾的难民才是点睛之笔。
故事一般,但背景很有意思
不要看B站版,删减了太多邪恶的部分
电音不错~用了好多不错的喜剧桥段,开门的和照片的我觉得都不错,整体性差了点,同样是这种题材,想想近100年前的刘别谦能拍到怎样一种高度?(必须赞一下这次欧盟影展的宣传片,只有看片子的时候我下觉得这个城市真的比别的城市值得待下去。)
自由是基本权利但不是万能钥匙。真实故事背后都有人性驱动,内容传达与表现技法都浅尝即止。
比较搞笑
前苏联的家长里短!
3.5吧
任何年代,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导演说想告诉人们移民的人并不都是努力的人,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移民在那里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像最后躲在船里的小女孩一样。内容还是有点流水账了,放映的画幅不对,音乐制作也有些许问题,但造型设计上确实还原了那个年代。
虽然只看了后面一半吧,但是故事叙述到位,除了细节要点外基本不影响观看,还是很喜欢的,导演感觉可以去跟考里斯马基谈谈人生……简直是八十年代末北欧历史小课堂,看到了所有我想要的,满足,以及爱沙尼亚语跟芬兰语真特么像。这三人组,简直是爱沙尼亚马特呆萌和佩德罗帕斯卡
人物有点扁平了
@欧盟电影展,观感漫长。难民式英雄列传,困难缩小化的理想逃亡,从「自由」过渡到「自由」的纸醉金迷不过流光一逝,却激发出潜藏于血液的善恶本性;复古八十年代的向往之旅,致敬元素众多,配乐(慢摇+迪斯科)最为出彩;只是类型过于杂糅无明显章法可循,情节过于孱弱且无丰满人物加持。
好难搞
我大概能理解导演想拍成什么样的电影,但是人物性格塑造还有故事走向都缺点意思,可以做的更爆笑着流泪的。(sangarid明明是英雄的意思 这片名翻译的也太扯了吧
铁幕时代的难民,追求幸福梦想,一如初到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还需要补课
为啥到现在都没人评......
三星半
剧本还是有问题的。或者是剪辑上没有深度创作想法。其中一位男主角(海报中拿着枪)表演没有由头。时代背景和人物设定是不错,但三个男主角性格塑造还是不够鲜明与成熟,整个片子的给人的感觉较平,节奏上起伏波折做的不是到位。拍法缺乏新意。但做为欧盟影展的一部分,爱沙尼亚也贡献了自己的墨彩。
三个社会主义国家(爱沙尼亚)青年偷渡到资本主义国家(瑞典)寻梦自由与财富,欧洲版的“美国梦”故事,典型的用荒诞书写现实的笔法,OST非常棒。出道那一段,三位主人公的造型参照从披头士到大卫·鲍伊,再次证实摇滚乐是西方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文化输出。影片的最后,拉尔夫在邮轮上撒骨灰的画面,让我想起《再见列宁》结尾的放烟花,两者都是举重若轻的悲凉,紧接着,他把故友的遗物(金表)送给隔板间的小孩(偷渡者),一下子把我的评分从三星拉到四星。BTW,爱沙尼亚男演员挺有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