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这部没上映前我就标注想看了,原因不明。
不过肯定不是因为主演,我对丹尼尔无感。
电影开头三个瓷娃娃一样的小女孩一起跳窗,途中踩烂洋娃娃的头,踩碎小茶杯,画面诡异动人。
才会对后面的情节有所期待。
唉……看完不知道这电影到底要讲什么,最后试图弄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还是陈词滥调了。
不过那些玩具道具真好看。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片。
本来没这个打算,恐怖片是不再我日常观影候选中的,除非是特殊情况,或者有伴儿一起看。
阴差阳错今天看到了恐怖片。
原因是1、到影院发现该电影就要开始了,不用等。
何况是20日即昨天才上映的,新片抢先看。
(后来才知道外国2月份已经上映了。
)2、冲着名字“黑衣女人”,猜想应该是好莱坞美女特工或者生化危机类似很炫很美的场景吧,何况海报上说“有史以来最成功”云云,不管指的是哪门子成功,反正口碑不赖吧。
3、冲着主演,这是最主要的,哈利波特啊,那如火如荼的系列我没能在影院看过一部,主演就在这儿,这就是票房的保证电影质量至少不会差的。
匆匆进影厅,已经开映。
小房间,白裙子的三个小女孩,洋娃娃滚圆的脸蛋,滚圆的眼珠突出,茫然又锐利地盯着天花板,类似的玩具们没有烘托温馨可爱的气氛,而反倒是凄清、阴冷,整个画面色杂而不艳,灰濛濛像失落的世界,死亡的世界,时间是停滞的——果然,三个小女孩抛下圆滚滚的洋娃娃,手拉手向前进,气若游丝身若飘絮,到窗前,三扇窗,为一人一扇准备着。
然后拧开,推开,走开,消失在眼前,一秒钟后,是哀吼,惊悚的死亡。
说真的,不寒而栗。
鲜活的孩子,开篇来开刀;这也着实残忍了!
想到《辛德勒名单》里蹦跳的红衣小女孩,顷刻被杀害的不忍睹。
但孩子灵异死亡,很是勾起恐怖的元素。
原来是恐怖片!
难怪票价半价才25元。
想起以前全价50元的电影,确实要么是小电影,要么是恐怖片。
有哈利波特在,总有正义力量的。
看下去。
“哈利波特”是一个初为人父的男人,孩子出生,妻子死去,悲痛欲绝。
“我同情你的遭遇,但公司不是养老基地!
”领导开骂了,原来哈利是律师,他必须开展工作了,接到的工作是:去一个小村庄,办老女人遗产老宅的收回(?
)手续。
他和4岁的儿子告别,从伦敦乘火车去那小地方。
阴霾,回想妻子的故去和活时候的美丽画面,潮湿,下雨,孤独……然后是到了村庄后遭到大家的冷落,刻意不欢迎他的到来。
早预订好的房间,却说都注满了。
结果争取到了住阁楼的机会,战战兢兢的老板娘给他开门——看到的正是开头一幕三个女孩跳下的窗户!
又一次不寒而栗。
接下去,就是和老宅的交锋。
三次交锋,讳莫如深的村人们对他访宅多方拒绝和设难度,他却偏向虎山行一定要弄清究竟。
老宅,在村庄大陆之外一个小岛,荒草满布,墓碑林立,树林里的魅影丛丛,迷雾和潮湿;翻箱倒柜出来的一堆无法传递的卡片和信件满是压抑和怨愤,然后黑衣女人时隐时现,蹊跷,战栗。
回村后,向村官报告这奇怪见闻,当说到“看到了黑衣女人”,村官失去了所有表情,无语而入室,再也不出来;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喝了碱水”,倒在哈利怀中,喷血,死亡。
不久就哭声恸天,村人们对哈利更加刻薄了……黑衣女人是咒怨,她被人见到一次,就要将咒怨发泄一次,村里一定会有一个小孩死亡。
所以,哈利被归咎了。
但他还是要去探个究竟,后面两次,发现了黑衣女人咒怨的原因——她的孩子死了而没人救,她与孩子被强迫分开后死去而坚决报复。
屋外乍现的黑衣女人,窗户上手印一摸就出现尖叫的女人的脸,不停摇摆的摇椅像女人登楼梯的高跟鞋,紧张的音乐,各种洋娃娃小玩具突然发出声音,……多亏随从小狗小黑,让气氛不在千钧一发,有了点人气,哈利就这样熬了一晚。
回村后,又有一个女孩死去。
得知真相的哈利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愈战愈勇一定要把事情摆平。
他又一次去老宅,将咒怨黑衣女人的溺死的儿子的尸体找到——以为这样,能消除咒怨,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被诅咒——4岁的孩子正如约在来着村庄和自己相会的路上。
泥泞像黑浇水沼泽的水潭里,抱出了那句尸体——这里反倒不惊悚,因为知道是演的,而且哈利有了一个伙伴——因为这黑衣女人报复而丧子的老男人,村里的首富XX。
这样就悬疑解决了吗?
哈利又成了正义力量驱魔,在这儿不是用“Expecto Patronum”配上魔杖,而是走温情路线,让黑衣女人和孩子——两个死魂重聚团圆,让咒怨离开。
终于看到了黑衣女人与哈利的正面交锋。
走廊的蜡烛,一轮一轮暗下,变成暗黑的甬道,都黑下,哈利的英伦蓝宝石般的眼睛搜寻突然失踪的冤魂,突然,白光乍现,一个嘶吼的白面女人头向她扑来,扑了两次后,消失。
哈利觉得:she has gone。
然后和那首富XX一起推开黑衣女人墓盖,翻开棺材,讲孩子的尸体与这位母亲合葬。
合起棺墓。
大功告成。
结局呢?
“I will never forgive I will never forgive”,黑衣女人的咒怨又蹦出。
火车到站,站台蹦出的是保姆(以为是后妈呢?
挺年轻靓丽的),和4岁的儿子。
小正太,肥嘟嘟的脸,金发,和XX握握小手,很拉风!
哈利终于可以和孩子平安,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了,马上让保姆去买三张回程伦敦的票。
可是,趁着大人不注意,小正太元神脱壳,义无反顾,就像那三个身若飘絮的小女孩一样,走向急速驶来的会伦敦的火车。
哈利发现已晚,奋不顾身跃下铁轨护子。
火车轰隆,一霎间,什么都没了。
睁开眼睛,哈利抱着儿子在铁轨边,天很朗,妈妈在呼唤这对父子,三人团聚……看到这样的结局,心里大骂狗血!
为了表明恐怖元素、故事创意和曲折难猜,非要不合逻辑地杀掉这么多人吗?
让那女人和孩子团聚,不是解开了咒怨,常理的完满了吗?
编剧真是杀人不眨眼呢?
把美好的小正太无辜地毁灭,主人公哈利呢也被恩将仇报,逻辑颠覆得太假,有必要吗?
有人说,黑衣女人疯狂报复,心也神经质(所以孩子生下来十几天后就被抱走,母子隔绝),所以她想报答哈利,用杀死他们的方法使一家三口团聚。
——这,真是无语。
故事就这样。
第一次在大屏幕看恐怖片。
像看蝙蝠侠、蜘蛛侠一样,一种文化基本了解了:主打英伦灵异的惊悚风格是怎样的——迷雾、大雨、沼泽、老宅、老照片、摇椅、多胞胎、八音盒、洋娃娃,恐怖元素全攻略,悬疑氛围上位,厉鬼强势逆袭。
不同于日本的像贞子一般的玄而又玄的恐怖,不同于中国的幼稚恐怖,不同于美国《恐怖游轮》这样精致构思层层深入的恐怖。
英国的古堡,蔓藤,蜘蛛网——周杰伦《威廉古堡》的风格——恐怖中带着沧桑与绅士位。
但是该电影没啥意思。
首先,恐怖元素,不外乎那些物上面,就拍摄技巧而言在音效,在镜头的推拉上;瞬间音效与推拉的一惊一诧,声效配上突然出现的人物,渲染紧张的气氛,给人一种心里上的恐惧,罢了。
没啥真恐怖的。
其次,故事讲不精致,很多内容只是逢场作息没有更深刻的照应、加深等,和《恐怖游轮》的精致、递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再次,太不科学,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就算是灵异片,也要有自己的逻辑啊,但这个逻辑仿佛不是很从一而终,常常跳脱后让人觉得有BUG。
当然有一点逻辑还是挺看好的:哈利有必要把这鬼屋探得究竟刨根问底吗?
吃饱了撑着而且不害怕吗?
答案是:他不是不怕鬼,而是希望有鬼,希望再见到自己的妻子,是心死了……。
这一点也或多或少可以和结局的所谓“大团圆”挂钩。
后来我知道这“有史以来最成功”云云,原来指小说啊。
“影片根据英国小说家苏珊•希尔(Susan Hill)198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改编。
小说《黑衣女人》自出版之后很快被改编成话剧,这出话剧被英国媒体评价为‘戏剧舞台上最令人激动、最吸引人和最成功的作品’,从而在英国伦敦西区连续上演了20年,其长盛不衰的效应相当惊人。
”不过就这电影看来,小说故事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窠臼明显,普通得很啊。
83版的,不用说了,现在都已经是30年后了。
时代进步,老故事已经HOLD不住新观众了啊。
就表演而言,还是特别关注哈利波特的表现。
其实这里他叫“亚瑟•科普斯”。
我本不知道他本名啥,查得: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是89年的。
现在已经跨入青年一代,或者说是步入职场主力的新一代。
他的《哈利波特》系列确实如火如荼,而走的是小正太路线,确实圆圆的脸蛋挺可爱的,后来几部脸蛋尖点儿了,发型更型男了,气质也挺像少年天才般知性。
而今,养胡子,扮老成,装深沉,该电影正是他“转型之作”,不过,没有《哈利波特》时代的迷人了。
但肯定他的努力,演技也尚佳,不过气场明显不足了。
期待他能够转型成功。
与之类似的总有人提到“莱昂纳多”,说他日落西山之类的。
确实,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号》中帅呆了,那个时代真是风度翩翩,绝佳美男子。
今天的造型是沧桑深邃,也有说胡子拉渣泯然众人的。
但是至少我心目中他相当厉害,不光是之前的泰坦尼克号,更是另一部新近作品,他的转型后的时代的作品,综合实力绝不输给《泰坦尼克号》的,甚至新一代观影审美标准中(尤其从构思、从哲学深度上)高于《泰坦尼克号》的作品——《盗梦空间》。
他一辈子就算只有这两部作品,已经能够成为大师了。
不知道丹尼尔有没有这个潜力和火候?
当然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泰坦尼克号》起点比《哈利波特》系列是要高一个档次的。
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附:【摘录推荐】细节2:所有受黑衣女人Jennet诱惑而自杀的孩子,死后其灵魂都保持着死前的惨样(有的嘴边还有吐血的痕迹,有的表皮被严重烧伤,有的显示出被溺死的样子,等等)。
最后一幕Joseph(Arthur的儿子)是被火车撞死或碾压致死的,无论是直接撞死还是碾压死,死相估计都不会太好(各位朋友可以想象一下……),但事实呢?
Joseph死后,灵魂很安详,说明黑衣女人Jennet并不是想禁锢Joseph的灵魂。
对结局的解释:黑衣女人觉得母亲和孩子分离是天上地下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她自己在生前死后皆深受其害),同时,这位黑衣欧巴桑生前精神就不太好(因亲生儿子的死),死后估计想法也比较不靠谱……然后,黑衣欧巴桑就执着的送那Joseph和他妈妈相聚去了(但Arthur的死是意外,因为那本不在黑衣欧巴桑的预料之中)。
4星,观感还可以,这片子最大的优点是拍摄水平与场景搭配,视听效果很好,霍比特小哥演贴心小孩爸爸还挺合适的,片中充满了温情感觉,看着一点不累,能让人投入其中,缺点就是不吓人,也没悬念,大屋闹鬼的传统手法毫无新意,但是结局很令人意外,而且也不见得是坏事,能活着固然是更好,但死亡也或许意味着另一端旅程与重逢,哈哈哈。
背景是19世纪末的英国,影片涉及场景并不多,但那个古堡设计绝赞!
通向古堡只有一条在退潮时才显现的小路,与世隔绝的绝佳金田一house啊!
真心佩服搭建者,进去后的布景一下子就想起了《生化危机2》,太怀念了。
可惜在里面的活动不是很多,起码得有个地下室吧。
小孩子屋里的一大堆动物八音盒蛮诡异的,一点儿欢乐的气氛都没有。
情节上比较直截了当,念子心切的母亲死后报复社会,许多无辜的小孩子纷纷殒命,这种厉鬼英国小村的居民竟然没有及时请驱魔师,反而靠一个伦敦律师来破解。
律师也不容易,那一刻哈利波特灵魂附体,把厉鬼的孩子从沼泽里给顺出来了。
结尾也蛮出乎意料的,告诉我们无论地上地下,只有一家三口团聚的地方才是天堂。
可惜的是那些孩子仍未得到救赎,厉鬼依然横行。
丹尼尔在《哈利波特》结束之后,首次出演其他影片,竟然是这样一个恐怖片,看下来通篇没有什么表情,傻呆呆地一路就演完了。
9月20日这部片子竟然在大陆院线上映,若非哈迷们,我想票房一定十分惨淡。
在电影院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才决定和朋友去看夜场。
之前也就给这部电影的恐怖系数定位到《Insidious》那种级别,电影开场前还倍儿轻松的对朋友说,哈利那张脸估计会让人很出戏。
呃,事实是我错了。
每一次鬼影现身前,都静悄悄的。
等到声音一点一点变大,最后轰的一声,鬼终于出现了。
那时我总是死死的抓着胸口,就差把心脏抠出来了。
其实,主要是给力的音效把我吓得不行。
电影里最喜欢的是主人公在窗边看向外面,突然玻璃后面出现鬼的脸,这个桥段是我想象的到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鬼竟然嚎的一声叫了起来,那会我愣神半天,旁边的姐们突然来句,主人公都没叫,你叫什么呀,吓死我了。
整部电影里,主人公没发出任何尖叫声,倒是那个鬼一点hold不住的一惊一乍的叫个不停,是哈利的声音叫起来太难听连鬼都嫌弃么?
作为恐怖片来说,这部片子挺不错,倒是能吓到人。
在电影院看,挺让我姐们不解的是,每次大家被吓到后都嘿嘿嘿的笑个不停,呃,这都肿么了
Director: James WatkinsWriters: Susan Hill (novel), Jane Goldman (screenplay)Stars: Daniel Radcliffe, Janet McTeer and Ciarán Hinds哈利仔在霍格華茲畢業之後,選擇接拍了這一部怨念極重的暗黑恐怖電影。
說是怨念重,可並不是出自DANIEL。
他飾演的年輕律師帶着兒子受喪已經四年了,悲傷總是拖累工作,上司也只好派他接手最麻煩的案件: 到北部處理一個富戶的遺產。
他的出現不止引起了同區居民的反感,死亡更是接二連三(最可怕的是死者都是孩子)。
但為了挽救他懸於一線的事業,他必須前往富戶的房子。
那幢房子建在島上,往來只有一條單程路。
此路水平極低,漲潮時整條路都會淹沒,形成天然的屏障。
房子很大,是古舊的維多利亞風格,室內,即使是下午三點,也昏昏暗暗。
故事就以此為舞台。
在查找文件中途,ARTHUR(DANIEL)發現了富戶死去的兒子的身世之謎。
兒子並不是親生的,而是富戶夫人從精神不穩的姐姐手上接收過來,卻不幸地在一次意外中死去,連屍體也未能尋回。
失去兒子的女人怨念極深,自殺使他化身黑衣女鬼,到處引導孩子自殺。
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ARTHUR千辛萬苦找到女鬼兒子的屍首,可惜都解放不了這個在怨恨中沈溺的女子,最後和兒子一同死去,在另一個世界和妻子重逢。
故事就是這樣,基本上和一般的鬼故事倒是沒有太大分別,但卻是相當優秀的一部。
舞台本身就設計得好,接下來的情節亦合理。
最值得稱讚的就是那女鬼,完全做到「陰陰濕濕」。
常常出現在畫面的一角,有時是鏡裡、有時是窗外、有時就在DANIEL身邊一閃而過。
由遠而近,她好像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地方冒出來,冷不防就嚇你一跳。
除了畫面,恐怖片另一必備元素就是配樂。
雖然我對此的研究不深,倒是聽得出所有聲音都甚具迫力,聲畫配合之下,那種嚇人彷彿立時增加一倍。
這部電影的敗筆倒是在角色,人物的成長未見(而且DANIEL實在是太年輕了),連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解釋得不清不楚。
也許這都是鬼片的通病。
太專注要「嚇」觀眾,自然在其他方面就失色了。
如果有空,就看一看吧! 靠嚇也是有層次之分的。
《黑衣女人》以前看过老版,端是好看。
对于新版来说,故事完全不如老版,只有在恐怖场景方面的营造上符合新时代特色,尚有看点。
《黑衣女人》能够引进国内已经是非常让人诧异的事儿了,大概是看中了《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国内的人气。
国内之前也有引进过外国鬼片的先例,《孤堡惊情》、《梦宅诡影》这些,但最终的效果就是被剪的支离破碎,删去了大量鬼出现的镜头,更何况《孤堡惊情》里的鬼还算“好鬼”,而《黑衣女人》里可是真正的“恶鬼”。
因此可想而知,公映版《黑衣女人》会受到何种“优待”了。
就目前来看,电影删掉了部分见鬼的场面还有结尾,把本片变成了一部只闻其声不见其鬼的神棍片,一部质量尚可的鬼片至此被拉低至和国产恐怖片一个级别的档次,给人没头没尾,故弄玄虚的感觉。
在此奉劝诸位,如果打算看原汁原味的“哈利波特大战老妖婆”,最好别去电影院看这片,尽管大银幕的音效完爆家庭影院,但也架不住剪刀手的功劳,还是让我们一起拥抱伟大的盗版事业吧。
当然,未删减版的《黑衣女人》也好不到哪去,只能说惊悚场面尚算精彩,故事单薄到一捅就破。
《黑衣女人》改编自苏珊·希尔1983年的同名小说,不止一次被搬上大银幕或改编自电视剧。
1989年的老版《黑衣女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惊悚片,比起新版,老版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惊一乍的吓人效果和黑暗氛围,这是一部典型的英式惊悚片,通过细节和剧情层层推进,通篇气氛诡异,老宅雾气昭昭,主打悬念和惊悚。
电影的故事被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已经有了电灯,不像新版中点着蜡烛的黑暗场景,晚上鬼屋灯火通明,男主角在夜晚翻阅着大量资料和反复聆听留声机中的语音信息,寻找着蛛丝马迹,突然电灯停电,屋外狂风大作,马车陷入沼泽中的嘶喊再次响起,仿佛是夜间送葬的丧钟。
这段故事非常精彩,诡异的环境和声音设置,突出了悬疑与惊悚两大特色,黑衣女人在全片也没露几面,结尾又颇具宿命之感,在那个年代,电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惊悚片,男主角的扮演者安德尔·罗林,正是《哈利波特》中饰演波特父亲吉姆波特的演员,20多年后,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子承父业”,再次饰演了这一角色。
新版《黑衣女人》的故事和老版类似,其中很多镜头都是直接照搬老版,比如在武器中听见鬼叫之声,和主角拿着斧子在育儿室的那段都和老版一模一样。
但新版不同之处在于,老版主打惊悚悬念,节奏缓慢,从温情片逐渐变成了恐怖片;而新版则刻意强调恐怖,节奏很快,一惊一乍,从恐怖片变成了温情片。
电影的恐怖氛围非常棒,破旧的老宅、暗夜鬼叫声,身边的鬼影,电闪雷鸣中的狰狞的笑脸。
别看电影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古典的环境和服装道具非常具有英伦风格,但惊悚场面的设置却一点也不“英国”,缺少了英式惊悚片的含蓄,反而有点像日韩泰鬼片。
雨夜中从坟墓中爬出的小孩,从泥泞的床单出涌出的头颅,育儿室摇曳的座椅和布偶,上吊而死的女人,火车闪过时的重重鬼影,再加上黑暗的场景和浓雾,电影所呈现出的恐怖场面非常符合新时代特色,其中以男主角夜探鬼屋那段最为渗人,考虑到导演詹姆斯·瓦特金斯之前的杀戮作品《伊甸湖》,可想本片在吓人镜头方面已经算是合格,由于本片刻意强调恐怖氛围,导致故事层面是在有些单薄。
《黑衣女人》没有按照老版主打悬念的路线,按部就班的推进剧情,但剧情发展到一半就开始跑题了,我们的主人公大律师似乎早已忘了自己来老宅的本职工作,一味的在屋中查明黑衣女人的来历,后面就显得有些乱了,如果没有仔细看的观众似乎东弄不清老宅的主人是谁,姐妹俩的关系和旧事挖掘没有展开,如果换成了日韩恐怖片,肯定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的。
虽然电影设置了镇上小孩一个个的寻死场面,为了强调诡异气氛和增强悬念,本是一个好点子,可编导们却耐不住性子,让电影发展到一半就被谜底揭晓了,失去了悬念就意味着电影后30分钟远没有前面弄气氛时精彩,对于观众来说,唯一的悬念就在于看看男主角能否打破宿命,孩子会不会嗝了。
简言之,对于《黑衣女人》这样的商业电影不必深究,惊悚场面不错,似乎也掩盖剧情的不足。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依然是那副血海深仇般的表情,好几次在黑暗中探险的场景几乎让人联想起下个镜头丫就会抄起魔法棒反击了。
至于电影版,删减是很让人蛋疼的,几处场景莫名其妙的被cut了,倒是还能被身边人的惊叫所吓到。
片头曲夹杂着男主和妻子结婚典礼的片段,浓重的白雾填满着屏幕,戴戒指,宣誓,都有着强烈的不真实感。
只可惜这次没有身边保驾护航的罗恩,也没有前方开路的赫敏。
我是个很胆小的人,如果知道《黑衣女人》是恐怖片,我是不会看的。
因为,这些恐怖的画面会来到我的梦里。
可是,终究还是看了,我想知道怨灵最后是否和活着的人和解了?
14:44,影片结束。
那些支离破碎的脸压在心头。
如果说还有一点可以释怀,那就是在天堂,相爱的一家人团聚了。
拯救不了别人,那么,先做好自己吧。
顺便说一下,完全是题外话,男人长大后都“肿了么”?
向过去的小哈利·波特说再见吧。
这个片子想表达什么!!
导演太贱了,无所不用其极利用人内心恐怖去吓人....尼玛还一直用音效!!
大晚上的真是造孽。
气氛不错,故事没新意,吓人就靠一惊一乍了。哈利波特个子太矮了,不是太看好他的发展空间
好无聊的惊悚片。。。现在看到大叔脸的波特,想的还是当初的小正太。。。
惊悚谈不上,剧情一般般,结尾很无聊
故事、手法、人物都毫无新意,为吓人而吓人,还吓得不专业。看丹尼尔怎么看怎么是哈利波特,也不光怪大家刻板印象,他的演技实在尔尔。
刻意的恐怖比刻意的煽情还无聊。不过丹尼尔到是真长成翩翩绅士了。
只喜欢片子的复古氛围而已,恐怖的只有音效,完全不吓人!小岛上的这栋房子15万卖不卖?黑衣女鬼不厚道,帮你了了心愿,儿子的尸体也放你怀里了,你咋还撕票呢!不习惯娃娃脸的哈利波特当爹!
哈利波特de新作,让人惊悚到爽歪歪
没想到丹尼尔能把一个痛失所爱的单亲爸爸拿捏得这么到位,二十出头的年纪毕竟生活阅历有限,却居然能把年轻律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并且不流于表面,他的隐忍与勇敢,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儿子的疼爱都仿佛是真情流露不带表演痕迹,只希望他在说台词不要太用力,他没说一句我都担心他腮帮子掉下来!哈哈哈!
尼玛谁叫我看的?一年看不超过3部恐怖片的我被吓死尿,哈利波特好坑爹你当你铁甲小勇士还是缺心眼?一个怨妇专门弄小孩的故事把我吓死了。。。
看着老觉得是哈利波特的续集
我以后再也不看在中国上映的恐怖片了
………………不是happy ending啊啊啊
还真是鬼片````` 其实还满恐怖的```其实结局还真不错,前半部拖沓了点
我会告诉你,我在电影院闭着眼睛听完的么。
看哈利波特演爸爸怪怪的哈哈
由于故事有原版,拍成这样已经是不错了,这剧本没什么发挥性。
你真的是拍伊甸湖的导演么。
现在看恐怖片都不好意思打分。
此片告诉我们,好心未必有好报!哈利波特居然还成了4岁孩子他爹了。结局居然哈利波特和他4岁的儿子都成鬼了,黑衣女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好好的出现过~鬼片就是爱那么一惊一乍,看的让人心烦,看完很闷。
小点儿声儿,不是恐怖,是一惊一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