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虽然表现很浪漫,可是这类场面已经看得太多,看得太腻了,唯一值得一说的是狼人在森林中奔跑时的凶悍身姿,以及狼人开会那种凶相毕露的交流。
青春不是颗万能的小药丸,不是说换个新鲜的花样把青春包装一番大家就会一直买账。
电影要的一定是震撼与回味,如果系列影片刚面世时给了人一些惊奇的话,那么没能以震撼结尾,无法留下回味余地,则只能说它是整体失败了。
无论有多少人说该电影弱智幼稚,就我个人来看,该片与烂片还存在一定距离,至少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上把握得比较好,至于看不看得到爱情火花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会yy的人,就算一个若有若无的眼神交流,也能写出个万把字的长篇大论。
只想说说结局。
我没看过原著,也不打算去看,更加没有兴趣知道没有拍完的部分会怎么发展。
因为对我来说,到此嘎然而止的结局是最理想的,Edward没有把bella变成和他一样的人,而是说了句就这样老去不好吗(大意)?我想,对于一个吸血鬼来说,永恒的生命终有厌倦的时候,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参见Edward墙上那片毕业帽,永远不会老去的容貌和生命就像是不停地在重复着一件事,一开始你会觉得有趣新鲜,接下来是习以为常,然后惊慌失措,然后爆发,然后绝望,然后了无生趣地去继续。
时代在变,周围的一切在变,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时尚的潮流过去了一波又一波,所有的东西都在循环反复,人们口口声声说着复古,唯一不变的只有你自己,这是多么索然无味的事情。
所以他没有将她变为他的同类,而是希望她如正常人般地老去。
这是结局的出彩处,也是这部梦幻的、为了满足宅女yy的电影中最不梦幻的精华。
从第一部出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个定位如此不清晰的片子居然也敢出来混?
没想到竟然继续拍了这么多后续篇,我在想到底谁在看啊?
看吸血鬼电影也这么多年了,第一次看到利用吸血鬼噱头来拍美国派的电影。
简直是对传统的吸血鬼电影的诋毁。
不好意思,我鸡冻了。
以下列几条来说明吧。
第一:颠覆了吸血鬼的特征。
吸血鬼不能见阳光,说神马在阳光下有亮晶晶的胴体之类的p话就见鬼去吧。
不能见阳光就是不能见阳光,这才是吸血鬼,不要扯神马进化之类的,如果人类可以进化到在毒气中行走,那就不是人类了。
第二:吸血鬼大多独居。
虽然在现在不用住在山洞之类的,但是吸血鬼不是以家族形式出现的,是以独居或者找一个parter形式生活的。
没见过这么一大群吸血鬼住一起的。
第三:爱德华喜欢贝拉,说什么无法抵制她的血的缘故?
南迪斯噶?
纳尼?
为神马啊?
从头到尾都没说清楚,贝拉到底有什么特色的地方?
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难道血有更多的阳光的味道就可以了?
第四:爱德华发现贝拉死了就跑去罗马自尽了。
这哪是吸血鬼的作风啊,连基本的人类男人特征都没有啊,活得也太没意思了,这还有人追捧,就不明白怎么回事了。
心爱的人死了,至少报仇啊,不报仇至少要坚强的活下去啊,就算去死,也不用跑去罗马晒太阳吧?
啥习惯啊?
第五:只听说过范海辛猎杀吸血鬼的,没听说过吸血鬼猎杀吸血鬼的。
吸血鬼怎么说也是一个种族的。
内部有严格的要求。
就算是敌对也不能互相猎杀的。
而且发现没,整了半天就那三个黑眼豆豆和爱德华一家在搞事情。
其他吸血鬼都在罗马晒太阳看真正的吸血鬼电影,那就看《吸血鬼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范海辛》《黑夜传说》《吸血情圣》,《真爱如血》和《嗜血破晓》也凑合看吧吸血鬼惊情四百年揭露了吸血鬼的起源,德拉古拉伯爵,其实建议看看这本书,小说更精彩。
但是据考证,吸血鬼的源头不是德拉古拉伯爵,是上帝的儿子该隐,该隐杀死了兄弟亚伯,从而被上帝诅咒,一辈子只能饮血而生。
吸血鬼的发源地是罗马尼亚,因此这个电影也是在讲罗马尼亚的德拉古拉复活的事情。。
夜访吸血鬼主要讲了吸血鬼如何繁衍,简单说,就是咬人,然后让被咬的人喝他的血,这样就可以变成吸血鬼了。
吸血鬼繁衍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便把人类变成同类的,所以大多数人类都是被当做食物给咬死了,而不是变成吸血鬼了。
所以被吸血鬼咬下,除了死掉,是没事情的。
范海辛就开始讲吸血鬼的死对头。
吸血鬼这么嚣张,肯定是要有人管管的,这个人就是范海辛。
比较nb的一个人,喜欢用传统工具,弓箭之类的,还有十字架就杀死吸血鬼,是吸血鬼比较头疼的人物黑夜传说开始讲吸血鬼和狼人的渊源了。
也开始讲为什么吸血鬼和狼人不合,因为两个都是变种体,但是一个生活在地下下水道里(狼人),一个生活在贵族圈子里(吸血鬼),所以他们为了争夺地盘,从来都在争斗中。
哦,然后这部电影里,吸血鬼就和狼人相爱了。。
总是这么乱搞,真没办法现在很多吸血鬼电影都变种了,大概该说的都被前辈们说了,于是开始找很多新奇的东西,比如真爱如血里,吸血鬼可以靠喝假血而存活,然后还参与大选之类的,这也就是nc的米国人想得出来。
afterall,这部电影是打着吸血鬼的幌子,贩卖美国派8的骗子。
小盆友们,如果你喜欢歌舞青春,美国派,这类青春片,请看原版,不要看这种胡编乱造的伪青春伪吸血鬼电影,免得哪天真遇到吸血鬼了,还以为他会帮你挡汽车吧?
一个帅得一塌糊涂的帅哥,而且能飞檐走壁,又温柔体贴,又那么地死心塌地爱你,又是那么一个与众不同神秘的血族好青年,能谈上这样的恋爱,这不能不说是每个女孩都曾经做过的梦。
这也许也是作者的一个梦,她将她写成了一个很简单但很浪漫的故事:一个孤独了百年的血族青年爱上了害羞的人类少女,虽然他们之间经历了种种阻碍与磨难,但坚贞的爱情力量最终战胜了所有一切。
他在撞车的瞬间救了她,他跟踪她,保护她,他让她看金光闪闪的他,他带着她去见了他的家人,甚至还特地为她做了一顿饭,即便血族从不吃饭,他带她玩棒球,拒绝其他同类的接近,他说,她是他的家人,我们必须保护她,他带着她飞檐走壁,逃避血族的追杀,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不惜与同族决裂来保护她,最后的他甚至愿意与她共度一生他而不让她改变,既便她会慢慢老去,而他却永远年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梦想。
1.你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2.你可以带走我的灵魂,我不想没有你——我的灵魂已经是你的了3.一切就像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4.你们是人类—你们的记忆只是一个滤网,对你们人类而言,时间会治愈一切创伤5.死亡,就算汲走你呼吸的香蜜,却无法夺走你的美丽6.你和以前一样那么好闻,就算它昰地狱,我也不在乎,我要拥有它7.他们称她是我的歌手—因为她的血液就是我的音乐8.我内心深处感到非常难过,即便是现在,当我感觉到你安全地在我怀里的时候,我真的是最可怕的9.我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你的世界10.我在这里,我爱你.我一直都爱着你,而且我会永远爱你.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我一直想着你,在脑海里不断回想你的样子.当我告诉你我不想要你的时候,这其实是最严重的亵渎
贝拉还没有被咬。
咬在这里象征着性交,疼痛和流血。
贝拉被咬就可以加入吸血鬼家族。
象征出身下层的女孩献出童贞以获取进入上层社会。
只要联想一下贝拉家庭破裂,开着一辆老爷车而吸血鬼家庭住在山上的豪宅里,爸爸是医生,开好车,听古典音乐,就会明白电影一再暗示两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贝拉渴望被咬,除了借此进入上层社会,还有一层更深的寓意,即她希望在时间上和男友平等,曲折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焦虑——担心男友永远不老,自己青春已逝被抛弃。
在贝拉被上层男朋友抛弃时,陪伴她安慰她的是出身更低等级的印第安狼人,而上层男友一旦出现,狼人立刻被抛弃。
吸血鬼是白的不能再白的wasp,代表了西方的科技文明,冰冷。
而狼人是印第安原住民,象征了自然的力量,温暖。
贝拉与这两人的情感纠结,正是现代人的心结。
然而贝拉选择了前者,似乎折射出某种白人精英主义的偏执。
狼人和吸血鬼的地盘之争,无疑暗指美国人对原住民的迫害。
这几乎已经成为新大陆的原罪了。
性作为上层社会的通行证,森严的门第观念,女性内心的焦虑,白人精英主义的偏执,美国的原罪,这是一部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电影吗?
My family,we’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of our kind..We only hunt animals.We’ve learned to control our thirst.But it’s you,your scent,it’s like a drug to me.You’re like my own personal brand of heroin.——最喜欢的一段,来自爱德华的独白。
怎么也抹杀不去的悲伤覆盖了整个俊俏的面容,脸色在那一刻看来尤其惨白。
眼神坚定中透着迷离,是患得患失,是告诫自己。
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不想去挑战极限,不想走到伤害她的那一步。
所谓欲望,所谓自控,没有尝试过已经说NO…如果可以,我倒宁愿那一刻他足够坚定。
但是,等这一刻等了很久,近在眼前的爱怎么拒绝的了。
躺在草地上,阳光在一瞬间透过树枝尽数泄下。
草地上的少年周身闪着金光,属于钻石的颜色,耀眼的可以。
时间如若静止在那一刻就好了,唯美得让人移不开视线。
You don’t know how long I’ve waited for you.So the lion fell in love with the lamb.What a stupid lamb.What a sick,masochistic lion.——愚蠢的对话,愚蠢的狮子和愚蠢的羊。
受虐的狮子…如若不是这样的身份,如若没有种族的差异,一切只存在于假设,当然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就算家庭可以容纳,就算爱人足够强大,但还是有太多的顾忌。
很多时候,人会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突破一切,是这样么?
《相约星期二》里,莫里教授在他最后的课程里反复重申: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相爱,或者死亡。
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一直以来,都认为在爱面前,就算是再理性的人也会极尽疯狂。
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不然。
就像村上春树那句著名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的”一样吧。
我可以理解为“在爱的定义里,疯狂并非理性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理性的一部分存在的”。
比如爱德华最后还是没有吸干贝拉的血,比如即使贝拉央求爱德华让她变成和他一样,他还是不忍下手。
在爱情面前,人类永远是最贪心的。
一生一世已经足够长久,可所有人都觊觎永恒……幸好影片还没完全终结,往后的故事我不想猜测,忠于原著也好,有所调整也好,我只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静看他们的故事。
有关 Vampire …有关 Love…
《暮光之城》讲述了一个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故事。
好的配乐和镜头使用可能拯救一部质量一般的电影,影片的音乐选用就像独特视角一样,对吸血鬼这一题材有了新的挖掘。
在音乐的烘托下,人物的内心的细碎感触骤然显现,听觉和视觉一起将吸血鬼电影那种高贵感、神秘感和时尚感融合了起来。
17岁的女主角贝拉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敏感聪明而又长相甜美。
因为母亲再婚,她从美国气候最干燥的凤超凰妮城兑搬到偏僻且终呵年阴垢雨不断申的赢福克斯,像与父亲同住。
《Full Moon》是影片一开始贝拉离开凤凰城去福克斯镇时的配乐,The Black Ghosts大胆运用了Funky Electronic的节奏,丝丝入扣的电子音乐与歌词相搭配,表达了贝拉当时浓浓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不可知未来的一丝迷茫。
主唱的声音穿梭于富有极强感染力的节奏之中,歌曲营造的情境就像贝拉要去的地方一样遥渺。
贝拉在新的学校里结识了一个神秘的同班男同学爱德华·卡伦,他跟贝拉遇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在贝拉刚遇到爱德华时,爱德华对贝拉刻意避开的怪异态度,让贝拉很在意。
《 Eyes On Fire》中Blue Foundation的歌词很有煽动性。
这支融合异国文化的乐队组合,有着丰富的音乐创作风格,他们在气氛营造上使用更多的原声乐器,充分表达了贝拉的心境以及她内心的疑惑和不满。
当贝拉对爱德华以及其家族充满好奇地观察时,充满气势的《Supermassive Black Hole》响起,暗示着这个家族的不平凡。
这只单曲的演唱者Muse是一支英国摇滚乐乐队,乐风融合了独立摇滚、前卫摇滚、重金属音乐、古典音乐与电音。
主唱Bellamy的唱腔略似著名英伦乐队Radiohead吟喃的唱法,但Bellamy的宽广声域又添加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首歌的整体乐风是一种融合了Brit-Pop与新前卫摇滚的新样式,加上吉他手Wolstenhome暴风席卷般的扫弦气势,曲风有如谜语,又颇有气场。
流行朋克乐队Paramore为这张电影原声贡献了两首歌曲。
其中,《Decode》是Paramore为《暮光之城》创作的国际预告片歌曲。
从歌词看来,完全是从贝拉的心情来写的,可谓“贝拉之歌”。
另外一首《I Caught Myself》出现在贝拉陪女同学在天使港购买礼服时。
镜头中的贝拉根本没有心思购物,满脑子想着爱德华一家的身份。
这首歌的女声主唱Hayley Williams是一个只有17岁的女孩,她的嗓音粗野而狂放不羁,有相当的震撼力和爆发力。
Paramore综合了复古朋克和Emo-Punk的特质,让女主唱的声音徘徊在这两区块中,坚强而不失抒情柔弱。
爱德华不仅英俊、聪明、幽默,而且跟贝拉非常有共同语言,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爱河。
爱德华来自于一个古老神秘的吸血鬼家族,这个家族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喝人血。
他一直想叫贝拉离他远一点,他不想给她带来不幸,但这种坚持其实是多么无力。
爱德华在餐厅里向贝拉坦白,他发现自己已无法再与她保持距离了。
Rob Pattinson用吉他在这里随性弹奏出两人的复杂心情,就像歌名《Never Think》一样,他们不再顾虑地走到了一起。
舞会上,已经相爱的爱德华和贝拉相拥跳舞,Iron & Wine的《Flightless Bird, American Mouth》作为背景歌。
这是一首温暖清新的民谣小调,配合电影画面,非常浪漫。
干净的音色、简洁的编配让歌曲中的声音和歌词成为重点。
主唱的声音像是收起翅膀的天使,停在你的肩头耳语;看似不经意的遣词造句实际上凝练而深刻,语句坦白、持重,摒弃了任何一点矫揉造作。
随着交往的深入,爱德华因为贝拉与自己的过分接近,必须强力控制自己嗜血的本能。
这时,爱德华家族的死敌也前来挑战,于是,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需要经受层层考验。
《Bella's Lullaby》出现在爱德华为贝拉吸毒液的那一段。
奄奄一息的贝拉回想起认识爱德华的一幕幕场景,伤感的背景音乐响起。
无论是在钢筋水泥中还是在潮湿的丛林中,无论族类有多么不同,爱德华和贝拉仍然可以在彼此身上寻求情感的抚慰。
那一刻,音符不只是音符,还是一种缠绕心扉的忧愁。
片尾曲由著名流行乐团Linkin Park演唱,名叫《Leave Out All The Rest》。
这首歌如歌名一样沉重,有一种诀别的意味。
爱德华和贝拉这对苦命鸳鸯的爱情始终充满无法预知的危机,爱人之间也许只能如歌中唱到的那样“keep me in your memory, leave out all the rest”(只需要留我在你记忆里,其他一切就统统不去管了吧)。
整部电影的音乐融入了另类摇滚、噪音流行、乡谣、诡秘的电子音效、LO-FI以及其他美妙忧伤的曲调。
从十足的节奏感到恬静细腻的抒情,整张OST的音乐从激烈的对抗渐渐变成富于人性化的和谐,不落俗套的编曲也显得格外流畅自然。
这部由畅销小说改编的低成本电影在故事和特效上并未过于出彩,音乐为电影陡然增添了不少魅力,可以说电影的大获成功有音乐的一半功劳。
这部电影,有让我感到很诧异的地方。
当我看到爱德华渐渐走近阳光,他不是灰飞烟灭而是散发着钻石般的光芒,那时候的他真的很像天使,我感到诧异;当我看到爱德华把贝拉带到房间,只是让她好好端详自己的房间,让她听听他喜欢的音乐,毫无保留地让她去了解自己,然后像彼得潘一样带她飞出窗外,我感到诧异;当我看到爱德华像罗密欧一样在夜半无人时爬进窗只是吻了贝拉,然后他陪她聊天直到她睡着,我感到诧异。
接着我深思起来,突然懂了,我为什么会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会为它痴迷。
它只是在描述一种已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东西,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
它就像吸血鬼一样,也许曾经存在过,但现在,它只存活在故事里,现实中遍寻不到。
其实爱德华不是不想,也不是不行,为了不伤害心爱的贝拉,不管是作为男人的欲望还是吸血鬼的本性他都一并克制住了。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迷失的时代,就像爱德华读到的人们的心思那样,充满了money、sex、money、sex... ...你可以想像会有像爱德华这样的男子存在吗?
这个机率得万份之一再平方多少万次啊!
找一个懂得用上半身爱你而不仅是下半身爱你的男人是那么的难。
也许,越得不到,越向往。
很多人在最青涩的年华曾经相信爱情,也曾像贝拉,在饭堂里课桌前操场上偷偷注视着对方,当他的目光迎上来,又立即扭过头去,心里慌得像打鼓;装作视若无睹的走过,眼睛的余光却总是飘移在他常坐的座位、课间活动他常呆的角落、他自行车常摆的位置;也曾像爱德华,故意放慢自己的脚步,等想等的那个人走上来,好不容易搭上话一有同学走过来,话都没说完就立即走开;等到彼此终于有机会说上话,不是吞吞吐吐像个傻瓜就是说了一堆没有中心思想且毫无逻辑性可言的话,或者反复跟对方说我们不该做朋友保持距离比较好,回头又忍不住去找对方… …是什么让这些最初的美好渐变了颜色?
出到社会我们都面目全非,现实逐渐将憧憬掩埋我们嘲笑琼瑶式言情好像我们不曾追看过我们嘲笑对完美爱情的期盼好像我们不曾期盼过我们嘲笑传统专一的感情老土过时好像我们不曾向往过。
也许,嘲笑,是因为得不到。
我们被现实教导相信爱情不如相信人民币,我们最初对爱情和婚姻的设定在现实里渐渐退让和扭曲我们不得不接受审美是会疲劳的、变心是一定的、小三存在即是合理的、要宽容感情的背叛因为现实里没有完美、偶尔放纵一下也无妨因为青春如此短暂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以致于我们看到完美的一对总暗暗揣测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然后心里说走着瞧吧看你们撑得了多少年。
我们总是用惯性思维思考着问题,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世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言情片一定要有床上戏?
为什么吸血鬼在阳光下一定得灰飞烟灭而不可以发出钻石般的光芒?
为什么爱情不可以是独占而唯一的?
谁又不曾期盼过专一而长久的爱情?
难道抱着这样想法的女人就是感情观落伍过份天真幼稚注定被嘲笑?
是我们的感情观出了问题还是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据说这部电影的原版小说去年卖得比《哈利波特》还火,这一次,男女主人公像东方人一样含蓄、传统地去爱,一个西方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如此纯粹干净,那些被我们嗤之以鼻的琼瑶式言情,在欧美竟能掀起如此狂热的浪潮!
他们居然也会向往爱了几百年仍要爱下去,只爱那一个,就爱那一个,死了都要爱,这样一点存在感都没有的爱情!
当我们把对爱情所有最单纯美好的期盼统统抛诸脑后,对西方八十年代盛行的性解放趋之若鹜的时候,西方正把我们八十年代流行的琼瑶式言情奉若神明,他们把这个被我们调侃为“连晋江上三流言情都不如”的爱情故事,咀嚼得津津有味。
这可能是个老套的故事,人类和吸血鬼,狼人尚且还是伏笔,但依旧可以让我动心。
贝拉,一个内向的女孩子。
爱德华,神秘的存在。
库伦家族进入大家视线的时候,我尚有些失望,可能是受吸血鬼骑士的蛊惑,总觉得还可以更俊美高贵些,但之后证实我错了,他们就是高贵的存在,不是血统,而是彼此那种亲密的感情。
贝拉和爱德华的初次相处还真是尴尬,他一副嫌恶的表情很是刺痛贝拉小小的自尊心。
后来这被爱德华解释是因为无法拒绝她的味道,最甜美的血的诱-惑。
这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漫画,讲一个闻香师,可以闻到所有人身上独有的味道,然后配以合适的熏香为她们带来好运,但只有一个女孩子,他完全闻不出她的味道,但就是这一点,在这个女孩子被人绑架时使他救了她,之后他明白了,一个人与他注定的另一半,两者的味道会完全中和,因此就是鼻子最灵敏的闻香师也闻不出来。
所以那时,贝拉和爱德华的命运已经交织在一起,纠缠着直至生死边缘。
我喜欢爱德华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表情,他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言语:“I feel very protective of you.”用一种固执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柔弱的人类。
很简单,但是让人心动。
那么困惑,他试探着表达:“I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y away from you anymore.”他冰冷的手,确是最温暖的一颗心,只是他不知该把它如何裸露在这个不够友好的世界。
贝拉发现爱德华的秘密的进程似乎有些过快,连爱上他都是那么迅速,难道是为了显示他身上承担的最漫长的时光。
当贝拉念出他的身份,他像个悲伤而焦躁的野兽,吓唬她,称自己为monster,显示自己的力量,只是想要避免未来可能的伤害。
贝拉的一句“I trust you”像清晨的柔光照亮那蜷缩在阴影中的畏惧的他。
被主动的接近,被关怀,被融化。
阳光不会直射的草地,碎花丛生,她和他躺在彼此的世界中,没有戒备,没有阻隔。
之后的故事似乎有点可爱,从来没有用过厨房为了贝拉现学意大利菜的库伦家族,管自己叫做vegetarian的吸血鬼们,简直如人猿泰山般在丛林之间穿梭的爱德华,只有在雷雨天才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场棒球,节奏舒缓轻巧。
之后两派吸血鬼为贝拉的争斗不想多说,只是不够强大但速度够快的爱德华到达受伤的贝拉身边,竭尽全力救她时让我揪心了一下。
有那么一个机会,贝拉可以成为一个配得上那漫长生命的生物,但爱德华没有允许。
最终的舞会上,璀璨的群星环绕着他们,爱德华只在贝拉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深深地吻。
这样不够么?和我幸福的过一辈子? 可是人啊,那么的贪婪,希望可以占据那没有尽头的时间,永远永远陪着你,是的,在你面前那么脆弱的卑微的转瞬即逝的我,如何才能成为你的生命?如果是我,我要选择成为你黑暗世界里的陪伴,不需要城堡,也不要白马,只要能够凝视着你金棕色的眼眸,我只是不想从里面读出孤独的字样。
和《惊情四百年》相比,《暮色》算不得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
吸血鬼爱德华爱上了新来的女同学贝拉。
她有和他一样冷的面孔,一样的眼神,最重要的是,具有读心能力的他,却读不到贝拉的心。
不懂你,才爱你。
【原文链接,欢迎留言: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6/17/532】也是,也是。
如果你现在有深爱的人,而你能一眼读懂她,包括她每一个起伏的心绪,每一个矛盾的想法;同时,你也能清楚的了解她是真的爱你,还是虚情假意;你也无须猜测,就能看出她有什么顾虑,她冷静的外表下有一颗什么样的心,或她快乐的伪装下有什么烦心事。
如果,如果这一切你都能清晰的读到,你还会如痴如醉的爱上这个人么?
还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么?
还会因为猜不透对方而烦恼沮丧么?
相对的,当两个人越来越懂彼此的时候,似乎也就是爱情变成亲情的时候了。
这是人们常说的话。
亲情的一种含义,是不是可以说,就是你太了解她了,知道她需要什么,知道她忌讳什么,知道她每一个神色代表的含义,知道她半张的嘴马上就要说出什么。
如此看来,所谓“距离产生美”,不正是因为距离让我们看不清彼此么?
所谓“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电视剧《潜伏》),不正是因为革命的叵测令爱情扑朔迷离么?
还有,那国外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以及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如果他们没有遭到外在的阻力,如果他们把对方都看的很清很透,那么,爱情的魅力和引人之处,是否也要打些折扣呢?
不懂你,更爱你。
闹玩|我不是和你闹着玩:http://www.naowan.com/
吸血鬼的暴米花爱情,没闲到无聊的地步可以不用看。
我居然还买了原版小说……
星星给原声大碟
总之他俩很养眼。。。
好有趣啊 = =||||||
试了N次也没看下去~~~~~~~~~
http://www.daqi.com/bbs/20/2502099.html
男猪脚太丑了吧
我这颗星给的是muse和radiohead的音乐
没内容,令我焦虑。
说点话这个费劲啊。
这是给花痴门拍的片儿 鉴定完毕;这个男猪脚帅么?外国女观众的口味好奇怪啊...
男女主角还算漂亮,但实在是太嫩的片子了。。。。影片绿油油的
你敢说这玩意儿是哈利波特的接力军吗?别开玩笑了
看这种电影不需要携带智商。。
男主角太丑啦,女的长的还不错。我已经不准备看下去了~
我的美剧初心啊,超爱贝拉和爱德华,不过里面最美的还是爱丽丝,最帅的是卡莱尔(捂脸.jpg)
音乐很好 吸血鬼形象太颠覆了 能见光……
piece of crap
不要再往下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