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A来英国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敢妄言什么英格兰或者苏格兰的民族精神。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文化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多元太复杂了,了解地越深入,就越发地感到卑微。
正如在中国十几年让我无法正视那些开口闭口“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文人,无论是想要振聋发聩还是沽名钓誉;英国的民族性,也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但英国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无法直接地用形容词来描述,干脆就开始甩意象。
是谁说外国人不懂得意象的?
英国人就懂。
阴云,高地,飘扬的米字旗,大本钟的尖顶,蜿蜒的泰晤士河,斗牛犬。
尽管英国并不能找到几个可以比肩的人,但他们还是大言不惭地把温斯顿•丘吉尔作为英国人的模板:出身高贵,举止严肃,脾气乖戾,偶有荒诞,能力卓越,魅力十足。
而这部Skyfall就想向英国重新宣扬这种丘吉尔式的英国个性,它所倡导的隐忍,不感情用事,对规则的如同信奉神明般的遵循,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荣誉的追求,以及在任何场合都不失风度和幽默的准则,有些已经是目前在英国不太容易见到的品质了。
而这部里,你会发现MI6几乎全员都是这种英式斗牛犬。
M夫人和007自然不必说,Mallory,甚至被007嘲笑为还在出痘的军需官Q, 也在他貌似柔软的外表之下展现出了坚韧的意志和出众的能力。
所以说啊,我们连爱国主义教育片都拍不过英国,这真的太令人悲伤了……Part B【以下全部赞本猫,节操丧失,正经人们,好到这里可以不用看了】本。
猫。
我。
的。
马。
子。
M夫人跟007说完你可以去见你的军需官了的时候,我就开始EHEHEHEHE.然后本猫穿着估计比他的体积还大的宅男外套一屁股坐在The National Gallery的那个厅【哦艹Turner那张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多少遍啊!
国家美术馆我的圣地!
以后再去想到那凳子被本猫坐过之后我就更加无法淡定了】旁边开始用最完美的搭讪腔甩着约炮的小眼神跟007讨论艺术的时候,我觉得高潮的感觉也不过如此。
当然,就算两人唧唧喳喳地互相傲娇了半天,最后还是魅惑眼神地“007”“Q”上了。
【在那一瞬间掉进了00Q的大坑】后来,在MI6的地洞里,本猫挺着小身板并拢双腿穿着开襟毛线衫直愣愣地站在大屏幕前面的时候,我禁不住呻吟了一声。
那是萌的高峰,是萌的极致,是萌的化身。
随时觉得本猫就会把身子一蜷,头毛一抓,然后开始打呼噜,然后就想把本猫抱在怀里顺毛带搓揉,嘤。
到本猫被胸大无脑的邦德胡乱建言结果掉进Silva的陷阱里时,本猫尽管在语气上显出了焦急,神态细微传神地透出了一丝不安,但是姿态还是气定神闲,淡然地操纵007在伦敦地铁里上窜下跳,就像每一个喵星人找主人【奴才】要食物要水要抚摸时那种理所应当的感觉。
结果必然又是我不负众望地呻吟了。
1.编剧署名的有3个,但是没有署门德斯本人,所以不知道他自己改了多少。
肯布拍雷神拍成弑父,门德斯就来个弑母,这帮英国剧场界的,就这么花片商的银子...2.首相是个女的,但是真正的女1号是M,从一开场的下命令,开枪!就是撒切尔夫人上身啊,砍福利!加税!
给老娘加税!
哈哈哈哈!
片尾。。。
铁娘子要是也看这片会不会气死!
你们就这么盼着老娘死吗?
3.门德斯是个对称控,有点机会就要对称,所以这片里的对称画面,真心不难找。
4.取景好尴尬,凭什么伊斯坦布尔那么破烂上海那么豪华,不要误导世界人民啊。
但主角是英国,这揍是一英国旅游宣传片,从城市到乡村都给你看个够。
同事的女儿看了福尔摩斯吵着要去伦敦玩,我白她一眼,那剧有啥好看的,小姑娘哼了一声,你不懂。。。。
5.这片才是真正的homo erotic,看得人好high...let's see who wins on top。。。。
这。。。
6.前两小时还称得上谍战片吧,可怜兮兮日薄西山的军情6处,唉,那什么 锅匠裁缝士兵的乱入了,雨中阴暗的伦敦,矮油文艺死了。
7.最后一段就是呼啸山庄,复仇基神哈维尔巴丹!
就是不明白找西班牙人演的理由是?
哈维尔无论戏份还是发挥其实已经压倒邦德了,虽然没有小丑的高度。
8.巴特,邦德正啊,邦德辣啊,辣得冒烟啊!
这矮子穿tom ford其实还不是最辣的时候,最hot是一脸胡渣的样子,沦陷啊沦陷。
9.只是这邦德,早已不是那个卡萨诺瓦了吧。
10.散场的时候听到一对父子讨论,开始还可以,后面的好闷啊。
“Tho’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 and tho’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Alfred Tennyson, “Ulysses”, 1842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83558027尽管已达到的多,未知的也多啊,虽然我们的力量已不如当初,已远非昔日移天动地的雄姿,但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坚持着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
(飞白译)-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尤利西斯》
影片开场那一连串激烈火爆的动作戏,最终以邦德中弹坠落的镜头而沉寂下来。
这个镜头仿佛是全片的一个隐喻:旧的邦德死去了,当然他必会重生。
而后,伴随着标志性的片头,阿黛尔演唱的skyfall主题曲响起,弥漫出一种罕见的忧伤感怀情绪。
在以前的漫长时光里,007这个角色始终充满了符号感、偶像感,而当丹尼尔•克雷格接手后,他的个人气质赋予了这个人物不同以往的真实质感。
这一系列电影似乎也借此机缘,开始踏上颠覆之路,一路走来不断地大刀阔斧:007也会认真恋爱!
007也有中年危机!!
007也是妈生爹养有过家的人!!!
搞艺术片出身的萨姆•门德斯,在本片中依然没有放弃他最擅长的文戏,花费了颇多笔墨来展现邦德和M的困境。
他们和这部系列电影一样,在半百之年,面临着中年危机:观念落伍,手段过时,受人嘲笑,被人质疑。
所以不如说,本片也是对质疑007系列未来发展的一个回答。
改变与怀旧在影片中互为进退,既没有放弃骨子里任何间谍动作片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积淀,也适时地迎合了时代的改变。
007系列的一大传统——邦女郎,在本片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大量感情的冲突与碰撞更多地赋予了系列的另一个经典形象M。
新版的Q博士看起来又宅又萌,当然他又给了邦德几件设计特别的武器,不过最后007先生是靠着猎枪、刺刀、煤气罐和经典的老座驾阿斯顿-马丁DB5干掉了全部对手。
而每当邦德身处命运摇摆的关键时刻,托马斯•纽曼极得007神髓的配乐就会突然闪现,重新唤起我们对这位熟悉故人詹姆斯•邦德的热血。
比起上一部“量子危机”在打破传统方面极尽彻底、在树立新风格方面却毫无建树,这一部的“天幕杀机”则在传统与求变中取得了某种平衡,以一种怀旧的心绪与面貌,展现另一种全新可能的詹姆斯•邦德。
不过文武戏比例的变化,导致这也许是一部相对“沉闷”的007影片。
经过了一番火爆凌厉的动作开场后,虽然之后也有或大或小的打斗、追逐、爆炸场面,但肾上腺素确是再也未能飚至最顶点(这样的“弱势”如果在电脑上看恐怕还会被无限放大)。
如果说这是改变所付出的一点代价,也并非不能接受。
遥想当年,确定克雷格出演007时,他差点被影迷反对的声浪吞没,可是六年后,他担纲的第三部007影片已经成为了该系列50年间的票房翘楚。
所以,改变也许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情。
PS:看电影之前,在各处中文网站看了看本片口碑,只能说差强人意,与最卖座007影片的身份颇有落差。
在DMAX厅看完本片后,个人感觉也许这种落差主要来源于——国外那过10亿的票房是实打实从电影院里卖出来的,而中国目前评论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估计大多数都是从电脑上下载看的……PPS:考虑到朱迪•丹奇的M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改由亲爱的拉尔夫•费因斯接班,不禁隐隐觉得今后的007系列也许会继续向着基情方向大步迈进……
old fashion.vintage.classic.只能说,50周年纪念版不是随便拍的。
严格的来说我不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007 fan.看过的007电影数量也比较有限,但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那辆1963年阿斯顿马丁DB5出来的时候,感觉身上的汗毛孔都颤了一下。
部分归功于少年时代看《金手指》的回忆,部分归功于这部007性感到爆炸的摄影。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漂亮而大胆的自然光(既包括magic time也包括夜景),我相信看过《毁灭之路》的人对山姆·门德斯的这次尝试不会太惊讶。
向经典英国电影致敬。
看到新MI6搬到地下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the third man,而果不其然之后的追逐戏中各种即视。
此外,the 39 steps、 rebecca、the lady vanishes等等等等(呃主要是希胖的),当然也少不了一干007的传统杰作。
山姆·门德斯算是把自己在戏剧舞台上的硬货带到银幕上来了,关键几场戏的台词精致的要飞起来了。
说是莎剧范儿可能有点夸张,因为自身对戏剧的了解有限就不分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整体戏剧性的构思上绝对甩出大部分(在我看过的范围内)传统007电影一大截儿,别的不说首先巴登的反派是我见过塑造的最好的007反派人物,充满了内在的性格矛盾,又极度的危险,绝非弄个核弹炸掉地球那种傻不拉唧的危险可比,也不缺乏魅力。
围绕M女士构建核心冲突是个非常棒的设置,既回归传统,又有新意。
这是我见过形象最饱满的一个M,有血有肉,年迈的朱迪·丹奇是这部007电影中真正的邦女郎,甚至可能是最出彩的一个。
拉尔夫·费因斯在片子里打了个酱油,戏份略少但该出来的东西基本都出来了。
本·卫肖的Q先生基本就是一个小受的存在,不过演绎的还是很精彩。
说实话这么一群戏精里头表现最弱的就是丹尼尔·克雷格先生的占士邦了,好在邦先生还有肌肉。
“弑母”和“后安全”的主题。。。
一部娱乐至上的老牌动作电影这么玩真的大丈夫么。
坦白的说,skyfall是个大杂烩,充满了最正儿八经的007桥段和各种信手拈来之间产生的反差。
到了庄园保卫战那段,脑子里全是hellsing总部保卫战段子的乱入。。。
(毕竟silva和M的关系,也让人想起管家和因特古拉)。
而到了最后的教堂一场,影片瞬间化成了一个临时的小剧场,这种奇妙的混合感难以形容。
大概现如今一部好的007电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观众摆脱那些007式的情节思维套路。
就像skyfall里一面是眼花缭乱的高科技黑客攻防战,另一面是老式短猎枪的火并,skyfall给出的新奇感、不落窠臼,同时能保留传统的气质,正是它令人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
还有就是山姆·门德斯的节奏控制相当出彩,在没有任何动作电影拍摄经验的前提下难能可贵,并且融合了自己的风格。
顺便一提,虽然仅是一小段,但把魔都应有之美拍的极其到位。
最后吐槽一下译名,基本和剧情八竿子打不着。
影院上映时应该会去再看一遍。
短评写不下。
槽不吐完不开心。
有剧透。
反派S天王偶像视觉系fu满点。
尤其是苏格兰老房子那段。
一代风流葬送在了小鬼当家のMI6上真是……扑街。
金发so闪亮这么暗的光线下依然美丽。
灯光师和化妆师功不可没。
小Q I invented it——瞬间明白是靠嘴炮当上部门领导的。
【不信看M和劳德。
高管必须技能。
特工完成了酒鬼特工农场主和遇难矿工的多种变化。
卧底化妆技能level UP。
S问What's your hobit的时候情不自禁脑补:gay-bashing。
(别误会。
我喜爱基佬。
但那个moment估计007应该蛮想推倒他——一顿好打。
)想舔劳德的手。
Master!!! 听证会那段好萌。
"我的手下我吐槽。
首相女士嘴炮技能太单一请闭嘴让专业的MI6来""宝刀未老枪法比你准冲我眨眼也没用啊这位特工。
"背后灵属性绝赞。
背后灵劳德突围救老太太!
背后灵劳德嘴炮完胜Q及苦命跟班吞拿先生。
说起吞拿先生,这电影好健康。
制作人是莴笋爷爷和西兰花阿姨呢。
Bond家老爷爷苏格兰好爷叔。
自家熊孩子回家一趟,房子烧了,引来……(不是料理)鼠王无比淡定好样的。
伦敦地铁民众淡定程度不遑多让。
真爱是那辆Aston Martin。
炮轰了之后Bond表情:Bitch U DIDN'T!!!下次就可以“军需官发我一件新玩具(亮手腕)My Lord。
”脑补导演在片场一直“追光灯!
追光灯!
追光灯!
”“导演直升机成吗?
导演烧了房子行吗?
导演玻璃笼子的聚光效果你满意吗?
”玻璃笼子到底怎么上厕所啊好介意。
从复仇者介意到现在。
回来之后……“所以的爱都是他做,所有的胎都是他堕”这句话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
【会被揍的话求轻点
最近很少遇上这么让人有吐槽欲望的片子了,忍八住了。
不知道军情六的门卫看到自己被黑成这样是个神马心情,以前的007虽然不靠谱,好歹是往神化里拔高,不像现在,这是要往死里黑啊……1.全球特工名单这么重要的东西,有什么理由完整的出现在一台没有物理自毁系统的个人电脑里?
那个男人是谁,他什么权限可以掌握这么重要的东西,还把它带到一个基本无防护的地方?
2.黑妞既然已经一枪把同事打飞了,那火车上就只剩下一个人了,她为什么不马上再补一枪?
这种素质都没有,她怎么混上一线的?
还跟007搭挡?
3.贫铀手枪子弹近距离击中,只是隔了一层车窗玻璃,不可能就这么点伤,而且手枪弹头的翻滚通常都很厉害,邦德背后的伤口会非常大,而不是这么小一点。
4.步枪弹头中距离击中腹腔,还入水,入水会让人体迅速失血,同时并发腹腔感染……这是不死也要半残,三年内别想一口气上三楼的伤。
5.刚刚被人炸掉总部大楼,那么高风险的时期,M居然晚上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门口没警卫,屋子没安保,完全不设防,就这么让邦德大模大样坐在暗处……6.邦德拿刀从自己身上挖出了三个弹片儿,这太神奇了。
如果他进医院了,医生不会放过这么大的弹片儿,如果他没进医院,他肚子上那个洞和腹腔感染难道是自愈的么?
7.在连卖车都配送GPS全球定位的今天,在这个门卡都能刷掌纹的时代里,Q先生居然交给邦德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定位器,一把掌纹枪。
这货绝逼是来黑军情六处后情部的。
8.在没有通知中国警方配合的情况下,不知道邦先生是怎么把枪顺利带入中国国境的?
两三天搞定一次偷渡MS有点难度,直接入关……他难道要对中国边检说:我是007,来自军情六么?
9.那得多么烂的暗谍才会让人把航班号都查得一清二楚?
这种二货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行踪都掌握得这么清楚了,随便在哪儿不能截下来?
还用邦德去上海截人?
10.价值100万欧的无记名筹码,随身携带,果然是个二货。
11.在澳门赌场里当众斗殴,邦德把一个客人打到桥下喂了巨蜥(巨毒必死),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居然没有保安出现,这什么破场子?
这是公然侮辱澳门赌王的职业操守啊!
门外一大片水,他怎么走的?
游出去的?
果然上船以后连衣服都没了……12.老板的女人跟外面的野男人滚了一晚上床单,船上的小弟居然一个也没发现,第二天早上邦先生自己走出来站到船头,如此乖顺,小弟们居然也不觉得有问题。
BOSS如此不设防,邦先生也不觉得是个陷阱。
这两位一边在脸上写好“有诈”一边煞有介事的耍诈,还好彼此的智商都不过百,居然顺利的把剧情给走下来了,擦汗。
13.追踪器居然是这么大一个,需要按一下才能开,还直接放在口袋里……除非邦和Q事先知道BOSS要主动投案,才会相信一个军情六前特工居然不知道绑人回家前要先搜个身……14.Q居然直接用主系统连上对方的电脑。
他怎么混到这个位置的……15.BOSS怎么就能确定,关他是电子门锁而不是一个铁门栓?
16.这么重要的犯人,只有两个警卫守着,而且站位很近,可以让一个人瞬间制服……17.就算所有的电子门都开了,军情六是没有别的门禁了么?
居然就这么简单让人跑了?
18.既然带枪了,就别这么装聋作哑的推门了,直接开枪吧,这段拍得也太生硬了。
邦德把那么多车都撞了,还能心疼一门?
19.那辆地铁居然没有人,这是得是多么穷逼的片方才能想出来的招?
又想拍个大场面,又付不起钱做带人的CG镜头,最后只能拍个空车厢,可那一站为什么会有空车啊?
要不要这么巧啊!
20.全片最大的硬伤,军情六的职责是什么?
保护国家安全!
明知道BOSS要攻击质询会,没有启动恐怖预案,没有马上通知军警,没有申请SAS支援……居然只顾着发短消息让自己的老大赶紧逃命!!
你们的职业素养在哪里啊!
大英帝国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啊!
(其实那位女士说得没错,这帮傻B的确太浪费纳税人的钱了。
)21.有资格质询M的高官随身不带保镖,比M级别还高的下任男M也没有一个保镖,仇敌满天下的情报头子带个文职助手随便跑。
有资格开质询会审问M的法院居然只有三个法警守卫?
太简陋了,大英帝国啊!
天安门广场都要站一队武警啊!
国会山下便衣无数啊……这货绝逼是来黑腐国的。
22.在如此十万火急的关头,M身为情报头子,不知道保护国家高官,不知道调集人马,不知道协调各部门武力,不知道报告上级发布恐怖预警……总之,她没有干一切应该她干的事,而是,坐在那里,为自己念了个破诗,然后傻乎乎的等待BOSS冲进来开枪……(黑得太毒辣了,我一个外人都看不下去了)23.想把决战地点安排在电脑网络无法触及的荒郊野外,这可以理解,但……居然,就这么去了!
弱智么?
没水没电没粮,没后勤,没武备,没人手,如果BOSS打算休息几天再去见妈,你丫是打算破冰抓鱼还是叫外卖啊?
(有史以来最蠢007,这货绝逼是来黑大英的)24.前半段把BOSS捧得天高,回头一看,发现007智力指数太低,顺着编下去邪就要胜正了,马上釜底抽薪把BOSS的各项指标直接清零。
攻打荒山野地里的一座孤房,居然把车子停在大门外(要不要这么有礼貌啊),一群人在荒地里无遮无挡的以散兵线缓慢前进……你这是欺负邦德智商低不知道带把狙啊,否则人趴屋顶上一枪一个,通通死在400米外啊!
25.007之老鬼当家,犯了一切正常动作片都会犯的错,什么子弹永远打不着主角,反派总是一枪一个啦,煤气罐炸直升机还带定向爆破啦,随便埋点雷管一定能炸到人啦……等等等等,不过这都可以容忍,不吐了。
26.三更半夜打着手电筒逃命,老头儿一个守林人什么也不懂,M一个情报头子也什么都不懂……27.最后实在编不下去了,BOSS自绝了……这不是007,这甚至不是谍战片儿,我们要感谢门德斯成功的把军情六拍出了村委范儿,把詹姆斯邦德拍出了打手气质……你说这片儿要是叫《憨豆先生之——中年危机》,也就算了,偏偏这是007的50周年献礼。
一本正经拍得漏洞百出,在流砂之上讨论人性,在破洞面前玩弄内涵,不着四六,左右不靠,啼笑皆非。
不过,门德斯意外的拍出了一种效果,那就是小资情怀党对现代科技社会的无力把握,他们一边瞧不起那些拍爆米花动作片儿的,一边深沉的拍出更为傻B的情节。
可是老兄,如果没有能力先编一个基本靠谱的情节流,再探讨人性深刻内涵和你的中年危机与复古情怀,你还不如就老老实实的拍一部爆米花横飞激情四射宝马香车美人的动作片算了。
从肖恩·康纳利到布鲁斯南,历任007所有的英俊风流、绅士优雅、惜玉怜香都已死去,转世投胎出一位打手,一个莽汉,一名搅基比泡妞更有看头的型男,孔武有力,办事不过脑子。
其实这片不应该叫《007之——大破天幕杀机》,应该叫《妈妈再爱我一次之——那些年我们一起爱过的后妈》。
P.S.吐了这么长的槽说些亮点。
1.夜上海的蓝光宽带和水母。
2.阿呆的主题歌。
3.Tom Ford设计的紧身西服。
4.腐。
剧情还好,故事是完整的。
前面小伏笔什么的后面也用上了。
先说开头:都说开头007‘死了’是亮点突破什么的,但是在动作片里面应该属于俗套了。
尤其是‘死掉‘之后‘复活’之前度假过程中和妹子滚床单耍帅什么的。
再说邦女郎:这次的邦女郎出场镜头太少,起的作用太小,死的还莫名其妙。
然后说亮点:开始以为反派先生爱慕小邦德,辅助性证据出现非常没有节操的对话以及摸大腿的美好情节,但是后来才知道,反派先生的真爱是M夫人。
最后说剧情:看到skyfall这么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名字,我还以为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危机,结果发现是邦德高富帅小时候住的别墅叫skyfall,天大的危机变成真人CS的心情可想而知。
主线任务是帮助M夫人躲避真爱,也就是反派先生的“爱你要和你死一起”的行为,在炸了好多房子,车子,直升机什么的之后,M夫人还是死了。
但是!
哪里有人是去看剧情的!
丹尼尔克雷格穿上西装/风衣之后,那宽肩!
细腰!
翘臀!
大长腿!
只要一闲下来就迎风而立让风衣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敬业精神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好吗!
剧中M夫人念了一首诗,令人印象深刻:节选自:ULYSSES By Alfred, Lord TennysonThough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 and though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克里斯托弗•诺兰从不掩饰007铁杆影迷的身份,坦言若非受到占士邦的影响,便没有气质出众的蝙蝠侠三部曲。
亲自执导一部007电影是诺兰多年来的心愿,而萨姆•门德斯用一部《天幕杀机》替他完成了心愿。
这位对前者充满崇敬的金像奖最佳导演,转而从汲取过007养料的蝙蝠侠电影中再度搜寻灵感,将堪称史上最长寿的超级英雄片凡人化、阴暗化、悲情化,英雄头顶夺目的光环被深邃的黑影遮蔽,除了继续与强大到不可思议的敌人作战,他更要挣扎在信心的退逝、忠诚的考验和信仰的抉择中,《天幕杀机》还打破惯例,允许我们向这个男人的身世投以深情的一瞥,深埋多年的阴暗秘密汹涌的钻出水面,默默诉说着令他心如刀割的惨痛记忆。
如果你是诺兰的粉丝,为蝙蝠侠三部曲终告完结而余兴未尽,应当能在《天幕》中找回尚未远去的心潮澎湃。
007电影一贯有个神采飞扬的开局,即便在追求突破的《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也是邦德力克强敌的意气风发,因此《天幕》开篇他中枪落水的黯然低潮,格外使人惊诧。
受到致命伤害的不只是邦德的身体,还有他对行动力的自尊,以及对情报局的忠诚,正如《黑暗骑士》结尾的布鲁斯•韦恩,挨了双面人一颗子弹不算,还要背负杀害光明骑士的骂名,为千夫所指,遭警察通缉,如此身心双方面的沉重打击,足以使邦德和韦恩这样受过最严苛训练的精英战士一蹶不振。
两人的选择是相同的,投身隐姓埋名、落寞而颓废的生活,直到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唤醒斗志。
而这心理上自我流放、期待自然康复的消极疗养,一旦被强烈的写实性笼罩,必然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于是邦德通不过体能测试,蝙蝠侠初战不敌贝恩。
时刻愁云惨雾环绕的英雄,自然要配上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反派。
《天幕》里疯狂又迷人的席尔瓦在前半段似是一个脸谱化的恶棍,热衷于早期阴谋家那套抓了不杀、自吹自擂的把戏,被邦德轻易擒获几乎叫人鄙夷他的外强中干。
直到被关进插翅难飞的牢笼,方显出卓绝的智谋和手段,露着狰狞笑容讲述锥心刺骨的往事,字字勾起邦德内心旧伤——对职业的迷惘,被动摇的忠诚——掩埋已久的心魔重又袭上心头,随后又从容脱狱,复仇计划闪电般连环展开,一面武力占优,一面瓦解心智,排上倒海的攻势使邦德疲于奔命,通篇看来简直与小丑师出同门,后者操控犯罪王国兴风作浪,故意被抓捕后大显神通,几乎将蝙蝠侠逼入绝境,且这两位都喜欢在政府高官集会的场合刺杀要人,嘴部都有骇人的永久性创伤。
如果怀念小丑,完全可以在席尔瓦身上找寻他的遗产。
当邦德抒发对故乡的感慨时,M说,孤儿是特工首选。
与蝙蝠侠一样,幼年父母离世在邦德内心刻下无法修复的伤痕,终其一生无法摆脱,但身为强者,他没有被黑暗吞噬,继而从中获得直面黑暗的力量,充满热情的拥抱了黑暗,使之成为坚实的盟友。
蝙蝠侠总在月明星稀中出没,《天幕》的大决战也被放在四合的夜幕中,邦德以弱胜强除了地利人和,也有赖于天时。
夜色迷离撩人的上海和澳门,也与《黑暗骑士》中惊鸿一现的香港一样,视觉作用远大于地理作用。
可一旦与黑夜结盟,英雄就成了独自品尝战利品或舔舐伤口的孤狼,无法摆脱与寂寞相伴的命运,甚至绅士特工和富二代企业家最不缺的女人缘也跌落谷底,两人各自目睹心爱女人香消玉殒的绝望瞬间,无疑加剧了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当然,孤胆英雄并非孑然一身,邦德除了亦上司亦母亲的M,还能时不时与一位年轻极客Q打情骂俏。
虽然用他的话说,“年轻不能保证创新”,但年轻确实让Q的孩子气结结实实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初见面就和邦德大掐嘴架,紧张的追逐中不让来两句风凉话,叫人愉快的想起,韦恩和那个老顽童董事卢修斯也是这么一对化学反应强烈的好基友。
虽然Q十分不屑“未来”的自己,鄙夷爆炸钢笔般耸人的道具,但邦德却从韦恩少爷处继承了拿装备嘲弄对手的那股倨傲,鳄鱼池里用指纹手枪肆意羞辱迟钝的打手,在澳门小岛反败为胜后得意的亮出无线电大做广告,即使在七八十年代装备鼎盛期他都没这么张扬过,如今倒是和蝙蝠侠用战车、战机调戏警察,用飞镖、钩索戏弄罪犯的作风一脉相承。
《天幕》与诺兰版蝙蝠侠最相似之处在于结构,双方都挂着前传的标签,行重启系列之实,既拥有自成一体的时空架构,也不遗余力的复原观众的记忆。
正如《黑暗骑士崛起》结尾罗宾的横空出世,《天幕》用几乎相同的角色揭晓手法,将缺席十年的钱班霓重新归位,让M回到最初的男性。
对比拍摄时间,门德斯不大可能提前得知《黑暗骑士崛起》的这一精心设置,唯一的解释是他深谙诺兰的创作思路和法则,才有了这水到渠成的殊途同归。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与黑暗的搏斗后,007迎来了灿烂的曙光,最终天幕没有坠落,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与之相伴的,是一个经受了黑暗洗礼的绅士特工的崛起。
文/方聿南
除了“007”和“詹姆斯·邦德”,《大破天幕杀机》里最常出现的台词就是“过时”(old fashion)了,看来,从剑桥大学走出、拥有戏剧背景的萨姆·门德斯即使在执导这部传奇的时尚动作间谍片时,也无法抑制他内心洋溢的复古文艺范——用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也是萨姆·门德斯的校友)的诗句来煽情,军情六处从来没这么有文化过。
《大破天幕杀机》的怀旧气息随处可见,虽然有伊斯坦布尔、上海、澳门,以及热带海岛的美景,但主要场景还是发生在伦敦和苏格兰,以往的007电影,总是充满着酷炫特效和高科技小物件,但在《大破天幕杀机》里,一切都被萨姆·门德斯扭过来了——打斗变得充满硬桥硬马的钢铁气息,高科技发明也退居次席:虽然片中有一个极客范十足的史上最年轻Q博士,但这位小兄弟完全是打酱油的戏份,他本人和他的小发明都极度缺乏幽默感和新鲜度。
古老的伦敦被恐怖分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邦德的单位军情六处被当头一爆后不得不迁入二战时的丘吉尔指挥所,在厚重的水泥地下室里,即使装上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扑面而来的还是浓厚的复古味;而大反派栖身的海岛基地,更是一个残破的市镇,被恐怖谎言吓走的居民们,让这里变成了玛雅遗迹式的当代废墟;至于最后的决斗战场,邦德更是回到了自己的苏格兰祖屋,一栋叫“天幕”的山谷别墅,这里没有一个网络时代的先进物件,只剩下老旧的双管猎枪、雷管炸药,和一个老态龙钟的猎场看守。
这倒也符合剧情逻辑,反派正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网络科技,可以任意侵入军情六处的电脑系统,才让这个特供机构狼狈不堪,而这次邦德选定了一个前网络时代的“过时”战场,反派的科技手段再发达,也徒呼奈何,只能真刀实枪的硬拼——而这正是邦德想要的。
整部《大破天幕杀机》,核心矛盾都集中在邦德的顶头上司M女士身上,反派Boss席尔瓦正是她当年的老部下,随着时代的进展,特工这东西似乎越来越不吃香了,甚至连军情六处本身的存在也成了一个待商榷的问题,M女士在听证会上慷慨激昂的引用丁尼生诗句,正有着唤回昔日辉煌和血性的用意,而在全世界绕了一大圈之后,萨姆·门德斯最终还是让邦德进入到一场古典式的角斗中:以那栋祖屋为战场,邦德带着M女士和老猎场看守,用双管猎枪和自制的土炸弹,与反派火并到底。
而祖屋外正是邦德父母的墓地,邦德回到这里作战,有着捍卫家族荣誉的鲜明意趣(跟“轻飘飘”的美国特工比起来,这显然是门德斯给邦德注入的厚重英式血脉)。
席尔瓦是一个被M抛弃的前邦德同事,为了事业大局,M常常不得不丢车保帅,就像《大破天幕杀机》开头她强令狙击手对与敌人缠斗的邦德开枪那样,不过,深明大义的邦德回到了工作岗位,脆弱的席尔瓦内心却饱受创伤,从此以后开始与M和整个军情六处为敌——席尔瓦对M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想与M同归于尽的做法亦透射出浓厚的弑母意味。
《大破天幕杀机》中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席尔瓦,而是英国社会对军情六处和特工组织的质疑——就此而言,席尔瓦倒是反证了他敌人存在的必要性。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场古色苍然的热兵器厮杀,跑车、名表、美女,被戏称为“Kiss Bang”的詹姆斯·邦德在《大破天幕杀机》里还是一样都不能少,但在最后的大决战里,不再有时髦的新派战法(与《碟中谍4》形成了鲜明对比),萨姆·门德斯让他的英国“同事”用苏格兰人特有的韧劲,展开了一场“过时”的贵族决斗。
年过五旬的007已经“过时”了么?
从年龄设定上来说,邦德本来就是一个大叔,在这个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横行的世界里,他那些威风凛凛的做派似乎有些过时,但萨姆·门德斯成功的召唤出了邦德大叔“过时”但依旧豪迈的血性和帅气。
这种“过时”意味既是对007系列自身的致敬,也深刻的联系着对日不落帝国的怀旧:当年的那个全球霸主早已威风不再,但萨姆·门德斯绝不会让CIA抢了军情六处的风头,也不让硅谷式的高科技凌驾于邦德之上,而是用英国贵族的方式,了结了一段家族秘史般的恩怨——M妈妈带着她的好孩子教训那个“弑母”的坏孩子。
同时,“母亲”意象也与old fashion之间有某种心理同源性,对“母亲”的捍卫亦即对“传统”的守护,在此意味下,M妈妈最后的牺牲和祖屋的付之一炬更带有贵族落寞的悲剧感。
日不落帝国“过时”了,但日不落的贵族精神一直贯穿在英国文化的血脉里,军情六处重启丘吉尔的战时指挥所,就可以被看作是对昔日胜利的潜意识召唤。
而邦德大叔、老妈妈M和老猎场看守人,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当年独力对抗纳粹侵略,承受着巨大损失而始终不言媾和的日不落帝国。
萨姆·门德斯用《大破天幕杀机》凭吊了自己心目中的日不落,殖民地没了,但精气神还在。
姜还是老的辣,God gave old fashion。
(删节版刊载于《京华时报》2013年1月21日)
对于爱胸肌和二头肌的我来说足够了,不在乎他消失殆尽的腹肌。但是我劝编剧如果真的走old school的道路,那剧情和衔接就不能这么弱……
论经典, 根本跟经典接轨不上...一集比一集差, 美女一集比一集少....不是配个音乐摆个pose就能成为007的........
Bond的屌丝记吧。。一通跟女人乱睡的Bond好不讨人欢心。。btw我真不想承认我不大看得下去bond叔,一直被隔壁香水味搞的意乱情迷TT
后边的美女恋爱中吧,喋喋不休各种娇嗔的差点我也要飞过去掐人。。。。连蜥蜴爬出来的时候惊呼这是鳄鱼还是鲨鱼都喊出来了。 剧情还是那么简单,就怀念下伦敦,惊叹下上海,研究下bond的衬衫领带西装皮鞋。这两个半小时还是过的很愉快的。并且,这是我唯一一本从头到尾都醒着的007电影,特有意义。
剧情莫名其妙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好嘛!原来M才是邦女郎,难怪她老人家最后死了= =。不过作为50周年纪念版,真的和以前主线不一样,而且在上海走玄幻风,到了苏格兰高地就开始怀旧,打光挺好看的!可是!克雷格的C胸好像变小了!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他为啥非得带着M私奔回skyfall
这部007拍得好像福尔摩斯……哈维尔巴登简直是莫娘娘附体啊连招数都一样。虽然故事线挺弱智的,然则这片儿……情怀啊(虽然这个词儿不怎么好),老派人物面对新时代的内心苍凉这条情感线处理的真是好。大赞片头设计和片头曲。
毁车,拆房,砸东西,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大把烧钱,观众买单。
LP说,最新的007里边有她们单位的场景,问我要不要看。作为没有看过007的重度强迫症患者说:“当然要看”。于是12月初起,从1962年的诺博士开始,顺带两部外传一并,一直看到量子危机,怎么也没有找到LP单位。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即将上映的天幕杀机里,那么就期待一下吧。只不过硬盘又被占去70G。
果然如采访中哈维尔•巴登所说,他才是真正的邦女郎!怪不得其他女星戏份奇少,原以为费恩斯也不过龙套,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承上启下,本猫geek也好萌,摄影大赞,开场动作戏超帅,回归老派007叙事,老爷车徒手搏斗很带感,但细节不够严谨,不过的确够娱乐,四星。
贾维尔巴登演的角色堪称本年度智商最低大反派,虽然他演变态已经出神入化了。Daniel Craig把这么多年来深入人心的高帅富double o seven演成这样一个粗俗的屌丝也真难为他了,邦女郎越来越丑,连香艳镜头都直接省了。死了两个编队的敌人,说了一堆屁话,最后Judi还来了个公主长眠收尾。烂编剧
投资的减少可以非常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影片的质量上,这是这个系列永远躲不开的,有钱就能拍好,没钱就是不行,当然延续了上两部的习惯,让007有点人情味了,这是一直都值得鼓励的
我还真没看过007系列,这是第一次,本以为能给个5星,可惜剧情真没有那么吸引我,而且我也没看太懂..三星因为Daniel Craig各种制服诱惑,比梦宅帅几百倍,毫无抵抗力毫无抵抗力啊!!!!!ps. 而且我个人有种the single:skyfall反客为主的赶脚
007看来是想转型啊,想转成锅匠裁缝那种?整部电影最让人激动的地方就是开头的火车追逐和后边开上阿斯顿马丁,其他剧情昏昏欲睡,这哪是007啊,整个电影的场景显得小家子气,邦女郎竟然是M.....就这还好意思说是最好看的007系列?
片头的视觉效果太赞,配Adele的歌声很写意。写实中带着怀旧范,尤其喜欢有一段霓虹灯广告背景下的打斗,要不要把上海拍得那么性感那么有意境啊。至于剧情,苍白无味,没有高潮。前半段是城市观光片,后半段是后妈保卫战!
私人恩怨格局小,民主国家屁事多
唉其实是莫名其妙的来要死,而且邦女郎是谁。。。M吗。。。不过突然之间开始放MV还是蛮酷的。。。呵呵呵
不为别的 就阿呆的主题曲+伏地魔+黑框卷毛技术宅小哥+意外好看的槽点“蓝光电信”和“光纤宽带”就满足了!邦女郎有木有存在感关我毛事 哈哈哈哈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Alfred Tennyson《ULYSSES》
mom到最后还是死掉了那么请问前面打了那么久有什么意义嘛!总体来说,只觉得那只小狗摆设是亮点,然后邦女郎真的都好丑= =。赌场里调martini的方法都是错的,而且火烧了那么久人也不会被熏死,无数槽点……
【CCTV是万能的!】【蓝翔你赞助了多少钱?】【遭遇猪队友,然后打炮三个月,依旧能睡谁谁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