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电影世纪末在电影院欣赏的。
此后就一直挂念。
终于在若干年后被我找到此碟,甚是开心。
此后,就一直反复看,反复看,看到几乎每个情节,每个片段,每个表情都犹记在心。
在这部戏里,认识了很多新的东西:黑胶碟,Edith Piaf的La vie en rose, I wish you love(歌曲),陆羽,时代广场对面的许留山,X-man,机器人洗衣机 等,很多很多这是香港这个都市所特有的文化气质所塑造出来的把。
无论你说它是快餐式,还是很浮躁。
但的确是社会生活的真是写照。
而这所有的这一切也都是为主人公最后的happy ending做个铺垫。
我们也许真的是很“作”的人,男人是,女人就更是。
身边几年的感情远不及一个真心所爱人的天天嘲弄。
越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就越想去了解。
一个用笔骂,一个用广播骂。
真巧遇到时,一个嚣张,一个泼酒。
有天终于知道以后将分开,无法再有机会吵架时,却突然感到心中失落。
峰会路转,终于又再聚首。
爱情就是这样的吗?
前些年的时候,试过好几次不经意地碰上翡翠台在周末的午后播《小亲亲》,拼拼凑凑地把电影看过一两遍,虽然距离现在已经太久远,只零碎地记得一些主要情节,却始终对电影里浓郁的文艺味道念念不忘,哪怕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文艺”,还把一个至今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片名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
有些时候记忆总是会出现偏差,会美化或差化人的记忆。
我一度怀疑过《小亲亲》其实没有我印象中那么好看,而今天,专程把电影下载下来细细重温,却发觉她绝对抵得上我印象中那样好看。
无论是早些年的对电影布景的那些憧憬,希望自己也能拥有像吴秋月那样放满了书,凌乱却有序、窄小却饱满的房间,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收到追捧的专栏每天写些淡淡的生活文字,希望自己也有一把白色透明的长柄雨伞。
还是现在对主角之间感情的观点,原本的陈姓男友太过功利化社会化,结交的朋友总是些能在工作上互利互惠的人,而吴秋月却太清心寡欲,一心只想写自己爱写的文字,就价值观来说,南辕北辙;而至于初恋的那位袁姓ex,也许彼此已经非常熟悉,甚至不再需要磨合,然而最初既然能走到分手这一步,就仍然会有最初的理由,“不是因为吵架而分开,而是因为不再吵架而分开”,哪怕两人熟悉彼此,但早已无法磨合出激情,也是在无法维系。
唯独是章戎,于吴秋月同样来自文艺界,同样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愿意迎合其他人的喜好。
两人都倔强,却因为赌气的过程中开始慢慢了解对方,并渐渐对对方的才华所吸引。
两人恰恰是同一路子的,哪怕最后吴秋月为了章戎放弃移民,两人在电台里相拥kiss的场面那样突兀。
《小亲亲》都是一部文艺至极,有些超脱,有些素食的浪漫爱情文艺片。
所以,看着那些写写字,说说话,与一个俊男或美女你来我往地斗嘴,最后欢喜冤家终成眷属的电影,你知道它们只是个文艺的故事。
因为写稿没有那么简单,你还得承受电费房费各种费,还得每天想足够好看的话题写成文字。
因为做电台DJ也没有那么简单,你牙尖嘴利说话刻薄还真有让听众反感投诉至你失业的可能。
因为你得罪一个传媒界的人,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是浪漫地擦出爱火花而更有可能是暗地里被潜规则搞死。
但偏偏文艺电影就给你来个超脱,来个不食人间烟火,让市侩的男人搂着没有思想的小妹出轨去,留下两个清心寡欲的人利用大众传媒公然隔空喊起情话,不现实地奢侈,却不需要考虑后果。
所以我喜欢《小亲亲》,我喜欢吴秋月最后选择了留在香港选择了跟章戎在一起,就像我喜欢《志明与春娇》里面余春娇放弃了在一起五年的、住豪宅的男朋友,投奔到一个比自己小好几年的普通广告人张志明身边一样。
这些小故事都琐碎得不值一提,现实得来有些不那么现实,却让你始终相信还有一样叫缘分、一样叫爱情的东西存在。
郭富城,曾为四大天王之一。
显然,我觉得他在电影方面会比在唱歌方面更出色。
好几次在电视台晚间十点档的电影中碰到这部片子,但没有一次是看完整的。
喜欢他和陈慧琳,互相斗嘴而心生暗恋的那种感觉。
片子看完,总是觉得很温暖。
最近回归香港旧电影。
好喜欢那种年代弥漫的气息,好喜欢那种早已相识很久的怀念质感,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却好像我早已在那历经了人世的人来人往。
若我是秋月,我定会轻轻抚触张智霖那久别重逢,沧桑却又温柔熟悉的脸,摸的是岁月的沉淀,是当年的遗憾,是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稚嫩、初恋。
若我是秋月,我也定会紧紧相拥郭富城,在耳边轻吟拌嘴,毒辣辣却又窝心。
面迎冬日暖阳,会的,会幻想初恋的彼此相隔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大家仍回到起点,找到最终同时也是最初的彼此。
就像张智霖说的“都老夫老妻了,大家都好熟悉彼此了。
”阳光刺眼,睁眼回到现实,不会的,若初恋出现,只是这段人生路上的小风波,西湖上的小涟漪,最终如风刮过,也随风远去。
毕竟,人生不是环形跑道。
需要向前走,需要找个别人、过个日常、拌下小嘴。
毕竟,人生也不是电影世界。
几十年,食物会变质,滟滟随波千万里也可能早以断流,当年的物、人也不能藏进雪柜。
最终不会是最初,最初也到达不了最终。
就像不可逆的十年——“十年后是一个新的十年开始,但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再不可能是那个十年了”。
一部老港片。
片名不曾吸引我,对主演的人物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致,若不是X的推荐,我想大致我会错过它。
由此,在一段安静的旁白中,听到了《旧欢》如是:“我有一把白色塑胶雨伞。
买的时候喜欢它雪白可爱,瘦瘦长长,简直像个鹤立鸡群的美女。
可惜这种美丽偏偏不耐看,风吹雨打久了,颜色变黄,还多了雀斑一样的污迹。
而且瘦长是没用的,哪里像折伞这么善解人意。
于是,我开始制造各种机会。
趁着下雨带它出门,左搁一会儿,右放一下,希望一下子大意忘了拿,让它自动消失,大家无痛分手。
我就可以理直气壮买一把新的,多好!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有一天,它突如其来消失了,完全不用花我任何心思。
伞也有它的自尊。
问题是,等一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不行,它不可以没经我的同意就玩失踪。
我便一心一意要找它回来,花尽心思去想,到底在哪里弄丢的呢?
书店,餐厅还是公共汽车地铁呢?
真是峰回路转,没想到在戏院把它找回来,小别重逢,它苦着副脸在等我来新发现。
重拾旧欢,大团圆结局。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失败了,找不到它,它永远消失了,淡淡的遗憾感觉,会不会更合我心意?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
”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而我们随时随地都处于失宠或者即将失宠的路途上,那么,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对自己一直宠爱呢。
多数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便是宠爱自己。
黑胶唱片,旧货店,许留山,斗气的专栏作家和电台DJ,充满着某一种时代的色彩。
吴秋月跟多年前的男友并未破镜重圆。
开往机场的车上,他们谈及之前为何分手。
“你记得我们当年为什么分手吗?
”“…… 记不得了。。
是不是吵架?
” “刚好相反,我们开始不再吵架,很安静的吃饭、逛街、看电影,然后很安静的…你不找我,我不找你……” 试问放眼望去的这个世界,又存在着多少对如此这般相顾无言的情侣、夫妻呢?
想来,生活真的不适合拿来磨练爱情。
心理学上说,爱情是一种上瘾的症状,如同吸烟喝酒一样,我们的大脑耍了个小把戏,把心中愉快的感觉和外界事物结合起来,于是认为这种感觉正是来自于眼前的这个人。
人在愤怒或者非常态的状态下才容易产生爱情。
那么,吴秋月与章戎的爱情大抵也是这样。
很恰如其分的结尾,就此打住最好,新欢旧爱,该来则来,该去则去。
生活继续下去,更多的也只是遗憾美。
片中,章戎和吴秋月这一对男女主角总共只有四场面对面的对手戏。
一开始结怨,是在毛舜筠的古董店里,吴秋月无意间看到自己送给初恋情人袁正浩的黑胶碟碟片,一问才知老板是从垃圾站买来的,她没想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送男人的礼物,居然被人当垃圾卖掉,不愿它流落他人之手。
更没想到此碟已经被人订下,打电话过去请求,买主章戎不愿割爱。
还不止,章戎竟然是一个热播节目的DJ,以调侃听众为乐,以此事为例把吴秋月也调侃了几句,两人就此结仇。
男女主角真正第一次会面,却是在结仇之后,在朋友的宴会上,女主人热情地为吴秋月和章戎介绍认识,吴秋月一听到章戎二字,二话不说,手中的红酒就泼了过去。
第二次见面,是两人的骂战拉开序幕之后,章戎的老板为乘胜追击,叫章戎请吴秋月来做节目嘉宾,吴秋月的现任男友为了替吴秋月新书造势,也拼命促成此事,结果,火爆作家吴秋月和痞子DJ章戎,见面就掐,吴秋月甚至节目做了一半,拍桌子走人,不欢而散。
第三次见面,是在章戎阅读了吴秋月的旧文章之后,有了别样的感觉,于是,主动邀请她。
可是,两人在餐厅遇到了吴秋月现任男友的出轨行为,吴秋月以为章戎设计她,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第三次见面前,男女主角的事业都遭受了空前的低谷。
他们反思自己的同时,都在了解对方,女主角习惯了赶6点回家听章戎的节目,章戎也习惯了去报纸副刊寻找吴秋月的专栏《月经》然后,一切又都往好的方面在运转。
吴秋月的初恋男友,袁正浩,从温哥华回来了,他刚好跟女朋友分手,突然很想吴秋月,又听母亲说吴秋月打过电话找他,于是回来复合,他让吴秋月陪他移民,去加拿大,两人迅速的谈及婚嫁。
出国前,吴秋月主动找上章戎,上了他的节目,这是男女主角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在所有听众面前。
章戎说:“你不怕我再踩你?
”吴秋月说:“你随便踩吧,不然以后没机会了。
”章戎好奇,吴秋月告诉他:“我要结婚了。
”“结婚?!
”章戎的表情,充满了怀疑和气愤——她怎么可以结婚?
可是吴秋月说:“这次我来这里是为了感谢你。
”接着,她向章戎和听众们,讲述了她和章戎结怨的由来,并且说,如果不是因为那张黑胶碟引起的怒火,让她忍不住打电话给初恋男友兴师问罪,他们也没机会复合,所以她必须谢谢章戎。
做完节目,章戎想把当初那张黑胶碟送给吴秋月,可是,她摇了摇头:留给你做纪念吧。
——因为,她要移民了。
吴秋月在电台楼下扔掉手中的白色塑胶伞,那把在她的散文《旧欢》中提及,她嫌弃黄旧,扔了几次没有扔掉,真正丢掉的时候却四处寻找的直伞。
然后,进了的士。
的士的窗口,袁正浩朝她挥着手。
第二天,吴秋月与袁正浩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吴秋月问袁正浩是否还记得当初分手的原因,袁正浩说不记得了,是不是吵架?
吴秋月摇头说,不是,而是因为不再吵架。
因为两个人相处久了,了解日深,甚至不再吵架,于是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就这样,爱情没有敌过时间。
司机发现这对要赶往机场的情侣表情各异,一路陷入无语的局面,好心的开了收音。
收音里,章戎正在点歌给他准备远行的“最近刚认识的死对头”。
于是,有了最后一幕,男女主角的第四次面对面:章戎下了节目,熄了“On Air”的灯箱,出到走廊,一抬头,吴秋月正扶着行李箱,站在走廊另一头望着他。
BY费卉衣
谁说港式文艺片一定要煽情啊,这种轻喜剧式的文艺小品一样很棒。
多年来关注的人不多,真是令我窃喜,我可以跟很多人安利这部剧。
就想要这种看起来轻松的,某个闲暇午后,找出来,有一搭没一搭的重温。
现在再来看这部剧,真是有些些讽刺,曾几何时,我们又何尝不羡慕这样的港式生活,一条狗,一个文艺杂货店,一个说不清楚是什么关系的伴侣。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需交代得这么清楚。
只想要那一刻一段时间的惺惺相惜,连接在一起,就是对两人关系的最好注解。
放到生活中,这是现在任何一个二线城市以上都会有的小店,洋狗,男男女女,当时的我们,为什么就会这么迷恋呢?
对了,黑胶碟,现在的香港年轻人还会听黑胶碟吗?
应该不会了吧。
当时此片的黑胶碟很多都是由张国荣提供。
若非张生这类出身很好的港仔,香港疲于奔命的人们又有多少家里放得下黑胶碟机呢?
移民,黑胶碟,作家,DJ,这是属于中上阶级的都市童话。
很幸运的,大陆人离这些越来越近了。
很幸运的,这些沉淀下来的记忆还没有太多人知道
算是近期我看到的相当喜欢的爱情电影了。
但其实我每次看这种电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男性和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最后一定要发展出爱情啊。
其实我觉得像这个电影里面男女主角之间这种很熨贴的、吵吵闹闹的相处模式更适合做朋友吧。
我也都很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况且看他们房间也知道,其实男女主角都是很情绪化、感情丰富,而且不擅长照顾自己打理生活的人,这样凑在一起,感觉快乐的相处会被柴米油盐磨灭掉。
另外一个point是关于电影里面那个伞的故事,其实是唯一一个重点叙述了的专栏故事。
然而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是终究舍不得丢掉自己心爱的旧伞,哪怕它变色变旧了这样吧?
对应在感情里面,感觉隐喻对照的应该是女主角是一个恋旧的人?
所以我对她最后并没有和初恋符合还感觉蛮奇怪的……其实这个故事和主要的剧情没有对应上喔……除此之外这个电影真的很可爱,而且笑点也比较恰当,配角譬如zzw那对、谢天华他们也都很生动。
窗外,在下雨。
这两天一直在下,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
姑且不论,且说下雨。
有雨自然离不开雨伞。
雨伞成了电影《小亲亲》一条贯穿剧情的线。
电影节奏很慢,仿佛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
男主人公遇到女主人公就开始交恶,争吵,持续升级,直到结局。
在争吵中感情有了升华。
爱情离不开争吵,当女主人公在车上与初恋男友谈话时,我总结出这样一句话。
他们俩是因为不争吵了,才在平静中分手。
而电影中另一对因为一条狗而相爱的大龄男女也是在争吵中拥抱在一起的。
诚然可见,争吵在爱情中所处的地位。
女主人公是专栏作家,她那篇《旧欢》值得我们玩味。
摘录如下:“我有一把白色塑胶雨伞。
买的时候喜欢它雪白可爱,瘦瘦长长,简直像个鹤立鸡群的美女。
可惜这种美丽偏偏不耐看,风吹雨打久了,颜色变黄,还多了雀斑一样的污迹。
而且瘦长是没用的,哪里像折伞这么善解人意。
于是,我开始制造各种机会。
趁着下雨带它出门,左搁一会儿,右放一下,希望一下子大意忘了拿,让它自动消失,大家无痛分手。
我就可以理直气壮买一把新的,多好!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有一天,它突如其来消失了,完全不用花我任何心思。
伞也有它的自尊。
问题是,等一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不行,它不可以没经我的同意就玩失踪。
我便一心一意要找它回来,花尽心思去想,到底在哪里弄丢的呢?
书店,餐厅还是公共汽车地铁呢?
真是峰回路转,没想到在戏院把它找回来,小别重逢,它苦着副脸在等我来新发现。
重拾旧欢,大团圆结局。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失败了,找不到它,它永远消失了,淡淡的遗憾感觉,会不会更合我心意?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
”雨伞,让我想起丁香姑娘在小巷中撑着雨伞迈着轻盈的脚步缓缓走过的情景。
陈慧琳在高峰期拍过不少爱情小品,不过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海角天涯》吧。
岸西的风格真是飘忽不定啊……
狠狠以前看的了 不知道为什么 再看还是挺喜欢
早年CCTV6看的,第一次看到陈慧琳的美貌。算从你全世界路过的前辈吧
他们两个真的很衬 还没变成肌肉佬前的郭富城真的很好看 可惜结局太仓促了 还想看他们吵架
港產都市文藝小清新愛情Cosplay西雅圖夜未眠當哈利遇上薩利.
只看了22分钟。色调审美还可以。就是情节太不温不火了。不能勾起人的情绪。
香港快餐式喜剧 清凉解暑 但全无后味
月经专栏吴秋月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 大概都是一言难尽”“我们老夫老妻了 都清楚彼此的脾气 你说 像不像一张坐旧了的沙发 特别舒服” 专业搞美术的果然弄了好多小清新撞色 包括毛毛跟曾志伟一蓝一绿的躺在大红床上= =+
啊!我竟然看过这部电影!
奚仲文只导过两部电影,最喜欢吴秋月写的那些小专栏,关于一把雨伞“旧欢”的故事。也喜欢吴秋月被书本淹没、杂乱无章的房间。
情人節看下應下節,蠻cute的
郭陈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好几部片子延续下来的,自然而有力道;奚仲文的两部片子,视觉上真的都好美,店美屋美街道美,里头的人打扮得也都很美,真是美好;那张绝版的黑胶是Ella&Louis;的士上听到他送给她的《I Wish You Love》,还是被这俗套给打动了呀;p.s.《爱的礼物》
竟然隐隐然看到了伍迪艾伦的感觉,电影的核心主题是“恋物”,恋黑胶、雨伞、沙发、书...恋得久了,你有时就想告别它,后来又会发现,失而复得的感觉也很美妙!
造作
岸西的本子总是都市小白领的清亮爱情,毛舜筠和曾志伟的一条线总算是在常规爱情故事外加了点新意。
勉强两分。尖酸的电台DJ郭富城与高傲的专栏作家陈慧琳的欢喜冤家局。表演不行,陈慧琳的长相很冷,在这里搞些气呼呼的卖萌表演,一整个违和,郭富城强买了她给初恋的黑胶,并不点名的在节目里谈论此事,她就先写专栏骂,又当面泼酒,得寸进尺的样子甚至讨人嫌,而且奚仲文本可以用卡通化的视效来承接夸张的表演。从剧情也看不出郭、陈二人从对立到产生互相羁绊的心理支撑,为了让各自有伴侣的二人走到一起,设计了陈慧琳男友花心的桥段,但宣萱的突兀下线就很莫名其妙了。至于二手店老板毛舜筠和曾志伟的戏码更毫无存在的道理,他们与主角二人没有关联,两条线索之间也没有互相对照之类关系。郭、陈二人的对立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这剧本让你以为会对都市人生存与情感的关系做一定的铺排,但只是搭建了一个粗略的框架,后续剧情根本没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xxxxxxxxxxxxxxxxxxx
看来导演很喜欢陈慧琳和郭富城的搭档嘛 还是更喜欢安娜玛德莲娜 有人说黑胶唱片和旧物店都贡献自张国荣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