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玛索,从《勇敢的心》、《云上的日子》、《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无一不以优雅的体态、性感的身材、魅惑的眼神迷倒众生,新作《枕边的男人》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这部影片里, 苏菲·玛索饰演的主人公穆丽尔全身瘫痪,只有大脑正常工作。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靠眼睛传情,表情传意、以脸部的特写为主的影片, 毫无疑问这是对演员至高的挑战。
然而她轻而易举俘获了芸芸众生。
其实《枕边的男人》故事情节与 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的《潜水钟与蝴蝶》有异曲同工之处,两部影片的主角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让人羡慕不已的人物突然全身瘫痪,只有大脑正常,心与身分离的巨大落差里的谈笑风生的故事。
《枕边的男人》发生在西班牙的卡塔赫纳,原本完美生活光亮照人的穆丽尔因交通事故导致瘫痪,也夺走了生而为人的自由以及唾手可得幸福生活。
脾气暴躁、多疑怪僻的她却雇佣了 落魄的雷昂做私人护工。
穆丽尔在与一边酗酒一边漂泊的雷昂咄咄逼人的争吵中,两个人相知相偎的生活慢慢展开⋯⋯。
穆丽尔说:我感激他(雷昂),感激上帝再一次赐予我生命,当我的肉体被禁锢的同时,灵魂却获得了自由,自由多么难以企及,因为他,我再一次拥抱了自由。
《潜水钟与蝴蝶》讲述了1995年12月8日,意气风发的法国时尚杂志《ELLE》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瞬间脑干中风并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
罹患此症全身瘫痪的鲍比,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
于是他在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下以顽强的意志用两年的时间写出 《潜水钟与蝴蝶》。
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穆丽尔与鲍比两个身不由己心自由的人,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生命的厚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潜水钟与蝴蝶》通篇以模仿鲍比左眼的凌乱视觉、破碎、近乎记录片镜头画面呈现出鲍比个人活跃的思维与“沉钟”般身体之间的落差,显示人类在残酷困境中的终极意志力。
而 《枕边的男人》则以经典故事片镜头语言,借助穆丽尔个案温、不经意的给整个社会重磅一击。
影片展示的不单是穆丽尔没有知觉的身躯与对一切都失去兴趣如一潭死水般生活的无望;更有身体健康的雷昂与自己过去割舍以及心念着穆丽尔却和自己的拳击手徒弟做爱的无奈;甚至于寥寥数个镜头将穆丽尔的女管家冷酷外表下靠镇定剂平复自己以及画笔下狂放生活的无助。
精准人物性格塑造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心与身的分离而产生共鸣。
然而影片并不止步于此,因为爱几个毫不相干人的生活逐一明朗、活泼、温暖起来。
初来上班的鲍比并没有按照穆丽尔的食谱备餐,端上一份鱼。
她咆哮到“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竟然叫我吃鱼!
”而鲍比平静的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接着终日躺在床上的穆丽尔,被雷昂抱到了阳台上。
在西班牙的艳阳下,微风中,他打开排列着十几个小瓶子的木盒子,一一拨开瓶盖让她猜是哪种香。
她先是小心的嗅着若即若离的芬芳继而开心的享受久违生活甜蜜。
坐在轮椅上的穆丽尔,被雷昂推者漫步穿过那喧闹的街道,去书摊买书; 消失了数日的雷昂出现在穆丽尔枕边的时候她说:“在那一刻,我感知到了生命的呼吸,那原本属于我的生活在那一刻重生”。
之后,这个男人开着借来的跑车带着她到海边,抱着她去踏浪,其实她的身体感受不到,却让她感觉到存在的意义,生命的驻足。
恣意的阳光、温暖的海滩、青葱茂密的树林、汹涌的海浪⋯⋯生活其实本来就像穆丽尔送给雷昂男件柠檬黄的衬衫一样灿烂带着阳光的温暖。
只是心与身分离的太久,忘却了生活的味道。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样隐忍节制但深藏无限力量的爱情。
而在爱的填充里,生活逐渐明朗、活力,
她是最自由的女人,也是最受束缚的女子。
一个静止的白色的纯粹的世界,无力而脆弱。
电影中也是用了大量的白色,窗帘,蚊帐,睡衣,来渲染她的世界。
她拥有无数厌世的理由。
即使她刻薄,固执,无情,也会毫无理由地爱上她。
他的失魂落魄,酗酒成瘾,空虚,部分是因为不怎么识字,不喜欢读书。
他是力量的,多变的,却也找不到好好活着的理由。
当他在她的枕边打呼的时候,像是她闻到的玫瑰与檀香的味道,像海风与夕阳一样美好。
一个混乱的世界,不由他们掌握的命运。
却因为相互彼此的陪伴而不再流离失所。
精致得像画,美得像诗。
法国电影真是有一种很浪漫的精神气质。
今天看了苏菲玛索的电影《枕边的男人》,在影片中苏菲玛索饰演了一位高位截瘫的女人,她本来过着一种绝望的生活,脾气暴躁,挑剔,几乎所有的护工都不能令他满意。
这时男主人公来应聘,他是一个潦倒的昔日的拳击冠军,酗酒,颓废,身无分文。
他们就这样相遇了,然后有了很微妙的感情。
他给他做美味的食物,让他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她让他开始读书,体会文字里的精神世界。
爱情给几乎绝望的生活带来了生机。
他带着她一起去体会阳光,草地,沙滩和海浪……而如果没有他,她可能终其一生只能充满怨愤躺在床上,直至死去。
影片中所有的人其实本来都过着自暴自弃的生活,然后因为彼此点亮了对方的精神世界,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女拳击手,和女管家。
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诗和文字,这也是这幅电影的魅力之一。
“阳光让生活变得绵软灼烧这一切物体的棱角我们在海滩上躺着感受大地的余温和血液的流动”“……入海的景象很难描述交汇处有着明显的分界河里的泥沙冲向海底平静的像一位僧侣”“你知道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吗描述的是我的爱人我们可以认为水是疯狂的对于臣服在命运海洋里的人而言尤为明显”
查阅资料,知道了女主角 的扮演者 苏菲·玛索 和 男主角的扮演者 克里斯多弗·兰伯特 真是一对生活中的情侣。
苏菲玛索 并没有和谁结过婚,但是和几个曾经相爱的人 生了几个孩子不禁联想到 张国荣…… 苏菲玛索的现实生活就是一部美丽而又多情的电影值得把她演过的电影挨个看一看
一对恋人一起演戏,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当时在电影院看的,叹服于苏菲玛索的演技。
就靠躺着,坐着,眼神和语言就能表达很多东西。
她真的成熟了。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法国人很喜欢这句话。
我想我在这部电影中体会到了什么事生活。
我要讓你學會一種東西,叫作信任。
這是玫瑰香,這個,好像是檀香。。
她說,我喜歡你的遊戲。。
我想到樹林裏走走。。
“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
” “什麼?
” “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請把我拋在身後。。
”她說,明天你去給他買件襯衫,要像陽光一樣鮮豔。。
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同床共枕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段经典独白,注解《枕边的男人》再恰当不过。
本片女主角(苏非·玛索)高位截瘫,除了头哪里都不能动,哪里都没有知觉。
她每天唯一的运动是吃饭和看书,连上厕所对她来说都不算运动,因为她的排便排尿是靠人工按摩,通过外力压迫完成的,她的膀胱肌也是没有知觉的。
很显然,她和她的情人无法做爱,只能同床共枕。
而这样一个上床睡觉的动作,男女主人公在电影里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终于达成。
因为信任要积累到非凡程度,才能让一个毫无行动和反抗能力的女子,允许并愿意一个貌似粗鲁的男人躺在她的枕边。
要知道,曾经他给她端上了鱼肉她都要大发雷霆,她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一个细小的鱼刺就可以要我的命,你他妈的让我吃鱼!
”而这个胡子拉碴的糙汉子说:“放心。
绝对没有鱼刺,我小心剔过了。
吃了这盘鱼,我要让你学会一种东西,叫作信任。
”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女人”,他因在街头挨打而两天没来护理她,她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承受你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可我不能,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
等待对于她来说是应该是最轻松不过的事,反正躺着也是躺着。
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
她酷爱读书——或者说只能读书,但是有一种书她从来不读:爱情故事。
蜜糖如砒霜,对于一个除了等待已经不能做出任何动作的女人,给她希望,是最为残酷的刑罚。
希望总是与失望相连,这个世界上可有百分之百靠谱的希望吗?
相比之下,绝望似乎更加稳定,更加值得拖付终身。
于是她一度辞退了他,当他再次回来时,她哭着说:我把你赶走是因为害怕失去。
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前四分之三剧情,都显得俗套,不用剧透也十分的透。
她曾经完美,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自由和唾手可得的幸福,未婚夫弃她而去。
于是她脆弱暴躁,敏感多疑,累垮或气跑了N个护工。
这时一个穷困潦倒终日酗酒的退伍军人前来应聘,死气白赖地要干这份连女人都受不了的琐碎肮脏工作,片中人物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他一个大男人,有力气,会做饭,还曾经是拳击冠军,虽然穷的叮当响但至少培训拳击手已经能赚不少钱。
起初他确实是为了钱,而他能够坚持下来,坚持伺候一个女人拉屎撒尿,坚持忍受她的折磨和羞辱,显然有比钱更深刻的动力。
影片用一种含蓄的手法向观众做了解释。
她逼他给她读书,他以为这比帮她小便还要折磨他,喜欢拳击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读书这么唧歪的事。
而最后他在草地上抱着她时终于说:“其实我也会背诵一段文字呢。
”他背诵的是一封信,从那只言片语可以推测出,他曾经有深爱他的女人,女人还给他生过孩子,而他常年乱搞,那个女人给了他无数次机会,给了自己无数次希望,他无数次辜负她的信任,最后她以自杀作为报复袭击。
所以我们明白了他为什么潦倒,为什么酗酒,进而明白他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
酗酒的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手也会颤抖,可他全神贯注地为她做了一道无微不至的鱼羹。
他教给苏菲什么是信任,也教给自己,什么是被信任。
如果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孤儿,都在寻找庇护的港湾和臂弯,那么我们作为孤儿的同时也是一个孤独的父兄或母亲,我们需要被信任,需要被需要,相比于保护我们的人,我们所保护的那个人,也许更能让我们找到生活的根据。
因为被需要与被信任,活着才有意义。
苏菲从不出门,她连鱼肉都不敢吃,下楼这么严重的“冒险”简直是疯子的行为。
而他要做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带她下楼,他的诱饵是,他要与她做一个“游戏”。
一个高位截瘫的女人能做什么游戏?
粗中有细在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带她来到夕阳无限好的天台,对于她来说这已是阔别的奢侈,可这还远远不是幸福的尽头,他的游戏开始了,他让她闭上眼睛,他打开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着数十个精油瓶,他随机挑出一个放在她的鼻子前,游戏的内容是让她来猜这是什么花的味道。
她说:“嗯,我喜欢你的游戏。
”当然,这是她力所能及的游戏,力所能及的幸福。
从嗅觉和阳光开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苏菲获得重生,同时也挽救他自己的行尸走肉。
苏菲说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的感觉,随口说说而已,他就把她抱到草地上温柔地翻动着她的身体,她与青草耳鬓厮磨,露水一点一滴的滋润,一个健全的人恐怕也没有时常体会。
他们并不只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爱情诚然不能通过做爱的欲求来获得,但没有做爱欲求的关系也称不上爱情,那叫亲情友情或者“乱世中的一点真心”。
他们之间是有欲求的,欲求未必只有性交这一种表达方式。
他帮她洗澡,在水中抚摸她的身体,她的皮肤没有知觉,但灵魂依然能够体会爱抚和冲动。
没有任何一种抚摸能够像他们之间这样,胜任“精神恋爱”这个词汇。
这部电影从标题到内容简介,都让人预判是一部悲情片,甚至悲情+励志,身残志坚或者爱情战胜病魔之类。
然后在这次法国电影展中,《枕边的男人》被归到了喜剧组别。
我进影院前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打印错误,可是看的过程中发现这确实可以算作喜剧,苏菲玛索和男主角之间的对白充满睿智的嘲讽与交锋,一个聪明有才的女人即使瘫在床上河东狮吼也是这么妙趣横生。
瞧瞧这帮法国人多没正经,连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天大的杯具都要做成浪漫洗具。
此片的逻辑有点像《初恋五十次》,以人定胜天的执着使绝症成为爱情的点缀,而它的路数又截然不同,《枕边的男人》是纯现实的,没有一点荒诞不经,“信任”一步一个脚印的,铺就了一条通天之路,让心灵已死的男主角和肉体已死的女主角抵达了重生的彼岸。
那么影片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这是一部美国片,它最后的镜头说不定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爱情感召下嗖的一下站起来了,嗖的一下你知道吧。
而这是一部法国片,蕴藏着阴谋的法国片。
其实这部电影快到看完时也没觉得特别感人——虽然我在这篇啰里巴嗦的影评中把它写的MS感人。
它的节奏始终平淡,对白不多,镜头都懒得切,本来是个前情曲折的故事却连半个倒叙插叙镜头都没有,全靠主人公零零碎碎的讲述来查缺被漏。
如果不是在漆黑的电影院,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走神儿。
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被法国同学摆了一道,一切的漫不经心都在为最后一个镜头打埋伏。
他训练的拳击手打擂成功,他没要巨额赌注,而只求输家帮一个忙——借给他一辆豪华敞蓬跑车。
苏菲一袭雪纺蓝衣,被安全带保护在副驾驶的位置上。
他带她疾驰到很远的一片无人海滩,镜头一转,他横抱着她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身影若隐若现,加勒比海晚霞倾城。
我早就想到了他们最后会去海边,因为在一次聊天时她问他:你喜欢海吗,他说不喜欢,她说我喜欢,喜欢海,更喜欢泡在海水中的感觉,神情中充满对往日生活的回味和对残酷现世的悲观。
于是观众都会猜到,他最后会带她在海中沐浴——是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这更符合一个截瘫女人的身体状况,也更符合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然而没有,没有,他以惊涛骇浪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非份之想,因为他们之间有信任,深不可测的大海也是安全的所在。
看到这里,情感的高潮一发不可收拾,而电影,果然结束了。
最近总遭遇类似电影的袭击,比如前段时间看的mary and max。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整部电影都在用不急不徐不温不火的节奏叙事,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文艺片,让火象星座恨不得拖进度条,而在你刚要关上电脑,刚要起身离开影院的最后一刹那,它用只有几十秒的镜头给你当头一棒,然后又突然黑屏打字幕,扬长而去,丝毫不为你的情绪负责,扔下你呆若木鸡泪如泉涌。
这时你才发现之前两个小时里每一场空镜头、每一次目光交流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在为这最后一分钟的核武攻击做着铺垫,而你又不能跳过这些铺垫直接去看最后一分钟,看了也是白看,不会有什么特别感受,正如没有充足的前戏无法直接进入最后的高潮(sorry我实在没有找到更直截了当的比喻),而捷径抵达高潮恐怕只有吸毒。
于是之前的每一次欲言又止和欲哭无泪,共同造就了观众最后的欲罢不能,这样的叙事手法,可不可以叫作欲速不达。
如果说这算是闷骚,闷到了极致,也骚到了极致。
动也不能动,也要抱着你,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同床共枕,原来也可以激动人心。
PS:刚刚得知最新八卦,我out了,这个男主角,叫什么克里斯托夫.兰伯特的颓废温柔男,是苏菲马索的男朋友。
雷奥是一个拳击手,退役后他来到了热力四射的南美洲,并选择在哥伦比亚的港口城市卡塔赫纳靠海而居。
告别了辉煌的职业生涯,生活变得百无聊赖,他整日混迹于酒吧夜店,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一个车祸导致全身瘫痪的女人莫伊尔需要一个护工。
此后他应聘入住了这个女人的豪宅,在繁琐的日常护理之外,还要做她心路历程的忠实听众。
起初,自视甚高的拳击手和人生中落的女强人矛盾重重,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的傲慢和脆弱竟如此相似。
导演阿兰·莫纳喜欢将色彩用至极致。
影片中代表邪恶的莉娜和拥有过冒险过往的雷奥被赋予了黑、红、绿这些浓重的色彩。
纯洁的白色和蓝色,则是给莫伊尔的,代表着纯洁、死亡和永恒。
苏菲·玛索和克里斯托弗·兰伯特之间拿捏得当的面对面,勾勒出这幕剧中一个个浓墨重彩的瞬间
一个是瘫痪在床的女人,一个是潦倒醉酒的前拳击手。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爱萌发,生根发芽,在阳光下。
她是独立的,虽然需要他喂她饭,帮她排便,拿书。
但她的思想并不依附他的。
一开始她也会抗拒改变,因为畏惧,现状永远是最舒服的。
一旦她迈出那一步,她就正视了自己。
这个电影不沉闷,在法国电影中算少的了。
剧情很简单,也就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我喜欢那些场景,他一个人到海边,灯塔处。
一个人在长椅上喝酒,之后是他们一起在户外的场景。
当然,当然还有最后一个画面。
他们一起走向大海……
已阅
2.5 很难理解
冲着苏菲玛索和她男友去的,但片子整体还是一般,看的我云里雾里的……
当一个身体残缺的女人和一个精神残缺的男人相遇,他们渐渐看到未来,看到完整的人生。(故事的发生在美丽的哥伦比亚海滨,而不是西班牙)
精神的交融和理解是爱的最高形式...I miss you so much.
很含蓄,无论是两人之间的小情愫还是故事的发展情况。只是导演关于颜色的运用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光用衣服就要象征起恶和善么
文艺得不像话
雷奥为了一个偷自己钱包的女人,被打,这是什么逻辑啊?这种烂片真的有人看吗?
剧情很想当然,无论是爱情主线还是女拳击手的副线都展开得比较草率,没有细节铺垫的结果就是所有感情都很莫名其妙,人物也只有现状没有更丰富的背景支撑,无法令人感动。
这是直男癌片么
基本上算是异性版的《触不可及》,少了点幽默,添加了不少男主角的感情戏。新导演非常娴熟,且喜欢抒情,画面非常美,音乐也很到位,充满异域风情。男主角的颓败感中带有一丝丝细腻的成分,所以使得邋遢的外表也看上去没那么糟。苏菲玛索的突破不小,简直是毒舌妇虐待长工的感情大戏嘛。
还有一部跟这个差不多的,男护工看男病人的,海报都差不太多。
想表现爱情可以超越一切,法版两小无猜结尾也是被注进水泥里,不得不说法国是最注重罗曼蒂克主义的
苏菲玛索躺在床上,一颦一笑就完成了整部电影。好喜欢她把头靠在男人的胸前肆意地笑的那段。同时你要明白,一根鱼刺就会要了她的命。
老套的剧情。感觉演得很做作。
莫名其妙的酗酒,莫名其妙的多角,莫名其妙的好感,莫名其妙的爱情,一部纯粹的法国文艺片,并不觉得整个片子有多好看,只有那么偶尔的温柔让我触动
國內翻譯成“枕邊的男人”就跟把FORMAT 翻譯成“格式化”一樣破環意境破壞原意!
这个男护工是拳手 温情的男人啊
苏菲玛索躺在哪 是男人也忍不住。 当然他们只是彼此精神的依靠 互相依偎共同生存 看到的更多不是情感 而是需要。
一个男人三个女人,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拳击、裸女画、唱歌的按摩师,这些是什么?还有,男女主角的感情怎么突然就这么深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