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片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后天》,当年在音像店买碟还发现DVD封面上的名字居然是《明天之后》,当即被雷了一下。
这部《水啸雾都》看之前听说口碑票房都还不错,看过之后直接大呼上当。
首先《水啸雾都》的节奏做的很烂,没有一点灾难片的味,连徐克的《蜀山传》的节奏都赶不上。
其次它作为一部灾难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思考也寥寥无几,反正我看完了是没有任何想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或冲动,与其说是一部灾难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灾难片包装下的家庭闹剧。
一直都觉得灾难片要吸引观众靠的是灾难来临前千钧一发的危机感,灾难来临时绝望无助的末世感,对抗灾难时人物的悲壮感。
当然这个标准是相当不科学不严密的,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说的话徐克的《蜀山传》也是一部不错的灾难片,但是这个标准好歹也可以作为一项衡量观影快感的肤浅标准。
《水啸雾都》虽名为一部灾难电影,但在这几段上面张力都不够。
电影开始时一段老太婆被活活淹死在自己家里的场面倒是令人心中一震,但随后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洪水场面却让观众舒缓了下来,危机感就没了大半。
水啸雾都,洪水淹的是英国的首都伦敦,这算是旷世灾难了,但是这么一整观众在电影刚开始就没了压迫感,注定了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洪水来袭之前天才科学家推断出水灾将袭击伦敦,但官方水利学家却不接受,面对事实不知所措的副首相只能在公众面前做出洪水不会影响伦敦的无根据言论,以上种种本来都可做深,用来暗喻现实政治,但是给人的感觉统统是浅尝辄止。
洪水袭击伦敦的戏份中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是室内戏,没有多少能纵观水灾全局的大场面。
过多的室内戏本身就消解了电影的洪灾当头的危机感,而且在这些室内逃生的戏中也没有多少人类在死神面前奋力挣扎的意味来。
不是插入的几个水闸状况的镜头虽然有点气势,但还是挺假的。
电影最后部分,经历过灾难后真情涌现、冰释前嫌的一家人要与这场灾难做最后的抗争,作为天才科学家的父亲最后依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没有传达出任何的悲壮感来,而且也没看明白到底怎么个情况,莫非没有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搞不懂状况?
老科学家的死也不够煽情啊,按说这么悲壮的牺牲应该让人心有所触动才是,但是这么看下来没什么感动的。
虽然《蜀山传》是烂片,但这些方面做的都比《水啸雾都》好,从血魔即将掀起灭天绝地的浩劫开始电影就充满了紧张和压迫的感觉,白眉皓天镜被吸走,丹臣子入魔,双剑合并失败,这些波折都不断增加观众的心理压力。
另外电影中的环境也是以阴暗为主,更加深了灾难来临前的危机感。
血魔发动毁灭蜀山的血云大阵,此时玄天宗和廉刑正在血洞和丹臣子苦战,一切顿时都失去了希望,紫青双剑合并后只是杀死了血魔微不足道的一个元神,末世感油然而生。
而在最后丹臣子要求玄天宗杀死自己的对话也投出了一股悲壮的味道。
一部烂片节奏做的都比《水啸雾都》强,看来往后的灾难大片是不能指望了。
最后,灾难电影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警醒世人,给观众传达一种生存危机感,但《水啸雾都》在关于水灾的来源或者说原因上没做什么介绍,只是为了灾难而灾难。
《后天》之所以受欢迎也在于它放大了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异常现象,而这部电影中水灾的原因却含糊其辞,观众看完电影走进影院后除了视觉震撼外什么也没得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灾难电影的初衷。
用“虚有灾难片之表,徒有灾难片之名”来定位这部电影最恰当不过了,相比之下还不如以武侠剑仙电影之名的《蜀山传》有节奏。
与《后天》相比本片倒像是独立制作的小成本电影,“明天之后”四个字,《水啸雾都》可谓是当之无愧。
气象预报并不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
我一天到晚挑战她的极限,她不会放在心上的。
所有的交通工具……所有车辆,都必须受紧急应变小组的指挥。
“这一切可能已经太迟了。
”“但我们总得试试。
”人们每天都会犯错,但我犯的错却会害死人。
这是自杀式行动。
恩今天是中秋节首先先祝福一下吧大家中秋节快乐大家圆明天要上班 没的休息早早的回来参加易聚网的免费观影活动谢谢你们的活动^^看了部灾难片 啊哦看完的感受是 没什么特别大的感受感觉有点象<后天>(其实我就看了预告)但是我有哭点在莫里森教授为了挽救上千万的伦敦市民生命挺身而出 献出自己生命那一刻我流泪了我曾经想看了一半就走的冲动到那刻 发现没走 还是值得的这片子其实很一般 里面讲的灾难其实也没有震撼到我比起汶川大地震 缺少了更多的真实虽然里面提到说 遇难的市民有20万 感觉就很虚不过电影归电影 不要太当真我能从影片里感受到那些领导人的无奈和当时的紧急情况真的不能靠我们这些平民想象的那样理所当然我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这些语言就这样吧如果你们真的很无聊又没什么片子好看那就看下这部感受下也许你们有不同的见解
《水啸雾都》是我看过的不多的几部灾难片中的一部,而即使在有限的几部之中,它也绝对算不上好的。
我想,一部灾难片,要么是向人们敲响地球环境恶化的警钟,比如《后天》,要么是展现人们在灾难面前显露出的人性,比如《泰坦尼克号》,但是这部片子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建树。
滔天的洪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压根儿没提环境恶劣方面的事儿。
人性方面,可以看出创作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努力,但是结果乏善可陈。
主人公父子本来关系僵化,经过这一场灾难冰释前嫌,这本是一条比较温情、可以大做文章的主线,但是感觉影片在这一点上使的力度不够,也太急于让父子俩重归于好,结果根本没法打动观众。
大洪水让成千上万的人受灾,面对灾难,一定会有很多能引起人共鸣的细节,然而影片只是给了几个水面上的浮尸、抱着娃娃的小女孩等浮光掠影的镜头,实在太不够了。
那几面贴满了寻亲照片和便签的信息墙是个很好的煽情点,可创作者没有善加利用。
指挥官也有朋友被困在灾区,她焦急地打了个电话,却没有人接,这似乎展现了她软弱、无助的一面,可是就像那个关于太监的笑话一样——下面没有了。
像“下面没有了”这样的情节上的问题比比皆是。
举几个例子:影片用了不小的篇幅描写了那两个地铁工人,到影片中间,他们俩和主人公夫妇的那条线索重合,并且提出了救人民于洪水之中的办法,我以为他们会合力抗洪救灾,结果没一会儿胖子就被冲走了,瘦子也精神崩溃,主人公夫妇将瘦子和其他逃难路上遇到的灾民安抚一番之后就走了——之前那么多关于那两个地铁工人的描写是做什么用的?
胖子提出的办法后面倒是有了呼应,但是实在没必要在这里预告一下。
还有,女指挥官看了关于洪水中的人民没有放弃希望的报道后,很受鼓舞,决定到现场去,首相略作考虑之后同意了,结果接下来也没下文了,大家还是宅在指挥部里。
再有,上一个镜头里,指挥官还在为不能营救主人公夫妇而垂头丧气,下一个镜头里,那对夫妇已经坐在军队的船上了;上一个镜头里还是父子重逢呢,下一个镜头里他们已经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了,再下一个镜头又是父子依依惜别……不多举了,我的思维已经不够用了。
最让我困惑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
那个指挥若定的女指挥官是什么身份,以至首相都得听她的?
英国驻澳大利亚的领事竟然能阻止首相作出决定?
灾难中,政府的指挥部门竟然要从媒体上了解灾难现场的状况……blabla,总之实在是无言了。
具有这么多问题的电影还能打两颗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名翻译得很好。
英文原名就是干巴巴的flood,客观得几近无聊,而“水啸雾都”则不同,地点、内容、程度一应俱全,仅仅四个字,让我们对影片的内容已有大致的了解,不得不叹服。
当然,这其实跟影片本身无关。
一、“遇到洪水突发的状况,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吧,但是为什么电影中那么多人洪水来的时候还在马路上狂奔,你以为你人类的两条短腿是冲锋舟的螺旋桨么二、“如果已被洪水包围,应该立即就地取材,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千万不要游泳求生”而我们的男主角在大坝离水面N尺的时候、竟然拉着媳妇撇下老爸往海里跳,水里拼老命扑腾了半天哆哆嗦嗦的躲在一个一半已经被水淹的破船上还说他老爸要是没跳就是自杀,到底谁在自杀啊- -,有几个跳水有你们那么命好能找到救生艇啊三、穿帮镜头:1.被拉着跳海的苦逼的媳妇跟着他前夫好不容易爬到救生艇上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悬崖瀑布的场景,那叫一个惊险刺激,结果掉下去之后往上一看就一个坑爹的正方形天井,一个汽车都能被卡住,你们是有多背啊2.说什么谁过去开闸谁就得死,因为缺氧,你氧气瓶就不能多准备几个吗,背个大点的也总行吧,我还以为是反恐装置启动永远也打不开了,结果水闸打开没多久老头的尸体就被抬出来了,多特么让人蛋疼啊,氧气瓶是假的吧这么一会都坚持不了,老头最后还主动把氧气口罩摘下来了,大爷您是觉得您不死闸不开么3.最后,水闸要被炸搞得人心紧张,可是我觉得直接炸了反而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开始就应该这么做,为什么非得费那个九牛二虎之力还牺牲一个老头去开水闸呢,都合计北呢4.还有最后,能拯救雾都的两股水流大碰撞呢,轰炸机撤回轰炸命令之前的画面,水闸的水面平静的连个浪花都没有,然后就特么开始煽情了,是坑爹呢还是坑爹呢还是坑爹呢啊我让我老公看完这个电影,他直接跟我说蛋碎了- - 我要是有蛋我也能碎了一地 - -
原片是两部1小时33分的电影,很多人都说情节串不起来,看了一下午,觉得还是不错的,特技做的很出色,不过串联了太多人物故事情节,有点多此一举
看《水啸雾都》是因为喜欢《后天》,那种灾难来袭的危机感和花大把银子做出的真实感让心可以狂跳两个小时。
瞅着宣传画还顺眼,宣传词比较劲爆,就进去看了。
结局是――整个晚上都在后悔我花的那500积分,就这么白糟蹋了!
作为一部烂片,《水啸雾都》从开场两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显示其狰狞一面:洪水滔天,一个小房子“轰”的一下,倒了。
然后两个老大妈在聊天,水就从房子的门缝里进来了,然后门“轰”的一下,破了,老大妈A不见了,老大妈B就在观众的注视下貌似被淹死了。
没有对比、没有节奏、没有逻辑……这是我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开头,偏偏偏这种糟糕的状况居然一直持续到了结尾。
开场10分钟,还是没法辨认出,谁是主角。
因为人物太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是出来晃一下,就没了下文。
有个老头向那些科学家要资料,看起来像是民间科技爱好者,真理一向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电影惯例),貌似是主角出现了。
然后,镜头继续晃到一个不相干的人身上。
一个中年花姑娘打电话,叫老头来参加他“孙女”的洗礼,还谈到了不知道是谁的某某,老头怀疑那个某某不会来。
(按照这些词推断,这中年花姑娘是老头的儿媳妇,那个某某估计是她老公。
)然后花姑娘就碰到了一中年帅哥,他就是某某,某某对老头极度不满,原因是自己母亲去世时老头不在……直到洗礼的时候,老头赶来,还说自己是“外公”(明白了,原来不是“孙女”是“外孙女”,翻译台词的人是吃白饭的!
)。
在此期间,洪水就像广告一样,插播了几次。
洗礼完毕,各走各路。
中年帅哥被派到一座大坝去,在那里他碰到一美女。
美女打扮得非常时尚且正式,我之前一度以为她是电视台主持人,没想到,是大坝负责人。
这美女还跟中年帅哥曾经有过一腿,貌似由于老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论而分手。
(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此间,洪水继续插播。
然后老头也来了,美女还帮他联系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领导人本来一直相信那些著名科学家,对公众说没啥问题,不肯发布预警,突然就相信了老头的话(原来老头也是体制内的主流科学家,只是属于另一个机构)。
帅哥突然也对老头的话相信得死心塌地,两人确定洪水会涨得高过大坝,于是叫美女走,美女叫她手下走,手下却不肯走,于是美女也不肯走,于是老头跟帅哥也不肯走,于是洪水来了的时候他们就上演了一出大逃亡。
最搞笑的是,帅哥说唯一的求生办法是跳进洪水里(那时大坝上的屋子还比洪水高好多哦),然后就拉着美女跳,把老爹一个人留在那里。
然后老头就被政府派直升飞机救走了。
帅哥和美女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洪水中游啊游,游进了伦敦的地下设施,跟两个倒霉的地铁检修工以及若干乘客一起逃啊逃,终于逃到了地面上的一座没有被淹没的房子顶楼。
(这一段的洪水还算能看)然后……令人诧异的是,老头要求政府派飞机把他们也接走了。
帅哥就开始拜托还活着的那个地铁检修工照顾其他人,音乐就响起来煽情,那人就点点头,大家就挥挥手,把帅哥和美女送走了。
老头设计了个方案,要打开大坝让洪水倒流,同时让涌进来的海水跟洪峰对撞,消减去势。
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太相信他,他就说方案由他儿子、儿媳以及他自己去实施,领导人就信了(咋不想想,万一这老头反人类反社会,要用3条命去换几百万条命哩?
)其他科学家这时候就像霜降后的蚱蜢似的,啥也说不出,咋说咋错,后来为首的那个还自杀了。
美女研究了大坝地图,说要去一个密封的房间开一道门,去那里是“跟死神的约会”。
几个人就开始争谁去,帅哥美女开始长达5分钟的儿女情长的时候,老头就自己去了。
这时军队提出来把大坝给炸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同意了(咋不早点想到呢?
)争分夺秒啊争分夺秒,最终还是没炸就泄洪成功了。
那密封的房间也打开了,老头的尸体也抬出来了,就是老头背上的氧气罐叫人想不通,为啥这么点时间都撑不过去,背个大点的不就不会死了吗?
然后音乐又响起来,又开始煽情……然后,片子就完了。
感觉,前面一半抄的是《后天》,后面一半抄的是《海神号》,而且抄得还很烂。
啥都想说,又啥都没说清楚;想微微讽刺下政府,却又硬生生地把话吞回去了;特技不是不好,只是普通,而且安得不是地方。
最让人郁闷的是,可能是钱不够了吧,那洪峰对撞的特效,导演居然没拍。
我们身边的灾难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看欣赏灾难的“多元化”。
这片纯粹在故弄玄虚,卖弄特技。
故事主体在“水”和“时间”上,但最基本的细节——也是很多和“水与时间”有关联的电影的最基本要求:为什么那些湿透了的衣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毫无转折地干了!?
这么基本的要求都没做到,就别说其他了。
也别指望能得到什么启发。
整个片的结构就是:英国版hollywood灾烂片,所有最基本的商业元素都抄上了,如果你真有那么多时间的话,也劝你别看。
英国片看的比较少,尤其是此类具有大片迹象的片子。
因此也就抱着看稀奇的目的观看了。
看过难免和美国大片做些比较,感觉这片子各方面都有些单薄。
特技镜头就那么几个,对于被各种特技惯坏的眼睛显然不够分量。
故事情节略显拖沓并有拾人牙慧之嫌,题材新但情节不新。
演员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或许是因为对演员不够熟悉。
还有听起来有些别扭的英式英语。
综上所述,这只是一部闲暇时可供消磨时间的商业片,不要抱太大期望。
这样的片子,若不进影院,基本很难看下去。
故事陈旧,类似的前作太多,已经有人开玩笑说,还可以“水啸上海”、“水啸东京”、“水啸巴黎”;诠释平庸,演员们,长的都还不错,但伎俩不够。
然而,投映在大银幕上,声、光、影混合发酵,总是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是今年看多了现实中的灾难,很有些感慨甚至感动。
比较不舒服的是,诸多细节不合情理。
比如,父子隔膜了多年,莫名其妙地就合解了;比如,老爷子深入水底开阀门,怎么就必须得死;比如,女议员的面部表情,怎么无时无刻都像微笑……数不胜数。
最不爽的是,收稍时,竟然不表现一下两股水流的对冲,简直虎头蛇尾。
我的猜测,肯定是特效费不够了。
我想学游泳!
我以为很好玩呢~老头子倒是相对可爱~
还真是没感觉的电影..
特效和场面和好莱坞没法比,但是情节上面可以再好
灾难不够大~一点也不害怕
有点过长 其实看点不是很多 有点流水账
NO14
不行
哈迪叔,你跟搞基是分不开了……鞋老师的老婆,严肃起来还挺不习惯,不过是个好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片子好长,包袱抖得有些审美疲劳了
我觉得还行啊。
一般般的灾难片。
灾难片的魅力吧~~
今天和小雞去看的,特技比較假,沒有以前的後天好看
灾难中现父子情——还是那套路。
一人救国?屁咧!
被电影院门口的预告片吸引进去,结果发现最后看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放完了。
政府视角 美国人拍片还是大气
灾难片,影片本身就是灾难。
OST很好听!
为什么不能多带一罐氧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