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绝症,以为是悲情片;疯狂购物,以为是广告片;一王二后,以为是色情片;苦练吉他,以为是励志片;确认误症,以为是喜剧片;登台表演,以为是音乐片。
Over
这部电影虽然评分不高,但是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电影之一,这是源于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经历,14年被确诊之前看了这部电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都怀疑是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力量,才能让我在后来的治疗和恢复中抱有平静和希望,也在后来的恢复中自我检讨,帮助我找到那个被压抑着的被忽略掉的自己。
那么影片讲了什么呢?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白领遭遇失业,被分手,之后又遭遇了确诊癌症,于是在剩下的日子里,她为自己租了最喜欢的房子,买了最好的家具,最喜欢的衣服,叫最喜欢的红酒和外卖,体验与陌生的同性异性不同的性生活,买了自己从小就想要的吉他练习,就这样她刷爆了所有的信用卡,没法再缴房租被房租赶了出来,然后去医院复查,结果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消失了。
于是她变卖所有的家具衣物唯独留下了那把价值不菲的吉他,她再也没去公司而是去公园练习弹奏吉他,却和一群玩乐队的人意外相遇,最后她们一起合作演出,最终完成了儿时的梦想的故事。
而我又从中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自己,也疑似找到了生命的真相,那就是自我实现,我们压抑自己苟存于他人眼中,苟存于各种标准规则之下,扮演者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唯独忘记了我们自己喜欢什么,唯独忘记了我们自己,与其压抑自我,倒不如肆意而为,毕竟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存在一段时间而已。
看了豆瓣上的影评,无语,这个电影在德国和英国 甚至更北的地域的电影界和评论界有着不是一般电影的影响 没想到在国内还是评的乱七八糟的 看什么电影都乱七八糟的说 有点小愤 想想也不至于 到不说国内电影爱好者水平不行 还是地域文化的差别 国内看电影喜欢看个意想不到的桃色的噼里啪啦目不暇接的 换做这类内心和生活深刻独白的 倒是没了兴致 你说豆友们你们还看个什么意思 这电影可以说是编剧本人的真实经历 一段痛苦的事情过后想起了童真时保持的美好信念 对人性中一点的剖析 相当直白的表现 很平缓的叙事 看了好多遍还是感觉描述的东西远大于眼球摄取的多得多……
几十分钟几个小时钉在屏幕前,热水早烧好了都舍不得挪一下屁股去泡牛奶,想喝奶的渴望在连续的画面、思想、故事前面被我完全置之不理。
证明一部电影的魅力能够轻松胜过我的生理需求。
只要进入故事,我就被完全钉住。
感剧中人所感,透过剧中人想自己所想...女主角身材真好!
除了有点瘦,要是我有这么好身材绝对比她骚端,可惜没有;所以改走闷骚路线,这就是现实,这部看似疯狂的电影其实就很现实,这是我喜欢的原因,个人口味,我评星按个人口味来。
失业,这经常发生,我现在就失业,但失业的同时还失恋,这也可能,不算别的,大学毕业时这样的人就一打,但失业的同时还失恋还被告知癌症晚期仅有两个月可活,这样的人几率就很小了,很惨,确实很惨,这个时候一般人会被一大堆有关无关的人包围,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关怀...melody(多美的名字啊)这时身边没人,患病然后失业然后失恋,一霉到底,一无所有,没有另外一个人,无助、孤独、绝望、失衡..冲到大街上,只有一群飞驰过的没礼貌的滑板小子,多沮丧啊,满脸是泪都没人看到...想哭,声音还没发出声腔就被更巨大的绝望淹没掉了...只有回家,赤裸的躺在浴室里,自杀...自杀未遂,刀片掉了,然后冲出没有家人的家门...好吧既然只有两个月,那么就挥霍吧,尽可能的挥霍,找间全是落地窗的大房子,惊讶于她和孙燕姿对于房子的默契...然后躺下,沉睡,梦回儿时站在一把红吉他的橱窗前,眼中尽是渴望......然后用存款买想买的想要的一切,反正只有两个月,担心什么呢...当然包括一把红吉他,然后,衣食住性一一被按照愿望满足,喝法国名牌红酒睡温暖的床,我还喜欢她脱掉全身的代表旧生活的衣服往窗外扔的情景,把旧生活就是那样丢掉了,一点也不留恋,有什么好留恋呢,现在终于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美食、SEX、学吉他.....如果不患癌症这一切恐怕在她真正老死的时候都不会发生...当他把一件件衣服一个个箱子往外扔的时候,她的癌症也被她扔掉了,看着她气色越来越好就有预感,病因其实就来自于她那不对的生活,扔掉!
不顾一切的获得新生的时候,是那么的...正确。
于是我就用这部电影的状态写了这篇文章,感觉很爽!
不过希望以后文字会渐渐的向女主角的名字MELODY靠拢——优美你想便会去做,你做便会成现实。
重要的桥梁是勇气和坚持物质远去,不属于自己的远去,这时,专属于自己的,便会浮现...而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的时候已经丢掉了、忘记了专属于自己的东西,物质不远去则变得无聊,物质远去则变得空虚...结论是,女主角很幸运!
命运逼迫她面对真实的自己。
好了,终于可以去喝奶了!
水都凉了还要重烧
很偶尔下了这部片子.最初只是因为对吉他的爱好.得知身患绝症的事实,Melody那一脸病容岁的更加憔悴.生活的不顺接二连三,连稳定的工作也失去了.丢掉钥匙,舍弃了原本的居所.开始踏上生命最后的旅程.无度挥霍着全部积蓄,置办房子,以及所有.扔掉过去,就像扔掉衣服那般简单.洗去记忆,就像冲洗一个淋浴.真的吗?至少她是这样想的吧.始终抹不去的孩提时的梦.这时也实现了.那一夜,她亲吻着吉他入眠.但,人毕竟是种群居的动物.一个人难免孤独.她结识了搬运工,也许只是因为孤独感吧.她喜欢上了这家伙.还有那披萨小妹.又是一段les恋情.生活都是需要尝试的,不是吗?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都选择离开.这样的打击其实已经对她不算什么了.她拿起心爱的吉他,只能把自己埋藏于旋律中.信用卡已经濒临透支.生活的压力再次向她袭来.也许是压力所迫的心理暗示吧.她感觉自己距离死期已近.于是她来到医院,询问医师病情.生活很慷慨地给予了她一份礼物,一个惊喜.她痊愈了.她获得了新生.但,她只能短暂的欢呼.生活的压力立刻把她拉回到现实.房子,票子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生活的窘迫.物品的变卖.当看到她拿出琴站在二手店踌躇时,我真的心头一紧..最终琴还是留了下来.机缘巧合之下,命运女神再一次眷顾了她.终于她可以演奏她最爱的音乐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定性,生命也总少不了高潮和低谷.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勇敢面对了.
片中的女主角原本拥有一个与其他人一样的人生,可是由于癌症她失去了一切。
接着她开始在临死之前追寻一个梦中的世界——奢华而纵欲,同时夹杂着理想和美。
最终,她重新获得了生命,却失去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当然,除了那把红色的fender。
这把fender并不是一把普通的电吉他,它象征着人类潜意识中对于理想,对于美的自觉不自觉的追求。
也正因如此,女主人公最终没有选择把吉他卖掉。
换句话说,人世间的一切得失都在转瞬之间,而人们对于心中的理想和美的追求则是永恒的。
今天下午一个人躺在床上安静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评分不高可想而知。
片头女主就遭遇了癌症晚期、被炒鱿鱼、被男友甩的惨痛暴击!
心碎的她开始住在大公寓买奢侈品,但依然觉得孤独万分,在睡梦中她梦见了自己的吉他梦想。
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吉他开始为梦想战斗!
结局她成为了职业吉他手。
在舞台上尽情的释放自己!
看完最大的感触就是,人要为自己的梦想而活。
女主幼年时应该是被父母和学校压抑的很严重。
导致她干了一份高压的白领工作。
终于在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时才敢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反思我自己,幼年和青年和女主的经历很像,导致现在成年后有很多压抑的地方。
但现在我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倾听内心声音。
该哭泣时候哭泣 该反击时反击!
电影就是一句话概括:段子的细节补足。
倒霉的女主被医生判了死刑,于是在最后两周里去做一直想做的事情和丢掉节操,爽了。
更倒霉的是,接近尾声时癌细胞意外退散消失,这日子还能继续啊原来,天,官邸要退租,信用卡账单还是要付,告别荒淫。。。
电影好歹有个按好心的地方——女主经过这一劫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看看她原本的生活吧——工作:女主回公司上班,却被冷漠辞退,她说我在这里干了四年啊,主管不带任何表情地回答说我知道,你可以走了。
女主气得颤抖;爱人:女主男友也是个白领,是不是挺登对的,但他全然没注意到女主的焦虑还一直说自己的问题,并提出了"分开一阵"如此暧昧不清的话;生活方式:素食主义,恨嫁的心,没特色的穿着,负一层简单无趣的独居小屋。
活得好迁就。
看看她"最后的两周"吧——刷爆信用卡,租了超大间的公寓,很多窗户,面向湖景,还充满阳光;订购最贵最舒适的床垫,设计感突出的装饰,色彩鲜艳的衣服;送货小工上门,是个丑丑的黑人,搭讪了两句就擦出爱的火花;披萨外卖送货小妞,烛光下聊聊天,也擦出了火花;同时拥有两个爱人,白天和黑人男,晚上和披萨女,最后彼此撞见了就在一起床第欢愉;最重要,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红色电吉他,被自己弹奏的音乐和希望包围,忘记死亡降至。
猜想,她的一生几十年一定都没这两周更幸福更满足的了。
做想做的,爱想爱的。
有没有有点对号入座的惆怅?
何尝,对生活没有想法,却被深埋;想抱怨又只能妥协;想爱却说"没未来",渐渐就不是纯粹的个体了,成为一个social member。
很多顾虑,怕受挫,怕失败,怕失去认同。
无奈和遗憾堆积成山峰,还不断告诉自己是业障呀,要翻!
够了!
在死亡面前,什么都不值一提。
终结就是终结。
你所浪费的今天就是浪费了,没有了,开心不开心,值得不值得,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自己真正受益。
想到什么就快去做吧,你做或不做地球都在转呢,反正,最后,大家都会成尘埃,遗忘,消失。。。
最后女主离开公寓,变卖家具,唯独留下电吉他和阳光。
幸运女神眷顾起她,最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以弹奏为事业,目光清透,堆满笑容。
多好,一切变得多自然。
房子位置看上去很舒服..放上一张特大号白床然后把衣服都扔了只裹一个白窗帘真好看
在看到《吉它(一个绝症的女孩的摇滚梦)》这个题名时,抱着对摇滚那一丝不灭热情的我下了这部电影。。。
但看了电影后很惊诧,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可能摇滚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借口吧!
最多也只是工具,一个面对死亡的人尽情地纵欲,希望人生的最后能够让自己好好的爽一把,也许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牵扯着童年的那个吉它梦,未免有些牵强。。。
剧情其实挺扯的,可是看见了生命的另外一面。
很个人化的故事
文不对题
虽然剧情弱了点,没有高难度弹奏和好听的歌曲,但它诉说的不就是我们底层屌丝的生活现状吗?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
出乎意料
人生快乐的活着才是真理。
挥霍余生。电吉他速成指南。看到了我恶心自己的样子。
底层人物无味的生活一不小心步入绝境,想以最舒适的方式结束,孤独中带有绝望居然还伴着窃喜!最后一看是生活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只是改变了一种生活方式…
还行。
不管怎样还得活下去 我爱吉他 我爱自己
敢再假一点儿嘛!
献给曾经死过 的人 我也要去死了
他看完后,说失眠了。在电话里给我讲述了整个故事。我在一个沉闷的夜晚看完,安静的睡去。再无法把自己的心安装在他的视线里。关于重生的电影。关于告别。
欧亨利遇见Oh,shit,OMG还远吗?
我真心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太喜欢女主了啊
呐喊的那一段演绎的相当棒
简单的故事
绝望希望热爱重生该遇上的都遇上了
说真的,比较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