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力推荐这部好片!
小男孩超龄的演技令人折服!
剧情感动人心,配乐也非常棒!
看完这部电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自由,如果不是以上帝之名,它又何以如此美妙以至让如此之多的恶人从那善良的人们手中将其剥夺?
自由无疑是上帝给予人类最美的馈赠,它美妙的似天堂,但同时又脆弱地不堪一击。
它本是人类的天性,是上帝的馈赠,但历史却又不断重演着人类得而复失的故事。
那些独夫刽子手永远不会让人们如此轻易地获得自由,他们总是以各种宏大的名目阻挠并剥夺人们本该享有的自由,以致在追往自由的路上,人们永远不会是轻松而安逸,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
我看过很多电影,我也喜欢过很多电影,但真正能够深深打动并引起我深刻共鸣的电影只有两部(目前为止),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有一部就是这部《我是大卫》,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自由的。
《我是大卫》讲述了一个让我两度落泪的追往自由的故事。
电影的背景是在二战之后的东欧国家保加利亚,二战之后的东欧建立起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许多东欧人因不满新政府而被关押到集中营劳教,无数的家庭因此而破碎。
影片在一片漆黑中开始,在嘹亮而深邃的歌声中,有两个人在进行着对话,一个是集中营的监管者,另一个便是主角大卫,一个12岁的小男孩。
就像前面介绍的,大卫的父母因为反对新政府而被政府关押到集中营劳教,集中营里没有欢笑没有爱,只有愤怒和仇恨,没有自由,只有奴役,而大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长期的集中营生活让大卫过多地见证了人性之恶,到处都充斥着奴役与殴打,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由的言笑,以致在大卫的童年里没有快乐,而大卫也没能学会如何欢笑。
大卫在集中营里有一个朋友约翰。
有一天,大卫对约翰说,“我不想活了。
”约翰听完他的话后,停下手中的活,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不准这样说,不准这样想”,“为什么不呢?
这里没有一件事时好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约翰说道,“因为如果你活着你就可以改变事情,但如果你死了就不能了,所以想办法活下去!
”我感动于这段对白,它让我不禁想到胡适说过的一句话,但有一息之尚存,则终有一毫希望在,若一暝不视,则真无望矣。
后来大卫因为偷了集中营监管者的一块香皂而被卫兵发现,就在卫兵排查时,约翰将香皂从大卫手中抢去认罪,而这一幕被一位集中营的监管者看到,于是约翰被当成小偷被当场枪决,他是为大卫而死的。
那位集中营监管者也许是被这一幕触动以至最终良心发现,安排大卫逃出集中营并向大卫指明他要去的目的地丹麦——自由之地。
于是就有了电影开头的那段对话。
就这样,大卫开始了逃亡旅程。
在通往丹麦的一路上,大卫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有好几次都险些被再次关进集中营。
很难想象,在长达上千公里的路上,一个只有十二岁的男孩只身一人前往,这期间他要承受多么大的艰难困苦与孤独落寞啊。
大卫就一直这样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着。
当大卫遇到一位在郊区画画的老奶奶时,这位老奶奶请求让她为大卫画一张画,在仔细刻画大卫的过程中,老奶奶似乎看出了大卫眼中所隐藏的孤独与忧伤,也从大卫的脸上看出大卫所经历的不寻常的岁月,虽然她不知道那些岁月具体究竟是什么。
也许就是因为这位善良的老奶奶感受到了大卫受伤的心灵,于是她请大卫去她家做客。
大卫乘坐着老奶奶的汽车来到意大利与瑞士的边境。
在这里发生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边境卫兵要求检查证件,但大卫没有证件,于是老奶奶向卫兵求情,“他是我的孙子,他的证件出门时忘带了,你就通融一下让我们过去吧!
他只是来贵国一下,推翻政府之后马上就走。
”卫兵顿时大笑,并笑着说道,“好吧,安德森太太!
年轻人,掌握政权之后帮我们加加薪水吧!
”于是大卫越过边境就到了瑞士老奶奶的家中。
老奶奶非常关心大卫所遭受的经历,她希望大卫能告诉她,但经历过集中营生活,在集中营见证过无数丑陋邪恶之举的大卫已很难再相信任何人了,他不敢说,怕被再次送往集中营。
于是大卫便哭着说他不能向任何人讲述他所遭受的一切。
看到这里我已热泪盈眶。
大卫向老奶奶讲道,为什么人们要做恐怖的事情?
打人、杀人、把人关起来。
大卫继续讲道,我朋友约翰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人。
老奶奶听后说:“如果那样的话,生命就没有价值。
小心没错,但不能拒人千里。
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他们都有家庭和朋友,他们只想过快乐的生活。
世界上确实有坏人,...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拒绝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
拒绝交朋友,或者看不到人的优点,如果这样的话生活永远不会快乐。
”在自由的社会里,大卫开始慢慢改变在专制的集中营中形成的偏见。
在自由的社会里,大卫走进了一间教堂,看到人们在上帝慈爱的光辉下唱着圣洁的歌曲,大卫在这个自由的社会见到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友爱,他没有见到如专制集中营中的仇恨和罪恶。
大卫无意间在一家书店发现了他母亲写的一本书(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大卫一家在专制社会下的故事),向老奶奶询问他的母亲,最后大卫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全都告诉了老奶奶,并将记载着他一切信息的信给老奶奶看了。
于是老奶奶带着大卫找到瑞士当局,联系了他的母亲,最后大卫坐上了飞往丹麦的飞机,最终见到了他因失散多年而记忆模糊的母亲。
电影进行到这时,我再一次流下热泪。
自由社会人爱人,专制社会人恨人。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人们相互友爱,自由往来,而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互相揭发,相互仇恨,在那里人们之间没有友爱没有同情,也没有生活只有独夫政治与强制奴役。
人性之恶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人类在专制社会下生活了几千年,而自由社会最终出现才不足百年,就在上个世纪,就在大卫故事发生的二十世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建立在独夫统治之下,专制、仇恨、奴役、杀戮,人们在这样的政体下承受着一切。
而那美妙的自由却在人们手中一次次地得而复失,这是为什么?
为何人类都知自由之妙,却仍被独夫统治在强制和奴役之下?
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由于独夫所宣扬的美好新世界抑或是其向我们给出的种种美好承诺,以致我们迷惑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而最终让独夫和专制者满足了他们的权力欲望,达到了他们最终的邪恶目的。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知晓自由的人儿而在面对谎言和诱惑时表现得过于软弱。
正如帕尔默在《实现自由》中所说,自由的挫败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然后才出现了恐怖的压迫形式,而未来最紧要的战斗也将在思想领域爆发。
自由意志论者千万不能从思想较量中退缩,或者——在公开的辩论中——回避集体主义、暴力以及统治思想的挑战。
我们千万不能像过去的自由主义者那样怯于争辩,将思想阵地拱手让与自由思想的论敌。
用F.A.哈耶克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必须将自由社会的构建重新看作是思想的历险,是一项需要勇气的事业。
”罗斯巴德说,自由的代价便是时刻保持警惕。
警惕自由的敌人,警惕一切可能再次将人类带到那曾使人类受困千年的强制奴役的深潭中去的各种形式的理论与说教。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追求自由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人类的生存状况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改善,人们开始享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而这一切都是人们不断努力斗争获得的,自由永远不会像空气那样唾手可得,因为自由的敌人永远地存在,并异常的强大,它们不允许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得到自由,它们必然会想法设法地阻挠人们。
就在这样的斗争中,人类走到了现在,走过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走过了上个世纪最庞大的乌托邦运动。
今天我们得以幸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无数善良人儿的生命和自由永远地被留在了人类追往自由的路上,他们应该被铭记而非被遗忘。
我们应加倍地珍惜并保卫今天我们所享有的自由,并在此基础上去努力争取并帮助人们争取更大的自由。
因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上帝给予人类的馈赠,历史一再演示,自由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是和平、安定和繁荣以及一切的一切,而专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只能是仇恨、强制、奴役、饥荒、杀戮和战争。
自由必须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这种绝对是建立在财产权之上的绝对性,也只有当立基于财产权之上的自由绝对时,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并保护我们应该享有的自由,我们必须为此而战。
和以往一样,未来我们还将在追往自由的这条路上面临更多的困难也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我们不该为此而有丝毫的退缩,我们应该像大卫那样勇敢地奔向自由。
只是我们要时刻明白,在追往自由的路上没有免费。
注:1、电影《我是大卫》观看地址:http://v.pps.tv/play_31FNVY.html2、原文发表于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e2854f01017taf.html
临逃走前,他的朋友约翰对他说,不要相信任何人。
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为了生存与人沟通,他学会了微笑,从僵硬的笑到真正柔软放松的笑容,带一点羞涩。
女孩玛丽亚的世界对他而言如天堂,但女孩父母对他的款待只是出于报答与客套,不触及内心。
瑞士老太太给了他真正友善的爱,她失去了她的儿子,却帮这个孩子找到了母亲。
还有开往意大利的货船上的水手、面包师傅、要他送酒的农妇、汽车需要加油的年轻夫妇,这些都让他一点点地认识到了世俗世界的真实表情。
影片中最出人意料的是,那个指导David逃亡的声音,一直未出现的面孔,竟然是集中营里那个士官,而不是和他一起的那个年长囚犯。
那一幕回忆出现在音乐中,没有对话,但是人物的眼神很到位。
士官在与年长囚犯目光交流后达成默契,年长囚犯从David手上迅速抢走香皂,士官把枪口对准囚犯……在最黑暗肮脏的地方,也可以开出人性美丽的花朵。
可是又该如何评判士官的善与恶……我很喜欢影片中的各种配乐,以及不时穿插的一些小细节,David与水手在意大利重逢,David坐在顺风车上享受着风和田野,以及刚从海里上岸时伏在草地上享受阳光的表情,这些细碎的美好,是支撑他一路前行的勇气。
如果David没有开始相信人性的善良,没有对美好的事物生出一点点的好奇,那么,他抵达丹麦的路途可能还会遥远曲折得多,甚至未必能够抵达。
影片很美好,让我看到人性的力量,相信的力量。
看到最后哭了。
《我是大卫》其实有一点意识形态在里面 但不深入讨论这个方面影片在阴冷的气氛中展开的 大卫从集中营出逃 经过了旅途慢慢 见到了很多人 最终在瑞士老奶奶的帮助下 找到了他的母亲 个人觉得他在瑞士的旅途中 使得他慢慢地接受他人的帮助 开始学着融入“外面的世界” 影片最令我感到深刻的是帮助大卫逃出集中营的却是个集中营军官 令人深思 不错的片子 推荐给大家
“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去做,将信件送去丹麦,途中不要拆开信封来看,也不要相信任何人,一直向北走。
”这是剧情片《送信到哥本哈根》(IAmDavid)的开场白。
电影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安妮·霍姆1963年的同名小说,讲述孤儿大卫孤身一人送信到哥本哈根的故事,最终在画家老奶奶苏菲(琼·普洛莱特饰)的帮助下,乘机来到哥本哈根,完成送信使命。
原来收信人是他的妈妈,一位保加利亚女作家,在曾经青梅竹马的卫兵帮助下利用伪造文件逃离劳改营……影片非常纯净,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一切。
影片前期有很强的闯关游戏意味,但本质上应该是一部寓言片:一个不甘平庸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完成“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任务,来到自由之地。
有人可能40岁完成,但时间无处打发,最后又折腾进了劳改营,却走得更远,看到美丽多彩的极光;有的人可能年过60才得完成,还有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完成!
看这部电影的缘由是我在某个心理公众号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相关的推送,我并未详细阅读只是觉得这部电影或多或少会与疗愈相关。
再加上前阵子简里里的晚安时间推送简述了以看影视作品的方式来替代性体验情感作为疗愈方式。
于是乎便决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我哭了好几次,准确的说是电影中好几处情节让我感同身受,仿佛我就是主人公David,在寻找信任与安全的旅途中遭遇起起伏伏。
电影讲述了在保加利亚劳动营长大的孩子David因受不了营中无望的压迫劳作生活,决定逃出劳动营并最终抵达丹麦寻得生母的故事。
在旅途中David遭遇了许多抓捕与背叛,但也邂逅了他在集中营中从未遇见的美好事物与善良的陌生人。
他慢慢尝试着向外人打开心扉,虽历尽千辛万苦但最终他成功重塑了过往一些悲惨的记忆,原来劳动营中的人也非毫无人性,而只是长期无望的环境让人忘记了那些善良而又温暖的瞬间。
一路上David母亲的书本做为线索出现过好几次,前几次都是微微掠过,最后一次随着David对Sophie奶奶打开心扉经过询问才真正得知书本内容以及发现书本作者是他的母亲。
原来他母亲留下的线索就近在咫尺,但他并未有好奇心与余力去看见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David在深夜告别他从火中救下的小女孩Maria,他把保佑他的最珍贵的护身符送给了Maria并对圣母说他不需要圣母的保佑,他不值得美好的东西,但是Maria值得,他将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了她。
己经背叛,筋疲力竭的David尚有爱的祝愿,也可以说是Maria毫无保留的爱让David知道了善良与爱是存在的,习得了一些爱的能力,即使不能信任Maria的父母也希望能给予Maria力所能及的回报。
玩过RPG游戏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下游戏时间:上世纪50年代初期游戏开始地点:冷战时保加利亚的某劳改营你所扮演的游戏角色:DAVID(大卫),一个12岁的,从小在劳改营长大的,对外面的世界和自己的身世都未知的,孤儿。
对你来说,自由就像是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梦,陌生而不可及。
游戏目标:逃出监狱,去丹麦,你将拥抱自由你的脸上写满了悲伤和无望,你才12岁。
你说:活着是无尽头的被奴役,你不想活。
你有个忘年的狱中挚友,他叫约翰。
他说:活着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他说,他遇到了太多的坏人,但也遇到一些好人。
世界没你见到的那么坏。
他说,为了自由,你要活着。
你在狱中向不同国别的犯人,学习了好几门外语。
你通过天天搬运石头,间接练习了负重徒步。
接着你只要等,有一个神秘的人物终会出现,他会教你逃狱。
终于,你等到了,但不是逃狱,而是……那天,你爬进监狱长的办公室,偷了一块肥皂。
约翰为了救你,承担了偷肥皂的责任,被枪杀。
你终于得到了神秘人物的指点,一天夜里,你成功逃出劳动营,但临行前却被交予了一封神秘的信件,并被郑重告知一定要送到丹麦的哥本哈根--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地方,更不用说该如何才能找到的地方。
带着一只指南针、一块面包和一封信,你上路了。
你得爬车逃票 你得躲过巡逻队你得翻山越岭你得刨坑钻过边境封锁线你已到了希腊不要停下脚步,一直向北走,把信带去哥本哈根,不要拆开信,不要相信任何人。
你的旅途并不枯糙,有壮美的风景,和迷人的游戏背景音乐一天早上,你被一只灰兔唤醒,你接着上路你得会攀绳,这样你才能爬到开往意大利的海轮上你躲进后舱,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一夜噩梦,梦见约翰被杀,母亲被人拖走。
被一个船员发现,用得到的珍珠小刀贿赂他。
他把你放到海里,借助海流,你游到了岸边。
你太累了,睡吧,孩子,你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前途新世界的危险与精彩,未解的身世,勇气、信任、欢笑与希望的意义等种种人生命题在等待着你,一一开解吧。
你在清晨温暖的阳光里醒来你看见了一个旖旎平和的意大利你用那块用约翰生命换来的肥皂洗澡,一架飞机呼啸而过。
你走在明亮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不要去相信任何人,你手足无措。
在面包店你停住了脚步,你饿了。
老板把你领进店里,他给你介绍他这是城里最好的面包店,但就是没人买他的面包。
他给你一张“面包圣母”的画像,他说这能庇佑你。
你的浅浅的奇怪的眼神,你好像不相信。
老板出门了,你也赶紧走吧,他去叫警察了。
你在森林迷路,指南针也坏了。
我给你的忠告是,爬树吧,爬最高的那棵树,在树顶你能看见一片辽阔的草域。
你会遇见一条狂狺的狗狗的女主人,会给你一篮子红酒和2里拉的小费你得送到一个party去你用这人生的第一笔钱,妄图想买一个店里的许多东东,被嘲笑。
你的人生经验少的惊人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钱?
你不会笑,笑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情?
你努力的笑,笑不出来。
你必须从零开始,学会如何在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生存。
你继续上路一个汽车停在路边,你用英语跟他们交流你虽然对这个世界虽然陌生,但你没有拒绝施助你拿着油箱去加油回来的路上,你乘在摩托车的后座你张开双臂,你好像触摸到了哦,那是不是,…………,自由你继续上路你看见一个女孩,和另几个孩子嬉耍一个大孩子把你揍倒,他诬你偷东西房子着火了,女孩在火中你冲进救了她你醒来,你在一个洁白的床上女孩看着你笑你也笑了,你终于会笑了女孩调皮地说,你是不是爱上了她这是个贵族家庭家庭的温暖几乎让你把“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使命抛到了脑后必须继续往北方走!
心中无法消散的使命,让你决然继续起莫测未知的旅程。
你把“面包圣母”留给那个熟睡的女孩。
你又碰上了那个船员他干船员很不爽,所以改行当司机。
搭上他的车去米兰你的手又抬了起来随着连续跳跃的电线和电线杆起伏你好像触摸到了那是,……自由吗?
在米兰街头暴动无产阶级和警察打起来了你惊恐你想逃避但你还是被抓,塞进了囚车你得自救,你能逃出去在一个有湖,有山和云的地方有一个老奶奶在写生她看见了你,你那拧巴地无比严肃的脸脸上有太多的冷惊悸你不想对外人说她想画你你就坐下了她把你巧妙地带出了意大利的边境你站在了瑞士的国度上老奶奶把你的肖像画挂在了墙上你看见了你的脸你看见了什么呢?
你不会说。
你抚摸那只猫你的脸贴着猫你说 猫在颤抖老奶奶说 它只是在呼吸你有太多的心事要说那个神秘的声音依然响起:不要相信任何人你终于哭了在老奶奶的怀里在街上老奶奶说 你可以相信任何人在这里你去了教堂你的身边站着一个配枪的治安老警他向你微笑唱诗响起在劳改营的一幕幕,……到这里,我不想再续写后面的游戏情节了。
我要告诉你过关秘笈和谜底。
赶紧去商店找老奶奶吧,那里有一本书写书的人,是一个保加利亚的女作家,她在动乱时期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被人引渡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而她书中的孩子,就是你而你要送的那封信,你也可以拆开看看,那是……嘻嘻,不说不说那个神秘的人啊,……嘻嘻,不说不说于是,你在老奶奶的帮助下,踏上了去哥本哈根的飞机。
最后说一句:那个演约翰的演员,在另一部片子里演了耶稣,其实,在这部片子里,他也是耶稣
最初我看的时候,还以为是和《流浪的尤莱克》是同一个版本,看着看着,我才发现并不是,尤莱克是失望,但是大卫是希望,尤莱克断掉了双臂,大卫安然无恙。
最后的时候,有人回来寻找尤莱克,要求尤莱克回到自己的村庄去,尤莱克的那个眼神,我永远无法忘怀,尤莱克那种心痛,我一辈子回想起来,都会历历在目。
大卫刚刚逃出来的时候,遇到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那些风景,让人难忘,让人眼前一亮。
大卫问他的朋友约翰说:“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 约翰:“活着能改变事情,死了就不能。
想尽办法活下去。
”
小小的大卫因为从小就生活在集中营,所以他觉得生活很痛苦,生活也没有任何希望,于是大卫问出了这个问题。
然后大卫逃出了集中营,然后大卫看到各种各样美妙的风景,虽然流浪,但是还是记得沿途的风景,沿途美妙的风景陪伴着他,沿途美妙的风景在大卫的内心深处蹦蹦跳跳的。
然后又一次,大卫又差一点点被抓了,被抓的过程中信封裂开,然后他发现其实信封里面装的是自己的各种证件。
然后大卫继续往前走,遇到了一个正在绘画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画出了大卫的模样。
老奶奶说:“世界上有好多人,言不及义,却老是说个不停。
沉默是金,你很聪明。
” 然后老奶奶带大卫去了小镇上,老奶奶让大卫在镇子上等他,大卫看到了那本书,那本自己的妈妈写的书:这本书讲的是女作家战后在保加利亚,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她丈夫是英国人,到保加利亚鼓吹反抗共产主义,他一直带着她和她的儿子,但是他们全部被捕收,他和小男孩遇害,但是她遇到一个卫兵,是她青梅竹马的玩伴,帮她假造文件,帮她逃亡,让她有了生机,但是她与儿子失散,两个人相隔万里。
1952年,一个在集中营长大的孩子—大卫,接到了一个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任务,外面对于他是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未知的艰险在等着他。
但是凭着在集中营里暗无天日的岁月里锻炼出来的坚毅和顽强,他从遥远的保加利亚向北边的丹麦进发了。
一路的坎坷,但送信到哥本哈根这个任务一直萦绕在大卫的心底,或许那里就是希望,或许那里就是自由。
梦中母亲甜美的笑容让他绽开了笑脸,集中营里的梦魇让他一次次不寒而栗。
还有“donot trust anyone” ,眼睛里深邃的黑暗。
忧郁而稚嫩的脸 看不懂人世。
然而偶尔翻起一本书,一切都结束了。
善良的老奶奶苏菲最终帮助大卫完成“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使命。
母亲 自由 都不在梦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根据世界经典儿童励志小说《送信到哥本哈根》改编的电影《I Am David》重新解释了这句中文经典成语。
谋事在人,论心不论智,没有万无一失的谋,只有突然勇敢的心。
成事在天,天不助人,天只负责看,看地上有没有肯爱你的陌生人。
12岁的小男孩David,能够逃出集中营,跨越4个国家,行程万里,找到自己失散10年母亲。
替他设计逃跑路线的人,是个陌生人。
这个陌生人,无论在小说原著中,还是电影里,都没有名字。
他突然勇敢了,他悲悯这个孩子,还没有尝过自由的滋味,就要死了。
他,很不负责地,指了一条向北的路,告诉David:北方自由。
12岁的小男孩David敢于越狱。
勇气来自另一个陌生人的死亡。
为一块肥皂,被一枪爆头。
那个叫John的狱友,是自愿替他死的。
David不明白为什么?
就想,也许,这就是天意。
那就,向着北方,向着自由,跑吧。
12岁的小男孩David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重逢的那一刻,他还是不敢叫:妈妈。
他生怕这一切,都是善良的谎言。
他只敢轻轻地说:I am David。
等待命运的仲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部揭露美苏对抗、全球冷战、政治恐怖的丹麦小说,在中国,变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少年版。
给儿童励志了。
还算可爱
美国电影√
bug不少 结束的也草率 但是也挺感人
一路旅程不够深刻也不够温情。印象最深的还是集中营里替他抗下肥皂的大叔还有替他策划出逃的军官。
行走是成长的过程。
那些被伤害的被压抑的情绪被老奶奶慢慢释放,但没想到结局的高潮还是来的那么迅速而震撼,黑暗中人性的善之光让一切为之动容。
成长是一场逃亡?宗教隐喻还是比较明显的 还是有点太过用力的感觉 没想到的是它会出现cold water
“不能通融一下吗?他只是来贵国做做客,推翻了政府马上就走。”“好吧年轻人,掌握政权之后别忘了给我们加加薪。”
被海报骗了,因为李四叔才看的电影,结果就几个镜头,领略了瑞士的风景如画,听了蹩脚的英语,结局好温暖,结尾曲也好喜欢
3.5。本有意思,拍得实在一般,衔接生硬节奏欠佳表演也不算上乘,不过导演把一个好故事讲明白了,一片赤胆值得肯定,大卫的静态挺耐看。果然卡维佐加起来也就出现了一两分钟.....
人与人之间如果有一个纽带,你帮过ta,对ta有用有价值 那么暂时性的ta会对你有善意, 而如果没有任何纽带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防备警惕不信任导演想拍一部治愈的片子,弘扬善良如果主角是成人 那个军官还会指引他逃出来吗?导演也是利用了主角小孩子的身份引人同情呵护,这个小孩子的身份得到了很多便利,让诸多大人小孩相对成人放下不少戒心故事还是偏童话, 现实不是童话世界
很美好的角度。
谁都不相信,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谁都相信,就可能失去生命。怎么选?
好感人的故事,当然这是编出来的故事,理想化,寓言化!真实世界里一个12岁的男孩不太可能独自逃出保加利亚的集中营吧?
(JC的口音和圆眼镜\\\\\\\\\\
像是不同政治体制下对自己一方真善美的无限宣扬以及对对手假恶丑的过分夸大。也就是在苏菲老奶奶家的那段对话很感人而已。
改编的很多,但仍是一部好电影。
感觉不太流畅,也没到形散意不散的状态。
漂亮国又在嘲讽上个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悲剧呢,劳改营等同纳粹集中营呗,而沿途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富人还是平民却个个都充满着文明和关爱呗,呵呵呵。至于片子本身,各种BUG和所谓戏剧性巧合,简直就是拿观众当傻子了呗,呵呵呵
因为一首歌我看了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爱上了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