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反派》之后,包贝尔似乎找到了自己“恶毒反派”的新定位,由此开启了“反派宇宙”。
他选择出演的作品,会以动作强类型片作为基础,贴合打黑的主旋律精神,而他自己则去扮演那个“黑”。
这是他目前贯彻落实的选片思路,应该也会延续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甚至可以看作是他与片方的一种“默契合作”,相应的作品会与他完成双向选择,更可能将角色变成“量身打造”。
这显然是非常讨巧的思路,借助了包贝尔在观众心中固有的“恶感”印象,加持了角色所需的受容程度,同时也确实利于包贝尔的表演类型,以及同样重要的是“演技放大”--以一个“扭曲反派”的人物心境出发,“扭曲”带来的夸张行为、极端情绪都能带来所谓的“演技时刻”,实际上却由于其外在展露程度的巨大而很易于塑造,反而是内敛才更有难度,而这就方便了包贝尔向观众去“强调”自己的“演技之存在”。
此外,包贝尔更能参与到很多动作戏份之中,他自身作为大BOSS而不必多打,到了最后才会出手,反派定位也必然导致其更多的是“被打”,因此规避了动作基础不扎实的缺陷,同时又能在摔打中展示自己的专业精神。
最后,则是包贝尔出演反派会带来的巨大情绪价值。
就像《拳力以赴的我们》综艺对张大大的使用一样,张大大/包贝尔的观众缘向来就比较差,因此很多观众都想看到他被打,而拳击综艺/动作电影里的反派角色就提供了这种内容,且让其被打得格外惨烈。
这当然是廉价的情绪价值,如果放到院线电影的大银幕上,被当成一个正经的文艺创作作品,那么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也撑不起院线电影需要的观众规模,观众愿意花几块钱看包贝尔在“质量未知、因为其参演而多半不佳”的片子中挨打,却不一定会用接近百元的票价去买单。
但放到低成本--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的网络播放平台上,这种价值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包贝尔无疑是非常精明的。
他找到了最能让自己契合观众既定认知、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扭转”观众认知的道路,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商业与口碑收益,将这个标准完全落实在选片之中,甚至可说是与片方达成的一种“默契”。
网络电影是最合适的形式,进一步压低了投入风险与观众预期,让他们能够接受一部“包贝尔参演的电影”,更愿意消费“包贝尔挨揍”所带来的廉价情绪价值,更何况还有动作片的同样“表层化”体验,由此在低预期的基础上给出好评。
最后,由于主旋律带来的“扫黑除恶”这一朴素的正邪观念,作品的情绪价值会再做加强,正义必胜的爽感其实同样是一种廉价的情绪价值。
网络电影+动作片,更进一步地增加了成本投入与创作难度的保险性,更短的片长对应着更“聚焦动作”的内容元素,如果太长则内容丰富性、戏剧展开度都要相应增加,而观众也会在容易分心他用的观看环境中不够耐受,这对剧情片来说是掣肘,但于动作片而言反而是“不至于分流打戏含量”的利好。
此时,包贝尔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反派的自我定位与对反派表演和“挨打动作”的扎实付出,第二则是找到足够专业的动作团队进行合作,像《制暴》里的蒋璐霞、《打黑》里的释小龙,都是如此。
而他显然具备这个诚恳度,也具备这个行业内人脉水平。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他的诚恳其实也带着一种“算计”的精明,即对“付出方式与对象”的精心选择。
我们当然不能就此苛责,因为动作片的风险确实最低,也却似最契合他,但同时他也确实是在主观地在给观众“灌输、强调”自己的表演诚恳度与“真实演技水平”。
过度想要表现自己的“诚恳”本身,恰恰就是一种“刻意”的“不诚恳”。
《大反派》率先出炉,登陆主流院线,正体现出了包贝尔的这种微妙心态。
这部电影并非动作片,而是院线更适合、更能被广大观众接受“电影院票价”的喜剧类型,同时也是拍演员的电影,让包贝尔仿佛是在重现自己从底层打拼上来的经历,而最终又呈现出了一种“自省反思”的态度,多方位地强调自己的“诚恳”:拍自己的心境,说自己的往事,展示自己在不佳演技之中的不懈努力之精神,同时也在结尾处让角色终究无法获得表演成功,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无天赋,以及在过度追求表演过程中相应忽视了的家人亲情,前者是自己对遥远存在的虚妄,后者才是真切存在的可触及之物,“让家人幸福的亲情”才是取代不可得之“表演奖项”梦想的人生宝物与目标。
这让电影夹杂了喜剧与亲情这两种最容易引发观众正反馈的热门元素,同时也似乎带来了包贝尔对自己天赋的反省与直视,结合其“伪自传”的剧情模式,双重作用出了“真诚态度”。
而在呈现方法上看,他让男主角在失忆中自以为在演戏,由此直观地“沉浸”到了表演的状态之中,并出于本能地在现实环境里再现了很多经典电影里的桥段,但其表演又显得拙劣造作,伴随着“桥段氛围”不停地被打破、回归现实。
这个架构体现了包贝尔极度的“精算”,它首先是对于很多观众而言的“有趣形式”,又带着“演技即生活”的意味,在失忆的设定下进一步强化,即使不在片场、记忆失去,依然能够在深入血脉的表演冲动与演技崇拜中切换到全天无间歇的表演之中。
而包贝尔在复刻经典表演时,受限于自身演技水平与对比过高的“相形见绌”,也由其之于作品内容的“无天赋”与“生活并非表演片场”的作用,进行了“合理化”,是为了最后“自省”的铺垫。
但很明显的是,这一切都是包贝尔在“有意算计”之下给出来的“诚恳”。
它本身当然存在于包贝尔的身上,但绝对不像他试图表现的那样童叟无欺、毫无心眼主打纯真。
这其实体现在了《大反派》的电影之中,这也是他本人完全涉及创作的导演之作。
上述的诸多构思恰恰就是他对"诚恳”的有意放大,而更说明问题的或许是影片中对“表演”的呈现。
包贝尔尽力地罗列了最多的经典表演片段,显然想要以此展现自己的“看片量”与“演技崇敬”,但他却将那些经典时刻化作了搞笑的载体,用自己原本也许就不太行、更带着一股故意的表演将之拙劣化呈现。
当然,这有表现主题、铺垫“自省”的用意,同时也更是“演技崇敬”对“搞笑效果”的让位,它对包贝尔看上去也就是这个程度的东西而已,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至高”。
这也关联到了《大反派》的落点。
包贝尔似乎是在"对拙劣演技的自省”,但片中人以此放弃了表演,这才是作品对其“演技崇敬与真诚”的落点:发现自己的天赋不足,便就此放下表演、回归生活,“不给出拙劣的表演”就是自我可实现的最极致态度,既是对作为演员的自我,也是对作为“人”的自我,放下强撑,把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让家庭得以圆满。
而现实里的包贝尔却仍旧在演戏,甚至为了表现“诚恳”而故意地“拙劣”演戏。
他的演技当然没有片中人物那样的“不堪入目”,但这也让影片与包贝尔本人的契合被打破了,沦为了“讨好观众,展示袒露心扉之诚恳”的人为手段。
片中人意识到了自己之于表演艺术的“反派”定位,而现实里的包贝尔却显然没有如此。
当然,还是那句话,包贝尔的这些操作不值当被过度指责,属于他基于现实情况、扭转自身处境的合理行为,且确实带着一些电影与现实自我互文的意图,“利用自己”的角度也非常豁得出去。
但于《大反派》而言,它主打“演员与人的真诚”,而过度的算计与精明就无疑成为了不太能被忽视的缺陷。
创作肯定是“设计”,但高明的设计会融入作品,发挥作用而又让人自然地接收,本片的设计则是过火、外露、突兀的,并由此在格外需要“自然接收”的主题情感方向上带来了负面效果,这肯定谈不上是包贝尔的“其心可诛”,但显然是属于“电影创作水平”范畴的问题。
《大反派》的质量不够好,加上进入院线,遭遇了口碑与商业的双重失利。
而《制暴》和《打黑》,看上去就是包贝尔的再次调整结果,网络电影形式,纯动作片元素,主旋律与“殴打包贝尔”的情绪价值。
这其实也与《大反派》形成了一点互文的意味,包贝尔确实在“自省”,却不是对演技本身,而是对“拍什么东西”的,他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反派属性”,却并非“表演本身的反派”,而是“应该去演反派”。
当然,《制暴》与《打黑》的完成度也确实比较高,可说是包贝尔自我纠偏的有效结果。
相比起谢苗主控的那部“主题表达略溢出”的《目中无人2》,这两部作品更聚焦于动作本身,对人物塑造与事件叙述有着基本程度的正视,不至于完全放弃,但也没有太侵占动作的分量。
同时,它也适可而止地给到了主题思想性的部分,并与动作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兼而有之的道路。
以《打黑》为例,作为主旋律动作片,“正义战胜邪恶”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它对“邪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将之变成了“社会性解除之后的自然丛林”。
这首先作用到了人物塑造的层面,除了警察之外的每个人都成为了正邪定位混沌、加害与受害者一体的两面存在,共同组成了村子这个“原始生态”。
它的呈现是有所取舍的,对“良心发现帮助女孩而又沉沦毒瘾后悔帮忙”的陪酒女,“想为妹妹报仇而又依附包贝尔”的舞厅老板,“貌似善良实则入局”的村干部,这些配角人物,作品都在前后两次出场中迅速完成两面的交代,只作为“全员皆恶”的概念强化。
而包贝尔与举报人则是重要的“主咖”,起到串联首尾的作用,包贝尔在开头就展示了自己对亡父的心念,这种心念才是导致其作恶(突然暴起伤人)的根源,亡父死于村民之手的结局黑化了他,这让他想要倒转村子作为自然生态的秩序,自己一家人从底层爬到顶端,到了结尾才发现自己从未成功,村长作为始作俑者而从未被察觉,反而一直在隐秘的“高位”处利用、蒙骗着自己,让自己无知地处于“低位”。
最后的最后,包贝尔更是发现了自己信念所系“亲情”本身的不切实,母亲也是一直的瞒报者,甚至自己的父子关系都是虚假的,由此打破了村子中仅存的“非邪恶”,而包贝尔身上的唯一“正面要素”也被证伪,在他愤怒敲击桌面的“动物本能动作”之中,父子与母子的亲情链条彻底断裂,对父亲变成了虚无,对母亲变成了仇恨,而他位居“村子自然生态”之顶点的位置也被推翻,此前杀死村长的强行维持毫无意义。
此外,举报人作为开头给予的最强烈“善良无辜村民”与被害者,在结尾露出了自己对村长杀死包贝尔父亲的知情与隐瞒,也由此同样成为了“加害者”,与包贝尔“亲情”的首尾呼应与打破形成了合力,甚至是更有效果的一边,彻底推翻了村子之中的强弱秩序与正邪分野,所有人都是无正邪的动物,也是无强弱的“互相厮杀”。
特别是以包贝尔而言,“动物”属性让他更多地展示扭曲、杀戮、疯狂,由此落到了“极端化状态”之中,最方便、容易地“凸显”演技。
而唯一绝对善意的村民,即举报人的妹妹,则在一次出场、卧底包贝尔之后,迅速地被杀死,早早暗示了“村子无善者”的事实。
这些人物塑造的内容并不深度,也没有太多的展开,只有包贝尔的亲情部分算是首尾衔接、中有发展。
因为影片时间有限,大部分相关设计只需要给到“概念”即可,而相对扎实的表意则集中在主要事件与人物的身上,如主要反派包贝尔,以及作为整个打黑事件缘由的“举报”。
当然,包贝尔的亲情高度相关于村子的过往黑幕,黑幕与村长等相关人的单薄势必会影响它,因此完成度同样不算高,而举报人则更是如此。
但它们在影片结尾的作用,对开头的推翻、自身的反转,还是基本作用到了主题表达、结构原则,以及观众在高潮处得到的刺激体验。
更进一步地说,影片其实还有着更高一层的暗示,即对“大环境”的指向。
释小龙扮演的警察与包贝尔对立,实际上也带来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抗衡。
二人首次见面时,包贝尔站在桌面上的“上位“,而结尾的释小龙则扭转了这种位置关系,即对”自然“的打破,自然之中没有包贝尔想争取的”高位与低位“,而他代表的”法治社会“才有,是正义对犯罪的高位,契合了最基本的主旋律诉求。
“吃饭”的细节元素也是如此,释小龙和第一个路人罪犯在开头就吃饭,释小龙全片都在嚼零食,反派打手杀人时也不停大嚼特嚼,更有包贝尔VS释小龙的“豪华大餐与警察局饭”之对立,反派狼吞虎咽的姿态是动物满足食欲的吃相,而释小龙全程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对抗,在结尾则用正义的胜利与放到嘴里的饼完成了推翻。
而在隐约之间,它其实也暗示了社会治理者的”任重道远“,镇长作为治理者而参与犯罪的内容稍纵即逝,更标志性的则是女警察,她的初登场是对官方文件的念稿,是”中央正义意志“的传达者,结尾却自己变成了犯罪参与者,这两个人都兼有着村民与官方治理者的身份,由此将后者也局部地容纳进了前者的环境之中,意味着我国管理的”仍需努力“。
它也结合到了浅层的观感,先给了一个疑似的我方间谍,随后再澄清他,带来了对“疑似官方非正义”的瞬间否定,随后再给出确实存在的另一个间谍,在起伏转折之中强化表意,也带来了观影体验的小波澜。
当然,上述的内容在片中并没有占到很大的比重,这也是它们的完成度不高,甚至显得有些简陋的原因。
本片的主体肯定还是动作,主题性的表达往往以动作场面、正邪对立作为呈现方式。
动作戏份多发生在夜晚与暗处,夜晚淡化了人文环境的景观,是“自然”的降临,更有着“明暗不定”的电梯战去表现“社会/自然的切换”,以及多个暗红色光线中的战斗,用色彩带来“鲜血”的感觉。
而主要打手的工具则是屠宰刀,在反复的特写镜头中勾走对手,仿佛是在屠户杀猪。
最后的高潮动作戏更是干脆落到了渔场,释小龙和包贝尔在挂着群鱼的环境中搏杀,并最终归于释小龙的胜利与终于到来的晨光,“官方”打破了自然的“黑暗”。
动作的搏杀越剧烈,“自然动物厮杀”感也就越强,而释小龙始终使用的手铐,结尾将包贝尔拷上而非打死的收场,则是对这种原始感的打破。
而在动作本身的呈现设计上,本片也没有沦为“纯粹能打”的单调堆量之中,而是借鉴各种经典电影的桥段,像电梯战神的《新世界》、走廊战神的《星球大战》、电梯战里明暗光线运用的《疾速追杀》、高潮大战的《导火线》,以及释小龙运用场地设施的成龙式。
当然,释小龙并没有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动作风格,成龙的搞笑,李连杰的潇洒,甄子丹的“狠辣”,更多是相对模仿甄子丹的MMA实战风,这也是当代动作电影的集体困境。
而它的文本缺点也是存在的。
如果说上述的部分终究还是服务到了主题,那么警察方面的人物塑造就更接近于“机械”的形式、流程化了。
释小龙开头的警匪互动,在按摩房里抓人“先按摩服务”,让他有了一层幽默感,而他与父亲之间的心结也在开头的“不回家住”上有所预埋,年轻徒弟更是有“急于立功”的莽撞。
但随着影片进入后半部,这些东西都基本失去了延伸,释小龙的幽默似乎只是对“警察也是人”的刻板执行,父子心结则只为了在父亲被抓、儿子心急的有限过程之中,打下生硬的亲情氛围,与包贝尔的父子亲情隐线形成对比,结尾的圆满带来之于后者证伪的又一层面“正义胜利”,并有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主旋律表达,而年轻徒弟莽撞地想要抓人却负伤,又与另一个女徒弟的间谍形成对比,说明“正义必胜”。
这些内容就像反派一方的很多塑造一样,过于机械、生硬,只能给到刻板印象的程度。
甚至于其“正义”本身也是如此,取证简单直接、毫无难度,直接进入抓人步骤,阻碍不来自于侦破而是动作层面的“没打上”与“打不过”。
“反派”一方的计划、手段也是如此,包贝尔的作恶几乎毫无遮掩而又手笔极端,留下了海量的证据,而所谓的“保护伞”则不过是一个镇长级别,根本罩不住这种留证据与恶劣度所招致的管理力量,甚至于片中动用的警察级别都明显是过低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加速文戏,尽快推进到正邪对立的“抓捕”部分,而它们需要的则只是“明确正邪立场,建立观众相应共情”。
《制暴》和《打黑》肯定不算是优秀的“电影”,但肯定是“优秀的“网络动作电影”。
包贝尔似乎找到了动作、网络、“电影”的平衡点,而于他本人也是如此,动作电影里“带有一点矛盾性却不多”的极端扭曲反派,似乎就是他最契合事业需求、自我主张、形象打造的模式。
如果能在这条路上走好,那么他就能做到“给观众正向体验”。
如此一来的话,其实讨论他本人的初衷是否“真诚”,是真“真诚”还是在“算计着故作真诚”,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至少,他在真诚地试图给观众一个好的感受,无论对作品还是他本人。
而从现实角度出发,这无疑是高于一切的。
今天在影秀观影团的组织下,参加了电影《打黑》的首映礼,有两个之最:最“恐怖”的电影,最“热闹”的映后。
一、够恐怖 或许大家不理解我为何将该片定义为恐怖片,在东方人的思维中,恐怖往往来源于神魔鬼怪出现时的配乐和氛围感,而在西方“真实主义”的电影和舞台剧中,常常由于过于真实,比如人体解剖、拳拳到肉等之后的真实体症直接呈现出来,视觉冲击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
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动作或破案题材正在于它的“大尺度”,影片几乎一般的时长都在各种武场,但是不会觉得枯燥,而且都是剧情铺垫的很饱满,可以说是东西方结合,尤其最后一幕在晒着鱼干的地方释小龙和包贝尔的那场对手戏,简直YYDS!
既充满意境又酣畅淋漓的真实!
个人觉得绝对是爱看“狠片”兄弟姐妹的福利!
二、够温馨今天是我参加的所有首映礼中时长最长、最放松、最温馨,可以说是一种“联欢大综艺”,老师们实在太辛苦了,一直站着一个多小时,期间各种表演、舞蹈以及和各路达人的互动,尤其是包贝尔老师,我的男神,高智商高情商的包老师可能是看完怕我们从戏里出不来太恨他了,经过在映后那么和蔼可亲,正负平衡了!
最后,想给大家说,这不是院线片,但是视觉效果等完全不属于院线电影的制作!
8月22日全网首播,不出家门,躺在床上刷起来吧!
不到两个小时,有强拆、有平坟、有人性的思考更有出其不料的翻转!
电影《打黑》,更多的是打。
全片中,感觉就一个警察释小龙,一个能打的警察释小龙,一个不需要帮手就能单挑黑帮的警察释小龙。
一路开挂打到底,剧情中打完后,所有的挂彩基本很快就消失无痕。
为了推进释小龙的打,本是个简单的剧情,又非要整点没头没脑的分叉剧情,看上去,有内讧、有伦理、有亲情、有反转,还有内奸,很多分支剧情非常突兀且不合常理,比如男徒弟跟踪后咋了,以为他挂了,结果他又回来了。
可能更多是为了弥补主线的单薄。
整个案情压根都不需要借助其它手段破案了,可能重点就是怎么抓人归案。
另,演反派似乎更适合于包贝尔。
又是一部扫黑题材电影,释小龙主演,里面有大量的打斗动作场面,很精彩!
包贝尔是演反派boss上瘾了吧,一部接一部都是反派角色,不过他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优秀。
看得人牙咬得紧紧的。
在这些打黑题材的电影中,看到很多社会底层的黑暗因素,有权有势的一些人,如同豺狼虎豹一样,欺负底层人民。
很多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渠道太少了,也没有很多正义使者为他们保驾护航。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作品,虽然这些年的扫黑除恶行动已经卓有成效,还是希望更多的民生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网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院线电影激烈竞争之下的产物,不同于院线电影那般大费周折,很多时候网大可以更好的实现保本,所以这也是网大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之而来的就是让很多演员有了更多机会,这其中谢苗就是一位。
少年成名的谢苗离开校园再次踏入演艺圈的时候,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地,不得已他开始接拍网大。
不曾想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在网大界竟然打出了一片天地,《目中无人》系列和《东北警察故事》系列成为他的优秀代表作。
与他辈分相同的释小龙同样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凭借2012年的《叶问2:宗师传奇》再次回归到观众视野之后,他出演了一系列较为低质的作品,让他想不到的是2022年由他自导自演的网大《逃学神探》以超过2000万的分账为他的演艺事业带来了转机。
于是在2024年他接连推出了4部网大作品,其中《打黑》和《捉刀人》较为惹人注目。
原因在于这两部影片的导演秦鹏飞也曾执导过《东北警察故事》和《目中无人》,并且在故事内容上也是高度相似。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释小龙在复制谢苗的路子。
在影片《打黑》中释小龙出演的警察雷阳从人物性格到言谈举止都与谢苗在《东北警察故事》中出演的李红旗相似度极高。
不过模仿终究是模仿,《打黑》首先在口碑上就远逊于《东北警察故事》,其次在内容上也是生搬硬套,甚至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几十年前玩剩下的东西。
同时还与电视剧《狂飙》里面的某些情节相似,像是村主任、大姐大和地头蛇的设定之类,使得新鲜感体验极差。
好在自幼习武的秦鹏飞在片中设计的动作戏还算不错,为影片整体的效果增添了一丝光彩。
作为动作演员来说,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未来对于释小龙来说依旧充满未知。
【END】
整部戏没什么废话的地方,全程释小龙的打斗很是精彩,武艺全程在线,铁军的钩子杀人不眨眼以及自割舌头很刺激,个人感觉宝贝儿的演技真的在线,把小魏的角色属性演出来了,剪手指、墙间、杀得子、知亲父......匪气味十足,结尾还有一个小彩蛋正常可以猜得到,虽是一部网剧,但挺值得推荐给影迷看看过过瘾。
这个倒是没加后缀,咋滴,想做“打黑”系列开山第一作啊?
都在恭喜包贝儿终于找对“赛道”的同时,这片大家也在对垂死挣扎后仍奄奄一息的释小龙表达哀悼其他的,有啥好说的,这类片子,奉旨的命题作文,而且一锅冷饭炒了又炒,全都一个套路,都一式一样一个的三段式三部曲,换不同的班底嘁哩喀喳一顿自嗨而已,财政这么紧张,这是要突击花钱是吗?
龙哥,放弃演员吧,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挺好的,做点生意,演员不适合你了。
包出道没你早,但是从喜剧的转型见证了他的转型之路,你息影二十年再来跟这个节奏确实是跟不动啦。
这个片子老包已经尽力给你当绿叶了,别浪费时间啦,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别在攥着自己当年的童星梦想里出不来啦。。。。。。。。。。。。。。。。。。。。。。。。
烂片看多了,这么烂的真没看过,槽点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就没有断过!
无论好人坏人,没有正常人,一个都没有。
警察抓人不带枪就算了,是规定不让你用任何家伙吗??
敌人想用啥都行,咱到死也就是一个手铐。
警察不让用家伙就算了,难道警察不会缴械吗?
坏人到被打趴下,手里还攥着家伙。
大写的牛逼!
再有一个就是,坏人可以杀人,但你杀个人跟闹着玩一样,没有任何隐蔽的意思,想杀就杀杀,生怕不知道你杀人了,中国是没有法律,还是杀人不犯法啊?
剧情就不用评价了,看了这个剧情,我感觉我也可以当导演了。
卧槽,倍速看了半个小时,感觉真真的是成儒老师附体儿,三如加身浑身刺挠,我估摸着你们剧组但凡有一个正常人也写不出这个剧本拍不出这个玩意儿啊,一个村霸敢那么明目张胆的杀警杀警属,要不你们问问剧组里的湛江朋友吧,会不会把你们家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祖坟给扬了😂另外,别让小释,噢噢噢不对,老释来制片主演了,不是低着声线说we are 伐木累就能做硬汉!
光头包,吃了一次红利,不要掉入舒适圈陷阱哦😘
黑不彻底白不明白,这样拍的也还不错了,尤其打斗不错。
文戏1行,武戏3星,平均2星。释小龙这张没有表情的脸在烂片之王包贝尔面前都弱了。
导演想要交代人物关系,但是没有交代清楚;演员想要塑造角色,但是没有塑造到位
缺点无数,亮点突出。国内来讲,很不错的涉黑动作片了
主要是释小龙自己的武打戏,剧情简单粗暴。
文戏偏多差点意思,打戏和运镜还是东北警察故事那味,电梯那段刺激,打戏还是太少了,包贝尔都已经演出模板来了。
节奏流畅,打斗精彩,电梯一段尤其是过瘾。释小龙暴打包贝尔足够解气。(7.5/10)
动作片是要不断制造打架的机会,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类型身份,但像按摩店这样的架,设置的过于个人英雄主义,又不是没帮手可用,超现实、超国情。最后魏天朗身世的揭开,感觉怪怪的,甚至有种情感滑落的风险。
感觉整个县公安系统或者扫黑办就一个人在上班,什么垃圾剧情,漏洞百出,扫黑办都明着查,包贝尔还可以杀到扫黑办公室去,是不是以为自己在菲律宾或者缅甸啊,强行制造打戏,尤其电梯那一次,就算是从迪拜塔的最顶层下单负二层也要不了那么长时间吧,感觉导演和编剧把观众当傻子来哄!
释小龙打戏不输谢苗,最后两场动作场面搏命感疼痛感都够。可惜主创不行,其他部分太弱,故事人物一塌糊涂,台词抠脚级尴尬。
这里演技最好的是包贝尔了,找到了自己的赛道。整个情节漏洞蛮多的,释小龙办案都是一个人单刀直入,就不符合要求了。哎 总的来说坏人那部分是合理的,好人这边就有些老土了。
多一星给释小龙的打戏!包贝尔的面相只适合演这种电影嘛?很不理解!导演是怎么觉得释小龙可以和包贝尔打得有来有回的?这不是纯无脑嘛……
知道是模仿了《东北警察故事》,释小龙的形象还是看上去有点嫩,打戏看起来节奏很有问题,节奏慢半拍,甚至能看出彼此对照的套路过程,与谢苗的那两部看着都肉疼的动作戏,差距很大。 除了打戏外,剧情让人不适,首先反派包贝尔演员本身让人觉得恶心,即使他找到了作为反派在戏中被人暴打的角色道路,但是他在剧中饰演的反派,并不让人觉得是角色的坏,而是他本人的恶心感。这部剧看到1/3就弃了,不适感太强烈了。
按摩店轮殴古惑仔,电梯缓降手铐对决暗器情侣,旧屋楼顶狂揍铁钩包子男,咸鱼晒场木桩迷宫灭包贝尔……释小龙的演技跟谢苗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片子质量感觉也不及《东北警察故事》系列和《制暴》,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动作设计依旧是国内扛把子没得说。眼看包贝尔硬是被几部片磨练成类型片反派打星,也不容易
县长村长八个小目标,性价比铁军爱吃肉包。
剧情马马虎虎,但是动作戏可圈可点,6块钱全给大妈粉释小龙!包贝尔演坏人怎么都是失心疯一路货色!
看的真爽,前段时间刚看完包贝尔的“制暴”,这部有点类似,但更加刺激。包贝尔饰演的大反派也更恶,更狂,够肆无忌惮。可以查查,感觉不像演的。还有那个跟班,对自己狠,对别人更恨。这才是真疯子。
雷声大雨点小,毫无逻辑,漏洞百出,狗皮不通,为了打而打,为了打黑而造黑,哪家黑社会跟小痞子过家家似的,敢直接打砸扫黑办?这还是GCD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吗?没见撒网呢,就收网了,打渔的收网也没这么快啊!剧本稀碎,没剧情硬凑,最后就非得让古山得给魏天朗当个爹?演的跟删减版似的,让人看的大便干燥。特效时代,打戏市场确实不景气,释小龙这几年尝试了猎妖、神探、醉拳各种网大风格后,又选择了谢苗的赛道,确实是谢苗的赛道,看了眼本片导演简介,之前还拍了《东北警察故事》《目中无人》系列,没错,就是谢苗演的那几部,这么拍下去,导演真没准会把这俩人整一部戏里去,还有点小期待,不过照这种编剧水准,拍出来,也是烂片。
谢苗赛道,不适合释小龙。
动作戏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