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郭京飞去看的,结果并不是男主。
看到12集,男一和女一人设实在讨厌,就属于那种成天打嘴炮,满口仁义礼智信只是要求别人如何如何的,却一点能力没有手头不干实事的讨厌角色,反正看到现在已经开始跳着看了,不知道这8.7分怎么来的,特别是12集男主跟抽了风似的,明明说是放下了要去当和尚了,听到女主小道消息立马不当了,枉顾败火僧一番心血,还以匡扶朝政救国救民为借口,利用无辜读书人同情心筹钱救自己女朋友,我真是被这三观打败了,WTF???
杨秀这人也有问题,一个读书读傻了的典型,做了一手腌臜事儿还以读圣贤书自居:我可是读书人呐!
浑身散发着一股子酸儒气息,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则完全没有原则。
看到目前为止,服装很出色,道具什么的也很用心,台词一般,男一性格很讨厌一惊一乍,比较出彩的反而是明德和高剑雄这些反派角色。
看评论说是慢热型的?
那就再坚持几集,男一女一如果还是这尿性,那只能弃剧了。
用了六天看完了这42集。
觉得很悲伤,很无奈,但也很圆满。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最好的结局。
这个剧虽然节奏很慢,我也不是特别耐心一人,但我一点也不舍得快进。
像我这么喜欢看小儿女爱恨情仇的一个人,现在看到满屏的男人戏和尚戏,竟然不会觉得无趣,反而感到的是宿命与悲凉。
对于我来说,一个剧好坏的标准就是故事好不好,演技好不好和制作好不好。
前两项必须达标,后一项只能看剧组良不良心了。
少林问道的故事很好,但对我来说还蛮深奥的,各种挖掘人性,还有佛理禅宗,需要慢慢看慢慢品味。
演技没得说,都是一群演技派在飚戏。
制作我觉得画面看上去有点老,就是传统历史正剧的画面,但是拍出来的场景却很有诗意古意,还有一种凄美,越看越喜欢。
剧里还特意强调了古时的叉手礼,虽然也有争议说嘉靖年间是否还流行叉手礼,但这起码说明剧组准备很充分很良心。
很久以前看过预告片,那时候他还叫少林涅槃。
一僧一将一儒一女子。
预告很吸引我,但是真的等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播啊。
前几天才找到资源看到正片。
额,我觉得不改名字也很好。
还是改不了我的小女儿心思,看剧第一眼还是要看女主。
郭晓婷,讲真,这些90后童星出身的演员演技都蛮好的,虽然有那么几次在一众老戏骨的爆发下会觉得她好像稍稍少了一点什么,但绝大部分时候她的演技还是杠杠滴。
她的扮相真的超级超级美,哪怕一身素衣也美。
感谢剧组服化道,都是良心啊。
话说这剧里各个主角的衣服都很赞很好看,我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历史,但比那种古装偶像剧里花花绿绿的强多了。
李蓁蓁是个心思柔软,性情刚硬的女子,从荣顺王府的郡主到流落风尘的十一娘。
她的美、她的清高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候我觉得她只需静静坐在那里就好了,衣袂飘飘,遗世独立,岁月静好。
可偏偏她的爱与恨都是那样的强烈。
想起那个佛家的前世是谁埋了你的故事,剧中败火师父也给蓁蓁讲过差不多的故事。
我自己觉得,程闻道于她,就是那个路过为她披衣的人,所以此生她要相恋一场来还情;而高剑雄,是那个掩埋了她的人,所以注定爱恨纠缠。
程闻道是放在心底的爱,高剑雄是不愿承认的爱。
其实她和高剑雄很像,真的很像。
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为世俗所累,为境遇所困,为仇恨所迷,以致于误入歧途。
与倭寇勾结的那三年,他们躲在仇恨的外壳下,将自己内心的恶念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处在最糟糕的境况,也不会更糟糕了,对仇恨产生了执念,他们不知道如果放下仇恨,得依靠什么来活下去。
高剑雄,这个人物很真实,他在对与错之间徘徊,有些他明知是错的事,但因为自己的欲望以及外界的推力,他就去做了。
但同时他又良心不安,所以常常手下留情。
他的不得已,是内心善恶的斗争。
他并不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他内心的善常常被欲望所动摇。
我觉得他将父亲的死归咎于程闻道,其实是他内心对自己罪责的一种逃避。
当时他完全可以杀死明德,但他害怕严党的追究,害怕影响自己和家族的前途,所以他不敢。
他父亲是被明德逼死的,高剑雄自己也有责任,只是他不愿意承认。
他内心有怨恨,但他不敢去恨明德恨严党,所以只能将怨恨转嫁到程闻道身上,让他的恨有所寄托,让自己能减少一些负罪感,因为他也不敢恨自己。
想起有一幕,他深夜跪在那里用鞭子自己抽自己,这应该也是一种减轻自己负罪感的做法。
曾几何时,他也是意气风发满腔热血的少年。
但他的理想被父亲、被明德有意无意地误导了,渐渐变得畸形扭曲。
也让他自己变得痛苦矛盾。
这样的矛盾在面对自己的爱人兄弟时尤为明显,世俗的痛苦和内心的纯净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两面,高剑雄的副官之于他,梁五之于明德,都是源于他们心内的一点善,如若不然,他们是不会有真的忠心的心腹的。
他的结局也算是回归了善的本心。
p.s:高剑雄救杨秀出天牢,与刀盾兵、长枪兵、锦衣卫还有骑兵交锋时的一连串打戏,没有特效没有花里胡哨千篇一律,感觉在古装剧里也是少见,都是实打实的动作戏,帅爆了,武替辛苦了,送一盘鸡腿!
杨秀,是一个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之书,学的是圣贤之德,立的是圣贤之志,修的是圣贤之身。
他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里读书人的缩影,他身上的文人气节,儒生风骨,令人动容。
他是固执的、坚定的、理想的、一腔热血的。
面对奸臣当道,他无所畏惧。
几经磨难,仍不忘初心。
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他死劾严嵩,下诏狱,狱中剜骨,最后只身炸寨门。
吾愿用吾辈之血,换圣上之心,如若不成,唯死而已。
正所谓天地民心,此乃民族之脊梁也。
虽然这个角色偶尔会有书生惯有的迂腐之处,但不得不说他的悲壮让人震撼。
程闻道,说到这里,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部剧就是讲他求道问道悟道的成长之路。
讲他如何释怀,如何参悟,如何渡己渡人。
这个剧里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恨,而他的恨是所有人物里最有张力最癫狂的一种。
他前期的恨意与后期的禅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着后来无想大师沉静悲悯的样子,深深感到对宿命的无能为力,一切的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
他和李蓁蓁的感情,对于他们彼此来说,只能是一段在回忆里才能圆满的感情。
在现实中,我是佛祖的,你是别人的。
世间再无程闻道,只有无想,佛渡有缘人,但放下太难,僧人不是圣人。
他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明心见性。
恨而不能的梅姑,卸去了盔甲的明德,忠心的梁五,卧底二十年无家可归的江龙,正直的田大人,还有出场不多的严世蕃徐阶冈田,还有高寿昔程肃。
所有的角色都鲜明生动。
会打闹玩笑的少林三杰小沙弥,大慈大悲心怀天下的败火大师,不止会念阿弥陀佛还会动容落泪的正念方丈,为大义而牺牲自我的十八铜人,少林寺里的一众僧人也是有笑有泪有爱有恨。
有时佛门中人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放下,他们只是比常人更深刻地去思考去领悟,找到根源。
当你明白一切事物皆有轮回,一切轮回皆是注定。
你便不会有那样强烈的执念与欲望。
我觉得放下不是遗忘不是丢弃,是勘破。
勘破了才有放下,才能自在。
最后的最后,闻道的无悲无喜,杨秀的赤子之心,剑雄的坦然赴死,前尘旧事都将成为过往烟云,这一切的爱恨恩怨都将化作蓁蓁日后四十年里默默诵读的经文,唯有青灯伴古佛。
看剧的这几天身体不是很好,一直在出眼泪,加上看剧看得心里很难过,所以几乎全剧都是流着眼泪看完的。
通过这部剧,对禅宗很感兴趣,很想去多了解一些。
我觉得,人大抵都是相似的,只是选的路不同罢了。
要常怀感恩悲悯之心。
凡事不强求,学会放下。
昔日。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p.s:小小吐槽一句,那句“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世一次擦肩而过”真的在这个剧里出现了n多次,我都快听烂了。。。
还有几句台词太过文艺,想起我当年写过的高中作文。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林殊一样开了挂地复仇。
所以相比琅琊榜,少林问道的复仇没有那么畅快。
更现实,也更理想,更悲怆,也更解脱。
能稍稍,像程闻道一样,说得不好听,放弃复仇,求世道解脱,求一个归宿,难,但稍有可能吧。
能明白每个人走的路,明白每个人的选择和难处,这种(国产)剧真的不多。
一部从片花就悠闲等起等到现在真是,还是值得。
喜欢李蓁蓁的那股狠劲儿。
那种偏要求一个答案死较真的歇斯底里。
决绝又多情。
从头到尾认真要杀明德的只有她一个了吧2333天生爱看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感冒。
我这就是修为不够了吧哈哈。
最后,对周一围的大眼睛没有抵抗力。
节奏慢是真的。
男一女一两个人演技不太行也是真的。
故事单薄也是真的,人物刻画深入人心也是真的。
瑕疵很多也是真的。
高建雄和明德两人演技出彩也是真的。
几个人转变最后有点突兀。
这剧要是再剪掉一半。
故事从闻道二次进少林开始可能会更吸引人一些。
然后再逐步揭开这代,上代人的情仇可能会更好一些。
另外女主换个配音也好一些,老是压低声音说话比较难受,听起来难受。
四星,加一星给主创团队的坚持。
追直播追到第四集,可以上来发评论了。
这片子几经波折,连个官宣都没有,好歹终于先在地面频道播出了。
真的有电视剧界还没快餐化时老片的味道,画面和剧情也是老味道,提不上多大创新。
但就如喝多了碳酸饮料,突然哪天喝到一口快要忘了记忆中滋味的传统中国茶,清香微苦后是醇厚的余韵,于是被硬生生逼出了久远的乡愁和激动的泪花。
盼早日上星。
看到第八集补充,相信片花就太天真了。
这片子最大的新意大概在实诚,实诚到时时不按寻常套路走。
不管是好不容易酝酿起的悲伤/紧张情绪被方言组一开口就打散;还是大半夜熬屎——这种看似荒唐但人家可是有正儿八经科学依据——的剧情,都让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p.s. 那一锅粑粑是真的
因为看完整部剧后的观感打上5星,但这里还是想谈一下看的时候感觉不对劲的地方。
其一,是程闻道在武学上的进度充分发挥了主角光环。
在救出少林十八罗汉后,师叔临死前将毕生功力传授给他,使他从羸弱的贵公子开始变为武学上的可塑之才。
整部剧中关于武术的描述大体上还在一种可在科学解释的范畴之中,但在这里是传统武侠小说的套路。
其二。
铲除倭寇后,程闻道和高剑雄在高台上,享受胜利的喜悦,然而也是此时梁五背着明德的尸体走过。
在剧情后半段,明德和程闻道这对父子已经开始有所和解。
特别是明德为程闻道挡下炮弹也让程闻道感动不已,但是在最后这里,程闻道却遗忘了父亲的遗体,这里的感觉是相当不对劲的。
其三,因为《大明王朝1566》中严世藩的扮演者张志坚出演此次的明德,他和严世藩有很多对手戏,看起来真的很有两个严世藩站在一起的感觉。
另外,也是受大明的影响,感觉这里的徐阶太年轻了,身子骨相当利落。
当然,徐阶比严世藩大10岁这一点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这里更多的是我刻意联结了这两部剧,不算剧的过失。
以及,感觉整部剧中观感最好的一个场景:
明嘉靖年间,朝廷被严党把持,内部朝政腐败,沿海倭寇横行,明朝危在旦夕。
南京城内,南京总兵程肃之子程闻道天资聪慧、少年得志,本欲与青梅竹马的郡王府郡主李蓁蓁喜结良缘,然而,这一文一武两家的联姻,却引起了朝廷高官明德的恐惧。
于是,明德设计提拔程闻道的结拜弟兄高剑雄,并假传圣旨将程闻道一家灭门。
心存愧疚的高剑雄放了程闻道一条生路,但两人从此结怨。
重伤的闻道被少林僧人救回少林药局救治,一段关于“禅、武、医”的问道故事就此展开。
又看了《少林问道》的最后几集……前面不忍心看,太苦。
后面其实更苦,但是总有一种求仁得仁的释怀感,仿佛随着闻道大彻大悟,作为观众也看开了,放下了。
周一围的诸多角色都看过,比如铁林、刘川、梁文秀、丁修、陈峰、苏东等等,但是加起来都不如程闻道和无想给我的震动大。
那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惊喜,一种细沙识金的欣赏,一种惊为天人的赞叹。
程闻道和无想太好了,尤其是后期到无想之时,我不知道谁成全了谁,总之,程闻道就是程闻道,是独一无二的,是举世无双的。
程闻道 其实,宋丹丹老师说的对,周一围就是那种你忍不住看他的演员,盖不住的光芒四射。
少林这剧,一开始太苦了,干苦,其实很容易看不下去,那时候闻道还是一个富家公子,根本没有经历一点辛酸挫折,思想是幼稚的,手段是简单的,人物也是单薄的。
一开始演员外化太过,我纯属看郭京飞才看的下去,郭京飞也是演技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让人忍不住的赞叹,其实这时候闻道被大哥郭京飞的光芒完全盖住了。
后来,也不知怎地,就完全眼睛里只有闻道了。
闻道闻道,剧名是少林问道,“闻”是被动的,“问”却是主动的,“闻”到“问”,是一个极大的转变。
闻道家境优越,舅舅是高僧大德,突逢劇变,仍有少林得以安身,可以说,闻道不缺佛缘,闻道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问道就是疑惑,就是求索了,再往前一步,不如说是“求”道。
闻道的人几多,问道的人也不少,何以闻道成为了无想大师,观海传人?
终究还是要着落在“问”字上。
无想 什么是道?
道有什么用?
道在哪?
怎么得道?
只有问清楚了,才能开始求道。
问道,其实就是在思索,在领悟。
败火是闻道的领路人,是帮他解惑、帮他悟道。
紧握与放下都是畸形,禅,是紧握,也是放下 。
闻道放不下他的灭门之仇,未婚妻入风尘之恨,来回求索,却突然发现真正的仇人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他的父亲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罪大恶极之人,而是被最亲的兄弟背叛,心灰意冷之下性格大变,投靠严党。
这一切仿佛是一个圆,来回的因果。
当日如没有程父的背叛,明德是一个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军;没有明德的大变,沈梅儿不会想杀死亲儿,喝下冷 药,才有了闻道的寒毒;没有闻道的寒毒,也不会从小被败火医治,与少林结下难分的缘分;没有被败火医治,闻道不会在灭门后为败火所救,栖身少林;没有闻道与少林之缘,无想不会成为药局首座,也就再没有以后的护国法师、观海传人。
而转回头再看,程父当年所为也有苦衷,明德带人从悬崖小道偷袭倭寇失利,再救明德势必搭上更多无辜性命,程父两害相权,终究弃了明德性命,而明德的转变与程家被杀则是这一切的导火索,再往前追,则是大明朝已经从根底腐烂,严党当道,而明德投靠严党,纳沈家为投名状,斩杀忠良,更使严党无法无天。
这一路走来,环环相扣,因果报应,生生不息。
闻道最后了悟了,接受了,得道了。
应该说经历了闻-问-求-悟-得这五个阶段,这是令人惊叹的成长,闻道在问道阶段之后的一切进益,都是他的慧根深种。
前期,闻道是个庸人,就像所有平庸的我们一样,挣扎,疯狂,憎恨,但没用。
他失望透顶,甚至绝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问下去,求下去,这是他惊人的天资和灵魂拷问式的痛苦领悟,再加上败火等众僧循循善诱适时点化的合力。
从这里开始,闻道成长为了无想,展示了他的强大生命力和人格魅力。
我特别欣赏闻道剃度那一段周一围的演绎,清澈、明亮,有点懵懂,有点窘迫,但是自在的光芒在闪过,预示着他的前程,痛苦,光明,坚定。
无想最后自己悟出来的道是不动念。
最后的无想,脱胎换骨,面露佛相。
他放下了刻骨仇恨,得到了更大更宽广的世界。
此时的无想,让人目为之眩,神为之夺,肃然起敬。
无想终究是无想,他放下了,也得到了,他失去了友人爱人,却又拯救了更多人,更多在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百姓,这是一种“情不情”的至高境界。
月印万川,阳光普照,静水深流,这是一种脉脉的、温情的感染,是手有余香的温情馈赠。
看到微博有人说,近几年周一围出现了一种迷人气质,深刻,淡然,矛盾又统一。
我认为这是他的重要作品《少林问道》的原因。
它粗糙,它妥协,但是它有真意,有真情,真实而刚烈。
这不仅是程闻道的求道之路,更是周一围的蜕变之机。
只有经过大悲痛、大思索、大领悟才能完成整体气质的重造。
《少林问道》中,周一围是无想,却又不是,他借用程闻道悟了自己的道,也正因为演员自己情感和哲思的投射,无想才真正有了力度和温度。
我爱《少林问道》这个作品,因为程闻道有慧根,周一围有慧心,观众有慧赠。
这是智慧的完美交融,更是技巧和思想的充分体现。
谢谢演员,也谢谢所有本剧的主创。
注:所有图片来自微博,来源见水印,侵删。
《少林问道》后面比前面妙,前面比后面禅。
前半段自己给自己拆台,后半段情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且被强行灌输了二十年的真善美,和中国式大团圆的我,喜欢后半段。
前半段,因为槽点差点弃剧。
前边的我不想骂了。
后半段,割不断的血脉,忘不了的结拜,成不了的姻缘,舍不了的少林,悟不完的禅。
虽然我不曾知道现实中,经历太多之后,会不会依然情深似海,值得信任,如果我永远都不能经历,我希望经历的人都笑说是。
在我心中,程闻道是孙悟空,是六小龄童版和周星驰版的结合体,败火僧是观世音,少林是天庭,高剑雄是紧箍咒,杨秀是白龙马,李蓁蓁是紫霞仙子。
我还想说,每个人物都有你想掐死他的瞬间,我觉得这是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最接于生活的地方。
最后,以最应该的方式祝福一下,(不基的角度)愿闻道,轮回六世,一世与生父母生活。
一世与恋人拜堂成亲,喜结连理。
一世与兄弟没有磕绊。
一世与少林以及少林僧人修行。
还有一世盼君之念。
这五世都清净,无纷扰,补足一世的情愿。
愿李蓁蓁和高剑雄有一世的夫妻缘,前世的修缘大概够了吧。
愿明德与沈梅儿有一世的情缘,可能无想已经修得。
愿方丈一直有一个清净的少林。
至于败火,我不知祝些什么,因为他竟是我想到都会心疼的人。
最初是因为周一围的才知道的这部投资仅750万几经改名终于能播出的剧,结果看完后被郭京飞的演技感动得一塌糊涂,所有的戏都处理的极其细致又张弛有度,所有的台词都完整的诠释出了一个角色的灵魂。
郭京飞有一场几分钟的戏分别对着明德、蓁蓁和闻道 怒吼,虽然都是表达愤怒却可以表现出几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这才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
另外戏里明德和败火师傅这条老年线穿插在四位主角的纠葛中,真的十分好看。
故事说的有多好、演员台词功力有多好、演技多么在线就不提了,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这部戏里的所有真刀真枪认认真真的打戏。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中少林寺里饰演正行师父的闵国辉,是本片以及隔壁《红色》的武术指导,是周一围介绍进组的。
周一围在拍完红色之后就吐槽自己一个靠念台词挣钱的演员以后不想再接打戏了,谁知道吐血boy在这部戏里打得更多了......整部戏从儒将僧三个角色展开,虽然整体氛围悲凉而又众生皆苦,虽然主角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但他们一直在努力的朝前走。
不得不说这部戏是有硬伤的,情节的推动上虽然可以做到每两三集就进入一个剧情高潮,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让人觉得差了一口气。
这部片注定无法大红大紫,但却能让看过此剧的国剧迷也好武侠迷也好,我相信大家都会感谢这部戏,因为看这样一部真心实意拍出来的好戏,对于观众而言是很享受的。
至少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看一部戏的时候不吐槽演员千篇一律、一个表情演完全剧的演技了,至少这部戏里没有圣母起来全天下皆我子民的女主角,至少这部戏里没有那群演起戏来要了观众命的流量明星。
我会永远记住这段没有高清片源,千方百计追马赛克画质但又是诚意满满《少林问道》的日子。
一集弃
电视剧版 绣春刀 虽然有点过誉 但剧情就是一样套路嘛 “两袖清风”=穷,没毛病!
看了十几集了,故事脉络清晰,剧情铺展顺畅,高潮迭起,基本保持在1~2集一个小高潮,演员个个演技过硬,全员原声毫无违和,女主虽然年轻但是演技台词也不会拉低全剧档次,强烈推荐。中期男主悟道剧情节奏有点慢,希望上星重剪弥补这个小缺陷。完结撒花~央八重剪,弥补了节奏慢的缺陷,满分!
这么美的电视剧没有高清实在是太痛心疾首了。
虽然是武侠,既然扯了朝堂就稍微尊重下基本法啊,蠢的不忍直视,一个两个官宦人家咋都那么弱智。男女主不讨喜,就郭京飞印象还行,就是脸贼jb大啊
看了八集真的太无聊了,逻辑好多bug,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好评
呵呵
看到周一围就尴尬,一半马景涛怒吼,一半黄晓明装逼。两分给制作。
节奏太慢了,人物太单一没有厚度
只看了前四集就受不了了,节奏慢得要死,每集都TM一大堆闪回,生怕观众是弱智记不住上一集的剧情吗
打开后艰难地看了一集,本想放弃,看看评分又决定坚持一下,结果还是弃了。我愿称之为登味电视剧的集大成之作,故作深沉的调子,自认为高尚的男角色们,还有一个纯工具人性质的女主角。最后的最后,不死心地跳到最后一集看看悟出了啥道,特么还是那句五百次回眸
这么高的分是怎么来的???
演员都不错,调色、武打也很好,就是剧本一团浆糊,看着没什么劲,可惜了
这什么生编烂造的剧情 男女主的行为动机都好癫 周一围那什么神经质的演技 前期时不时就嚎 后期随时一脸装高手的样子 少林寺是欠男主多少钱 从头到尾上赶着送 杨秀的演员是得罪造型师了吗 假发套都秃成那样
一僧一将一文人一女子,虽是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羁绊、不同的道,最终都是归于涅槃。紧握和放下都是畸形,也可以说是个佛教普及剧,几场群戏太好看,周一围郭京飞精彩演技在意料之中,没想到郭晓婷妹子也如此秀逸,张志坚老师更是皱纹都在演戏。难得靠谱的武术指导,就是心疼铁蛋儿又被打了
终于能在央视播出了。最喜欢李蓁蓁,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她这一生也没能做到之子于归,残生都付青灯下诸天神佛,但我觉得蓁蓁这一路都难得通透。晓婷妹子表现的很好,愿意接这种好剧,和流量小花不一样。
我的个妈呀,这个女主的演技真的和人设一点不符合,长相,zhenzhen 应该是倾城倾国吧作为头牌. 而且这个女演员没有那种妩媚气,她和两位男主各种不搭. 演技,咬字尴尬,台词轻浮,演技连瞪眼都不会,全程一个表情!还有周一围,演技都靠喊. 里面别的演员都很好!剧情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武术场面,很好看.
我评的确实有点低,虽然里面没有我不喜欢的演员,评这个分也有点于心不忍,但这个故事从根本上就歪了,大概创作的人也不会再改了,都不是小孩子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虽然这部剧有些台词看得我尴尬症爆掉了,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34集已经成为无想的闻道和已经成为十一娘的蓁蓁的那段对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像我这种历史盲都看的都好尴尬。不说别的,就说王府要被抄了,下人们开始打包裹走人?难道奴仆不登名造册的么,说不干了就不干了?你以为你是临时工呢?看见和尚打机锋就觉得很欠抽!“南京”“异姓王”这些就不多说了。上个吊还能离地一人多高,会轻功是怎么着?真奇怪他是怎么把自己挂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