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认不出自己的爱人。。。
可怕的是失去了等待。。。。
等待,也许并不是等待与你的爱人人相遇。。。
等待,也许只是等待着与你的爱人擦肩而过。。。。
在无数张脸中。。
你根本认不出她多变的脸。。。
你越过她。。。
与她交错而过。。。
尽管你似乎嗅到了空气中她的气味。。。。。
哎 你继续等待。。。
时间变的像光线一样眼花缭乱。。。。
天哪。。
那道扇形的光,射中了黑暗中我彩色的眼睛。。。
也许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呢。
两个有洁白翅膀的黑衣天使,神情淡漠。
看着世间林林总总的人和事,他们的视角没有颜色,可是看得深刻。
额头上有红星的人,才是有美好爱情的人。
拿着地图背着包去追求美好爱情,喜欢哭喜欢笑的女孩,最终在深林里遇到了一个喜欢做广播体操的男孩。
结局是,他们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做广播体操。
有点羞涩的大学生暗恋一个漂亮的女孩,选择用录音带的方式告白,失败。
在他艰苦的暗恋到绝境的时候,终于说出了我真的喜欢你。
总是接到女友电话骗着女友的男孩,被女友拒绝结婚后,在晴朗的月夜人工造雨完成了一个不可能。
最终追回了女友的心。
同样完成了不可能的是准时而单调的体育老师,每天怀着浓浓的爱意接下班回家的女孩,吃馄饨,坐公交车回家。
在女孩告诉他明天不要接我了的那晚上,他努力奔跑,追上了公交车。
这些都是在电影院出现过的人,他们的故事就在引座员的想象里,这亦是他们的秘密。
在那么一个有着眼花缭乱的阳光的白天,眼睛被阳光灼伤过而害怕光亮引座员因为对爱情的向往答应了赴女孩小动物的约会。
等了一天也未果,可是他的想象却在不停的进行中,包括他与小动物的相爱。
只是他晚上才知道,小动物死了。
一切都是幻想。
可是他还在等待。
他不惧怕白天和阳光了,他眼中的彩虹逐渐长大了,他看到了他想象中的人们真的得到了美好的爱情。
“我会一直等待,守望自己的爱情。
可怕的不是认不出自己的爱人,可怕的是失去等待。
等待,也许并不是等待与你的爱人相遇。
等待,也许只是等待着与你的爱人擦肩而过。
”一直听同学说《花眼》好看,所以就找时间看了看。
这是一部被称为魔幻现实的电影。
开始并没有看的太懂,看到一半的时候终于被电影吸引。
看来无关的小故事却都有着交错的联系,不变的是他们都在同一家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昏暗的光线下他们漏出了悲喜的表情,借着武拉拉饰演的引座员的想象,开始了他们的故事。
所有的想象力,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氤氲的环境里暧昧的空气下逐渐铺展开。
开始佩服李欣导演,拼凑这些细细的琐碎,一小段一小段的。
电影里所有的演员基本没有什么台词,没有大悲大喜,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淡淡的,但电影整体却有着一种很舒适的节奏。
有点爵士味道的音乐,许多素描画的定格,更多的还是武拉拉一个人低调的独白。
仿佛一篇长长的散文,又仿佛一个遥远的叙述,我们只需静静地坐着,听着这个故事的继续。
这是一场关于等待的爱情。
你相信会有一对天使的眼睛是注视着我们的么?
一切都在眼花缭乱的阳光之下。
其实只要心存希望,所有故事的终了也都是美好。
大多数影评家,对这部被冠以“中国首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头衔的影片,贬大于褒。
原因很简单:模仿之后又模仿,故弄玄虚。
现在已经成了专业人士的昊,也认为它“不过是用玩弄镜头和剪切的低劣手法来哗众取宠”。
我却喜欢它。
喜欢它造作的台词,喜欢它矫情的故事,喜欢在它身上显现的其他电影的影子,喜欢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喜欢那双因为一次在阳光下的流泪而被灼伤的眼睛以及残留下的破碎的彩虹,喜欢那不会有人赴约的漫长等待。
去掉臃肿浮夸的光环,而将它还原成电影语言本身,它自成段落――虽然不乏其他人的文字。
如果把它看作远大征途上的一次尝试,它显然处于前进的方向。
在光影交错中,我以为,那个讲故事的人,是我。
什么是爱情?
正如“花眼”里总是在码头接女友下班的体育老师,虽然他们见面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但他心中却充满了甜蜜的爱意。
每天走同一条路,一起吃夜宵,一晚热腾腾的云吞面,一起坐公车回家,他总是先下“衡山路下啦”你到了,她说,光线黑暗中照着她好看的脸嗯,他下了车生活每天这样重复了又重复,他以为可以永远守候着这样平淡的幸福,但直到被她打住明天你不用来接我了,我妈今晚给我介绍一个男朋友他没说什么,车到站他依然下了车,却在恍惚间疯狂的追着车子跑他会追上车子吗?
正如一个在婚姻面前萎缩的女人,在电话中对她的女友说:我不会爱上你的,正如今晚不会下雨,正如那个男人不会追上那部公共汽车是的,一切都那么不可能,那个为了向暗恋的女生表白的大学生,在关键时刻失败了,那句“我是鸡鸡鸡....”让女孩难堪一切都陷入了困局,拿着幸福地图的女孩一脸惘然,在城市里背着大背包,却迷失在森林里。
她嗅到空气中飘荡的幸福的渴望,但不知道路在哪里最终,大学生鼓起勇气表白赢得爱情;体育老师追上了公共汽车;而恐婚症的女人看到了窗前的大雨---那是他男朋友在楼顶用花洒制造的浪漫;寻找幸福的女孩找到了路,路的尽头一条七色彩虹,还有那个为她开路的守林人童话故事的结局是:公主找到了爱情,王子守护着公主想象和现实如此接近,我们都在黑暗中收集素材,让他们重新整合,拼贴出五彩光芒。
于是我们眼中的彩虹碎片不再畏惧阳光,暴露了之后,在光线中即使泪流满面,却依然微笑于是乎,那些叶片中透明的质地,流动的液体都一一在光线中呈现,映射在视网膜中。
在后来,我们看见两个天使,我们幻想故事中的公主和王子,以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爱情故事
当我走出北京站的时候,我故意先低着头,等到完全走出来,我才猛地抬起头,想饱饱地看一眼北京城,可是我微微有些失望,天阴沉沉的,到处是匆匆来往的人,没有人在意我的到来吧。
我茫然在中粮广场上转了半天,才回过了神,匆匆钻进了地铁,一直坐到四惠东,然后倒车到了我的学校。
天晴起来了。
我眯缝起了眼睛,看着熟悉的服饰、熟悉的发型,还有熟悉的腔调,我有些发愣,我走在林荫道上,看见的还是那些表情,只是那样的表情在我的脸上再没有了。
我和朋友刻爷见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讨要了一身差不多的行头,穿着这样的衣服,总归有个形似的感觉。
我们在宿舍里慢慢地聊,宿舍里堆满了各种东西,很乱,不过按我们的话讲,这样才叫有“人气”。
电视里放着CHANEL V,有一个扭扭捏捏的小偶像在扭着屁股,抱着吉他唱歌。
我看着电视,突然烦躁地扭了扭身体,我的朋友奇怪我的坐立不安。
我感到不好意思,因为这样的电视。
晚上,我和朋友去学校的礼堂看电影,《花眼》。
一开始是绚丽的夜里的城市,是街道,是大马路,是霓虹闪烁,我想起了刚才我们在现代城吃的火锅。
在路上,就是这样的景象,北京的街灯和上海的一样繁华,我坐在出租车里,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快乐是因为我许久的寂寞,快乐是因为这久违的景色。
可是我竟然,我是说我也许应该有些许的悲伤,因为那许久的错过,可是我没有,我好像是正因为这错过所以而快乐着。
当伊卡洛斯真正地飞起来,飞进太阳的时候,他看见的大地是那样地别样,没有处在其怀抱中时的那种麻木与适然,却有冰冷的清醒与异样的冲动。
尽管翅膀在融化,尽管他最后一头载进水中,而旁边的农夫还在闲适地耕作着。
电影里有一个负责念旁白和串场的主人公,他号称自己眼里有一道彩虹,天晓得他是看了哪位大师的电影,才起了这样后现代的妄想。
还有两个误了倒班火车的天使,象两只猫头鹰一样扑腾来扑腾去。
我只知道自己坐在中间排,张着嘴巴在接受导演给我们串联在一块的一个个庸男追美女的故事。
最后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成功了,除了那个倒霉的号称彩虹仙子的光头领座员。
一个酒吧,一个男人告诉他:她昨晚死了,喝酒中毒。
我听见这句台词,越发让我想到了我经常在学校里看见的我们的孩子拍的那种小短剧。
他们都是一个个孤独而又有悲剧意识的男子,他们都在不停地念着大同小异的独白,要有慢镜,有定格,“我们最近的时候只差0.01公分”,最后是喜剧式的妥协或者悲剧式的妥协,比如“我突然看见了白天阳光里的彩虹,我仿佛看见了天使,那只有没有被阳光灼伤的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的天使”。
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我在学校的时候就拍过一个这样的短剧,放映的时候效果相当好。
我相当喜欢看电影里那些美丽的姑娘,那个戴白帽子的少女,羞涩却能勇敢地接受爱情。
校园里永远是寻找浪漫爱情的最理想的场所,眼看着很多男女朋友在毕业之后劳燕双飞,好像就算是合上了他们青春的纪念册,也许有一天还会拿出来追忆吧。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随口默念着一个死在战壕里的年轻人写的诗“我曾狂野地追寻世界上最狂野的美人,她的美不是静止于秀发或眼睛,而是有嘲笑时间跑得不够快的气概。
” 今天我再次走在校园的林阴道上,我经过那白杨树下,我坐在恋爱中的长凳上,我感到快乐,感到幸福,我闭上眼睛去思索,这两天我的眼睛对我而言特别陌生,他突然又带给我那么多熟悉又久别的东西,我说现在的感受象梦幻,可是我的心跳又是如此的平缓,我说我现在的感受无比的真实,可是这真实能持续的时间会有多久?
能超过我在山中做的一场梦吗?
我想起钱钟书先生说过的话,人愿意长时间地忍受痛苦,辛苦一生,只是去追求那片刻的快乐,并希望它更长些,希望它留驻。
我觉得自己在静静地注视着时间的离去,每一分每一秒都象在我的脚步的度量下经过一样,我起床在同一时间,叠被子10分钟,跑步20分钟,吃饭15分钟,下课10分钟,午睡1小时,看新闻联播半小时,我抄一首英文诗用半小时,开班会一个小时,洗漱半小时,听一盘古典音乐CD需要70分钟,入睡运气好的话20分钟,当然,我也有过彻夜无眠的时候,就在我回来之前。
此刻我全无倦意,在学生宿舍里面对着电脑屏幕,享受着自由的话语权利。
我用那么多去换来的,值得吗?
失语是种悲哀,一时的沉默又是不是一种积累?
我仿佛知道答案,可是看来很多人表示怀疑,我可以不可以失去我周围的人群,我可以不可以真正地保有自我的意志和信念?
我不想参破这些秘密,我只知道后天离去的行囊里将装满这里的书籍和CD。
我看见泪水在你的脸上闪光,我知道你并不是真的被谁感动。
你只是需要泪水,需要那种咸咸的感觉。
你也需要笑,需要幸福。
其实你还是个孩子。
我的眼睛,记载你们每个人在光线中的剪影这就是我的秘密。
一个害怕暴露在阳光下的秘密。
那是一条被切碎的彩虹。
是眼睛隔着泪水,被阳光灼烧得痕迹。
我清晰的记得那年被阳光灼烧的疼痛。
是电影让我忘记了真实的生活。
剧场,就是我的现实。
在这儿,想象与现实一起存在。
我的眼睛根本不可能分得清楚,哪是想象,哪是现实。
其实,在我眼里,电影只是背景。
背景中的你们才是主角。
《花眼》,在身体38.5时看的电影,一直在冷静的讲述着,一个电影引位员的故事。
他用一条破碎的彩虹,被阳光灼伤的眼睛看着单调的人群,收集物品,就如同光影的交换,一部部亦虚亦实的人生。
耳边王菲唱着“有人背影不断澎涨而有些情境不断缩小…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走在自己的单行道,不管你愿不愿意。
也许你可以觉得难过,然后一包一包抽着mildseven,嘲笑着抽这烟的男生,说着杀精这类鄙视的字眼,然后自得其乐:薄荷味真重!
可惜,武汉没有这烟卖,现实总是那么嘲笑。
“你知道吗?
抽烟是对妈妈身体的依赖。
”我体验着23点月光的温度,却是初夏难忍的燥抑,顺着音乐蒸发了我的汗水,我想象着英雄的模样,这般热闹着,脑袋飘来飘去,恍惚不得入睡,这样单调的时间,我想让它跑得快点,接着去看了江美琪的新专辑封面,那颗顶在头上硕大的棒棒糖,令我不能节制的作呕,赶紧喝点凉水。
突然想到,小时候做广播体操时,我该是多么傻的模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时的我每天在想些什么呢?
时间一样,光线一样,可是把这些都丢了吧,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我想象你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同样的语言。
也许,是我的心情影响了你的故事。
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会做着一些傻不拉矶的事情,每天,我们都只是在等待着一个故事,一个主角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回忆时,就有了冷眼旁观的理由,没什么其他不良反应。
晋犯王为了不让他的儿子乔达摩西达多出走呢,特意为他娶了邻国的一位公主,叫耶稣陀罗为妻,他们还生了一个儿子,叫洛布罗。
而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西达多成为一个修道者。
跟随他一起出家的呢,还有5位,他们是纠沉湖,拔堤,拔波,摩和南和阿梭是。
他们经过了长途跋涉,一直走到了尼联禅河边的树林里,和那里的苦行者经过了六年之久的修行,然而呢一无所获。
当初跟他一起出走的5个人都觉得西达多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和努力,都纷纷离开了他。
于是西达多一个人开始了他的苦行。
他来到了一颗碧波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盘腿向东方而坐,他发誓说,我今如不能争到无上之大权,宁可粉身碎骨,终不离此座。
终于在一天夜里,获得了彻底的觉悟,成为了佛陀。
从此以后呢,就把碧波罗树叫做菩提树。
这菩提呢,就是觉的意思。
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越看越可爱,于是,我的感觉也越来越可爱了。
想着唱情歌的人们,如果他们把每一首歌都当作是一场恋爱,该会是多么美妙的情感。
我让我的想象变得勇敢,去继续你的故事。
想想这简直是我看的第一部文艺电影。
是初中还是高中啊。
家里那个破的要命的VCD上看的。
之前看过什么啊,整天就知道做题,顶多看看小兵张嘎。。
看完简直惊呆了,那时候懂个屁啊,觉得真是相当的艺术,相当的牛逼。
哈哈哈
第一次和李欣导演接触是在去年北京电视台期间,当时北京台那边的剧组工作还没完,李导要筹备北京的工作室,问了我要不要过去做助理,当时我跟康康在一起,每天轻松自己,鄙视别人,电影学硕士刚刚录取,自己的定位模糊乃至缺失,再加上当时工作形势的难以左右,几次通话倍感纠结,除了客观原因以外,也许因为这位导演一直之于我的特殊意义。
高中的时候,带着划痕的光碟,用简陋的录音设备、20几页的听录、手写,整整齐齐的字,那就是我整理下来的《花眼》,后来我又花了很久的时间将它整理成电子版,并发到豆瓣上,那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跳跃的颜色和叙事,魔幻又充满新鲜的现实感,那电影让我理解到什么叫迷离。
事实证明,我整理下来的这个完整版的剧本后来成为了很多人的宝贝,在这之前和之后,喜欢这个电影剧本的人很多,但网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本子,于是一个偶然的兴趣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感激。
也更偶然的遇到了李欣导演。
他用豆邮告诉我,很高兴你喜欢花眼,我是导演李欣。
因为是这样的遇见方式,所以他一直称呼我为,安。
电影这种东西,总是让人模糊了幻觉与现实。
第一次见面是那次他打来问我要不要做助理之后,那天下着雨,康康开车带着我从北京台到三里屯附近的竞园创意园区,如今这样的工厂化的创意集中地在北京也在渐渐变多,康康说那天她等我的时候去逛得很开心,而我跟李欣导演在竞园里的咖啡馆里坐谈。
他看起来仍然神态年轻,讲起了花眼的前后,问到我最近看得电影,当时中国电影资料馆正在进行伯格曼的电影展映,我说我最近去了那边,他说,看电影要遵从自己的心,看喜欢的,很多大师的作品,年轻的时候其实是看不懂的,看他们的电影更是完全不应该成为一种姿态。
他对电影选择的那种透明态度,确实也影响了我。
他讲了他认为好看的片子,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书。
片子他讲到的是《白夜逃亡》,书是大卫林奇的《钓大鱼》,极简的封面。
他讲他爱咖啡,是那种闻到咖啡香就受不了的人,即是是在片场,也必须需要这种香味。
我不想在电影史地位上来定断这位导演,时代造人,也带来阴影。
他们这一代电影人所拥有的空间巨大,又极其有限。
理想主义的印记掺杂着略带挣扎的成长,也有对于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成熟、机制的病态的隐痛。
也许出于对《花眼》的感情,我愿意用所有的善意去理解,并拒绝定论。
后来,我终究是没有去,李导说,安,你推荐一个人给我,于是阿哭就去了工作室。
阿哭,我们至今都还未见面(呵呵),但却很熟悉,常聊来聊去,她京腔,大我一岁,文字漂亮。
一年半载已经过去,我偶尔会问起阿哭工作室和新片的筹备状况。
我只记得上次见面,李导有说过,也许力宏会参演,但也许是刘烨,因为我走后他会跟刘烨在花舍咖啡见面。
by the way,阿哭说,新片仍然在没完没了的筹备。
和业界的距离,容易产生种种中空的漂浮感,比如傍晚,李欣导演短信说,安,有没有想要涉及剧本创作时,我很老实的讲,我现在的状态不对,也许将来会有合适的状态出现。
同时我说,我并不认为我有足够的理想和能量去承担创作的工作。
也许我的话带了年轻人不该有的暮气,但多年来的习惯和愿望,是平淡安然,而创作则意味着动荡,还意味着面对不完美时的痛苦。
他说好,自然的等待。
并再一次说,有时间喝咖啡。
虽然接触不多,但我知道他是个不定性的人,他不会觉得有什么事非做,什么选择非做,就像对于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来说,不是必须去做剧本创作。
也可能,这是属于他的平和方式。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很感激。
那默默的告诉我,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选择。
但我感知的是,我对电影的复杂感情,这个字眼多么迷人,但也许承受不了它如烈日般灼人的光泽,可以耗尽的东西太多。
电影产业方向也许是更稳妥的选择,虽然很多人懂得那是鸵鸟的选择。
我想创作是需要等待的。
如果不存在合适的状态,我宁愿远离电影行业,把它作为单纯的爱和宝物封存在个人志中。
如今所做的一切,安静的读书,放松的看片,漫无目的的行走,都是为了保持心灵的新鲜。
保持痛感。
那样会活的更长久。
一双淌着一滴泪被阳光灼伤的眼睛里面藏着一道彩虹躲在黑暗的剧场里看到不同人的爱情秘密在不真实的酒吧里面遇到名叫小动物的女孩儿而约定爱情于是终于lala走出黑夜走向自己的爱情在阳光中一整天的等待他想象着不同人时光交错的爱情白日梦被天使守护的爱情没有不可能的爱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就像今天晚上不可能下雨。。。
"于是王学兵爬上女友的屋顶在温柔的沙一般的月色下用喷壶不停得像女友的窗口浇着水青涩的校园爱情在失败的表白过后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孩再一次勇敢的表白平淡简单不浪漫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每一天在同样的港口吃同样的热汤面坐同样的公车甚至重复着同样的对白苍白却执著的爱爱情的路在哪里徐静蕾拿着爱情的地图一路无语茫然的在森林里寻找出路守林人为他开辟了通向彩虹的目的地等待中的爱情最终lala并没有等到小动物她在前一天夜里喝酒中毒死了但lala还是决定等下去就这样永远等下去,从冬天等到春天从春天等到夏天从夏天等到秋天......等到的是重新回到彩色的生活看到了真正发生在阳光下的爱情
“从小他就是一个喜欢故事的人,而故事总是在远方,在一个也许并不存在的地方。
他知道每个故事都有一扇神奇的门,当他迈步进去,是能够顺着一条无尽的道路走到天涯海角的。
于是,我们也被他诱惑着,穿越想像的时空,透过流光飞舞的胶片、一秒24格的影像,看故事中的人和事如何栩栩如生,如何打动人心。
”这就是李欣。
一个认定悲观的人比较适合拍电影的导演。
这就是《花眼》。
一个个爱情故事。
喜欢那种光怪陆离的影像,还有平淡的独白,喜欢漫画般的画面定格---生命中每次相遇都感觉那么不真实,像是一幅早已存在的画面。
---喜欢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想象的故事。
整部电影中,一个个故事的主角都很少有台词,只有引座员的大段大段的独白,串起来像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感觉风格很王家卫。
喜欢武拉拉扮演的引座员,一个可爱的人。
在经受过一次感情挫折之后隐藏在黑暗之中,把自己躲避在别人的故事里,无论是电影还是身边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整个生命只剩下一道破碎的彩虹。
他看到了害怕承担一辈子婚姻的情侣,看到了在大学校园弥漫的甜美初恋,看到了奋起直追自己爱情公车的体育老师,看到了拿着地图寻找爱情和幸福的女孩,也看到了有可能与自己依偎在一起的小动物。
喜欢那段他幻想自己与小动物相爱的故事,恋爱就是穿着可爱的蜜蜂装,游走于城市中那些产生爱情的地方,为心爱的人讲述天使的故事,一起在冬日的夜晚吃一碗热腾腾的云吞,让丢失了睡眠的自己再次找回丢失的东西,依偎在一起,酣睡淋漓,真的像两只快乐的小蜜蜂,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
然而小动物死了。
一切终究是幻想。
轰轰烈烈的爱情只存在于幻想,而现实,什么也不会有。
可爱的引座员在公园中一直等待,从上午到夜晚,经历了一天的阳光。
看着周围,阳光下真实的爱情。
他眼中的彩虹再慢慢长大,终于成熟了。
他可以走出黑暗,再次融进阳光的怀抱。
虽然影片表达了很多悲观的东西,但是我还是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彩虹,在阳光下幸福的生活,爱情依旧美好。
我会一直等待,守望自己的爱情。
可怕的不是认不出自己的爱人,可怕的是失去等待。
等待,也许并不是等待与你的爱人相遇。
等待,也许只是等待着与你的爱人擦肩而过。
我大概很不喜欢这种调调,不喜欢到无法思考它的价值…但确乎感受到了新生代导演的碎片化的动感的镜头语言,既典型又特殊
绝对滴嗒……
喜欢徐静蕾背着个绿色大包,卷头发的样子。
有趣味
多段式
窦唯+不一定 配乐。
就沿着那个不顾一切都方向一直走好吗?
摄影炫技,试验、自白
什么TM破玩意儿,李欣这个导演已经消失了,真好。
阳光之下,那些隐秘下的情感终究会生根发芽,成为美好动人的故事,尽管可能是幻想,但也足够治愈自己~
喜欢其中两个小故事。
看不懂什么狗屎的文艺电影,还文艺呢,武拉拉不也吸毒了?
你居然把它拍成电影了
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先锋的了,虽然现在看还挺奇怪。
古怪刻板爱情
一直想到李献计,他们似乎有点相像。一直出现的天使显得很二。
sorry,几年前我把某人的这张碟弄坏了,今天终于在北京买到了新的来赔你,不会介意的吧?三年了。
这应该算典型的小资电影吧,台词像话剧,窦唯的音乐不错。
我很少打一星,但是这电影看得我狂躁症要犯了,为什么里面每个人看着都那么欠打,还有死人念经一样的旁白不知道在絮叨些什么,太神叨了。
可怕的不是失去爱人,而是失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