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无间道Ⅰ》还是上还是上初中时,当时的我看了两遍,才懵懂地理解了一些,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一同温习三部《无间道》时,认真看了几遍,很多东西才恍然大悟。
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长大了,而《无间道》依然还是当年的它,但是却成了经典。
在经历了《无间道Ⅰ》的成功后,作为《无间道Ⅰ》的衍生,《无Ⅱ》《无Ⅲ》是十分精妙的续集,延续了主体的的精彩,而这一点相对于某些电影的续集来说也十分让人惊喜。
三部电影犹如紧紧相扣的齿轮,慢慢推开了无间世界的时间轨迹。
一、细节之中的紧密联系《无Ⅰ》中因为一场毒品交易,在海边拿货的傻强和另一人被抓,韩琛被请进警局,这里的一次吃饭,韩琛与黄sir开始表面和气却暗藏利剑的对话,表现出二人已经敌对,最后韩琛气愤地将餐盒推向黄sir;《无Ⅱ》的开场仍旧是二人之间的谈话,几乎相同的场景气氛却截然不同。
“师傅说因果报应总有时,我也害怕最后几年不能和你吃饭。
”“条例没规定不能和警察做朋友。
”韩琛这两句正是对应Ⅰ中的场景,不能一起吃饭也不再是朋友。
《无Ⅱ》年轻的刘建明走在刺杀倪坤的路上,边走边用手中纸袋敲着腿,而这一看似无心的动作,是对应《无Ⅰ》中,刘建明走出电影院,被陈永仁跟踪,陈所记住的一个动作,这也是导致刘最后暴露身份的原因之一。
《无Ⅰ》陈永仁在街头遇到带着孩子的May,孩子已经6岁,May却撒谎孩子5岁,这点我觉得是对应《无Ⅱ》陈得知May打掉孩子,与May的一场争吵,May那句“我不想孩子将来也是这样”,正是May撒谎的原因,May当时并没有打掉孩子,她当时还是爱陈的,只是最后不知真相的她还是失望了。
(Ⅱ中May与陈相识时陈还在警校,争吵时说跟了陈4年,Ⅰ中陈说了做了快10年卧底,孩子6岁,May也说了6、7年没见面,所以孩子是陈的)《无Ⅲ》开场傻强的话:“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倒霉?
刚才那按摩小姐一进来,样子就像琛哥的狗,我当然不要她,好,第二个进来更糟,跟琛哥一模一样,你想想我再随便也受不了,她还敢问我她靓不靓,她敢问我当然敢说不,她就抓下来,我才传呼你,这就倒霉了……所以说遇上丑的按摩小姐就一定倒大霉。
”这可笑的原因导致的打斗,对应《无Ⅰ》,傻强临终时的那句话:“仁哥,我好想问你,今天的那个按摩女郎漂不漂亮?
你知道,按摩女郎不漂亮就是大事件了。
”想起来总是很有凄凉的感觉。
《无Ⅱ》陈永仁与哥哥阿孝去交易时(实际上是拿来了黄sir与Mary对话的录像),手指在车窗边缘敲击,与《无Ⅰ》一场毒品交易中陈用打着石膏的手敲击窗边相同,都是在发送摩斯码。
《无Ⅱ》中体现了刘建明对Mary复杂的感情,作为Mary手下,他对Mary的感情首先是敬畏,但最明显的却是爱。
《无Ⅱ》韩琛与Mary听戏并且夸奖刘升官快,在韩琛离开后,Mary说阿孝会找人算账,四年来,她一直都睡不好。
刘对Mary说:“放心吧,玛丽姐,我不会让你出事的。
”Mary:“你说话要算话。
”刘:“一定。
”后来Mary被倪永孝派来的杀手攻击,命悬一线时,是刘立即赶来救他,安顿好藏身之处,在得知韩琛的死后,却没有告知Mary,并表示自己想要照顾她,Mary打了刘不希望再见到他,独自离开。
刘却打了一个让Mary致命的电话。
这里所表现的是年少的刘自私的爱,年轻的冲动使得刘在遭到严厉拒绝后,觉得自己的感情被否定了,付出的无意义了,爱就变成了得不到的愤怒。
刘跟着Mary来到机场,给Mary打了电话,Mary抬头发现了刘,却没有接通电话,电话铃响着,此时刘的眼里含着泪,我想他也许感到这是他们最后的通话,Mary望着他,最终还是没有接通,一瞬间被车撞倒。
这时回响那句:倪坤是我杀的,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
突然觉得很心酸。
(要是Mary当时接了那个电话,那刘建明会再救她一次么?
唉……)《无Ⅱ》结尾刘听到醉了的女孩说自己叫Mary时,淡淡的笑,以及《无Ⅰ》中,成为刘女友的Mary,证明刘的心里还是有曾经的那个Mary。
二、有关信仰陈永仁陈因为隐瞒家庭背景而被迫要离开警校时,黄sir给了他继续做警察的机会——卧底,在陈心中,对黄sir应该是充满感激,《无Ⅰ》陈面对坠落车顶的黄sir,表情惊骇,完全无法接受,这里可以体现。
《无Ⅱ》刘建明骑摩托车射击倪永孝时,陈挺身救了哥哥,并为此受伤,在黄sir开枪杀了倪永孝时,陈抱着哥哥,最后望向黄sir的眼神中也包含恨意,这些都证明陈对倪永孝的兄弟之情。
我看到有人说不能够理解黄sir在杀了陈的爸爸和哥哥后,依旧为黄sir做卧底,两年没有联系黄sir,仍不间断收集证据,对于陈的做法,我开始也无法理解。
然而,再纵观整部影片后,我想起了陈在得知要被退学时的一行泪,黄sir问他想当警察的理由时,他说:“我想做好人。
”再联想到反复出现的“我是警察”,我发现“做警察”是陈的重要信仰,为了这个信仰他为黄sir继续收集证据,而不是为了黄sir才这么做,他为信仰所表现出的是近于盲目的的忠诚(换做是我,我无法如此淡定),直至最后,为信仰献出生命。
倪永孝这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吴镇宇以出色的演技精彩诠释了倪永孝,表面温和,内心狠毒、狡诈,虚伪面对外界,又真心面对家人。
这里我想说的是倪永孝与陈永仁的兄弟之情。
倪带着陈去取黄sir与Mary录像,我想此时倪已经对陈产生怀疑,甚至已经知道他的身份,而此次目的是为让警方知道,更是为了让陈知道黄sir杀了自己父亲。
倪杀罗鸡时,对着陈与罗说话时,明显的,陈脸上写满惊恐,罗鸡开始疑惑后来被枪抵住时才惊讶,所以给机会的话是对陈说的,倪还是很在意兄弟情义。
并且倪在第一次与陈谈时就说道:“我知道,你不想让人知道你和倪家的关系,但我们是亲兄弟,这是事实,没得改变。
”陈此后两年没再与黄sir联系。
倪与陈在谈及劳工体育会回归宴时,也暗示陈以后会接替做老大,倪说这次成功以后倪家就能抬起头做人,之后拍着陈的肩膀,完全视陈为倪家一员。
但是,在倪临终被陈抱住时,他还是发现了最不想看到的东西,那眼神充满不解并落下了泪(最后仔细看后发现有滴泪水),为什么一直都要靠近的兄弟,最后还是要被离自己呢?
为什么呢?
这对倪来讲,我想是比死亡更残忍的一幕。
另外就是,倪两次扶着眼镜的微笑。
第一次是邀请陈来女儿生日聚会时,第二次是在聚会上回头看到陈时,我觉得扶眼镜是一种放松的表现,源自兄弟间无防备的信任,微笑则是发自内心的。
对陈的信任,为倪家抬头做人,找出杀害父亲的凶手,还有那句:“以前爸爸做每件事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也是,我希望你也是。
”我想倪永孝的信仰是——家。
Mary在我眼中,Mary有情有义,有胆色真诚而单纯的女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
”她杀了倪坤,后打算杀了倪永孝,在得知韩琛出事时,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去寻找远在泰国生死不明的丈夫,并且严厉拒绝刘建明,最后却在机场倒在血泊中,这一切都是为了男人好,为了丈夫,可以放弃的哪怕是生命,她的信仰就是自己的丈夫。
这些都是我看了影片后的感想,谢谢看到这里的各位。
2002年初看无间道后,我也陷入了一个对无间道迷恋的无间道,那种迷恋就像教堂里繁复的柱子中间穿梭的光芒,像天际的白云的细纹,又像地平线上丘陵的波纹,朦胧之中精致细腻的情感若隐若现。
再次看无间道,是在不经意间收集到了顺序重排版的无间道。
疑问像一波一波的浪花一样,打到崎岖的礁石被击得粉碎,洒出更多更细小更美丽的形态各异的小白沫。
清晰的意识边界产生了更多的褶皱。
现在是2006年(无间道中的时间字幕),无间世界又像我敞开了命运的大门。
虔诚的心灵向那深深黝黑的绝壁踏出一条通向彼岸的由断断续续的脚印的构成的但又无比坚实的文字路。
无间世界中的每个欲望都想走自己的路,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做人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成了游魂们的口头禅。
有如黄志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与Mary(刘嘉玲)勾结杀倪坤,让陈永仁靠近自己的亲哥哥去收集罪证;有如Mary(刘嘉玲)抱着所谓简单的信念想让自己男人好,一心想让自己的男人拿龙头棍的;有如刘健明般为爱痴迷而入黑社会的进而杀死倪坤的最终陷入泥潭的,有如陈永仁般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一心想作警察的;有如韩琛毫无野心讲究信义想作个忠义小弟的,有如倪永孝参加竞选想漂白登入上流社会。
但结果都是偏离自己的目标甚至是把命给搭了进去。
浓重的宿命感让无间之人堕落其中,无力自拔。
黄志诚不择手段的结果是黑帮老大由倪坤变成了更厉害的倪永孝,并且目睹自己的好友胡警官在面前代自己活活烧死。
Mary的目的不仅没达到,反而害的男人韩琛被追杀,自己也被倪永孝三叔撞死。
刘健明始终得不到其所爱的mary(刘嘉玲)的心,甚至连代替Mary(刘嘉玲)给他生命中增添些许亮色的Mary(郑秀文)的爱也最终失去。
陈永仁心底里的正义感很强,可在现实社会中却打入黑社会背叛自己的亲哥哥、贩毒、斗殴。
韩琛最终变成了一个阴险毒辣的黑帮巨鳄。
倪永孝改变不了上流社会对黑社会的鄙夷看法,最后被韩琛逼得走向死亡。
每个人被自己的欲望牢牢束缚,他们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是可以预知的。
假使让这些迷途羔羊重新回到命运的三岔口,即使他们可自由选择自己走的路,但实际上欲望构成了痛苦的灵魂们永远也离不开、冲不破、望不穿的无间道。
每个人既是自由的,但同时也是宿命的。
路怎么走,是你自己选的,但是贪婪的、饥饿的欲望必定会选命中注定的一条路。
不仅世界是不可控的,甚至连自己有时都不可控,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健明的最终伏法。
他虽然铲除了几乎所有的知情者,但始终摆脱不了自己潜意识中对想做好人的追寻,最后唯独放不下自己。
让别人走你欲他走的路,那就更不可能了。
各种欲望在无间世界里一再冲撞,最后的结局偏离每人的期望,营造出一种心理和现实的落差感,导致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些许变化,然后又不可避免的导致下一轮更强烈的欲望冲击。
但在欲望实现过程中造成的些许不可控的后果也在不经意间在肥沃的欲望土壤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不知在何时何地但必然会爆发出仇恨的火焰。
出来做,迟早要还得,就是无间道中因果报应的信条,认识到这一点不代表能避免报应。
一切欲望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理性的囚牢在很多情况下是锁定不住的,就像飞蛾扑火,明知必然灭亡,却还是要扑向它,自己的欲望在短暂的毁灭瞬间绽放出了美丽的花火。
那流泪播种的,必将以欢欣来收获。
影片继承了香港黑帮片重视兄弟情义、男性友谊的一贯传统,如黄秋生和陈永仁的相互送女儿满月礼物和生日礼物的细节描写,傻强保护陈永仁自爆酒瓶的行为。
警察和黑社会界限模糊,警察中也有如初期黄志诚之流,黑社会中的傻强貌似傻,但忠肝义胆,特别是那为数不多的风趣台词缓解了陈重压抑的气氛。
倪永孝对家人的爱、陈永仁去世之前和李医生的恋情,都给这个乌黑的世界给了一丝微弱的光芒。
《无间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学性。
判断一部片子好与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完以后,有没有长时间沉浸在情节中走不出来,有没有为之长吁短叹。
看完《无间道》之后,许久我都仍旧想着这部片子。
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陈冠希和刘德华饰演的刘警官(假警察),余文乐和梁朝伟饰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电影电视一样,总会有好人和坏人,正义与邪恶作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 的发展,警察的天职,与匪徒之间的情义,两难取舍的矛盾心结,男性间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点缀其间,即是我所谓的“人文色彩”。
善恶,是非,好坏其实都是在一瞬间决定的,并没有事先的身份设定。
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伟说“他就是那个好人”,指着刘德华说:“他就是那个坏人了。
”我相信,每一种人格,脾性的养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就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叙述的一样:“记得在我不谙世事的年轻时代,父亲曾给我过一个忠告,那番话我至今还铭记在心,‘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他告诉我,‘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
”“善恶观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
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以怎样的姿态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单凭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选择的。
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
要去掉这样的标签,可能要为之穷尽一生的努力。
看《无间道2》最爱的就是陈冠希和刘嘉玲那几段对手戏,真的是张力十足。
虽然也知道其他演员如吴镇宇在这部戏的发挥都是TOP级别的,但个人就是喜欢陈对刘那种爱而不得,从痴到狂到毁灭的情节。
刘建明之所以会走上黑道就是因为这个叫Mary的女人,为了她,他愿意当一块砖怎么需要就怎么搬。
前期真的是痴爱到骨,就像Mary常说的: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无所谓,而刘建明心中的台词也是一样:只要Mary姐需要,要我怎样都无所谓。
跟着韩琛就是为了留在Mary身边,杀人、进警局当卧底统统都接受。
今天又看了《无间道》小说文本,原来剧本里对这个角色的设定是从小就恋上了Mary,是他心中的唯一的女人,所以后来Mary问他的家人,他说都移民了,Mary不解他为什么不去,刘建明盯着她讪讪地笑了笑没有回答,他当然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她。
难道你真的不知道这个男孩子对你的心吗?
只为你啊,Mary姐
哈哈 本来以为韩琛死后他就可以代替他完全拥有Mary了。
从杀手那里救下Mary带着她去海边村屋避难的那几天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因为他可以和Mary不受外人打扰的相处在一起。
直到撞到Mary穿内衣的一幕,他被情欲冲昏了头脑。
看到爱人裸背的眼神
痴了
需要平复内心的狂跳 谁想却被Mary无情推开而彻底发狂,那种爱不得的绝望让他极度愤怒既然我得不到那就干脆毁掉。
刘建明不是不求回报的爱着Mary,他的爱是有很强的占有欲望的,以前是知道有韩琛在,他不可能有机会,只要能陪伴着她就好 ,而韩琛不在了,却没想到Mary一点余地都没有留。
绝望,不甘,愤怒各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
你没有任何机会
被爱人无情拒绝
看看这个复杂心情的眼神 这种愤怒的心情在开车到达机场看到Mary的时候才稍稍平静下来,其实给倪永孝打过电话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因为不想或不舍让心爱的女人就这样离开(死掉)所以开车冲到了机场。
想给Mary打电话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啊,她看到了车里的他,但Mary拒绝接听电话结果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被撞死。
远远的看着他
他也看着她
Mary接电话啊,给我一个救你的机会啊
最爱的女人死在自己的手里,怎能不流泪 这几个特写镜头,陈冠希的表演可以说是浑然天成了,尽管他自己在花絮里说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感情,因为他没有这种感情经历(是的,大帅哥都是女人追着你,你哪里有这种爱而不得,为爱痴狂的感情啊),那这就是演技了。
刘建明失去了Mary这个他人生最大的心理支柱后,后面慢慢在警队混得风生水起除了韩琛的帮助,他自己也确实是精明能干适合吃这碗饭。
他说他想当一个好人,真的是肺腑之言,但《无间道2》里面已经点明了主旨:出来混迟早要还啊!
《被遗忘的时光》这首穿插在他和Mary情缘中的歌曲又在10年后串起了他和陈永仁的孽缘。
刘建明想要永远遗忘的这一段旧时光(因痴爱而踏上十年卧底路)最后还是把他埋葬在了无间地狱不得解脱。
爱情上失去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Mary(自毁的),97年香港回归一切开始改朝换代的时候,他遇到了属于自己的Mary,这个笑容真的是好难得。
刘建明真的是够狠够痴情,一个名字可以痴缠一生。
嗯!?
这个名字很耳熟啊
抬头看看这个醉酒的女人
好神奇啊
就是你了
Mary小姐你今天失恋。
明天就可以有新恋情啦 当然《无间道2》之所以喜欢这段,肯定是有私心,确实陈冠希先生在这部戏里面很出彩,我不是他的颜粉也不关心他的人生做派和态度,我只是他两部戏的影迷,一部《无间道2》一部《狗咬狗》,这两部戏很惊喜能看到陈先生完全不同以往的面貌,他是真的有好演员的潜质,能看出他的进步空间很大,两部戏的角色差异完全打脸那些说他玩世不恭只能一个表情的人。
某门确实是毁了他一个做演员的天赋,香港当时的年轻演员也真的没有他这种灵气啊(包括谢霆锋),近年看他的采访他自己也说其他都无所谓失去,只是不能再演戏让他始终不能介怀。
哎,在自己最鼎盛时期没有留下更多的好作品确实可惜。
这部戏最想说的部分已经讲完,其他的留给他人评论吧。
阿孝的死去,香港电影没落的开始。
——致《无间道2》这么多年后,我才更加确信,《无间道》系列电影中,我最爱的人物:倪永孝。
看第一部的时候,年纪太小,只一味想知道忠奸善恶,连“无间道”的意思都不理解。
随着年纪渐长,才发觉世间本无绝对善恶,人性驱使,死亡有时并不是痛苦,反倒是一种终结。
无间才是地狱…只想写一写2中的阿孝--时代的悲剧英雄。
有人说1是丰碑,2、3是捞钱。
3我不评说,2我个人挺喜欢,是故事的前生,是完整的补充说明。
阿孝的出场,文弱书生气有余,决断杀伐力似乎是不足。
文质彬彬的眼镜,得体的西服套装,怎么看都不像个黑社会。
但江湖就是江湖,父亲黑道事业的继承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哥哥弟弟都做了正行,姐姐也已嫁人。
他不是不想做正行,相反,他是最想的那个。
记得在电影中97回归的前夕,阿孝和阿仁在天台说话,想到倪家以后就快要能洗白时他眼中闪烁着光,那一幕把我的膝盖献给吴镇宇。
可是要达到这个目标,他得背负前行。
可能因为他的名字里,就是一个“孝”字。
这是他的战甲,扫除一切对倪家不利的人;这亦是他的软肋,他要保护这个大家族。
几个电话一晚上摆平四个老大,不是没有提前准备,可见他的城府之深;从父亲去世那天就已经起了杀心,还能与敌人谈笑风生,可见其隐忍;不断查找父亲死亡的真相,制造完美不在场杀人证明,可见其心思缜密;而对私生子弟弟当卧底,一再宽容,可见其内心对家人的大爱。
我想,他年少时也想鲜衣怒马,只叹生不逢时。
本与韩琛可以是最亲密的合作人,奈何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我真的很讨厌黄秋生演的那个警察,一己私欲,连累他人。
如果Mary没有去杀倪坤,就不会被阿孝查到,阿孝就不会为父报仇准备除掉韩琛,韩琛就不会为了替Mary报仇以及上位而设局做掉阿孝(后是泰国人干掉了倪家一家)。
97回归后,倪家全部移民,香港这边交给韩琛,韩琛管理好黑道,皆大欢喜。
黄Sir真的是始作俑者,不怪最后连韩琛也要杀他。
陈永仁为什么还帮黄Sir做卧底,我想也是出自对倪家的爱吧,以及对阿孝理想的延续,对黑社会的痛恨。
仔细看,阿孝有两次推眼镜的动作,都是对阿仁。
这种手势推眼镜,在心理学是有谨慎的意味。
一次是邀请阿仁回家聚会,一次是叫阿仁过去拍全家照。
他应该是很担心,怕自己不能让阿仁融入倪家,最后要亲手解决他吧。
要说最后一刻阿孝倒下时才知道阿仁是卧底这一观点,我觉得肯定是不对的。
他应该早就知道,只是不说,他恨警察,但他更爱家人。
当他发现阿仁衣服中的窃听器,绝对不是想把它扯出来,而是掩盖上,不让弟弟的身份曝光。
他临死前流的泪,可能更多是觉得自己不能再保护倪家了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悲伤吧…原本绝对不是男主的阿孝,因为吴妈的演技而妥妥地抢走了所有人的风采。
不愧是影帝级人物,一招一式,都将这个悲情英雄刻画地有血有肉。
因此而诞生了很多经典镜头:高举杯子致敬去世的倪坤、指着审讯室的电视问黄Sir还算不算个警察、以及最后枪指韩琛却被爆头倒下等等,致敬吴镇宇的演技!
阿孝是个压抑情绪的人物,唯一展露笑颜是在女儿生日宴上,可见是真的爱护家人。
这样一个不容易演绎的人物却成为经典,由衷喜爱。
《无间道2》被称为“香港版教父”,不为过;被称为香港史诗级黑帮电影,不为过;说是,阿孝你的独角戏,更是不为过。
韩琛,在“无间道”里并没有太多戏份,给人的印象非常单一,老奸巨猾,心狠手辣。
就连被刘建明一枪崩掉,也显得无关轻重。
而在“无间道2”中,韩琛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起来,他有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也有爱夫如命的好妻子,他还是个人,而非“恶魔”。
而让他成为恶魔的,是这凶险的时代,他又何尝不是在忍受着无间地狱的艰熬,好人做不了,唯有逼自己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
而看似光鲜亮丽的黑帮头目,却也只是时代匆匆的过客罢了。
刘建明可以一枪杀了倪坤,同样也可以一枪杀了他。
正如在“无间道2”中,韩琛问刘建明“黄长官说,有事可以找你,你是不是真的肯帮我?
”他自知刘建明不会一直帮他,但是他却没得选择,罪恶一旦开始,如何终结早就由不得自己。
不喜欢陈冠希,更不喜欢刘嘉玲,但是对无间道中的那一段情,陈冠希的那一个眼神,那一次回头,都深爱到骨子里。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佛说,善恶本来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回头便是岸,只要你愿意放下一切,从新开始。
何宝荣就很明白这一点,天天说,黎耀祥,不如我们从新开始。
但是刘建明不一样,刘建明最后还是回不了头,也没发现岸。
可是,黑白仍然不重要。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这又是一个暗恋的故事,不比《情书》单纯,但是也可以说惊鸿一瞥。
故事开始的时候,是刘建明在小卖部里面设计杀mary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只是多了一缕绝情和残忍的坚定以及无奈的惋惜,突然脑海中闪出一句歌词,“就算不怎么忘记你,但我始终也要自保",不知道是电影比较现实,还是现实比较现实,年轻的刘建明,做完最后的表白,得到的不是观众要的答案。
也许是刘嘉玲不该让他爱上她。
故事回到最初,刘建明爱上这个比他成熟的女人,但是却只能偷看和暗恋。
其实他最后的表白是要给mary一个机会,更是给自己一个机会,mary不答应就死。
自己成功了,这场暗恋就功德圆满,失败了,至少也躲过一个危机。
有人说过暗恋是一场纯真的闷骚,但是这一段感情在后来一点也不纯真,太现实了,如果夺走了爱情,就要留下性命,刘嘉玲夺走了他的爱情,就把命还给他,老天爷夺走了他爱的人,就留他一条命。
这帐算的太精准了。
打破了所有的浪漫,但是却也留下来刻骨铭心的悲爱。
暗恋亦是爱,而且爱的很清楚,爱是压不住的,不是你一枪杀了那个人,然后你就从此不再爱她了。
否则苏丽珍就不会去新加坡,周慕云也不会再回到香港,有时候事情藏得越隐秘,发酵的时候越厉害,醉得越深。
这不得不让人又想起那一壶醉生梦死,得与失,忘与记,爱与不爱,都是掩藏 不了的,结果总是越藏越深越刻骨。
题外话,然后我从技安和金麦基的约定中发现了,他们真的是一对好基友,不过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记得,当年的“约定”。
暗恋无间道。
刘建明在做笔录的时候,听到那个喝醉了酒的mary的时候,他的笑容来的那么突然,却还是那么真实,迷人,纯真,好像又看到了爱情的纯粹。
很多时候我们最在乎的东西,往往容易被自己最不在意的东西,轻而易举的打败了。
他曾经愿意为了刘嘉玲去杀人,为了她去当卧底,为了mary,生命在刘建明的眼里似乎一文不值。
当刘嘉玲不愿意跟他走,这时候最重要的就不是爱情了,而是刘建明自己的性命。
觉得已经留不住爱的时候,便开始和命运讨价还价,杀了刘嘉玲才能保全自己。
可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又一个mary进入他的生命,然后相爱,结婚,离婚。
到这里,我才发现,mary这个名字也是刘建明的又一个无间道。
暗恋,在现实中也是一个无间道,你喜欢上一个人,但是不敢表白,多年以后,你发现自己爱过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影子,然后你又把目光集中到她的身上,发现她已经苍老了,物是人非,但是情还在,你却依然不知道如何开口。
爱一个人,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有时候无意中提起的一句话,往往也很容易触景生情。
有人说害怕在温暖的下午,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突然留下来了眼泪。
因为会突然想起曾经那么深爱过一个人。
很想知道,那一天以后,刘建明有没有在回忆起那一段感情,那一个叫mary的女人。
如果有,是怎么样的表情。
会哭,还是笑。
后来我自己添加了一段故事进去,假如mary答应了,刘建明会带他去泰国躲起来,过上安静的生活。
在那里,没有黑社会,没有警察,没有卧底和暗杀,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现在看电影总喜欢把自己的感情观和结局加入到电影,总觉得这样才够味。
吴镇宇把本角色该有的的冷静,机智。
处理。
完全显示出来,一个男人的霸气。
面对家庭,有如其名。
孝。
孝顺家人,兼顾家庭,保护家人。
面对警察挑战,说倪坤死了。
我想开香槟废祝,把一个男人的霸气,表演得让人着迷,也许本人之见。
做男人就应该好像倪永孝一样,孝顺家人,震着倪家的家声。
到最后发现,家人比胁持,倪永孝失去理智,可以看得出,倪永孝把家人什么时候都看重要他自己。
就算,中枪倒下地,发现弟弟是卧底,都极力帮他掩饰。
大爱吴镇宇的倪永孝。
说起我最喜爱的演员,大约是Johnny Depp。
但其实还有另外一位演员,跟JD在我心中有着同样的地位,甚至两人在感觉上可以共用相近的形容词:忧郁、神经质、才华横溢。
他们演过的人物总能令人印象深刻,每个角色都能给我新鲜感,无论是忠或奸,兵或贼,现实或科幻,正经或荒诞,这些角色总能够很轻松地区分开。
是的,我说的正是吴镇宇。
或许大家对于吴镇宇会更加熟悉,《枪火》《无间道2》《爆裂刑警》《豪情盖天》《一个字头的诞生》等一系列的香港经典黑道片,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新片《放·逐》还没有看,既然有老杜和吴的坐镇,那应该也值得期待。
在他所有的角色中,我最钟爱的,是无间道系列的倪永孝。
戴着金边眼镜,斯斯文文的一个会计,摇身一变就是狠辣的揸fit人。
还记得那双眼睛么?
略带慈悲略带怜悯,一个流转间乍现杀机,然后又极快地垂下眼皮,扶扶眼镜,下达命令,杀戮开始。
倪永孝的眼睛,有节制地狂,妖美异常。
可是吴镇宇又演绎出一个极度重视家人的黑道老大。
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老派男人,他所做的一切,不外乎是从家庭出发,为了父亲为了母亲为了兄弟姐妹。
所以动用一切手段,残酷的怀柔的硬的软的,与警方周旋,一步一步地赢,但是却死在最后,死在自己亲生弟弟的怀中。
他大概没有想到,跟自己流着同样血脉的弟弟,从一开始就欺骗自己吧?
临死前从永仁怀中拽出发信器的震惊,伴随着他离开这个世界。
悲剧人物。
为了家人去杀人,而却被家人所出卖。
他用尽心力去做,可一家老少,最后还是惨死。
就像当年他杀害别人的亲人一样。
出来混,迟早要还。
这是游戏的规则,所以重视家人的倪永孝,其实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玩家,因为他不是为了权力,为了金钱,只是为了父亲,为了家人。
不得不说,为了家人而去做残忍的事,我只觉得他极天真。
无间2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永孝在父亲生前常去的大排挡,低沉地、徐缓地、平静地说:“我永远会记得这一天。
”那插在饭里的香烟,泼在地上的啤酒,高举空杯的手,在我看来,是悲壮的仪式,宣告复仇的开始。
我觉得他是用声音,用眼睛,用肢体演戏的演员,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角色里。
以至于站在他身旁的人,他们的存在非常模糊。
吴镇宇主宰着荧幕。
相似地,Johnny Depp也给我这样的感觉。
人们说,吴镇宇拍很多烂片,JD也拍过很多烂片。
可JD同样有那么几个出类拔萃的角色,让世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如果是现在,大家会说是Captain Jack Sparrow。
毫无疑问,这个烟熏眼兰花指满头辫子的船长,绝对是个独一无二的荧幕异端。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墨西哥往事〉里他演绎的亦正亦邪的CIA探员。
神经质、举止异常、琢磨不透的人,一向是我最爱的角色。
可这样的角色不是谁都能够驾驭到。
你能想象是Tom Cruise?
不不不,他缺乏那种仅仅是静止不动光是用眼神就能让观众移不开视线的魅力,所以他也就只是一直演Mission Impossible了。
上选修课的时候,外教曾说过,JD有一种空白的特质,blank,角色在他身上都能够真实地反映自身。
〈剪刀手爱德华〉里他是怪物,即便脆弱受伤害脸上也没有太大的波动,因为他可能还不懂得悲伤该如何反应.异类就应该是这样子,人类的喜怒哀乐对他是完全崭新的未知领域. 所以他脸上仅有茫然和彷徨,还有不解。
然后伤害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了,他开始发觉自己与常人的不同,开始控制不住自己,以至于事态愈加恶化,最终诉诸于暴力,终止于死亡和分离。
这是悲伤的童话,足以让观众记住了那个一脸空白的演员。
这样两个人,一中一西,但是却有着挺多相像的地方。
经历后97的香港电影滑坡,不难想象《无间道》的出现为香港电影市场注入了多么大剂量CC的鸡血。
且不论卡司阵容如何强大,“黑色电影”风格如何酷炫,单就“无间道”一名,就把电影捧上了融传统佛教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于一体的高大上地位。
所以《无间道》第一部,无时无刻都在强调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拥有一己私欲的凡人:黄SIR要抓韩琛,宁可派自己最得意的手下痛苦埋伏数年,以致身心俱疲临了惨死电梯;韩琛更是毫无人性光辉的大反派,杀人不眨眼,盒饭吃太快。
倒是梁朝伟和刘德华的形象,为了立体感而加入了前女友和现女友的设定。
只可惜女友们双双以打酱油角色示人,对情节性的推动既不够力,也不合理。
(所以有人质疑陈慧琳最后为什么会从局长那里找到梁朝伟的档案,前女友和孩子的交代不清也一度让我产生梁朝伟被戴绿帽子的错觉( ̄▽ ̄") )。
并且,究其电影主题设定,“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也就是最后活着的是罪最大的人,将享受的是永生痛苦。
但是让梁朝伟在双重身份中苦苦挣扎的罪魁祸首黄SIR,最终得以“惨死”他人之手成为英雄,而让一直服从上级命令的苦逼梁朝伟更加苦逼,似乎也不太符合主题设定。
所以《无间道》虽然足够酷炫,也足够有文化内涵支撑,终究难以引起本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尤其是看到被配音玩坏了的天台经典段落,彻底出戏。
但是《无间道》2让我十分惊喜,也看到了时隔短短一年就成长如此之快的编剧庄文强、麦兆辉,对好莱坞代言的商业电影叙事法则了然于胸的坦然。
首先是人物“人性化”,作为韩琛朋友的黄SIR,活脱脱是好莱坞电影里去英雄化的“悲剧英雄”:被胡军(合拍片的演员选择真让我由衷无奈,虽然看过《蓝宇》之后由其能体察到胡军对黄SIR关切的小眼神)默默照顾多年,结果被倪家老大搞死,于是彻底激发了黄SIR要搞死倪老大的决心,也将他率先推入了“无间”地狱(最后自己给自己搞了个将来把自己卧底搞死了的大敌);而黄SIR对韩琛近乎偏执的友情,和黄SIR骨子里面对兄弟就丧失理智的人性弱点,又将他的“罪恶”加固,由此成为最后活在“时空无间”中的罪人,合情合理。
而韩琛,开始作为享受着黄SIR的恩惠(还总请他吃盒饭( ̄▽ ̄”) )的“一根筋”小反派(执着跟着倪老大),在自己女人(刘嘉玲的角色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被自己老大搞死后,同黄SIR一样被彻底激发出人性中的恶,并一步步借黄SIR和泰国佬之手了结了仇人,自己则堕入“无间”地狱,叙事链条同样滴水不漏。
特别要对比刘嘉玲的女性角色和《无间道》中几个女友的角色,我觉得此处省略一千字也能很明确地感受出刘嘉玲角色在推动主要角色心理变化、推进剧情合理展开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彻底摆脱了无间花瓶的角色设定。
尤其是刘嘉玲与陈老师的感情对手戏,使陈老师和韩琛两个人的角色都得到了立体化升华。
实在是不容忽视的牛逼一笔。
其次是背景“隐喻化”,《无间道》2特别聪明地将97回归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融合在一起。
尤其出彩的是结尾部分伴随着回归实况的报道,平行蒙太奇切换着两位已经堕入“无间”地狱的主角迷茫、痛苦、隐忍的心理变化。
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97回归给香港人带去的那段身份认同的迷茫期(如陈果《去年烟花特别多》)。
同时强化了命不由人的宿命主题。
段落最后落脚在韩琛思念女友流泪的面庞与窗外庆祝回归的烟花相互交错,转眼以一个新的身份(黑社会老大?
)投入违心的觥筹交错之中,一悲一喜的极大反差,深深震撼了我脆弱的小心脏。
最后,虽然电影为了呼应第一部的花瓶女Mary而以陈老师迷死人的微笑这种非常俗套的方式结了尾,多少还带有卖笑的嫌疑。
然而首尾呼应的字幕,流畅的镜头语言,一以贯之的“黑色电影”色调和风格,仍然不妨碍《无间道》2成为一部巅峰“续集”。
P.S 我还是更喜欢余文乐演窝囊死的后巷男孩╮( ̄▽ ̄”)╭
这一部我是今天才看。抱了很高的预期,也完全没有失望。如果是当年看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感觉呢?大概是,香港电影真是前途无限啊。往上看宝刀未老,往下看已有接班人。今天回首其实是最后的辉煌,唏嘘。这部电影记录了最好的吴镇宇,陈冠希,余文乐。
完美致敬godfather……5星给演技5星给剧本5星给选角5星给颜值……以及刘嘉玲打脸陈冠希选择曾志伟的时候简直感动得要泪奔了2333……看到一篇影评里关于选角的评价,深有同感。“总感觉陈冠希和刘德华的眼神里都透着一种精明和贪欲,但余文乐和梁朝伟的眼睛都是干干净净水样温柔。”
如果这是无间道的前传,介绍了第一部里所有人的历史过往,我会认为它把黄秋生同梁朝伟两个人的情谊抹杀得一干二净。整部戏都没办法不吐槽。
出除了陈冠希和余文乐的出场,其他已经没有任何印象~
吴镇宇你就是杀手,真他妈是杀手。余文乐和陈冠希两个人在一堆戏骨中真是可怜。无间道在我看来最好的地方就是突然的不解释的死亡。
我還記得陳冠希和余文樂背負著沉重的使命從警察學校背道而馳 他們的命運軌跡開始互換。陳冠希望著余文樂的背影 他說「我想和他換。」最後陳冠希在警局給醉酒的女生做筆錄 她說「我叫mary. m-a-r-y mary。」我知道他當時一定想起劉嘉玲了 因為他笑了。蔡琴「被遺忘的時光」的配樂就在這時響起來了。
有点明白为何当年杨女士一见余文乐便叹此人前途不可限量。而Edison啊Edison,当真是美人如玉。
因为这部戏 我第一次 清楚看到吴镇宇这个人 只是这点 已经是满分
比1厚重,败笔出在阿仁这个角色,余文乐的演技太差了,被陈冠希秒杀,人物也立不起来,写成倪家的孩子,无论怎么解释,最后被琛收留都是BUG。三星都给吴镇宇,拉高了整部的档次,确实有教父的味道,但剧情配不上吴的演技。
在电影界,神作的续作几乎全是烂作。本作看似多线穿插,目不暇接;实则线索繁芜,索然无趣。尽管不乏圈可点之处(如刘嘉玲之死,吴镇宇神算等),但整体与前作比就是渣。更可气者,竟颠覆原作剧情:黄秋生杀梁朝伟父兄,曾志伟杀梁朝伟全家,怎还可能合作?还有泰国佬不是不会中文吗?PS:余陈演技真差
额,真的不能跟第一部比,演员都是很棒的,只是剧情过于牵强,拖沓,感觉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不知所云
那么多年过去了,角色扮演的心理惯性竟然在他们两个身上一点儿也不灵验
倪永孝中枪栽倒在弟弟的怀里,弥留之时拽出了藏在他衣服内侧的窃听器,一瞬间的眼神没有人能读懂,趁还有一丝力气,又把窃听器塞回到弟弟的衣服里,接着撒手,瞳孔放大离去…这是我看过最荡气回肠又悲天悯人的黑帮电影。
3.5,比较无感陈永仁的塑造是近乎崩坏的。且不言琛哥不可能留仇人的弟弟在身边,单说阿仁,“我是警察”这种空洞的正义很难成为将他塑造得近乎六亲不认的合理理由——更何况警察本身也处于灰色地带。这与BA中白洲梓的困境是类似的——vol3.4对阿里乌斯小队的补完让vol3.3中的她显得冷血到近乎忘恩负义(她自始至终没有给过纱织一句道歉,甚至在以为自己杀了她之后第一反应竟是为自己回不去与日富美的日常而痛哭),而无间道第二部对阿孝的塑造又让阿仁显得吃里扒外。要说区别,就是小梓的行为起码具有足够的正当性,而且vol3.4多少试图找补了一下她的人设。虽然我本来对梁朝伟那个角色也无感就是了。最喜中段阿孝坐在警局中运筹帷幄搞死手下四个头目那一段平行蒙太奇,很带感吴镇宇演得确实不错,想看边水往事了评分:B
很少有续集那么精彩的。吴镇宇在里面演技封神!余文乐演技真挺一般的。很可惜最后韩琛没死,阿孝没了😔
三部中最好的一部。说黑帮史诗完全不过分。
印象就是刘嘉玲很美,陈冠希太帅。
剧本的问题太大。出于对第一步剧情的生拉硬靠,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还有吴镇宇太抢戏了。
。。。什么烂片,狗尾续貂。全靠吴镇宇跟刘嘉玲的个人魅力撑着,还有阿乐和edison的帅脸。除此之外一塌糊涂。
不喜欢这种片,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