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有“狭路相逢”四个字,意思是说两个势均力敌的人躲不开偏偏非要在一条路上撞见,不开打都不成。
而电影《侠路相逢》虽然和这个成语同音却因为改了一个“狭”字变成了“侠客”的“侠”,让这个片子从片名就有意思了起来。
中国人还讲究侠文化,讲究侠客,大侠,侠之大者,这些好词儿全部用来形容那种在江湖上漂泊,重情重义,有里有面儿,替天行道,维护正义的人。
但到了现在,侠文化没落,武侠片也没落了,在现在的社会找到侠太难了。
可正因为此,在中国偏远的西部地区,人烟稀少,更有江湖漂泊感,更有浪迹天涯感,更天大地大,更可以做一些都市里做不到的冒险事,所以,侠这个字,用在这样一部写西部警匪题材的电影里就特别合适。
《侠路相逢》讲述的就是一个特别江湖气的故事。
二十年前的一次侦查宝玉的案件,三个警察牺牲了两个,就活下来一个就是邵兵饰演的蒋汉。
案情扑朔迷离,结果匪夷所思,也难怪蒋汉在此之后二十年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有人猜疑,有人指责,他还要照顾同事留下来的女儿。
可偏偏,那个女儿长大成了江湖又一奇女子。
深陷欢场不能自拔,还被另一位蒋汉的对手,也是另一位“侠”秦晋出手大方,为博红颜。
这样的剧情一看就是双男主,大场面,正邪不两立。
实际上呢?
邵兵和姜武这两位老戏骨还真能气场吓人,震住场面。
蒋汉这个人物在我看来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正面的,代表人物的侠。
他隐忍,英俊,背负使命,藏着惊天秘密,对坏人凶狠,对女人柔情。
他和同事女儿之间的爱恨情仇让英雄多了一点柔情。
而姜武饰演的那个秦晋,大气,霸气,亦正亦邪。
没人说侠客必须要贴标签做好人。
他爱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爱看《罪与罚》,还会给人讲坏人内心的痛苦,这些都让他这个侠客有了一点儿神秘。
绝对好的侠如展昭,一脸正义,就是本片的蒋汉,大家喜欢。
但不绝对好的侠客如白玉堂,就是本片姜武的亦正亦邪,也让观众喜欢。
看到有人说他伪善,我不这么看。
你没有经过他的人生怎么知道他的格局?
所以他的处事态度怎么能被你评判?
我很喜欢有人说,本片是用古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金庸的故事。
因为本片也确实是在风格化上值得浓墨重彩说一说。
作为西部片,我们过去看过《双旗镇刀客》《无人区》等等,我还看过一个《押解的故事》,演的非常好。
西部的故事多,给人感觉特别适合拍电影,它的黄色,大颗粒,宽广豪迈。
本片就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
从摄影上来看,黄河水,西部地区的特殊风貌,一种惆怅和荒凉感油然而生。
在加上利索的剪辑和富有戏剧性和刺激性的剧情,如二十年前的枪战一场,女主在夜总会艳丽出场,还有姜武的每次出场等等,都让这部片子有一种浓烈的不含蓄的风格。
剪辑明快,最后的枪战部分尤其出彩。
能看出导演在做本片时候有太多东西要讲述,选择的影片风格也是在近年来的国产片中不多见的。
据说,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英雄梦。
邵亚峰导演将自己的英雄侠客梦通过《侠路相逢》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出来。
古人今梦,古调新唱,再加上黄河地区的特殊风貌和自然风光,让人在观赏影片的时候自然就带入了江湖。
想起曾经有个广播节目片头就在说:江湖?
什么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放在本片来说,江湖?
什么是真正的江湖?
有警匪的地方就有真的江湖。
r1rD�U
影片的画面与故事都给人很多惊喜,并且不是简单模仿好莱坞、韩国、香港犯罪片的套路,显得更为可贵。
“《侠路相逢》在警匪类型本土化方面作出了独到尝试。
影片试图在平实影像中建构黄河流域的粗犷气质,在现实场景里复原武侠文本的精神框架,汽车行驶镜头的大量重复,对照古装片策马狂奔的段落,竟着实接续了90年代大陆武侠的某种西部气息。
”这是影片入选上海电影节展映单元的官方评语。
剑齿虎近日还入选了澳门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姜武曾以此片获中美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老牛湾
在北京时间31日上午举行的第14届中美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姜武凭借在新片《侠路相逢》中的精彩演出获得最佳男配角奖。
一同获奖的有多部强片:周润发以《无双》获最佳男主角,李冰冰以《巨齿鲨》获最佳女主角,《红海行动》获最佳影片。
在一众大片热片中,此前宣传很少的新片《侠路相逢》也成为一部引人嘱目的黑马影片。
(荣获中美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就在两天前闭幕的第6届新西兰亚太电影节上,姜武刚以此片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荣获第6届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电影《侠路相逢》的光芒,早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中便已显露出来。
上影节在给予《侠路相逢》的评语中这样写道——“邵亚峰导演的《侠路相逢》在警匪类型本土化方面做出了独到尝试。
邵兵与姜武分饰一对警察、大盗,江湖恩怨从二十年前计起,又因故人之女再度重逢。
影片试图在平实影像中建构黄河流域的粗犷气质,在现实场景里复原武侠文本的精神框架,汽车行驶镜头的大量重复,对照古装片策马狂奔的段落,竟着实接续了90年代大陆武侠的某种西部气息。
”短短几句评语,却直接了当地点出了《侠路相逢》的独特之处——它是警匪片与武侠片的类型糅合。
当警匪片中的枪林弹雨遇上武侠片中的快意恩仇,《侠路相逢》又会书写一段怎样的荡气回肠的江湖风雨呢?
答案,就藏在影片中。
揭去警匪片的外壳,还你一个武侠故事的内核《侠路相逢》讲的是一个黄河边的故事:二十年前,刑警蒋汉(邵兵 饰)在抓捕文物犯罪团伙时与秦晋(姜武 饰)爆发激烈枪战,警察损失残重,秦晋全身而逃。
二十年后,种种机缘巧合,蒋汉与秦晋再度相逢,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江湖大逃杀就此上演。
影片在剧情上保留了警匪片应有的框架,充满悬疑感,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还有冷峻激烈的枪战。
但最它特别的地方,是在警匪片的基础上糅合了武侠片的元素。
一个“侠”字,贯穿了影片的很多层面。
蒋汉和秦晋的重逢,与其说是一场死里逃生的追捕,不如说是两个人都凭借着心中的执念对峙。
对于蒋汉而言,他所理解的“侠义”是坚守着警察的使命,不惜流血牺牲;而对于秦晋,虽是浪迹天涯的亡命之徒,但心中也怀揣着属于自己的一份“道义”。
当这两种不同的人物信念发生碰撞,也直接引发了观众对“侠义”二字的思考。
除了用人物对决时的快意恩仇书写江湖,《侠路相逢》也用充满武侠气质的实地取景为电影增色,电影拍摄于2017年秋季,百分之七十的场景都在黄河周边。
高山峡谷中苍茫的黄河,像极了一个江湖的缩影,渲染出浓郁的武侠意境。
而传统武侠片里的经典元素,也被转换成现代警匪片的道具和场景,例如将古代的刀剑转化成现代的枪械,抑或将古代的落马驿站转化为现代的歌舞酒吧,种种巧妙传神的变化与转换之后,“现代江湖”的味道亦随之浮现出来。
结合了武侠风格的警匪片,无疑是对此类型的一次卓有价值的创新。
姜武的“电影恋爱观”该片导演邵亚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正派男一号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邵兵老师出演,而反派男一号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姜武老师,如果我们有一亿的预算,最想请的依旧是这两位老师。
姜武也曾在媒体面前坦言,自己很喜欢《侠路相逢》的故事,并且对这位青年导演也是大力支持。
近年来,姜武在多部优秀电影中饰演了一系列精彩的反派角色。
在《让子弹飞》里,那野蛮粗暴的武教头,每一次出场都能将人物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暴裂无声》中,他又化为阴沉、狡诈的昌万年,举手投足都散发出近于神经质的病态。
在《拆弹专家》里,姜武又将火爆哥的暴力倾向与妄命徒的凶悍彻底释放出来,仅仅是眼神里的寒光就不怒自威。
此次在《侠路相逢》中,姜武饰演的秦晋,也是一个大反派,但与此前的几个角色又有很大差异。
不是偏执阴险或暴戾凶悍的犯罪者,而是一个内心深邃、亦正亦邪的神秘人物,出没黄河的枭雄,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沉重底色,20年恩怨,半生风雨,经历沧桑,情感深沉。
正是秦晋这一关键性角色,给这个故事赋予了新的色彩,将一个类型化的警匪故事提升为一个关于罪与罚、关于命运和轮回的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
秦晋不仅是一个犯罪团伙老大,文物江湖上的大人物,还是一个状态丰富的多面人:气派的商人、话从心出的读书人、世俗的好色男、亲切的暖大叔。
无论戏份是内敛还是外露,姜武总能通过细腻的表演挖掘出人物的神韵和味道。
眼神瞬息万变,神情八面玲珑;神秘、狡黠、戏谑、悲伤;还时常呈现出复合暧昧的神情,明明暗暗,虚虚实实,多义耐品。
姜武在诠释反派人物时身上散发出的“邪气”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他对角色的反复揣摩。
为了拍出最好的电影,他可以冒着瑟瑟风雨在黄河边拍戏,可以熟记一场戏近千字的台词,他的敬业精神令合作的青年导演拱手称赞。
诠释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和角色恋爱的过程,姜武在电影中也有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恋爱观”——“对于表演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要像谈恋爱一样熟悉和尊重角色,要相互了解,达到共同所要的东西。
”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演员这个行业,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可文艺,可武戏,可深情,可决绝。
姜武的眉目之间本就有一种属于江湖的英气与豪情。
期待《侠路相逢》可以早日与喜爱他的观众见面!
文/满囤儿娱乐圈总有一些事情特别谜,而且经常的这个解开那个又来。
因此,类似“娱乐圈四大未解之谜”这样的话题从来都是网友最为热衷滴。
不过作为电影伪专家,囤儿想聊点儿“谜”就不能走八卦路线了,而要在电影领域里寻觅一番。
这不,最近还真被囤儿找到一个能够称之为2019年年度之谜的东西。
那就是一部名叫《侠路相逢》的影片。
为什么很谜呢?
原来该片的主演之一姜武,竟然凭借本片既拿了一个最佳男主,又拿了一个最佳男配。
你说谜不谜?
姜武拿的这两个奖,分别是第6届新西兰亚太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第14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男配角奖。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两个奖是个什么分量,只说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电影节里既拿男主奖又拿男配奖这么一个现象,肯定是世所罕见啦。
于是,就像美食主播都得挑战印度汤圆一样,囤儿自觉有责任帮影迷到《侠路相逢》中去一探究竟,找出这年度之谜的蹊跷所在。
电影开始后囤儿立刻就有了那么点儿预感。
因为姜武在片中所饰演的角色叫秦哥,登场的姿态是一位貌似从事不法生意的大老板。
结合《侠路相逢》警匪片的类型定位,我们很自然地会将这位秦哥预判为终极大反派。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会和囤儿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经典的反派角色——《老无所依》中贾维尔·巴登饰演的寡言杀手Anton Chigurh。
当年就这个角色应该报名奥斯卡男主提名还是男配提名,连美国电影学术圈都没吵出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结果。
如果姜武的秦哥具备Chigurh的特质,那他在男主和男配间的难以界定,也就情有可原了。
首先从正邪关系上来看,秦哥的反派身份很自然地让大多数人把他认定为配角。
可是这个片子有趣的是正的那一方并没有提供与其对等的角色。
在追查秦哥罪行的过程中,戏份最多的其实有两个人,分别是邵兵扮演的警察蒋汉,和新人演员姚娆饰演的美少女薇薇。
蒋汉缉凶职责所在,薇薇则是因为其警察父亲的死与20年前的案子有关。
秦哥所展现出的势力,很难让人不怀疑他与20年前的案子有关。
其次,当我们把影片的情节和镜头细分后发现,秦哥的镜头数虽然不是最多,但有太多镜头传递的信息与他有关。
也就是说,他作为一个幕后的操盘老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侠路相逢》90%的情节。
蒋汉也好,薇薇也好,都是在秦哥的迷宫中左突右冲的小白鼠。
秦哥才是故事的第一推动力。
而这一点,和Chigurh是极为相似的。
因此说,如果我们仅从正邪关系来分主角和配角的话,那秦哥的确应该算配角;但如果我们从故事推动的角度来分主角和配角的话,那秦哥完全可以算作主角。
于是,当姜武用精湛的演技把这样一个角色演得气场足够炸裂时,他无论是拿最佳男配还是拿最佳男主,都是实至名归哒。
由邵亚峰执导,姜武、邵兵主演的电影《侠路相逢》今天已上映。
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中少有的黄河晋陕峡谷的宏阔背景里,讲述了一个正邪“侠”路相逢的故事。
故事很金庸,手法很古龙,恩怨从20年前延绵至今,两个男人的最终对决如宿命般在巨石壁立,黄河奔流前徐徐展开,两千里黄河晋峡大峡谷见证了他们的罪恶与惩罚、英勇与荣誉。
《侠路相逢》去年相继入选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等多个重要节展,主演姜武和姚娆凭此片在洛杉矶中美电影节、新西兰亚太电影节获奖。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姜武所饰演的悍匪秦晋,并没有传统影视作品套路里的粗狂不羁,相反他很文质彬彬,儒雅淡然。
所到之处都要带着这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罪与罚》讲述的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忏悔的心路历程,但对这本名著相当了解的秦晋,真的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赎罪忏悔之路吗?
有的人的赎罪,挂在嘴边,却从未放在心上。
而有的人的赎罪,则化作年年月月日日的惦记,化作点点滴滴的行动。
邵兵饰演的警察蒋汉,作为20年前那场惊天大案的唯一警方幸存者,被指责软弱没有担当,被怀疑枪法不准误杀同胞,甚至被怀疑人品和操守,但他从未辩解,只是埋头苦干,誓要将当年的真凶追捕归案,换自己一个清白,还队友一个公道。
本就错综复杂的局面,在20年后又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怀抱父仇的美艳歌舞女孩薇薇,她是蒋汉的好友遗孤,为了双方共同的目标而一起肩负起追踪之路;另一方面,她又是秦晋的猎物,性感娇媚的她早就被心狠手辣的悍匪视为盘中餐。
如此复杂的局面里,弱女子薇薇将何去何从?
影片并没有简单的套用好莱坞西部牛仔式的复仇故事,或者近两年流行的韩国犯罪片模式,而是大胆的本土化多元化,采用了大量国产元素,而是融入了大量中国本土元素。
剧组从起点、内蒙的老牛湾,拍到终点、陕西的龙门,用两千里的晋陕大峡谷做故事背景,在展现黄河流域的豪迈与粗旷的同时,也用黄河来烘托这场警匪最终对决里命运、人性等主题的升华。
宏大的故事背景,两位实力派演员的正面对决,扣人心弦的故事线,都令本片相当令人期待,10月18日,让我们在电影院相约《侠路相逢》!
《侠路相逢》:回到那个充满爱恨情仇,英雄辈出的时代文/院影电近期上映的《侠路相逢》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警匪片,影片充满了很多内容,比如悬疑,青春,枪战,追逐,寻宝,真凶,谜团,警匪对决,恩怨等等,和同期公映的《犯罪现场》有一拼。
一个大陆警匪片,一个香港警匪片,各有亮点,而且两部都有影帝,为警匪片电影史增添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侠路相逢》又名《夺宝七日》,带着”宝是什么”的疑问看完本片,你会发觉本片宝是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展现电影非凡力量,让观众深思。
本片还讲了江湖恩怨,这个恩怨就是父辈们的爱恨情仇,所以本片的英文又叫《Father and Hero》,Father and Hero是形影相随,主角们伴随着黄河奔流,见证罪与罚,血和泪,英勇和荣誉,爱情和仇恨,而电影中的男女纠葛也映射出一段难忘的英雄故事。
《侠路相逢》既讲述父辈和英雄,警察和匪徒的故事,又讲述了儿女情长的故事。
影片故事背景放在了黄河晋陕峡谷,视野宽广,更能映衬出警匪有力对峙。
除了空间的扩大外 ,在时间轴上也拉近了人物的距离,通过相隔20年,更能深度体现人们之间的豪情万丈。
人生匆匆数十年,世事轮回,造物弄人,英雄往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本片人物设置还是传统的警匪模式,有善必有恶,姜武的恶,邵兵的善,邪不压正。
但姜武凶神恶煞,凭借影帝魅力 ,一如既往展现挑战警方的歹徒,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通过两男一女挖掘出更多人物背后的侠义精神和情怀。
典型的铁三角关系,通过20年前的恩怨,阐述有因必有果,或许世间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侠在哪里?
路在哪里?
谁和谁相逢?
随着剧情推进,峡谷里的侠客相逢呼之欲出。
《侠路相逢》有死,有伤,有枪,有冲突,有因果,一场不经意的枪战改变了三人的命运,场面波澜壮阔,内心戏斗争激烈,演变过程残酷。
影片故事结构格局,看似空洞,实际都被两男一女演活了,以静制动,动如脱兔。
在传统警匪片加了很多个人元素。
尤其是在生死命题上,下了很多大功夫。
《侠路相逢》有武侠的灵魂。
这类电影一向都是另辟蹊径,剑走偏锋。
比如,近期上映的《攀登者》也是有着武侠意境。
武侠片和剪辑关系非常大。
所以本片在剪辑上也做足功课,剪辑凌厉,画面无缝衔接,从技术层面也能把豪情侠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不失为电影的魔力。
《侠路相逢》通过追凶20年,一警一匪,一侠一路,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充满爱恨情仇,英雄辈出的时代。
影片充满了神奇色彩,带我们走进了黄河峡谷的另一番世界,体味另一番的侠客情怀!
电影《侠路相逢》给人最大的观影感受,就是“渐入佳境!
”导演刻意的叙事手法,粗砺的镜头语言,角色尽可能少的对白,加上从头至尾这一段饱含着正义与父爱的有(亲)情又有(侠)义的情感堆积,到最后真相大白、惩恶扬善时,轰然推至高潮!
镜头里奔流的黄河,险峻的野牛坡,以及主人公表情里带着愧疚与笑意的情感抒发,一下子将影片“侠路相逢”的真正涵义,释放出来!
而电影的英文片名中“Father and Hero”(父亲和英雄)的内涵也足以令观众在最后一刻得到舒展和释怀。
全片故事节奏并不是传统的警匪加悬疑类型的商业范儿,而是带足了创作者对于情节和角色间弥漫开来的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劲头儿。
起初,比较开放式的旧案情加新案情的相互联系,紧接着女主人公薇薇身世的强烈入主,当然还有邵兵饰演的老警探对薇薇的一次次安危乃至日常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逐渐拉高了全片的悬疑程度,也为影片的第二线索,也就是包含着父爱的情感线带出了有力的色彩和动力。
当姜武饰演的神秘人物秦哥一步步走近薇薇身边时,当危险程度以及当年枪杀警察以及文物走私的案情的秘密缓缓浮出水面时,导演的手法也逐渐在角色间进行情感表达的同时,大量运用镜头语言,包括人物的特写,黄河两岸粗旷的景致做辅助,更以情节紧张的地下文物交易,交织出了一张旧情加新恨黑白几近混淆的悬疑大网。
女主黑化?
男主无能?
秦哥暴露?
还有一个个如老鬼、三哥……更加神秘的人物加入进来。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硬派悬疑”片,正是在一幕幕紧张刺激的交易中,一段段闪回和蒙太奇手法的交待中,将人性黑与白,用时间和真相去慢慢洗刷清晰。
恰似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虽难以清澈见底,却总能在西北人刚直不阿的心中,留下正义和真情的深深烙印。
作为全片的明线,对于重特大文物走私案的侦破,导演并没有采用传统方式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两死一伤”的沉痛视角,更沉痛地持续敲打着观众们的情绪。
也正通过一次次视角愈发真切的回忆,警察同事的讲述,甚至匪首秦哥的阴险道来,才最终还原了当年让两代人留下惨痛记忆的真相……这也对于影片中父爱的酝酿和讲述起到了浓烈的渲染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薇薇儿时丧父的痛苦记忆,母亲离家出走的现实,都促成了薇薇对于“父爱”以及“英雄”这两个词的别样以及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关键时刻的“举枪起义”,是救赎也好,是血液里流淌的正义感也好,薇薇对于上一代人,特别是对父亲的爱,也包括对邵兵叔叔的敬重和愧疚,终于在最后一刻爆发出来……正所谓,《侠路相逢》并非只是勇者胜,更应该是有情、义者胜!
片名《侠路相逢》一不小心就容易看成“狄路相逢”,友情提醒:此“侠”非彼“狭”。
本来,据“狭路相逢”的意思是指在狭窄的道路上凑巧相逢,无法退避。
比如,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又如,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
而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二回,“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而去。
”钱彩《说岳全传》六十六回:“岳飞与孤家有杀父之仇,今狭路相逢,要报昔日武场之恨”。
据后者的内容可见,狭路见面,又不是一般的凑巧的意思。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根据这段文字精炼了广为流传的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
林夕为王菲的填词也写到过这种心境:“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电影《侠路相逢》就没有用“狭”字来敲重点,既然不能幸免,又要有一番较量,当然要分个来头,这里的侠是正义!
然而,坏人有面具,正义又会迟到,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这部电影的创新性,不在于片名的一字之差,它重塑了一个现代都市的道义神话。
《侠路相逢》表面上看,片中蒋汉和秦晋的恩怨是从20年后走起的,因为薇薇把隐藏了二十年的真相再度推出水面。
实则上,法律是一个迟到的判决,正义与否全在于人心。
警察蒋汉背负了二十年的误解和流言,用的仍然是都市丛林法则义字,靠着心中有“义”做定夺撑过这些年。
恰巧就是这个武侠小说中常用的义气,才使正义有了回响。
《侠路相逢》在埋下一个重要伏笔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浪漫悲情的世界。
它营造了一个令人惋惜的开头时,也不断的分析反派显在或隐在的关联,从而进一步的对蒋汉和秦晋的矩阵做了分析,由此蕴含了各种极为丰富的剧情性。
在这部电影里,有“冤”字引入了,变成了一个包含警察、大盗、好男人、坏男人的四个节点的多维空间结构,这也是中国警匪电影经历的又一次脱胎换骨,上升为悲情浪漫与铁血侠义的审美形态。
然而,电影作为现实世界的产物,终不能和现实脱离关系。
因此,薇薇的命运又反印证着现实的代价。
她虽然有来自蒋汉二十年的帮助,可是这种不同导常的家庭经历,还是造就了她不同于其他女孩的性格,也就使得她变成了二十年后“父亲”。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两个男人的硬核戏,其实展示了三个人的性格命运。
《侠路相逢》在演员角色搭配上是成功的。
姜文的斯文败类,邵兵的隐忍克制,很多个镜头都有极强的存在感,更不用说两个人对峙中掀牌那刻的紧张感,硬汉气质几乎要溢出屏幕。
电影借助警匪的电影模式,将传统的侠气电影与现代戏的火爆、刺激大场面纳入到了镜头中,满足了观众备受压抑后的调节需求。
蒋汉义重于山的兄弟情,伴着黄河涛涛的水流,最终流向了一处,处处是他深深的怀恋。
片中三个主角各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勇敢、欲望和道义。
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古装,将会是又一个《新龙门客栈》,然而它抛弃了武侠电影的江湖外貌,只问你:现代江湖里的义字,你敢不敢说一句“有”?
1968年出生的邵兵,当年拍姜文的《让子弹飞》的时候刚四十出头儿,那一身腱子肉,算得上是整部电影里身材最好的一位。
如今十年过去了,在警匪故事片《侠路相逢》里,我再一次看到邵兵……真没想到他的身材和拍片的劲头,依然够威够力。
不同的是,邵兵此番面对的不是姜文,而是姜武!
姜武与邵兵在《侠路相逢》里上演了一出“双雄争霸”的好戏,特别是在黄河晋陕峡谷的宏阔、壮丽的背景之下,这场“对手戏”更显得“侠气十足”。
《侠路相逢》的故事,除了结局不好猜之外,过程一点儿都不复杂。
邵兵饰演的是追捕罪犯的刑警,姜武则诠释了一个阴险狡猾的文物大盗。
20年前,因为价值连城的石峁古城玉器,警察与大盗进行了一场近乎残忍的战斗……20年后,姜武再次因“惊世文物”现身;20年里,邵兵从未间断寻找那个狡猾的大盗。
说白了,这是一场60后的斗智斗勇,也是一次60后的演技比拼。
邵兵与姜武的敬业与高超演技确实是《侠路相逢》的一大亮点。
前文我提到邵兵在《让子弹飞》里“出尽风头”,其实在《侠路相逢》里,邵兵比上一次还拼!
作为一部警匪故事片,《侠路相逢》有很多惊险刺激,甚至是危险的场景画面,而邵兵都是亲自上阵,从不用替身。
比如自驾特警车做出各种专业“动作”,还有自驾船只,以及被女主角狠狠地打那一巴掌……很难想象51岁的邵兵还是那么拼,那么认真。
邵兵呈现了拼命三郎的精神,姜武则用功力十足的内心戏向观众传递出了一个“阴险文物大盗”该有的样子。
不得不说,此番饰演反派的姜武,演技超级在线,在急寻杀父凶手的女主角面前,他是一个体贴温暖的大叔;在面对追凶者邵兵时,他又化身为原本狡猾凶残的模样,可谓是非常难缠、不易一刀封喉的狠角色。
正是因为有了邵兵与姜武这够级别的表演和张力十足的对手戏,《侠路相逢》成了一部让人很快入戏,全程几乎无尿点的可看之作。
此外,在这部很本色的中国式警匪故事片中,导演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大量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大气的镜头里既展现了黄河晋陕峡谷善恶对决的豪迈场面,更把完全区别于好莱坞式无敌英雄的“侠之大者”的东方概念诠释了出来,这对于中国式警匪故事片而言,无疑是一次走心、有创意的尝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黄河晋陕峡谷里的追逐枪战戏份,非常之燃。
不仅是警匪双方激战燃,大气磅礴的晋陕峡谷作为“主战场”更加燃……据悉,为了呈现出“最好看的黄河镜头”,剧组在黄河边奔驰了一万公里,全程几乎都是山间公路,到处是隧道、弯道、陡峭的护坡,为的就是给观众一个震撼的场景。
这样的电影,算是有诚意了。
晋陕交界,不但有九曲黄河路、晋陕大峡谷,更有四千多年前的石茆古城,曾经的繁盛文明,留下了各式价值连城的古董,从而致使当地盗墓活动猖獗、文物贩子盛行。
电影《侠路相逢》就是因为一块石茆古玉而牵扯出一桩跨越20年的枪杀案。
以黄河为背景的影片很少,这部电影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画面恢弘、气势磅礴的黄河流域的美景,陡峭的悬疑、崎岖的山路、磅礴的黄河水,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黄河印象。
电影讲述了一个绵延20年的罪案故事,姜武饰演的悍匪秦晋,在20年前的一场枪战中杀死警察逃跑,邵兵饰演的警察蒋汉是唯一的幸存者,20年后,秦晋归来,与被杀害警察的女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蒋汉不间断侦办旧案和秦晋与薇薇的关系不断推进,20年前的旧案再起波澜。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邵兵和姜武,这两个影视圈硬汉的正邪对决,影片的前半部分两人没有直接对手戏,但各自的演技都能让观众入戏,尤其是姜武的神演技,衣着普通,出手阔绰,随手读者“老陀”的犯罪小说《罪与罚》,罪犯大佬,话不多但一举一动都是戏,真的是应了那句“这人很社会,人狠话不多”。
对于姜武来说,秦晋这个人物以为以往的角色很不同,一方面要表达出自己的心理复杂,又有诠释这个人物的多面,姜武不仅要从眼神、举止、神情上表达出来,还有从细微之处透漏出深邃,这才是神演技的厉害之处。
整部电影没有套用以往犯罪片的拍摄模式,而是把大量的黄河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之中,成功的塑造出来有别与好莱坞英雄电影的“侠之大者”东方英雄形象。
另一大看点就是犯罪影片的另类风格,悬疑、烧脑是以往犯罪片的惯用手法,但《侠路相逢》并不是,而是特有的风格,从而显的很另类。
当一个犯罪分子随手读《罪与罚》开始研究犯罪心理学了,那么这个犯罪分子一定是不好对付,这就是影片给观众设置的极大好奇。
正义只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曲折、折磨,只是在追求正义路上的常态,但正义从不会让人失望。
电影表面上是一部犯罪故事,但深层貌似是在讲命运、人性、英雄,从而让影片显的很厚重,而这种厚重与黄河的气质非常的吻合,这可能也是导演在电影中不断的在展现黄河的目的所在。
硬汉飙升一时爽,还需红花来点缀,除了热血硬汉对决,还有小花亮眼的表现,姚娆饰演的薇薇不但貌美舞步也足够妖娆,薇薇是这桩20年旧案能够破解的关键人物,硬汉+红花,不但有热血还有青春靓丽的色彩,定会让你有一段愉悦的观影时光。
儿子看完电影告诉我,战斗在第一线,和犯罪分子枪战肉搏的警察勇士们,值得我们钦佩!
故事其实可以被拍摄的更精彩些
演技水平相差太大,剧情无密切链接、镜头毫无美感。
其实这片可以去参加风景写实
故事很金庸???手法很古龙???
姜武是被绑架了?拍这么个烂玩意,最起码的故事情节是不是先讲清楚一下,这他娘的连网大都不如啊。车到是挺多,开来开去的,有这些车拍个赛车片子得了,搞啥故弄玄虚的警匪。
我认为是导演的问题,那个台词哦,镜头哦,感觉我拍都比他好
要不是妹子有几分姿色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这东西?
女主演戏的样子像马思纯学徐冬冬拍椰树广告,最后一个大劈叉撂倒姜武我才意识到她演的角色是蔡依淋的特务J
浪费这堆演技派。
看出来导演有展示晋陕黄河大峡谷风貌的想法,可惜本身功力不足,编剧出身也没有讲好故事,镜头剪的乱七八糟,动作戏尴尬到不行,邵兵和姜文的表演也没有出彩,甚至海报上的双人交锋的紧张感都没有,整部电影甚至连抖音水平都没有达到。
起伏不够啊
定理:国产片名但凡是成语谐音的,百分之百是烂片。我怎么就不信这个邪!还什么武侠片和警匪片的结合、什么展现了大黄河的魅力。可别埋汰黄河了,80年代卡拉OK录影带和社会与法科教片的结合还差不多。这就是崔永元新锐计划夺冠的导演吗,崔先生还是别掺和电影圈的事儿了好吗!
从《侠路相逢》能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电影需要更多着眼于自己的风景之中,找到那个衔接点,就能成就一部巨作,以黄河为例,就能创作一系列的电影,因为黄河的品质有很多,我们从不同视角能领略她的不一样的美,有很多角度太值得创作者来挖掘和延展。
不知所云,全程不连贯,最快跳着到了结尾电影
开头的骚舞是唯一亮点。
没完没了的烂片
同学作品,讲故事也不容易。初次执导长片
节奏太慢,剧情太平。用了姜武这么好的演员,但是完全没有人物塑造,给人感觉就是个跑龙套的。
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