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笑到尾,看完了字幕和花絮才走。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从年前的《阿凡达》,到前两天的《锦衣卫》、《全城热恋》,也许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落而归。
今天意外地看得这么轻松和高兴。
等网上出了,再看一遍。
成龙演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物,最后很不幸成了英雄——“梁国的最后一个士兵”。
关于这个卒章显志的主题前边有好多铺垫,王宝强演的小兵是很重要的一个。
他作为一个小兵痛斥另一个兵真丢梁国的脸,之后很快就被忽悠死了。
另一个关节是成龙得知“哥”和“弟”的关系时大怒,说的大意是:你们哥俩闹矛盾,白白牺牲了成百上千小百姓。
的确,不光他们是哥俩,战国的王们,先世大抵不是亲戚也是哥们儿。
大人物反目,小人物遭殃。
遭殃不算,还要激昂,明明可以活,生怕丢“梁国”的脸,就死了。
万箭穿身,尸骨难埋。
那边卫王出城受降,也是英雄。
大人物忽悠小人物,小人物教育大人物,大人物活着是英雄,小人物死了是英雄。
这也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一种话语症候:和平是好的,爱国是好的,和平是大人物的功绩,爱国是小人物的义务。
沉痛悼念小人物。
此起彼伏的欢笑依旧洋溢在耳边,却最终定格在嘎然而止的悲壮之上。
回头,细细品味,笑却不甚可笑,悲壮也不甚深刻。
闹剧终是一场闹剧,无论兄弟亲情,抑或爱国豪情,均在无厘头的烘托下不甚鲜明。
如果说一个附着于史实的故事留给记忆的究竟会是什么,它的名字应该叫和平。
《大兵小将》在广州宣传的时候王力宏并没有跟来,来宣传的主创班子基本上都围绕着成龙的身旁,脸上挂着笑容,安静地听媒体对成龙发问、而成龙逐个解答。
问题有时候会抛到导演身上,但导演始终不是一个大牌,说两句又谦卑地把话题引回到成龙上。
所以给我感觉,这部戏又是成龙一个人在唱独角。
今天看了影片,却惊喜地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看成龙的片子不多,以往的那些武打片几乎都没有涉猎。
对上一部观看的大概是《宝贝计划》。
要横向对比他的其他片子实在是不实际,所以我下文的内容就勒死在这部戏里了。
《大兵小将》里的“大”“小”和“兵”“将”其实给人以错位的感觉,成龙肯屈尊当一个小人物,却没有能够彻底地把小人物进行到底。
一是他在“兵”前面使用了“大”,一方面可能是年龄大,另一方面不难看出其实也有暗喻自己的地位怎么也比王力宏要高一些。
二是小人物内心怀揣的渴望和平的愿望和维护和平的举动着实让这个小人物的形象变得高大。
因此,虽然他扮演的是小人物,但本质上,成龙饰演的这个角色还是没有彻底洗脱他“大哥”的形象。
早前被传出与成龙不合的王力宏在影片中有十分出色的演出——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期望值不高。
他戏份之多足以抗衡成龙。
不过帅气的脸蛋自始自终被化得脏兮兮,但由内而外散发的尊严、骨气却不被妆容所掩盖。
表情、眼神都很到位。
连武打动作也做得很不错:王力宏是左撇子,但电影中他要用右手拿武器与成龙打斗,成龙宣传时透露,王力宏为灵活使用右手,每天空闲时间都会在房间里练习,手掌都起了水泡,十分勤奋。
一份耕耘一封收获,他的打斗表现还算是挺不错。
与王力宏相反的是,成龙在这部戏里面打斗的场面较以往影片来说可谓大幅减少。
跟王力宏的打斗也主要以幽默的退让为主,基本不主动进攻,能逃就逃能躲就躲。
他为了不战死沙场,还有独特的装死道具。
这里就不透露了。
总之他的演绎让影片变得诙谐、搞笑,影片播放完之后还有人在恋恋不舍地看着影片花絮,并被NG的画面逗得哈哈大笑。
影片选取的主线也比较独特。
像这样的战乱片,通常会把重点着重放在哥哥弟弟之间争夺王位的故事上,但这部片子却很特别地选取了一个别国士兵与该国太子间的故事。
那种捍卫和平、反对战争的大愿望时时刻刻地散布在了这些小人物的小细节里。
所以哪怕这部戏没有过多的女色、没有过多的爱情线索,也能让人安心地、陶醉地观看完这一个多小时。
此外还有像之前在韩国很红却因为兵役事件而不得不离开韩国到别处发展的阴柔扮相的刘承俊,还有在戏中露了一下脸引起观众爆笑后就挂掉的王宝强。
这些角色都让影片增色很多。
在薄弱了成龙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强化了这部戏的完整性、可观性。
因为对今年的贺岁档没有抱多少期望(当然也不会不抱希望),《大兵小将》估计是贺岁档观众饥不择食地放演望去的饭菜中较为可口的那道,所以向大家力推一下。
一虽然成龙“大哥”的年纪已足以让他荣升“大叔”,但每每看到那一身唐装和熟悉的笑脸时,还是忍不住亲切地叫一声“大哥”。
成龙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仍然记得影像声光都不那么发达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几个频道放来放去都是那几部港片:《双龙会》、《摩登如来神掌》、《千人斩》、《倩女幽魂》、《武状元苏乞儿》、《A计划》、《新少林五祖》。。。
90后的小孩子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父母都严格控制我们看电视的时间,我的爸妈就只允许我周末晚上看电视。
可是专制越厉害,反抗也就越强烈,为了看这几部港剧,我爬过门,偷过钥匙,一边看一边还得举着小电扇为电视机散热——爸妈后来也学聪明了,懂得用手摸机背,还热着就说明我在他们进门前才关上电视。
多么艰苦卓绝的侦察与反侦察斗争,我对此津津乐道的投入,决不亚于我迷恋布景粗糙但镜头感十足的早期港产片。
彼时我不懂幽默,不懂滑稽,不懂动作特技,只知道那个有时笨拙无比有时灵活异常的大鼻子举手投足都让人捧腹不已,更绝的是,他随手抄起手边的一样小物件:碟子、螺丝刀、拖把、竹竿、梯子,都能将之变成武器,揍得反派抱头鼠窜。
虽然在把敌人打倒之前,他可能比敌人更伤,但结果总是——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打赢坏人。
于是乎,我总能带着沉甸甸的满足感和同样沉甸甸的屁股巴掌进入梦乡。
文艺女青年不是一日铸成的,所以我也曾经很傻很天真地问过:爸爸,好人和坏人是不是很容易就分出来呀。
老爸总是劈头一喝:你港片看多了,睡觉去!
继续小声嘟囔:可是电视里都这么演呀。。。
成龙是好人,成龙是英雄,虽然他成为英雄之前都很惨,可他还是英雄,打不死的英雄。
二在进一步向女文青升格前,我始终爱看动作片,我的签名是“电影喜欢快的音乐喜欢慢的,男的喜欢帅的女的喜欢比我丑的”,后半句请忽略不计,前半句基本可以概括我的前半生。
随着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动作设计越来越花哨,我的口味也越来越刁,名单上不仅成龙一人可供选择了,李连杰沉稳大气,赵文卓俊朗飘逸,施瓦辛格肌肉强劲,外星人连白宫都炸掉,一个只会重复着平凡—悲惨—不平凡的中年男人有什么好看,我是成千上万喜新厌旧的观众之一。
与此同时,我对那个阶段成龙的电影没什么好感,《我是谁》、《一个好人》、《上海正午》都让人觉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为了进军好莱坞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大哥引以为傲的诙谐显得生硬造作;也许美国佬就喜欢像《史莱克》里头那只话痨驴子一样的谐星——在这一点上我始终无法理解:请问,《变相怪杰》到底有什么好笑的?
好像不到长城非好汉,华人影星不进入好莱坞就不算真正成功似的,只要有了点名气的华语明星都削尖了脑袋往美国院线里钻,可惜,没几个得偿所愿。
也许成龙算是最成功的一个,但我觉得《上海正午》及其跟风之作,没有一部值得一看再看,值得我像年轻时候那样废寝忘食不惜一切代价地看,没有了。
英雄还是英雄,但出国以后水土不服,有点找不着北了。
三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像一道阳光,为我们扫去眼前雾霭,大哥又回来了。
虽然这一次不仅败,而且惨败,败得众叛亲离,败得尊严尽失,败得简直百世不得超生。
从来看成龙的电影只会笑,这一次却哭了,因为不知不觉间,英雄已迟暮,观众也长大,两两相望,热血青春一去不回头。
《新警察故事》里,大哥盲目的自信害死了亲如兄弟般的同僚,还有爱人的弟弟,给这段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仿佛引路人一般的谢霆峰,帮助大哥打开心扉重新振作,原来他不过是个假扮警察的小混混;就连制造这所有混乱的罪魁祸首吴彦祖,也有不为人知的隐恨,爹严苛娘溺爱,小朋友终于心灵扭曲了。
虽然还有点幼稚有点肤浅,但终于不是简单的我好你坏,你坏我捅。
动作片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套路,从头到尾善恶分明,观众看得是不费脑子,可就像膨化食品,吃得再多,也好像没吃。
总要有些曲折,才更贴近真实的生活,不是吗?
有过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却冷不丁被人泼一盆冷水的失望,也有过彷徨无助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自我厌恶的放逐,有过阳光灿烂万物滋润仿佛初生一般的喜悦,也有过万籁俱寂天地沉寂不动声色的哀愁。
英雄可以很坚强,但不代表他就没有痛苦,小人物可以很平凡,但不代表他就没有信念,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绝对的对与错是不存在的,绝对的好与坏也是不存在的。
经过很多年我才终于明白我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人按我的理想去改变,包括我自己,就像世间不存在纯粹的英雄一样;因为纯粹,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二十岁以后我理解了一个词:无奈。
《新警察故事》以后,成龙的电影多了一个词:无奈。
四肝肠寸断无力回天是无奈,嗜赌如命积习难改是无奈,乱世飘摇随波逐流也是无奈。
《大兵小将》里梁国兵的贪生怕死,更为小人物的无奈抹上一层浓重的悲色。
大哥干脆做了逃兵,再不当什么劳什子的威武大将军了。
留起胡子穿起破衫,死缠烂打花样百出,跪也跪了哭也哭了,装死更不是一次两次,可是这样的大哥,却让人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可爱,更为真切。
普通人不就是这样吗,渴望平凡富足的生活,对连年不断战事深恶痛绝,没有闲情逸致关注统治阶级的斗争,更不在乎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只关心荷包是否饱满老板是否心情不佳,老婆孩子热炕头,如今还要加上车子房子和票子,拯救世界咱不干,反正天塌下来有你们这些大人物顶着,公车上让让坐是可以的,为灾区捐点钱也没问题,但给丈母娘的小舅子的表姐的干弟弟的婚礼包红包就有些膈应了。。。
芝麻绿豆鸡毛蒜皮,只要活着,就得努力继续活着,直到死的那一天。
这是我们的一生,你也许抱怨乃至必须承认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一生,从宇宙洪荒你还是一粒微尘的时刻起就注定你只能像一粒微尘一样死去,没有姓名没有回忆没有痕迹。
你什么都不是。
不是上司不是下属,不是朋友不是敌人,不是将军不是士兵,不是英雄不是凡人,你就是你自己。
你是世界的小人物,却是自己的大人物。
你的存在对梁国没有意义,对国君没有意义,对敌军没有意义,却对那个小将有重大的意义,乃至对卫国、对秦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意义,你甚至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你还能说你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觉得你很重要。
五我是一个不想当上司的员工,一个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
我真的很喜欢做普通人。
年的味道,不再浓厚。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过的也越来越没有意思。
这才体会到爸爸妈妈说的“过年就是过你们小孩儿呢”。
平时的街道还有个人气,这一过年,整个街道都空了,人都不知道藏到哪里去,冷冷清清。
只有那街道上醒目的红色,才令人想起这是在过年。
串亲戚,从来不属于我。
压岁钱,少得可怜。
这就更使得年毫无意义可言。
庆幸的是我还有朋友,弥足珍贵。
早早起床,顶着冷风,激情四溢的和波波去看《大兵小将》。
Lee Hom主演,本来初一就要看首映的,可今年的初一赶得特别好,和情人节一天,是福也是祸,电影院人多的可怕,票都买不上。
一对对情侣把各个电影院的门都快挤破了,作为单身一族的自己打了个酱油就回来了。
每每在这种时候就会觉得孤单了。
《大兵小将》,大兵和小将的故事,Lee Hom演的为数不多的电影。
第一场时间有点早,宽大的星美影院里,九十多人的场子,零星的点缀着几个人,就像是专场,感觉还蛮不错。
多久没有这样看过电影了,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大兵小将》的故事是成龙原创的,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把它拍出来。
成龙的银幕生涯可以说是比较顺利,在影坛的成功让成龙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但当时他必须要树立一个银幕英雄的形象,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
偶然间,成龙在看到奥黛丽·赫本独立完成的一部电影后产生了灵感,初步构成了拍摄《大兵小将》的来源。
成龙希望能够拍一部完全由自己完成的电影,他回忆说:“在奥黛丽·赫本的电影里面她演一个盲人,这个戏就她一个人在那边做完的。
我想拍一部完全是我自己完成的电影,没有摄影没有灯光,全部我自己来摄像、打灯、开机、表演……真的全部是个人的电影。
但是现在的电影都是群体工作,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能成功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小兵,怎么来拍一个这样的故事。
”影片一改以往同类题材影片沉重的主题,而是以轻松诙谐搞笑的风格诠释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兵与尊贵的将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述着永恒的话题“太平”。
第一次演古装的Lee Hom也扫去了《色戒》中给我留下的“阴影”,遗憾的是整个影片中他都灰头土脸、脏兮兮的。
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爱把电影看完?
后面的花絮其实也都精彩的很。
不看花絮,会错过很多情节与笑点。
就像上次没有看完《疯狂的赛车》一样,出了电影院,还稀里糊涂的纠结在“他到底死了没?
”这一问题上。
有些电影,得等到字幕什么的都结束了后,才会有真正的结局。
所幸,今天没有错过,“挺好的”。
可能真的是自己笨的可以,所以前几次出来才会闻不到年的味道。
今日一见,哇,到处都是人。
尤其是各个吃点,可真是“人满为患”。
就连平时安静的咖啡厅,此时也都充满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饭包思淫欲”,不太恰当,但如今的第三服务也发达的可以。
首次造访玛雅,感受着那里的热闹非凡。
一杯咖啡,几个朋友,诉说着属于我们的生活。
惬意。
就像《大兵小将》里成龙大哥的那句“挺好的”,睁开双眼,感受生活,一切也没有那么糟,过年挺好的,什么都“挺好的”。
大兵放掉小将是因为兄弟俩必须活一个,放之前成龙讲了自己的故事。
大兵的死也是小民最后的尊严。
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有的人竟然说是政治正确,唉
看完片子后想起一句谚语,All rivers come to the same sea. 按我的理解就是,反正一切都是注定,你又何苦折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几乎在整个片子中,棒子演的那个弟弟都在追杀他哥王力宏,翻越了千山万水,滥杀了无数无辜,内叫一煞费苦心,牵肠挂肚,持之以恒。。。。
最后终于找到力宏了,俩人看着都是打算下狠手了,PK出一个真正的卫王。
But,就在这时,一群原始部落的野蛮人出现了,准备灭了棒子(因为棒子在前面射杀了野蛮人老大的女人),力宏想都没想,纠都没纠结,马上倒戈,跟棒子弟一起抗击野蛮人。
最后眼看着寡不敌众,棒子弟竟然为了保护力宏哥,自杀了。
单细胞直线性思维的野蛮人见状,验了验尸,满意地走了。
力宏伤感地把棒子弟刨坑埋了。
我就想问了,你们哥俩到底在干嘛!
玩小朋友过家家?
好玩么???
感觉就像你在听一个人讲他传奇跌宕的人生,勇斗食人鳄,大战外星人,独闯千年古墓。。。。。
就在你听的热血沸腾情难自禁的时候,那人说,这就是我昨晚做的梦,如何,刺激吧?
哦,闹了半天,您在自high啊。
所以说,人家小哥俩闹闹别扭,成龙哥您跟着掺和什么呀,自作多情了,还有那个龙女郎林鹏,更没她什么事儿,就是一打酱油的。
延伸话题:想当年,梁国和卫国打的不可开交,民不聊生,最后却一一被秦给灭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秦灭六国的过程固然血腥,但还是得说,统一是件好事。
怪只怪悲哀的帝二代胡亥,老子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几年工夫就被他折腾没了,该人可以算得上古往今来败家子中的一朵奇葩。
PS,现在我最大的感受是,leehom是一枚值得肯定的货真价实的帅哥。
从头到尾他都是一脸土,换了别人五官估计都模糊了,但他仍然是帅的惊心动魄,走忧郁铁汉路线。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大兵小将》是个绝对思想正确的片子,天下一统,秦国横扫天下的大势难挡。
更有小国能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避免了生灵涂炭。
这些无一处不契合当下的社会主题,稍有遗憾的可能是张艺谋在2002年就率先发表宣言了,毁誉参半。
围绕国与家这两项东西,影片加入了带有指涉意味的政治诉求。
成龙的角色一手撑起家,上面两个哥哥战死,他谨记老父亲的教诲在心头,只求不打仗了好回家去种田。
他身上的小农愚昧促使他不识时务,以为打完这一仗,俘获了对方将领就不会有下一仗,好在这个希望借助另一个人的行动得以实现。
那个人就是王力宏的角色,他一心装满国,既是高高在上的王太子又是带兵打仗的将军。
他不服输,更看不起小人物,希望重振卫国雄风。
结果呢,高高在上的将军落到敌国逃兵手上,对方渺小到不值一提,时不时就刁难捉弄他这个俘虏。
仅从电影片名来分析,一大一小,编导的说事重心就不存在有天然平衡。
大小上还指代老兵经验丰富,将军年轻气盛。
后来老兵几次出手相救,总算打动了将军,双方达成一个日后约定。
也许有人会从成龙自身去分析说,大兵之所以大是因为他关注度高,票房吸引力摆在那。
比起被一把端掉的《新宿事件》,成龙在里面失去了中国人的身份,惨死异乡。
借助《大兵小将》,成龙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身份,哪怕他是一介草民,背后却有了一个强大的国。
《十月围城》里,双陈没有国可以爱,他们用近乎主旋律的方式去呼喊一个救星的到来。
当然,《大兵小将》远没有上面提及的两部影片那么惨烈,恰恰相反,故事始终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行进,直到结尾才流露出一些扼腕无奈。
成龙在《大兵小将》里恢复到以往打闹喜剧的风格上,动作场面也是以充满趣味跟技巧的小打斗为主。
这固然和角色约束有关,他不可能再有盖世武功和上等身手,他只是一个装死经验丰富的逃兵,能从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
再者岁月不饶人,成龙还能爬树打滚,可身上的改变已经无可挽回。
印象深刻的几段包括小屋打斗,成龙和王力宏再次较劲起来,夺兵器、你推我挡,这些仿佛重现了往昔摄影棚内搭景拍戏的好时光,搞笑在于这居然只是个梦。
中间成龙打不过王力宏,耍赖去碰人家伤口,一个按一个叫的戏法也很恶搞。
打匪帮时候,成龙四处捡石头、掰石块去砸人,这些完全能见到旧日风采。
如果算上中箭的小机关和王宝强的本色客串,《大兵小将》确实有不少地方能合家欢乐聚一堂,扮丑搞怪完全能带动气氛。
可惜由于主题先行的指导思想,成龙和王力宏不可避免地谈起了小人物,此番需要观众去自行意会的东西全部通过人物之口讲出来,那就未免有说教和啰嗦之嫌,再到几次出现无边无际的油菜花地,无巢可归的小鸟和神出鬼没的弱女子,这些掺杂的东西都不同程度地打断了影片打斗和幽默的连贯性。
影片最有趣的段落发生在匪帮驻扎地,当时大兵小将两人都当了奴隶,儒生游民也混杂在其中,卫国小王子的人马赶到,跟匪帮对峙。
三方各有心思,最终演变成一场大混战,彼此损失惨重。
战斗至高潮,成龙骑大水牛破墙而入,挽救对方于危难,令人忍俊不禁。
这个段落环环相扣,有张有弛,实乃调度有方。
反之到了后面恩怨清算的山洞戏,几个配角死得叫不明所以,就有点强作戏的感觉,未免处理得有失草率。
歌伎会骂打仗的活该,没出现几眼的迂腐儒生成了嘲讽对象。
匪帮未开化,蛮勇斗狠,结果还是懂得冤有头债有主。
这一副乱世景象无不在呼喊结尾的到来,以他们的能力都不能解救天下民众。
大兵没有明白,他还是不想梁国的旗帜倒下。
小将倒是明白了,归位后他主动求和。
真明白还是假不懂,这个电影里没有一个明白人,因为明白人躲在了幕后。
一个安稳的家,背后需要一个强大和平的国。
直观来说,如果把家国与和平等关键词先放在一边,《大兵小将》卖点突出,哪怕仅以动作喜剧来考虑,比之此前的《麦田》等片更见自然、剧情流畅,小丑型人物不会有做作嫌疑,逗乐观众不在话下。
然而几个电影不约而同地发出反战信号,倒是成了一种集体思维和奇特现象,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这类故事到底在替谁着想,小人物或者是另一方……【新浪】PS.标题摘自成龙献唱的《国家》歌词,其实我也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贴切,看完后也许你也会这么觉得“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这算是近期花钱看的一部比较有内容的戏吧。
王宝强让我笑了笑,真喜欢他那憨憨的样儿。
只是出场就那么一小小段。。。。
还有王力宏被一帮野人抓着时,大喊。
那人拿鞭子欲抽之,结果抽到后面的大胖子。
那大胖子竟然还“哎哟”了一声,还挺无奈的。
这段也挺好笑的。
只是成龙的表演平平。。。。。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红番区时,我的印象好深啊。
当时真是超级无敌喜欢成龙的。
现在他的戏就是来来回回那几出,不过老姜还是姜,出场还是比一些时尚明星的戏来的优良一些。
这中间中出唱的那个平民女,又唱歌又跳舞又悔又哭的。
真是多余。
其余她整场不出现也没什么,感觉像硬闯进来的人物一样。
其实电影啊,各花入各眼。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了。
但,凡事都不要太过于认真,能在烦闷的生活中,搏君一笑,又或是让您的心中一颤的,我想。。。。
那就是好电影:)
我也打五分儿 看咱俩谁恶心的过谁 哈哈
应该叫小兵大将才对吧。很喜欢最末那话:秦,统一中国。不知道激动何来,只是喜欢那种情景吧~
三星半
飛機上吃好飯百般無聊看一半,家裡吃完蟹萬般無賴看一半。黨員成同志還是傻傻的好,挺純,傻得好!預備兵王同志根據其家世背景估計也快了。軍隊有基佬,JQ,多角戀神馬的都是正常的,皆為同志咩,要發揚fraternal love❤。幸運的是在飛機上我沒看到結局,否則回得來回不來是問題……冏
成龙他爹很有才。。成龙发挥麦霸本色。。戏结尾导演丁晟客串一位将士,请认清~还不错,可以看看
无聊的烂片
情节不拖沓,有惊有喜有悲有立意,就算是不错的贺岁电影了。尤其片尾花絮,狂笑不止。愿为花絮再加半颗星。
很不错的古装版公路喜剧电影!PS:把那个打酱油的女的删掉,再把那个肌肉公子换成蒲巴甲应该会更好~
呵呵呵,成龙是我小时候的偶像,电视只要放他的片我必然满心欢喜的凑过去。
小人物,挺好的。
虽然我现在极端讨厌王力宏,特别是成龙,但是真不赖……
在这个贺岁档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忘了当时有没有给面子给笑点。
还好啦同学,从头笑到尾
这什么玩意这。。。
腐……
没几个人希望战争,但是有的时候注定无法过上太平的日子,国难当头的时候,再小的小人物也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PS:文公子长的一点也不文,那肌肉太彪悍了
【鸣】一部看得人身心舒畅的电影,重要的是坐在影院里,没有被人讹钱和被当着白痴耍的感觉,《大兵小将》,挺好的。
话说成龙大哥你没事唱什么歌。。。LeeHom在这里面演的还OK。
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