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

理发师,The Music Box

主演:陈坤,曾黎,王雅捷,毕远晋,李丽虹,秦卫东,魏宗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剧照

理发师 剧照 NO.1理发师 剧照 NO.2理发师 剧照 NO.3理发师 剧照 NO.4理发师 剧照 NO.5理发师 剧照 NO.6理发师 剧照 NO.13理发师 剧照 NO.14理发师 剧照 NO.15理发师 剧照 NO.16理发师 剧照 NO.17理发师 剧照 NO.18理发师 剧照 NO.19理发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理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理发师陆平(陈坤 饰)凭着自己的好手艺在大上海过着平凡的生活。日军侵占上海之后,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不得不远走他乡,自此开始了长达半生的颠沛流离。逃往江南古镇之后,陆平遇到了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宋嘉仪(曾黎 饰),俩人一见钟情,无奈宋嘉仪婚约在先,其父宋丰年也想借女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个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嫁为人妇的宋嘉仪从未停止对陆平的爱恋,而陆平在颠沛流离的大半生除了自己的手艺始终没有放下的还有这份感情。一生情缘,半世坎坷,乱世之中这对有情人如歌如泣般演绎着他们的人生与爱恋…… 本片根据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是导演陈逸飞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红萼纷纷蓝色圣诞节黑白禁区终极旅程游魂-KissonmyDeity-一触即发济公之英雄归位荒村凶间悲伤假期哈迪兄弟第二季小小食杂铺尖叫安魂曲永远的托词小田进城上锁的房间猫物件2012喜上加喜刑事吉永诚一泪之事件簿魔法学院之见习女巫马亚一家义无反顾班淑传奇女仆纸兵年龄差婚姻乡村爱情13砂之塔:知道太多事情的邻居秘岸这不是斯巴达猫头鹰王国:守卫者传奇

 长篇影评

 1 ) 说尽逸飞无限事

一直以为,陈逸飞的电影还没有超越美术的境界,直到终于看了《理发师》,才发现他做电影的梦终于了了。

这是一部讲故事的动态的电影,更是他人生姿态的彻底表达。

他虽然走了,却已然了无遗憾。

“剃头又怎么了?

”理发师陆平的这句小小的温和的诘问是影片的全部,是陈逸飞先生的全部,也是不曾有人,至少不曾有中国电影人说出的一句声明。

听上去似乎软弱,更会被儒家正统认为没出息,但却是矢志不改、至柔至刚的心声。

理发原本是凡俗、无论如何也称不上高尚倒要叫人小瞧的营生,儒家的哲学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究兼济天下才是正道,做人讲究要积极进仕,做官是多少人的梦想,是教育变来变去却变不了的现实终极目标,可是,官帽帅印人送到陆平的眼前,不费吹灰之力,他却不稀罕做,他只要做他的理发师、剃头匠。

他是不是不识抬举,不可理喻,愚蠢之极。

汉魏六朝名士,阮籍、嵇康不肯做官,那是因为怕了,因为那时官不好做,容易被杀头;陶渊明要“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当官当腻了,当心寒了;而苏东坡那样豁达有趣的人,尚且没法不做官,到了儿被皇帝整来整去整死了,也不敢说“老子不做了,你爱谁谁。

”陆平跟这些人都两码事儿。

你看陈逸飞给他配了那么漂亮的理发箱子,那么瘦长好看的手,那么温顺无争的性情,他天生就是做手艺人的,他有手艺人的资质,他满足于动剃刀、使剪子时手的智巧的快乐,这件事已经令他的日子很充实,让他的才分能发挥,他何必再去想其他的事,他没有那份野心。

这也是陈逸飞,画画以及一切与美相关的事才是他的领域和所在。

影片对国民党政治不无嘲讽。

有点亲戚关系,一个小小的剃头匠就一路直升上去,运鸦片运出个上校官衔。

对于当下这样繁乱的现实世界,这个只做理发师的单纯人物、这段不乱要甚至拒绝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安神静心作用。

一个朋友说,现代人每天对着电脑,脑子里却一刻不得闲,一会儿算计这个,一会儿惦记那个。

这个朋友于是就学了佛。

其实,若是人人都可以安心于他自己的理发箱,画笔画布,世界岂不简单许多。

影片的整个情绪是温和平静的,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恨之入骨的批判。

即使对于寡妇和胜哥偷情这样的有悖礼法的事,竟然也是被宽容地一笑置之。

这个上海之外的小镇是简单的,安静的。

理发师的手艺让陆平衣食无忧,让他身心满足。

他甚至是胆小的,第一次的杀日本人,竟然只是一个意外。

而再次站在日本军官面前,他拒绝为他剃头,也不过是弄伤了自己的手指,并没有有胆到拿了剃刀抹日本人的脖子。

美术在这里出乎意料地没有被夸大、突出,虽然影片开头的特写居多,许多局部,滚落的黄土、土地的质感、留声机、剃刀在磨刀布上摩擦,一系列镜头语言简洁又有内容,但美术没有超越在叙事之上,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被故事占据,而不是某个单独画面的用光和构图的美。

这也许和陈逸飞没有参与后期制作有关,也许亦是他的本意。

陈逸飞没有能在制作完影片后再走,给影片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影片的结尾是无法令我容忍的败笔。

黄土高原的一棵枯树,穿着都异常不上海,整个两北方人的男女主人公,完全破坏了影片整体的美学风格。

黄土高坡,那是影片其他制作人的故乡,而绝不是一个六十多岁画家的故乡。

看见这样的画面,我这个南方人就联想到贫瘠、干旱,没有一丝亲切感,影片整个的温和气氛及上海、江南韵味都被破坏殆劲。

我猜,姜文和陈逸飞的冲突是两种完全异质的人的冲突,导演的冲突,也是南人与北人的审美冲突。

若陈逸飞泉下有知,也会对这个结尾捶胸顿足吧。

 2 ) 逸飞大叔死得太不值了!!

“商人中最出色的画家和画家中最出色的商人”的陈逸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操劳而死的。

换男主角换女主角基本什么都换完了,白花花的银子肯定也浪费了不少。

相信确实和以前姜文想拍出来的那部《理发师》完全是两个东西。

情节似乎太简单肤浅了些,哪一段来得都有些莫名其妙——原来也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好故事。

看了大半了,也不觉得他和“表妹”的感情有多深。

好像一直都是表妹在主动的接近他喜欢他。

尔后在上海爆发的强烈情感,让人觉得情节跳跃得是在太突然。

片子的宣传语是“烽火中的情爱,乱世中的情仇”,可惜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的地方。

唯一的亮点也许就只是陈坤的表演了。

也真浪费了他的出色演出。

 3 ) 眼神

陈坤的眼神在这部电影里面神了!

无论无助、愤怒、无奈、绝望、快乐……爱恨情愁,一切都从眼睛里面流露了出来,有震撼的感觉。

很好看一部文艺。

 4 ) 漩涡

影片的节奏很舒缓,而从那精致的画面中,我却读出了人生的无奈。

陆平,一个懦弱但却有着深深的民族尊严的理发师,总是怀抱着他的宝贝箱子,满怀欣喜的为别人理发。

也许他本来可以过上一种最最平淡的日子,但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

他被人粗暴的塞进了太多他不愿做的事。

他被迫离开工作之地上海,他被迫离开喜欢的女人,被迫给日本人剪头发,被迫呆在猥琐的国民党军官们的夹缝中,被迫接受安排的婚姻,甚至被迫接受死亡。

为什么呢?

也许他也是这么想着的,于是他在极度的痛苦中选择逃避。

第一次是杀了日本军官时,匆匆的跳上了火车,从此改变了人生原本的轨迹。

第二次想要逃避与嘉仪的感情,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共产党员偷袭日本军队事件带着手伤再次回到了小镇。

当他最后一次想要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腐朽时,还是被共产党抓住了。

他的每一次逃走均以失败告终。

而寻本溯源,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在一件小小的理发室里修整别人的头发而已。

他说,我只是个剃头的。

是啊,只是个剃头的,但为什么连这么卑微的梦都不能实现?

影片中有一情节,陆平沿着铁路逃走,一个铁路线分成两条时,他选择了一条弯曲的。

他想选择自己的路,不想被推着向前,然而似乎不管他走那条路,都不能逃到他想去的地方,他总是被不同的人拦住,抓走。

强迫陆平走上不愿走的人生的到底是什么吗?

是命运?

太虚幻了。

我想是时代。

在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那些站在某个高度的领导人们会遵循成王败寇的法则,选择生死,而最平凡的小人物们,注定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位置的方向。

永远无法选择自己的路,是一种极致的悲哀。

 5 ) 小人物的执著

《理发师》是一部淡淡的片子。

淡到在抗日的大时代背景下,没有硝烟,没有激战;淡到在上海滩这个十里洋场,没有霓虹,没有火花。

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执著,这份执著,交织着一出哀怨凄美的爱情。

影片开始的布置甚为精当,紧凑的小屋,狭长的巷子,残破的壁垣,昏黄的小镇。

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提着他的工具箱,离开他意外杀死日本军官的上海,逃难于此,投靠他的师伯宋丰年。

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正是陆平与宋嘉仪命运交错的开端,也是陆平颠沛流离的开始。

然而,一见钟情的陆和宋,却难以各自倾诉心中那份情爱,只能以“表”相称,暧昧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妥协与屈服,是对命运无言地抗争。

然而,这样的抗争,未免甚是无力,胸中的执著,需要等待命运的安排。

做头,捉鸟,骑车,嬉戏,陆和宋温馨快乐的场景终究短暂,他们单纯而精心营造的柏拉图“围墙”,不但肯定会被推倒(宋丰年推倒那个墙壁),还会被炸个粉碎(陆平宋嘉仪摔倒在草丛里)。

不过,这一切陆平都不会在乎,他惟一在乎的,是他的工具箱。

他宁愿相信,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帆小船,没法自己掌握航行的方向。

与其去争取,不如守住他手中的理发刀。

影片要描写的陆平是腼腆自卑的,甚至是怯弱的。

无论是在小镇里,还是后来的军旅生涯,他淡淡的笑脸,避让的眼神和惊恐的神态,都无疑折射了一个大时代下小人物荒唐悲惨的境遇。

大时代中没有大场景,只有这位弱者的各种片断。

这些片断虽然时断时续,甚至有些地方颇为牵强(比如宋丰年的出场、劳改场的巧遇、那封在的信函、大漠中宋嘉仪忽然出现),但构成了一幅幅精巧的画面,细腻而真实,展现出一位近乎偏执的理发师屈从于时代安排却执著于理想的无奈与凄凉。

据我看来,这份执著分两条线走,主线是理发刀与工具箱,其中穿插着一条爱情副线:理发刀是能够操控的,即使小人物也能掌握在手中的——即使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给人做个头而已;而爱情却是自己把握不了的,只能由时代去安排。

最终,导演给了陆平圆梦的机会,让这两份执著,划了一个交叉——在解放战争之后,陆平在西北劳改场遇见了曾经让他剃过头的同志,然后又在荒漠的一颗枯树下等来了他的宋嘉仪。

中国解放了,陆平也解放了,他和宋嘉仪在经受了二十多年的精神折磨和情感摧残后,还是携起了手,沿着枯黄的沙走回属于他们的自由世界。

陆平的工具箱被遗留在树下,那部留声机一直在转,仿佛记录着一路的颠簸和心酸,记录着这个已逝的无情岁月。

此外,影片在主副线交织的背后,还有一幅大构图,那就是宋嘉仪、张寡妇与俞棉三个女人的一台戏。

宋嘉仪,代表的是爱情的执著,是一种有节制的叛逆,她不能主宰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她始终不放弃那一丝丝仅存的希望,在饱经命运的洗礼过后,终于在西北的荒漠中找回自己的自由;张寡妇,毫不避讳、坦荡无拘地追求自身的欲望,犹如叫春的猫,她有她选择的权利,这是她的执著。

在民族大义面前,她会忠诚于给过自己快乐的男人、会勇敢面对鬼子的枪。

人是虚伪的,像张寡妇那样,或许才是生与死本来的面目;俞棉,这位上海女人,令得陆平辗转奔波,最终他们得以相遇在际遇交叉的饭桌。

虽善良使她宁愿安心成家,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任凭给了她好处的叶江天的摆布与强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浓妆淡抹正相宜。

影片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轰动的背景烘托,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过分的情节渲染,只有一系列貌似平淡的镜头组合,但这已经足够,我们不要大场面,不要复杂的情节。

因为我们读懂了她们——在作为小人物和时代的弱者的身上,那份始终坚守着的执著。

即便,这种操守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认为她们不过是随时代洪流而漂泊的牺牲品罢了。

很多人认为陈逸飞这部遗作故事简单、情节突兀、构造松散,而我认为,这恰似片头出现的油画,讲究的是一种画面的延伸,这些画面纵使像拼图,也能给人无限想像,因为它们讲述的便是与之搭配的小人物们的故事。

画面以昏黄、灰暗为主,以小场面为主,伸拉有度,弥补了宏观场面铺排的不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平的戏份足,然而台词少,所以演好这个人,靠的是出神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而陈坤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处于时代洪流底层的弱势理发师的命运。

这部片子看完了,有一种去博物馆看过画展的感觉。

要的不是情节,而是一种意境。

相信你和我,暂时也是个小人物。

我们能掌握的,也只是手中这把“理发刀”。

《理发师》属于旧片了,在此也想推荐一下。

尤其喜欢艺术的朋友,不要错过。

 6 ) 美丽的画面 失败的情节 还好有我喜欢的陈坤

今天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理发师》。

理由有三:一,每次假期我都一定要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是固定的假日娱乐;二,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陈逸飞意外离世,这可以说是他生命最后的绝作,而且我对之前那部《人约黄昏》的印象十分好;三,陈坤这个演员,我一向是很有好感的。

灯光渐渐黑下来,银幕上不断浮现一幅幅陈逸飞的经典画作,那些唯美的仕女图,随着袅袅轻烟展开又隐去,音乐也很优美,仿佛要带人进入画卷。

可以说,这部电影有个很美的片头。

然而,后来的剧情展开,就让人失望了。

这里我不想再赘述之前几篇评论都早已提到的那些荒诞的情节,只能说,编剧失败,太失败。

如果这就是一开始的设计的话,我很可以理解姜文要离开剧组的理由了——编剧没有起码的常识!

对很多人来说,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剧情,如果这里失败,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我之所以讨厌张艺谋近几年的作品,就是这个原因。

带着那么多的不满,还继续看下去,很大原因是因为陈坤。

看他的表演,看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随遇而安的淡然,置生死于度外的超脱——既然无力改变,不如就平静地接受命运的无常。

与其说是陆平,不如说是陈坤本人,他一直就给人这样一种超然无我的感觉,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原因。

一直不觉得陆平对嘉仪有什么爱情,还不如对那个上海歌女俞棉呢,至少他曾因她而杀人,曾试图带她离开,不在一起了还反复听着她的唱片;而对嘉仪,也许只是岁月积淀下的感情吧。

而嘉仪对这个“表哥”的一往情深,投怀送抱却是显而易见的。

曾黎这个演员,曾在几部电视剧里见过,典型的上海女人形象,美则美已,红的嘴唇白皙的肤色,入画很好,但在动态的电影里表情却总是不够鲜活,不过这也是画家陈逸飞一贯的选择——木然的静态花瓶。

其它角色,不想多说。

叶师长的角色想必原先是定给葛优的吧,想象如果换作他,一定会出彩得多,但是就现在这个剧情状况而言,陈坤的角色若还由姜文来演,我肯定看不下去了。

By the way,电影的配乐很不错,大有厚重壮阔,小有婉约柔美。

总之,还没看的朋友们,除非很富裕,否则在现在这个电影票价的情形下,劝你们别浪费银子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了。

 7 ) 自此喜欢上陈坤

太好看了。

看完一部喜欢的片子,心里会沉实下来。

然后就不那么焦躁,不那么执拗,放下对许多事物的偏见。

我一直不太爱看以战争、杀戮、文革这类为背景的片子,太堵心了。

尽管我知道里头可能很有些动人的宝贝,可仍觉不足以抵消那样的难过。

生活本身已够艰难,何必再给自己找罪受,还是看个轻松愉快的文艺片划算些这部电影给我的视觉感受使我不断搜罗记忆,画面的美感和以往所见的,统统......不一样。

陈逸飞,他的电影散发着油画般色彩,缓慢、唯美中见苍凉,却不知那苍凉是随了哪一抹油彩而来?

《人约黄昏》,是我所知道的陈逸飞导的仅有的另一部,只好小心翼翼地不舍得看,看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我一直不太喜欢陈坤,觉得他有些脂粉气。

演过的片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看过一些,但即便是《画皮》里头的将军,也显得阴柔有余,气概不足。

本片开头一幕,他被不同品种的人类呼来喝去却始终温和纯净的双眼,在旧上海理发馆暧昧的灯光下,竟是桃花般清澈。

以前看八卦娱乐,听说他生了一双桃花眼。

呵。

桃花除却娇媚,亦不失柔韧纯美。

除了他,我想不出还有谁更适合陆飞这角色。

英雄的故事常叫人荡气回肠,然而普通人在命运的摆布之下,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能够保全自己而不失尊严呢?这命题真让人为难。

女子隐忍教人敬爱怜惜,陆飞,一个对旧社会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群众的解放全都无关紧要的理发小生,他的隐忍不免教人心酸。

初见嘉仪,她骑着脚踏车从小巷子里经过,细长的麻花辫儿垂落双肩,曼妙旗袍衬托着美好的腰身,浅浅看不见的车轮印上了他苍黄的心。

为什么用苍黄呢,噢噢,那是大上海歌女半眯着眼微斜着身儿缓缓吐出的老情歌,那里有你侬我侬,也有你休念我休想。

老唱机添了很多的暖,这沉默而忠实的老兄弟,在他手指的温柔拨弄下,发出动人的旋律,抚慰着空落落的屋子,和被战火荼毒的世界。

我想,嘉仪对他一见钟情,其中一定有这架老唱机的功劳,它营造的氛围赋予这相貌俊俏眼神专注的青年一股在当时不可多得的文艺气质。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一些幻象,那是某种被称之为憧憬的东西,,,如果世界上还可能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暂且活下去吧。

最后他的老唱机瘸了,发不出声音来,他也瘸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空洞,一瘸一瘸地奔跑等待着嘉仪下了车来寻他。

而当裹着粗重衣裤的嘉仪终于远远地站着,喊出那一声熟悉的“表哥”,他犹信不过自己的眼。

嘉仪卸去了胭脂,一张苍白的素脸望着他笑,伸出手去握他,而他竟缩了一缩,始终不相信似的,我的心都快苍黄了。

待到他确信地用力握住了她的手,一瘸一瘸地在黄土地上走,我又晚节不保,眼泪哗哗哗下来了。

不知道合不合时宜地想起一句被说滥的话,他们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片子也有多处牵强,最开始眼见着歌女被凌辱而战战兢兢地继续给另一个日本人理发,我正暗自着急呢,,,他忽然失手划过那日本人的喉咙,力道之大,下手之准,让我直接傻眼了。

以他谨小慎微忍辱负重的性情,这样的“失手”也太戏剧了。。。

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不给日本军官理发而自伤手指,我看了心里大感痛快,那倔强的表情我很欣赏。

不过心里总觉得这是导演在安慰我们呢,并不符合他的性格,他虽然是个“玩刀的”,但实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青年,所求不过是温饱与安宁度日,他怎会冒了生命危险做出这样激烈的反抗?

好吧,我可以理解成他因为看到了胜哥和寡妇的死而受到了刺激,或者再往前追溯是因为给一帮八路军敢死队剃光了头而受到了鼓舞,,,然而这么一来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居然没有被盛怒的皇军枪毙掉,这太匪夷所思了,那位皇军显然不可能是被他的正义凛然所打动,比他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在当时一抓几大把,皇军要那么有同情心那么有爱心那么有正义感,就不会在出现在那地方了。

于是我想,估计是导演舍不得让他这么早死,后半部分我一边欣赏着俊男美女一边提心吊胆着,生怕一个不小心他就突然死了。

我当然不希望他死,但是在那种氛围下,每个人的生命都那么轻贱,不由得你不做好这种准备。。。

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芙蓉镇》里的姜文来,也是个隐忍的文生,不过他隐忍得彻底,所以我坚信他不会无故被弄死。

插个小八卦,陈逸飞原先要选姜文来演陆飞的,后来不知怎么没谈拢。

为此我感到深深的庆幸,我是很喜欢姜文的,但姜文不适合这个角色。

首先,他没有桃花眼,其次,他有点胖,还,,还有点大胡子......所以他可以演文人,但“文弱”的就不行了,他气场太强大。。

 8 ) 《理发师》鱼骨:我只愿承认这是陈逸飞的素材

[img]http://culture.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3/28/P200603281059301376280305.jpg[/img]陈逸飞走了,作为他没有参加剪辑和最后完成本片,我无法承认是他的作品,从现在的成片而言,《理发师》砸了陈逸飞的牌子,此片和高农民片子一个量级,我们无法责难陈逸飞,只能怪活着的不争气。

画面和叙事是必须兼顾的,作为素材,影片的单个场景有着陈逸飞式的精雕细凿,然而,这个电影怀揣着个人史诗的野心却无力展开叙事,特别是陆平最后在西北劳改营的镜头只是导演为了那棵诗意的枯树,造作而滑稽。

本片最大的可惜是除女主角之外的女角选用的错误,我们再也见不到《人约黄昏》里张锦秋的妩媚眼神,我们在《理发师》里看到的只是一些四马路式的招牌眼神,中国女人的妩媚被低俗地表现为眼神的肉欲放浪,这种出自于中国底层妓女的眼神正在一如既往成为当下女演员的标准眼神。

影片开头有一个战壕的镜头,这只是陈逸飞砸钱造景的一次个人满足,我们可以比较英国电影《重生》等就可以知道。

陆平杀人在租界,那个细节来自于日本人的小说《敦厚的诈骗犯》日本人可恶,但是在租界里莫名其妙强奸在理发店做头发的红歌星这剧是极左粪青编的吧,建议好好学习上海租界历史(南京路一带是英租界,日本人对于英国人还是有所顾忌)这不是南京城,不要想当然。

租界让我想起一句话:马照跑,舞照跳。

古镇的戏和“表妹”的相遇,我跳出的是《雨巷》,诗意是画家的欢喜,可是,景色不能剥夺故事的合理性,民国女子是啥模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有,可惜电影里的张扬有些过。

在国军里的经历一看就知道为劳改营准备着。

对于死者陈逸飞我们不应该猜度,然而,我似乎感到了某种第六代的目的。

音乐的选择颓废和片子左倾的无当的情绪成为隔阂,音乐甚至在影片里喧宾夺主。

整部片子就像MTV的大杂烩却忽视了作为悲剧电影应该有的张力和悲剧推动。

今天我看的是16:50场,场内10个人,没有早退和笑场一些想法,稍后详谈。

【附录:影片资料】《理发师》2006中国英文名:《The Music Box》 导演:陈逸飞 执行导演:吴思远艺术总监:吴思远 主演:陈坤、曾黎片长:110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3,欣赏性1(无法证明是陈逸飞作品)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30分 卡夫卡·陆(Kavkalu)海上 寒鸦精舍

 9 ) 他也许上天堂,但未必能等得到喝彩

片子据称是要描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选题,横向纵向,从电影到小说都能找到不少。

和真正的经典作品相比,《理发师》就只是校园文学社团的创作水准。

怎么说呢,也许是原著就欠雕琢。

陆平每一次命运转折极其“戏剧化”,没有铺垫,不合罗辑,简单生硬。

看着像一记者拿街头巷议里的片断,硬是将其丰富成一部一脸认真的报告文学。

这种传奇性真没啥意思。

《理发师》想说的是什么?

只是人生的无常感吗?

但陈逸飞显然想在小碟里搞出一锅叫宏大的菜,想说的太多,又没有能力将之说清楚。

每次我以为该有高潮的地方,都莫名其妙地收束。

在解放前夕,陆平被“擢升”并奉命要抵死防守。

镜头打几个陈坤发呆的表情,画外音一句:战场上绝望气息让我无法忍受(大意)。

然后,陆平就拎着箱子走了。

还是沿着大铁轨慢悠悠地走了。

这就走了哇??

战场怎么绝望了?

电影镜头跟四格漫画一样跳跃才让人绝望呢。

寡妇偷情,小男女私会这种桥段上倒费墨不少,让人着急。

被盛赞的电影画面也一般,真没找出油画的感觉。

只有一个镜头微微有点震撼:低空呼啸而过战机的阴影,一船逃难男女的仓皇。

陈逸鸣说哥哥会在天堂等待喝彩。

片尾剪进了一段陈逸飞生前执导的花絮,我突然觉得有点悲哀。

有很多事人们总以为用心就能做的好,但多数时候会是心有余而力不逮。

 10 ) 被陈大师摞下的理发师

原本以为是文艺片,现在看来,与《小城之春》那样慢的话剧式片子相比,《理发师》、《茉莉花开》都是讲命运沉浮的故事片。

一开始,理发店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摩登卷发、女人的挑剔和媚态、年轻理发师的陪笑以及老唱片的咿呀转动,与抗战时的土壕、士兵的长枪、紧张的表情几番跳接。

当枪火将玻璃碎片震在留声机上,二者承合一处,故事开始。

胶片经过泛黄与曝光处理,沧桑而富于张力。

陆平在逼仄的巷子里走,四面是墙。

忽然闪过邻家女孩骑自行车的背影。

他年轻的嘴角有了微笑。

女孩在石板路上颠簸,意味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然后,自然而然地,一段小镇生活开始了。

刘寡妇的引诱与胜哥在白马上的调情,都阻止不了两个年轻人的情愫萌生。

嘉仪在背后吓他,在漆黑的夜里与他捉一只受伤的鸟,在金黄的麦浪里,在自行车上靠在他的背后……任机翼自头顶掠过,也掠不去日后他心里这一段记忆的灿烂辉煌。

片中有几个对看的镜头,均有脸部特写。

宋嘉仪始终无语凝噎,女人始终在男人的笼罩里,等待他也好,眼睁睁从他身边走开也罢。

而面对荒谬的处境,陆平也毫无办法,无论他笑一笑看着她走出去做随军嫁娘,还是留下来做抵抗共军的七十一师师长,他只有无奈地转身,手插在裤袋里凄然而去。

第54分钟时的转折很突然,结尾也过于理想化。

不知道陈逸飞究竟拍到哪一个镜头时,永远摞下了他的《理发师》。

 短评

怎么说呢 就是感觉故事编的不好 有些地方太假了

10分钟前
  • haylin
  • 较差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想拍出一部人生传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1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很久前看的,画面已经模糊淡忘了.... 陈坤还是不错的,适合演这种旧上海的小人物,一如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陈子坤~~

16分钟前
  • 走走走路去米蘭
  • 还行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19分钟前
  • 牛 牛奶糖
  • 推荐

为了去前童而看

21分钟前
  • Reneeyaoyao
  • 还行

想去前童,看了《理发师》。看了《理发师》,更想去前童。始终觉得,陈坤割开日本人喉咙的镜头很……迷幻?

24分钟前
  • 大头woodstock
  • 推荐

做作。

26分钟前
  • 忆拉罐
  • 较差

陈逸飞遗作

30分钟前
  • 暗地花朵
  • 力荐

能比云水谣强

32分钟前
  • 拜火教教主
  • 还行

陈大师过世后,后面的导演完全不得领会,我竟然还去电影院看了。。。

36分钟前
  • masquerade
  • 较差

夹生饭!

37分钟前
  • 濛濛
  • 还行

怎么...搞笑- -

39分钟前
  • 煎炸菇
  • 较差

挺无聊的

40分钟前
  • 天舒
  • 较差

剧情有毒

44分钟前
  • 雜魚O0o。
  • 很差

不是一般的烂.编剧脑子进水的那种.演员也无从发挥,但怎么说都太假了,陈坤稍好些.前半部分陈逸飞的画面感倒还好,后半部分更可笑了,包括配乐和军长的独白.比茉莉花开还差,茉莉花开的差劲是变态又扭曲的差,理发师则是压根不知道编剧在说什么。可以得最滥剧本奖

46分钟前
  • 宁波
  • 很差

实在一般

50分钟前
  • 羽佳帆
  • 较差

画面感很好……其他不提也罢

51分钟前
  • 游坦
  • 较差

都忘了 06年 在秦皇岛到天津的客车上看的。下车后继续看完。好像还挺感人的。

52分钟前
  • 艾瑾
  • 还行

爱国主义教育

55分钟前
  • Amélie
  • 还行

五一的时候和爸妈去电影院看的。那个年代的爱情依旧动人。

59分钟前
  • 樱桃小惠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