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这部片呢?
虽然加入了天津方言,虽然也有包袱,也有笑料,但怎么看都仿佛是八十年代的影片,其中的所有情节设置,所有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内心所表现出的那种并非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所有的一切都好象替观众回忆了一下过去的那段日子,但影片中却有了齐达内撞头的细节,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有许多人称这部影片不错,大概看了一下相关评论,均是谈到了源于生活的问题,也许身处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世界变化快,笔者多少有些忽略了生活的真谛,于是便产生了恍如二十年前的错觉。
但很不客气的说,影片是很闭塞的,正是这种闭塞才造就了笔者的错觉。
首先,影片中几乎没有任何有关时代的问题,唯有一处齐拉内的笑谑多少让人看得有些不伦不类。
当然还有王喜家的那台电脑,看上去很有样子,除此之外,我感到影片与现实严重脱节。
说实话,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拍一个有关八十年代影片的回忆呢,把齐祖和电脑统统砍去,这样反而纯粹点。
但下面的问题更有意思,大凡要拍摄过去题材的影片都需要两种东西的彰显,第一是有关人本性的东西,也许受着时代的影响得到了不公正的代遇,于是导演便极力地让主人公突破这些时代的禁锢,或者以胜利者的姿态完成全局,或者以失败者的形式演绎一场悲剧与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时代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但突出的还是人本性的东西。
第二种彰显方法是关于传奇的,大凡涉及到过去的影片,如果在人性上不能做足文章,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谱写一段传奇经历,让人也看得爽一些,当然这种传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时代影响的。
于是我们知道大凡拍摄过去题材的影片或者突出人性反思那个年代某些意识上的落后,或者就是为故事而故事的纯商业影片。
但很不幸,此片根本没有具备这些元素,说到传奇肯定是没有的,说到人性对时代的反思,笔者也仅仅看到了王喜的苦恼,与时代毫无关系。
这也难怪,笔者强行要将此片归于八十年代,而编导们的意图却是齐达内退役之后的事情。
主人公王喜是一个干部,小干部的身份注定了冯巩所善长的小人物角色,也注定了故事发生在小人物的世界中,于是天津方言,台词以及各种包袱都是很正常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并没有任何错误,虽然其逗乐成份远不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得更有人性味。
关健是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以及想法的确令笔者难以理解,首先便是王喜这个角色,当好干部的理想与时代并没有关系,也是值得称道的,但一家子对干部这个称谓的热衷的确令笔者不太明白,王喜与老婆也倒罢了,关健是那个孩子,虽然两道杠是孩子心中的某种荣誉,但几个孩子的对话中将这种干部行为当成身份的象征的确令人不禁喷饭,难道新时代的孩子口中没有游戏机,没有偶像,只有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异吗?
尤其近结尾处王喜儿子的那番话,不知应该说些什么了,恐怕我只能感叹我们失败的教育在继续轮回着!
说实话,那个孩子哭着说出那些本该大人说的话时,我心中颇有些恶心,编导借孩子煽情却骟掉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于是,这个孩子毫无个性,在剧中只是为了王喜这个角色而设置出的一个砝码。
砝码命运的还有王喜的老婆,戏中很贤慧的,拒绝礼物,帮助王喜的女工,然后就失去了戏份,苍白无力。
老黑也好不了哪去,除了替王喜出气以外,偶尔地陪着王喜喝点酒还得自己掏包,我们看不出这个人物有什么真正的动力所在,完全就是王喜的撒气筒,好在刘金山的肚子可以为他挣点戏份,也仅仅如此。
至于闫妮这类女工,也大多只是道具作用,虽然有一点旧情人的笔触,但点到即止,人物苍白得只是在告诉观众有这些事情,仅此而已!
那些反面人物更有些脸谱化了,男的官僚还好色,女的浮躁夺权,但笔者就不明白,尤其是那两个美女,既然有资本,在这个纺织厂还吊着干什么,如果走出厂早已穿金戴银了,看来真是很闭塞的,至于剧情里面签字一说,恐怕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只要有胆,没有人会在乎王喜的签字,看来这些人的意识果然只存在于二十年前。
当然还有那个流氓,典型的仗势欺人而已,几乎是面对正面角色的绝好讽刺,只是这种角色过于惯见了。
最后当然说到王喜了,由于题目有关干部的,所以这个人物还是较为丰满的,于是便有了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客观的说,这个人物虽然脑子跟不上时代,但由于岁数等问题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只是他所遇到的那些事真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于是这个人物虽然能够立起来,但也是颇为脸谱的,没有什么个性而言。
说到影片中的情节,人事关系,女工怀孕还有送礼罢职等都没有时代的特征,只是为了这个情节而情节,看起来十分地无聊。
更甚者是加了一段下乡情节,都不知道编导们是怎么想的,加得几乎与剧情无关,虽然这是王喜被罢官的原因之一,但不客气地说,有没有这情节王喜丢官是肯定的了。
而且从王喜的态度而言,下乡冒充领导真是自作自受!
这让人对王喜并没有产生同情之心。
总得来说,影片拍得相当闭塞,人物苍白脸谱,情节设置古旧无新意,让人恍惚回到了八十年代,真称得上是冯巩的滑铁炉作品!
韩兮2007-3-14于通州
这样子的角色冯巩表演的很真实,尽管这样的工厂,干部,工人都不太了解了,感觉有点距离。
比较欣赏片子表达的精神:别拿老百姓不当回事人有主见,活着是有意义的,人间永远有真理,有真情,有正义,大概表达的这个意思吧
原载于:墨神的凡龛 http://www.thinkjam.org/mercury/archives/2007/04/bbzjbdgb-20070404.html冯巩电影《别把自己不当干部》早有耳闻,稀稀落落下载了数周终于得见,不负所望。
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王喜作为纺织厂工长的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冲突,没有绚丽的色彩和大片制作,而是通过白描写实的镜头,把发生在王喜身上的几个波澜不惊的故事串连起来,展现出来,故事慢慢推进、娓娓道来,朴实真挚、韵味醇厚。
用冯巩的话说是“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人性光芒,有小人物的大丈夫情怀”,用专家的话说是“比《没事偷着乐》更平民化,更草根的电影”,用我的话说是“真实的平凡人的纯朴生活,微笑中总带着泪花”。
影片中一不小心就发现一堆熟悉的面孔,却没有疏远感反而更亲切了;天津对白深藏天机,幽默朴实,经典台词闪烁其中,歇后语了,群众的积极性了,真让人对天津的向往更强烈了。
另外,片中还有不少相声手法的运用,可见冯巩对相声的热爱和对影片的别具匠心。
懒人,懒得打字,看了大家的评论,才提出此想法。
同时,不要拘泥于影片反映的时空错位.试想一下,这样的片子在以前能放映吗?
我感觉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我这个人不咋滴会说话哈,劳烦啦:王喜,是天津某纺织厂的工长。
就是这个芝麻大点儿,愣让王喜当出大领导的感觉。
当然他可不是以权谋私什么的,而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况且手下200多号人绝大多数都是女同志,不拿出点儿真本事来实在镇不住。
王喜不仅对自己要求严,连家人也不例外……
你图什么呢?
图一顿农家饭。
感觉大鱼没有看到,有大肉。
这个电影我楞了一下就是做什么再被看不起都无所谓,被自己儿子的同学看不起算是载到底了。
当儿子说:妈妈,给爸爸吃顿包子补补。
这种时候,男人的脊梁还能硬吗 很不喜欢冯巩的风格,但喜欢一个爸爸的自尊。
断断续续看的,觉得闫妮那段有些生硬: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纺织女工就是纺织女工:以后干那事别拉帘子,树叶比帘子厚多了,这才鲜活 里面演冯巩的老婆演员把我愣住了,我曾经很喜欢这个女演员,她演过《编辑部故事》里的《我不是个坏女孩》那集,当年和史兰芽算是我的梦中情人类的,史兰芽现在越来越造作了,可这个女孩,我的神啊,——不过看得粗俗劲头过去了还是蛮喜欢的:搞得像偷人似的。
爽气。
这个电影是天津方言的:你们猜不到了不。
这种效果普通话就是出不来。
看这样的电影,感觉就像听李伯祥的相声一样,别说,那个演车间副主任的就是个说相声的。
我现在基本都忘记牛群和冯巩说过相声了。
很生硬的一部电影,但很多地方的眼泪还很真。
说实话,电影看到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总是感觉电影里面的幽默有些做作。
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所以难以引起共鸣。
也许,这部电影需要用心去看,也许,这部电影不是很适合年轻人。
电影是个好电影,但是电影里故事人物和情节,完全不象是2000年以后的事,而象是1990年左右的事!
冯巩一如既往地演着他的平民化小人物形象,非常接地气,只是这样的生活对于小人物来说,就如同四十岁的大姐,无论怎么涂脂抹粉,纹眉描眼,都一脸的难看,真的很难再去美化,拥有的永远只有痛苦、琐碎和庸俗,让人看了只有心酸。
他的这部作品和以前的一样,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平凡的生活中包含心酸,不易,当然还有很多无奈的幽默.看完他的电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冯巩在相声界电影拍得最好!无论怎么演,他始终脱离不了他的相声演员的本色,尤其是那里面的台词几乎和他说的相声一样.这固然很好,可以收到很好的喜剧效果,但同时暗示着他始终逃脱不了"相声演员"的阴影.不过,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如果打分的话,应该75分吧!
看到里面计划生育前段中,随手拿一个避孕套吹成气球,我就觉得这个影片比现在的接近生活了很多,自由的气息很浓。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很少能见这样的片段,而避孕套也在如今的电影中成了色情的暗示。
从中很难的小人物那种韧劲,有些以前寓民于乐的感觉,整体上没有大故事,全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串联起来,完整度还是不错的。
如果冯巩扮演的角色形象更加饱满一些就更好了。
太不文艺了你们!
冯巩的片就是“生活”
喜欢闫妮
小时候在北京的长途大巴上看的,当时的感想是:拍得真好。官场喜剧能拍出这水平很难吧。
这干部啊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虽说这工长嘛都不是,但就是个官!
一个工长把自己当的太是个人物了
2012Jan2,吴中路117号,IPAD网络观看。(豆瓣想看)天津话真逗,白话都像相声。
领导的脸就是龟腚
又是冯巩。依稀记得他给纺织厂女工发避孕套的一幕,看多了觉得没那么有意思了。
你们还是继续说相声去吧。。。
没啥喜剧的
讲的还真是老国企作风
真实描写了九十年代国营厂的困境,人心浮动、贪污受贿、吃拿卡要
冯巩演得好,剧本细节也不错
特不待见冯巩。
哈哈 这种老古板的小干部也能有春天。
...
是实干还是投机?这是个问题。
俺娘就纺织厂的啊,可一辈子只是普通工人,比王喜惨多了。纺织厂要是真有他这样珍惜老技术工人的倒好了
刘金山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