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披头四:狂热回归(港)

主演: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尔,乔治·哈里森,Mal Evans,迈克尔·林赛-霍格,乔治·马丁,Heather McCartney,琳达·麦卡特尼,小野洋子,比利·普林斯顿,莫琳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新西兰,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剧照

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7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8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9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披头士乐队:回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记录的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基于长达55小时的此前未曝光录像,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拍摄时间为1969年1月2日-31日。1970年5月,《Let It Be》专辑发行,而当时乐队刚分崩离析。录像高潮为披头士那场著名演出——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唱片公司总部旧址屋顶上的表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无赦III背水一战返朴大英雄郑成功这个大叔有点酷你是我的答案芝士伙伴猎犬奈何公主不好惹恨之入骨恋爱大战极速战警之毒暴临时女友♪白龙马之逆天之龙黑帮之境第一季马洛因为爱情有奇迹蚊子海岸第二季加尔维斯顿牺牲之旅风中劲草飞上长空东京猫猫我们成为星星谍影重重4一雪前耻极品千金404不存在的国落天际浩劫3羽球青春三个臭皮匠

 长篇影评

 1 ) 虫团粉的礼物

虫团脑残粉看完1集泪洒五星,增强增强班let it be。

奶油泡浪人江英俊乔蠢萌果。

原来泡也不是单纯团霸,完整版看出他也委屈巴巴,还要忍受三人不理解江列侬迟到和乔撂摊子。

此刻已比画中人年长的我在工作室墙上看着巨大投影高清画面的他们年轻的脸,想起了江和乔的离开,想起了二十多年后他们三人拿江的demo最后一次合作,想起了已成白发老奶奶的泡,想起了在打口店买的vcd上看全损同样画面的20年前的我,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2 ) 碎碎念

(一些碎碎念,短评放不下,放这里存档了)- 他们把各种东西搬进狭小的工作室,俏芝说他在这里感觉手指都更轻松一些,John说他喜欢这里,像家一样。

看着杂乱无章满满当当的画面,好像也填满了我的心脏。

- 他们一起商量要邀请比利成为第五位披头士,要帮他出唱片,嘴炮要建立公司,一起畅想未来,让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很多年前,他们在的洞穴表演结束,也曾这样谈天说地。

- 他们口嗨要解散乐队,设想荒唐又美好的离场,甚至真的做出行动,变成争吵,但从不经意的缝隙里流露出来的,依然有不舍。

- 他们聊起多年前的演出,唱起那些又傻又洗脑的歌,说着只有彼此才懂的密语,会心一笑。

屏幕这边的我唏嘘一句最佳损友,“命运决定了以后再没法聚头,但过去却那样厚。

”- 我相信除了他们自己,没人可以让Beatles解散,哪怕没有别人,他们也会解散,但我也相信,有些人和事,点燃并加速了这一过程。

- 原来在乐队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之前,录音室里也是有过那么多欢乐和笑声的,每一个对视的瞬间,每一次心有灵犀的时刻,都值得纪念。

- 然而,然而。

 3 ) 个人的碎碎念

误打误撞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最近一轮下来还是天台演唱会好看。

(个人看法) let it be 每一首歌都格外好听,可以挑任何一首歌作为买黑胶的冲动。

过于生活化,原来越后面越是经典。

越有分离的前兆,每一首歌都超级好听。

(已疯) 怎么说,再伟大的乐队也逃不过背道相驰,后期和前期创作蜜月期是差别太大。

保罗努力维稳这个团队,掌握控制权。

且不被理解,认为控制欲过多列侬破罐子破摔,有些段落我真的没懂什么意思,和洋子你侬我侬。

乔治确实需要一个发挥空间,被泡侬觉得歌一般般,(I,me,mine真的好听)可是只要一拿起乐器,好似争吵就消失了!

前十分钟还在吵架进度 歌曲调没定,后就三个人像小鸡啄米围坐一圈弹出这首歌,另一个人回来无缝加入。

天台演唱会真的经典中的经典,感谢大大高清4k彩色版,这画质说上个礼拜都不为过。

和警察上门对质过于好笑了吧!

太戏剧性。

这纪录片感受到了什么叫活久见!说今年还有虫团最后一张专辑50年后恩怨也分不清,爱恨也无关了,只是想着这个人。

如果他在这里会怎么样,会不会在奥运会齐声歌唱,会不会一起在回天台唱到警察上门?

 4 ) 人一当成为传奇,就失真了

John抛妻弃子,和Yoko在一起造成鼎盛时期的披头士分裂的故事过于有名。

以至于让我一直有种错觉,像是披头士花个十年达到顶峰,John三十几岁爱上了四十岁的Yoko。

结果John是1940年生人,20岁成立披头士,23岁成为顶流,而且在23岁当爹。

和Yoko结婚时,也不过29岁。

真是年轻啊。

一个29岁的摇滚巨星,和一个穿着黑色套头衫,黑色皮裤,还带着黑色礼帽的36岁熟女艺术家。

Yoko一言不发,但是存在感巨大。

眼神坚定到像是说:我就是在这了,你有意见你自己上啊?

确实是迷人的。

不过Yoko的迷人也没有大到能凭一己之力撕裂披头士的地步。

因为很明显,有一个更年轻的天才,已经不满足于在Paul和John支配的披头士中存在了。

George——披头士里面我最喜欢的创作者,也不能免于在团队合作中说着最伤人的话:“你让我怎么弹就怎么弹啊,只要你开心就行。

”天啊……这句话真是拱火利器……不管是团队合作还是感情生活,只要你想吵架,说这句话总没错……Pual,唯一一个想要完成作业的小组长兼学霸。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只要挑起这个人设,注定会受最多的伤。

所以,做人还是要做Ringo。

好好打鼓就是最快乐的!

写到最后我发现了,如果披头士能够再多一个贝斯手,说不定还能活得长一点。

(心疼鼓手和贝斯)P.S.还有一点很感动。

看到一首歌的诞生。

我第一次看见一首歌的诞生是在kinki kids的综艺节目《新堂本兄弟》里。

凭着我的记忆说吧,不一定准确。

当时嘉宾是玉置浩二(大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养活港台乐坛的众多日本友人之一)。

他和kinki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

堂本光一问他,平时怎么写歌的呢?

玉置浩二说,这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事吗?

堂本光一二话不说拿出一把吉他:you can you up。

玉置浩二拿着吉他。

伴随着无比优美的第一句旋律,《むくのはね》就这样在摄影机前诞生了。

当时我鸡皮疙瘩四起。

感谢创作者们,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爱上这个世界。

 5 ) 哦我亲爱的虫团

第一部珍贵的片段 如数家珍我好像洋子一样 像个小迷妹安静坐在旁边当然洋子就是个疯女人 眼里只有john但两人恋爱状让人羡慕 在现场随性跳舞 有点小浪漫有部分剪辑看的有点累 把话剪的太密了 列侬是个不守规矩的怪才 疯疯癫癫的搞怪他那一段话看的我好感动 用歌曲来与观众交流 传递着爱与快乐保罗到后期才是团队核心 带领者 工作者才华横溢的paul爷 自弹自唱 越唱越清晰明了太牛了 对歌曲的整体把控 灵感与创意都是最棒的 与john真的很合适 一起创作的兄弟俩乔治的 all things must past 看得我好感动 好深情 是乔治特有的魅力 乔治一直没什么发言权 处于游离的状态 感觉对自己也没太有自信 老提eric 人eric是纯搞布鲁斯的 和虫团不搭啊 你个傻孩 只是单纯的配合 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还有乔治的魅力solo 呜呜呜当然ringo 存在感最弱hhh 干好分内事的老好人经纪人的离开 乐队的疲软 大家都不在状态解散是大势所趋 乔治离开大家都开始发疯可还行hhh他们的即兴 真的很牛了 短短几天 高强度疯狂输出金曲第二部每个人整理情绪 重新投入创作换了个地方 一切都好起来了 每个人都在状态真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看的超级开心还有神奇键盘手billy的加入 帮助虫团起飞他好帅啊 打扮的也很体面 我喜欢他弹琴的状态 像个傻弟弟一样 在一旁傻笑还有神经兮兮的列侬 好搞怪啊 换了个地方直接放飞自我 天马行空 好自我一男的ringo总是那个最踏实的老好人 任劳任怨 虽然一直默默无闻 感觉他爱虫团最深沉泡弹钢琴的样子最迷人 感觉后期他才是团队的领头羊 和列侬的合作简直绝配 也是因为洋子的介入 两人关系之间疏远乔治一如既往的迷人 靠不管穿什么你真的好帅啊救 大家一激动 站起来蹦蹦跳跳 手舞足蹈永远在随性开心的唱歌解散是必然 但还能有这样迷人愉快的合作最后的演出为我的虫团画上圆满句号get back!

my boys!

第三部呜呜呜呜看得我好难过一切都变了 物是人非了 各种因素聚在一起经典落下帷幕小乔向镜头打招呼好戳我 小乔的衣服好艳丽好少女啊 喜欢美乔穿貂每个人冻的手指僵硬 脑壳被风吹透表演还是很精彩 披头士需要观众的 各种小细节 大家都很可爱列侬忘词 乔治在旁边低头邪魅一笑泡眼勾勾的看着john 心想有事吗哈哈笑死了泡最可爱 一看到警察好像戳到g点了一样 越唱越嗨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 全力完成最后的演出各种解散谣言不攻自破把素材真实客观的呈现 也是给歌迷宝贵的资料 谢谢导演 虫团永远迷人 四个利物浦小伙永远迷人为伦敦 为全世界 注入活力谁不爱披头士呢

 6 ) Lovely George

A great event which you‘ve already got the answer like the Titanic.预想会是一个充满悲伤与情怀的《史诗巨制:指环王版LET IT BE 》(bushi),边哭边痴汉面对他们的高清帅脸“好想回到他们的年代”是内心的呐喊,但是也要感谢21世纪的科技不是?

8h纪录片用了一周时间看下来,对泡更理解了很多(sorry Paul!),平衡各个成员和制作人的个性,他有才但也很努力。

这周在豆瓣也看到很多大佬扒得Beatles 的历史和八卦,看到了更立体更多面甚至有黑暗面的他们,但是今后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纪录片依然会热泪盈眶,他们依然有着我想活出的态度和学习的地方。

乔说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许多人这辈子追求的(物质层面),于是他更专注于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与深度(Martin Scorsese, 2011)。

在与他相仿的年龄(应该比他年轻几岁的),会不会与他有同样的对生活对自我认知的迷茫?

(尽管我一穷二白也没有什么天赋)如果乔没有创作能力,他在队里会更舒服开心吧。

心疼乔TAT下面是花痴时间乔的发型也太可爱了吧,简直是美丽的洋娃娃^ ^

浓密的大波浪,圆圆的眼睛,微笑露出的虎牙^ ^

呜呜第一集结束

You are the best!他在角落里低头拨弄吉他任时光流逝,岁月静好^ ^ 排练的时候自己默默玩“哇音”像对玩具爱不释手的小朋友^ ^ 超爱吐司三明治小饼干红茶还会调酒^ ^ 想要蝴蝶结领带的精致boy^ ^

请参观乔老板的衣柜衬衫4件(绿,红,蓝,白)高领针织打底2件(粉红,姜黄)灯芯绒裤子4件(墨绿,红棕,棕,黑)丝巾2条(花,黑)

粉色高领针织+红棕色灯芯绒裤子

高领针织2

草绿色衬衫+丝巾

草绿色衬衫+墨绿色灯芯绒裤+帆布鞋

红色衬衫+水蓝色牛仔裤

深牛仔蓝色衬衫+水蓝色牛仔裤+工装靴 (红白条纹袜子cute)

雾蓝色针织开衫+丝巾

红色衬衫+棕色灯芯绒裤子+帆布鞋

水绿色衬衫+墨绿色灯芯绒裤子

白色衬衫+黑色丝巾+黑皮鞋

这个大花棉鞋很fashion哦

紫色翻花衬衫+粉紫竖条纹西服套装(突然变风格了)

粉色衬衫+黑色马甲+红棕色灯芯绒裤子+棕色皮鞋

白色圆领针织+水蓝色牛仔裤+白袜子

红色衬衫+翠绿色休闲裤+帆布鞋(好家伙去天台为什么混搭不按suit穿了)(图片均截自b站,视频链接 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 (2021) 第1-3集 中英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

 7 ) 阳台上的分手

这两年欧美影坛拍摄了不少流行乐队纪录片,从声名远扬的绿洲、齐柏林飞艇到神秘的地下丝绒,大家似乎都在早期粗粝的现场录像带、残存的采访录音中寻找着自我感动。

作为英式摇滚的代表和西方流行文化的化身,披头士自然更是广大乐迷的心头好,Hulu今年7月就上线了一部纪录片《麦卡特尼回首》,6集共三小时的时长,听保罗·麦卡特尼亲自讲述当年披头士从组建到解散的往事。

或许是还嫌这部不够过瘾,好莱坞名导彼得·杰克逊最近又来了另一部《披头士乐队:回归》,三部总时长达到了8小时,从150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而成,足够让影迷和歌迷们心满意足了。

凭借《指环王》早已“封神”的彼得·杰克逊,这些年不拍奇幻特效剧情片,而醉心于纪录片的“技术升级”。

杰克逊上一部作品《他们已不再变老》采用的智能修复和上色算法,就让观众们大呼“黑科技”,如今他又把这招用在了约翰·列侬他们身上,让五十多年前的影像显得更加鲜活、亲切。

影片在短暂的背景介绍后,直接进入了乐队最关键的时期,画面也从16mm胶片变成了带有独特“柔光滤镜”的修复状态。

他们在制作人爱泼斯坦去世后陷入了经营上的混乱,放弃了巡演并在创作理念上陷入分歧,《披头士乐队:回归》正是把镜头对准了披头士最后的岁月,可以看出排练时麦卡特尼的强势、列侬与洋子的如胶似漆,为了避免解散所作的努力。

当然,导演杰克逊并不只有对偶像的仰视,他悄悄地在剪辑中埋伏下了乐队成员的情绪,眼见他们貌合神离,已然到分崩离析的边缘了。

而对于广大粉丝们来说,这些画面当然是“如获至宝”,能够亲眼见到传说中色彩斑斓的摄影棚,见证《Let it be》《Hey Jude》等金曲的诞生,重温最后一场屋顶演出,就足以热泪盈眶了。

 8 ) 2021.12.5 《The Beatles:Get Back》

1969年在特威克纳姆摄影棚里,四个来自利物浦的曾经的青年偶像留起来长发和胡须,英伦入侵时的那四个青年似乎不见了,他们似乎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这时离他们10年历程的结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从《Rubber Soul》开始,the beatles开始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在《Sgt.Pepper's》之后,似乎就暗暗弥漫着一丝同之前不同的气息,不再占据主导的John,愈发独立的Paul,还有慢慢难以被继续压抑的George。

第二集的开头Paul说“五十年后再看,就知道解散是不是因为Yoko坐在音箱上了”,三个人的独立似乎早就是一件确定的事了。

7个小时的纪录片将我们带回了1969年创作《Let it be》的22天,几近冗长的感觉使得电影的神话感消失了,我们好像真的回到了那最后的岁月。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解散的阴郁与悲伤,而是那四个陪伴我们多年的偶像。

the beatles在1963年的专辑《Please Please Me》上留下了这张四人低头向下看的照片,1973年发行的精选集《the beatles 1967-1970》的封面再现当初的那张照片。

他们依然是那个一群爱出风头的人组成的,有趣由紧密的团体。

 9 ) 最后,我们唱了Two of us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真的是万众瞩目了,之前还期待可以影院见面,可是因为疫情变成网络上映。

(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三级吧) 刚上映的时候我为了学习,忍了一周才看。

第一集的前十分钟大混剪让我又兴奋又飙泪,直呼:奥斯卡,就你了!

下面想说一说整部纪录片改变了我对虫团后期的一些看法:1. 泡并不是讨厌洋子才要闹解散,如泡所说,这个原因实在是太荒唐了。

(不过洋子真的像那种坐在别人宿舍打游戏的讨厌人...)但是泡的性格比较要强,喜欢秩序和调理(泡泡你是INTJ吗?

)他一直试图在侬无心统筹乐队事物时扮演领导角色,试图保证乐队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他的好心确没人买账,大家总是觉得泡的控制欲强,但是泡为了乐队正常运转又很着急,所以出现了乐队内部冲突。

泡的完美主义还会要求大家不停录制。

其实这不是谁的错,只是到了一定阶段,每位成员的方向有所改变,大家已经不在乎做最好的披头士成员了,所以人心难聚。

(突然觉得我在团队里就是泡泡这种性格,我能理解泡泡的着急,也被其他人讨厌...)2. 之前看电影Let it be,因为年代久远,整体色调偏暗,给人一种压抑、沉闷感,恨不得空气中都飘着“要解散”“要解散”的低语。

看了修复后的剧版后,不仅色调明快了,而且加入的新片段里很多都是大家一起做音乐的欣喜和快乐。

原来音乐真的可以治愈一切!

看着那些片段,真的都会忘记这是一个马上要解散的乐队...3.俏芝显然是一直受到JP两人的“压制”后终于爆发,不仅在与队友关系上,还在创作上。

不可否认,俏芝一直被视为虫团中安静沉默的那一个,以至于受到忽视。

事实上,他的确拥有独立制作优秀专辑的才华,虽然不及mclennon,但足以撑起All things must pass这样的专辑。

所以Let it be 时期和大家闹翻,也是不可避免。

4. 果子虽然没有其余三人的才华,却是虫团里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果子温和开朗,和其他三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反而是看似沉静的俏芝爆发了。

5. 有人说虫团解散也有(未完明天继续)

 10 ) 这才是永远的神

半个世纪过去了。

可是,披头士却是永远的。

他们曾经风靡全世界,如今依然在全世界流行。

无数的歌迷们始终如一的追随着这四个唱歌的英国小男孩,即使他们再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解散,但他们的痕迹却永远存在着。

一首Yesterday,被全世界一遍一遍地传唱着;一首Hey Jude,成为永不过时的翻唱经典;一首Let it be,用最平静的温暖释怀一切,却又让歌迷们暗暗地沮丧。

因为这首Let It Be是The Beatles乐队的最后一支单曲,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句号,是一首绝唱。

不过,在看完流媒体Disney+制作的披头士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后,那种平静的温暖蔓延开来,照亮了所有的灰暗。

《披头士乐队:回归》The Beatles: Get Back

共3集《披头士乐队:回归》,记录的就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

基于一份拍摄于1969年1月2日-31日,长达55小时从未曝光过的录像素材,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以及150小时从未公开的音档,由《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一手打造,也取得了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尔和去世成员家属的合作,包括约翰·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乔治·哈里森的遗孀Olivia Harrison,苹果唱片公司参与制作,才最后有了这部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

只有3集,每集长度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诚意满满,剪的实实在在。

仅仅是沉没了半个世纪的素材再次出现这一条原因,就足够让人泪目。

《Let It Be》那段时间经常被看成乐队的动荡时期。

在1970年,导演迈克尔·林赛-霍格制作的电影《随他去吧 Let It Be》,就呈现出了乐队在那段时光的灰暗面,成员之间已经有了无法弥补的裂痕。

John Lennon坠入爱情的漩涡,和前卫艺术家小野洋子搞起各种新鲜事儿,对乐队似乎不那么上心了。

鼓手Ringo Starr也受不了自己老被使唤来使唤去,离开了又被劝回来。

吉他手George Harrison不想再做小弟;只有Paul McCartney,拼尽全力的希望The Beatles能继续走下去。

但是,天不随人愿,所有歌迷的力量聚在一起也无法力挽狂澜。

1970年,披头士解散了。

这是有些歌迷至今心中都无法填补的遗憾。

不过,彼得·杰克逊的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它的基调和氛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有各种分歧的预示出现,但是,仍然是积极的。

观众就好像亲身处摄影棚,近距离接触四个大男孩,看着他们四处嬉闹,有争执,有爱,都是些漫长的、琐碎的、珍贵的点滴,有些长,又觉得不够长。

就是那些琐碎,极大的满足了歌迷们,抚平了那些破碎的心。

也正是因此,《披头士乐队:回归》在豆瓣上拿到了9.6分,是我们一如既往的永远的神。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短评

过年了!!!

4分钟前
  • Chaall
  • 力荐

时隔多年追完,英伦风,永远我爱…能体会到阿Sam,大AL这些港乐开山祖对他们的崇拜之情。

9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推荐

看完三集下来,感觉他们被吹嘘的有点过头了,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音乐已经今非昔比了吧。

13分钟前
  • 草鱼
  • 还行

一场经典现场演出之前的彩排纪录,画质清晰,但我对披头士兴趣还好,后半段快进看完了

14分钟前
  • chnar_III
  • 还行

前面太长了只看了最后的天台

17分钟前
  • 天天
  • 还行

小野洋子是不是自己没有家呀

19分钟前
  • Frankenstard
  • 力荐

太冗长了

20分钟前
  • 郑诗豪
  • 较差

34:50 one two three don't let me down 和 2:08:17 john对paul口型 值得无限循环观看

25分钟前
  • 陆泓旭
  • 力荐

PJ弄的离谱AI算法补出来的失真画面简直无法入眼,最后靠着换用手机小屏看才舒服点,这次处理再次显示AI在画面“修复”上的极其不靠谱之处,但AI这次倒是给声音修复以及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

30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粉丝向,钢铁粉丝向,纯粹pure粉丝向。

31分钟前
  • 昆德拉密度美学
  • 还行

We are all losing Beatles words by words,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frame by frame.

36分钟前
  • 防晒霜
  • 推荐

大满足,一集接近三个小时,平平淡淡,很喜欢他们长长排练的过程,很有生气,看着看着就像跟他们一起生活过一样。

37分钟前
  • 卡夫卡
  • 力荐

修复大量的高清视频,还有那么多live,太赞了!

41分钟前
  • 最幻想
  • 力荐

Peter Jackson最好的作品

44分钟前
  • JremyTActM·cow
  • 力荐

49分钟前
  • 鸟首徐回
  • 还行

看不下去,粉得还不够吧……

51分钟前
  • alasaka
  • 还行

群众反映:“他们把我吵醒了,我可不喜欢这样”

55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喜欢了解音乐排练过程的可以全程观看

57分钟前
  • 石头有温度
  • 还行

鄙视粉丝狂热但他们好可爱啊啊啊

59分钟前
  • 忘尘缘
  • 力荐

等一年了

1小时前
  • Jaxto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