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后,心情很复杂,无语,套用几句台词好了......“庙街有庙街的规矩,警察也要跟,吾例外,我们不是要扫到它每天都没饭开,那些混蛋没饭开,到头来反咬你一口。
我们要做的是平衡......这里的生态平衡,总一天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将过火的收起,没有人可以多走一步......”一对苦命鸳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直至奈何相见,这是童话吗?
盲辉的扮演者曾国祥,演技不凡,原来是曾志伟的儿子,真是无犬子阿!
警员细忠:班扑街到头来,用几饼嘢(几万块)买咗个僆仔(小伙子),顶丧坤条罪,我地日做夜做,系迷就要保护尼班扑街啊?
警员A:又想点啊?
警员细忠:下下疾住(反驳)晒,我讲错啊?
警员A:咩啊?!!
警长may:喂!
警员B:细忠,一鸡死一鸡鸣,老庙有老庙(庙街)嘅规矩,警察都要跟,唔例外。
我地唔系要扫到佢地日日都冇饭开。
班友乞米,到头来反咬你一啖。
我地做嘅,系平衡。
警员细忠:咁唔好着尼套制服啦!
警员B:呵,我地都系打份工,唔系超人。
火爆搵人顶罪,都系一种平衡,尼度嘅生态平衡,总有一日,佢有自己嘅方式,将过火嘢摺埋(过分的事情处理好),冇人可以行多一步,你行,就会好似佢咁。
(指向阿森的空位,寓意阿森行事超越职能范围,因公受伤)警长may:可惜,警察系要付出感情嘅工作,但系从来唔会有人,用人道嘅立场睇我地。
没有刺激爽爆的动作场面,峰回路转的反转剧情,有对只是底层人物走上绝路。
而这个绝路的初衷只不过是警察利用后即弃,警察也不过是想减少行动中的同袍伤亡,抓捕更加顺利。
至于黑社会头头明知道盲辉无辜还要拿他顶罪和发泄就自然而然的发生,生为弱者就是原罪,如同小孩子杀死小昆虫取乐一样……但凡有个好家庭好教育好智力也不会沦落到盲辉这样,但如果不是导演拍出来,这种底层人物大众压根看不到,嫌弃、避而远之、歧视、取笑,死了也就死了。
每天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哪怕再窝囊受气。
妓女如果不是爱上盲辉,在香港赚一笔钱回老家盖房找个老实人过日子的不在少数。
你以为他们不会选,其实他们已经选了自认为最好的路。
只不过两个底层人物不该在一起而已,除了互相拖累。
人不是动物,当发生感情的时候没法理智控制自己,所以两个底层人物在一起,经历了太多苦难和摧残,再也没法保持克制理智,继续过忍气吞声的窝囊日子,才会有结局的一个杀黑社会头头,一个杀警察队长。
整个影片真实到令人不忍直视,结局也没有苦尽甘来的美好希望,继续一地鸡毛的落魄,这就是生活中的残酷一面。
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电影主题是什么了,记得当年还是高三,抱着PSP躲在一大摞资料和书本后面带着耳线看的它。
可能是课堂的气氛本就紧张压抑,也可能是电影色彩本就老陈昏暗,总之等到看完它,就开始怀疑未来。
曾国祥的样子留在那个惶恐不安的岁月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那个角色加深了我对社会黑暗的认知,也使我在高三繁重的课业里更加惧怕毕业,那时候我只是个胆小鬼。
这个电影算不算是对社会底层努力过活的卑微人们的深刻描写?
还是只是一味的在黑帮电影的框框中深陷泥淖,我一直都分不清。
作为一名业余看客,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我只记得一句。
任达华身受重伤后,邵美琪说,我们要做得,是平衡,于是我也就真正理解,公平为何永远达不到。
其实看它的时候,总觉得曾国祥窝囊无用,就算是隐忍的怒火也只算微芒,并不能安抚到谁,就算是他临时的枕边人。
其实完整的情节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那一句“平衡”常萦绕耳畔,那些穿插在菜市场、街角的犹豫和恐惧,正是对我青春的写照。
好歹再为艰难也是过去了。
但愿所有在挣扎的人们,都能各自安好。
单抛开ptu的外壳,也许叫庙街之盲辉更为好些,本片跟之前的系列似乎本末倒置了些,ptu反而推到了二线,不过也米有关系,就当是看到了一个好故事吧,by the way,ptu系列之中,貌似就这部绝路故事性最强。。
么有办法,导演刘国昌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一段段的呈现到面前,镜头的运用似乎也总是有那么一丝纪录片的感觉,让人总是有种无力的宣泄。。
影片的开头盲辉在转身的刹那,身后的高处悬挂着跌打医馆的照牌,似乎也在给我们解读这个故事:故事里没有太多的爱浓情浓,有的只是生存,盲辉的生存,北姑的生存,毒贩的生存,ptu的生存,一切都是有那么有条不紊的互相依赖着,生存着,这就是规则,不管毒贩也好,盲辉也好,北姑也好,更包括ptu在内都要遵守的规则!
打破了,就要付出代价盲辉的眼中北姑是唯一对他好的人,北姑的眼中也如是,但很难说明两个人的关系,也许也就在庙街才会有这种畸形的情感吧?。。
两个人似姐弟,又似恋人,相互依偎着才能生存下去!
毒贩的眼中,盲辉是替罪羊,是顶包的,这也是他们默许盲辉能在庙街生存的原因。
而ptu的眼中,盲辉这种底层人物,与其说是个人,倒不如说是他们办案的工具,盲辉的生存与他们无关。
他们就这么互相交织着,ptu办案抓毒贩需要要盲辉,毒贩又需要盲辉顶包,盲辉要和北姑在庙街生存,一张网就这么随着另外一个毒贩的死而铺开!
导演的镜头一直都没有任何的情感,不会华丽,只会剥开层层的虚伪把真实的一面放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去接受,而不是给我们可以去幻想的空间,片子中有几个俯视的长镜头,更能代表这一切,冷冷的镜头没有任何的暖色调,仿佛就是老天在看着,看着盲辉一步步走向孤寂和心死而一切的原因,就只是盲辉单纯的想要生存下去。
故事就是个故事,当然也会有些不足,诸如前半段的铺陈太过拖沓缓慢,后半段的警察说教显得有些突兀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起码这是今年我想写点什么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抱着看ptu那种心态去看待这部片子,因为打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梗概,就决定了这部片子肯定会与前几部的不同,这也是我开头说的与其叫ptu倒不如叫庙街之盲辉的原因,尤其是看到导演,看到片头,听到那首超经典的往事不能回头,更加注定了这部片子是ptu系列中,最不像ptu的一部。。。。
这部片,没有了杜琪峰的影子,冲着杜琪峰这个名字,冲着他的那部《PTU》,看了,却失望了。
影片没有了冷峻的风格,没有了紧凑的故事情节,没有了别具风格的摄影角度,有的是主角盲辉和他女人的悲惨遭遇的若干片段,影片缺少了一个突出的、明确的主线,情节平淡,看完影片,会给人留下这种感觉“就这样结束了?
”描述这种人物的悲惨遭遇这种电影主题注定了这部电影会带给观众不爽的感觉,在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我认为,悲剧将会慢慢失去市场,这种给人压抑感的影片,我相信,累了一天的上班一族,是不想花时间去观看的。
任达华和邵美琪在这部片里,其实是大配角,曾国祥才是主角,他饰演的盲辉是个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他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剪接,我怀疑,他是第一次演戏,倘若真是,那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演员。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记住了吴乙彤这个女演员,她饰演盲辉的女人,是一名妓女,在这部片中,她演得不错,尤其让我记住的是她抱着盲辉,哼唱着那首《往事只能回味》的那一幕,很感人,很性感。
那一幕,应该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刘国昌最拿得出手的了。
影片最失败之处,在于影片结束时,几个警察在茶餐厅的说教式的对白,什么维护庙街平衡,警察是讲感情的人道工作者之类,与影片完全不搭调,刘国昌的功力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啊。
本来挺好的剧本,能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生活。
影片里大量重复的镜头,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水时间,最后面加的那段结尾让人三观炸裂,甚至不如让主角饿死在街头。
主角的演技是很厉害的,北姑自己洗自己的血水那里,看的特别揪心。
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最后要洗白警察,直接整部戏垮掉。
本来就是警察威胁盲辉让他出卖庙街,后面盲辉被追杀警察也是冷眼旁观,盲辉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没有一点帮助。
最后直接180°态度转变,还让盲辉自己选择,搞得自己是包公似的,最后这段完全是毒鸡汤恶心观众。
机动部队—绝路 (2008)6.52008 / 中国香港 / 剧情 惊悚 犯罪 / 刘国昌 / 任达华 邵美琪
看完电影已经是凌晨了,到现在还不能平复,早上醒来后疯狂搜寻《往事只能回味》的各个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
固然顶着PTU系列的名头,但刘国昌却不是老杜,所以这部片子虽然是银河出品,却是一个十足的异类。
如果说之前的《警例》以8号警察寻找自我为主题,仍和PTU的风格有承续的话,《绝路》则已经不再有寻找了,风格上显得异常沉重。
或者可以这么说,绝路的主角已经不再是机动警察部队本身,PTU也好,和联胜社团也好,庙街上的各色人等,世间百态也好,都只是盲辉和他的北姑女友的陪衬。
真正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这对处于边缘生存状态的底层小人物。
故事的结构也趋向于简单,但时间的维度却大大拉长,从已经看到的第一部肥沙寻枪和《警例》来看,基本都是在一天之内解决整个故事的,而《绝路》的时间却被相对拉长了,从而脱离了PTU系列的“三一律”结构,而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往事只能回味》甚至不时让我想起蔡明亮电影中经常闪现的老歌情节。
银河电影惯有的诡异感,剧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绝路》中不再出现,而是被盲辉小夫妻大段的被侮辱,被欺凌场面所替代。
而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片名所暗示的小人物绝地反抗也就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对于一部89分钟的电影而言,导演刘国昌给予盲辉与其女友的篇幅可谓奢侈,着墨之多有时已可让人觉得如爱情片一般。
而运用冷暖两种摄影色调来描绘这两个底层小人物的悲喜处境,虽不新奇,倒也不显低俗。
影片前半段里北姑接完客为盲辉洗澡,做饭,以及盲辉在女友的怀抱和轻声吟唱中渐渐入睡的场景,很平凡,但却非常非常温馨,让我想起《放逐》中兄弟重逢后的那顿团圆饭。
这段场景也和后来他们所遭受的一次次侮辱和威逼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
小人物们是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的,故意挑拨的警察,自私自利的老大,携私报复的古惑仔,终于一步步地把盲辉二人逼入了绝境,甚至沦落到为了一个面包而去出卖肉体的境地。
做为一个大陆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定是不舒服的。
影片中那个北姑的生存状态在激起人同情的同时,也让人无奈地看到,回归虽然已经12年,但大陆人和香港人之间,终归还是缺乏互相的认同感的。
这在许多香港电影中的影射已经太多,在此无需赘述。
就如同《去年烟花特别多》不可能出现在官方的回归电影名录之中一样,《绝路》也决不可能在内地上映,因为无论怎么剪,似乎都是无法通过审核的。
影片最后PTU们在吃宵夜的茶室中的那段对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鸡死一鸡鸣,庙街有庙街的规矩。
警察都要跟,决不例外。
我们不是要令他们没饭开。
那些混蛋没饭吃,到头来反咬你一口。
我们做的是平衡。
”在许多香港人的心目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而导致这一切的,正是回归。
因此,无论是悄然隐身于帮派纷争后摇动金手指的大陆警方(黑社会中的尤勇),还是艰辛生存于庙街的一个底层大陆妓女,都被视为打破了原有平衡的外来因素,以致于那个下象棋的老头在说起北姑的时候,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种如《狗镇》与大卫林奇氏的平民丑态,其实是最让人战栗的。
港人的这种情节非常复杂,你不能说是仇视,这从《绝路》中摄影机对于北姑的同情镜头可以得到例证,但却是是不舒服,这种关乎意识形态的烦恼,或许对于普通的本港民众而言,实在太过沉重了。
“可惜,警察是要付出感情工作的,但从来不会有人用人道的立场看我们。
”任达华扮演的森哥最终还是对小人物投注了感情的,希望对盲辉两人有所弥补,而这最终也导致了他自己吃上一刀,因为这也是一种打破了平衡的行为,就像自私自利的阿乐和举止乖张的火爆一样。
庙街的生态系统终会对于过火的行为进行修正,并重构平衡。
虽然有点冷血,却又顺理成章。
因此,不论是继续在底层挣扎着的盲辉,还是仍然躺在观察室里的森,都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庙街的一切又恢复如常,各色人等又回复到了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中,仿佛就像那个下象棋的庙街老头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所以要说总结的话,那么《绝路》算是一部偏了题的PTU电影,但却是一部值得鼓掌的作品,虽然这掌声中,会带着不少伤感...... 姑且让我们把这一切先放下,在《往事只能回味》,去体味一下那久违的宁静吧。
2009-03
剧情不够严谨,问题主要出现在ptu警察这边,盲辉一出场就明显不是正常人,盲辉被警察押上楼抓人就是陷害盲辉。
盲辉被黑社会追杀,警察没有给予保护。
后来盲辉明显落魄,但警察们连个面包连套衣服都给不了盲辉。
还有警察小兵们,只关心自己下班,还不停地嫌弃盲辉,感觉警察都毫无人性和善良,整部电影看完反而觉得警察比黑社会还坏,到最后,任达华强行中刀,盲辉女友身亡,还褒奖任达华做警官为大众有人情味,这顿褒奖非常牵强!
刘国昌是在刻意叛离PTU吗?
无枪战,警队内部无冲突……生活在最底层的盲辉,始终玩弄于警察与古惑仔之间,无法抽身解脱。
导演不是在拍PTU,而是在拍边缘人
烂得无法用言语描述,看这种片简直浪费生命
本子不好,也没拍出风格,最后一段恶心的中心思想...这么出下去,到了那部同袍的时候应该已经审美疲劳了
PTU系列经典啊,灰色调。
曾国祥,明日之星啊!
呃…跑题啦,就靠结尾的“平衡论”来点点题,说到底,还是沉溺在《庙街》和《围城》中的刘国昌披上《PTU》的外套而已,但也不用这么惨绝人寰吧…都不想贴“银河映像”的tag,还是期待一下游乃海的《同袍》吧,虽然对罗永昌也没太多好印象…
比较一般的银河映像...曾国祥很用心欠火候...
和杜琪峰导演的PTU一比,是又没涵养又没精彩程度,纯靠盲辉,然后人物那么多,没用的人物也一大堆,就算是从剧本角度也是个垃圾。六点五分都是高了!
真的是太惨了。。
恨不能恨 我为蝼蚁
2010.11.28 翡翠台
并不高明的底层片,为了卖惨而惨,为了黑警察不力而黑,庙街底层混子不会那么单纯,北姑也不会跟傻子在一起,古惑仔也不会玩命逼迫一个真的傻子,警察反倒像不懂职场的底层流氓,这片傻的离奇
平衡是要付出代价啊盲辉
这是在讽刺PTU,懂吗?很替盲辉和小惠可怜...
厄运专挑苦命人
谁能比我惨
伤情.
剧情不强大 无聊之作
很囧很囧
这和ptu有啥关系
你们到底在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