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

Icarus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17

 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3伊卡洛斯 剧照 NO.14伊卡洛斯 剧照 NO.15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正义之师都散了吧

可以预料,也果然应验的是,看过影片的很多富有国际政治学养的吃瓜群众立刻马上第一时间提出这样的结论,同样,也是站在影片立论反面的结论:1)罗德琴科夫被美国当枪使了,攻击祖国攻击领导人,自己家破人待亡,美国佬真坏。

2)罗德琴科夫进过精神病院,脑子有问题,所以说的话不能算数,甚至不排除他有其它诋毁祖国及其领导人的原因。

3)太假了,政治宣传。

4)体育不应该沾染政治,而这部片子本身就带有政治色彩。

好的,婊贝儿们,有何上述观点有任何贴近的你们都给我吃屎去。

最愁那种脑子不好使,道听途说了点知识就开始贩卖观点,学人讲道理会辩论了。

脑子、知识、认知三大件配齐了再出来讲话。

任何道理都无法完全说服所有人,观点很多时候只是喜好的选择站位。

但仍然,事实就是事实。

如果100%的真相不可得,那么竭尽全力得到的真相就是可以有的最好的真相。

上面那4点在事实、逻辑上的各种漏洞和对应的吐槽我也懒得盘了,自己求贤得贤吧。

现今的俄罗斯到底有多恶,有没有被妖魔化?

有很恶,也有魔化。

改天有空再说吧。

 2 ) 短评字太少

刚开始看的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能进奥斯卡,看到中段往后真的被震撼了。

因为不太关注,一直不懂为什么运动员/奥运会/拿奖对一个国家来说这么的重要,尤其是看到因为俄罗斯横扫索契金牌somehow导致普京后来对乌克兰开战时,很惊讶。

但同时也感受到个人力量抗衡一个国家还是太少了,最终俄罗斯还是manage to参加了rio奥运会,但依然敬佩任何想撬动一个帝国的行为。

 3 ) 肌素小常识

1 很多健美运动员使用的群勃龙,在半个世纪前就用于给大牲畜增加净肌肉,实际上很多人用兴奋剂起初都是用来给赛马提高成绩的,并非谁都能用兴奋剂,如果身体基础素质不够强大耐受性差,兴奋剂会很快摧毁你2 睾酮在运动表现中非常重要,极大地决定着一个人的力量和速度水平,想通过外界摄取提高睾酮水平也很容易,注射剂和药物贴片都很好获得,但过度使用会引起自身睾丸功能退化。

如果一个健康人处于饥饿劳累缺觉状态三周以上,那他的睾酮分泌甚至会达到阉割者的境界,实现真正的戒色和四大皆空

 4 ) 解读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伊卡洛斯」,直面体育界重磅风波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已出,《伊卡洛斯》荣摘“最佳纪录长片”桂冠。

(更多入围优秀纪录片介绍请戳链接:第90届奥斯卡入围最佳纪录长片&短片介绍+资源,都在这里了!

这是一部有关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以参与者的身份,用第一视角向观众讲述这场体育界的“盛大”风波。

▲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在《伊卡洛斯》中出镜布莱恩是一位业余的美国单车运动员,骑了28年自行车后,他打算挑战世界上最难的业余自行车比赛——环法自行车赛。

这场比赛有多难?

用布莱恩的话说,这基本就是给疯子举办的比赛,而参赛的资格就是:你要足够愚蠢。

虽然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也足够说明环法自行车赛对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性。

“师傅领进门”,对于布莱恩来说,让他喜欢上自行车运动的这位师傅,就是兰斯·阿姆斯特朗。

▲ 兰斯·阿姆斯特朗兰斯·阿姆斯特朗,体育界偶像级人物,曾经战胜了癌症、连续7次获得环法赛冠军头衔。

然而,2012年,兰斯·阿姆斯特朗使用禁药一事被曝光。

人们不敢相信,他在职业生涯中大约经历了500次药检,而每一次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药物检测系统是不是根本就没用?

随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个爆炸性的回答:他们全使用禁药,每一个都有。

用药很有效,有一定的知识你就能逃过每一次药检,很容易的事。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就是这样形同虚设的药检系统,向世界证明着“公平”。

由此,布莱恩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服用禁药参加自行车赛。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测试服药后参赛自己能拿到的成绩;二是想证明药检系统存在着巨大漏洞。

几经周折下,布莱恩联系到了俄罗斯反禁药实验室主任。

他同时也是索契冬奥会主持所有药检的人——格里戈里·罗琴科夫。

▲ 左为格里戈里·罗琴科夫格里戈里可以说是一位“社会人”了,他同意了布莱恩的请求,并且通过视频向布莱恩传授禁药使用法则。

于是,布莱恩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注射和服用禁药过程,各种粗细的针头和各种浓稠程度的药物一起往身上招呼。

服药让他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强壮,体能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最终,布莱恩的参赛名次停留在27名。

虽然没有夺冠,但是他证明了卡特林的那句话:想要逃过药检,是很容易的事。

如果这部纪录片止步于此,那它或许无法成为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伊卡洛斯》的劲爆点,开始于格里戈里对布莱恩的一句发问:你看过我的电影吗?

此处的电影,就是德国电视台的那部揭露禁药事件的纪录片——《俄罗斯如何成为大赢家》。

该片提到,格里戈里熟知药检流程,他是整个禁药丑闻的幕后管理者。

这部纪录片,成为俄罗斯“禁药门”的导火线。

一时间,格里戈里成为禁药丑闻的罪魁祸首。

他的实验室被关停,自己被迫辞职,一举一动随时都有人监视着,最终他决定逃往美国。

同时,他将俄罗斯举国使用兴奋剂一事公布给了媒体,从此走上了揭发检举之路。

纪录片《伊卡洛斯》里呈现了这么一段对话:-普京是否知道俄罗斯有一个禁药体系?

-是,他知道我的名字。

这么一来,这部纪录片就有点意思了。

主人公身上处处都是矛盾点:布莱恩,使用禁药的运动员,成为揭露禁药丑闻的记录者;格里戈里,反禁药实验室主任,成为使用禁药的幕后推手;而这个禁药推手,最后竟然成为禁药丑闻的揭发者。

而人物的这些矛盾,让人无法用绝对的、非黑即白的标准去评价。

究竟谁对谁错呢?

我们无法给出答案。

就像格里戈里的老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说得一样:我无法批评格里戈里。

本片中,导演有意无意引用着《一九八四》里的部分内容,片头即用了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革命性的行动。

格里戈里成为那个说真话的人,成为《第四公民》里的爱德华·斯诺登。

以一己之力揭开不为人知的阴谋,然后在争议中变得“无家可归”。

国家的荣誉、奥林匹克的真实性、东西方政治博弈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都隐藏在“禁药门”之中。

在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与羽毛造了一双翅膀。

当他逃离克里特岛时,却因为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后,最终落水身亡。

禁药,就像是运动员的伊卡洛斯之翼,一时翱翔天际,到头来终究黄粱一梦。

点击观看《伊卡洛斯》全片最后,介绍一下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天堂堵塞》。

Mindy Alper是一位饱受折磨却成就辉煌的56岁艺术家,她代表了洛杉矶最顶级的画作水平。

囿于焦虑、精神紊乱和严重的抑郁症,她不得不接受精神医疗机构的电击治疗并度过了十年失语时光。

她超强的自我解读能力又使得她创作出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状态的、数量等身的艺术作品。

本片通过访谈、搬演重现等方式,呈现了她所爱的心理医生的8.5英尺半身像的诞生过程,同时也回溯了她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

这些都让我们了解到她挣扎着从多年黑暗孤独的世界中走出,并重新塑造出充满爱与信任的世界的故事。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OCO热纪录 | ID: docochina知乎 | 豆瓣 | 爱奇艺 | Bilibili 平台均已入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咨询微信:docokun官方APP:DOCO热纪录

 5 ) "全员嗑药",这可能是普京最想销毁的片子

奥斯卡已经过去一周,大部分获奖影片小鱼前前后后都推荐过。

剩下的影片里,还有一部必须推荐下!

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伊卡洛斯》Icarus必须推荐的原因,不简单。

一来,和普京有关!

普京啊?

俄罗斯总统。

一个走路带风的男子。

人人遗憾他是位被总统耽误的超级网红。

他能害怕什么样的片子?

结果这片子不光上映,居然还获奖了!

几大电影网站评分也都很高。

豆瓣8.2。

烂番茄新鲜度92%。

所有评分的人里,94%的人明确表示喜欢它。

二来,事关俄罗斯禁药丑闻!

这里的禁药,指兴奋剂。

事件回到2014年,德国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纪录片《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成为俄罗斯禁药事件的导火索。

最直接的后果,国际奥委会差点禁止俄罗斯参与2016年里约奥运会。

也因为这次事件,完全改变了这部旨为记录以身试药,挑战权威的纪录片走向。

成为一部揭露俄罗斯举国体制使用禁药的片子。

纪录片长达2小时,可以分作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丨以身试药,挑战权威布莱恩·佛格尔,一位业余自行车赛手。

也是本片的导演。

他曾心怀伟大梦想,获得环法自行车比赛冠军。

他称这是世界上最难的业余自行车比赛,只有疯子才会参加。

他自己就是其中一名疯子。

这源于他心里根植很久的一个梦,他把战胜癌症,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兰斯·阿姆斯壮视作偶像。

但有一天,阿姆斯壮被爆出使用禁药,并且承认了“有”这回事。

阿姆斯壮七个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被收回,布莱恩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为此,他专门对话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

唐恩替阿姆斯壮做过50次药检,但都没发现阿姆斯壮使用了禁药。

唐恩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在使用禁药,只是他们够聪明,没有被抓到。

第一次参加环法自行车比赛获得第14名的布莱恩决定以身试药,挑战禁药监测系统。

以往,你也许以为运动员只用在赛前注射一种禁药,就可以提高自身机能,轻轻松松获得冠军。

实际上,那是一种长期的、遭受心理压力、身体疼痛双重折磨的经历。

布莱恩通过唐恩这条线认识了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俄罗斯反禁药中心的主任。

左为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右为唐恩卡特林。

双方经过一次网络视频通话后,布莱恩开始了漫长的、精密计算的注射禁药计划。

每隔一天注射一次,需要维持数月,同时进行大量运动。

很快,布莱恩整个大腿淤青,注射部位改为屁股。

不过遗憾的是,环法自行车赛前本该有的药检,因为反禁药组织没来,所以没有进行。

也就是说,布莱恩本来想通过使用禁药挑战奥运实验室的权威,当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的时候,他就可以公布自己使用禁药的纪录片。

但,人家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而更遗憾的是,没使用禁药之前,布莱恩是环法自行车赛的第14名。

使用禁药五个月后,他的名次没升反降,反倒落后了13名。

原来,禁药也没有我们想象中厉害。

好在布莱恩保留了自己的尿液样本,并转交给了格里戈里。

格里戈里可以在他的反禁药实验室里进行检测。

几个月的付出努力不至于付诸东水。

纪录片从这里进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丨惊天骗局,“全员嗑药”布莱恩找格里戈里催要检测结果,但反禁药委员会正在调查俄罗斯运动员在国家赞助下使用了禁药。

作为反禁药中心的主任,格里戈里是被严密调查的对象之一。

布莱恩的检测结果一拖再拖,格里戈里那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外界传他引咎辞职,实际上他是被迫成为牺牲的对象。

可以想象你在玩植物大战僵尸,坚果被拿出来当作堡垒,成为被僵尸吃掉的对象。

直到有一天,格里戈里寻求布莱恩的帮助,从俄罗斯逃往美国。

而真正让格里戈里成为俄罗斯叛徒的最直接原因,是格里戈里看到老朋友,反禁药协会的前任主席心脏病发死亡的新闻。

格里戈里知道,他的老朋友并没有心脏病史。

这就说明,老朋友是被暗杀的。

而他,也随时随地处在危险之中。

终于,俄罗斯举国体制使用禁药的丑闻,在格里戈里的爆料下,公之于众。

仅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俄罗斯获得的73块奖牌之中,就有30人使用了禁药。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这一数字可能更多。

和布莱恩的对话中,格里戈里也亲口承认,普京知道俄罗斯有这样一个禁药体系。

在整个禁药系统里,格里戈里负责执行,他向体育副部长报备,体育副部长再向体育部长汇报,体育部长再直接向普京汇报。

而且普京不仅知道,还曾特别允许格里戈里出狱,让他将功赎罪。

关于“出狱”,说来话长。

差点让格里戈里踏入鬼门关。

也和他如何卷入禁药体系有关。

作为反禁药研究室的主任,是怎么改变立场?

最后成了使用禁药运动员的“护身符”?

格里戈里自己也不清楚,他本来只是防止国家队购买不纯的类固醇,却因此得罪了人。

就这样,警察第一次通缉他,他试图自杀。

没死,但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很快,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奥运会邀请格里戈里去伦敦,并且除他不要俄罗斯其他人。

但俄罗斯需要了解伦敦那边的内幕,否则,俄罗斯使用禁药就有暴露的危险。

所以,格里戈里被特准放出来了,还去了伦敦。

后来的索契奥运会,格里戈里更是披露他们给数十位运动员提供混合了禁药的饮料,然后用干净的尿液秘密替换掉有问题的尿液。

他深知违法,却不得不做。

而且,每一个俄罗斯运动员都接受政府资助的用药计划。

震撼吗?

政府帮助运动员作弊!

当然,这些言论究竟是否属实,我们无从查证,它只是格里戈里的一家之言。

俄罗斯那边更是从头否定到底。

这场全球体育史上爆出的特大丑闻,最终也以没有证据彻底终结。

俄罗斯最后也参与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只有部分运动员被禁止参赛。

至于格里戈里,请求了美国证人保护计划,从此隐姓埋名。

这是他最惨的归宿,不能回国,不能回家,也不能与家人联系。

却也是他目前最好的归宿。

假如这要是一部谍战电影,小鱼会说看得过瘾。

然而,这是现实,就不得不提“沉重”二字。

正如纪录片开头所说: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一种革命。

和斯诺登一样,只不过斯诺登是自发行为,格里戈里是走投无路下的反扑。

让人感叹的是,无论是谁,个体在其中,轻若鸿毛。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代达罗斯的儿子。

代达罗斯用蜡和羽毛做成翅膀,帮助伊卡洛斯逃跑,但伊卡洛斯飞的太高,太阳融化了翅膀上的蜡,伊卡洛斯掉入水中淹死。

纪录片首尾对这一神话皆有体现。

寓意谎言能瞒过一时,终究会有露馅的那天

 6 ) 当以双重思维批判双重思维:我们永远该对政治参与感到自如,而非对政治话术感到自如。

以格里戈里象征和标榜自由主义?

未免可笑,如果事发前中的那几段忠实地反映着格里戈里的个性,那么电影在开展观点灾难性的基础选择上,已经给了其理想主义论调一个不详的发端。

事实上,越是努力宣传其普世价值,不放弃洗白格里戈里,就越使其天然功利性的污点扩大。

以至于我们发现,电影令人震惊地成为其竭力批判的“双重思维”不分彼此的代表。

这毫无疑问地是对奥威尔其书令人作呕的亵渎。

而抛开格里戈里的英雄色彩,电影所描述的事实逻辑依旧坚固,我们也得以看出国际理想主义,真正的人类文明价值上现实政治扭曲加工留下的触目尽心的伤痕。

我们这个时代,乃至历史上全部的理想主义都是生来不幸的,只有在我们心中可以保持高纯度,但一释放于外在就必然被各种观点、利益与权力所压倒性地稀释。

有且只有事实和我们自己的意志可以抵抗这种世界的人文规则。

一道不言而喻普遍的利益铁幕早就落在了全人类身上,并随着我们抱团的本性不可挣脱地缠绕在每一个盛衰兴亡的集团间。

是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说真话都会是艰难地背叛人类界的自然规律,只不过有强有弱,时强时弱。

过于强烈思想重力,很容易激起天性的排斥,但另一种更为微弱的同质危险剂量不会对结果有任何改变。

这样的出路是悲哀的,政治生活中最低下的伎俩一直是占据着最主流地位,而在两次贪得无厌的瓜分中,赤裸裸强权文化博弈中较弱的一方又可以因此获益。

而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宰杀人性的共谋,被利用的理想主义最高追求沦为其的最后防线。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理想主义去政治化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但我们永远该对政治参与感到自如,而非对政治话术感到自如。

 7 ) 1984下的现实投影

这部电影有趣的是在它上下部分拥有戏剧性的变化。

说明现实比想象更荒谬。

也许他一开始只是想证明运动界使用禁药。

如何规避每一次的药检。

于是他来实验测试服药后的成绩和药检系统的漏洞。

和他配合的是俄罗斯反禁药实验室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

通过一年的实验,他证明了只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通过药检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后来急转直下。

由于德国电视台揭露禁药纪录片俄罗斯如何成为大赢家?

把格里戈里,摆上了台面。

在这种情况下,他逃到美国后,反而让这个俄罗斯举国体制的用药暴露在阳光之下。

如果不是看到这部纪录片,真的很难想象,国家体育部门情报部门联手,居然把AB样板本瓶都换掉。

简直就像谍战电影里的情节。

化妆成建筑承包商,清洁人员等,通过伪装的一些途径,调包样品。

事实暴露之后,经过第三方的权威核查。

确凿无疑。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反复引用《1984》里面的那些结构话语,“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革命性的行动”,三个阶段,学习,理解,接受,来阐述自由即奴役。

说实话用1984来讲这个故事那种威权政治下的谎言与荒谬。

不过里面出现了很多有点刻意,不是很自然。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蜡粘上羽毛,由于飞得太高,被太阳融化,最后摔落。

也许这也意味着,那些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尤其是有体系性使用的。

总有一天会从神坛上跌落下来。

电影中曾经提到中国内固醇以前生产最多的国家,而且质量很高,全世界都用中国生产的兴奋剂。

直到北京奥运会前,中国才停止生产。

不知道是可喜还是可悲。

 8 ) 把纪录片拍的比悬疑片还精彩,拿下奥斯卡理所应当

不散作者 | noodles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还历历在目——斯诺登曝光了美国一个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

一年后,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劳拉·珀特阿斯拍摄的关于棱镜门的纪录片《第四公民》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而今年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斯诺登”的电影——《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讲述的是2014年爆发的俄罗斯禁药丑闻——俄罗斯官方协助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作弊。

作为一部纪录片,《伊卡洛斯》有很强的戏剧性,后半段甚至拍出了谍战片的感觉。

而且导演剥丝抽茧般的还原了事件,让不关注体育新闻的观众也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整个事件有清晰的认知。

电影从导演布莱恩·佛格尔试图挑衅药检系统开始。

佛格尔发现目前的药检系统对精心算计的禁药使用程序基本无效,为了证明现行药检系统的无效性,他请来了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为他设计禁药使用计划,让他在业余自行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佛格尔是在2014年初开始接触格里戈里的,电影是2017年上映的。

当你花好几年时间去纪录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时,经常会有意外发生,在《伊卡洛斯》中,意外就是格里戈里。

由于某些原因,佛格尔最终的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比去年的成绩还低。

而在佛格尔的挑战以失败告终的同时,体育界发生了一件大新闻——俄罗斯禁药丑闻。

戏剧性的是,最开始帮助导演作弊的那位俄罗斯专家格里戈里,恰好卷入了这场丑闻之中。

丑闻的爆发源于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拍的一个名叫《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随后WADA(世界反禁药组织)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

格里戈里是帮俄罗斯官方作弊的主要人员之一,也是WADA调出的主要对象之一。

然而就像斯诺登一样,格里戈里也变节了。

格里戈里带着证据、资料逃到了美国,并详细叙述了在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是如何将运动员有问题的尿液偷偷调包成干净的尿液的。

深夜行动、KGB的协助、通过墙上的洞倒出有问题的尿液,整个过程堪比《天才枪手》。

“我们是顶尖的作弊高手。

”格里戈里说。

尽管格里戈里提供了俄罗斯官方作弊的证据,其证据和证词后来也被WADA证实是真实的,但是俄罗斯政府却不承认其协助运动员作弊。

电影一开头,就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的一段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真话变成了革命性的行为。

”导演从来就没有掩盖他的目的,从海报到素材的选择,再到《1984》文本的使用,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普金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

《伊卡洛斯》的海报很有意思。

红色的背景,上方是一只巨大的手,每只手指上都系着一根不同颜色的线,五种颜色正好是奥运五环的颜色。

这只手操控着的是一个运动员,就像傀儡师操控傀儡一样。

在素材的选择与组织上,导演试图将普金与禁药计划紧密联系起来。

电影中出现了大量普金的镜头,他冬奥会上的演讲,时不时插入的他的照片,格里戈里甚至承认使用禁药是来自普金的指令。

导演还插入了一些看似与禁药事件无关的信息,也是为了将普金和禁药事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比如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是奖牌榜上的第一名——33枚奖牌,13枚金牌。

而就在索契冬奥会后,普金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上升。

为了强化其目的,导演还直接使用了《1984》的文本,让其与电影形成互文,比如直接让格里戈里读《1984》,比如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来自《1984》的名言。

《1984》是个悲剧,《伊卡洛斯》也是。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翅膀,用羽毛和蜡做成的翅膀。

他在逃离克里特岛时,因为飞得太高、距离太阳太近,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格里戈里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导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英雄形象。

格里戈里是矛盾的,就像他在电影最后朗读的那段关于“双重思想”的话一样,“双重思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

”,“禁药与反禁药,这正是纯粹的双重思想。

格里戈里是一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创造的药检系统让检测期从几个星期延长到六个月,很多运动员用他的系统检测时,结果呈现了阳性。

但同时,他在索契冬奥会上的行为,却是避免让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格里戈里与狗玩耍的镜头、和导演的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乐观与温暖。

但同时,他在索契运动会上的作弊行为,偷走了其他公平竞争者的荣誉和奖牌,令人不齿。

开玩笑的格里戈里格里戈里也是悲剧的。

他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他对禁药事件的揭露,导致了他现在危险的处境,不得不加入证人保护计划。

电影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这是《1984》里的一句话。

讽刺的是,在《1984》中,说这句话的奥勃良,其实恰好站在了温斯顿的对立面;而认为奥勃良会和他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的温斯顿,最终被驯化成功了。

在整个俄罗斯禁药风波中,尽管WADA证实俄罗斯的确存在官方协助的使用禁药行为,但是俄罗斯官方却依旧不承认;尽管WADA建议取消俄罗斯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但是奥委会还是让大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了里约奥运会。

而揭露真相的格里戈里,却要接受证人保护计划,远离家人。

在奥斯卡颁奖礼前,最火的,也是最受影迷喜爱的纪录片是瓦尔达奶奶的《脸庞,村庄》,但是奥斯卡把奖颁给了这部《伊卡洛斯》。

如果说《脸庞,村庄》讲的是世界美好的一面的话,那么《伊卡洛斯》展示的,就是世界黑暗的一面。

尽管《伊卡洛斯》带着导演很强的目的性,尽管《伊卡洛斯》不如《脸庞,村庄》可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

导演在奥斯卡领奖时说,“我们把这个奖献给格里戈里,一位无所畏惧的揭发者,现在却生活在危险之中。

我们希望《伊卡洛斯》是一个警钟,对俄罗斯,也是对追寻真相的重要性。

”奥斯卡后的采访中,导演也强调了追寻真相的重要性,“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真相,过去不会被抹掉,真相永远不会被遗忘,谎言永远也不会成为真话。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585 期 文章,下一次相遇,希望是在光明的地方。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9 ) 尊敬且感动

这片子太值得尊敬了。

1.矛盾与对立总是最迷人的主题,曾经的国家功臣,掌握着最高的机密,但终究只是祖国的一颗棋子,说弃就弃,但依然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能量,他的standout可以顷刻颠覆整个国家。

自身却是个科技天才+充满charisma+爱drama的逗逼老头,可以说他自导自演的drama撑起了这部纪录片80%的亮点。

2.有几个瞬间甚至为普京感动,这不就是我们的曾经吗?

无论用什么手段,我们必须用一切手段,来让这个国家重新强大起来,至少要让自己的人民感到强大、感到来自我们身体的自身的力量,如此我们才可以继续与这个世界对抗。

而体育就是最好的表达,最原始、最纯粹,有关力量和速度,这些都是决定胜利的最关键要素。

也许在他们的概念里,只有战斗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战斗的胜利才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

3.也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信念感,以及要去改善世界不公和邪恶的使命感,这也许是美国人身上很值得全世界学习的一个点吧。

当然这一次的行动也让美帝人民品尝到一些作为世界政治格局核心的美苏角力中胜利的光荣感,由FBI出面,去调查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计划,还是他们最有征服欲的对手老俄,世界警察的自我定位昭然若揭。

4.片子讲述的是全球性全体性事件,以中国人的智商,其实可以想象中国体育界内幕的种种黑暗吧。

但我觉得很幸运的一点是,可以时时看到这么一部在俄罗斯百分百被禁播的片子。

5.每个当事人的初衷不得而知,但每个人的努力却最终促成了这一件事件真相的揭露,不论后续影响的大小,但有关真相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被人知晓。

这就够了。

为证人和制片人的勇气点赞。

和海豚湾、象牙行动一样,美国人再次行使了一次正义,每天前进这么一小步,就已是不易。

 10 ) 这大概是普京最不想看到的电影,但有戏入围奥斯卡

如果让普京来评2018年的奥斯卡,《伊卡洛斯》一定会落选,这部揭露俄罗斯体育史上最大的丑闻(举国体制使用禁药)的电影,是普京抹不去的“黑历史”。

<图片1>这绝对称得上敏感题材,因此也成为今年Netflix推向奥斯卡的“头号”热门。

坚持线上发行的Netflix,其实一直不招奥斯卡喜欢,但自从去年《白头盔》摘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后,Netflix摸出了门道,今年花了不少心思在敏感题材的外语片和纪录片上,比如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战争电影《他们首先杀了我父亲》,以及讲述全球变暖问题的纪录片《追逐珊瑚》,都多少带了一些奥斯卡的品相。

《伊卡洛斯》从题材看,难免不让人想到讲述斯诺登、拿到第8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第四公民》,只不过《伊卡洛斯》讲的是俄罗斯版的“棱镜门”,不知道能否复制《第四公民》的成功。

但不管拿不拿奖,这都是一部快速认识俄罗斯、普京,理解多重权力关系的片子。

不过有点遗憾,到这篇文章发出前,豆瓣只有380人给它打过分,这也是为什么要写这篇影评的原因(全文介绍多过评论,不爱看剧透的可以先去看电影)。

影片的第一视角讲述者,也是影片的导演——Bryan Fogel,是一位业余的美国单车运动员。

故事从他想要注射兴奋剂,提高环法自行车赛名次讲起……

Bryan是这样形容环法赛的——世界上最难的业余自行车赛,基本就是给疯子办的比赛,参赛资格是——“足够愚蠢”。

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也足够说明环法自行车赛的难度,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性,这为Bryan使用兴奋剂埋下了“合理性”的伏笔。

而另外一个刺激Bryan使用禁药的原因,大概是赢得环法自行车赛一直是Bryan的梦想,尽管他第一次参赛就拿下了14名的成绩,但他知道前十名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另外一个境界,不是靠努力能够达成的境界。

而他的“Hero”,曾经战胜癌症、连获7个环法赛冠军头衔的Lance Armstrong,为他开启了另一扇大门——Armstrong最大的丑闻便是使用禁药,但他作弊并没有被直接抓到(500次药检均未查出问题),而是被队友举报。

于是Bryan认为可以突破药检,打算博一把。

电影用了三条叙事线来讲述俄罗斯禁药丑闻的揭露过程,其中两条看上去和丑闻没有直接关系,但导演似乎想从三重视角去看待这件事,作为违禁运动员的Bryan,作为违规奥运实验室主任的Grigory,还有作为揭露者的Bryan和Gigory:【1】Bryan用药,完整记录了一个运动员使用禁药的过程以前以为兴奋剂就是比赛前注射一次就能“元气大发”,现在想想真是太!

天!

真!

使用兴奋剂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长达近一年,各种粗细大小的针头,配合各种浓稠程度的药物,注射或服用到体内,还要加上各种突破极限的训练。

虽然人看起来没什么变化,Bryan自称体能表现越来越好,但他每扎下去一针都触目惊心。

这让人不得不对违禁者心存怜悯之心,因为他们看上去并没有因用药变得“轻而易举”掌控比赛,而是要花费更大的勇气,同时忍受超乎常人耐受力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或许也因为Bryan是导演的关系,不想把自己拍的太可恨)。

【2】Bryan逃检,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帮其突破药检为了能顺利通过药检,Bryan被介绍认识了Grigory(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

其实Bryan和Grigory的相遇非常蹊跷,如果从美俄国家政治层面去推敲,很难不猜想是早有预谋,事实上俄罗斯也是抓住了美国的动机不纯,始终不承认丑闻,而是栽赃说美国是恶意操纵叛逃者。

回来说,影片最重要的悬念在此时已经埋了下来,为什么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会帮助Bryan违规?

带着这个问题,《伊卡洛斯》从一部个人冒险小电影,变成了揭露国家“黑历史”的“大制作”。

出人意料的是,Grigory帮助Bryan顺利逃过了药检,但Bryan的比赛却没有那么顺利,成绩比之前落后了十几位,虽然有变速器中途损坏的客观原因,但Bryan也明白,他这个年纪的选手,用了兴奋剂都无法进入前20位,小时候的梦想可能不会实现了。

不过在Grigory与Bryan相处的过程中,Grigory讲述了自己曾是运动员的经历,当时为了能在俄罗斯田径国家队生存下去,长期注射药物,因此非常了解使用违禁药物会对身体、尿液产生的影响。

而他述说自己的用药经历,似乎在暗示着“这在俄罗斯并不罕见”,事实上他曾在的田径队,便是俄罗斯禁药丑闻的引爆点。

导演的表现手法一点都没有纪录片的克制,每一条线索都在紧张地推动着丑闻的曝光。

【3】Grigory揭发,Bryan帮其逃离俄罗斯、曝光丑闻在指导Bryan通过药检的过程中,Grigory透露了他正在接受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调查,而他最终被判定为兴奋剂丑闻的罪魁祸首,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他。

可事实上,罪魁祸首另有其人,是普京,甚至是俄罗斯国家政治的需要。

Grigory的实验室被关停,被迫辞职被报道成引咎辞职,被囚禁在家里,并随时被人监视,性格刚烈、追求自由的他决定逃去美国。

但就在他到达美国不久,他的朋友、俄罗斯反禁药协会前任主任,被报道因心脏病突然身亡(但Grigory称他并没有心脏病史),这让Grigory认定要被赶尽杀绝,于是他将普京鼓励使用兴奋剂的事实(由国安部支持,以反禁药实验室为主要作弊地点,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并且涉及使用禁药的运动员规模吓人)公布给了美国媒体,从此走上了揭发之路。

看到后半段,一方面为俄罗斯举国使用禁药机制所震惊(这里一定要看,周密的机制不比《天才枪手》逊色),另一方面会因Grigory的处境、情绪,影片灰暗的色调、压抑的音乐,产生强烈的无力感——一个人在一些绝对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

而电影最有趣的是,他可以任由你有多种理解,不仅限于一个主题。

影片的名字“伊卡洛斯”(Icarus)似乎透露了导演的多重主题设置。

伊卡洛斯源自希腊文Ίκαρος,指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为了逃离被囚禁的克里特岛,父亲为其用羽毛和蜡制造了翅膀,但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最终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影片开头安排了羽毛与太阳的画面,而片尾则展示了大量融化的镜头,看得出导演有意要让观众将电影和神话联系起来,而这样似乎能猜到导演的几处小心思:【1】矛盾是永恒的命题,只有平衡是答案为了逃离被囚禁的克里特岛,伊卡洛斯的父亲用羽毛和蜡为他制作了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蜡被太阳融化,伊卡洛斯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最终也没逃出象征着桎梏的“岛”。

太阳在这里象征着岛外的自由,伊卡洛斯的遭遇隐喻着自由与桎梏之间永恒矛盾的状态,人永远矛盾地生存着,一边是一生追求却不可绝对拥有的自由,一边是一生逃离却不可真正摆脱的桎梏,生命就是在二者之间平衡……而矛盾也是这部电影的形态,从开始到结束,影片充满着矛盾:一部严肃主题的纪录片,竟用大量剧情/悬疑片的手法一个用违禁药的运动员,竟成揭露禁药丑闻的记录者一个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竟然成了使用禁药的推手一个禁药推手,竟然变成曝光举国禁药丑闻的揭发者矛盾,真的无所不在,这样的设置,也让人无法用绝对的标准去评判,因为没有绝对。

影片中用奥威尔的“双重思想”(Double Think)来应对矛盾,但正如Grigory所说,理解“双重思想”也要运用“双重思想”,这似乎像一个悖论,但实质是要学着接受矛盾。

【2】伊卡洛斯是父亲错误的承担/牺牲者,Grigory亦然伊卡洛斯为什么会被禁锢在小岛上?

这要追溯到他的父亲——代达罗斯,代达罗斯因爱慕虚荣和心生嫉妒,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因此他和儿子都被关在四面环海,与世隔绝的克里特岛上。

可以说,伊卡洛斯被囚禁在岛上,就是在承担父亲犯下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电影中,俄罗斯/普京就是父亲“代达罗斯”,Grigory便是“伊卡洛斯”。

看到最后,没有人会认为Grigory是因为个人意志才去帮助30多个运动员在索契奥运会作弊,没有俄罗斯体育部的默许、国安部的协助、甚至是国际禁药组织的打通,怎么可能成功骗过全世界。

这背后,是国家的力量,非一己之力。

使用兴奋剂是俄罗斯国家意志,是普京重振政治形象、聚拢民心的手段,Grigory只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但最终他和他的朋友成了“罪魁祸首”,他为此逃离俄罗斯,揭发丑闻后的未来去向未卜,他成为俄罗斯版的斯诺登,而他的朋友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部片给人最大的无力感,不是Grigory东躲西藏和无人理解,而是你发现,人不止在时空之间渺小无力,在某些绝对权力面前,亦是别无选择。

奥林匹克精神在今天像一个神话,人们为这个赛事制定了所谓的公平、平等的制度,但在利益面前,公平和平等如草芥。

也许在第一次有人使用兴奋剂时,奥林匹克精神就已经不存在了,奥运会也已经变质了,它成为国家之间的较量,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

也许正是奥威尔太早看透这层关系,他的文章太能代表这种无力感,所以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在奥威尔的文字中,最后干脆用他重返社会的三个阶段“认识-理解-接受”,来为Grigory揭露真相的篇章命名。

但看过之后,你到底认识了什么?

理解了什么?

又接受了什么呢?

 短评

叛逃者说过,他可以毁掉两边:俄罗斯 或是WADA世界反禁药协会。所以,我们看到了美政府和FBI把他保护好,用来毁俄罗斯和普京了。那么,这样一部编剧有4名之多,舆论导向明显的纪录片,背后有美国政府和FBI扶植...奥斯卡圣丹斯能得奖,算你狠。我只想说,奥运赛事,咱能不能不扯政治嘛?

8分钟前
  • bugz
  • 还行

这种主创在不经意间参与历史的神奇经历反而比影片所要展现的一切更加令人感叹,想起了《纽约灾星》

1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15分钟前
  • 电影院扫地李婶
  • 推荐

片子還行,打分站下隊,美國德國太噁心了

16分钟前
  • HysteriafoX
  • 较差

美国佬最喜欢黑别人再给自己颁个奖,我觉得你们的国家体操队可比俄精彩多了,能拍给我们看看?(ps别扯电影无国界,电影就是国家宣传手段)

21分钟前
  • 老钟嬷嬷来袭
  • 很差

意思是后半部分揭露俄罗斯政府组织人吃药是碰巧拍到的?这运气也太好了啊。这片子基本属于拍到就完爆其余系列。其实没太看懂一开始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实验室的关键人物都愿意帮这个业余自行车运动员,做内应+被拍,是出于什么考虑。已经想好要实名揭发自行车运动领域全民服药,整个药检体系是摆设了?好奇导演是怎么找到并且说服这两个人一起干大事的。

22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推荐

【Netflix】导演从亲力亲为尝试在业余自行车赛作弊钓鱼,引出俄罗斯体育兴奋剂核心人物,撞上了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诞生了这部题材巨大但视角深入的纪录片。可见《1984》影响之深远。当一个国家为争夺体育比赛金牌而以举国之力作弊,若非几位吹哨人站出,否则天衣无缝神鬼不觉。政治运作、离奇死亡、坚决否认、喊冤叫屈,还是那位熟悉的普京大大套路。这也是另一种角度的“《夺冠》”:“放开了打(针),豁出去打”“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我们这么干,计算机能计算出来吗?”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看完奥运,R对俄罗斯能在ROC的名号下依然参赛愤愤不已,看完这部纪录片,更加激愤了。我倒觉得运动员个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难独善其身,不能以惩罚国家的名义惩罚个人。导演也真是中彩票了,看前面小半我还很疑惑,他们是怎么让Grigory啥都说的,后面的发展就算是以前读过新闻,现在看来还是惊心,不过他自己逃出来家人都留在国内,结局自然不会好。不知道现在他的家人如何了。和1984的呼应很有意思。

28分钟前
  • Miss Coconut
  • 力荐

这片子挑的主角身份微妙,整部片子呈现出来的感觉也比较功利。很难相信不是另一场预谋。

30分钟前
  • 先来个300CC吧
  • 较差

这电影根本算不上纪录片 事件当事人怎么客观记录…

32分钟前
  • yoshimi
  • 较差

4.5 | 主角罗琴科夫约等于俄罗斯版斯诺登,结构更精妙的《第四公民》,渴望提升成绩的美国环法自行车运动员找上俄罗斯禁药大牛,进前十目标没实现倒是跟着拍出了惊天大案,矛头直指普京,后半段与《1984》的互文结构很有想法,动画感染力十足,在美国做这片子难免被怀疑主题先行,但实在是触目惊心呀…

33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体育丑闻这种事情,俄罗斯固然洗不白,但是单做俄罗斯的文章就非常恶心了,美国人是什么心里都有数吧

36分钟前
  • 鲸吞鲸吞
  • 还行

其实更喜欢开头作为引子的故事,单摘出来都可以作为一部很有角度的纪录片了。后面就陷入《第四公民》一般的缓慢反复节奏里面了。原来,韩国人对体育的亵渎比起这里面来,还是弱得不值一提。跟《脸庞,村庄》完全不是一个类型,放在一起比较,难为评审,难为两部影片,也难为观众了。

39分钟前
  • zhaoyao
  • 还行

121.12

40分钟前
  • 豆友
  • 还行

我承认这个“故事”很好看,但是我始终不能苟同纪录片用这种拍法,虽然现在已经变成潮流了。如果都是棋子,那真相有个鸡毛用,个别人的牺牲没有意思。

45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还行

每次看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都有看剧情片的感觉,这部反转太66666 本来是以作弊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作弊的效性,结果主持作弊的人曝光了更大的作弊内幕。

49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不好看,通篇独白,缺少剧情。国际体育运动是民族种族人种的竞争,是军事竞争的和平化。大国用科技取得领先地位,超越基因的限制也是无可厚非,体育的公平不是体现在个体上,而是体现在国家民族上。体育竞技就是战争博弈

53分钟前
  • 达芬奇
  • 很差

后半段全程穿插1984有点尬,热门类固醇胆固醇不分的评论也好尬,作为纪录片好多地方也没说清楚,这个拿奥斯卡也太那啥了

57分钟前
  • ▚▛▙▜▞▟
  • 还行

一不小心捅破奥运会就是另一种军事这层窗户纸了嘛不是。

60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看完后整个奥运都不好了,还有这运那运。

1小时前
  • 当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