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中介人员,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刚刚工作,他们总是出现在街头或者电话那头。
现在呢,这个行业现在越来越被关注,不只是电视剧中经常被提及,还是身边真的有很多人切身实际的去做这个工作。
总之,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也一直在变化,每个行业都有存在的价值,他们和建筑师、设计师、金融人、护士、医生一样,都在为这个社会做着价值,也在体验着生活的美好。
也希望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可以更理解我们身边每个工作环境的工作者。
恰巧,在体验卖房子的时候看到这部纪录片。
卖房子的那段时间,接触到很多有关房子的事。
《安家》、《中间人生》、《人生第一次》每当看到其中关于房子的事,都格外有感触。
想找同事说一说可是,他们都不关心这个。
在店里,我像一个人局外人无法融入他们的世界和生活。
提到某个房源某个地段,他们都很敏感,我就像是听个笑话一样。
每天八点半上班,他们在电脑前看着一条条房子,搜索着什么。
我完全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前几天我不熟悉附近的情况,每天还有些事情做。
背背学区片,房子的基本情况类的,到后面我完全无事可做。
打开内网和地图随便看看,无聊到待不下去。
同事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找房子之类的,而且很认真带我的师傅娜娜姐经常把找的房源抄在小本上。
我觉得店里的人都很好,可是我没有办法和他们深入的交流,我们的谈话止于房源。
完全不和生活沾边。
其实,我待的很孤独没有客户不需要找房时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只是一个人待着,玩会儿手机。
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在一个年龄段,他们都三四十岁了而我是个00后。
而且,我隐瞒了自己是个学生的事实。
我仍保留着学生的生活,他们已经转到工作模式了。
我们也没有共同的爱好,我喜欢看豆瓣看纪录片,他们充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娱乐。
刷抖音算一点儿,店里的人都很好。
我没有正式的上过班,不知道职场是什么感觉。
我一直把店当成家一样,毫无上班的谨慎严肃。
有课时躲在外面不回来,玩手机不干活被店长发现时,狡黠的装作工作的样子。
不想去看项目时,掐准时间跑去看房,等他们走了再回来。
回到店了,叹一口气“呼,他们都走了”。
一般这个时候,只有李魁在他比我大几岁,他会轻笑一声说“你是不是躲呀!
” 他也不会和店长他们说什么,我俩经常拌个嘴,我常怼他。
因为生活太无聊,只有怼怼他生活才有乐趣。
最后的几天也有点儿撑不住,没有客户在店里没有工作有种无意义感。
久了,我对自己的定位也有问题了,我本是个大一学生应该好好上课学习ps、pr或者看会儿书。
可是,借上班的由头我草草应付课业,很少阅读很少学习,当时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想努力做满业绩,可没有客户,带的客户也很不顺。
最后那阵,店长每天都布置了任务带看不足的要打电话,我很抵触打电话。
打一个电话,很客气的问别人“您好,我是万业源的,请问您有房子要出租出售吗?
”,说出这句话很难为情,李姐教我打电话时要问具体的房子比如“开发区均价两万的房子您考虑吗?
”,这样具体的问更容易找到客户。
我更不愿意打了,我不想大家都安静的找房子而我却卑微的打电话,我觉得很丢人。
何况打电话时会遇到辱骂,比如有很尖的女声说“我就想问问你们,是怎么有我电话的”还有老太太的声音“要是送给我,我就要”还有直接的“没钱” 有一次娜娜姐打电话对方十分不客气上来就骂骂咧咧的不停,她很生气挂了电话。
旁边的李姐说你给他备注上“这个客户想要大别墅,大家都给他推推吧!
”让别人给他打电话,烦死他叫他嘴里不干净!
打电话很烦人,我不喜欢打扰别人。
有时也会遇到比较客气的人“不需要不需要,谢谢你啊”有一天我赌气打了一百个电话,没有效果为了凑数。
也不认真。
我可以背房产知识,背楼盘背税率,不喜欢实战打电话。
说到这里累了,有兴趣了出后续。
偏见少一点,理解多一点,重新认识经纪人这个群体,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职业不同、工作内容不同,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努力而已,而且现在经纪人越来越职业化,学历也越来越高,每个人也都希望可以通过自身改变大家对于以前这个群体的固化思维和认知,让大家重新认识房产行业、重新认识房产经纪人,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努力,不要片面或者直接否定我们,我们也在很努力通过规则、通过企业文化来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不触碰规则,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一起努力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中间人生"这四个字给经纪人的定位很精准,因为他们就是房产的中间人,在房产流通市场中,他们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而“被痛恨、被误解、被尊重、被信任、被认可或者被需要”,这6个关键词或许就是他们从业中的所有经历。
诚实-几乎所有商业交易都强调诚信为本,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诚实更像一道道困难的选择题,而每一位房产经纪人,有可能因为诚实会成交,会失去客户等等,虽然诚实有代价,但也更有力量,因诚实而失去的,会在不久的将来以一种更好的方式相遇。
变化-人心变化、行情在变化,市场在变化,政策在变化等等,但作为一名房产经纪人,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变化都需要面面俱到,以积极之心去面对变化,有挑战才会有进步。
需求-经纪人所有的业务都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百毒不侵的精神。
俗话说,房产经纪人,三分是专业,三分是坚持,两分是运气,最后两分是对自己的要求。
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挖掘潜在需求,问题问对了,答案自然就出现了。
尊严-可能很多人会对经纪人有很大的偏见,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作为房产经纪人不仅是卖房子,更多的是传递幸福。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而房产经纪人就是有尊严的服务者。
服务-口碑比业绩更重要,需要抛弃目的性, 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 不期待回报的付出,必然会得到回报。
利他即是快乐和实现价值的体现,利他即是最大的利己,一切付出终将加倍回流。
房产行业经历着巨大的变迁,从单打独斗到形成体系合作共赢。
冰冷的交易化作友谊的互动,行业伙伴共生共好,共同进步,这将会让房产经纪行业引领服务业的新高度。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价值!
加油,房产经纪人,也请牢记-“有尊严的服务者,更美好的居住”
对于985和鲁璐那期印象深刻,一方面是没想到这个行业还有这么高学历的从业者,另一方面是没想到房产中介能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而且赚到的钱并没有那么多。
以前印象中的经纪人就是靠“忽悠”,而且东北人多,这种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可能也不能全怪中介,互联网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房屋交易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容易被套路。
但随着消费者对于房产专业知识的增加和房屋交易信息的透明,现在那些“术”的东西很容易被人识破。
看完片子感觉还是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多期待,希望这个行业之后真能如纪录片中说的那样,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专业+靠谱的房产中介能更多地被留下来。
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好奇的看完了,原来中介行业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他们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努力着,坚持着,改变着。
简单写写自己的观看笔记,不是很完整多多包涵。
第一部分:我要活下来这部分讲述的是新人的挑战,房地产行业周期是八个月淘汰一批新员工,他们需要在六个月内开出自己的第一单,故有“剩者为王”之说。
除了业绩的考核,新人最大的一关是心理关,如何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
第二部分:诚实的代价这部分讲述的是中介市场的竞争,在假房源和真房源的处境中从业员的选择。
诚实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得到客户认同的同时,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客户,会被跳单心疼。
诚实需要付出代价,但它也更有力量。
第三部分:没那么简单这部分讲述的是从业者面对的最大难题。
房产经纪人其实是和人打交道,因此是和客户的内心需求打交道,而需求来源于客户对房子的了解和认知,为此过程,他们平均需要1000小时的努力。
第四部分:我命不由我这部分讲述的是从业者面对的偏见和成长。
第五部分:我是985这部分有点刷新我的认知,房产经纪人也有跨行,也有高学历,他们在做着难而正确的事,推动着服务业的进步。
第六部分:公平不缺席这部分有意思哈哈哈,讲述的是陪审团在寻找公正的故事。
这是房产中介的真实写照,一个服务者价值崛起的时代,在数字化平台与科学管理机制护航下,千千万万个房产经纪行业的服务者正以不懈地努力证明着自己,捍卫着职业的尊严。
我相信,诚实与专业会让房产经纪人收获用户口碑,并掷地有声地证明着工作的真正价值!
比起电视剧纪录片的形式更加真实,更能产生共鸣!
让一个不被世人看好的职业被重新审视,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一部纪实的职业纪律片,让人们重新认识经纪人这个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本试做不入流的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许未来有一天中国也会像国外一样,中介会成为有专业、有素养的职业顾问,受人尊敬。
看完之后觉得,房产中介这个职业虽然也是蓝领但比送外卖,开滴滴技术含量更高,也更有职业价值。
短短的十几分钟,带给我更多的是激励。
是在告诉我,碰到挫折不要怕,你要坚持住,不能被这些小困难打倒。
片中人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的,我也想感谢纪录片的导演能够选择这么一个好的记录题材,同时也想感谢这部纪录片的相关人员,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一个作品。
片子一共六集,一部电影时间刚好刷完。
应该说对这个经纪人这个行内真实还原度再90%以上,每一集主角身份和切入视角的也比较聪明,六集放到一起就更丰满了勾勒出这个行业的全貌,用偏见、信任、坚持等主题来破题也很巧妙。
这两年出来好几个挺赞的职业纪录片。
医院医生日常的《人间世》的两部曲,主题天然放在生命思考和医患,冲突和深度都非常直接显性;《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平淡语音阐释与文物的对话中,把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等的历史韵味自然融入;《大国工匠》更不用说,主题宏大儿具体,高端技师们本身又身怀绝技。
相比之下,《中间人生》里的房产经纪人群体本身特殊性并不足,天然冲突性弱一些,但因为事关房子,又有一种特殊重要性,而且大家都会接触到,且大多带着偏见。
这样主题围绕偏见、信任、坚持等来展开,就比较有意思。
剧情本身和拍摄手法都不复杂,本身可说的东西不多,但有几个点比较有意思。
1、 名校毕业生卖房子。
这本身冲突比不上“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但这两年,名校出身甚至在知名公司做到中层的,出来做微商、买保险的也不少。
房子销售本身门槛越来越强,第三集里上交毕业的鲁璐那种专业度,第四集里北航硕士张永刚那种思维模式,也确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少新东西。
据上海链家现在招本科毕业生新人,给8000的保底工资,整体本科率超过50%了,趋势非常明显。
2、 第六集的故事最有意思,主角们不光是普通经纪人,还是其他经纪人交易纠纷出现时的调解员、陪审员,这个角色当然不是一般房产经纪公司会设置的,它出现在把很多经纪公司能笼络在一块的贝壳找房上,后者的商业模式就是房源公盘、不同经纪人之间要合作分佣,如此才有纠纷,才有陪审团。
房产互联网从信息发布到融入交易,这是这个行业很大的变化,贝壳现在也是估值100多亿美元的小巨头,这种角色显然会加速这个行业的变化。
3、 真要看的话,大概只有第一集《我要活下来》的主角王依晨代表了这个行业大多数经纪人的状态——到现在二三线城市不少经纪人一大早还要对着镜子喊上几遍“我要开单“,甚至有大街上喊得。
这才是常态。
现在中国房产经纪人差不多有200多万,至少有100万以上还是这种状态——朝不保夕,不知道下一单在哪儿。
链家老板左晖说过这个行业平均从业时常8个月,意味着巨大的流失率,很多人根本坚持不到开单就会流走。
从长远看,这种现象显然支撑不起来一个高质量服务业。
这也是左晖们总把推动经纪人长期职业化放嘴边的原因。
4、 第二集里《诚实的代价》里的徐铁,代表着更有意思的一拨人,在这行叫店东——就是一个个中介门店的小老板。
他们大部分是经纪人出身,积攒了点钱自己开个店,和去大餐厅后厨学习两年自己开个小餐馆类似。
但相比开餐厅,一个店东对旗下经纪人素质的影响就太大了。
甚至可以说,这个行业能走多远,有多大价值,这十几万店东的作用非常非常大。
另外,徐铁纠结的真房源、中介费透明、如实告知客户房子缺点,这些东西这几年应该说在一线城市问题不大了,这里面链家的鲇鱼作用和标杆作用非常大。
但三线一下,还是那句话,基本还是常态,顶多有一些好转。
这条路还很长。
5、 最有意思的故事是第四集《我命不由天》。
大凉山彝族小伙阿古各黑,从大山里走出来融入城市,一路受挫、一路打拼,用2年时间就在城市里安家,供7各兄弟姐妹上学——这种小人物的城市拼搏逆袭的故事,是过去二十年中国城市里时时刻刻发生的故事,也是房产中介一直还能吸引那么多人来试水的原因。
这样的故事未来一定还会发生,也是这个行业魅力所在。
和很多行业一样,房产中介行业野蛮生长20年,在社会环境和市场选择下,每一个个体都会不自觉地走向一条路:套路和欺骗越来越少,专业度越来越高,最终,就沉淀成一个普通但“正常“的职业,连接一个个平凡的人生。
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中,中介行业经历了巨大变迁,房产经纪人在日常作业中经常不被理解,被看轻,甚至遭受过许多骂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房地产经纪人已大不同于以前,他们通过学习与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们教老人用手机,帮居民取快递,让自己更加贴近社区融入社区,他们努力着、坚持着、改变着、成长着,秉承着价值观去做难而正确的事,向新时代的经纪人致敬。
难以剖深,贵在真诚。比《安家》之类还是好很多~中介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虽然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坑,但是又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每个标题都很精准。
每个小故事都好真实的感人 北航学霸说要让这份事业成为有尊严的服务业 👏🏿
打破了对房产销售的一些偏见。
不容易啊
非常认真的看完了贝壳的六集广告。发现上海交大和北航的毕业生也跟没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一样做房产经纪人,瞬间觉得鸡娃真没啥用了,哈哈哈。然后昨天美团被调查了,贝壳是不是也快了,哈哈哈😄
是纪录片吗?我觉得并不完全是,因为整个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够真实,因为内容中充分的看到了房产经纪美的那一面,或者说出品者所需要尽力想要表现出来的那一面,而真实的房产经纪是片子中这样的吗?或者说是都如片中这6个故事中向着“专业化”,“制度化”转变的样子吗?相信看的人会有自己的思考。但是这种只有一种声音的现象是我所不喜欢的。就像听过的那句话一样“既然裁判都下场比赛了,那你还怎么能期待公平的裁决呢?”
贝壳企业宣传片
关注房产中介,让我看到了从来没有关注到的群体。经纪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内部的评审制度和奖励机制…确实有很多新颖的点,值得深挖
整体还不错,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行业和职业的不容易。里面有几点倒是深有感触,一是985这集中,北航硕士说的一句话,“学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思考过程中要有所感悟。二是陪审团这集,让我感受到在大平台中维持公平正义的不容易和决心,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这是房产公司宣传片吧?!
中国的纪录片越来越深入各行各业,遍地开花。而每个被生活浸淫的镜头都是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的人们的缩写。
第一部房产经纪行业剧。各个行业的误解其实是人性的误解。只要是挣钱的事其实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夹缝中挣扎过。
人生百态
不就是…链家宣传片吗?
哪一行都有哪一行的不容易,到处中介的辛苦也能够理解,只是格式化的手法还有故意煽情的方式,稍微有点后期麻木,陪审团机制算是一种改革吧
一直都觉得房产中介这个职业很有趣啊
很不错的纪录片,每个房产销售也都不容易,成功的人背后有辛酸的故事,也有他强大的品质。
有些情节确实夸张,但是相对也真实,说是纪录片,这是记录加演绎并未是真实记录很多东西,这一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廣告片。
让我最初抛开职业行业偏见的一个记录广告片,可能给贝壳上市奠定基础了可能对我辞职后选择做销售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