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還原了台灣228的慘案,而這部劇故事的後半段的一系列悲劇,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台灣人很可憐,被清廷割給日本,國府去了台灣依舊排除異己,殘害台灣人,所謂的台獨思想,就是被這一段不堪的歷史點燃的,台昌在日劇時代沒死,國府去了幾個月就死了,這說明甚麼?
值得中國人思考的東西,求同存異和去偽存真是國人永遠要學習的,窩裡鬥,也是很國人最大的陋習。
在真情面前,強盜只能更加地為虎作倀
因为周先生特意去刷的剧,金钟封帝作品必须不能错过。
这应该是周先生最瘦削的一个时期了,然而无论如何不修边幅尘土满面神情沮丧,颜值还是始终那么在线啊!
偶像剧鼻祖的实力即使在如此严肃悲怆的战争剧里也丝毫不会被埋没,每一次孤身一人的场景画面都忧郁而完美到偶像剧水准,见缝插针的感情戏竟能不受悲剧基调的影响,真挚到一蹙眉一拥抱都足以让人心头一颤。
全剧节奏整体还算紧凑,只是一直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中,观影代入,仿佛一直处在被人追杀的焦虑中(苏台英本人恐怕都没那么焦虑,因为他都不知道从头开始就一直有人变着法儿在谋划弄死他..),真的不是太舒服的观影体验,中间一小段节奏减慢后几乎一度弃剧。
索性女主追到台湾爱情线展开才又多了点看头,坚持看完了全剧。
虽然太悲惨,但又很真实,那个年代的人命确实就如同小草,只能风雨中飘摇,即使地位到上将这样的级别也不例外,最终连妻女都保全不了。
苏台英这样的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那从未舒展的眉头一次次随着身边生命的消逝而愈发深锁,周先生的眼神就如同自带独白各种情绪都直接表达在里面了。
比起整容式演技,周先生的表现应该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式演技了,苏台英的身上看不到他以往任何一个角色的影子,他只属于那个在战争创伤中沉浮的苏台英。
最后说说结局,也是高频大量的配角人物集中下线,和战长沙很像。
但战长沙中每个人物的牺牲在社会中都是各具代表性的,而且都有一个因为战争而成长升华的过程,极为悲壮而富有感染力,眼泪一次次忍不住流淌。
相对而言彼岸的人物牺牲更多让人感觉到的是悲惨与无奈,有些甚至是不必要的送死,有点刻意了。
除了蒋师长那段,其他基本没有踩到我的泪点过。
只可怜苏台英被虐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眼神都破碎了。。。
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领我们去思考和感受那个时代平民的喜怒哀乐,了解了台湾在光复前后的心路历程,也对这个太平盛世愈发珍惜了。
死生之外无大事,确实是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重要更不可放弃的了。
当时看这部剧时,他的名字叫做回家,多么简单又美好的愿望啊,可是所有的人都回不了家了。
台英被拉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可是最后却落得一个孤家寡人,孤独终老的结局,雪子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唯一的奢望就是嫁给台英,好好地过日子,可是为了救台英,她被人强暴了,最后在和台英结婚前夕上吊自尽,大哥才是雪子的未婚夫,为了成全台英和雪子甘愿装疯卖傻,最后也为了台英死了,哪怕是我最不喜欢的女主,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和台英在一起了,一场海难,却将这个家庭又搞得支零破碎,只留下台英孤零零的一个人。
终究所有的人都回不了家了。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那部风靡万千少女的偶像剧《流星花园》,记得那是在2002年,那一年我初三。
我们一群女孩子在某个考试过后的周末,忙里偷闲的跑到其中一人的家里看租来的的VCD,看着剧中一个沉默却温暖的男孩子,缓缓的走过校园,扶起那只被同伴弄倒的垃圾桶,就那么一瞬间,很多人喜欢上了这个安静温柔的男生,剧中的他是花泽类,生活中的他就是周渝民,喜欢他的女孩们会亲昵称他为仔仔。
也许是在偶像剧这种类型剧集刚刚出现的关系,偶像剧中浪漫的爱情和帅气的男主人公,很自然地成为女孩们追逐的话题和幻想的王子,“花泽类”带给这个刚刚出道帅气中还带些羞涩的男生闪耀的明星光环,于是他的帅气的面容成为了被编剧和导演在其它偶像剧中描绘的重点,但是仅仅依靠外形上的优势,终究无法摆脱在消费过他的英俊帅气之后,一些人对他演技的诟病与嘲笑,有人说他只是绣花枕头,有人说他演戏时表情单调乏味,为了改变这些评价他不断地在尝试新的角色类型,尝试去拍电影,但却被人说是“票房毒药”…于是围绕他的开始是些花边新闻,和某位女星的绯闻,他每拍一部片子,这些东西就被拿出来炒一遍。
也许是他沉默的个性使然,几乎没看到过他刻意的说明,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事,后来,现实中的他和女主角还是分开了,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那是人家自己的事。
在工作方面,他还在这个圈子中坚持着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只有外表的花瓶,如果你有留意过他出演的角色,就会发现他不断地在挑战自己的角色类型,突破自己的形象,记得是那部让大家对他演技肯定的是《痞子英雄》,在台湾电视剧的颁奖上,他的呼声很高,只是最后他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得奖,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不过从得奖者也就是这部剧另一个男演员中获奖感言以及事后的许多说法中可以看到,仔仔的演技和努力是被观众和业界所肯定的。
也许之前是看太多的红色抗战剧,觉得许多剧集描写都毫无新意,所以并未对《彼岸1945》有太多期待,只是因为有他演,于是看看,没想到一看居然就被吸引住了。
被吸引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仔仔的演技果真又精进了,很多细节刻画的真实、细腻、却不显做作突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部剧打破了以往只是以大陆的百姓,共产党军队视角来描绘战争和人性,而是以台湾的普通人,国民党军队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视角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以及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人性的美好、挣扎和无奈。
可以说,终于有些突破以往所谓正剧的框架了。
我不是一个爱追星的人,对仔仔的喜爱没有到狂热的地步(当然貌似对其他明星也没有到那种地步),我不过是一个默默关注他的消息,看他拍的剧,听他唱的歌,看着他在荧光屏上的成长也陪着我们这些人一同成长…关注、喜欢他,有十年了,我和当年一起看电视的小姐妹们都从十几岁的年纪到了二十几岁,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奔三的路上,这些年有人谈了恋爱,有人分了手,有人结了婚,但是好像友情一直不曾离开过。
就像有些人,你也不知道在哪一个瞬间就注意到了,然后就一直关注着,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看着他一路的成长,仿佛也在看着自己缓缓走过的青春岁月。
(ps:真的希望仔仔,周渝民能够越来越好,当然每一个支持和喜欢他的我们也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大家都加油吧。
嘻嘻)
礼拜天在家没事,本来是找部电视打发时间的,可看着看着就上瘾的。
揪心呐。
以前对周渝民没大关注,对于他演这样题材的电视更加没有想过。
总觉得他的形象演战争剧很突兀,看了后,觉得周渝民演的真的很好。
那坎坷的经历,那两撇胡子,那深邃的眼神,直逼梁朝伟。
别人说某女演电视从来就是一个表情,死难看。
我也这么认为。
周渝民在这部剧里面基本也就一个表情,可是,就这一个表情,让人心疼。
我特喜欢看见他和蒋雯在一起的镜头,只有和蒋雯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笑容。
历经万苦终于在上海又找到了她,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最后一起回台湾的关键时候,又分开了。
没看简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圆满结局,他们都回台湾或者留在上海,过着幸福日子。
看了简介后,我以为结局会是,他在上海被害,蒋雯带着孩子在台湾一直等他。
可真正的结局,太让人唏嘘了。
编剧好好狠的心呐。
周渝民转型不错。
支持。
我看的第一部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读小学的我在电视上零零散散的看着这个故事,觉得很好看,说不出好看在哪,反正就是好看,这导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个意念,讲共产党的电视剧还不错哦!
这个意念一直影响着我,我每次被一些高唱凯歌格调的国产电视剧雷伤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浮现这个意念,其实还不错哦!
自我安慰的次数多了,安慰变成了自我催眠。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打开电视,随处可见红军,抗日,为革命牺牲,这些都还好,就当是宣传片嘛,可还有一些奇葩片,一直在意淫,在战争如何打击敌人,如何把侵略者耍得团团转,更有甚者搞出个什么功夫抗日,这在战争后期自娱自乐,振奋一下人心倒还可以,到了现在还在意淫就显得有些无法理解了。
不能忘记历史,可也要正视历史,战争是很残酷的,并不是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就不残酷了,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不能只是想着歌颂,却忽略人性。
不管彼岸拍得怎么,起码立意端正了,这就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开端!
一开始为了周渝民去看的片子,也诧异他会演这么一部风格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题材电视剧。
所谓的战争场面并不是主线,但是开头靠它赚足眼球不失为一步好棋。
这部片子的台版叫《回家》,英文名叫HOME,所以,我从一开始便知道真枪实弹的战争、不见硝烟的暗斗会一次次阻碍着主角回家,回家,才是贯穿始终的主旨。
当忘却了看帅哥的初衷,深入吸引后,才觉得不论是被批评的演员怎么台词说成这样还是转型不成功之类的吐槽,都无法磨灭这是部很有诚意的作品。
它叙事的视角至少我从来没见过,电视荧幕上只能看到共产党今天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明天成功解放了哪片区域,歌功颂德,神勇无比。
而这次,尽管不一定是史实,但是我看到了更多能够振动人心的东西。
哪个士兵会想要一直打仗,哪个在异国作战的士兵会不想回家,在大陆作战的日本兵如此,派驻到台湾的大陆士兵亦如此,《彼岸1945》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这些。
长这么大,被灌输那么多抗战知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被日本侵占了50年的台湾那段时间是什么样子的,从来不知道他们在被接受的过度时期又经历了些什么,风雨飘零,百废待兴。
我看过很沉重的历史剧,以及即使穿插轻松但是我还是看得不轻松的历史剧,但是《彼岸1945》却并不走老路子,家庭的琐碎事,邻里的互助情,小地方的洋洋热情,即使世道大乱仍然有条不紊地要生活要工作,这些看在眼里都让我动容。
传统母亲的教养,儒家正统的兄友弟恭,可能在另一半的人眼里这是自然而然的,我竟然觉得很久违。
时间一晃跨到了新世纪,乱世情更长,往事尤唏嘘,只盼此后无灾无难,平安顺遂,不论是海的这头,还是海的那头。
主题很好,切入点非常的新颖,不会再是那种共产党无敌的存在,兰博一条街的小学生日本兵。
日本兵在国产片中成了主角也算逆天了,创意和胆识是非常值得赞赏了,有求真精神,很感动,除了结尾有点凌乱,其他的都很不错,很入戏,但是有几个问题,周帅的声音感觉永远都是含在口里的感觉有点不舒服,你这样讲话除非和你睡在一起的应该没人听的到,结尾草率,死的太牵强,几个主角的死真是 俺不礼佛博 首先反派BOSS收到一个电报就当场和师长血拼,这聪明绝顶的脑子突然进水,强行互刚,完全没道理,共产党员还是牛逼,无敌的存在,他们是怎么从里面出来的,都有枪声了外面都没动静。
雪子的死,雪子也算成年人了,邀请去喝酒卖肉这事说是一起吃餐盘,崩及芭蕾,问问现在的小学生把。
大哥死了切喜了几次,心思缜密强夺人夫,机关也是算尽,最后忍辱负重,强行1换1也算功德圆满,按理说就收货战利品结束了把,早不自杀,强行结婚那天自杀,这哪是爱别人,强行给别人心里阴影嘛,费尽心思最后怎么会甘心自杀,蹦极芭蕾。
蒋文蒋母强行死,我是医生不杀人,最后逼急了还是杀人了,所以说主题都不要了,最后栾城一锅汤,没有参考价值了,本来挺伤心的,结尾强行边闹剧了。
《彼岸1945》恒大影视制作的一部战争大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时,军队和老百姓的状况,是一部不落俗套又敢于创新的好戏。
赞!
赞!
赞!
以前看抗战剧,觉得奔赴战场是个特帅的活,而这部剧则让观众体会到战争是多么的可怕。
不管谁输谁赢,老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周渝民演技越来越好,这部剧提升好多……他就是一个在战火乱世里打滚的小知识分子,从年轻演到年迈,过渡圆融完整。
人物立体完整,衔接充分,他对角色的理解比很多演惯了戏的老演员还要强得多,如果说非要挑剔,就要说台词不够有起伏,一直是低气压的气声。
看到25集。。。不觉得有吸引的动力了呢
其实还是颇有些梗的,不过风格上还真的有陆台合体的感觉。不太爱看台剧,就因为它们的琼瑶基因,但这部着实合体得比较好。祝贺仔仔已修炼成彻头彻尾的演技派,在我看来他戏中不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情绪表现的层次已超过很多同辈的演员——男人就是要闷着头用行动证明自己
仔仔+张钧甯,我这花痴粉必看啊
说实话没看这部剧之前,还真是没关注过那个时期台湾人民是如何过的,看过之后才反思,原来还有那么一段历史是我们远远不知的……值得一看!
被仔仔最后的老年妆震得不轻、还是帅啊、无与伦比、仔仔帅到老娘每每想到这辈子得不到就心痛得暗自神伤那种程度、、
没有想象的好,王学圻和张晨光是亮点,李志毅演的弟弟也很不错,有点意外,李李仁戏份太少了,有点可惜,张钧甯演得还行,可惜台词念太慢,我不适应,仔仔开头和结尾表现尚可,中间有很多集不知道为啥眉头总是皱着,整个表情看着有点不自然,说台词也过于低沉,跟其他演员不太搭,总体来说这剧比一般偶
周渝民的声音太糟心了。。。。。。。。
真的很不错,之前不敢看是因为有人说剧情很虐.很多人觉得苏台英应该跟雪子,但是我觉得女主更阳光,能给苏台英带来快乐,也能反应那个时代背景下海峡两岸的情感,周先生虽然在痞子英雄中错失金钟奖,但是苏医生的塑造还是很成功的,希望能看到周先生在大屏幕上得奖。
我是军医,枪里没子弹
五颗星全给仔仔 啥时候给他个影帝 等太久了
仔仔这部演技真的太好当时好瘦
仔仔电视剧里最喜欢的一部
看的内地版。没啥好评论的。剪得那叫一个七零八碎,少了两集和一些片段,掩盖丧心病狂了已经,其实我们没那么玻璃心。很隐晦的描述了台湾戒严时期的白色恐怖。最后为什么要搞个船难不明白。张钧甯真漂亮。
台巴子们总有本事把一部正常的电视剧搞出偶像剧的味儿,本来是想围观某仔转型,结果意外发现呆湾也是有美人的,张钧甯虽然长得不错绝佳,不过配搭就是我喜欢的款~
陪爸爸看的,切入点还是挺不错的。
还挺不错的!值得看看
为了几位台湾演员看的 但剧情也太拖沓了
1.10月6日,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在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里,庄严举行了第一次中华民国国旗升旗仪式。2.10月25日,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堂隆重举行,中方为陈仪,日军为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台湾回归。3.当时在台日军第十方面军尚有10万余人,海空军2万余人,其他军事人员、宪警人员4万人,共16万余人,另有本土在台日本人29万余人,共计45.8万余人,武器装备齐全,粮食充足。遂按要求收缴入库、分类入仓,日军则按指定地点,集中于城市以外的乡村营地,仅留少量步枪作为守卫之用。经过前后四个多月分批遣返回国,接收工作进行颇为顺利。
好像是唯一一部和爸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到仔仔的剧,那时候还很激动来着。
就是突然想看看那张帅脸,没想到剧情意外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