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出走的娜拉》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暨主创团队媒体见面会电影《出走的娜拉》于4月16日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首场展映活动。
大量资深影迷到达展映现场观看了影片,更有部分影视界与演艺界人士莅临现场为两位新人导演张津龙和王鹏现场打call。
活动同时也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积极参与。
剧组主创人员与部分主要演员悉数到场,在影片放映后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作为国内首部女性公路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都市女性,面对着各自的生活压力和人生困惑,在经历了内心的痛苦挣扎和情感纠葛之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出走”,各自踏上旅程,并在途中不期而遇,共同经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人生洗礼和情感历程。
她们通过相逢、相识,进而变得相知、相惜,用一段旅行和冒险重新认识了自己、证明了自己。
并对婚姻、家庭、理想及人生有了全新的认知。
当她们带着凯旋的姿态再次回归各自生活的时候,更加懂得了爱与自由的真实意义……
《出走的娜拉》联合了内陆及台湾两岸多位优秀演员共同出演。
台湾美女演员徐洁儿、内地新生代青年演员姜尘、实力派资深演员苗苗及石凉等优秀演员,在影片中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
影片的编剧及导演是两位80后暖男,而这部《出走的娜拉》也是两位新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对于首次合作的这部女性主题电影,以及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得到的感受与收获,两位导演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读。
内敛沉稳的张津龙导演同时担任了该片的总制片人,给人的整体感觉有些少年老成。
对于制作一部电影,他坦言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明确自己对待电影的态度。
作为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摄影师,张导表示,从摄影师到导演的转型,算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挑战!
而早年的人生经历,也为自己如今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另一位导演王鹏,同时也是影片的编剧,性格则显得开朗风趣,感觉更具文艺气息。
作为同样从业多年的昔日编剧,王导更注重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定位,同时对影片的质感把控也更加细腻。
在创作及拍摄过程中,王导表示,虽然自己与张导的个性截然不同,但两人的合作却十分默契,总体而言算是心有灵犀。
而作为影片的文学顾问,常馨月认为《出走的娜拉》用男性导演的视角讲述女性的故事,使影片具有了更加独特的气质。
关于影片的创作初衷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两位导演给出的答案不谋而合。
他们都是在各自真实生活的感染和启发下,萌生了创作女性电影的念头。
两位导演觉得当今社会广大女性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人生难题,并逐渐演变成一些社会问题,诸如婚姻、家庭、就业、养老……为女性拍一部电影很有必要,也很有社会意义。
女性需要被关注,更需要被理解。
女性不仅要拥有自己的家庭地位,更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女性除了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更要有充分的自我认知。
女性要懂得爱别人,更要懂得爱自己。
当今世界总的来说还是一个男权社会,更多的男性占据着家庭及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则拥有相对较少的发言权。
当她们陷入人生困境,遭遇人生逆境的时候,更多的女性选择了隐忍,她们无处倾诉,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更不会进行理智的抗争。
我们需要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让更多女性拥有强大的思想和无畏的心灵,敢于追求自己的信仰与梦想,努力争取精神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
剧中的三位女性选择用“出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追寻梦想和真实自我的同时,也救赎了彼此,影响了他人。
出走,并不是堕落和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和更好的去爱……
影片展映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主创团队更为现场嘉宾及影迷准备了精美的礼品以示感谢。
广大影迷、嘉宾对影片及主创团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许。
并向两位新人导演送上了祝福,相信不久的将来两位暖男导演一定会创作出更加优秀,更具现实意义的好作品。
看完《出走的娜拉》,剧中几个女性形象让我印象深刻,比起优雅知性的梁沐夕、俏皮可爱的璐璐、通情达理的林阿姨,我却更喜欢不婚主义者——庄瑾。
板寸、红色紧身裙,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被婚姻束缚,多酷呀!
做一个“不婚主义者”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使文明进步到今天,在目前中国社会,想要成为一名女性不婚主义者,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大龄剩女”这个标签,不是谁都能背负的。
在中国,你单身,意味着你不能简单的拥有一个孩子,不能为你的家族延续香火,会被认为不孝;还有人说,不婚主义者不懂爱,没有责任心。
其实不婚主义者需要恋爱,她们只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会为了单身而单身。
她们理解了爱情和婚姻的不同属性,基于对人性的充分了解而拒绝接受另一个复杂的人生。
女性不婚主义者,嫁给自己,嫁给自由。
我并不是笃定的要做一个不婚主义者,就是喜欢这种奔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最后想点个赞,演庄瑾的这个演员本身很合适这个角色呢。
电影中林阿姨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人最幸福的大概是有一个好身体,一个坏记性。
身体健康,又能够很快忘掉那些让人烦忧的事情,身心愉悦才能颐养天年。
“很羡慕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而我的青春和爱情早就成为了回忆,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最爱的两个男人——老公和儿子,现在我老了,要给自己留点时间。
”女人这辈子什么时候可以为自己活一次?
永远都是围着别人,能不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中心?
孩子丈夫是很重要,但是自己更重要,永远不要忘了爱自己,就像亦舒说的那样——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敞开心扉才能感受到爱,无论世界怎么变,都要好好爱自己。
男人和中年危机战斗,女人除了要和中年危机战斗还要和自己的男人战斗。
女人的天性就决定了她一定会为家庭付出更多,久而久之,男人就忘记了,当初求婚时自己说的话,忘记了赚钱只是维持家庭生活的最基本的行为。
当看到“娜拉”们“出走”的时候,自己真的有点小兴奋。
生活中抱怨自己老公的人很多,真正有勇气出走的人,却很少。
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还是要靠战斗。
感觉又是一部玛丽苏电影,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完全是所谓的女性独立者的意淫,这部片就像现在很多大火的电视剧那样,比如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迷雾,都非常夸张的给你们营造一种虚假的女性独立形象。
哪有那么简单?
一个女人想要实现理想的生活,哪怕是走捷径,靠男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是惨痛的。
没有随随便便就有的成功,也没有轻易实现的梦想——梦想之所以成为梦想,就是因为你永远实现不了。
喜欢影片海报
这部电影的初衷和目标是想让更多女性发声,更多吸引的关心女性问题的朋友,努力带动整个社会为女性创建一个更好的氛围!
从夫妻、母子、父女,这三个社会上最根本的关系,从社会、家庭、工作最普遍、常见的环境,体现出目前广泛存在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三位“娜拉”在路途中遇见了各色女性,善良的首饰店长、小渔村里因爱而疯的姑姑、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的花季少女。
这些看似零散的人物,却处处体现出随处可见的生活气息。
这些平常、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生活和描述形式,其实是为了时刻展现给观众一种理念,潜移默化的去影响观众。
这个理念就是,改变自己并不复杂、可怕,我们每个人都在过着平凡又不平静的生活,但却可以时刻做到独立、自主,可以拥有坚韧的内心,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成为别人的消耗品,附属品,纪念品。
整体感觉还可以,看到林阿姨海边自述那块,居然都看哭了。
想想,说的确实对,都说女人这辈子不容易,其中的酸楚,男人们又怎能真正体会。
同样,男人承担的压力也不轻松。
据说这部电影是两个男导演,真的挺难得的。
能拍个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会是个好老公吧,也应该挺有社会责任心的。
男人女人都不容易,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就像人字的构成,要有一撇一捺两笔才能支撑的站立,相互扶持,才能走的长远。
感觉又是一部玛丽苏电影,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完全是所谓的女性独立者的意淫,这部片就像现在很多大火的电视剧那样,比如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迷雾,都非常夸张的给你们营造一种虚假的女性独立形象。
哪有那么简单?
一个女人想要实现理想的生活,哪怕是走捷径,靠男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是惨痛的。
没有随随便便就有的成功,也没有轻易实现的梦想——梦想之所以成为梦想,就是因为你永远实现不了。
喜欢影片海报
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的女性题材电影难以逃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唯有在影片中消除了男权中心的叙事视角才能拍出女性主义电影。
《娜拉》的两位导演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而且跳出了父权意识的局限,消除了男权中心的叙事视角。
但是在表现手法上还稍显稚嫩,相信下部女性题材电影,两位导演必能将女性独立的形象和反抗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注重刻画她们坚韧的内心,塑造出更加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
璐璐太任性了!
年纪小就是不懂包容和耐心,也没有教养,对帮助自己的人没有感恩和尊重;不过梁沐夕确实有点多管闲事,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人都想帮助,这种老好人的姿态容易好心办坏事,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她的老公不在意她;林阿姨也许是年纪大了,历经沧桑,内心温柔,对人事物都很包容、有耐心,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的传统男人不善于表达爱,更不会主动表达,即使他们爱你,表达的方式也许非常糟糕——不能再认同更多了!
但是男人总以这个为借口来掩饰他们在感情维系上的懒惰,不想付出一点努力。
不懂表达就学会去表达,在真爱面前没有任何借口,否则就是不爱。
导演说他很认真。可认真不是做得差劲的理由。
烂片预警~空洞乏味,矫情呻吟。北影节展映,笑场无数次,从头到尾毫无生活常识,让人怀疑主创是不是自己就生活不能自理。强行炫耀自己对女性对文艺对自由的粗俗幼稚狭隘的理解,价值观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连三流都市家长里短的肥皂剧都不如。以为能看到中国版末路狂花的赶紧跑。
女性公路电影 🎬 才一个半小时时间 从女性出发 听女性的声音 不过影视和现实的区别 大概就在于现实总没有影视那么幸运和HE吧
出走的那拉 最后竟只有两种结局 一种饿死 一种回归继续当金丝雀
为女性出走题材本身打四星,但导演对故事叙事并没有很好的表达。
男性导演及编剧送给女性的礼物,喜欢这个开场,不同年龄段的我们都期待一种“出走”;原来徐婕儿是台湾演员,演技不错,不露痕迹;整体上节奏舒缓,虽然人物境遇跟现实有不少差距,但能给人思考空间。
如果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就算走到绝境也要努力前行,趁我还有热血沸腾和年轻的心,一起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国首部女性公路片,我的妈,一点公路片的feel都没有,看得我都想出走了。影片放映前想到了《末路狂花》,我都觉得对不起雷导。#第八届北影节#
女性题材正在增多,但是拍好的却寥寥无几
这个题材特别棒!就是内容不够,希望有编剧能多写些这样的题材吧。
这么好的一个国际题材,我就想知道这特么拍的什么玩意???!莫非这年头啥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了?以为是中国版的《末路狂花》的赶紧跑,否则眼睛得洗好几天。。。
应该算是女权主义作品,不过感觉编导还没完全入戏,剧情粗陋就不提了,故事几乎都没讲明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糟蹋了娜拉的好名声,这应该也算是蹭IP吧,早期的。
北京电影节看的,我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有多烂,这片子绝对是影史经典,国产片中的独一无二,唯一可以和《逐梦演艺圈》相抗衡的神片。这么高的题材能拍成这样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啊,关键是两位导演还觉得自己拍了个多牛逼的片子呢。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如此“温情”的题材竟然全场笑喷,连媒体和主创都笑喷了。也就是没法打零分,你说你有多幸运?
徐洁儿相当好、姜尘还不错,不过情节确实有些尬
有点烂啊
年轻导演,小正大,为什么不支持
只能说导演辜负了这个题材
立意挺大,表达不足。还有女主角看着眼熟,原来是海豚湾恋人里演当红女歌手的那个
很难想象是人类拍出来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