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喜欢了,绝对排进世界影视前十,镜头语言太棒了。
开篇镜头信息量拉满,水与岸,瑞典与英国,人与虫,美与丑,居所与自然,卵生与胎生,都是二元,边界。
女主疑惑地压抑了想吃虫子的冲动。
女主拉开冰箱门发现没有爱吃的,呼应刚才想吃虫子的事。
镜头叙事能力极高。
学院派,导演丹麦国家电影学院,和拉斯冯提尔一样。
导演全程都在挑衅观众。
有必要的全裸镜头,表明女主身体和普通女性一样,但有戏剧反转,交配时才伸出的阳具。
生态女性哲学观。
反刻板印象,生理与外表相反。
被男主启蒙吃虫子的时候是女主的高光时刻,世界杯点亮了。
女主崇拜男主,认为他一个有阴道的男性也能不自卑。
开始约会,在山川河流泥土间。
最浪漫恐怖的性爱,女主在交配时才发现自己是雄性,开始自我认同,觉醒,不在自卑。
演员要做到相对性别时的感受。
反对人类标准定义性别,反对多数人权益向少数人施暴。
艺术概论,虚构是艺术手法,不是真实的真,是真善美的真。
亚当夏娃,在森林中裸身奔跑。
三结构电影美学创作,意图隐喻故事。
然后按照破二元的功能选角色,需要半人半兽不男不女,职业也是边境海关,工作是善与恶的边界,住所是人类社区和自然的边界。
电影中,用一个样貌丑陋的女性,展现出了在边境安检口岸,生活的这么一个边缘化的人。
异于常人的外表,让她几乎已经去性别化因为样貌的关系,缇娜自小就没什么异性缘,所以即便人到中年,她也没有什么恋爱和性经验,甚至还养了一个软饭男在家里。
其实缇娜并不喜欢狗,但为了得到软饭男的陪伴,她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爱好。
某些时刻,我们是否也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得到某些人的认可,变成了不断忍受、折磨自己、讨好别人、丢掉尊严的人。
虽然家人对她的样貌并没有什么介意,可缇娜自小就觉得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她甚至可以通过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判断他们是不是做贼心虚。
通过这项技能,缇娜从未失手,甚至在工作上屡建奇功。
某次在安检站,缇娜查获了一起拍摄婴幼儿色情照片的案件,但警方却一直找不到相关的有力证据。
除此之外,一个异性的出现,让缇娜神魂颠倒,而类似的长相,也让她突然产生了某种认同感。
沃尔一开始就明白,缇娜跟他是同一种族比起从小被父母保护长大的缇娜来说,了解所有真相的沃尔显然有备而来,他看似有男性的外表,其实内核却拥有女性的生殖系统,而这刚巧与缇娜相反。
无法忽视的味道让缇娜飞蛾扑火般地爱上了沃尔,但她没想到沃尔竟是案件背后的始作俑者,而为了报复人类,他总是会用产下的怪物胎儿,换走人类的健康孩子。
然而这些孩子,最终都成为了恋童癖们的玩物。
背景声音里,只有婴孩惨烈的啼哭警探的表情,已经说明了这些孩子遭受过怎样的折磨,而这些孩子的命运,竟都是沃尔所致。
由于从小是在人类父母爱的养育下长大,所以缇娜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愤世嫉俗,而当她发现沃尔换掉了邻居家刚出生的小孩儿后,缇娜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存在。
未受精的怪物孩子这些人不会因为她的外表歧视她,不会因她的出身看低她,所以她最终选择离开沃尔,甚至还想将他抓捕归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肯定都做过一两件为了得到任何,而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随着阅历与日俱增,我们会慢慢长大,然后懂得什么才是自己应该真正在乎的东西。
一看就是亲生的随着父亲离世,了无牵挂的缇娜选择了隐居,她释放自己一直被压抑的本性,自由地在山林间与自然亲近,直到沃尔将孩子寄给她的那天。
成为母亲的缇娜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孩子的存在,让缇娜有了归属感,有了家,而她的嘴角,也终于展露出了笑颜。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东西——认同、延续、陪伴,即便是最边缘化的人,都希望有个能接纳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不大,可以不豪华,但却是你我心中无可取代的世外桃源。
这片子大概充满了各种隐喻各种象征,但是都不重要了,我只是在被里面的各种重口一遍遍刷新着认知的同时还一直抱有着:“主角一定会变好看变好看的”庸俗的人类信念把本片坚持看完的。。。
然后对山怪犹如返祖的长相没齿难忘;沃克哼哼唧唧温柔的笑语没齿难忘;二怪山林里的本性撕咬肉搏没齿难忘。。。
于是觉得的确依照本性活着一定会很艰难,也一定会很快乐,但是一定还是会很艰难的吧。。。
以上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有太多了。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它。
我想说说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作为一个边缘人的孤独感——现实中的我们不一定是山精,可能脸上有个胎记、疤痕,总之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而这不一样的人,一定会有蒂娜在超市买食物被某些人探究心虚的眼神盯着的经历。
如果外观看起来和大多数是一样的,但是性格像蒂娜一般沉默寡言不懂圆滑到有些木讷,会成为职场中的边缘人。
在人群中找不到归属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蒂娜的感觉。
可是蒂娜与我们这些人类社会中的边缘人也很不同——她闻得到人类的情绪。
人类啊,总是有很多黑暗的东西需要隐藏。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小秘密被放到阳光下。
与人群彼此格格不入的蒂娜居住在森林深处,森林的安静与纯粹使蒂娜感到舒服自在。
她喜欢赤脚行走在湿滑冰凉的草藓上,喜欢赤身裸体的与湖泊融合在一起。
她一直是一个人做这些事情,可她不喜欢一个人,她不喜欢这种孤独感,她宁可和一个骗子和三条吵闹的狗住在一起。
直到她遇见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与众不同的沃特。
对我来说这世上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当你以为这世上只有自己是一个怪异的、与一切事物及人类都格格不入的怪胎时,碰到了一个和你一样的特别的人。
如同蒂娜和沃特——两块形状诡异却能与彼此契合上的拼图。
沃特从小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山精,是不被人类社会容忍的存在。
他的父母被人类囚禁、虐待,而他从小辗转在不同的孤儿院也受尽了苦难。
他没有理由对人类仁慈。
他可以和蒂娜一同在森林追逐打闹做爱,邀请蒂娜一起去芬兰找到自己的族群。
可他从始至终清楚自己的定位——人类的敌人。
而这一点他与蒂娜是不同的,蒂娜与社会无法彼此融入,但她从未有过伤害人类报复社会的想法。
她和警长一同寻找恋童癖是因为她心中有对他者的关爱,对道德的坚持。
这一巨大的观念差别只能迫使他们走向分别。
在蒂娜与沃特身上有着强烈的悲剧爱情色彩,其中还掺杂着奇幻的种族设定。
影片结束我很好奇蒂娜会如何对待她的孩子的小尾巴——像其他所有人那样割掉它,融入人类社会?
还是把他作为山精藏在森林中,与人类社会隔绝?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古今中外的同病,与众不同就要被排斥也是约定俗成。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个体怎样选择表现真实和完整的自己呢?
被排斥驱逐还是隐藏求全?
脑动清奇,小众重口味,随着这部电影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完整了一点点...我们只了解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美好和丑恶,看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宽容,更加理解。
面对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世界时,时常伴随着恐惧和咒骂,这个世界的隔阂就是因为恐惧与不了解。
敞开心去接纳那个新的世界,它或许没有你的美,但是它能丰富你的世界。
不需要赞同,但请尊重。
微博上有人贴出了《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看过的片单。
正好最近感觉该看的电影都看过了,借着这张片单,转向“未来会影响世界影坛”的这些导演们。
截图不全,后面还有正在热播的《我的天才女友》。
片单的第一位,就是这部《边境》。
左一女主蒂娜,长相奇特,拥有超能力——只凭嗅觉就可以察觉到别人的罪恶心理,有这样能力的蒂娜做边检员是再合适不过了。
直到有一天,蒂娜遇到了外表与她极其相似的沃尔,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人类,而是山怪。
作为一个移民,我很理解蒂娜的孤独:在融入另一个社会时受到的阻力,价值观被同化后回望原来群体时的无奈。
也许一代移民还要好一些。
蒂娜从小就生活在人类社会,已经完全是人类的好与恶,用法律惩罚坏人,保护人类的孩子。
而另一个山怪沃尔,以杀反杀,直接处死了恋童癖;为了延续自己的种族,偷走人类的孩子,将山怪后代放入人类家庭,这些都是蒂娜所不能理解和无法容忍的。
内心已经同化,而外表还是异类。
蒂娜的处境是几乎所有二代移民都要面对的。
我不太理解“海归”,外面的世界清晰简单,规则明确。
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散漫惯了,回去之后如何生存,如何能适应职场中的各种潜规则?
导演阿里-阿西巴是伊朗移民,用北欧传说中的山怪来表达边缘人群的问题,视角独特,表现手法也很特别,既惊悚又奇幻。
“换子”这个传说,在其他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过体现,如英剧《都柏林凶案》中走失于80年代的两个孩子,最后就是用换子传说加以解释;安吉莉娜-茱莉的获奖电影《换子疑云》,其英文原句Changling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
瑞典文对山怪的形容,有点像种族间的歧视:瑞典文中形容一個人很邪惡(elak)、很醜(ful)時都可以用山怪來比擬;遇到麻煩不斷,真是「見鬼了」,在瑞典文中會說:「一切都山怪了」(gå troll i något);家中若出了一個跟大家都不一樣的「怪胎」,可能會用「生孩子難免生到山怪」(Sällan är kull utan troll);「一丘之貉」瑞典文可以說「山怪不互咬」(Ett troll biter inte ett annat);拜金的人(尤其是為了錢而結婚的人)也會被說是「把山怪當黃金」(Många tar trollet för guldet)——一切非常態、有問題的事物都跟山怪有關。
《遗传厄运》看过了,下一部看阿里-艾斯特的《仲夏夜惊魂》。
长评里说得有理有据的,但我个人感受不是很深。
我能感受的有,女主作为边缘人感受到的排斥和疏离,对于“我是谁”的迷茫,还有怪不得戛纳最佳妆效,真的很丑啊,还有些恐怖。
其实作为动物的排异性,如果我身边有长这样的人,就算我不远离,麻麻也会叫我远离的😂。
我很少看欧洲戛纳的电影,对其风格也不熟,对我而言,体裁就没有很深的感触。
有些长评里说一些关于人性的感触,可能是我欣赏水平的原因,影片给我的感觉有点像隔靴搔痒,没有直接触及那些点,感触不深,除了丑吓到我外,没有特别深的记忆点。
脑洞大开的奇幻片《边境》。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整理:Dongdong 配图:深秋小屋 豆瓣*注:文中“☞”手指符号可点击到另一篇深秋小屋推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今天推荐一部2018年瑞典拍摄的电影。
边境 Gräns
每次看到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我就会想起这个角色——
有年代感吧?
出生80年代的估计会知道,这是当年CCTV正大剧场很火的美剧《侠胆雄狮》里的男主角文森特,一个生下来就长着一张狮子脸的“怪胎”。
尽管他从一出生就饱受人们的歧视、惊恐、回避,甚至因为他面容兽性而想弄死他,导致他不得不长年累月躲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居住。
但文森特心地善良,行侠仗义,总是默默做好事,拯救遇到危难的路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尊称他为“侠胆雄狮”。
“侠胆雄狮”也最终抱得美人归,获得了美女律师凯瑟琳的爱。
当年演女一号凯瑟琳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帅气的《终结者》女主角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扮演的哦!
言归正传。
《边境》是一部奇幻片,讲述了一个名叫Tina的女生,从生下来就长得与众不同。
她看上去既丑又怪异,身上有很多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她特别害怕雷雨天,因为闪电非常容易击中她;她每次一回家,家里养的狗狗总是冲她狂吠不止;
但是森林里的那些小动物,狐狸呀、麋鹿呀……却都愿意主动靠近她;
她嗅觉异常灵敏,不仅能嗅出各种气味,还能嗅出人的恐惧、罪恶、不安等情感情绪。
因此,她在海关负责安检工作,总是能轻而易举抓出不法分子。
她甚至不太爱吃熟食。
医生认为她可能是染色体有缺陷,其他也查不出什么名堂来了。
为此,她性格变得内向,独来独往,身边朋友稀少。
她的父亲貌似患了阿兹海默症住在养老院,能记起来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愿意和她交往并同住的只有一个所谓的男朋友,每当他喝得醉醺醺想占Tina便宜时,总是被她粗暴拒绝。
所以,两人实际上过着有名无实的同居生活。
心地善良的Tina总是默默帮助身边很多人,比如半夜三更遇到快生孩子的邻居,她开车载他们去医院生产。
但是人们除了对她说谢谢和赞美她是个好人之后,便拒她以千里之外了。
Tina太孤独了。
这份孤独让她心甘情愿把同居的男友留在自己的家里白吃白住,至少她觉得身边还有人陪着她。
直到有一天,她在关口安检时遇到了一个跟她长得非常像的男人。
这个挺着个啤酒肚的男人叫沃尔,跟Tina有着一样的嗅觉和感受。
两人就像一见钟情,又仿佛已相识很久。
沃尔给Tina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教她尝试吃昆虫。
Tina说自己和别人不同,说自己虽然有女性特质却天生无法生育。
沃尔告诉她:“如果你和其他人不同,那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好。
”
沃尔让Tina从极度自卑里走出来,找回真实的自己。
原来Tina和沃尔一样喜欢吃昆虫; 原来Tina不仅仅是女性,身上还有男性的器官; 原来沃尔也不是男人,他其实是个女性,他的啤酒肚其实是孕肚;
原来,Tina和沃尔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类,他们是另一种“人类”。
难怪之前所有努力融入人类的集体生活,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论是人类的打扮、穿衣、吃喝玩乐,都一直让Tina觉得如此别扭和压抑。
两个人相爱了,在原始森林里享受着完全属于他们的时光和独有的爱的方式。
可是,好景不长。
沃尔慢慢暴露出对人类的仇视,并且怂恿Tina一起参与他的复仇计划。
原来,当年一波这样的“非人类”被人类当做研究对象残害。
Tina的老爸其实是养父,他也并非失忆,只是良心愧疚不愿意向Tina提起往事。
当年他是关押“非人类”的精神病院里的一名护工,不忍看到刚出生的Tina也被当成研究对象,主动要求照顾Tina。
而Tina的亲生父母早已经作为研究对象被“杀害”了。
Tina开始犹豫和两难。
一边是抚养她长大的人类世界,一边是她向往的同族世界。
而Tina还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特殊的“快递”,打开盒子是一个和她一样的“非人类”婴孩。
游走在人类与非人类的边境,Tina又将如何选择?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外貌用人类的审美角度来评判,显然是丑陋的。
就如同我们看到影片中的Tina,尽管知道她是纯良的,行为规范的,但是,依然觉得“她长得丑”。
这恰恰也是导演试图让观众从一个客观的视角去思考的问题——那些你认为和自己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你将如何完全放下自己的主观与偏见,去接纳和认可对方呢?
影片获得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很显然这份奖项也证明了影片中的雌雄同体、跨性别是对LGBTQ群体的关注。
它亦抛出一个命题:少数群体在经历了自我认同后,是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坎坷,还是充满负能量的看待不公与歧视?
影片还获得了第3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提名。
看看男女主人公真实的长相,化妆造型确实很厉害啦!
▼
影片节奏舒缓,构思奇妙,导演阿里·阿巴西 (Ali Abbasi)出生于伊朗,八零后,拍摄的电影目前包括《边境》一共只有三部。
*悄咪咪说一句:影片中的丛林啪啪啪是亮点,画风奇特。
在深秋小屋公众号后台回复 边境获取影片熟肉资源-END-
5/5什么是文明?
是有种族太丑了 我们称呼他们为野人 然后去捕猎他们吗 是有种族太聪明了 我们说他们是恶魔 然后去建集中营吗是有种族太落后了 我们帮他们现代化 然后摧毁他们的家园吗是有种族太美了 我们去丑化他们 然后让他们臭名昭著吗 导演阿巴斯脑洞大开 提出了关于不同种族如何共融于当今社会的设想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捕杀印第安人开始 再到希姆莱建立了集中营消灭犹太人 400多年 时间却仿佛停滞 再牛逼的工业革命也没改变人性的丑恶 即只要不符合我的审美、我的文明价值观,我就要让你灭亡 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到 “人类族群本来就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共同体 却因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分为敌我 互相残杀” 怎么样共融 怎么样共生 是当今世界格局下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移民问题怎么面对 那堵新的、偏见的长城如何推倒(outside and inside)是否继续保持着“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偏见 是否仍然会有“圣母院被烧了活该”的丑恶言论 都会对将来人类文明的形成或者灭亡起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恶的倒行逆施 法的尊严丧失 都会让我们滑向罪恶 影片中Tina最后还是回归了自己的本真 回归了自然 脱离了人们的现代文明 收获了自己的孩子 那么她之后会不会接受邀请去往芬兰(种族集中地) 以及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都将是一个新鲜的期待
欣赏的一点 他讨论的层次很多 而且主要是针对人和自然的关系 国内的电影是从来不会关注的角度 国内没有电影会去批判人类和自然是对立面 因为我们国家是在发展中必须得牺牲自然 但是瑞士丹麦这些国家他们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电影想说的是人类经常以自己为主体以世界为中心的角度去看所有存在的事物和哲学 但是其实人类只是这个宇宙中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族群 把范围缩小的话 想讨论的是女性/少数群体在男权社会生存中的限制 被审视 这电影就是很让人惊呆 居然把这种超现实的题材用现实的手法去拍摄和讲述 让观众觉得这么离奇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很合情合理 好像真的可能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 我也特别欣赏这种导演他敢于挑战观众的反感情绪 因为会有一些视觉上看起来不舒服恶心容易联想到负面的道具和特效化妆 但我觉得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想让观众喜欢一个元素是很难的 很容易庸俗 但是让观众讨厌是很容易的 同时它的有一个利得住脚的目的 不是为了纯恶心而恶心
第1200个标记,后半个小时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之前做到让我全片观感都这么难受的是《索多玛的120天》《生吃》和《霓虹恶魔》,可是这部电影比上述的要差不少,从社会边缘人入手,却又写了个非常带有奇幻色彩的剧本,不得不说像是导演想复制拉丝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走捷径,但是全片除了那一场激情戏之外都太无聊。KGN:40/100
不行口味太重了
我觉得我的基本三观,还是倾向于审美的,至于审丑。。。大概是电影节评委的嗜好。本片真的非常近距离特写的进行了完整的审丑,真的是丑到吐血,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在我这,连心理关都过不了。至于电影的内涵和立意,我倒是觉得非常扁平化,无非是人性,外表不能决定人性,异族也不能决定人性,一旦接受了圣母教。。额,不是,是善良博爱,所以,这也就是个丑陋躯壳套用了一个剧情版的与狼共舞,特殊种族都心向人类,真的我们左翼赛高啊
以北欧电影标准的冷静克制姿态讲述内容看起来惊世骇俗,本质却依旧是「党同伐异」的故事,「边境」象征着某种站队的划分,当自我完成「归类」后原本所有常规的价值标准与善恶都失去了约束力(唯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主义是绝对的「正义」),电影中刻意的「非人性」的表演让一般的「正常人」都有发自内心的生理厌恶感。
女主对男主说,恶魔有什么好延续的。这句话也同样适合繁殖狂。
兽面人心,匿藏在人间,脱掉制服,人与兽之间,森林河流,交合天地间,人妖难分,善恶难分,边境在人心。
树林真好看。
用个本土妖怪故事,影射现状欧洲乱象,主流人群中的边缘人,是怎么回归边缘的。
本来很容易就能表达的东西,非要磨磨唧唧半天,情节非常拖沓,看的能睡着。经常是整个屏幕就放那么大一张丑脸,还没什么表情,不知道导演想干什么。这么多跟风吹逼的能把一个烂片吹成佳作,真愁。
。。。。
本来觉得只是个奇幻故事,但要结合导演移民二代的身份来看,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再代入宗教色彩,所有的影像基本都成了表象,“边境”这个名字就更有意思了。
09/03/2018, Telluride. Surreal, dark, uncanny, and raw. A search for identity, morality, and gender and sexuality. 最美的两个镜头:他们俩在阳光充溢的林间赤身奔跑,下暴雨时在湖里游泳。表演很好,演员之间的chemistry和dynamic都呈现地很足。配乐也挺棒的。电影里的某些元素挺有趣的,但故事本事却有些老套。Surprisingly intriguing and strangely electrifying.
开始还以为是个神经质的片子,耐着性子看到后半段。。。尼玛
俄语配音版
结局喜欢极了,原来爱情可以这般美好,他找到了同类,她喜提新生命,在找寻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的路上,每个人都要被雷击中几次
开眼界了!独属北欧的生猛和奇幻,这个导演也算熬出头了…关注中!
脑洞惊人
打扰了,欣赏不来,而且很恶心
设定非常之神奇的片,其实细想,还蛮小清新的呢。至少,很环保。
【3】奇幻壳,政治心。仅就故事而言还算有趣,探讨野兽-人类的关系颠覆,前半段的悬疑与奇诡感相当诱人,奈何后半段偏要植入所谓社会隐喻,这一层面上的作者性苍白无趣,或者说没有找到更好的植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