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相信很多人心里面都憋着一句国骂没有骂出口:薇拉要有多傻 X,才能容忍渣男初恋带着妻子住进自己的闺房,深夜还要听着近在咫尺的喘息。
但是这人世间有多少人戒不了烟、戒不了酒、戒不了毒、戒不了网,就有多少人断不了情思,斩不断孽缘。
你可以骂她傻,骂她痴,骂他渣,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同样的剧情可能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缉毒警为了帮助爱人戒毒,不惜铤而走险,故意染上毒瘾,再与其一起戒毒,结果当然不会是童话故事。
人可能做出的最蠢的行为就是挑战人性!
整个故事大部分除了热火朝天的战地就是同样有温度的房间和床第。
可看起来就是觉得冷冰冰。
严格说,我看不懂吧。
两个女人其实长得有点像,所以晃来混去的最终,老分不清谁是谁。
反正大概讲的就是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
OUT 感情哪里需要分析呢 身体就更不需要理由 特定时间场合下 莫名其妙或者命中注定的发生 当今天来的时候,也就是结束当你生下来就是要死去 不谈情爱 一些画面 抽出来当作相片 有浓郁的 英伦
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
——泰戈尔《飞鸟集》在家静养,断断续续地看电影,零零散散地读书,难得的平静和休息。
偶尔从睡梦中醒来,然后买菜、烧菜,平静而又平静。
偶尔参加好友的酒局,打发着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平静而又平静。
《爱的边缘》(又名美丽诱情)就这样在一个遮掩着秋日的下午,击中了懒洋洋的我。
一段文人的不伦之恋,纠结在一个天才诗人与两人女人之间的床笫情事,潜伏在平静的海面和几间精致的小屋,贯穿于一个1小时50分钟的电影,《爱的边缘》。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故事背景设置在1940年代的伦敦,一个处在灯火管制时期,战火纷飞与床笫之欢并驾齐驱。
诗人狄伦偶尔在酒吧里遇见了久违的初恋情人维拉。
两人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数年后,维拉成了一名歌手,狄伦娶了敢作敢为的凯特琳。
故人重逢,再撞火花。
凯特琳与维拉成了朋友,亘古不变的友谊,是电影要表达的重要主题。
难解的三人情感关系,因为一个军人威廉姆而发生改变。
威廉姆是个得到维拉身体的倒霉蛋,可是从摧毁人性的战场上爬着回来时,他发现自己的老婆维拉与老情人狄伦再度重欢,自己的所有积蓄也让这个女人用来救济一个滥情的诗人,小镇坊间传说着两人孩子的父亲也是狄伦。
恍然间,一切都与这个一辈子的情敌分离不开。
愤怒的杀戮。
威廉姆躲开了战场上的子弹,但是他决定向这场心灵纠葛开战。
提起枪,狠狠地扇了妻子的耳光,然后冲向狄伦和他的朋友,一个足以摧毁这间小屋的手榴弹,在没有拉响之前,他听到婴儿的啼哭,人性在一刹那间苏醒。
在他的妻子维拉的搀扶下,回家。
逃过了审判一劫,他终于明白维拉说的“我爱你”是真心话。
经历了战火和人性的洗礼,他终于知道了平静的生活已经回归。
爱很短,遗忘很长。
——聂鲁达《邮差》扭曲的风流,纠结的爱情,是源于一个诗人和两个女人的孤独。
狄伦,自私的天才,自大的天才,一个颇受争议的天才,一个嫉妒成性的天才。
在片尾处,他说:除了愤怒的月亮,我不为那些骄傲的人,在波涛汹涌的纸上抒写,也不为有夜莺和颂歌作伴的伟人,我只为恋人们她们的臂膀,拥抱着岁月的苦痛。
这样的诗句,不由得让人想到劳伦斯,一个脍炙人口的情色作家,或者是那个可爱的《莎翁情史》。
只是,美丽的诗句只能陪伴着一个风流浪子的孤独,就像用女人来激发写诗的灵感一般,上帝总是塞你右手一个梨的时候,从你右手中抢走一个苹果。
此事古难全。
他只有指尖不离烟,性格仍旧自大而不羁。
当这个男人仍旧渴望着能游离在一个妻子、一个情人的情感中,仍旧做着伟大诗人的博爱梦想时,维拉用几句话深深地刺激了他。
“你只是想要那个沙滩上的15岁女孩回到你身边,并非我。
你脑中只有故事和诗句,可是我要的只是现实。
威廉姆,让我真实”。
凯特琳,因为敢作敢为,和狄伦成婚;因为敢作敢为,而对着狄伦在地毯上撒尿而狂笑;因为敢作敢为,而勇于接受第三者维拉的出现;因为敢作敢为,而容纳了一切,尽管最后像个忍气吞声的小怨妇。
“我可以激发狄伦的灵感,但是谁来激发我呢?
”这是凯特琳与维拉第一次的心灵对白。
维拉,一个性情的歌手,冲撞了一段美丽的初恋,冲撞了一个诗人的澎湃内心,也冲撞了一个军人丈夫的愤怒和温情,当然,最关键的是,她冲撞了自己的平凡人生。
“别让自己孤独”。
维拉与凯特琳,在诀别之时,两个女人俯在车身互相说。
电影已落幕,一个追求自在精神的故事,在脑中挥之不去,一个是非对错难分的抉择,悬而未决。
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燃尽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的灰悬在半空中的尘土标志着一个故事的终结之处——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偶然在PPS上发现的。
因为Keira Knightley,就不假思索的看了下去。
和《赎罪》里的角色一样让人铭心。
战争题材为背景,剧情的发展为情感注入了更多元素。
事实上看似狂傲,烂漫,有才又邪恶的DYLAN在片中有很多戏份,虽必不可少,却仅仅是线索,让人探索Vera最终的情感归属。
——让WILLIAM“back to me"。
back toVera。
恍然大悟的是她最爱的不是儿时青梅竹马。
虽然他们一起伴着音乐起舞的融洽,默契让人着迷,羡慕又无法介入。
虽然她能给DYLAN的作诗灵感是唯一。
但迷幻的爱情在浴缸的出轨后就预警般地瓦解了。
身为人妻的Vera终于挣脱年幼的枷锁,对DYLAN,对DYLAN的诗作才华,更多的是多年来无法自拔的迷恋而已。
意识到这些的Vera,抱着自己怀里的生命,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救赎,对WILLIAM的等待,愧疚及爱。
也是在同时,在经历了与CATHY最早两人的妒忌,猜疑,钦羡及至亲密无间后,她从背叛后的初期对CATHY的掩饰,谎言到最后痛心的纠结... 无一不在体现原来和CATHY微妙的情感才是她最珍视的。
她希望CATHY也能“back to me”。
我相信如果可以选择,她绝对不会伤害CATHY。
然而正是因为我们的渺小和普通,种下因,犯错,结果时才愈发清醒。
知所想所要。
想来DYLAN是可悲的,他到最后因为愤恨将WILLIAM告上法庭,面对Vera的祈求,竟让她回到他身边。
Vera一句反驳惊醒梦中人“那你能跟CATHY离婚吗?
你离不开她......我爱的是WILLIAM。
”是的,DYLAN无法离开的其实是CATHY。
那个对他不离不弃的,无数次凶吵,绝望,就算知道他把心给了Vera,知道他放荡的私生活后只能折磨自己后又继续依偎回他怀抱,和他同甘共苦的CATHY,其实才是他身陷贫困潦倒时给他勇气继续生活下去的人。
为什么人们常常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却遥忘不可及的曾经的梦想呢。
珍惜眼前人才是爱的真谛吧。
而CATHY,这个什么都心知肚名的女人,守着一个糜烂又不忠的诗人,还与他的红颜知己相知相伴。
尽管两个人的背叛令她痛苦不堪,她却以宽容释怀——在最后搬家与Vera告别时,复杂交织的眼神及Vera的一句“写信给我”... 她身上闪耀的光辉人性及——对丈夫的爱及视Vera为闺中密友至高的情怀让人流连。
是个隐忍,有大爱的角色。
WILLIAM呢,他的变化是以战争为转轴的。
他给Vera的,无名指的戒指象征着爱情的承诺。
带着爱他光荣地赴战了。
岁月流转,当他负伤回来,经历了战争惊悚的场面,他在梦中血淋淋的战场里醒来。
伙伴们走了,他带着并不被称颂的荣耀回来,看DYLAN与政客饮酒作乐,不名就里地谈论战争...看Vera与DYLAN携手漫舞,听着小孩的哭闹声,似乎大家过得一如既往,眼前的现实却不真实般地模糊了他的思想,就连经历的战争也变得飘渺起来,他迷失了自我。
他需要Vera的支持,爱的支持。
然而Vera与DYLAN的不约而同,CATHY无所谓似的漠然,让他心生妒意,看着自己的骨肉却影射到别人的影子。
极其可悲却又令人怜悯。
战争的时光——无情,血腥及寂寥让他害怕,不敢回首及正视。
他举起了枪,想和DYLAN同归于尽...最后,Vera的爱终于唤醒他,爱的结晶也终于拯救了他。
我们其实更像WILLIAM,有意气风发的时候;而战争就像是必经的风景及变数,于是我们变得脆弱,不堪;但终究我们都会觉醒,找回自我,从爱里重新开始自己的旅程。
爱实在有太多的边缘。
太爱;不爱;没有不爱也不是很爱...你是哪一种呢
爱很短,遗忘很长。
爱情由浪漫变得真实的过程,是生活由理想变得现实的过程。
扭曲的风流,纠结的爱情,是源于一个诗人和两个女人的孤独。
他——真的不曾改变。
他对薇拉的爱是一种从头到尾的认同和忠诚。
在爱情里面,只有低到尘土里面的卑微,没有谁可以保持着高姿态——除非他不爱。
自古最懂女人心的从来是女人。
她,优雅美丽,歌声婉转,吸引众人目光。
威廉对她一见倾心,从此追随至死;迪伦对她似余情未了,若即若离。
薇拉是诗人的初恋,在14岁的时候和诗人在沙滩上度过一夜后,这年少的爱情就一直没有熄灭。
像冷风又吹燃的烟蒂,明明灭灭的火光,一地烟灰,闪躲着的不死心。
遇见的时候,诗人已经结婚了。
诗人的妻子,诗人的红颜,两个女人的暗涌,两个女人无声的对峙。
诗人的妻子深爱诗人,甘愿去做一个趴在地上擦洗地板的主妇,为他生儿育女,为他牺牲青春。
解脱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就是不再爱他。
但她没有办法少爱他一点。
故人重逢,再撞火花。
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止有一个人。
愿天下女人都如凯琳和薇拉般最终释怀,到底流水的男人铁打的友情。
你看我,你看着我,我们都已经成人了,你眼里的我,是十四岁的我对不对,你从来都没有仔细看过现实中的我对不对,迪伦你醒一醒,你的生活里难道除了那些诗句除了写作,看不见其它了的吗。
迪伦的一生,真正爱过人吗,他用诗句讴歌着爱,他体验着他笔下的爱和痛苦。
一切都是你想象中的世界,一切都与你看到的无关。
对诗人的爱像是悬崖绝壁。
爱上诗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在诗人的心里,所有的爱都应该是自己的。
他所爱的只是爱情里面爱上那一瞬间的感觉。
诗成了一种媒介,诗人爱女人是化爱为诗,女人爱诗人是化诗为爱。
借前人旧事,抒自己心中块垒。
这是因为懂得,而生出的恩慈。
诗人永远生活在诗歌里面就好,现实里生活的诗人都是不可爱的。
爱诗就好,爱诗人还是罢了。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人们都喜欢回头看,人们不愿意衰老,人们都不想忍着疼往前走。
或许女孩到女人的跨度使她明白,诗人爱的并不是她,而只是14岁时海滩上的那个小女孩,他的所要的东西停留在14岁那年,没有前进,爱的并不是现在这个自己。
同样被一位诗人所深爱的林徽因,她回忆徐志摩的时候就说,徐志摩爱的并不是她,而是那个他用诗人的情怀所创造的林徽因。
最终薇拉如林徽因一般冷静坚定地守在自己的丈夫身边,守住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女孩子一辈子需要的不是first love,而是last love;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让我爱的死去活来的人,而是一种让我们有安全感和依靠的生活,女人最终应该嫁给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
你只是想要那个沙滩上的14岁女孩回到你身边,并非我。
你脑中只有故事和诗句,可是我要的只是现实。
威廉,让我真实。
你想要的是沙滩上那个14岁的女孩,不是我。
这部电影来自于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1945年3月6日,在英国的纽奎小镇,一位战场归来的军人威廉·柯里克对着著名诗人迪伦·托马斯的房子持枪相向,并连放数枪,惊得诗人和妻女以及一屋子朋友容颜失色。
所幸最终无人受伤,威廉以蓄意谋杀罪被捕,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
当然还要再添上一笔背景,历史才能愈显摇曳生姿:威廉·柯里克的妻子是迪伦·托马斯少时青梅竹马的恋人。
战争、爱情、诗人,荡气回肠、浪漫瑰丽的要素具备;两个女人与两个男人,恩怨情愁、目眩神迷的画卷昭然若揭。
这样的故事,不拍成电影还真有些浪费。
不要以为有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存在,就把这部电影当传记片,它其实更像编导对这个故事来龙去脉的全新演绎和自我解读——所谓借前人旧事,抒自己心中块垒。
电影说到底关注的是两个女人——迪伦的妻子凯特琳和旧情人薇拉,她们互相之间因对同一个男人的爱,而结成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莫逆于心,那里面融会了理解、交心、嫉妒、扶持等诸多斩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如《太阳报》的评论所言:“假如托马斯还活着,他一定会对这样黑暗地描写自己感到强烈不满。
但是,这基本上不是一部迪伦的人物传记片,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对《爱的边缘》感到不满。
”******即便我不把本片视作一部传记片,我还是有不少不满。
影片前半部分飘乎得犹如脚下无根,不知所终;朦胧得仿佛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看得人颇有些不耐烦。
就在我以为这部电影就要这么醉生梦死下去的时候,真实的战争氛围终于扑面而来,随着威廉的归来,电影突然注入了生活的质感,重新回到了地面。
如同薇拉在法庭外为挽救丈夫威廉,而对迪伦毫不留情的一语道破:“你想要的是沙滩上那个15岁的女孩,不是我。
”“你有的只是脑子里的故事、词语,我得现实一点,威廉才让我真实的活着。
”******要特别谢谢希里安·墨菲、西耶娜·米勒的表演,他们挽救了这部电影。
希里安·墨菲饰演的威廉,夹在两个光彩照人的女人和一个离经叛道的男人中间,是最普通的一个,初看颇不起眼。
但随着剧情衍进,却光彩渐露。
初时的纯真热情,战争后的呆滞与疯狂,还有历经沧海后的平静坦然,都被他不着痕迹的演绎出来,目光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他吸引,心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被这个人物打动。
西耶娜·米勒,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她的电影,但是拜娱乐八卦所赐,即便我搞不清她到底和多少男明星卿卿我我过,但至少这名字是记住了。
至少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她不仅是个够八卦的明星,也是个够水准的演员。
那种看似不在乎的疯狂,那种痛过哭过的挣扎,那种看透命运的随遇而安,都让人触碰到凯特琳不羁外表下的柔软。
至于另一女主角凯拉·奈特利,她的表现如同这部电影,后面部分比前面部分好。
但还是忍不住要说,奈特利小姐,可不可以请你不要演什么电影,都扬起你那骄傲的下巴好不好。
希望有一天你的表演,让我彻底忘记你是凯拉·奈特利。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扮演迪伦·托马斯的演员马修·瑞斯,他其实演得很好,让我看见这位诗人就心中不耐,但这样的不喜情绪,却让我连带着对扮演他的演员都不想置评。
电影中威廉愤然举枪射向迪伦的小屋时,颇有大快人心之感。
我无法掩饰自己对这个男人的厌烦——任性妄为,却天经地义;恃才傲物,但无力养家;纵情声色,偏还自私善妒。
这样的男人,在文学史上是了不起的诗人;但在生活里,他只是个无用的混蛋!
绮丽的诗句和绚烂的意象都是天才燃烧换来的。
天分太高,就成了事事理所当然的资本;燃烧过度,就难免伤及无辜。
本片中的迪伦·托马斯无疑就是他人的地狱。
而能无怨无悔爱上这样男人的女人,都是了不起的。
电影里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位写出过“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句子的天才诗人,于1953年11月9日,在喝下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于纽约白马酒家,终年39岁。
诗人永远生活在诗歌里面就好,现实里生活的诗人都是不可爱的。
爱诗就好,爱诗人还是罢了。
昨天晚上看的是<爱的边缘>.快一年了,终于把它给看了,这感觉,好像迷恋健身的肌肉男第一次要吞下传闻中恶心至极的蛋白粉...长不长肌肉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生猛也需要内服外调,并且,竟然觉得狠美味...我尝试罗列当初拒绝看这部片的理由:不喜欢奈特莉的脸型看上去太过商业的海报无数杂志对"服装+演员"时尚参考度的褒扬之音,真的狠吵..那么接受的理由呢:我得承认,是西耶那米勒..以及."必须做点什么."就规定自己一天看进去一部片.在无休止的变化令人猝不及防的年份里,混乱总好过崩溃,我这样以为.混乱大有暴乱之嫌,错乱之趋势..妙就妙在"the edge of..."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不就是这意思.身为中国人,挺庆幸不是通过杂交了解这个道理的.
爱上诗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电影里的凯特琳和薇拉这两个爱上同一个诗人的女人,仿佛两朵不同的花,虽然在诗人的眼里同样美丽,或者同样爱,但也仅仅是爱而已,而不是保护或者呵护;而她们自己在彼此的身上找寻自己也在救赎自己。
这样的过程充满了苍凉和悲伤。
诗人与普通人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同样都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是转身之后,普通人会去菜市场买完菜做饭吃饭,然后去微博骂骂人之余仍旧要算计着下顿饭如何吃到那件心仪的衣服要攒钱买到;诗人呢?
会因为这良辰美景感慨或者愤然,然后坐下来吃饭,然后再去感慨或者愤然。
诗人的眼里只有美丽或者不美丽而缺少生活,否则怎么能成为诗人?
所以,电影里的爱情满是无奈的哀伤,得不到的求不得的握不住的,在爱情里面,只有低到尘土里面的卑微,没有谁可以保持着高姿态——除非他不爱。
是的,诗人迪兰不爱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他所爱的只是爱情里面爱上那一瞬间的感觉。
为了这感觉,他可以为了凯特琳去决斗,也因这这感觉他心安理得的接受薇拉的接济,不管这个女人有远赴战场生死未卜的丈夫和同样需要喂养的婴儿。
因为,在诗人的心里,所有的爱都应该是自己的,没有理由无需原因,他自然也享受的心安理得——如同他与薇拉的对话那样,薇拉:你不能这样任性,诗人顽皮的笑着说:这有没有什么坏处。
是的在诗人的眼里自己的任意妄为永远都是事出有因。
这或许就是诗人爱情故事的悲哀之处——诗人的世界无法理解和进入,爱上诗人的人永远在诗人爱情的边缘张望或期盼,却无法再进一步。
我想这也是电影片名的原因之一吧。
薇拉与凯特琳是同样不幸的两个人,凯特琳因着诗人曾经瞬间产生的爱情而将一生付出,她渴望诗人的爱而不得,在与诗人所钟情的另一个女人薇拉的身上寻到了诗人不曾给予的温暖,但这样的温暖终究不会久长,她所求的无非只是诗人能够给予的关注与关心,来温暖自己的人生而已。
我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幕,薇拉去看流产之后的凯特琳,在卧室门口看到的是漠然的诗人,他并不知道屋内的女人发生了什么,而卧室内的凯特琳那样孤单而又寂寥的蜷缩在床上,所有的悲痛无法与诗人诉说,也不能诉说,她背对着薇拉依然假装着无所谓的坚强,只是这样的坚强在旁人看来却是满目疮痍的忧伤。
薇拉看上去比凯特琳好一些,她早一步看清了诗人的爱的结果,于是她嫁给了威廉,在这份婚姻里或许爱情不多,但是依赖很多,我相信在与威廉的婚姻里,薇拉充满了诚意,她如同任何一个女人一样,渴望着安定从容的生活,而威廉确实可以给她,但是这样的期望却因为离诗人太近而变得遥不可及。
在威廉退伍之后,种种的猜疑与不信任还有那些战场上带回的伤痛将这个曾经许诺会爱护她的男人摧垮,于是间隙和猜疑让这个男人扣动了扳机,也让原本互相扶持的两个女人之间的纽带瞬间分崩离析,故事已经无法继续,每个人只能各安自己的天涯。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虽然两个女人约定她们会常常联络不会相忘,但是关于她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结束了,甚至连一个句号都没有。
最后导演让薇拉和凯特琳隔着车子握手承诺,这一幕真的让我潸然,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已经无法再相拥取暖了,她们曾经美丽美好的人生瞬间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和温暖,她们今后的人生已经注定未必会幸福。
甚至连温暖都不会再有了。
所以她们才说:不要寂寞。
是的,只要不寂寞就已经很好了。
PS:电影里的诗最爱这一首:When only the moon rages And the lovers lie abed With all their griefs in their arms I labour by singing light Not for ambition or bread Or the strut and trade of charmsOn the ivory stagesBut for the common wages Of their most secret heart.
这个是一部我一直想去回味的电影,每次看完一遍总觉得有太多的事情似懂非懂,想再看一遍,跳出单纯欣赏美女的目的,我要挖掘这个电影更多的东西。
似乎女人都是很容易给甜言蜜语打动的吧!
明知诗人所谓的浪漫情怀如镜花水月般不可靠,还是义无反顾爱的死心塌地,就算他和全世界的女人上了床,就算他的心已经距离你十万八千光年,一首随意的有点瞎扯的甚至连情诗都算不上的烂打油,印上exclusive for you的LOGO,女人们乖乖就范,N次沦陷。
Dylan Thomas是WHO?
我不知道,对英国文学木有研究。
历史上说他才华横溢却生活糜烂,酗酒纵情,哈,似乎文学大师们身上总是纠结更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这是以我的价值观来评价的,或许对于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是对自己这一身份的最好诠释。
总之电影里的他让我恨得咬牙切齿。
一个死心塌地的妻子,一个念念不忘的初恋,两个女人的身体和灵魂似乎并没有让这位大才子满足,还到处乱搞ons,我就不明白一个吃软饭的男人怎么还那么好自信。
最后嫉妒自私狭隘甚至让他诬陷栽赃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太没天理这样的男人居然有人爱。
哎,我要降火气啊!
Vera是我喜欢的那个女主角,战争年代的地下铁,一片灰色,只有她一身夏威夷风情挤眉弄眼搔首弄姿莺歌燕舞闪闪发亮blingbling。
不得不说我最喜欢的KK给足了她气场(听她唱歌真的很难忘怀,所以我至今搜索OST未果,伤心!!
)。
不过,外表与内心的差距总是很大的,看似潇洒的她,始终不愿意忘记自己的初恋——14岁时与那个诗人混蛋的一切,看到caitlin和dylan一起使她默默伤心难过却又舍不得不去救助他们(又一个喜欢mental torture的);即使婚后还是跨出道德边界,试图找回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
但是,婚姻和生育不是对她没有改变的,或许女孩到女人的跨度使她明白,诗人爱的并不是她,而只是14岁时海滩上的那个小女孩,他的所要的东西停留在14岁那年,没有前进,爱的并不是现在这个自己。
这时她的冷静让我想到了同样被一位诗人所深爱的林徽因,她回忆徐志摩的时候就说,徐志摩爱的并不是她,而是那个他用诗人的情怀所创造的林徽因。
所以,最终Vera如林徽因一般冷静坚定地守在自己的丈夫身边,守住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我觉得Vera可以作为很多女孩子的启示:一辈子需要的不是first love,而是last love;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让我爱的死去活来的人,而是一种让我们有安全感和依靠的生活,女人最终应该嫁给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
额,我承认miss miller演的真的很好,这个是和她个性完全相反的一个角色(想当年她可是因为jude law偷吃毫不犹豫摘下戒指甩掉mr charming未婚夫的人哈!
我管你千人迷万人爱,偷吃就是该死,嗯我喜欢这样的女人)不过cat就真的很傻,留不住心也要留住人倒很符合中国古代妇女从一而终的性子;甚至明知道vera和自己的丈夫之间不清不白还放下一切和她做好朋友,这份宽容估计现在没有几个女人做得到吧!
一句话:girls are always the best friends of girls'。
她可以原谅vera也有出于对于vera帮助的一份感激,可是对于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她也可以容忍,我就不明白了。
更加天真的是,她去和陌生人上床企图报复自己的丈夫,可是自己的丈夫既不关心也不在乎,甚至连自己怀孕都不知道,how horrible it is!
我想男人们肯定都很想娶到这么贤惠的太太,可是对我而言,无法喜欢她。
我觉得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更何况她们share the lover。
不是所有爱着同一个男人的女人都要斗得你死我活的,that's awful and disgusting,能够睁一眼闭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难得糊涂享受相互安慰和扶持的快乐不是另外一种怡然自得的境界吗,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
当然我不是在推崇love triangle!
William是我认为这部片子里面最最正常和单纯的一个人了。
他喜欢vera,就是那种“我爱她就娶她”的坚定,一如所有军人的豪迈和率直,他对vera的爱是一种从头到尾的认同和忠诚,即使在妻子和诗人流言蜚语最泛滥的时候,假装的冷漠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因爱省妒,所以傻乎乎拿着枪冲到诗人家里,最后又差点给诗人陷害坐牢。
汗啊!
军人就是不如诗人狡猾!
其实他开始不是对vera与dylan的暧昧一无所知的,但是他的爱足够包容和深沉,他对vera讲的那一套first love和last love的理论真的让我感到很amazing,因为通常的理论往往是相反的。
即使经历了妻子的身心分离,自己的极度与狂躁,对于战争的阴影,他的真心和执着还是换回了the happily ever after!
all right, he truely really actually deserves that. 似乎扯了那么多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给文章取这么样个名字;电影中的人们一旦发现自己走到爱情边缘的似乎就是走向了生活的边缘,于是压抑苦闷寂寞油然而生;love triangle的必然结果就是每个人必须小心地在自己的生活边缘catwalk,很想用力把对方拉向自己却又怕用力过度失去平衡,可是事实上,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即使已经走到爱的边缘,并不代表那就是生活的边缘,生命的边际。
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知有一个人。
forget the past, then u can embrace the hope and the future. 最后赞一下这部电影的服装和造型,真的是让我赏心悦目。
还有如油画般漂亮的画面色彩,that's so fabulous!!! 视觉的享受最最直接,不是吗?
想吐啊 那个迪伦什么鬼 两个姑娘围着他转 完全没感到魅力 毛线天才诗人 这个男演员太油腻了 只感受到渣男 没有感到才华 恶心 没想到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是他写的 经常get不到凯特颜值 这里面有几个镜头还是漂亮的 有毒吧 国外再开放也不是这样把 当着老公的面跟别的男的搞暧昧亲嘴跳舞啥的 服了 我的三观啊 看了不少三人行的 这个真的恶心人 四个人里面只有墨菲的角色让人喜欢 想骂人 没有丹尼尔刘易斯的颜值气质演渣男真的太恶心了吧 这男主油腻到让我看不下去 两个女主也没有百合的感觉 这男主选角太失败了 长的丑气质猥琐怎么可能让两个美女爱的不行 导致主要人物迪伦根本立不住 woc 诗人原型也好丑 这个迪伦死渣男连个男人都不是 别的男的上战场保卫国家 这个sb诗人就会躲在后方勾引女人 我真的不行了。
这是我观影以来遇见的最恶心想吐的渣男了 到酒馆冲突这场戏 这个诗人真是恶心死了。
自己不上战场 把人老婆上了 还对墨菲那种嘲讽的态度 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啊 一个臭比 就凭会写几句酸诗 就这样得瑟 真的吐了 战争年代人真正的文艺青年都是通过文艺爱国救亡 就这个死诗人写酸诗玩女人 这种格局 这种胆量 也有女人爱真的吐了 不知道真实故事 但这个电影故事恶心到我了 我现在心疼死墨菲了 演迪伦的这个男的恶心油腻到让我骂了这么多 我虽然是个文青 但我绝对不会爱上这样一个连人都不是的人渣诗人 再有才也爱不上 估计是个正常女的也爱不上 再吐槽下战时英国 都打仗了。
还一天天跳舞喝酒的 后方一点为战争担心的气氛都没有 服了 不是苏联 就这种态度根本打不过希特勒 就完全是战士上去卖命 后方照样歌舞升平 好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 女主也是脑子有病 你不爱墨菲你就不要结婚生孩子 都有了孩子了 还这么不检点 你对的起墨菲在战场上流的血吗 你控制不住自己就远离那个诗人啊 军人家属如果生活不检点在我国都是有罪的 这个女的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刚结婚后跟诗人搞暧昧 有了孩子丈夫上了战场更控制不住自己 服了 这女的也够渣 就算为了国家的士兵 你再不爱也不该出轨伤害墨菲 就这样吧 两星都给墨菲恶心坏了 墨菲扫射 迪伦人渣胆小的捂着脸流泪 哈哈 不是牛的很吗 惯会仗着自己一点破才华发表高见 戏弄别人 嘲讽别人 还开车故意刺激墨菲 怎么一见抢就不行了 连老婆孩子都没法保护 还得凯瑟琳劝说 这个男的我服了 这胆小懦弱的表情真的恶心 我靠 恶心无下限是吗 这个迪伦知道女主不会爱他了 他就恼羞成怒害墨菲 我彻底服了 真的人渣啊 又坏又胆小又好色又不负责任 史上最恶心男主 狗屁为了故事为了诗句 这就是个人品败坏的人渣罢了 何必为人渣找那么多理由说为了创造呢 要是诗人人品都这样 也写不出什么好诗要是真实的迪伦知道男演员把他演成这样油腻怯懦阴险的人渣 会不会气活过来 看完这个电影真的让人无比讨厌迪伦
于我,凯拉奈特莉乃影片毒药。
Cillian Murphy天生将高傲与羞怯、残酷与纯真、尖锐与柔美、坚定与暧昧、简洁与妖娆融合一体,且颇具隐隐的变态气质。在此种唬烂的片中竟只得充作惊鸿一瞥的深情状配角,实在是太埋没人才了,糟心呐。三人行+文人情节已经在亨利与琼中表达过了。片首的战时小调之歌词俨然是南海姑娘么。
不喜欢William,虽然他真的爱Vera。 更不喜欢Dylan
奈特莉实在不适合红唇艳女妆,没那个丰满劲儿。然后实在不能理解这种电影,爱真的可以无限制原谅被伤害后还一如既往么,至少我不能。
哟,有三人行桥段。某人应该很感兴趣
作为Dylan Thomas的fans,我看了十分钟就忍不住快进快进删了
《The Edge Of Love: Dylan Thomas 与两个炮友的故事》
感觉是 午夜巴塞罗那和赎罪的情节的结合版 判断女人之间的友情是否至真的一个标准则是 即使好友偶尔不小心背叛自己做错事 到最后仍可以原谅 在我心中 诗人是不切实际 自私的 即使再浪漫 也不是丈夫的人选 诗人只沉醉于幻想 不管穷困潦倒 所以嫁给他的女人也只有悲哀
要命了,凯拉奈特莉竟也可以艳成这样。战争版的《午夜巴塞罗那》。
很多过渡生硬,不顺。开头很没感觉,混乱不堪,到40多分钟处才有些感觉。即使这样看完全片还是非常不理解Dylan和Cat夫妇,不忠、混乱,情绪化。Cat和Vere的感情也非常情绪化,刚刚还低落着接着忽然就狂奔大笑,程式化。Dylan, 彻底的混蛋。我不认同他所谓的才情。他的诗,用画外音朗诵的我都想静音了。这个混蛋。两个女孩,很美。Sienna Miller很不错,Keira Knight却一般,表情已经太熟悉了。幸好有Cillian Murphy。顶这个有神经质眼神的年轻人。
很美
所有角色都闪闪惹人厌
配乐和画面5颗星,Cillian Murphy&Sienna Miller5颗星。如果英雄爱上了你,为什么还要向不靠谱的诗人献上无谓的爱?
为了里面的风景和服装给四分
the edge of loneliness
你们是多喜欢cillian啊。。我觉着KK还好啊
我不是很懂
四角,但歌很好听
诗很美丽,梦幻,有丝绒的质地,但是创作诗的诗人,却总是鲜为人知的过着不齿的生活,卑劣,自恋,兀自伤害他人。这是不是个悖论?诗中永远有爱,有美,诗人,却是没有爱的,不堪审视
和<<偷心>>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