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不错 ,台词不错 ,细节不错。
把一对“为了真爱”双双出轨离婚,再把他们自己打败了的男女,演得很透。
金句也很多:1)刘娟说:“谁没有真爱过?
我们当年也是真爱。
你怎么知道你不会变成我?
” 2)医生说:“多巴胺只能持续半年到三年,最终会消散。
艺术家的多巴胺受体比常人也许多,更浪漫,其实都是多巴胺带来的病态。
” 3)陆松说:“我们都是贼,都是高手,都是惯犯,作案手段相互明了,在对方心目中也永远是贼。
” 这些确实都是警世通言。
结尾很残酷,值得每一个在婚外以为自己遇到真爱的人去细品。
这两日,许志安出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无巧不巧,这部电影就登场了《如影随心》,陈晓、杜鹃主演,讲述两个出轨男女离了婚,却终究没法厮守的故事。
《如影随心》可惜,豆瓣评分4.4。
最初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陈晓。
看过《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剧本老套,但是陈晓饰演的沈星移令人难忘。
沈星移风流不羁,眼中有星辰大海的沈星移,对事物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一旦认定,就非常固执,能豁出一切。
而对正义的坚持,又让他像极了骑士。
陈晓,很适合演这类角色。
所以我一看到《如影随心》,就觉得陈晓这次演得肯定不差。
他饰演的小提琴家陆松,也是一个不羁的角色——爱上了,就能抛弃一切,即使是才3岁的儿子。
陆松艺术家的思维总是少受世俗桎梏,内心敏感单纯,感情强烈。
他爱上的室内设计师文罂(杜鹃 饰),亦是如此。
文罂这段世俗意义上人人喊打的“自私”之恋,在两人的心中,却是圣洁而珍贵的。
圣洁到文罂容不下陆松的一点点隐瞒。
“陆松你什么事都不要瞒我。
”陆松不告诉他背后纹身的意义与前妻有关,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
有谁会主动向现任提起与前任的海誓山盟呢?
提了才不正常。
却不想,一次隐瞒,引来了文罂次次的怀疑,和越来越频繁的跟踪......
“我以为我们之间没有秘密,我们是一体的。
”文罂说。
她也容不下这段感情中一点点的不美好。
文罂陆松前妻刘娟(马苏 饰)在网上晒自己被抛弃的全过程,文罂本可以不予理睬。
但她偏要看,越看越入迷,屡屡在陆松面前提起刘娟的名字。
甚至引用刘娟的话攻击陆松。
“你是不是后悔和刘娟离婚了?
”
“你是不是后悔和刘娟离婚了?
”最终,陆松忍无可忍:“如果你一天到晚在琢磨这些,那咱俩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
“咱俩的日子还过不过了”不是陆松喜新厌旧,或忘不了前任,而是文罂太不成熟。
她要纯净至极的爱,永不消磨一分一毫的爱。
可知,这世上本没有百分百纯的东西。
再亲密的人也需要隐私空间。
再契合的两个人,也终究会有差别。
因为,那是两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
最终,他们留给彼此的,只剩背影。
同床异梦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过瘾——看,小三终究没有好下场。
但仔细一想,这部电影,实则是打着“出轨”的幌子,讲述爱情的泥淖啊
文罂的前夫,虽然和文罂三观、兴趣皆不同,但他有一句话说对了:“我们的身体承受不了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
”为了保护身体,大脑会下令减少多巴胺的分泌。
为了保护爱情,我们也会选择减少感性,增加理性。
但文罂要的是纯动物性的感性。
这既无法长久,也不高级。
更脱离世俗社会。
相较之下,陆松更入世一些。
他仅仅把音乐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带有“除了这个不会别的”的无奈。
而文罂,她的工作是室内设计,但她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她在自家墙上纵情挥洒,那一朵朵明艳的罂粟花,是她对艺术熊熊燃烧的热情。
罂粟墙绘虽然全片都在强调,偷情之人更怕被骗,更容易看穿对方的技俩。
但,我只看到了一个极度不成熟,甚至有些神经质的女人,亲手毁掉了自己抛弃一切换来的爱情。
文罂与前夫当然,我也不认同从一而终式的婚姻。
有谁规定,一开始热烈燃烧的爱情,就是正确的?
人的认知会随着阅历增长而改变。
如陆松与前妻,文罂与前夫,渐渐明白彼此不适合。
婚内出轨固然不对,但终究,他们还是选择斩断与丈夫(妻子)的关系,抽身离开。
难道不比那些两边都不肯放手的人好上太多?
难道要因为年少的不成熟而捆绑一辈子么?
陆松与文罂所谓“从一而终”,不过是古时为了稳定社会,保证繁衍的一种手段。
禁忌之恋,在解除禁忌之后的发展,在国产片里本是一个相对新颖的题材。
但剧本的零碎、肤浅,和杜鹃空白僵硬的脸,生生葬送了这部电影。
也葬送了陈晓精彩的表演。
杜鹃这种不打上片名,就是一张时尚杂志标准配图的剧照,充斥全片。
电影中所处可见的T台走秀这种酷似T台走秀的行走,几乎成为了文罂的标配。
更别说走马灯式的换装。
就像豆瓣网友说的,这快成了杜鹃的超模大片秀了。
至于剧情,我很怀疑,编剧是否写过剧本?
还是,只是一些概念的堆叠?
杜鹃全片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原本需要用神情传递的心理活动,全部用旁白代替。
霍建起导演居然还称:“此次拍摄光剧本准备周期就长达七年之久。
”对不起,这句话,已经快成为一个笑话了。
对比将禁忌之恋讲到极致的日剧《昼颜》,我们这部,简直就像一个MV,或广告短片。
2014年日剧《昼颜》《昼颜》是怎样抓住人心隐秘和人性暧昧的,怎样细细打磨剧本的,我想不用多说了。
那是一部能让人体会另一种人生的剧。
而《如影随心》,连起码的入境,都做不到。
如此,就不必去看了吧。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今天聊一部正在院线热映的现代爱情电影《如影随心》。
影片由霍建起执导,陈晓、杜鹃、马苏、王嘉、华少主演,柯蓝、高晓攀、关晓彤客串。
上映首日票房896万,预测总票房2550万。
(数据实时更新)剧情概述巴黎,文罂与陆松相识。
塞纳河畔,艺术与音乐相恋。
象鼻山,悬崖边,大西洋。
他们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至少也算一桩地久天长。
可我说的,只是已经发生的开头和不会到来的结尾。
中间还有一部分,恍惚于明暗之间,徘徊在困惑之缘。
文罂和陆松的爱情,纠缠在围城之外。
所以,各自背叛,舍弃一半。
他们知道,自己是做错的那个。
因为错,所以不安。
因为不安,所以怕失去。
因为怕失去,所以彼此猜疑。
因为彼此猜疑,所以再重蹈覆辙。
最终,他们无法面对这份心存芥蒂的爱情。
象鼻山,她去了。
悬崖边,他来了。
大西洋里飘荡着玫瑰人生的歌谱。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相遇。
导演霍建起霍建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和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
首部执导电影《赢家》,几乎获得了当年中国大陆电影界的所有奖项。
第三部个人导演作品《那山那人那狗》,虽然在内地预冷,但在港台地区收获好评无数,海外更是反响炸裂。
2005年执导《情人结》,该片让一度被称为“票房毒药”的赵薇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8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霍建起是一个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咋咋呼呼的人。
这部《如影随心》也秉承了他一贯的拍摄风格——故事不聒噪,人物很细腻。
杜鹃 陈晓 马苏 华少电影中,杜鹃饰演设计师文罂,陈晓饰演小提琴手陆松,马苏饰演学校老师刘娟,华少饰演医生郑可。
杜鹃的外形非常符合角色气质,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陈晓在片中的造型很日范儿,可能是为了平衡他与杜鹃和马苏的年龄差距。
马苏的表现可圈可点,演出了丈夫出轨离婚后的怨妇感觉。
华少的戏份不多,除了快速说完关于“爱情不会长久”的大段台词再次彰显了主持人功底,其他地方都比较生硬。
叙事节奏讨巧这部电影是以文罂和陆松从邂逅到分离的情感经历为故事脉络,但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家庭,这样的出轨爱情就违背了公序良俗。
所以如果正常展开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影片用模糊时间线的方式,把文罂和陆松的浪漫爱情放在前面,把家庭纠纷和内心挣扎放在后面,巧妙的避开了“粉饰出轨”的嫌疑。
当然,电影主题正是探讨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这点下文再讲。
画面极具美感《如影随心》在色彩的运用上,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唯美。
每一帧渲染都是一幅颇具水准的摄影作品。
影片如此赏心悦目,还要归功于导演霍建起。
美工出身的他,对电影画面的构图要求很高。
结尾略显仓促要说这部电影有哪里可以再完善,我想应该是影片的收尾阶段。
文罂和陆松的分手有些草率,反倒让他们之前的爱情显得儿戏。
最后象鼻山的擦肩而过,大量的慢镜头虽然升华了情境,但结合剧情就有些矫情了。
刘娟的再婚和关晓彤的出场也有一种为了结局而填坑的感觉。
为什么观众不买账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只有4.6分,3100人参与评价,其中给出3星以下的网友占了87.6%。
这样的口碑能不能代表影片质量,这里不做讨论,但至少反映了以下三个问题。
故事波澜不惊主题存在争议小众难有共鸣文罂和陆松的爱情是建立在二人背叛家庭的基础上,是是非非很难说得清楚。
这样一个故事,没有情感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其中滋味。
如果说这部电影注重的是人文艺术,那么与商业片强调票房利益和大众口味就完全是两个方向。
如影随心最后聊聊这部影片的主题——爱情和婚姻。
爱情,是这个世上最纯粹也最复杂的一种情感。
它可以肆无忌惮,也可以轰轰烈烈,不管以何种方式到来,我们都没资格去评判对错。
婚姻,是法律和伦理共同缔结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应该以爱情为基石,以责任为砥柱,无论以何种方式经营,我们必须面对最后的结果。
爱了就是爱了,但愿携手共度一生。
散了就是散了,不过是一段路走完。
如果两者只得其一,选择追求爱情还是选择忠于婚姻?
如影随心。
我是龙套夏一条,专注院线观影评分,电影故事解说,经典影视解析,原创情景视频。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和公众号:夏君放映,下期再见。
忍了半小时终于忍无可忍,把这部烂片关掉了。
为了陈晓而来,看完才发现导演是霍建起。
不得不说霍建起用的男演员都是我会反复爱上的类型,尤其是年轻时的潘粤明。
所以这部片子难看成这样,我怀疑是不是导演被绑架了。
陈晓也是惨,完全有实力也有颜值塑造一个浪漫爱情文艺片的,结果出来是这样。
扼腕。
我又仔细想了想,这部电影其实很像我有时候写的稀烂的文章。
如果不是一等一的创作小天才,写出烂文章的几率总是大过写出好的。
行吧,就是可惜了陈晓这造型。
先说此片最大的问题:表达方式。
台词有很大的表演性,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讲的台词我一听就不是在说给对方听,而是在说给作为观众的我听。
这让我很不适。
还有一些下定义的旁白,完全可以留白的,结尾拖沓,又故作文艺。
(再说一句,主题曲和片尾曲也不咋滴)感觉如果后期和审美不拉胯这个片完全可以上一个档次,但现在有点杂草包黄金,看上去很烂。
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打了五星。
首先,此片评分太低了,我想打高一点拉高一下平均分……真实评价8分左右。
笑死我了,之前还听说过很多人是不看豆瓣七分以下片子的,没想到我运气这么好。
我承认我最开始只是想看陈晓卷毛有胡子的造型才看这电影的……但后来我很开心并且以虔诚的心态对待了,有一些点,我认为比《花束般的恋爱》拍得还好。
这两部有相似之处,所以忍不住比较了。
关于爱情、婚姻的理解,看完又深了许多,非常感谢。
//编辑一下本片与《花束般的恋爱》所呈现出来的关系——它们是世俗认为失败的两种可能性。
四个人的故事三个人在纠缠,三个人只有恩怨,没有对错。
陆松即使没有爱上文罂,他和刘娟也不一定快乐。
褪去了激情的爱情是长久的爱情,那是爱情另外的模样,这样的爱陆松和刘娟之间没有。
文罂出现前,他们也只是将就刘娟de弃妇日记里写过,“有了孩子,谁还拿爱情那么当回事啊。
”陆松每日晚归的真真假假,她无暇顾及。
“没办法啊,这就是过日子,一地鸡毛。
”文罂想要他们之间没有秘密,看到的弃妇日记如鲠在喉,她不能当做没看过,她需要的是陆松的解释,陆松坚定温柔的坦白承诺陆松呢,他一再隐瞒,他想把所谓的伤害降到最小,他不想和文璎提起这些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影子。
他想要文璎的信任,坚定,不后悔最终是什么击败了他们的爱情,是内疚,内疚如影随心。
有多爱,有多深陷 ,那影子就有多么的 难以令人忽视他们的爱情是罂粟不是玫瑰,他们给予对方的,是令人窒息的爱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每个人都不完美。
爱情没有错,但有些爱情注定不能开始。
就像我们生而为人,却没有人问过我们的意愿。
能做的,只是清醒的选择罢了你问文罂,她是否后悔。
插足别人感情,被原配怼,被同事看热闹,让父母担心,最后成为单亲妈妈。
她也许会说,“我不后悔”。
因为那是她在劫难逃,命中注定的爱情电影结尾刘娟找到了自己新的幸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编剧用心良苦,意在启示婚内被出轨的女孩,“放手是对自己的恩,紧抓不放,自己也深受折磨”文璎和陆松,是命定的开始,注定的伤害
假如故事停在这里 彼此只是“兴趣相投的陌生人” 是某个平凡一天中的快乐写在最后 推荐韩国电影《男与女》,同样的题材,男与女刻画的是婚内男女从相遇一步步下坠的过程,男女双方的心路历程更加细腻
大概那几年昼颜走红?
(可是昼颜2015年,如影2019年,差了四年了)。
看了下霍导一直都在拍爱情片,蓝色爱情、情人结,不凑现在类型片和喜剧片的热闹,还坚持拍自己的电影还挺让人佩服的。
但是霍导对爱情的理解能让现代的观众信服吗?
他58年人,安顿写情感故事也是90年代吧,所以整个本子都是上个世纪的,一地鸡毛和婚外情,就很牵手那种故事,但是呢,却拿到2019年背景下拍,人物也还是30多岁而已,就有点皮之不存了。
张艺谋拍山楂树,也是那个年代的山楂树。
甚至拍父亲母亲的故事,也是讲那个年代的故事。
观众看了才有代入感。
远的不说,2008年的双食记,两女一男,面对出轨又是怎么做的?
不过如今审查却比之前严格了,所以正面表现出轨并且圆满结婚的故事应该是不行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所以电影最后归结为“选择”(?
),杜鹃愿赌服输,多了一次情感体验的故事。
不能把出轨写成伟大的爱情。
(那干嘛爱呢?
干嘛出轨呢?
闲的?
误会?
对浪漫的误信?
)性吸引力吗?
(看起来像,有还可以的床戏,但又不能拍的很se,我倒是想看陈晓演90分钟床戏)所以总觉得电影大概没想明白这俩人为什么爱?
又为什么又分手?
一见钟情(可以理解,陈晓的脸在人群中太出众)一次唱片摊子偶遇、围着巴黎铁塔跑啊跑就相爱了。
太浮于表面了。
让我拍,就拍两人特真爱,特欲火焚身,卢浮宫谈心、早餐play、画画play…..各种经典场景。
只有爱够深,才会伤够痛。
前一个问题没有交代好,观众还没共情,就只能看后面没啥意思的一地鸡毛(又不够狗血,什么跳楼啊,单位打小三的场景都没有。
看“中国式离婚”,蒋雯丽怎么逼陈道明的)。
或者像玻璃之城那样,拍小孩长大,发现相敬如宾的爸妈还有这么一段,然后再去找女主,罂粟花就是线索,中间穿插回忆,也挺浪漫的。
杜鹃演的没那么差,我还挺喜欢她冷冷的味道,就还是这样不太实务一样才会被陈晓骗(?
)吧。
但是又没有把陈晓拍那么渣。
应该多突出陈晓性魅力,杜鹃才能昏头昏脑迷恋上,飞蛾扑火。
爱情片白开水一样是不行的。
拍的倒是没啥问题,就是剧本没有写透,白瞎演员了。
—————又,整部电影代入一首歌就够了在东京铁塔(巴黎铁塔)第一次眺望看灯火模仿 坠落的星光我终于到达 但却更悲伤一个人完成 我们的梦想还有这首: 塞纳河的水 是心的眼泪 流过了漂泊的 人生风景 愿我们各自都有 美好的一生 美好的憧憬 爱在遗憾里更清晰
电影中把人性格软弱的一面通过几人的爱情故事展现出来,即是里面的人都是为自己心中对所谓自己以为的“爱情”的渴望而一次次去屈服,实则是性格中理性的成分与感性的对抗,而偏偏每次都由感性的冲动优势所战胜,后让恢复理性后的客观事实去买票,这种客观事实是不符合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而主角们痛苦的原由也在于与“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对抗,不过,这对抗即使成功也难逃文罂、陆松对自己良心的谴责,因为他们一面反抗主流的婚姻价值观的同时,自己真正的内心里也早被其所植入生长。
因此,两人的爱情注定是不可能像两人所理想中的两全其美(即是:首先,两人心无挂碍且美满的生活下去,郑可组建新的家庭,东东能放下,而刘娟则与朋朋息事宁人;其次,外界包括文罂的公司的同事们能闭口不言而充耳不闻),但重点就在于“心无挂碍”,这也是不可能的,也是因为他们无法脱离“主流意识”的锁链,不能做到真正的心外无物。
另一方面,电影显著地通过郑可之嘴提出了悲观的婚姻态度,几人的状况就像是一出婚姻的不同阶段,两人起先由互相“感性上”的吸引而走到一起,多巴胺作用减弱时 现实 便露出其面容,当两人仍执迷于多巴胺的兴奋时却失落地发现今非昔比,然后就一边与自己心中的(实际上就是主流婚姻观)良心相抗衡,一边任凭自己的欲望去寻求新的人去刺激多巴胺,最终陷入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痛苦的挣扎中无法自拔。
他们只一味地凭借“伟大的爱情”这个借口去追求自己的兴奋,而忽视了“伟大的爱情”在当今社会中也必然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还有勇于追求所不可避免的巨大的代价。
文/梦里诗书对禁忌之恋的聚焦,霍建起的《如影随心》虽然镜头仍旧不乏诗艺的美感,但视觉上强烈的色彩,却并没能承托出一段真正打动人心的爱恋,在“婚后遇见真爱”这一颇具争议的命题之下,电影为人所见的却只是情感的苍白和人物的尴尬。
电影以一位小提琴家与室内设计师在巴黎的邂逅为展开,或许自编自导的霍建起认为这样的爱恋才是足够浪漫唯美的,但其实就观感来说,电影故事在伊始便让人感受不到多少真实的奠基,如果说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如《那山那人那狗》和《暖》里,电影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真质细腻的情感,那么在这部《如影随心》里电影所缺失的恰恰是一股本当源于心的真情实感。
禁忌之恋虽然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但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廊桥遗梦》到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出轨俨然都并不在是人性的原罪,反而将爱情赋予了辞喻横生的形态,而《如影随心》所希望一展的情愫也正在于此,杜鹃饰演名为文罂的设计师,若一粟罂粟般吸引着陈晓饰演的小提琴家陆松,情欲的力量使双方虽都有伴侣,但却仍深陷其中,然而这样的感情注定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迭。
伴随着电影乍看涤荡起伏的爱恋,色彩俨然成为了《如影随心》最为夺目的所在,霍建起的镜头是能带有诗意的,这种自成一派的电影风格,在《那山那人那狗》中便让人印象深刻,而《如影随心》里这种透过色彩所预求的艺术表达变的更为强烈,但这一表达在最终来看是与电影本身的情感割裂的,并不夸张的说,如果能有一个好的蓝本支撑起电影的情感,其实《如影随心》未尝不可能会成为一部佳作。
《如影随心》的问题其实非常明显,在这部电影中让人感受不到最为起码的地气,两个仿若存在云端的人物,他们的虐恋是让人几乎无从去产生情感认同的,而在人物异常空洞的境况下,电影的台词不仅满是矫揉造作,作为主演的杜鹃和陈晓演技尴尬,都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电影情感的构建。
这一问题,发生在一个曾几何时是那么善于捕捉人物情感的导演身上,确实是这部电影在色彩运用之外最为令我意外的地方。
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王家卫,也不是每一场禁忌之恋都能成为《花样年华》,在这种有背社会价值,却又源于人性本能的爱情中,佳作与庸作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如影随心》难见真心的情感,虚无苍白的人设,很显然属于后者。
导演霍建起表示:“我想拍的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更重要的是讲人与人之间关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活在各种关系中,我们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的人生。
” 这是我短期内二刷过的电影,真心喜欢,也喜欢更多人知道,去看看这部电影。
一开始是因为特别喜欢杜鹃,所以知道了这电影,然后冲着杜鹃去看的。
等看到开头,那就是惊艳、喜欢极了的感觉。
不单独是杜鹃,剧里面陈晓、马苏等饰演的角色都是现代婚姻里的反射。
剧情或许俗套了点,但是那一帧帧画面是真的美,法国巴黎——浪漫之都 and 艺术之都。
我特别喜欢一个场景,在海边,陆松伤情地拉着小提琴,海浪拍打着沙滩;文罂把原本要给陆松的谱子,扔向了大海。
海面漂撒着纸谱、玫瑰,再加上当时那种悲伤氛围。
出轨、离婚,感觉他们表面上没有多少愧疚。
“咱俩都是贼,别的贼偷东西,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咱俩是偷情,而且还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为了伟大的爱情,有这个理由支撑,足以让我们干任何坏事!
" 电影里也有激情戏,这是电影特别难拍的部分。
拍得好了,人人称赞;拍得不好,容易出戏,而且影响电影。
“我们什么时候结婚”,“等你学会烧茄子”,“我已经学会烧茄子了”。
楼梯上拥抱着旋转,这里我个人认为拍的很好;还有一个玫瑰花的床上的场景,美腻。
其它激情部分,中规中矩吧。
在道德底线边缘疯狂试探,“见不到的情,随不了的心”。
当年没看下去。如今看来,可不就是这样么。
双双出轨得来的爱情,会不会有好结果?题材挺大胆的,渣男作女,相爱相杀。画面色调挺美的,绚丽的、暧昧的、迷离的。男女主颜值造型加分,视觉上赏心悦目。但狗血的故事本体,和情感空间式的台词实在太糟糕了,配上杜鹃没什么感情的语调,无力吐槽...
是,没什么问题。法国巴黎,罂粟,偷情,离婚,情感论坛发帖…搞音乐的、学画画的和学中文的还能怎么谈恋爱?不就得这么美,这么虐,这么他妈的迷信爱情么?!婚姻、生活、俗世,是一地鸡毛,但也永远有人能把它过好啊。一个想好好讲,但最后因各种俗气的符号和意象还是没讲好的故事。但陈晓和杜鹃值得表扬,金童玉女,出乎意料。
本来想看会儿吐吐槽的,但不知不觉就看完了。在制作、手法、以及对整个结构的设计都比平常的烂片好很多。但不得不说,爱情电影(甚至其他情感电影)都很容易拍得让人矫情,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很多地方太别扭,没法自圆其说。不谈三观。演员集体掉线,很尴尬,杜鹃的镜头特别多,而且很多都自带BGM…没错,一整部电影下来就像是杜鹃的写真ppt一样……剧本也不行,讲不好一个故事,太勉强。总的来说还是烂片,但是那种能看下去的烂片,尽管后面的剧情也容易猜到……后来才知道,哦,这原来是霍建起的片子……
……人生苦短 及时行乐
为共鸣打5星
又名:全方面展示杜鹃的美
杜鹃参演的电影快成烂片代名词了。
9102年了还有人拍这种电影
总结一下,杜鹃很木,三观很不正,控制不住自己欲望还把它称之为爱情,有点膈应
摸不到的顏色 是否叫彩虹?看不到的擁抱 是否叫做微風?一個人 想著一個人 是否就叫寂寞?爱情,就像影子一样,看不到摸不到,更抓不到。看完如影随心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其实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爱,而是这个人能不能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我和朋友来从电影院出来,从影片本身来说,这部电影把婚姻直白的剖开。陆松这个人无疑是个渣男,他多情又深情,他的爱热烈,他爱时是燃烧的火焰,但爱情过后,曾经的火焰就成了一堆冷灰。就像刘娟说过的“谁还不是真爱啊”,对啊,陆松和刘娟也曾经热烈的爱过,但终究爱情磨灭在了琐碎和生活当中,什么都逃不过时间。 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对于婚姻,对于爱情,其实我认为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相爱的结合,当爱情有了那本结婚证之后,也就有了责任,对待婚姻请务必认真而慎重! 陈晓的演技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一些细节和微表情都很传神,文艺风意外的契合。另外陈晓的脸真适合大屏幕,就算他留着我不是很喜欢的长发和胡须,他的脸也依然精致! 本来是给四星的,但恶意一星太嚣张了,所以改变主意了,给五星了!
流于表面,陈晓太帅受不了……
整个莫名其妙一星给杜鹃一星给取景
再见……我为什么要去看这个鬼玩意儿
陈晓演的挺好 没觉得油腻 只觉得很欲 三观真的一般 看完之后想法就是不谈恋爱b事没有
哈哈哈哈杜鹃销魂 陈晓太欲了 但你们还是闭嘴吧再也不干先买票再赌气不搜豆瓣的事儿了这剧不行,应该拍成悬疑杜鹃陈晓应该一边偷情、一边为躲避道德的审判而杀人,亡命鸳鸯的背后,是为爱情激情飞蛾扑火的心。试想杜鹃作案后,一副墨镜,一件风衣走在街上,眼神冷酷,包里装着带血的刀;而陈晓,小提琴包里是化学药剂,所有爱上他的人,无一不被偷心「真的偷心,生理学上的心」。殊不知,陈晓阴暗前妻马苏一直跟踪二人行径,并将所有故事写入论坛,取名弃妇破案记。PS.每次作案的背景音一定得是《玫瑰人生》,每次作完案,杜鹃画室的墙上,一定得多一朵红色罂粟花。
很累,很累,很累如果相互猜忌,真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来豆瓣看了影评才看懂的
开头觉得相遇的情节太假太莫名其妙了,后来习惯了影片的叙事节奏,感觉还行。两倍速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