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叫做导演的人要么躲在故事后面,要么挡在故事前面。
松本佳奈是前者。
导演是要保证叙事的结构在文本层面稳定性的人,就是保证镜头作为透镜和面镜时创造的影像与无影像的文字和仅是影像的舞台在叙事上是一致的。
导演不用影像自证,所以导演不是制造偶像的女娲,也不是最像偶像的那一个。
松本佳奈这一类导演躲在故事后面,给观众一把椅子,一把可以坐在上面感受自己在看电视时候是谁的椅子。
换句时髦的话说,好的女性主义是可以通过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身体力行地过日子然后获得娓娓道来的感受,你可以随时抽离,是可以带着平缓的愉悦心情和一部分文化体力来反思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狼狈、失败、无奈、无知和偶然间的幸福的,而不是跟着影像里那些偶人甚至自称导演的那些人大张旗鼓又彷徨又呐喊的,重新制造一个二元对立的芭比世界,有些稍微读了点书的人会把“自己当真知”装点起来,让你看不到,让你只感觉心潮澎湃,殊不知ta是在为自己争名逐利,根本忘了女性主义到底是啥,到头来票房进了自己腰包,好人卡也赚到了,甚至是至高无上的金灿灿的好人卡。
细想是不是跟election一个道理。
最后一集大概16min,野枝枝和小奈在春菜的镜头里成了団地里的二人。
观众就有了更大的机会来反观自身。
宝藏级别的,又看见小泉今日子了,好高兴!
小林聪美也是最喜欢的女演员。
只要有这两位就能立马让我很期待!
看到她倆去给欧巴酱换纱窗,想到今年春季我和妈妈两个人在家里换纱窗的过程,和电视剧一模一样。
哈哈哈,也就是日剧会把这样的日常搬上荧屏。
看好!!!
「娘がえりかあ」是回春了啊!
回到少女(状态),哈哈哈,有意思!
之前相棒里有一集拍到团地,提出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团地已经变成了日本年轻人远离,外国打工人的廉租房,老年人原来越多的一个存在,当然治安也就比较混乱了。
还有一个3D动画也是讲团地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们,然后有一部是悬疑恐怖推理连续剧也是团地的,团地的话题比较好发挥吧。
这部里也提到了年轻人不愿意再居住在这种破而简陋的地方,而中青年人却对团地的十分依恋,同样老年人对团地却是一种责任般的热爱。
后面打太极拳还是八段锦?
哈哈哈,小林聪美说了一句“这是中国吗?
”笑死了!
典型日式的吐槽。
最搞笑的是明明让欧巴酱保密的换纱窗变成了团地全民皆知的秘密,野枝枝和娜酱一脸懵逼地看着来请求她们去家里换纱窗的欧巴桑们,慢慢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能看着“罪魁祸首”的欧巴酱划水一般地开溜。
旁边跑来一个欧吉桑,野枝枝和娜酱连忙说,不换纱窗,不换纱窗哦。
结果人家不是找她倆换纱窗的,不过也没好到哪里去,是让她倆帮忙“咸鱼”老物件。
哈哈哈!
源于生活,真实却有趣!
帮着更换纱窗可以开发成业务了呢,两人老伙伴开着玩笑说到。
然后是老物件接二连三地被网上的客人买走,又让倆个小娘欧巴桑开心嘚瑟不已。
第二集上来就是一个有倆个秋千架的团地场景,感慨日本这一两年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室外秋千都悉数拆掉了。
想到小时候自己的单元楼小区也有秋千架,好怀念啊!
持続可能な男,哈哈哈翻译成可持续发展男人,好好笑啊!
还好前段时间把家里那个庞然大物的制冷扇拆洗了,顺顺利利地装回去了。
哈哈哈,不过让我烦躁的是,拆了一大半的风扇就因为一两个手够不到的地方的螺丝只能放弃全机清洁,哈哈哈,烦躁点不同。
为什么おばさん達动不动就找机会将我们和别人配对在一起呢?
哈哈哈,道出了现实中年轻人的心声!
同款还有工作场所里的おばさん達,同样的行为(或者用另外一种更阴的招,故意影射的方式)真的让人很烦,这样的行为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如坐针垫,勘弁して!
òᆺóPLS(月经前症候群)💢,PMDD(月经前不快気分障害)😵💫,生理痛😣,月经困難症-_-||-_-||在那下面写着我很喜欢的词语——;喜欢的词语?
;「無料キャンペーン」!
;所以你就去接受了检查?
;嗯,毕竟都写了那样的词语了,正常的人都会接受的吧?
哈哈哈,笑出眼泪来了,是的,無料,妈妈阿姨们最喜欢的一个词语,或者说是所有人听到后心里都会激起涟漪的词。
有趣贴切!
娜酱,我竟然如此有干劲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因为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吗?
;挺好的不是吗?
あと32年あるんだから のんびりやれば!
悠悠闲闲地干吧!
;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就持续到能够持续的地方为止吧。
そう!
人生はまだまだ長い もんね!
所以给我们的答案是,人生还很长,就像婴儿学步,babystep,一样也未尝不可。
年中无休的疲倦感😆
《住宅区的两人》真是好伟大的一部剧!
中老年人是绝对主角,但生活情致依旧自在。
老年人拍照手指很容易挡住镜头,这种细节;五旬青年组合被邻居误认为是拉拉情侣,万般羡慕,这种《西瓜》🍉粉丝狂喜的情节;儿子想接年迈的父母同住,全家人的第一反应是要看儿媳妇的意愿,这种态度……
友情的默契,人的优点与缺点,身体的困境,环境的无奈变迁,全都顺其自然地呈现出来了。
最重要的,小林聪美和小泉今日子这两位五旬老太(五旬青年)真的好可爱!
小林聪美主演的剧不可能只有社会问题,做饭、做早操、钓鱼、吃松饼、逛打折零食店、突然放声唱歌,熟悉的“乐活”气味,而且今年是长篇!
我好喜欢,日后必定重复观看。
《宅区的两人》,主打温暖治愈,但也带点生活的苦涩。
两位主角的互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各种经典美剧里的友情,但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在小事里找到深刻的共鸣。
目前豆瓣 9.2分。
故事的主角是两位年过五十的女性——太田野枝和樱井夏子。
她们不仅是儿时的发小,还是一起在同一片住宅区长大的邻居。
虽说年过半百,但她们的生活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平静。
野枝曾经是人人羡慕的“学霸神童”,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离过婚、靠着兼职教书过活的中年人。
夏子呢,是一个前插画家。
相比野枝的“大大咧咧”,她性格更加细腻、做事也一丝不苟。
这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生活,怎么看都有点“不靠谱”。
事实上也确实是,比如换个纱窗都能引发一场深夜的哲学讨论,让人哭笑不得。
她们一边互相吐槽、一边互相关心...看似日常的对话,却总能戳中观众的笑点。
当然,这部剧也不仅仅是轻松搞笑,还在反映现实问题。
日本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剧中住宅区的景象也很典型,老旧的小区里住满了老年人,年轻人纷纷搬离...而这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状况。
但值得称赞的是,整部剧并没有在抱怨和大灌鸡汤,反而是以平缓的叙事方式展现她们如何在日常中寻得快乐。
面对孤独和老去的过程,幽默和友情也可以抵御生活的寒冷。
整部剧在逗你笑的同时,又轻轻地告诉你,人生不论年纪几何,生活依旧可以充满爱和希望。
真的不得不说,这种温暖细腻的日无疑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喜欢这个类型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真是向往的晚年退休生活,熟悉的社区和邻居,好朋友相伴,社区活动丰富,买东西方便,随便抓到一个人都可以家长里短,并且精神生活又丰富。
小野枝不停地码字,奈酱每天画画,两个人虽然年纪不小了,但都笔耕不辍。
唯一让我困惑的是日本人的养老金制度。
不像我们有固定的退休工资(虽然退休年限已延长,领退休工资的年龄也要晚了),他们退休后有一笔养老金,靠这些钱能安度晚年吗?
人的寿命可是越来越长啊,养老的经济风险也逐渐增大。
那么像奈酱和小野枝这样从来没有像样工作的人,是不是没有所谓的退休年龄,也没有退休金?
想到这里,心里就很不安。
所以她们俩一个靠兼职讲师维持生计,另一个靠漫画临工顺带变卖二手旧物。
如果换作是我的晚年,那内心肯定没办法那么平静,甚至会焦虑。
看看我们的父母,退休之后到处旅行,你不说去欧美很远的地方,但东南亚国内近郊每个月都有,老年团组织起来活动很起劲,热热闹闹一大帮子人,果然是朝气蓬勃的老年人。
我总问我妈,你退休工资够不够啊?
她说够呀。
我就很疑惑。
再看看我朋友,独身,有2套小房子出租,老了还有一套她妈妈留给她的小房子,自己住加收租金,一个人潇潇洒洒的晚年不要太爽。
这样反观这个剧,又美好又超现实。
也许她们生大病不用花钱吧。
她们俩也没有旅行,就是每天过着最普通的日子,开开心心,分享喜悦。
如果是这样的晚年生活,那我觉得我也可以拥有。
如果退休之后的快乐需要很多活动、一直出去旅行来维持,那是需要靠金钱支撑的,但如果退休之后有精神生活支撑,比如小野枝教书、写书,奈酱画画, 那真的是太美好了。
看至第六集,写下的文字。
是我想要过的生活——看到小林聪美几乎已有这样的条件反射——她的角色正在过着、或者终会过上,我想要的某种生活。
像《西瓜》、像《海鸥食堂》、像《面包汤》。
日剧/番里面纯粹的夏天的味道,一股是少年的汗流,《木更津猫眼》、《灌篮高手》、《神去村》、《强风吹佛》;一股是少年脚步匆匆经过的溪流——《濑户内海》、《便利屋》、《西瓜》一系列、还有《比海更深》和《步履不停》。
这些「少年」不一定得是真实的十几岁的孩子,而是一股气息,一股想活、想要活得完满的信心——汗水是纯粹的、喧闹的,而溪流,则是“本就安静的青春”、或是被息鼓之后安静下来又随之延绵至今的青春之韵。
《1988》里头把《青春》那首歌唱得很悲——我们花太多时间沉浸在所有人都「正年轻」的1988,便对「现时」的生活产生了微妙的排斥,中间所有的岁月光速般滚过给人带来不可愈合的割伤。
原歌其实更像一种沉静的告诉——时间过去了,以前的事想来也很美好啊——只是时间过去了。
可「现在」,现在的故事讲出来,或许依旧是美好,又或者每一年都像1988年一样、喜乐参半,爱恋与亲友之间的酸涩、时刻发生。
人其实可以一直「年轻」,老去的只是机体——所以我们讲神经可塑,人与时间随行,人的肉体会死,会回到大地、宇宙里去,所有的记忆与念想随之清零重启、是种慈悲。
《团地的二人》讲的大概,就是一个关于「现在」的故事。
——或者可以被当作《西瓜》中马场和早川在平行世界里生活二十年往后的故事。
大概因为岛国普遍有某种信「灵」的传统——「灵」与「佛」给人的感觉不大一样,「灵」好像比较年轻。
岁月和日子也就在镜头和对话中显出一股「少年」的灵气,从2003到2024,你只觉「流」而不觉「逝」——过去的不是死掉,是未来与现在从中不断降生。
与此同时,生活像一个回环(在这里强推《环形物语》),对野枝和夏子都是——从离开到归来,最后归结于继续(在这里插播我对《继续》的至爱)——还有三十多年可以活,想想前一个三十年经过了什么,好像剩下的三十年上下,什么都可以做到——“不过,还是会这样插科打诨地过吧,毕竟是我们啊(笑)。
”从离开到归来,从暂停到继续,从更年期重回青春期——“很快我们会迎来第三个三十年,我很期待。
”这部片子无疑承载着更多的话题:老龄化、同性伴侣、闺蜜养老,很多婚姻与女性的困顿也穿插其中,但是不沉重,不强调,只诉说,我一直非常喜欢日剧的这种处理方式,相比美剧向来高举政治旗帜做政治宣誓,日剧更偏向「人」本身:人就是这样五彩斑斓、丑恶与美善并存的生物,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生活本身。
看一部好的日剧就像是品尝季初平白无辜只是在煎锅上被做熟的蔬菜们——原汁原味、却清甜馨香,又像在济南做一回清晨去泉边排队装桶的大爷——有时我们忘了质问超市里十几块的高级瓶装水到底值在何处——有时候我们忘记怎样做一个简单的「人」。
世上有人为了名声而活,有人为钱、为了养育家庭的责任,也有人为了某种志向——我觉得最难的,是为了生活本身而期待明天。
隐秘地有志向或是想要做的事情存在,但那些仍旧不及生活本身重要——正是因为有死亡存在,才不能忘掉生活。
要是问我哪个日文的音节组合最为悦耳,当属「na-tsu-ya-su-mi」——「夏休み」——暑假。
夏天离太阳最近,便与生活也最为靠近。
是与童年和少年时代纠缠在一起的记忆、热浪、蝉、棒冰、凉席、蚊香、色素和香精都加很足的食物和饮料、被拉长又挤扁的时间、后来的日子里如影随形。
再活三十年可以把「夏休み」还给我吗?
在用尽力气拥抱现时的生活之时,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要为「夏休み」的遗失痛哭流涕。
还好女人天生拥有某种福气——耐心。
等待的话会变好吗——等待的话会变好吧——等待的同时尽情地享受每一种经历、每一片感受吧——这些全都是活所带来的某种赐予——死是慈悲,活是福祉。
现如今,我的身体里渐渐地长出了野枝和夏子,我成为她们,她们成为我,她们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居一室里生活,互灌烦恼,搭建「幸福」——「幸运地,享有活的福祉」。
只要活下去,就会有奇迹发生——断更的漫画会重新连载,买不到的书会再次出版,喜欢的组合或许会重新站到一起,拉抽屉时会突然掉出遗失已久的纽扣,兜兜转转或许还会再次遇见和重新相爱的人,逝去的无法复活的那些,会突然托梦也说不定。
马场也会出狱,和早川又坐到一起吃饭。
我与我初中时最好的朋友,也会各自从遥远的地方回转到某处就那样生活也不一定——我们不许任何绝对的愿望,说出来常常就不灵了。
多年前读本科时候,我们从不同地方不同学校凑到一起做几天的项目,在她家同吃同住,她的母亲在我们熬一整夜顶着大黑眼圈出房门时候,一边笑话我们,一边指着包子蒸饺叫我们挑选早餐。
我与父母的家庭生活甚缺,她的家是我最能感受到“亲爱”之处。
想来仍像是盗来的日子。
后来我们在疫情、多国流转的日子里一直错过,心理上仍是亲近,只是有某种东西不可替代。
她说想到我,就想到“奇迹的碎片”,我觉得我明白她的意思。
毕竟所有的日常,都是奇迹的碎片。
---秋天,北半球,叶子开始变黄,有的落,有的等一等看。
第三集的感触最最深所以跑来这里写一堆话因为妈妈是在五旬光景离开,所以一直对这个年纪的阿姨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有着说不出来的复杂感情。
一方面她们温柔亲切会想起她,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再看到这样子的她,又遗憾又气愤。
但是剧里老婆婆们在客厅欢唱那一段又让我想起了今年五月在日本的一段相遇,那是在伊豆的车站,因为好心让一位老婆婆先行就一直被老婆婆拉着说话,虽然一直欧巴酱~欧巴酱从一直以来日剧得来的日语经验分析大意应该是“婆婆老了,谢谢你哦”之类的话,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直被这种亚撒西的氛围笼罩着,所以一直放慢脚步陪她走了一段才分手的。
虽然日本文化有些不能苟同,但是我就是一直被她们的亚撒西文化治愈着。
这个世界上就是不能没有女孩子,女孩子也可以变老的啊喂!
嘛,好想看到自然老去的妈妈,明明日语说的那么好,住院了都在看日语书打发时间,明明生病前就做好了去日本的计划……不过爸爸说妈妈可以一辈子年轻漂亮哦(明明自己看到老婆婆也会感触。
再说爸爸,妈妈离开之后一直说自己以后一定会回老家养老,虽然五旬老汉还在另一半的城市拼事业。
但是老家就是有一帮同学好友,一起回忆青春,托福我也听到了好多往事。
看到野枝枝的初恋这样,也狠狠理解了人还是喜欢追忆以前的自己,好像是对半辈子辛勤打拼的补偿。
再说我的初恋哈哈哈跟野枝枝好像,在初中小卖部的第一次相遇,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一起的楼上boy突然叫起独属于自己的称号,一下就被击中了。
(虽然初三暑假一段时间的相处就没了那种感觉了哈哈)但是那种特殊对待我真的超懂哈哈,自己就觉得跟他有不一样的默契。
也是久违的怀念起待了十多年的院子,一起玩红绿灯的时光……最后还是百合大法好啊哈哈哈,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PS第四集:野枝枝真的是三十年后的我啊啊啊Leslie 每次看都会被帅到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一个过日子好像也不是不行。
从十年前在日本兴起的「一人食」饮食文化,再到现在的人们更愿意不婚不育去享受单身生活。
独居单身人士平常下班就会回家泡澡、做菜喝酒、过着滋润的夜生活,休假了要么在家躺着玩手机,要么一个人外出逛街、旅行、唱K。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截影)「独居、独食、独乐」,日本人都不会感到孤独吗?
即便现在不会孤独,享受快乐人生,那老了之后呢,生病了又该有谁照顾呢?
不可否认,养老问题就是人们将要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但请你别焦虑,因为日本人又给了当代年轻人一个新思路:《住宅区的两人》団地のふたり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又叫《团地的两人》)豆瓣评分9.2,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口碑,深得年轻观众喜欢。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最重要的是,该电视剧的核心和视角都是两个50多岁的单身女性,“大妈”的日式温情日常竟也能如此丰富多彩?
01两个女人野枝(小泉今日子 饰),女,50多岁,离过一次婚,目前单身,兼职大学讲师的工作。
一下课,野枝就坐上了公交车前往她闺蜜的家里蹭吃蹭喝,吃饱喝足,她才会回自己家睡觉。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小奈(小林聪美 饰),女,同样50多岁,单身,自由插画师职业。
她是野枝的闺蜜、知根知底的发小、儿时的玩伴,她们从早到晚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简言之,两个50多岁的女人都没老公、没孩子,但有工作、有收入、也有房子住。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小奈曾经是很有实力的知名插画师,可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1G到5G时代,人们对插图的需求减少,插画师的职业就不吃香了。
野枝曾经也是拥有博士学位、前途大好的高材生,她当年差点就要成为副教授,可因为无中生有的谣言,野枝只能兼职做大学讲师。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人生无非就是起起落落,野枝和小奈没有气馁过,她们不抱怨,还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02抱团养老野枝和小奈所在的住宅楼,可以说是和她们一起“变老”的。
她们看着住宅楼从被年轻人争先选择居住再到被年轻人嫌弃。
新房子逐渐变成了老破小,年轻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她们这样上岁数的老年人还留在这里。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没有年轻人的社区,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想要寻求帮助怎么办?
别担心,还有野枝和小奈呢!
她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身怀绝技。
随便动动小手,就把邻居阿姨家的纱窗修好了。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野枝下班,就能吃到小奈煮的饭,偶尔她还会给小奈买街边小吃制造惊喜。
野枝休假,她就跟小奈两人坐在阳台上吹吹小风、摘摘菜、聊聊天,忙得不亦乐乎。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别看她们在年龄上是老年人,但她们思想和行动上一直主动学习,什么利用二手交易软件卖东西赚钱,简直易如反掌!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这对老姐妹的业务规模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从帮助上岁数的邻居阿姨修纱窗再到给邻居小孩打蟑螂、关爱留守儿童和小区流浪动物,样样在行。
想不到,她们年过半百还能把日子过得如此丰富精彩。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社区里的孩子都没几个了,“老龄化”又遇“少子化”,就连教书的野枝都不得不感慨。
在大学教书本就不好教,老师熬夜备课,学生上课却睡得又香又熟,偏偏他们打不得也骂不得。
以前社区多热闹啊,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声音,她备考期间都要戴上耳机才能安心学习,现在则是安静到令人寂寞。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白天晨练,晚上遛弯,野枝和小奈的老年生活就像这样。
作为彼此的闺蜜,一起犯花痴、聊八卦和看电影,她们还聊着曾经的初恋,吐槽着遇到过的渣男,感叹着以前的朋友和现在的变化。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活到105岁,或者一直当个小孩子,你选哪一个?
”转眼间,竟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
野枝和小奈不惧怕衰老,还像小孩一样去幻想两人105岁的样子。
03什么是人生平凡普通人的一生哪有许多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充满激情与冒险,人生就是细水流长、平平淡淡,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
人生呀,也总会遗憾,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事发生。
你看开了,也是过一辈子;你看不开,照样痛苦过一辈子。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值得一说的是,该剧是小泉今日子、小林聪美两个女主演时隔20年的第二次合作,当年在日剧《西瓜》中演同事的两人,这次是好朋友、好闺蜜的关系。
导演松本佳奈的作品也总是离不开「治愈」二字,《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森林民宿》《蔚蓝海岸》《春天来临时》,这些作品也都有小林聪美的身影,治愈剧+小林聪美,再通过主角聊身边人和身边事去浅浅的讲一点社会现象和生活道理,简直不要太好看!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总而言之,她们是很纯粹和相互扶持的友情关系,愿我们老了之后也能拥有像她们一样的生活状态和超出常人的平静从容的“心境”。
最后,小派想说,在如今这个追求快节奏、大尺度、重口味、高能反转、逆袭打脸等流行题材的影视剧和短视频这个时代,总得看些慢节奏的治愈剧去中和一下,而日剧中的治愈剧就刚好是首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图源于网络/ 图片腊月初八 / 作者
跟发小一起看这剧更加神奇。
看的期间,我也在她家前前后后住了一周左右、也一起出了趟远门去玩。
我从小搬家太多了,她家呢,二十多年了都还扎在我们小时候住的那片地方没挪窝。
由于她还在这,我也就有回来的理由。
这地方就成了于我而言最接近故乡概念的实体空间,不管我是否需要这种人地链接;这地方每条路所涉的我自身脚步的变化跨度——从6岁到25岁——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的唯一载体,刻舟求剑永不过时。
这次来的时间不长,也足够我们从小时候我在哪个窗口喊她上学,一路细数到哪栋楼住的谁,以前怎样、现在怎样。
总提以前就很老气,搞得这地方像是什么遗址。
好在每次来,我俩都不断在这个服务器上注入新事情,在老超市做饭、在新健身房练背,很高兴我们哪怕拿着大人剧本,也在此处继续演出。
看到吵架那集,我终于憋不住跟她说「她俩跟我俩,也太像了,连吵架都一样」,她说「真的」。
期间我也半开玩笑说不如我也回深圳、回到这块地方来,我们就也是同款的两个人了。
玩笑归玩笑,虽然我对闺蜜养老的叙事不是很感兴趣,也过度适应了日剧惯用的治愈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借着看这剧,让我俩的对话也稍微触及到养老等话题,在讨论的过程里,我又再一次加深珍视这份感情。
于我而言,这已经足够幸运了的。
发小发小,我给她的聊天备注是「1位朋友」,这个代号所指涉的那种不特殊之特殊、无特指之特指,我至今都还说不清楚。
ʕ •ᴥ•ʔ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有一种“置身事内”的穿越感,仿佛自己也住在团地,和野枝枝、奈酱经历着平凡又快乐的每一天。
非常喜欢,又不知道该怎么夸ta,或许也是这部剧的独特之处。
没有动人心弦的爱情线,没有拉扯纠葛的感情线,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有的只是社区里人与人之间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相处日常,但即便只是讲述日常,也是闪闪发光的日常。
谁会愿意大热天挨家按户帮着社区老人替换破旧的纱窗呢,虽然起初也是不情不愿,但,忙着忙着竟生出了成就感,只有野枝枝和奈酱;五十多岁的人和十岁的孩子相处不以大人自居,一起吃刨冰,一起开party,一起分享心事,这个社区只有野枝枝和奈酱 ;天天听着新搬来的暴躁邻居吐槽自己的老公,还要帮忙协调夫妻关系,最终把这对年轻夫妇培养成了新一代社区劳动力接班人,只有野枝枝和奈酱;四十多年始终会在朋友的生祭去她家中拜访,用这份友谊温暖失意时的自己,用这份友谊鼓励挫败时的自己,用这份友谊反思不够包容的自己,只有野枝枝和奈酱;一个做饭一个只吃饭且从不帮忙,一个爱整洁一个家里乱糟糟,但也相处的幸福融洽,只有野枝枝和奈酱。
其实,我也不觉得奈酱做的饭看起来有多好吃,但是她认真做饭的样子,野枝枝吃饭时满足的样子,俩人对坐着边吃边聊天的样子,是最打动我的;其实,我也觉得社区里的老阿姨老头子们各有各的奇怪,但是她们对待社区生活的认真态度,她们绝不因年龄而放弃为未来的热情,总是满怀憧憬的态度,是最打动我的;其实,我也觉得以野枝枝和奈酱的人品及才华不应该过着如今局促又拮据的生活,但是,她们坦然接受又怡然自得的状态,是最打动我的。
其实,我也知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是人生不得不面对的必然,但是谁又真的会提前预想这些呢,这部剧用最自然最细腻最坦诚的方式把这些问题抛在了观众面前,让每一个看剧的人都不得不思考自己与剧中人似曾相识的人生。
不论你是未婚未育的独居女,还是和父母同住的大龄女,亦或是老伴去世的独居老人、单亲爸爸、麻烦不断争执不断的小夫妻,人生不都是要努力过下去嘛,谁又真的比谁的烦恼更少,更幸福呢。
幸福与否其实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多高地位,在于你能否关注眼下的生活,吃饭时能否品味出大米饭的香甜,聊天时能否感受到朋友家人的爱意,劳动时能否感受到自己正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争吵时能否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和偏激。
野枝枝和奈酱的相处模式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白头偕老从此不再是婚恋人士的专属,ta也可以用来描述友情,是对友情最高形式的期待和赞颂。
谁是我的野枝枝,我是谁的奈酱?
令人羡慕的暮年生活状态~
太暖了啊
cliché,日剧千年不变的调调和故事情节
西瓜售後,秋冬也有定番劇了
2024年度日剧√治愈良药√心灵绿洲√淡斑精华√。从还吃着冰淇淋的夏末到躺进暖桌的初冬,好像才过了两个多月,但从happiness三茶到夕日野団地的这条路,我们却跟着小林阿姨&kyon2断断续续走了21年。坏掉的纱窗修好了,二手旧物找到新的主人,吵架之后会和好,重建的计划被终止,离开的人再回来,失业的人重回岗位,好像在这个住宅区里,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经历所有波折后,一切都“无事发生”,仿若最初的模样。这不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人生常态嘛~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小林聪美,日本影视剧掌管治愈的神🥺kyon2也是极其幸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遇到属于/适合自己的生涯作品。
情感很真挚,剧集评分其实有点水分,没这么夸张吧。
好无聊
坂本龙一说日本的治愈文化的反面代表日本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治愈剧集的评分真的是高的离谱,这种反馈越强烈越说明我们过的好累,两星半,当个乌托邦随便看看吧,看多了也觉得好模式化,但是却独属于日剧的模式化,移到本土就会假到想立马关掉,下班之后的我真的需要这样的乌托邦,不是凡人歌
边看边哭,全结婚了,一个一个送她们结婚了,我过不上这好日子了,嗷呜嗷呜嗷呜,交新朋友都有ptsd了,谁知道来了又会什么时候走,成年人孤独才是常态,采访过了结了的也孤独。能不孤独不遗憾的走完一生,这样的人生赢家,寥寥。
毫无亮点,两个独身老女人的日常,竟然会这么高分,豆瓣也太扯了
日剧就是能在平缓唠家常的过程中,通过举重若轻的精准台词敏锐的反映社会问题,这份敏感细腻的共情能力抵上10个伴侣了
又假又做作,跟那种很假的虚幻还要上价值的国产剧没什么区别
的确有些刻意的东西从而没有浸透生活。但看到那么好看的小泉今日子58岁几乎是素颜演一个与真实年龄相仿的普通角色,还是感动的!这一点就比内娱好很多了吧!演员在衰老,角色也在衰老。平淡得想要叹气的每一天,打开电饭煲大米热气扑在脸上,自然地说“哇”,真的既真实又满足。人在老去,经常感到时间原来一无所有,但的确有东西苔藓一样松软地留存下来,在喋喋不休的日子里,非常坚固地积累
温馨的两人
3.5 我觉得有点高开低走,画面色调非常和谐舒服,故事的切入点也很温暖,但从那对年轻夫妇那一集开始,包括小区里古板但其实热心肠的老头,有些桥段和人物故事设定感觉很套路和模版化,导致观影疲劳,最后几集甚至分几次才全部看完。而且小泉为什么全程要捏着嗓子说话啊!!是人物设定吗?这表演甚至不如西瓜啊!
心灵按摩。最后一集出人意料!昭和时代的日式告别故事,可能结尾就是大家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变化,歧路分别,经济发展的大车碾过来没办法。令和时代的变化就,surprise!!啊太松弛了!
《重启人生》之后唯一追完的一部日剧,日剧现在真的太少能看的了,永远可以相信西瓜二人组!讲女性友谊的主题还挺击中我的,夕阳红团地啃老生活也没那么不堪吧。幸福就是一成不变的平平淡淡。
各种碎碎念有趣。不过还是有点受不了煞有介事的假惺惺
评论区的真的看剧了吗?感觉真的很无聊啊,这么高粉认真的吗?
是梦想式的中老年生活,到了五十多岁事情的重要顺序都要重新排列了啊,看了下导演的作品表,得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拍出那么多日常力量的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