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在女主和老头的交替叙述中展开,仿佛一场对往事叙述话语权的争夺。
观看时,对两人的信任感则不断在这之间摇摆。
现在时空分老头和女主的视角交替展开,过去时空呈现的则是小说所讲的故事,由老头的妻子编写,他们心中的真相。
阳光开朗的儿子和女友一起旅行,女友因为亲人出了意外赶回家中,孤身一人的儿子便被风骚的女主勾引,一夜风流。
甚至还因为救女主的儿子,溺水而亡。
怀着极度的悲痛和憎恨,老头的妻子为儿子写下这样一本“免责声明”,一切都是蛇蝎女人的责任,她勾引了我的儿子,我的儿子用自己的命换了他儿子的命,而她甚至为了摆脱我儿子,眼睁睁看着他被淹死在海里。
在妻子去世后多年,老头发现了它,并将它变成了刺向女主的一把匕首。
他将他公开出版,强势地入侵女主生活的方方面面,儿子、爱人、工作,告诉所有人书中的人就是她。
女主在乎的人都背叛了她,不想面对往事的逃避,对预期后果的恐惧,各方情绪的施压,让女主无力解释,只能仓皇逃窜。
但老头没想到的是,女主也有自己的“免责声明”,在和妈妈躺在一起时,女主终于卸下所有心防,吐露了真相。
这段无声的陈述,和母亲看似睡着,实则听到了一切后,默默握住了女主的手的设计,都令人十分动容。
但这还不到真正的声明,真正的声明是面对老头讲述出的一切。
相比之前小说呈现出的分散的,绘声绘色的片段,这段声明是无声而集中的。
在女主的讲述中,她被提前回国的丈夫仍在沙滩上,倍觉孤单的她,却意外收获了一段陪伴儿子的幸福时光,就在她想静静享受这段时光时,却被突然闯入的年轻人,也就是老头的儿子用刀威胁,经历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性侵。
在此之间女主的丈夫一直误会她背叛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迫切地发出自己的“免责声明”。
他对丧子的老头展现出无尽的理解和关怀,力证自己对枕边人的恶毒毫无察觉,是一样无辜的受害者。
而当他知道了所有的真相后,依然是下意识关心自己的利益,他松了一口气,他并没有被背叛,并不存在一个比他更有魅力的男人,赢过了自己。
最为痛心残酷而无奈的是来自儿子的“免责声明”,最终接受真相的老头烧掉了所有的真相,却意外发现相片捕捉到的影像,那晚本应熟睡的儿子,其实在门边目睹了一切,他一直知道真相。
但在之后的岁月中,他选择与母亲疏远,在看过小说后,他恶毒的咒骂书中浪荡的母亲,在被老头伪装的网友逼问后,他崩溃得想要自杀。
他本应该是能保护母亲的那个人,但最后他选择相信,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自己的错。
而最应该担责的凶手,他以见义勇为的牺牲,用生命为自己写下了最难撼动的免责声明。
就是这样一场无人担责的伤害,看似偶然荒诞,又何尝不是最真实的现状呢。
一部非常精致的限定剧,前几集抛砖引玉,其中独特的拍摄技巧与故事线转场成了最大亮点,剧情则在现在与过去的相互对应,虚实结合,因为前四集基本上一直在误导观众,这边是编剧的技巧了。
如果光看前四集的话,确实稍显平庸,尤其是意大利餐厅的那一段燃情,之后便是有完没完的床戏。
但如果看到这里便弃剧的话就很可惜了,所以这算是本剧的最大吃亏点。
注重氛围塑造的苹果原创可不管这么多,它只管自己讲着自己的故事。
到后期故事戏剧张力才逐渐开始显现,两方势力形成对立,着力于描写Catherine一团糟的生活与Stephen的复仇计划,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这个过程中女主一直是被动的,女性是一直被压迫着的,有了辉煌成就男的便前来迎合赞扬,而但凡有了点不良的过错不管你如今有多么辉煌也会被男人拒之门外,一文不值。
全剧中几个男的没几个是无辜的。
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父母社会往好的方面向着自己的孩子,其虚假卑劣的方面只字不提,思索的同时又疏忽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这里同时也强调了小说的虚构性与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背负了整整六集罪名的女主终于在最后一集发表了自己的免责声明,被家庭、事业所苦恼奔波的Catherine以最清晰的思路为所有人呈现了整个事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那个坚毅不屈的身躯可是一直在天天操劳围着孩子转,她为了家庭不受波及、事业有所发展不惜疲于奔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孩子。
这样一想反而是丈夫Robert一直在唯唯诺诺,无所事事,被背叛冲昏头脑,在孩子管理教育方面与Stephen颇为相似,自以为关心了解的样子,结果到头来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无从得知,只是盲目的凭借感觉来判断一切,因为Robert在家庭里占了很大一片席位有权这样做。
至于 Stephen便对Nancy的指点百依百顺,缺乏勇气去走进妻子的内心世界,善解事件的前因后果,Nancy死后的未来除了复仇便是一片空白。
两个畸形相仿的家庭由此诞生,几个男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场闹剧也迟早会发生。
说实话强奸了别人又把别人孩子给救了,这个逻辑总感觉有点问题。
直到最后女主才甩开黑锅,扭转了现在家庭的局面。
“你在得知我是被强奸后,比起我得到肉体的愉悦,反而如釋重负,这使我无法原谅”,离婚从现在看来确实是正确的选择,有了自我独立的生存之道才是女性强大的闪光点。
在说下最后一集。
当时剧情过到只剩25分钟的时双方便开始了远程式的追逐战,凭借着绝对优势的Stephen可想而知一定能复仇成功从而达到自我满足。
针还没落下的时候就已经出了把冷汗,但凡这个结局像《伊甸湖》那样搞心态的话可能就有把电视砸了的冲动。
作为有情众生的人很容易会带上情感和情绪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件事情以及一个人而完全掩盖或者忽略掉那件事情和那个人的真实一面当观众以为女主角是那样的时候其实她只是这样而已人世间的一切都一直如此这般来来去去地演练着直到某个人能从所有的无爱经历之中领略到一切都是爱
墨西哥大导演卡隆执导的电视剧,就像一部加长版的悬疑电影,有抓人的引子,有紧张的冲突,有合理的反转,有深邃的反思,有立体的人物,堪称短小精悍。
剧情其实不复杂,在去芜存真之后,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着绝境中的选择:女主受侵犯选择三缄其口,女主丈夫不信任女主选择分开,老头不能接受儿子溺毙选择脑补情节写小说报复。
这一件事,把三方都推向绝境,成为心里深到不可触碰的伤疤。
看剧的时候觉得导演在拷问着不同群体,分别对应三方立场的观众,如果身临其境会是怎样应对。
看完剧,发现导演其实也进一步在拷问着人心,人与人之间需要达到怎样的信任才能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依然勇于告诉对方实情(女主),勇于接受这样的事实(丈夫),勇于客观溯源真相(老人家)。
片名Disclaimer也取得很传神,既是老人家肆意攻击女主时用在小说扉页的庇护伞,又是导演引发观众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可以这么信任的人”后的“免责声明”。
E1三条线混剪,再加点悬疑,这就是我爱看的故事。
e3剧情似乎慢了些,有些已经概述过的剧情又仔仔细细地展开来讲了遍,主线都没怎么推进。
e4两夫妇让我想到我的中年丧子的领导,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长满杂草的院子,化成一缸绿水的鱼缸,从此没有阳光的房子,夫妇俩无言地在屋里看电视,妈妈住进了儿子的房间。
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了,难免睡着,好在有热情的意大利人。
直到这一集,故事仍然很简单,并没太多波折和悬疑。
凯特的戏份远没有年轻版凯特多。
想他死和杀死他还是差挺远的,她也没做什么大错事,后面三集还能拍啥,高开低走的概率很大。
e5复仇行动四两拨千斤得有点过于简单。
一言不合就发小视频网暴人的世界没意思,与古典新闻学的价值观相悖。
尼古拉斯这低教育程度有钱仔也挺可怜的。
e6到这一集已经很难再同情老头了,凯瑟琳已经被惩罚够了。
老头反转成大魔王。
在他母亲写的书之外,乔纳森似乎还有另一面。
在这种情形下还敢喝对方递来的饮料,会这样吗。
e7凯瑟琳的叙事也是有道理的,变成罗生门了,原来年轻人只是想出片啊。
凯特的演技只在最后一集派上用场。
西方人的咖啡文化真了不得,这种情形下,起来后不先报警不给老公打电话要他去医院,而是先喝一杯咖啡。
比较接近真相的应是乔纳森的女朋友了,只有她能客观讲这一切。
最后一幕挺好,丈夫释然是因为得知妻子只是被强奸而不是出轨,而妻子则不知今后如何去面对丈夫的释然。
有点百感交集,又觉得好像浪费了六七个小时。
三星半。
节奏、拍摄都挺不错,但剧本确实夸不出口。
一本神秘的小说打破了女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就是因为女人意外发现,这本小说写的竟然是自己曾经的经历。
是谁在窥视自己?
更刺激的是,他的丈夫在过几日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里面竟然是女人的刺激照片。
照片中的女人十分奔放,穿着自己送给她的红内裤,但是女人搔首弄姿的样子却让他十分陌生。
女人名叫凯瑟琳,如今已经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的母亲了。
在丈夫的眼中,凯瑟琳是传统的,是一位贤妻良母。
但没想到,凯瑟琳竟然背着自己找小情夫,还拍摄了很浪荡的照片。
真相果真如此吗?
刚才诉说的剧情是Apple TV+的最新美剧《免责声明》里的情节,只有7集,但是每一集的反转都让人欲罢不能。
相比国产剧又臭又长的情节,7集能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能如此跌宕起伏实属不易。
而剧集仅仅围绕着20年前的一桩溺水案展开,年迈的父亲想要探求自己儿子溺水的真相,而凯瑟琳就是突破口!
跌宕起伏,悬疑反转,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部剧为什么那么上头。
01不可靠叙述这部剧的悬疑主要是通过一种不可靠的方式。
我们在剧中刚开始看到的是那本小说《完美的陌生人》中所叙述的情节,虽然叙述的内容与凯瑟琳的经历微像,像了40%。
因为小说的作者是死者乔纳森的父亲,而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整件事情之中。
他靠着自己的推理、猜测以及仇恨,写了这本不负责任的小说。
然而,这本小说的“受害者”凯瑟琳,却完全没有站出来为自己争辩。
所以导致凯瑟琳的丈夫、儿子乃至观众都被这本小说里的内容欺骗了。
本剧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20年前的时空与20年后的时空交错在一起,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在乔纳森父亲斯蒂文的脑补中,20年前的真相是怎样的。
20年前的凯瑟琳带着儿子在意大利度假,在那里遇到了乔纳森。
因为乔纳森去世之后,他的父母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乔纳森的胶卷。
乔纳森一直有拍照的习惯,他可能是个摄影爱好者吧,拥有昂贵的相机,所以他的母亲很自然地就想到要洗这些胶卷,以了解乔纳森的过往。
本来没想洗乔纳森在意大利的胶卷,只是洗了一些之前的,却发现乔纳森拍摄了许多母亲的照片。
或许是母爱泛滥了,他的母亲想要看到更多乔纳森拍摄自己的照片,于是把他所有的胶卷都洗了,才发现了一组陌生女人的性感照片。
照片上拍摄的正是凯瑟琳,她在镜头前搔首弄姿,非常浪荡。
于是所有人都会认为凯瑟琳是一个浪荡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成熟、年纪大,带个孩子,肯定是这个女人勾引的乔纳森。
当时的乔纳森也不过20岁,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名叫萨沙。
但是萨沙竟然中途回了伦敦,扔下乔纳森一个人。
在剧集开头,我们看到一对男女在火车这种公共场合公然make love,那便是乔纳森和萨沙。
这一段可能是上帝视角拍摄的,所以观众看到的乔纳森与斯蒂文的描绘完全不同。
这里可以看到萨沙和乔纳森都是非常开放的状态,而斯蒂文描绘的乔纳森却是被凯瑟琳引诱的,而且说自己性经验不足,只有一个女友叫萨沙,并且只亲吻过她的嘴唇。
看到这里的时候,想必导演就已经在暗示观众,整本小说里所叙述的内容并不可靠。
但是随着剧情渐入佳境,很多疑问也呼之欲出。
比如萨沙为何会突然回国?
她的理由是自己的小姨去世了,但实际上,她的小姨还活着,所以萨沙说谎了。
那么她为何要突然抛下乔纳森呢?
在后来凯瑟琳的视角里,我们发现真相并非小说里写的那样。
凯瑟琳说自己是被乔纳森强暴的,他威胁和逼迫自己拍下了那样的照片,而且还用刀割自己的手腕,让凯瑟琳吸血。
由此可以看出,乔纳森整个人都具有暴力倾向,甚至发疯起来自残。
可想而知萨沙作为他的女朋友经历了什么,会不会是因为被家暴才选择的出走呢?
乔纳森的形象成为了一个谜题,因为毕竟他是为了救下一个小男孩牺牲的。
但是从乔纳森和萨沙坐船游威尼斯的时候,船夫再三强调此处下船危险,但是乔纳森却还是不听劝说地摇晃着船。
整个人的行为都像磕了药。
所以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又怎会怜取眼前人?
导演其实是让我们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因为救人溺亡的到底是英雄还是恶魔呢?
02人物关系闭环剧集采用了双线叙事,还有斯蒂文这个老登的偷窥视角,所以想要捋清楚这部剧的人物关系并不容易。
前文已经说过了,开头那对浪荡的情侣就是乔纳森和萨沙。
而乔纳森因为萨沙走了之后又开始偷拍凯瑟琳,并且强暴了她,之后又救了凯瑟琳的儿子而溺亡。
凯瑟琳在乔纳森冲进海里的时候才意识地大喊“不要”,其实不是因为担忧乔纳森的安全,而是因为之前乔纳森用儿子威胁过自己,他担心乔纳森要对儿子不利。
所以最终,乔纳森因为自己种下的恶因而食了恶果。
也正因为乔纳森对凯瑟琳做的那些事情,导致乔纳森死后,凯瑟琳没有任何表示,还称自己不认识乔纳森。
20年后,这件尘封的往事再次被揭露了出来。
凯瑟琳的丈夫罗伯特因为看到了凯瑟琳拍下的照片,所以气得把凯瑟琳赶出了家门。
而一直窥探着凯瑟琳生活的斯蒂文,却还在威胁着凯瑟琳的家庭,想要对她的儿子下手。
凯瑟琳的儿子也是一位非常孤独的人,而且一直没有朋友,他在网上发布自己的音乐无人理解也无人问津。
而这时,出现了一位网友,不仅给他点赞,还称自己欣赏他的音乐。
这位网友的名字竟然叫乔纳森。
乔纳森不是死了吗?
原来,这个乔纳森是斯蒂文假冒的,他用了乔纳森以前的照片和乔纳森的信息创办了Instagram,并且接近凯瑟琳的儿子尼克拉斯。
这就形成了一个人物关系的闭环。
这个假乔纳森引诱尼克拉斯抽烟,吸毒,甚至给尼克拉斯看了那本小说。
但是尼克拉斯显然并没有意识到那本小说里的内容和母亲有关,因为当时他经历那件事情的时候只有五岁。
于是,斯蒂文放大招了,他直接给尼克拉斯传了凯瑟琳的性感照片,并且告知尼克拉斯当年的事情真相,因为凯瑟琳引诱乔纳森,所以当尼克拉斯遇到危险的时候,乔纳森就奋不顾身地救下了他。
尼克拉斯仿佛受到了重击,从此一蹶不振。
他由于吸毒过量进了ICU,并且在苏醒后也一直说自己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难道仅仅因为别人的一面之词吗?
后来斯蒂文在焚烧照片的时候发现,其实尼克拉斯看到了母亲被强暴的事情,他一直宣称自己不记得20年前去意大利玩的事情,可能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件事的影响。
那么那天,五岁的尼克拉斯独自划船冲到海浪里,是意外,还是他当时就想结束生命呢?
03永远别碰亲情这块蛋糕表面上看,这是一位老父亲为死去儿子报仇的故事,但实际上,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关于“亲情”这个主题。
乔纳森去世之后,他的父母得知消息,然后前往乔纳森的住所。
他的母亲是迟疑和震惊的,因为她不知道乔纳森是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而且还抽烟。
而在斯蒂文的眼中,乔纳森和母亲更加亲近。
好像斯蒂文不了解乔纳森的近况很正常,但是关系更加亲近的母亲显然也没有给乔纳森打过几个电话,没有真正关心过他。
然而,乔纳森的女友萨沙一家对于乔纳森的死亡也显得非常冷漠。
接电话的是萨沙的母亲,乔纳森的母亲南茜让萨沙的母亲转告萨沙这个悲剧,然而他们一家始终没有等到萨沙的电话,所以也许萨沙的母亲并未告知。
乔纳森的家庭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冷漠的,而反观凯瑟琳一家也同样如此。
凯瑟琳与儿子的相处十分疏离,他们一家看似恩爱,但是罗伯特的桌子上却只放着凯瑟琳和儿子的合影,并不是三个人的全家福。
罗伯特知道凯瑟琳出轨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凯瑟琳一直声称自己给了她很不错的性经验,但他担心凯瑟琳的小情夫才是给了她最棒性经验的人。
后来罗伯特得知凯瑟琳是被强暴的,瞬间原谅了她,而且还释然了,因为他断定那一次的性体验一定不好。
这么看来,罗伯特和凯瑟琳的婚姻真的非常讽刺,也难怪两个人在真相大白后反而离婚了。
剧中的亲情都如此冷漠,父母对于儿子的关心都很淡然。
但是最终拯救了尼克拉斯的也是亲情。
杀红眼的斯蒂文一直想要要了尼克拉斯的命,以此来为儿子复仇,但是已经准备好了毒药的他却最终没有注射进尼克拉斯的身体中,就是因为尼克拉斯苏醒时喊了一声“妈”。
这声“妈”唤醒了斯蒂文的亲情,他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在焚烧照片的时候,他也看到了尼克拉斯出现在了照片里,得知尼克拉斯一直以来都知道真相,从而更加怜悯凯瑟琳。
不过实际上,不管是凯瑟琳的版本还是斯蒂文的版本都存在不可靠的因素,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叙述的整个故事。
真相只有掌握在谎称失忆的尼克拉斯身上。
导演没有再从他的视角叙述一遍,是保护了凯瑟琳作为母亲的尊严,这也是导演的用意。
看完整部剧之后的感觉有一种瘆人的惊悚,而这种瘆人正来自于导演一直在用亲情说事儿。
刀向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刀刃向内,刺向自己的亲人。
亲眼目睹母亲被强暴或者和其他人做爱是一种什么体验?
最后那张被火烧了一半的触目惊心的照片,定格了所有的情绪与恐怖。
细思极恐,说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P.S.这部剧梗姐虽然没有剪辑解说视频,但是资源还是留给大家了,详见。
前六集几乎要被导演骗过去了,唯一支撑我继续怀疑的点就是:那个妈妈是怎么靠几张照片编出一本书的?
记录几句喜欢的台词:Beware of narrative and form. Their power can bring us closer to the truth, but they can also be a weapon with a great power to manipulate.You're managing the idea of me having been violated by someone far more easily than the idea of that someone bringing me pleasure. You know, it's almost like you-- you're relieved that I was raped. I don't know how to forgive that.
几乎悄无声息地,《免责声明》就快播完了,似乎没有引起什么声浪,热度比当初的《戴洛奇小镇》等『女性主义剧』差了不少。
大概因为这部剧没有把性别标签贴在表面上,甚至它的叙事诡计欺骗性太强,让观众失去了耐心。
其实,这部剧想要引起关注的,恰恰是恶评所指向的。
如果你觉得Catherine用言语和行为勾引Jonathan的段落除了尺度毫无意义,甚至尴尬至极;或者相反,你被极度唤起,瘫软在地。
那就对了。
因为这是业余作者、Jonathan母亲愿意相信的故事版本:儿子永远天真纯良毫无抵抗力,蛇蝎女极具魅惑吐着信子蜿蜒而来。
一部人物扁平的地摊文学有多么漏洞百出,这场戏自然就有多么让人脚趾抠地。
暖黄的滤镜是母亲偏执病态的溺爱,和人们匮乏的想象力。
因为坏女人的故事太容易了。
太容易摆上书店的畅销书架,太容易在人群里传播,太容易被对号入座。
以至于没人看得到这故事显而易见的拙劣。
漂亮富有的人妻一定很寂寞吧;职场成功女性的上位史一定没那么简单吧;她不愿说出真相,一定因为她心虚吧。
蛇蝎女是一种奇特的投射。
她们异常美丽,黑洞般吸引奋不顾身的男人,她们几乎没有弱点,也没有真情,欲望旺盛并不择手段,而且总能全身而退。
女人鄙视她们,同时嫉妒她们;男人害怕被她们吞噬,又希望一辈子能遇上她们一次,暗暗地,还想毁了她们。
作为女人不贞,作为母亲失职,作为人道德低下(恶毒),这套女性指控干脆利落即刻生效,所以Jonathan的母亲凭几张照片就能炮制出一串看似合理的因果,而他的父亲毫不怀疑地照单全收。
父亲通过亡妻的旧衣化身,参与了这场女性对女性的猎巫。
而归根到底,这还是男性对女性的手刃——Jonathan成长为一个混蛋,除了他母亲『爱男』使然……那他母亲又为什么爱男呢?
罢了。
如果你觉得这喋喋不休的旁白实在太烦人太低级太偷懒,像电视诗朗诵一样把人物的内心翻译出来。
那就对了。
因为真相总是在多个视角的嘈杂声部中忽明忽暗。
如果我们真的能听到事件中每个角色的内心os,同时搭配另一个客观的上帝视角进行解说、质疑、判断,或许就再也不会有误会,不会有『反转』,不会有暧昧和晦暗。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永远解不开的谜团,永远看不到的暗面,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太有限了,每个人又都太自以为是也太胆怯了,永远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我』能看到对方在会面中仓惶逃走的狼狈和冷酷,『我』看不到对方想给死者家属留下一丝体面的大度和善意;『我』能看到我的同事恃才傲物,一言不合就对上司大打出手;『我』看不到男上司像嗜血的鲨鱼,闻到女下属私生活中一点破绽,就死咬不放。
『我』能看到我的太太沉沦在失独的巨大悲痛中无法自拔;『我』看不到她的偏执、控制和带给其他人的压迫感。
『我』能看到我被妻子欺骗多年的愤怒和无辜,『我』看不到我脆弱的男性尊严和去势恐惧。
可是,『我』又有什么错呢?
这个故事中的每个旁观者,都可以为自己的一叶障目进行免责声明:不知者,不为怪。
然而只有Catherine没有免责的权力,不论站出来澄清陈年旧痛,还是闭上眼迎接兜头而来的脏水;无论与丈夫和解,还是另起炉灶,受伤害都是必然的结局。
到底是哪出问题了呢?
【2024.11.9补充】针对评论区有关于『爱男』相关表述的异议,我在这里稍作补充说明:其实写作本文时我也感觉这个说法不妥,主要是流行词汇往往有过度简化的嫌疑。
然而深夜急于成文,没能进行展开。
或许应该这样讲,Nancy是一位『厌女』的女性。
文本中给出的支持很多,除了对Catherine的揣测,Nancy两次与Jonathan的女朋友Sasha家人联络,两次都认为Sasha不是什么好货,但儿子没有半点问题。
不仅如此,她在小说中把Sasha描绘成另一个荡妇,Jonathan根本无法满足对方泛滥的需求。
小说甚至还恶毒地让Sasha的亲戚『惨死』在车轮下(特别提到被压扁了),如此一来Sasha离开的理由成了不可抗力,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儿子的完美人设。
关于女性为何也会厌女,一言以蔽之,这是女性处于性别不平等的结构中,很容易形成的认知。
具体的原因可以参看市面上许多女性主义书籍,在此不做理论上的阐释,还是回到剧集的文本,来看看Jonathan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情节中很容易看出,Nancy在家庭中是强势的一方,指挥丈夫,对外张罗,以儿子为精神支柱,是一类典型的母亲形象。
有种说法,说强势的母亲会毁掉家庭,但实际上,强势的母亲背后,往往有一个不作为、不负责的丈夫。
强势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安全感匮乏的表现。
Steven如他自己所言,是软弱的。
儿子死后,家庭实际已经名存实亡。
在Steven的叙述中,Nancy始终无法自拔,而自己必须挣钱养家,无暇顾及妻子,两人渐行渐远。
但事实是否如此,Steven是否努力挽回过两人的关系,还是通过逃避妻子来逃避儿子已死的事实?
又或者,两人的关系早已像许多家庭一样,全靠子女维持?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值得思索。
Nancy的强势终归是虚弱的,她的癌症不如说是隐喻意义上的:一个女人的自我被母职全面侵占,她的生命全靠家庭维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与之相比,Catherine是更『新』的女性。
随着剧集进展,我们发现Catherine时常显得狼狈,在职场和家庭都是。
她根本不是小说中写的那样游刃有余;相反,她恰恰是那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因为小说中的形象是经过男性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揉搓的『巫女』,现实中的女性有太多软肋,不可能强悍得那样毫无破绽。
Catherine的进步之处在于,她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承认也许不会为儿子跳火海、挡子弹,但她仍然用巨大的勇气和牺牲保护着儿子;她很清醒,她及时留下物证,她一眼看穿男同事的不怀好意,也犀利地指出丈夫的心理:『相比我从别人那儿获得欢愉,我被侵犯反而更容易接受』;甚至,她还试图保护过另一位母亲。
【2024.11.11补充:本剧的立意我已基本在第一版中讲清,下文的补充已经和文本有一点距离了,有些地方或许有过度解读之嫌,权且一看吧。
】看到有一些新思路,说Cath讲的故事难道就是真相的全部吗?
她讲的不也是从她个人视角出发的版本吗?
和Nancy的小说,老头儿Steven的回忆,有什么两样呢?
诚然,剧集一开头就提示了“叙事的力量”,但我想这里指的是,被“刻板印象裹挟的叙事”的力量,“先入为主的叙事”的力量。
我始终不认为主创的立意是要做一个质疑叙事可靠性的悬疑剧,说实话这种创意太滥,除了导向虚无主义,没有任何建树。
主创想要探讨的是女性的处境,这在当下来看更有意义,而且还需要继续说,多说,深入地说。
剧中的两个家庭带有某种对位关系。
前面讲了Cath和Nancy两个人物的对比,但我并不是在进行高下的区分,她们更像“新”“旧”两代女性,面临类似的问题,但觉醒的程度不同。
现在我想再聊聊两位丈夫,Robert和Steven两人都似乎处在一个“女强男弱”的家庭权力关系结构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觉得未必,甚至两个人都不称职。
Steven和Robert内心都信奉一套泾渭分明的性别秩序。
Steven送给儿子一把刀,这个物象已足够明显。
如果非要扯弗洛伊德,那么刀和相机都有某种阳具入侵的隐喻。
(但我真不想扯那么远)或者还有更明显的,Steven在医院对关心他的护士说:“你是个好女人”,潜台词是,你这样温柔关照的女人才算本分,而那时他明明已经得知真相。
Robert可以说对儿子一无所知,以为只要跟儿子看看球赛就是亲密无间;他在家庭度假期间因为工作提前离开,却可以口口声声指责Cath“缺席家庭20年”。
这不就是那种,只负责陪孩子玩,不负责换尿布;认为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的自私爸爸吗?
他当着儿子的面半强迫地把Cath扫地出门,甚至在叫出租车这点小事上耍心眼,有够卑鄙,和Steven的一系列操作别无二致。
Steven看起来对Nancy十分温柔,但家里的冰箱坏了这么久,他从来不修;失去儿子后,他也没有帮Nancy渡过难关,我认为这是一种passive aggressive:我有些恐惧你,我不会公开违抗你,但我会用曲折的方式拒绝你。
这种心理的另一个表现是拒绝对话,他和Robert在各自的关系里都没有和伴侣进行过真正深入的谈话,他们后来也从来不给Cath解释的机会。
再发表一个诛心之论吧。
Nancy确实写了小说,可是她毕竟没有拿给Steven看过,也没有授权将它公之于众。
我甚至认为,这部小说是Nancy在将死之时,对自己进行的一次心灵疗愈:让一个奇情故事,承载着自己不现实的期待,达成代偿性的情感发泄。
这一点,与前面所述Nancy的厌女并不矛盾,并且有更深的悲剧色彩:只有极孤独的人,才会用这样的方法处理悲痛。
Steven做的是什么呢?
他是行动派,他把亡妻留下的小说,作为一系列疯狂策划的底本。
剥开这复仇行为的正义外表,下面是不是也藏着他自己的死亡恐惧,他想要在垂暮之年做一点事情,延续自己生命之烛的意味?
如果可以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Jonathan为什么既是罪犯又是英雄。
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从自私出发的、“自我证明”的冲动,代表着男性的“生命力”。
剧集中,Nancy和Cath有过一次短促的对质,与之对位的,是Steven和Robert在医院电梯前的那次对质,堪称点睛之笔。
Robert:你为什么不先问问呢?
Steven:那你又为什么不呢?
如果说Cath代表新一代女性,已经比Nancy更加成熟、清醒和坚定,那么很遗憾,Robert和Steven只是一个灵魂的两个皮囊。
《Disclaimer》其实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不好看,很多情节我都不想用“人性是复杂的“说辞来解释。
一些notes:(含剧透)⭐剧里的男性:一个自以为是,软弱,没用的老公替儿子报复的猥琐大叔,忘记一切(我感觉根本不可能目睹的真相)只想躺平的毒虫儿子,精力无限的qj犯学生.....二十年后共同加害一位女性......使其身败名裂,好在最好女性靠自己站起来。
⭐男孩拍的女主的sex照片真的很欲,很美,很joy,以至于开头看的时候我完全相信男孩带给了女主非常不一样的enjoyable&refresh的x体验,看到真相揭露的时候,仍然无法相信,太牵强了,眼神,表情,伤痕,布景....这些都可以再照片中隐晦渲染丝丝真相的,但是并没有,导致qj的真相很牵强。
⭐有人对男孩qj了女主,第二天又冲去救她的儿子觉得很不理解。
其实救人行为指向性没那么大,可能他只是一时善心大发,其实谁他都会去救,而不是因为女主的关系,这么想的话,这个部分剧情不算bug。
⭐男孩的父亲心里一直筹划着复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全程一股子狠劲都没看到,反而看到的是一个洋洋得意的猥suo老男人的形象,在玩自己设计的游戏,目的是毁掉一个女人,这太不对劲了。
⭐女主的儿子无意掉进大叔的圈套中,在他的引导下读了那本以母亲为主角的书,还跟大叔一起骂其中女子slut之类的恶言,很难理解他曾经亲眼看到母亲被qj的画面但是一点都没想起来,即使PTSD想忘记,这么多年没提及也确实忘差不多了,但我是不相信在这么大的导火索记忆还是一点没回来?
⭐结尾很好!
最终女主没有原谅丈夫,自己逐渐从往事中走出来,可能放在国内拍或者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肯定还在凑合过日子,会将更多注意力安放在儿子身上,尽管儿子已经废了(毒虫)但是剧里很明确男性离开了,留下女性和儿子回到过去,走进创伤,再一起走出来,很好的设定。
“我不原谅”好像一把复仇的利刃,支撑女性挺拔的站起来了。
⭐cate的年轻扮演者太美腻了!
性感与青春交织的那种少妇魅力,可太迷人了⭐Lesley Manville 演了男孩的妈妈,嘿嘿是我喜欢的演员⭐cate最后一集的演技全剧最佳!!
⭐总结:真相部分说服力很低。。。
7集,到时不长,但是怎么着也得几个小时。
喜欢电影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花了时间,看了一部非常不如意的剧。
因为好的剧太多了,而时间是有限的,普通人工薪族就更有限了,把如此有限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看完令人生厌的剧上,真的会令人非常懊悔。
那这部剧,能给你什么?
1、前三集拖沓冗长的,絮絮叨叨,因为每一个演员不说话的时候,旁白就这么突兀的冒出来了,真是怕观众看不懂角色怎么想的,导演费尽了心思。
2、尺度,堪称教科书的尺度,不信你看下边图片;3、人畜无害的老人,扮猪吃老虎,假意善良,却有计划,有心机的打报复“仇人”,有时候竟有种复仇的爽感;4、父母的爱,年轻人的自由放松,三十如虎的少妇和朝气蓬勃的少年的干柴烈火,夫妻貌合神离没有爱的典范,家庭男孩养育的典型创伤,职场的貌似友好实则处处陷阱,人生放松埋雷的可怕等等
尺度是真的有尺度,不信你看!
很多影评人,都打着大魔王的破尺度来宣传,真不知道看了没有,大尺度的不是大魔王好吧,是其他演员。
这部剧就如评分一样,一般吧。
开始打动我的是,第四集。
白纸一样的男孩,并人妻的性经验折服后,竟然想着跟她一起回伦敦,想要的更多。
而人妻只是想要短暂的一夜情而已,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开了荤之后几乎没有能控制自己的。
最后再乔纳森拼命的去旧尼克的时候,回来已经精疲力竭,快要溺死。
而女主看到了乔纳森海面上求救的双手之后,眼圈渐渐泛红,噙满泪水,竟然选择沉默。
她竟然选择沉默,看着他溺死,来摆脱这个想要缠着自己的人此刻的腹黑程度,真的让我倒吸一口凉气,人心的黑暗程度真的让人打冷颤。
难道真的都是工具吗?
后边就是老头有计划,有预谋的到处向女主周围人散播女主不为人知的秘密然后毁掉女主的工作、家庭、婚姻和亲情的故事了。
真的不能小看这些老头了,拿捏起20多岁的少年犹如砍瓜切菜般小意思。
好了,就这些吧,还差第7集没看,看完了再来补充吧。
更多的是个人记录吧,也不算影评,不喜勿喷,谢谢。
很多不合理处 稍微处理下其实就可以了 但却有一种不care的傲慢
摄影色调调度还有表演都是电影级的。再一次将电视剧的规格拔到新的高度。成心而论,故事本身是一个二流的悬疑故事,但被阿方索卡隆包装的如此温柔静谧又惊悚万分,尽管还有点狗血戏剧性成分。优点是逼格满满,缺点是面子工程有,但里子没啥东西。写人过多的让位于悬疑,但又怕悬疑恶俗,又故作姿态的去写人,反而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总之,很华美,但像空壳。
凯特演技依然无敌。苹果又出了一部精品。论narrative的重要性,以及男的全都不行。
美术做的还不错
逻辑不自洽是这个类型的硬伤,有点可惜
故事本身是不错的,但是隐藏悬念的方式不够高明--通过女主角“不张嘴”;所以看到6,7集只觉得拖拉和烦躁,并没有对悬念期待的紧迫感。女主角在最后一集讲述事情真相时也采用过于文艺化的叙述方式,不仅在折磨观众,也在折磨得知他对面的听者;天知道我能多代入老头本身,寻思“这人到底说完了没,我的麻药什么时候起效”。老头儿在最后一刻突然放弃也显得刻意。可能全片兜到底唯一的亮点便是那一句“得知我被强暴远比得知我和某人欢愉更令你容易接受”。
果然有反转
拍得不错,画面构图都很有美学,就是这么简单一件事磨叽了这么多,以为看悬疑结果是这些?恶人会舍己救人?女主不能解释?西方s解放了那么多年接受不了一次出轨吗?还以为重点是男二救人,然后女主看着他死,搞半天这些人的重点是出轨?
年度最佳…
所有的Drama都来自于家人之间的不沟通,出这么大的事都不说那这样的丈夫、妻子,父母,确实都有点病态
感觉最近看了好多所谓的叙事诡计,这部这算是最低级的之一,甚至不是叙事诡计了,就是耍观众玩,阿方索卡隆的两成功力都没有吧……
角色对话,角色旁白,画外解说,还有一本虚实不清的书,卡隆一定要给当代社会的罗生门编织这么多层迷雾吗?怕观众不明白?还是故意捣浆糊?而且narrator的口音音色音调都像极了博德之门3里的旁白,让刚打完游戏就看此剧的鄙人更加恍惚。即使是女神主演,也觉得为了上nothing as it seems这一课,时间成本有点高,到最后一口气追完的终极解释还是娱乐性。Kline和Manville非常抢戏。
三星半吧。英国人还蛮会拍这种悬疑家庭伦理剧的。ps:这帮人怎么不需要证据谁说就信谁?怎么25年亲子关系濒临破产,进了趟医院就妈妈我爱你,爸爸快走开?怎么20多年前老婆疑似一夜情,40岁左右的中年人了,处理问题就这个样子?怎么所有人说话前奏都这么长,跟写小说似的,不先说重点?怎么女主全篇都在不停对不起,对不起谁了啊,按照她的说法自己不是最无辜的纯纯受害者么?全片出现的男性角色集齐了愚蠢 懦弱 虚伪 偏执 自私 扭曲 变态,简直了!中途都要无语到停下缓口气才能继续。
从第六集还是什么都捂着不揭晓,就已经预感要烂尾了;结果第七集直接让之前全部变成故弄玄虚。卡隆你怎么要沦落到拍这种说罗生门反转都显得过誉的叙事了?下次来拍国产吧
D
太糟糕了。凯特逐渐小李子化。拍慢节奏的悬疑请参考隔壁雷普利。要啥啥没有,只有一个烦人的“上帝视角”旁白。剧本写的稀烂只能靠旁白填满这个本来就很单薄的剧情。这么大白话的一个故事塞满了不必要且拖节奏的鸡零狗碎,反转真是一点新意也无,通篇只展示了荡妇羞辱一个女人是多么的容易。
我是不是厌女啊……这剧令我无法共情(甚至讨厌)所有无条件的母爱子 - 一个力有不逮式瘌痢头儿子自家好,一个因为儿子死了而疯狂indulge自己在痛苦中……太讨厌以至于最后两集快进看完(很少剧集被我这样对待)|| 报复男的narrator是第一人称,而大魔王的narrator(Niobe!)用的是第二人称(剧末又变成第三),是透出有居高临下的审视感,但这错位也显得态度暧昧且混乱 || 触发火警后两人去室外讲了两句又回到厨房,镜头一直呆在厨房,喜欢这个处理
太好看了。乔纳森他妈根据几张照片就能写出一集的情节,还那么细节,真是太恐怖了。罗伯特听到真相后一个滑铲,和之前鲜明对比,实在是太好笑了。别太爱男了真的。
故事的精彩如果与结局反转有关,那就应该更有力的描述两个版本的对比,女性在故事中承受的一切痛苦就这么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而这种荡妇羞辱的讽刺感也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还是满足了观众对女性的意淫,重申了对女人出轨一夜情的旧叙事,这种不适感真的不喜欢。剧里的白男们确实拍出了让人恶心的感觉,太蠢太自大了。
演员演技都很棒,但故事真的一般,最后一季才推进的高潮与真相其实早就猜到了,但对于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动机和痛苦,都讲述的太潦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