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滨口龙介
主演:平野铃,佐藤亮,伊藤绫子,田山幹雄,手塚加奈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简介:年轻恋人兼剧场拍档携手编导新作,可惜旧心结未解,新分歧又浮现,她渴望沟通,他却紧闭心扉。二人犹如两架并行列车,方向相近却总是若即若离,随时分道扬镳。排戏期间适逢战争蓄势待发,演员各持立场而顿生磨擦,公演面临重大危机。 滨口龙介的漫长电影初尝试,与他执教的戏剧学院学生共同创作,通过绵密对白和诗歌,探讨人际关系复杂面..详细 >
一般
3.0/5.0 看得出来 制作简陋 文本性占比失衡
再也不想看这种男的女的一直讲话的电影了!!!!!
破晓夜路因为照度不足一度看得几乎放弃,又很矛盾,正是因为大量对白的延缓才带来了天光。整部电影可以分作剧场前与剧场映画,不断切入面向观众的机位又宣告它不只是剧场映画,而是观演关系。东亚政治局势作用到小剧场政治之中,在公共空间里展开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即是分轨列车,倚赖贴近的速度保持一段静止,随即各行各轨,高速远离。
没看懂
依然是亲密关系、戏剧扮演、暴力元素的三重奏变形。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穿梭于日常、戏剧、诗歌、寓言的多重空间,邮件往来、入戏出戏就像灵感上下电车的一个个入口和出口。上半部的碎片、打断、无疾而终的讲演和拒绝回答的问题,在下半部还原成了连续的故事和某种答案。生活和戏剧相互扭结,为了挽救爱情、延续生活的假象,他们需要一起演一场戏,而为了演好这场戏,又需要直面生活问题的核心,暴露脆弱、坦诚面对自己。破晓时分是带来转机的时刻,黑暗中游离的手在天亮时重新握紧,因为女孩一字不差背下男孩的诗句,短暂的和解或许只是另一种将你变成我的自恋。导演和编剧在失控的交流里改写戏剧,就像亲密关系中一场围绕理解和改造的攻防“战争”。外部的战争让局中人共情相对远方的危机,近处恋人间的控制和冷战在言语的废墟里陷入败局。
先不打分,后半段明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整部电影透露出源于剧场的强烈的执念。从结构上来说,就是戏剧的准备+上演,划分为两部分。说新闻说政治说情感说工作说原则说生活说矛盾说喜欢,说到底都是在说关系,亲密关系。前面是各种现实中滑向矛盾的歧路,后面则是将现实演绎为戏剧,解构真实,通往和平。这个结尾是完全背向大部分时间持有的期待,反差。
💤
我的问题
美学上不太成熟,但是滨口那时候文本已经很地道很作者了。
第一部分关于导演与编剧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则将舞台剧全部呈现,四个多小时的片长,剧中剧的形式,当虚构与现实相互重合,我们既是双重戏剧的唯一观众,又是荧幕中的其中一个人物。文学化的文本,虚实结构的空间,镜头语言之下,用对白剖析自我,并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与消解中形成了「我」与「他者」的哲学思考。个体的自我与亲密关系中的他人始终存在矛盾和压力,滨口龙介的指向依然是「人」在现代人际关系中的真实心理,它是凌乱无序的,无法构建一条完整的参照标准。影片中关于语言的比喻、现代诗歌的表达都值得再三品味;第一部分男女主角在马路上从深夜走向黎明破晓的长镜头以及结尾在两列电车上的奔跑示爱及至电车沿着两条轨道分离,拍得特别好,情绪弥漫整个空间,非常动人。
255分钟版本。终结于电车线那首诗的意涵。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缠绕,我听不下去。亲密从不简单。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一整个是日本的微型社会,压抑,流于表面,亲密的面具下是一颗颗孤独的灵魂。关于“暴力与选择”那一段,感觉是东亚国家人们的常态吧,只是大多数人都感到麻木了,麻木到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选择”,不,根本就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其实意识到了也没用呐,个人力量太渺小,只有拖着躯体无奈的生存在这个体制之下。最后在电车里奔跑蛮浪漫,是个温暖的结局呐
啥日常啊,两小时话剧我也是醉了
滨口龙介的形式非常我的菜,如果内容同样如此就好了。
看了一半。好累哦。天色很美。从天黑走到天亮。关于语言和列车的比喻挺好的。但是大部分对话都让我不耐烦。这么对比偶然与想象真的很成熟,全靠对话推动也很吸引人,舒适流畅又不失去风格。
20240427
虽然里面有几首诗、几段话很有水平,男女主的关系想接近又无法接近让人有共鸣,但是5个多小时中也有大段日常的对白, 太不惜墨了,这是我讨厌滨口的地方。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一般
3.0/5.0 看得出来 制作简陋 文本性占比失衡
再也不想看这种男的女的一直讲话的电影了!!!!!
破晓夜路因为照度不足一度看得几乎放弃,又很矛盾,正是因为大量对白的延缓才带来了天光。整部电影可以分作剧场前与剧场映画,不断切入面向观众的机位又宣告它不只是剧场映画,而是观演关系。东亚政治局势作用到小剧场政治之中,在公共空间里展开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即是分轨列车,倚赖贴近的速度保持一段静止,随即各行各轨,高速远离。
没看懂
依然是亲密关系、戏剧扮演、暴力元素的三重奏变形。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穿梭于日常、戏剧、诗歌、寓言的多重空间,邮件往来、入戏出戏就像灵感上下电车的一个个入口和出口。上半部的碎片、打断、无疾而终的讲演和拒绝回答的问题,在下半部还原成了连续的故事和某种答案。生活和戏剧相互扭结,为了挽救爱情、延续生活的假象,他们需要一起演一场戏,而为了演好这场戏,又需要直面生活问题的核心,暴露脆弱、坦诚面对自己。破晓时分是带来转机的时刻,黑暗中游离的手在天亮时重新握紧,因为女孩一字不差背下男孩的诗句,短暂的和解或许只是另一种将你变成我的自恋。导演和编剧在失控的交流里改写戏剧,就像亲密关系中一场围绕理解和改造的攻防“战争”。外部的战争让局中人共情相对远方的危机,近处恋人间的控制和冷战在言语的废墟里陷入败局。
先不打分,后半段明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整部电影透露出源于剧场的强烈的执念。从结构上来说,就是戏剧的准备+上演,划分为两部分。说新闻说政治说情感说工作说原则说生活说矛盾说喜欢,说到底都是在说关系,亲密关系。前面是各种现实中滑向矛盾的歧路,后面则是将现实演绎为戏剧,解构真实,通往和平。这个结尾是完全背向大部分时间持有的期待,反差。
💤
我的问题
美学上不太成熟,但是滨口那时候文本已经很地道很作者了。
第一部分关于导演与编剧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则将舞台剧全部呈现,四个多小时的片长,剧中剧的形式,当虚构与现实相互重合,我们既是双重戏剧的唯一观众,又是荧幕中的其中一个人物。文学化的文本,虚实结构的空间,镜头语言之下,用对白剖析自我,并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与消解中形成了「我」与「他者」的哲学思考。个体的自我与亲密关系中的他人始终存在矛盾和压力,滨口龙介的指向依然是「人」在现代人际关系中的真实心理,它是凌乱无序的,无法构建一条完整的参照标准。影片中关于语言的比喻、现代诗歌的表达都值得再三品味;第一部分男女主角在马路上从深夜走向黎明破晓的长镜头以及结尾在两列电车上的奔跑示爱及至电车沿着两条轨道分离,拍得特别好,情绪弥漫整个空间,非常动人。
255分钟版本。终结于电车线那首诗的意涵。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缠绕,我听不下去。亲密从不简单。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一整个是日本的微型社会,压抑,流于表面,亲密的面具下是一颗颗孤独的灵魂。关于“暴力与选择”那一段,感觉是东亚国家人们的常态吧,只是大多数人都感到麻木了,麻木到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选择”,不,根本就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其实意识到了也没用呐,个人力量太渺小,只有拖着躯体无奈的生存在这个体制之下。最后在电车里奔跑蛮浪漫,是个温暖的结局呐
啥日常啊,两小时话剧我也是醉了
滨口龙介的形式非常我的菜,如果内容同样如此就好了。
看了一半。好累哦。天色很美。从天黑走到天亮。关于语言和列车的比喻挺好的。但是大部分对话都让我不耐烦。这么对比偶然与想象真的很成熟,全靠对话推动也很吸引人,舒适流畅又不失去风格。
20240427
虽然里面有几首诗、几段话很有水平,男女主的关系想接近又无法接近让人有共鸣,但是5个多小时中也有大段日常的对白, 太不惜墨了,这是我讨厌滨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