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和这个男人太窝囊,风华正茂的时候老婆瘫了,除了苦就是苦,好不容易老婆死了解脱了,又找了个不靠谱的女朋友,那女的一看就不是过日子的人。
李贵和啊李贵和,为了解决自己的需要,连女儿的未来都不管不顾了,太真实了,结果就栽在这女的手里了。
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
人性的弱点,太强了;理性和豁达,太缺了!!!
《外遇》:经营婚姻需要智慧。
《隐姓埋名》: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软弱》:狗急了也有跳墙的时候,所有,不要惹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婚姻里最大的谎言啊!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再婚》:结婚不能着急,但三观不合应该及时止损!
《杀夫》:经营婚姻需要智慧!
《兄弟之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也兄弟,败也兄弟!
《软弱》:真正的婚姻不是互相羁绊,而是共同进步,成就更好的彼此,不是彼此拖累、不思进取,变成一个人的负担。
《情人》:经营婚姻需要智慧,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欲望。
《绑架》:游戏已经开始,结束可就由不得你了。
《同室杀戮》:量变引起质变;鸡毛蒜皮里面,也有大事发生。
《死亡麻将》: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
《简单杀人事件》:善用刀剑者,必死于刀剑之下!
“每一集故事,导演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主人公犯罪之前的生活状态,这给观众一个强烈的信息:#主人公的心理在不断的生活琐事中受到刺激,怨恨在不断地积累和加强,直到最后爆发#。
”看了《命案十三宗》里的《再婚》,唏嘘不已。
男主性格本分老实甚至有几分懦弱,相貌是掉人堆里找不着的那种。
拿着厂子里微薄的收入,拉扯着女儿,照顾病瘫在床上的妻子整整10年,直到妻子病逝,这才稍喘一口气。
同事邻居关心他,给他介绍续弦的对象。
七不中意八不上心,这一天,独独和一位马女士对上了眼。
同为中年女工,马女士却不同于他身边那些早已被生活的艰辛磨损了光彩的女工同事们——马女士热闹爱说笑,人到中年风韵犹存显见爱打扮的举止和外表,让他枯井一般的心泛起了涟漪……马女士和《命案十三宗》里多个被杀的女子有类似之处,她们善良吗——她们或许时不时有转瞬即逝的善念,但这一点儿善念,却远远敌不过#不劳而获的寄生性格#导致的自私自利,以及虚荣。
马女士中意男主的憨厚老实听话,但因为自己手头紧巴又爱慕虚荣,总想从做小生意的母亲手里想方设法弄点钱,所以当母亲毫无遮掩地嫌弃男主“呆笨”、“窝囊”时,她从母亲的目光看过去,也对男主各种嫌弃。
男主的亲生女儿很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注意到了父亲结识了马女士后的心神不宁患得患失。
父亲舍不得拿出一千块钱为女儿疏通去部队当兵的事儿,却为了讨好马女士,把钱拿给马女士,给马女士的女儿买一块表。
而马女士丝毫不顾及拿出这笔钱来,对捉襟见肘的男主来说多么不易,转手就花掉,为自己买了一件价值一千多元的高档衣服,因为给女儿买手表的钱,姥姥给出了。
马女士穿着高档衣服在镜前左顾右盼,感叹“好东西就是不一样”——可男主的苦笑她看不见品不出,她看到的只是打麻将时牌搭子小姐妹们羡慕的眼光,她就是这么个没本钱却要及时行乐的娘们。
男主的女儿没当成兵,自己到处找工作机会,终于谋到一个在酒店工作的机会,百般珍惜。
她问父亲:您到底看上马姨哪一点儿了?
父亲长叹一声:你妈瘫在床上10年,我每天就是厂子家里两头跑,我这日子过得一点盼头都没有。
现在遇到了你马姨,她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我觉得这才像是人过的日子。
“和你马姨一起,过人过的日子”——这个执念是如此强烈,让男主不断地透支自己的家底、自尊,对亲生女儿的重要事情几乎完全不顾,飞蛾扑火一般,扑向他认为能够把他的生命从深渊中拯救出来的亮光。
可惜啊,内心被失去这束光亮的恐惧支配着的他,已经不再有分辨力,一步一步走上了不归路。
马女士的母亲(叫她马老怪吧),开了个小店做生意。
这个小有能干的强势女人,恐怕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看到她,就会想到“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说法。
马老怪生意做得不大,时不时还被客户讹一把,手里攥着俩钱儿,用钱控制着女儿和外孙女,眼里只有钱,没有情义。
男主想用自己的勤快打动马老怪,可惜他只是腿勤手勤,但嘴笨木讷,又由于害怕不讨马老怪喜欢,心里紧张,到小店帮忙的第一天就给马老怪惹了麻烦,马老怪平时数落女儿话就很难听,面对一看就知道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摆脱窘困的男主,马老怪一句一句的奚落,像刀子一样剜男主的心。
但懦弱的他,也只能忍。
马女士平时爱打麻将,所有的指望都在母亲做生意攒下的10万元上,厂子里的工作就是对付着。
她担心母亲因为她找了男主这么窝囊的对象成婚而不愿意分钱给她,所以她一直不吐口结婚的事情,而男主则孜孜以求与她成家,紧张的弦一直绷着,双方在拉锯,马女士在玩火。
马老怪本来答应马女士:只要给外孙女找到工作,就奖励给找到工作的人一万元。
为了这一万元,木讷的男主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电视机都豁出去了,费了牛劲为马女士的女儿谋得一份差事,可那被姥姥和母亲惯坏了的女孩,去工作了一天就辞职了,声称“做促销员的工作太辛苦,不适合我”,马老怪以给外孙女找的工作不合适为由,反悔了,不肯兑现一万元。
马女士得不到一万元,也更没心情与男主结婚。
男主可谓鸡飞蛋打。
这个时候,马女士偏偏出现在第一批下岗名单上,她回到家里,心情极度恶劣,拿男主做出气筒,言语恶毒凶狠。
兔子也会被逼急,何况是压抑已久的人。
眼看结婚彻底没戏,薄薄的家底却已被掏空,男主克制已久的狂怒爆发了,马女士倒在血泊中。
这是发生在20多年前的石家庄的真实案件。
如果放在今天,男主可能会比当时有多得多的赚钱机会,他可以送外卖,送快递,可以开滴滴,可以卖烤串儿……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生存选择实在不多,他也看不到摆脱以往生活困境带给他的深埋心底的恐惧的多种路径,他没有深陷困境时可以拉他一把的善意又有见识的亲朋好友。
然而,在如今各地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下,类似的悲剧,依然在不断上演着吧。
『《命案十三宗》根据十三宗真实的刑事案件改编而成,起用的几乎全是不知名的演员来出演剧中主人公,这使全片带有了很强的真实感和纪实性。
很显然创作者想表现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犯罪故事,全片没有出现一个警察,营造出的是一个纯粹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生活空间。
每一集故事,导演都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主人公犯罪之前的生活状态,这给观众一个强烈的信息:#主人公的心理在不断的生活琐事中受到刺激,怨恨在不断地积累和加强,直到最后爆发#。
导演高群书强调说,这些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物质利益的争执只是表象,而导致最终出现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是#心理失衡#,这种失衡是当今每个人心理社会性的重要表现,片中的主人公最大的失败正在于不能正确面对和舒缓这种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理智调整心理的人将成为犯罪的高危群体#。
或许许多观众已经注意到,就剧情和剧中人物而言,《命案十三宗》流露出来的“普通人”情结,显然很直接地从情感上影响到了观众,人们在对剧中主人公的犯罪行为感到愤慨的同时,也同样对他们中的许多人产生了同情的心理。
产生这种同情心理的根源或许是因为#片中主人公的许多心态在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而这种心理则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和#人性弱点#。
』https://mp.weixin.qq.com/s/YRajky881MHLpR9a1ba3sA
《杀夫》和《软弱》从故事上来说是相似的,只不过李力胜的家庭暴力又戴上了酗酒的帽子。
故事并不复杂,农村姑娘陈小平嫁给了开废品回收站的李力胜,婚后李力胜酗酒招小姐等恶习不断,还对陈小平动辄打骂家暴,后来远方侄子刘小路来收购站打工,备受摧残的陈小平看到为自己仗义出头的刘小路心生好感,涉世未深的半大小子刘小路也对这个苦命的女人产生了好感,两人发生了关系后陈小平要刘小路帮自己除掉丈夫,就在一个计划好的日子,陈小平带着孩子出了门,在收购站的刘小路按照计划激怒了李力胜,最终克服了自己胆怯,拿起哑铃砸向李力胜的头,电视剧片头第一个镜头就是李力胜头被砸出血的镜头,虽然做的有些假,但阴森的音乐仍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陈小平是个聪明的人,勤劳肯干,也为了生活去努力改善过,她看丈夫喝白酒总是喝多闹事,在小卖店老板的推荐下买来了“不会喝醉”的啤酒给丈夫喝 ,为丈夫做好饭菜,结果可想而知,啤酒喝多了当然也会醉的,除非劝他丈夫喝可乐……不过有一个情节是李力胜与陈小平争执时泼了她一身可乐,所以可见喝什么不是问题,男人的自私自利偏执暴力才是问题的根源。
李力胜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对妻子没有关爱,对女儿更是横眉冷对,对酒肉朋友倒是很好,吃喝嫖赌样样都不落下,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李力胜和人发生争执被打后拿着棍子在村里道路上堵着仇人,陈小平怕出事,就抱着女儿陪着丈夫,仇人出现李力胜追了上去,抱着孩子没法跑的陈小平居然把孩子放在地上去追李力胜,恐惧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真是让人心疼。
如果说陈小平是聪明人,那刘小路就是个天真的傻孩子,他天真的以为自己和陈小平是爱情,可结尾的真人访谈时,陈小平自己都说对刘小路没有爱情,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要除掉丈夫,远离这个乌烟瘴气的家。
观念的进步才能真正的让人得到改变和进步,当人们感慨离婚率上升的时候,请记得曾经的羞于离婚的想法害了多少的人,多少人没有爱的过了一辈子,多少人在痛苦的家庭生活中崩溃,倒霉的永远是孩子,那些惊恐和泪水的日子,是孩子们一生难以抹去的伤痕。
演技炸了!
这要是我小时候“有幸”看到了,决对会给我造成童年的心理阴影……十三个故事,都是按照真实案件还原和演绎的,整个观感带入性极强,让人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每个故事的情节,演员的演技真是没话说!
美中不足的是,基本上每个故事都是头重脚轻,开篇幅和进展都演绎的很到位,但是结尾却草草收场,用故事原型简单带过一下结局,就没了,感觉像偷着踩刹车似的,不爽。
以前以为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当你有机会去洞察社会体会生活的时候才发现,那何止是夫妻?
确切的讲,应该叫贫贱阶层百事哀……当你没钱无能又无知的时候,“老实”就是窝囊的代名词!
是对现实的妥协和无奈!
是生活重压之下的顺从!
往往挣扎都在那最后的一下,拼了命的一次反抗,或是对女人,或是对不公,或是对冲动。
其实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决绝反抗!
咸鱼翻不过来身,直接打挺了!
力气都用到最后的一次同归于尽的反抗了……哎,何其悲哀。
从剧中场景来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传统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条路,还是那个电线杆,还是那家餐厅……热裤还以为是近几年才有的,20年前的小琴的穿着放在当下,一点也不过时,还有路上跑的出租车,感觉人在时间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你是被情绪控制,还是控制情绪,这一点很重要。
无论对方把你置于何种境地,能跳出来去审视,不被带节奏,始终保持客观理智。
在我儿时的时候,像剧中童玲这样的家庭很多,清苦拮据的日子里,善良的女人为家庭过得好一点而操劳,男人则因为琐事发脾气喝酒打人,无论是住平房的时候还是住楼房的时候,我都见过这样的事情,我爸的好朋友和我们住一个单元,他的妻子好几次都被他打的来我家向我骂哭诉,一说就哭哭啼啼到半夜。
身为一个男人,我最瞧不起的就是打女人,没正事不争气都可以原谅,爱喝酒不务正业也可以理解,打女人,实在是最下贱无能的男人才会做的事,不管有多大仇,都不该和女人动手。
童玲是个戏班子的女儿,本来和师兄张武互生情愫,可她总觉得唱戏的男人靠不住,于是嫁给邻村的瓦匠赵长林,按理说手艺人还是可以给一个家支撑的。
可惜童玲第一胎生了女儿,赵长林一家失望至极。
长林父母以分家为由,把儿子、儿媳轰到摇摇欲附的老房子里,长林心里有气迁怒于童玲,第一次动手打了她。
软弱的童玲唯有自怨自艾。
第二胎终于盼来了儿子,却也被巨额的罚款耗光了积蓄,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异常拮据。
月子里的一天,赵长林以换液化汽为名拿家中仅有的四十块钱喝酒赌博,输个精光才回家来,童玲埋怨几句,长林挥拳便打。
从此,酗酒、财博,打老婆成了赵长林的家常便饭,童玲的日子越发艰难。
为了维持日常用度,她不得不隔三岔五回娘家的戏班子唱戏挣钱。
盖房子成了童玲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她从娘家借了钱打下地基,从此省吃俭用,一门心思扑在盖房上。
不料这时风波又起:只因童玲挑剔瓷砖的颜色,赵长林狠狠地打了她,童玲一气之下逃回娘家。
好心的张武劝童玲离婚,童玲不肯,觉得唯有认命才是做女人的本份、直到公婆大闹娘家,童玲被迫回到婆家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软弱铸成了大错。
赵父召开家族会议,逼迫长林与童玲离婚,童玲忍无可忍,为自己据理力争,长林父母从此越发嫌恶童玲。
一场大雨把老房彻底摧毁,童玲无奈,只得搬回婆家去住。
一次去县城买化肥,童玲巧遇张武和他的未婚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喜欢张武的,可惜为时已晚,心中悔恨不已。
1999年春,新房即将封顶,童玲满心欢喜,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
不料这事引起了赵父的嫉妒,他以自己也要盖房为由,向两个儿子各要一千块钱。
长林赌气把家里所有钱都给了父亲,童玲稍有微词就挨了丈夫的毒打。
这段挨打后的戏让我印象深刻,说实在的,如果我是在小时候看了这段戏,一定会觉得十分恐怖,童玲被赵长林打的受不了了,她四处躲藏,当婆婆发现躲在小屋的她时,她声泪俱下的向婆婆求救,她说丈夫要打死他,求婆婆救救她,可那个婆婆却喊自己的儿子赶快过来,穷凶极恶的丈夫拿着棍子追她,她死命的逃出了家,在大雪纷飞的夜里,躲在草垛里过了一夜。
很难想象那一夜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刺骨的寒风,冰冷的雪,最打击的她的,恐怕是对家的恐惧和对丈夫的绝望,这个看起来憨憨的男人,稍有脾气不顺就打她,下手越来越重,我想,在那个夜里,童玲的心已经死了,此时她已经丢弃了一切,丈夫赵长林在她心里,也成了死人。
逃回娘家的童玲被赵长林找上门,他叫嚣着如果童玲离婚就把她家烧了,童玲的哥哥弟弟把赵长林打了一顿,绑在牛棚的柱子上,被绑着的赵长林一点都不害怕,他依然叫嚣着让童玲跟他回家,还继续威胁着童玲,他还把这个女人当作软弱可欺的对象,可这时的童玲心早已比石头还硬,她让哥哥弟弟爸爸妈妈回屋里去,她说要和赵长林谈谈,她拿起赵长林带来的汽油,想了想,拧开盖子浇在他头上。
此时的赵长林才觉察出不对劲,可为时已晚,他还想要言语唬住童玲,可绝望又愤怒的童玲直接用打火机把他点了天灯。
烧成火人的赵长林居然还挣脱了绳子追逐着童玲,这极其像美式恐怖片的一幕让人不寒而栗,赵长林说做鬼也不放过童玲,童玲只是没命的跑,直到听到赵长林摔倒的声音,她回头看着被烧成黑炭的丈夫,画外音是我终于轻松了。
可怜的女人,最终用最极端的方式解脱了自己,除了这样,还能有多少办法呢?
评论里好多网友说为什么不离婚,可她离的了吗?
赵长林一定会纠缠她,搞得她家鸡犬不宁,而且在那个年代,离了婚的她还能找到条件合适的男人嘛?
很难。
这部剧用了很多非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表演有真实感,但我还是觉得职业演员演的更准更好,这一集的赵长林职业演员,赵长林的扮演者演过《校园先锋》里喜欢南方老师的人,扮演过《征服》里的韩宝山警官,演过《水浒传》里的祝家庄三公子祝彪,赵长林这个角色他演的真是很好,把这个人软弱、好面子、极端、暴躁等特点都演出来了,如果换个非职业演员,肯定要差很多,童玲的扮演者演技也不错,这里面她逃出娘家后的那段戏让人印象极为深刻,那种惊慌和绝望还有无奈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
时代在进步,现在很多人说社会风气不好,离婚的人多,男男女女都轻浮,可看看过去的夫妻,我真心的觉得现在的风气挺好的,离婚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男女轻浮至少能安然的选择自己想要的感情,不管这段感情是否触碰了那些道德帝的底线,至少我们有选择的自由,也不用怕那些碎嘴碧池们的人言可畏。
我小时候,听到电视上说,什么时候人们谈论性就像谈论头天晚上吃什么一样自然,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很庆幸,我赶上了这种社会进步,而且我知道这种进步不会再倒退了。
其实一直想写剧情,看了很多剧却从未下笔,今天尝试着写下一篇剧评。
这部剧都是根据发生在石家庄的真是案件改编的,都是在90年代,现在想想都是有一定的年代感了,甚至一些情况可能与现在并不相符了。
剧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是90年代的普通人,有工厂工人,出租车司机,农民甚至还有一些是相对的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都有一个或多或少不太和谐的家庭,比如说《外遇》中男主的家庭并不和谐;《再婚》中男主的妻子常年瘫痪后病逝;《死亡麻将》中男主和妻子就麻将问题时常闹不愉快等等。
他们并不是十足的恶人,但是他们却又有相同的地方。
他们大多都是为人软弱,常常受着别人的欺瞒,这种欺瞒亦或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亦或是现实生活中就有的,其实在自己刚刚步入深渊的时候,自己对于自己意识到的能够及时止损,而不是自我麻痹,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因此就有了以下一些感悟:1.永远不要冲动,不要欺负老实人2.要学会及时止损,对待感情也是一样的3.男人永远不要有外遇,外面的一定没有家里的好4.面对家暴,女人一定要勇敢说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5.当一个家庭不和谐时,这个家庭一定过不好,家和万事兴
一边看一边写。
案件多数都是在90年代发生的,那个年代的刑法原则是从重从快从严,我朝90年代到零零年初,先后都有多次严打,一些现在看起来罪不至死的案子,在当年判罚都很严。
因为片头都有给出原型的真实姓名,百度下判决书并不难。
01-02集:已经被执行死刑。
03-04集:姜虹,孟小雷案件。
就是那个很自负很有才的家伙,三条人命。
电视剧片尾说没有上诉,其实是有过抗诉的。
一个是姜虹律师认为他有主动认罪的行为,一个是孟小雷年龄问题。
但是法院最终审判是两个人都死刑。
http://m.110.com/cpws/13078.html05-06集:董俊会案件,就是那个家暴烧了老公的。
2000年9月20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董俊会、董俊才两人参与杀害吴彦亭,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董俊会死刑、董俊才无期徒刑,以非法拘禁罪判处其余3名被告有期徒刑。
5被告均不服提起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为由将此案发回重申,2002年9月4日石家庄市中级法院再次做出一审判决,对董俊会维持原判,董俊才改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
被告不服再次提起上诉。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4月8日作出(2003)冀刑一终字第11号刑事判决,以被告人董俊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
2005年8月21日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7年12月4日减为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七年。
2012年1月18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七年不变。
执行机关于2016年1月11日提出减刑建议书,报送本院。
本院认为,罪犯董俊会在服刑期间悔改表现突出,符合法定减刑条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第二款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7)6号)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的规定,裁定如下:对罪犯董俊会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七年不变。
(刑期自2001年12月4日起至2025年6月3日止。
)这个案子后面河北妇联介入过,也抗诉过。
但是法院并没有认定她有自首情节,甚至02年央视网站还转达中国妇女报的文章,明确说,家暴并不能够减轻处罚。
(请自行百度文章标题:曾遭家庭暴力 不是从轻的理由)一瞬间我真的有点想骂人了。
07-08集:一棒子敲死打麻将老婆的渣男。
渣男不值得可怜,不给亲生的钱,给相好的熊孩子钱倒是可痛快了。
然而我看剧情,觉得防卫过当或者过失杀人比较合理。
罪犯郭连玉犯故意伤害罪,经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年◑◑月22日作出(1998)石刑初字第111号刑事判决书,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
◑◑◑◑年◑◑月31日减为有期徒刑十九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五年;◑◑◑◑年◑◑月15日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年◑◑月15日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因其有悔改表现,执行机关于2015年8……(本文书还有449字未显示)我不想注册网站。。。
总之本来是无期徒刑,后面改成19年,后面两次减刑2年,2015年减多少不知道,总之小于15年,98年判的,现在肯定已经出狱好几年了09-10集成瑞平,李春远的案子。
愣头青表弟保卫被家暴姨妈杀死姨夫。
这个明显属于有预谋杀人,两人都参与其中。
98年的,太早了,网上搜不到,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李春远已经死了被执行死刑了,女的可能也死刑11-12集。
大胸妹子勾搭老板未遂,转而勾搭二叔,老板爱的是二叔啊!
嗯,就是这个案子。
双方对砍激情杀人。
车全军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2年9月21日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2005年4月21日减为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五年;2008年3月4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2010年7月23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2012年10月10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2015年,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刑期自本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即自2005年4月21日起至2015年10月20日止13-14集麻将老婆害疑似情夫被杀。
贾利平,片尾写的是无期徒刑。
没有在网上搜索到相关情况。
应该是一直关着,没有近期减刑情节吧15-16集许杰,就是那个新婚后被好主动的女的勾搭,然后女的给戴了十几个绿帽子最后用锥子敲死再自杀未遂的。
许杰犯故意杀人、盗窃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一万元。
2002年10月31日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2005年8月21日减为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五年。
2008年6月26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2010年6月22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2012年12月10日减去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2016年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刑期自2005年8月21日起至2016年11月20日止)17-18集:绑架失败随手抢劫被坑吴国祥,搜不到。
83严打,然后二进宫,同罪,犯案两次。
死刑。
提出上诉,估计是不行了,我到中院和最高检搜,只能查到03年开始的判决书或者其他。
2019-09更新:感谢豆瓣网友@阿良 提供的地址https://m.tianyancha.com/lawsuit/305bdd0e1cb711e6b554008cfae40dc0 (其实6月豆友就发了地址我忘了补上了)上诉后变死缓,表现良好,各种减刑。
自2004年9月11日起至2015年6月10日止。
杜文凯,团结户琐事杀人。
一审死刑,上诉,死刑缓期两年,后面改无期,又改18年,2016又改了一次。
从98年算,无论如何,已经放出来了。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年◑◑月9日作出(1998)石刑初字第67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以被告人杜◑◑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杜◑◑不服,提出上诉。
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于◑◑◑◑年◑◑月9日作出(1999)冀刑一终字第442号刑事判决,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
◑◑◑◑年◑◑月21日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年◑◑月21日减为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五年;◑◑◑◑年◑◑月10日减去有期徒……(本文书还有562字未显示20集:张建刚,这个死刑真的是太心塞了。
这算故意杀人?
这判决太重了。
21集:高中生杀人。
罪犯王博重,男,1978年11月15日出生,汉族,河北省献县人,因故意杀人罪,经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5月5日以(1997)石刑初字第121号刑事判决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本人不服,提出上诉,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12日以(2000)冀刑一终字第292号刑事判决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1年4月27日由石家庄市看守所送押至我狱服刑改造。
服刑期间执行刑期变动情况:2003年3月26日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年8月21日减为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改为五年;2008年4月28日减刑二年;2010年8月2日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2013年1月30日减去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不变。
该犯在服刑改造期间,认罪悔罪,确有悔改表现:自上次减刑以来,能够做到自觉矫治恶习,深挖犯罪根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人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到了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严格遵守《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并作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各科成绩合格;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听从指挥,服从分配,努力完成各项劳动任务。
奖励情况:2013年至2015年获得:2013年度狱改造积极分子1次,考核记功4次,单项记功1次,考核表扬4次。
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建议对罪犯王博重减刑一年十一个月。。。。。。。。。。。。
这些判罚太重了,哎。
真心的。
同样是这个年代2002年蓝极速网吧25条人命!!
这帮小兔崽子居然都出狱了!
真扯淡!!
最大的亮点是现实主义的形式,但是没有那么好
少看吧,冲突这事儿,一个巴掌拍不响,可导演拍得觉得杀人者很有理由似的
高群书导演回精神病院了?
九十年代末期真是一个有故事背景的时代,里面的很多中年人都是衣服上有斑渍,看上去就带有心酸感,真建议每对两口子都看看这剧能少不少家庭矛盾纠纷
到现在还屡屡想起。
不算警匪破案片,更像是教育片。胜在真实。
纪实性犯罪片,两集一个真实案件,选的挺典型,开头结尾还都有真实的犯罪原型接受采访的片段,有个拍完还毙了,当年尺度现在看属实震惊。和每个案子开头相当有水准的寄语一样,这里的案件不少足够警醒,值得大家生活中警惕,不要犯同样的错。
真实又血腥,明明情节推进并不快但也很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比现在很多反转不停但让人感觉腻味的电视剧好太多。
我觉得这才算是中国电视剧,虽是群众演员但个个都是好演员,剧情虽简单但实在,真正的写实主义电视剧。
十三宗杀人案的诱因不是家暴,就是破鞋,要么就是家暴引发的破鞋,要么就是破鞋引发的家暴。。。。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里面的演员都不太出名,演的是真的不错,看完心里凉凉的
贫穷 愚昧 万恶之源 说的一点没错
多年前看的,还蛮惊悚的感觉
当年央视播过 绝对是同题材的巅峰之作
前一阵子看了一集
看看以前导演的节奏运镜,流畅吸引人看下去,再看现在那个什么扫黑风暴节奏镜头感差的可以,看一分钟就想转台,而且是现在好多电视剧的通病,不知道为什么。。。
好真实
心魔一开,万劫不复。
配乐和对人物犯罪心理的把握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