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冗长的主旋律电视剧,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生死,理想的话剧。
对白的水准直逼麦克白和v字仇杀队。
远看像大明宫词,近看发现是纸牌屋第一季,回味良久能尝到喧哗与骚动的味道。
演员无瑕疵,就连王迅客串的龙套都可圈可点,编剧是拿出写一流小说的才情了,导演满分!
摄像师对景、光的表达像拍电影一样。
每一集都让我反复看。
这样的电视剧居然被搁置四年,发行方是品味太差还是觉得我们观众品味太差!
剧的播放已完结,我承认电视剧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对我来说却是最好的,从未有任何一部电视剧让我思考那么多--有时想多,有时想少,有时还想错了。
对很多过去的场景还有人物在剧情推进后有了不同的解读和想法。
有时基于角色个人立场,有时基于大局立场,有时基于历史立场。
我倒觉得这部电视剧最为真实,立场,人性,理想,理智和经历互相影响交织,每个角色都是被这些推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即使一些情节超脱于角色之外我不那么喜欢,站在角色立场那就合情合理。
对于还未看的观众1. 请提起耐心,你的耐心绝对会有回报。
那些各种信息埋伏的情节和台词不能错过,而另一些所谓人物的“长篇大论”看得时候我也认为说教絮叨,可过了几集,你会发现真有那么点想念他们。
2. 不要看所谓原著,可以的话在观看期间网络搜索请加倍小心。
这其实是个矛盾,看这部剧每一集,每一个段落最开心的就是应该和“小伙伴”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多一个人多几个角度,你会发现不同的解读差异是多么有趣。
可惜当我在看的时候,网上只碰到更多的“剧透”者,尤其零号特工的“原著党”们。
我绝对负责任的说,这与小说不一样,也许抬出来的台词和桥段一样,一些细节一样,但是主要角色改变太多了,更为真实和现实,相比书本里的角色更是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这种剧透完全是限制了观者的视野,狭隘了个人思路。
看剧透太影响看这部剧的乐趣了,在之前我看过长片花所以对此剧兴趣很大,结果播放后就一直后悔看过。
原本豆瓣分集讨论个人只是想抓取整理剧情线索,未来重看会丰富一下,有兴趣者可以当这些是你的“观剧小伙伴”3. 观看的时候碰到问题多想一想吧,请再多想一想吧。
相信我几乎所有你的问题都会有解答--电视剧里就能解答。
其实台词并没有晦涩,有时还有点幽默,剧情也没什么难懂看不明白,一切只是在挑战你的观影习惯--随便看看,看了就忘,走马观花。
而这真是一部不能拉快进的电视剧。
打开你的思路,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想一想吧。
以上就是对新观众的推荐,没有剧评,因为剧评太容易剧透. 不过还是特别想说,当初因为对李晨的偏爱所以对好家伙一直很期待,而时光这个角色演出绝对不负你我他。
10-17其实剧过半到上海几乎人物关系面孔能清楚的清楚,不清楚的也隐隐有了感知。
后面很直白的让人看到情感的讨论,父爱,爱情,还有这无法无天时代中人的立场和选择,立场被情感所影响,而又没被影响。
我一直在考虑立场的对错,从我现代人个人的立场,历史的客观事实和剧里表述的情形出发,说实在自己想法反而模糊了,比前面剧情要糊涂的多,理不清10-2 待续电视剧题材不喜欢,正常! 看不明白,理解,毕竟略有违传统收视习惯!
可是对于那些随意说脑残说平庸的庸才,我应该如何对待说服这部电视剧把观众传统的上帝视角关了大半,观众和角色一样身在这“棋局”里,他的大量辅助(只是辅助)铺垫所用的故事线索确实是略碎片化的,散落在主干剧情的周遭,于是观众要完全想明白人物行为,客观事实估计镜头,台词要反复看了,这是把线索的拼图摆在每一个观众面前。
线索之间本身略有断裂,剪辑确实也加重了点(但是也没很过份)观众需要思考甚至脑补,去把所有的线索拼起来。
同时他的谜题又跟拨个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有些问题留白等着日后解决,那显然有人心痒难耐,以为编剧真忘记了。
当然如果只关心主干情节,接着看便是了,一个个人物里层的身份揭开,一个个早前留白的矛盾问题迟早会被回答。
可是如果有人被一两句台词吸引,一两个场景引起纠结,那么最好还是多琢磨下多思考下,拼完了拼图对上了,那别有快乐。
然而没什么人欣赏这份独有的乐趣!
讲道理你们平常怎么看待电影的彩蛋的?
9-28先声明,我没有看过原著,也没有看过所谓偷跑版(除了因为开头删节原因看了1)所以我和绝大多数观众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此时此刻我只看过电视剧3集,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本来想起个霹雳无敌牛逼题目来推荐这部戏,不过三集好像还不够这样做,所以先占个位来说说开头。
对于开头那场“慢动作”的刺杀,有些人觉得很雷。
我当时倒没觉得雷,只是单纯获得一个信息:芦炎刺杀一个叫屠先生的人。
可是当我看到第三集,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后,我对那场“又雷又蠢”的暗杀有了新的想法了。
相信绝对不止一个观众觉得暗杀者们“蠢得要死,假的要死,这么文明礼貌的暗杀者”,我完全同意这个论点,但是请再多想想,192X年的上海,那些过去的工人运动(在那个时候被当时执政党称为暴动)会是如何的“实际”的画风呢?
他们的能力根本配不上“暗杀者”这个名头,这种人根本抗衡不了果党的屠先生。
就和芦炎一样,一腔热血,似乎幼稚又可笑,似乎活该被杀光。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蠢”人白白被杀,所以1941后的上海和西北,更显现出兔共的地下党员们素质和能力地对比,屠先生的抗衡者成长了在第三集中有个台词:““惊蛰就是我党地下组织被连根撅起的危险信号。
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党内出了大叛徒,第二次是出了屠先生这么个大能人。
联络网一断,延安就真的成了孤岛了。
后来学乖了,留了备份,备份就叫“种子”,揣着备份的人也叫种子。
” 这也成就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以上非官方解释,完全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也许看了再多几集,我对这个开头的暗杀会有更多的解读,更多的想法。
我这里特地提这个开头的意思是,这是一部需要观众专注和回味的电视剧。
而它面对的挑战是观众的观看习惯。
有太多的观众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电视剧的表面信息和顺延的情节发展。
而这部电视剧除了画面追求电影效果, 在情节叙述中也是电影化的,它的所有元素都是线索,从人物装束,精炼的台词,到行为(包括微小的动作)等等,也许都有意义,它是个处处埋伏的电视剧,每个人物有表也有里,他们的一切在你循着电视脉络看下去回味感受是不同的。
就像我看开头那场刺杀一样。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相信这部电视剧的质量,他不是雷剧,你觉得疑问或者异常的画面,并非表演或者剧本的失误。
在未来接收到更多剧集信息后,它会让你理解现在看到的。
或者有时候可能需要你补充一些历史小常识,或者摆脱一般电视剧预设习惯性画面影响,就会觉得这部剧挺正常。
而对于部分观众如我,追剧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所谓现在流行的“烧脑”吧?!
让我们去“主动”得分析剧里的内容。
我在讨论区每一集都写了实时的归纳小结,欢迎有兴趣的讨论补充。
看前半的时候,在“大智若愚”和“大愚若智”之间,在2分和4分之间反复横跳,高泊飞死时的疑惑就是我的疑惑:“你们在说什么?
我怎么他妈的听不懂啊”,时光说给他的墓志铭是“我明白了”,好吧,看到最后才敢嗫嚅着说“我好像明白了”。
剧情的伏笔,先锋话剧般不明觉厉的台词吸引我看下去,后来渐渐入戏落泪,一切都开始自然流淌。
如果台词能明晰一些,情节能再合情合理一些,就可以打5分了。
但是转念一下,我他妈的又算什么东西,为什么要照顾我的理解力呢?
“听不懂也请鼓掌!
”(相声瓦舍的台词)有点耿耿于怀,时光居然靠爱情扭转,若水居然靠亲情释怀,后来又想,那不然呢?
时光还能靠什么改变?
青山的一句句“孩子”,门栓的一句句“朋友”,还有小家的同类感,大西北和大上海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个性的女子,看着他一点点“沉沦”,也算合理。
若水演得真好,奸商有奸商样,复仇有狠戾样,对儿子又完全的慈爱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儿子毁了他半生经营的阴谋,居然一句批评都没有,直接下跪送命给对手。
拿得起放得下说的就是他,敢抛弃理想当汉奸是牛的(多少反派包括双车都不敢当汉奸),被儿子反哺感化,能立地成佛更是牛的。
屠先生,两个芦家小子费多少口舌,做多少事情都铁石心肠,而若水,只是看到了儿子做的事情,甚至非常不屑不停帮儿子擦屁股,还能毅然倒戈站到儿子的阵营来。
对比下来,真不知道屠先生图啥,灭情灭性,只是为权?
光看长相,如果都是年轻人,我肯定选若水做老公,长得好看,笑起来温暖阳光,还有小虎牙。
芦淼也好,有经商和谈判的天赋,特别是监狱里面的自律,常人绝无可能做到,永远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干涸的血迹却再也擦不掉,从来看不到他的狼狈,只有死亡能让他躺下。
能够隐瞒自己的出身,让屠先生和若水都查不到,就已经很牛了,青山可能也不知道吧,否则应该早点告知若水。
看到一半的时候挺绝望的,双车被认为是最笨的,惭愧,他也比我聪明,既然如此,我哪敢给此剧打分。
而且也觉得他是暗流中最有人味的,总是温和地笑。
其实本剧的核心就是人味吧。
上一部看完后心潮澎湃的剧是《阳光先生》,里面没有吻戏让人又爱又恨,这一部其实可以大胆一点,卞融的那个完全没必要,芦焱的正义决定了他会圆满,而时光的那个吻也可以没有,这样两人的感情定义可以更模糊些。
网上称只有男人能看得懂的好剧,一是因为主要以男人为主线,二是因为烧脑,看流量小生的女子看不懂,也不会感兴趣。
看了第一集,已经不想看了,风格不喜欢,台词有点戏剧化。
但还是想坚持看看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也不太服气为什么说女人智商不在线。
耐着性子看下去,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其中的人物个个传神;欠老板势力胆小没有人情味,演的入木三分。
小欠的身份揭晓之后,一度怀疑演员前几集也不知道自己后面的身份吧,这演技简直没谁了。
门栓有男子气概,英朗正直,有点痞坏,又幽默温暖。
多少女人的梦中情人啊青山的台词看似随意,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一直觉得青山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无处不在。
另外两个老家伙一个狡猾,一个手辣。
还是看老戏骨过瘾,完全被他们带到当时的情景当中,自然不做作。
拉和老陈戏份不多,台词就那几句,但却感动了很多人....何思齐和时光就是两个孩子,迷茫躲避、痛苦逃亡。
最心疼的是小家。
曾经认为小家就是队长,为时光不值。
到最后真的心疼小家和时光,亲手结束唯一爱的人的生命,不敢想象时光有多心痛。
其它的小人物:双车、管家、经理、岳胜都是出彩的角色。
灰色的喜剧,幽默的自然真实,看懂了才知道它的欢乐在哪里。
最后被卞融朴素的出现在一棵树感动了,这才是新的希望吧....不明白为什么四年后才播出,好剧收视率却不高。
是不符合大众口味,还是真的烧脑难懂?
比同期的另外两部没有剧情和演技的剧要好很多吧。
虽说个人喜好不同,但真心觉得演技好、故事好的用心好剧值得推广。
没记错的话,“好家伙,有意思”这句话是时光在假面舞会上说出来的。
终于把好家伙看完了,其实前20集一直断断续续地在看,开播时是有着一种情怀在,觉得终于等到它播出了,看了团长之后便成了9爷的文字粉了,惊叹于他对文字的作用,不知道那些词语是怎么组合的,竟如此难懂又贴切,烧脑的地方在于每句话都好像透着股子哲理,迫使你去思考更深层的东西,这也就是我喜欢249台词的原因。
演员们一开口就知道,果然是249。
249说他理解的主旋律是,这个民族想了想。
他的风格就是让你去想,不单单是看一部电视剧,更重要的是带给你思考。
初看团长时并不了解中国远征军,在看过之后找了很多资料来看。
同样,好家伙中屡屡提到的皖南事变自己也同样不甚了解,剧中岳胜是皖南事变幸存者这件事提到不只一次,看完后找来了一些皖南事变的资料,有了一些皮毛的了解。
看好家伙的时候经常会有错觉,会忽然觉得像极了士兵突击或者团长里的某些感受,总有一种熟悉感。
想先说一下结局的两集,看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很悲伤,到后来就止不住地哭,从看到门栓终于为了他最初的理想而死不瞑目,终日喊着“英雄只死一次,懦夫可以死很多次”,时光说他对门栓只有友情没有同情,因为他没有资格同情他。
因为门栓一直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死。
铁门栓,门栓最可爱的时候就是蚂蚱三人组的时候(一根绳上的仨蚂蚱,芦焱,岳胜,门栓),三人一起的时候特像在说相声。
岳胜,很帅,也很萌,保护起芦焱的样子又很酷,皖南事变的幸存者,先后保护芦淼和芦焱,最后被选出来活下去的种子,虽然电视剧没交待,应该是带着若水老怪的财产回到共区了。
他就是个军人,不太适合做暗流,所以有时候就显得很可爱。
九宫,一直觉得九宫是剧里最帅的一位了,很可怜的身世。
时光对他只有同情没有友情,最常实施刑讯逼供的他最怕挨刀,他怕死,他最后的时候毫不掩饰地求饶,但是逼供的人不把你折磨死永远不相信你说的是真话。
屠先生和阿部堪治谁都没拿他放过自己人,可能也就时光曾拿他当过人吧。
时光叛逃,屠先生说时光用杀阿部堪治告诉他他想要他做什么,用不杀若水告诉他他不想做什么,用叛逃告诉他他最想做的是什么,时光终于不再盲从他了。
青山一路称时光为孩子,不过想要时光开始思考,开始怀疑,小家的死是必然的,是时光成长的必然一步,一直觉得小家这个角色安排的太好了。
时光问芦焱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像极了成才从老A离开要回去找自己枝枝蔓蔓的时候,从那时候我开始悲伤,眼泪就开始流,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说不清楚那种感觉。
时光最后找到小家妈妈的时候,说原来小家留给了他这么丰厚的酬劳,留给他不仅有她的名字,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个家,留给了他可以活下去的一切。
看到那儿的时候真的泣不成声。
时光,剧里最让人心疼的人。
泣不成声的时候还有若水和他儿子的告别。
芦焱知道他爹是汉奸,但他说让汉奸若水死还不够还要搭上一个爹吗?
若水和双车一起哄芦焱离开的时候让我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史今退伍走的时候跟许三多的那场戏,芦焱终于不是整天就知道燃烧了,爸爸告诉他要做有用的事不要尖叫。
他终于知道若水这个老骗子再没有任何后手,只是为了哄他离开,他大叫着“老无赖”的时候特别像许三多喊出的那句“不好”,若水说终于是无赖而不是无耻,我为你哥骄傲,我为你骄傲,我为你们骄傲。
若水,这个装作假小人的真小人,说了一辈子的假话只为了活着,到最后仍然用谎言换来三分钟的孝顺,为了他的儿子,放弃了他的骄傲,向屠先生跪地求饶,只为了换他儿子一命。
屠先生说他给的竟比我要的还多,却只为了换他儿子一命。
芦焱还是选择看着他去死,若水说人到最后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记起自己最初的理想,大喊着那句“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芦焱知道了自己的路,他做回了何思齐。
最后想说芦焱这个真种子背那一整本密码的脑子真的,跟许三多够泄密标准的脑子有一拼。
芦焱始终唠叨,话多。
双车,一个不是那么混蛋的混蛋,日子过得只要说得过去,一直对时光极尽谄媚,知道屠先生没把他当自己人,却在时光杀了九宫后说自己谁都没有的时候,说还有我。
时光站在黄河边看到跪拜妈妈河的双车时终于说,双车,认识你很高兴,一个不怎么混的混蛋,教给我一句不怎么混蛋的话,长江和黄河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很多我们以为生死之别的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青山,我一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他是老狐狸,老妖精,死前安排好了所有的事,不过是看透了所有的人性,让时光开始思考不致蒙昧的人,笑嘻嘻地说:我心甚慰,更像个父亲的角色。
时光说,你去死吧。
他说,我去死了。
对于青山我没有过多的评价,应该在全剧所有角色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吧,包括小屠和若水。
屠先生说的,六十多岁的人,二十多岁的心,几百岁的人精,却像莽少年一样玩命,他始终为他的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极尽自己之力劝和。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青山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青山永存,时光说该有人记住他,芦焱说青山不会要求别人记住他的。
其实他们都继承了青山的遗志。
芦焱的哥哥芦淼最好说了,拉和老陈,陈植,假以时日的另一个青山。
249的剧就是猝不及防地让你大哭,史今的退伍,郝兽医的升天,若水的死,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落泪,并且是真的伤心的那种伤心,不单单是感动。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食。
老东西青山与时光的对白,老骗子若水与傻儿子的斗嘴互掐是剧中逗乐且温暖的场景。
说到底,是两个深于谋算而慈爱的父亲为儿子上人生成长课。
青山点燃了时光心中的善意与怜悯,心间的种子一旦发芽,便很难磨灭。
一声声孩子,直击层层包裹下的脆弱。
谁都渴望家的温暖,尤其对从小经受超出极限严苛训练的机器。
战乱之际,现实越凶残,人性的真情越可贵。
时光即将继承的暗流王国里,有高效,有权力,有财富,唯独没有真情和人性。
青山如慈父般的关怀,小家身上家的味道,是战乱时期每个中国人都渴望的平凡与安稳,时光,照样不例外。
所以,他迷茫了,他开始追问,一直在被训练生存,却不知道该为了什么而生活?
那个苦难的年代,生存不是首要吗?
没有生存能力,等来的必然是死路一条,何来生活的资本?
因此,小屠并没错,他只是为生存得更好更久的可怜人,不愿成为生活短暂的庸人。
当小屠有了极强大的生存能力,也意味着极脆弱,他只能不断打怪升级强化生存能力,因为退化即是死亡。
小屠是最怕死亡的,连死人的气味也怕,所以才有了时光。
青山不怕死。
他的死让这盘棋更精彩。
死前,半死不活也折腾得一群人鸡飞狗跳,死后英灵不散,指引大家走向应有的道路。
他的生存能力也强,但不是靠暴虐与残杀,靠的是信仰。
他的信仰让人有了必须做的事,有了为什么而生活的理由。
他的信仰是“耕者有田,劳者有食”,是让更多苦难者能安定的生活。
若水一辈子真真假假,对儿子却是真心。
既然儿子拧着不愿离开是非,那就陪他走最后一程,推他往前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
“人只有在最后没有阴谋的时候,才能记起最初的理想” “两个儿子都是我的骄傲”。
说这话时的老骗子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另一个世界和故友青山讨论善与恶,是与非了。
大半辈子了,最后一刻,若水不再求生存,或许是因为败得一无所有,或许是老而无力,但我更愿相信是为做个值得儿子牵挂的父亲,而非若水,而非汉奸。
时光,芦焱,从上海到西北,从西北到上海,又回到西北,辗转往返,绕了几个来回,走了几万里路,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不昧初心,坚持己途的人都是好家伙。
人,一辈子,总有一些必须做的事,总有一些牵挂的人,这是活下去的理由,更是好好生活的动力。
多少明白了为什么李晨会对这部剧难以忘怀,或许开头几集的慢节奏难以激发你的肾上腺素,但越往后,你会越能体味剧中深意。
它要传达的不是国共两党的争斗,而是国难战乱时期,大部分国人的一心救国与秉承的良善之心。
怜悯未泯灭的人,最终会殊途同归。
有人说这部剧很装,我认为是不装的。
因为我一开始看的是删减版的,前几集的时候,我甚至并不是很能看得懂,但我不觉得它装,我反而想看看他到底在讲什么。
看到后面即使是删减版,我也知道了种子的含义。
日本人才应该是最大的敌人,我们需要团结。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当年他能击败人民的名义和鸡毛飞上天,证明白玉兰的评委还是有专业性。
正如评委词当中所说创新的视听语言,话剧式的电视剧可能就是别人觉得他装的原因吧。
渐入佳境的剧,太好看了,那些说什么意识流的,看不懂台词就别出来秀智商了,看这个前三集最好去对照一下近代史,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皖南事变那一段,就容易理解了。
没有黑子喷子恶意低分这剧就应该八分以上的。
可惜了,没有爆。
可能还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沉不下心来品味每句台词,看脸的时代我特别庆幸还有张译这样的演员,踏踏实实好好演戏。
还有巴东来,演技封神了,印象太深刻了。
还有欠记那掌柜的,出场很短的笑面豹竟然是梁仲春哈哈哈哈哈哈。
每句台词都值得品味啊!
中国少年啊!
多读书少追星吧!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 她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北伐时三人的“少年中国梦”随着北伐的失败最终破灭 十多年历经世事 三人不再是少年: 一人却初心未忘—“六十几岁的人 二十几岁的心 简直是几百年的人精” 当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原 山河破碎之际 毅然死荐 联合抗日 他叫青山; 一人选择了背叛 毅然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少年中国” 只为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下王国 他是屠先生; 一人选择了忘却 圆滑于世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事往上爬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地勾搭上了日本人成了汉奸 在将死之际 才想起最初自己的“少年中国” 他是若水。
表面最后是屠先生赢了 如果不是卢焱和门栓阻止了若水的阴谋 赢的是若水 是否意味着 为了最后胜利 人应该背弃自己的理想做事不择手段?
青山虽死 但他拨下了种子 剧中的种子 是能让组织重生的东西 它不止是那一本隐藏了巨额财产的密码本 它是芦焱的燃烧 它是芦淼的沉着 是门栓的“为了最初的理想而死” 也是时光的那一份“把山河破碎放在心上” 它是信仰 日本人和屠先生真正害怕的 不是青山 而是种子 种子播撒了下去 会生根发芽 然后又长出新的种子 屠先生说“未来的战争 是梦和梦的战争” 若水的两个儿子成了种子 屠先生培养的继承人时光也成了种子 这场战争最终是谁赢了呢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种子播撒了下去 永远会有继续做梦的人 梦也许真有成真的一天
张译的好多形象,都是絮絮叨叨、啰里啰嗦的人物,难得的是不管他怎么絮叨,却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卢焱一出场,就让人觉得他是个怂人。
用门栓的话说,“瘦的能让老婆打”。
就这样一个人,别说与时光相比,就算是和屠先生随便哪个手下比,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他是青山口中那个又呆又笨的行李,是燃烧了十几年还在燃烧的卢三火。
不同于时光有着承载屠先生梦想的目标,卢焱的生活确实一步一步摸索前进的。
看他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样子,像极了那个初到军营的三呆子许三多。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卢焱就是这样的。
这个呆子去刺杀屠先生,却带了一把破刀,刚砍一个人刀身就断了,只剩一寸在涂先生身上扎了几十下,却连个轻伤都没留下。
屠先生好面子,虽说被这么一个傻小子用一把破刀刺了几十下,还是要把他说成极度危险的红先生,让他上了追杀榜第一名。
于是卢焱只有跑,跑到了一棵树,做起了何思齐。
然后稀里糊涂的被选为了真假难辨的种子,每天除了教学,就是和巴督教吵架混日子。
一棵树,多像那个班长的地狱,孬兵的天堂——草原五班啊。
《好家伙》里,时光和卢焱本是双螺旋结构,一个在一棵树当着教书匠,一个在大上海当着地下太子爷。
但这两个人命中注定要相遇,于是螺旋也有了交点。
为追查种子,时光也来到了大砂锅,当起了天目山的马匪老魁。
惊蛰信号一出,所有的种子都要奔赴上海,从一棵树到上海,要经过两棵树、敌区。
一棵树相遇,时光打破了何思齐的水瓶,又扔给他一个水袋,顽劣而幼稚。
在两棵树,时光对何思齐步步试探,还逼得门栓现身。
敌区的擦肩而过,一个坐着汽车大摇大摆的通过,一个却被抓去排雷,随时可能粉身碎骨,同是主角,差距也太大了点。
时光,张扬、狂放恣肆,卢焱也不是平静的一潭死水。
在敌区,每天被拉去排雷,连若水的手下都被下破了胆,甚至连欠老板都已经没了活下去的意志。
何思齐反而是最镇定的,他不想看着任何一个人死,不管是染病了的树海,还是欠老板。
何思齐告诉欠老板,要接着挖,挖通了牢房就能逃出去。
后来当他们阴差阳错走出敌区的时候,那个深谙杀与被杀,过惯了刀头舔血的暗流欠老板,哭着说再也不杀共产党了,他要去打鬼子。
“接着挖”,成了何思齐给欠老板种下的希望,所以回到上海,在若水的势力接连被时光挑了的时候,欠老板还坚持着继续挖,继续找活着的人。
整部剧是暗流时光重生的过程,也是卢焱一步步成长的过程。
卢焱不是孤儿,有哥哥,有爸爸。
年少时的他以为哥哥是一个只顾赚钱不知民间疾苦的奸商,而爸爸是汉奸商会的会长。
所以他舍弃了这个家,一走就是十几年。
家,是那个我们曾经一度想逃离,却又万分想回去的地方。
后来卢焱辗转回到上海,芦之苇(若水)抱怨他大哥消失4年,从上海本地买来特产说是从东南亚带回来时,卢焱还附和,“芦淼怎么能一走4年”,芦之苇吼他“可是你走了十几年!
”卢焱沉默了。
对家庭,谁没有亏欠呢?
青山如此,若水如此,卢焱也如此。
卢焱是个不合格的儿子,芦之苇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
芦之苇在等着和屠先生的决战,他不敢对他儿子太好,太惹眼反而会害了他。
所以即使在自己的商会也只给卢焱一个提大包的普通工作。
他知道两个儿子自己只能保一个,所以他当用尽了所有的杀招之后,向屠先生,那个小辈下跪投降,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
在黄河边上,卢焱问他“你是不是又要告诉我不要尖叫”,芦之苇回答“你尽管尖叫,但是你要往前走!
”尖叫,是芦之苇认为最没用的东西,他时常告诉卢焱“不要尖叫”。
而卢焱也慢慢的学会了最对的事情,不要尖叫。
当屠先生时光等人围堵芦之韦家的时候,他做了和他哥哥一样的选择,让岳胜先走。
屠先生说了句“久违了,红先生”。
他挥着手,笑了笑。
这个时候卢焱根本不怂,也不呆,能如此从容的面对屠先生,又有几个呢?
他终于抢回了本该属于他自己的红先生,他终于成为了像他哥哥那样的人。
十几年前,卢焱拿着一把刀冲向屠先生的车,为的是杀他。
十几年后,还是那个地点那条街,卢焱又拿着一把刀冲向屠先生的车,只是这次却是要救屠先生。
因为屠先生、若水和青山三股势力中,屠先生最强,若水次之,如今若水已经被屠先生打垮,一旦屠先生的地下王国坍塌,整个中国再无抵抗的势力,国将不国,何其不幸。
屠先生说暴力是秩序的父亲,他所谓的安全感,都是靠暴力取得的。
所以他要杀了青山,他要扫清若水和他的势力。
就连时光,犯错之后,他也要打他一顿。
为了不让时光被改变,他还设计让时光杀了小家。
然而暴力不是“强”,不是“勇”,暴力只会让人显得更懦弱,因为除了暴力,他没有别的让人臣服的办法。
芦焱不同,他看起来比屠先生弱的多,但他又比屠先生“勇”的多。
他对抗屠先生的不是枪,却在屠先生的精神上开了一枪。
他对屠说“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食。
当有一天,你黑暗王国的暗流们有工作,有安乐,那你的黑暗王国还存在吗?
”他把自己当初的那颗毒药送给了屠先生,他说想找到自己一个既定的死法是很奢侈的事。
当屠先生拿出那颗毒药时,不会为之战栗吗?
芦焱又回到了一棵树,他要把星星之火在一棵树点燃,然后到两棵树,最终烧到上海,那时红色将会融化屠先生所在的坚如磐石的冰山。
虽然看起来,他还是那个文弱的、要靠卞公子罩着的教书匠“何思齐”。
欢迎关注公众号:楼外楼内说书人
好家伙!评分还蛮高的!看了几集,就有些“懵”,看那派系、人名起的,很“江湖”啊!说穿了就是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目的都为了“种子”。看着看着,有些“不适”——台词太晦涩,嘴太碎,不就是反内战,建抗日统一战线这点事,就不能好好说话?!各门各派、大漠都市,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没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几句话便可概而括之。…………搁置此剧好长时间了!从几位主公离开了北漠,进入到“一线城市”,就开始进入了>>>的节奏!有时觉得还不够,就直接切到下一集……——凡剧中喘气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怎么都不能正常说句话呢!即便编剧想在语言表达上“标新立异”,也不至于不管阿猫阿狗,让所有人都不好好说话吧!“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是给大漠的。
一点也不好看,得分竟然还这么高
对不起,前十分钟太垃圾了,实在忍不了了。先不说这旁白有多业余了,剧情太脱俗了,一般俗人真是看不下去。可惜了张译了,这是欠了人情债了?非得糟蹋自己?哦,如果我要刺杀汪精卫,绝不会大喊着要刺杀汪主席,哎,可能后面精彩,可能是演员救的好吧
第一集都没看完
太话剧范儿了吧,人物都成了说着装逼台词的话痨。可能也有剪辑的问题,剧情节奏感觉都不对。
累赘!太重文本且文本太文了!演话剧吗!芦焱简直重灾区,心理强大话多的废物,女性角色塑造远不如团长,门栓回到上海中二且降智,还有主线,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恶魔的醒悟简直迂腐至极,还不如设计让屠时父子反目,把屠杀了让时光抗日。主题和时长不搭,如果这剧十二集甚至一部电影更好。很难受,时光整个成长线几乎像凌迟,我实在太心疼他了
还行。军统的部分太中二了,那旧厂房,那小皮衣,还有那热爱凹造型的屠先生。台词太肉麻了……每次演到李晨的部分都想快进。印象最好的是王烈演的门栓,他真可爱!前面装酷后面呆萌~贫民窟三人组赛高!我不是腐女可是情不自禁想站芦门CP,他俩的互动好有爱啊!
野心极大,格局也超乎寻常,然而夸张了不能再夸张的逻辑,唠唠叨叨的看似有理却无根本无理的台词,扭曲成了一个个怪物而已,而最大的怪物就是那个无能的靠主角光环生存的废物,真正的理想不在这种人身上,这种人只会执拗的把正事阴差阳错。
很喜欢看这种带着小人物的狡狤和些许憨愚还有各路牛鬼蛇神在飙演技的那种较劲感,看的让人欲罢不能。赶在黄沙漫漫的大沙锅里拍戏的,不一定都是好戏,但一定都是想拍出东西的戏。但是中期又陷入了国产剧的拖沓对话模式,有质感的话说了一遍两遍是漂亮,说了十遍八遍就显得做作了。
兵5星>团4星>好3星>线2星 这个题材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秒了线和好,给二星是看在演员卖力的份儿上,给三星是因为最后的结局。作为一部电视剧,大段意识流装逼过分了,用逻辑好好讲一个故事吧,不好吗?在这讨论这部电视剧,不要跟我提书怎样如何好,媒介决定内容。另外,不如拍成话剧。
看前面十来集还好,后面就开始磨叽
看了4次,最长的一次第5集 实在看不下去,唯一的一部249编剧看不下去的一部,真的没办法,
前面搞背景铺垫的时候估计会吓退不少人,先三星观望,不晓得高捷啥时候出来......
明明是挺严肃紧张的剧情但总抽冷子逗你一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嘎嘎笑着看完了,全程直呼剧名好家伙好家伙。每个人都不止一个名字,就像人从来不止一种身份。它的主旨不在于一味上价值教化人们忠于共产党,而是统一战线有多么艰难。可我却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同志二字的含义,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了信仰,充满希望的样子幸福得我想哭。好爱好爱芦焱,有着强大内核的一款猫猫,生气的时候喜欢挠人,在绝境下又尤其漂亮坚韧外柔内刚。爸爸疼着哥哥爱着,门栓连到死前都在哄着他,岳胜那么点薪水都要给他,是欠老板的白月光,是被全世界宠爱的芦二小姐,也是被青山选为的种子。“你不喜欢人生浩淼 只想着如火焰炽烧”你不再一心想去延安 于是你把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变成了延安 种子终将撒向大地和山川……
249这种诗人,不适合如今浮躁的电视剧圈,即使我知道这是部充满诗意哲理和话剧般浪漫演绎革命理想的剧,我都没办法沉浸其中,我用两倍速和跳着看扫了一遍,我知道演员是好的,剧本是棒的,那些道理都是对的,但我就是看不进去,如今的我想被困在五班却连修路的石头都没有的热锅上的蚂蚁,刷一堆简单肤浅的烂剧,却对真的好剧,静不下心去感受。五星致敬吧。
如果不是兰晓龙的剧本,头两集就弃了,什么玩意儿
怎么看都不像电视剧而像话剧,一看编剧还真是话剧出身,难怪!里面的台词各种故作深沉,时代背景一点都不真实,总是让我的思维跳出剧外,这真的是想让我们好好看的吗?
前面几集,说实话,确实剪的不成样子,一般人估计都会放弃,为了了兰妖,我坚持了下来,后面渐入佳境,还是可以的。还好剧本好,导演的功力确实差些火候,感觉不值5分,对白太多我以为看话剧,拖沓。3分半
废话连篇故弄玄虚
兰矬子真是中二症+装逼犯晚期患者,一天不装逼他浑身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