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无意中翻到的片子,却意外地打动了我们。
少年H,一个生活在二战时期的少年,父亲是个出色的洋服西装裁缝,母亲是个善良勤劳,手巧的主妇,还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妹妹,一家人有着基督教信仰,就这样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而这一切,却很快随着战争的发展而被打破~从一个小康家庭到最后无奈搬入难民营,三餐不继却依然在信仰的指引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少年h的成长,目睹着许多人的无奈被迫出征,目睹了因为与政府有着不同观念信仰而被捕的大哥哥,目睹了父亲偷偷地而又无比坚定地帮从德国纳粹营中逃出的犹太人修补衣服,目睹了父亲因为自己收到的一张国外名信片而被用刑……他的成长是沉重的,所幸,他有着如明灯一般坚定的父亲一直给予着他力量与指引~一家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互相扶持渡过一个个的难关。
没国哪有家,而无数的家又何尝不是国的写实。
从日本人自己拍的电影中去了解这个发动战争的国度他们的子民当时又是处于什么的生活中。
其实战争面前无论哪个国家的平民百姓们都是如此相同~娓娓道来的故事,没有过多煽情的点,显得更为真实,从家到国,再从国至家,唯愿,再无战争。
本是以为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像《海街日记》那种呢!
没想到完全脱离那种小清新,在我看来讲了好多东西,从一个普通日本小孩去看待二战对当时造成的影响。
刚开始做为一个小地方的人民,战争只不过是报纸上的消息,是好是坏大概只是口头上的谈资而已。
猪脚的爸爸是做西服的,所以经常和很多外国人打交道,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和普通人不大一样。
而且这位父亲还真是一位温柔的人,他一直在教育孩子为了一些正确的东西,有时候必须忍耐。
后来局势开始紧张,抓了很多“赤色份子”,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好像各个国家都有过。
那段看得我特别揪心,这种年代是道德沦丧的年代,要坚持心中的纯净的东西真的很难。
猪脚上初中后,国家开始了帝国主义的洗脑,大部分学生都恨不得自己能为国家牺牲以报效祖国。
这在后面成为了相当有利的讽刺。
与美国宣战,被空袭,然后大家一起听广播听到日本投降时的气氛,甚至有人说即使这样等到美国兵登陆的时候也要杀两个敌人以示“玉碎”。
神奇的事这样的话不到一个月,当初被洗脑最严重的反而开始和美国士兵做起了小生意。
当时爸爸说了一句话:你还想让他们怎么样呢?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爸爸当时的状态就好像当时的日本吧~影片的最后H画了一只凤凰,寓意着浴火重生,即是他们一家,也是他们这个国家吧。
这里一看好像这也是一部有点“政治正确”的电影。
不过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在H信仰崩塌想要去自杀的时候,在很多时候都说一些不合时宜的明显就是讨揍的时候,在父亲都变得沉默不语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在说出自己要离开这里自己去寻找生活方向的时候~~这种时候,还是有些东西触动了我。
如果你有幸看到,就去看吧。
刚好看了偷书贼后看的少年h,两部片子分别是从德日两大军国主义后方的角度,从民众视角来反应战争,历史总是有类似,比如战争后期两国穷兵黩武,强征壮丁,培养童子军,鼓吹虚假战情等,两部片子都有反应。
当然相比之下,少年h由于是近邻拍的,由于文化较近,我们看起来更明白些,相比于如今日本对美国文化的态度,在当时听西方的歌曲,衣服上绣英文却被认为不爱国不忠君。
电影对当时这种扭曲的思潮给予了讽刺,且鼓吹了基督教,一家人笃信基督,保持着对战争冷静的思考和对战情的判断,最后一家得以保全,算是有点好人有好报的意思。
对国家形势冷静的判断,且对宣传抱有质疑,这可能是编剧观点,在当时的战争漩涡中是很难的,少年h的周围尽是些哼哈作态,受军国鼓动的青年,少年h还能与人争论,似乎是不可能的。
电影反思了民众的思想被当时的天皇绑架的状态。
人要有独立思考,电影中的父亲说出了主题。
仅从影片看如今的日本民众对当时战争的态度,是反战的。
战争的元凶是军国主义势力,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电影结尾也以欲火重生的凤凰比喻了当时失去一切的百姓,在战后重新开始。
主动发起战争的日本,平民百姓却遭受着和被侵略国家一样的担惊受怕和骨肉分离。
被迫离开家人参军的年轻人,哭着被送到安全地带的孩子,学校被涂成迷彩色,连铜像都送去打造子弹。
所有民众都要团结起来,在夜夜空袭中牢记大和魂人人皆兵。
主角H,是个一张嘴就能给他遭祸的家伙。
他问:什么是共产主义者,为什么他们要被抓?
爸爸说,只是和政府想法不一样的人。
他问,为什么人们的想法不能不一样呢?
他问,美国是有摩天大楼的国家,有比日本多很多的飞机,为什么要和这样的先进国家打仗?
他问,这场战争,做了什么好事啊?
居然能活到最后,绝对也是主角光环了。
他们家本来就是众矢之的了。
爸爸是西装裁缝而被严刑拷打,H把美国亲人的明信片给好友看而被排挤,妈妈是基督教而被当做间谍。
爸爸成为消防员,H加入儿童团,妈妈成为居委组长,每个人都很辛苦才能活下去。
他的爸爸,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他依然教育儿子成为一个男子汉:好好保护妈妈。
不要成为卑鄙的人。
为了心中的信仰,怎么样都要忍耐。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听,去发现。
内心相信的事情,就去做,去实现。
她的妈妈,有着坚定的信仰,既能干又善良。
在燃烧一切的大火中,他和妈妈拼尽全力,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缝纫机烧成灰烬,洋服店烧成灰烬,整个村子都烧成了灰烬。
他们只能住在难民营里,连大米都吃不上,但妈妈依然很开心说:这可是抽签才住上的呢!
他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无穷无尽地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其他更饿的人,根本帮不了,也帮不完。
妈妈只是含着眼泪说:给予比接受更能让人获得幸福。
即使把这个故事放到中国,也毫不违和。
无论哪个国家,总有这样的人民,拥有这样的光芒。
只要这光不灭,就总会生生不息。
今天到姑姑家拜访,因为她家的电视只有芒果TV,选来选去,只好选了这一部有两个小时的日本电影。
感觉这一部电影就是《萤火虫之墓》的背景知识补充,当年看那部动画的时候,对于发生的空袭觉得有些莫名,不能理解。
加上《美国往事》这部老电影,算是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关系的一个解释。
我也有点像H一样在片尾时对于日本的态度是不解的,战争时是那么多厌恶美国,禁止一切关于西方的事物,例如西服和基督教。
而战后,立马像随波逐流的裙带菜一般来说亲美。
也时常听军事节目说起日美的关系,我想变化的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决定他们的立场之所在。
看到H和母亲遭遇空袭,努力的按照排练时有步骤的提水灭火时,我不合时宜的感动了,但是这是不可抑制的人类最纯粹的一种情感表达。
每个国家都遭遇过自己的苦难,我们以前被日本侵略,日本也被美国侵略,美国以前被英国侵略,英国后来还不是被美国侵略,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纯洁和大好人。
毕竟中国现在的地理版图也是通过侵略别国而得到的。
所以现在中国的仇日分子也是如同不知内情的裙带菜一般跟风去仇恨他人。
H的母亲就一直很棒,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是不顾困扰中的H的反抗,毅然决然的去给饭团,救济他人。
以前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推荐,但是看到是二战题材的,我也就跳过了,关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好多了。
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新鲜的。
对于日本经历着对于美国的感情复杂变化有着印象深刻的体验。
原来日本人也有着像中国文革时期一般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大规模的禁止活动。
从初中开始就行彻头彻尾的军事化管理,这点挺让我瞠目结舌的。
里面H的反抗和疑问也正是观众所不明白的,而H的父亲和H的教官说的话着实让人觉得意味深刻。
只有接触世界的思想,人的思想才不会变得狭隘而困扰。
清醒的人是痛苦的,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众没什么不好。
因为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信什么神都没用,信什么机器也没用,做一个庸众,挺好的。
复杂的心理,复杂的情绪转换,归属感和正义感缺失的一代人的生活写照。
没必要觉得遗憾,也没必要觉得自豪,把自己意志捆绑于不需要你维护的体制,又有什么值得。
国家意志需要个人去实现,对于表现个体的一脸无辜,有些做作。
兴。
国家安定,大力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
亡。
国家危难,烽烟不断,战火四起,苦的还是百姓。
平易近人的风格,完美的拍摄角度,恰到好处的配乐。
H(聪明帅气,较高的绘画天赋,因为美国阿姨寄来的明信片导致爸爸手指受伤。
h选择闭口不谈,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
)故事的最后H好像也明白了什么?
可爱的妹妹善良智慧的爸爸妈妈……日剧的特点就是这样。
不是单纯给你讲一个故事,而是在故事背后埋伏着对人的内心、对人性、对社会等等方面的思考。
选择了中立的角度反映了战时的日本。
1、最近能给我带来感动的大多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善意。
对人家犯错之后理解的善意往往比责怪来的好。
犯错的人往往自己已经充满愧疚。
2、信仰。
坚持信仰。
即使周遭人对你充满了嘲笑。
人无非为自己而活。
当你活出自己的态度 拥有了自己的成就之后。
那些曾经嘲笑你的人都只会变得敬仰你。
而他们却还站在原地继续嘲笑那些靠着信仰从最基础往上爬的人。
3、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一个明智的父亲才会有的最民主的教育方式。
让小孩学会自己思考。
并坚定于自己的信念。
妈妈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所谓给予是比接受更加幸福的事情。
爸爸是个知道世间险恶的男人,在乱世中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像裙带菜一样摆来摆去,还好裙带菜也是有根的,战后他找回来他的缝纫机,找回了他的裁缝店,也找回了他自己。
父母的信仰最终投射在他们的儿子身上,即使有着愤怒有着冲突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依然勇敢平静地活下去,他在自杀最后一刻躲开,大抵是重生了。
整个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坚持,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坚持到底,平凡平静地活下去。
我想这才是最大的真。
我也是个弱小的人,完完全全的认输了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就没有什么自己能做的事了吗?从今往后该怎么办才好呢?但是已经都结束了,对此耿耿于怀的话,就真的结束了.再重新来过吧!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相信的事情就去做.这个叫凤凰,就算用火烧死,也必定能浴火重生的鸟.影片其实对每个人都有教育意义,让人从中受益.好的电影都有自己独特性,不盲从,不美化,不丑化,让电影到升华.我们国家现在战争片非常非常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美化自己,丑化敌人,都是盲从跟风,甚至忽视真相歪曲历史而且还有很多荒唐之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变成了一本本弱智电影.本片不美化战争,不丑化敌人,从小人物少年H一家着手,反映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巨大影响.少年H的父亲是个裁缝,衣冠楚楚,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少年H的母亲是个的宽厚人而少年H是个倔强思想独立的孩子,不盲从,不象很多人一样做裙带草,随波逐流,摇摆不定.战前不盲目参战,战后不盲目背叛.因为信基督教和为外国人做衣服,少年H一家被大家歧视,被迫害,在战争中,家庭被毁,但战后一家人重新振作起来,象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我希望我们国家也多一些有独立意识的人,大家不要做裙带草,不要摇摆不定,随波逐流,只有保持独立性,我们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相比德国反思片太差。情景剧的拍法,表现力太差,也不换演员,一个小男孩从儿童演到青少年,根本不具备这个表现力。
带来痛苦的,才是错的...这种思想,也没错啦...
为什么想法不一样就不行呢?…
又是一部从“日本真可怜”到“战争真愚蠢”的狭隘视角战争片
人生像个大赌桌 所有人围在旁边下注 只看到一夜暴富的光鲜 没人注意分文不剩的人离场 原来是庄家欺骗了所有人
太无聊了随便看的 结果居然难看了感觉不舒服……
浴火重生。
墙头草民族又不是只有一个
世界第一好爸爸
很多触点,好片!
不推诿时代。降旗康男啊,为什么总能拍得这么感人。
老一套,反战败而已
自私的反思,伪善的反战
看了其他评价,真踏马屁股歪到姥姥家去了。看鬼子烧烤真的爽!明明是施暴者,还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剧情里面庆祝南京陷落的时候,有多少中国人收到非人的虐待,就这样的三观还有还有一群忘本二鬼子在这洗,真他妈操蛋。
名为少年,实为父亲。题材以小窥大,优点在不过度煽情。
战争对于国民来说 都是一样的灾难
木制的房子 怎么救火也没用 水谷丰长的好像六老师啊 好出戏
降旗康男导演节奏一直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于细节之中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表现的淋漓尽致,水谷丰演出无可挑剔。四星半
日本侵略他国最终还是自食恶果,全民皆兵遭到轰炸。但正如肇说的周围人就像裙带菜,战前高喊大日本帝国万岁,战后又开始媚美国,还有比较乐观和勤奋的品质,也算是日本人的生存之道吧。片中肇的父母演员水谷丰和伊藤兰现实真的是夫妻
政治动荡战争时期拍得这么温馨和团圆,不是很喜欢,不过毛衣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