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少女自身的隐喻,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峡山:浴缸中被束缚的金鱼,如同被困与峡山的少女,对自由的渴望,对狭窄世界的控诉。
“活在当下”:流行歌曲传递出的是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活在当下更多是因为未来的不可期、没有奢望、梦想一样行尸走肉的活在当下生活,是一种没有未来、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虚无情绪。
成人世界:情感的丢失、爱情的背叛,机械的生活,家庭成为一个空壳,一个典型、普通、司空见惯的家庭。
新闻事件:讲述一段真实且无聊的青春生活,用事件的真实对话现实的真实青春,以此来引发对于青春本身的思考。
独白:少女内心世界的自述,讲述生活之背后的真实思想,不是人前的客套话的对白,突出表现对于青春、当下的自身思考。
(有些画面进行消声、慢镜头处理,突出无聊生活之下人物的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给电影起副标题/看见未来的自我对话)与观众/镜头的对话,如同与现实中、镜头外的生活对话,不仅仅是对于青春少年的你,还有对于固定秩序之下、机械生活之下的生活的反思,思考自身处境:你是如何活着。
章节叙述:一方面弥补电影叙事的不足,作为片段叙事的标题概括主要事件;另一方面对少女生活的分段叙述,用不同的章节刻画少女们的不同事件、不同情绪,体现这种表面多元、丰富生活背后空虚与落寞。
青春事件:群体的疯狂青春与个体的落寞空虚。
恋爱(冰淇淋)、性、荷尔蒙意识,流行歌曲、演唱会,同伴的玩耍,社交的频繁与空虚。
影像风格:奇妙、丰富、新颖的视听技巧,彰显出青春活力与巧思妙想,影像风格与青春生活形成对应。
物件(手机、保龄球)的主观视角,新奇的摄影角度(翻转镜头),剪辑节奏的快与慢,配乐的多样变化,手持摄影,快慢镜头的运用,大字幕,等等来衬托青春少女在当下生活的呈现、思考、态度。
嘿,你加夸夸群了没有?
与其在虚假社交中索取情感认同,不如,花点时间看看这部炫目可爱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
导演 / 编剧: 长久允主演: 汤川雏 / 松山莉奈 / 菊地玲那 / 西本马铃 /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上映日期: 2017-01-27(圣丹斯电影节)片长: 28分钟你可以从这部短片中接触到很多情绪,那种青春肆无忌惮的感染力、那种堆积如山的百无聊赖、那种存在主义的虚无、那种恍然大悟的突然成长...每一种感受都适合“待夸”的你,生活/青春或许没劲,但不妨碍电影有趣呀!
“青春”这个话题太过老生常谈,怎么拍才能不落俗套?
看这位导演鬼马的习性就知道,作品完全是他个人形象的映照。
无厘头、灵动、叛逆、新颖...
导演长久允与其说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名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中学泳池,倒不如说是导演善于发掘故事叙述的视角,以四名在峡山这个小镇生活了15年的少女“美丽”的犯罪经过作为整支影片的高概念,延伸出有关家庭、爱情、友情、成长等种种的细枝末节。
长久允在导演短片之前是拍摄广告出身,这也赋予了他作品独特的影像魅力——在较短的体量内最大程度的传递信息,并呈现出一定的节奏。
影片被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讨论不同的议题,“渴望见到大海/出走的念想”、“对平静生活的厌倦/乱世情结”、“无疾而终的恋爱/青春符号化的硬设定”、“毫无起色的未来预见/对生活的妥协”、“原生家庭的病态”...
所有的这些都为少女们偷走夏日祭的金鱼做好了情绪铺垫,“拯救金鱼”(少女对“犯罪”自有一套说辞)被放在最后一个章节,即是点题,也是回归秩序前宣泄的表征。
她们/我们都需要为这份跃跃欲试的躁动留下绚烂的印记。
但我们没有看到400条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美丽画面,因为“金鱼”是一个符号,一个向所谓“青春无畏”告别的节点。
影片以轻快的方式去中和了青春的残酷感——MTV式的闪回、手持摄影带来的逼仄感、升格降格停格、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让影片毫无逻辑,但又无比正确的诠释了抽象的“青春”意味。
这种拼贴颇具后现代的意味,你可以认为是一种创作的折衷主义,但这不正契合了当下的超流行风格?
影片含有许多超现实的元素,少女在商场“预见”了未来的自己,在天花板上看到死去的灵魂(让人想到了《猜火车1》的名场面);
这种日式超平面的无厘头结合影片中少女“自反性”陈述带来的间离效应,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原本迷幻的梦境被煞有其事的解读,消解了影片“深度”,带来了置身事外的思考。
再疯狂的青春历程,在过来人/局外人眼中看来不就是如此的“平铺直叙”?
这比矫揉造作地奇观化展示要高明得多。
导演的野心不仅在于展示自己极具辨识度的美学风格,而且在浅尝辄止的交代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洞察,那个永不踏出自己房门的哥哥,很难不让人想到日本“蚁居”的一代;
小镇看似对自由有所束缚,但对媒介的自觉永远不会在年轻人中缺席——明晃晃的苹果手机;你很难不去联想,少女的“犯罪”是否跟原生家庭的放养有关。
看完你或许会惊叹于影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被这种稍纵即逝的视觉快感俘掠。
当你回归现实,你会发现生活还是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继续,这部影片并不打算指明出路。
但你不妨试着看看四下目所能及的美丽夕阳,和亲密无间的伙伴去ktv怒吼一通,然后直面成长。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导演的新片,这回有足足120分钟! 据说在圣丹斯和柏林电影节场场爆满!
坐等吹爆!
《我们都是小僵尸》 导演似乎很喜欢“僵尸”这个词哦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浅析《金鱼少女的日记》 日本短片《金鱼少女的日记》与其说是一部影片,倒不如说它就如同纪录片一样,用诗意化影像描摹出四个少女的生活。
影片分为了九个章节,叙述出了青春多样、多元化的体验,点出了关于青春、家庭、自我以及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
四个少女对待生活的麻木却又想反抗百无聊赖的青春,表达的是少女们对自由、理想的向往,以及挣扎过后却又不得不活在当下的无奈与悲哀。
独白作为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的工具,也契合了青春的叛逆姿态。
短片中的独白展现的不仅仅是少女们表面上的呓语,更是诠释了少女们极力想反抗麻木生活的决心。
被困在鱼缸中的金鱼像是诉说了少女们被禁锢,被束缚属于峡山的不满。
片头摔碎的被子代表着少女们破碎,麻木的人生,更是暗示了后文少女们无声的反抗承载了他们对当下生活的无能为力,徒劳无获。
她们通过偷金鱼后又放生金鱼展现出少女们对于自由的渴时望和向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金鱼,宣泄自己的情感。
独白更是打破了“第四堵墙”,不仅是在与观众对话,更是在对镜头外的生活对话,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丰富新颖的视听语言彰显出青春的活力。
箱子、手机等物件的主观镜头模拟了少女们的主观视点。
一方面呈现出带有第一人称的视点,营造了主观情绪,形成他者的视角,同时也让这种情绪蔓延至观众。
还运用了众多慢镜头,使述说更加的真实、深切,具有写意性、诗意性。
在电玩城中手持镜头的运用突出了青春的独特姿态,展现青春情感的不稳定性。
独特的意象表达的不仅是少女自身,更是少女们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在影片的开头,一位少女站在水里独白,之后便像鱼一样游进了黑暗之中,隐喻着少女们的未来也是迷茫,未知的,她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片中金鱼被偷的新闻向我们讲述的不仅是这个事情,更是述说了少女们无聊的青春,用真实的事件来引发对青春的思考。
被困在鱼缸中的金鱼如同被困在峡山中的少女,展露出少女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狭窄世界的控诉,陷入其中无法逃出。
是一种外在的束缚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困境。
最后金鱼被放生暗含了少女们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峡山,但“活在当下”的歌响起呈现出少女们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之中。
《金鱼少女的日记》展示了少女们对现实的不满,对重复生活的抗拒,对成人世界的唾弃和对青春自由生活的向往、憧憬。
这些少女天天梦想着要离开这个小地方,却只能日复一日地度过无所事事的夏天。
多元化的青春背后的指向却是精神的空虚和青春的叛逆与迷惘。
有一天醒来,睁开眼看着外面依旧明朗的天空,依旧忙碌个不停的人们,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永远睁不开的双眼,永远懒得说话的嘴,永远随意的穿着,会不会觉得有点无聊。
后来这个人长大了,可是她再也没有这种无聊的感觉,因为她太忙了,她甚至忘了无聊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我们把鱼放进了泳池》女主和她的朋友们生活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小镇上,她们每天想的是为什么没有战争为什么没有人生病为什么她们的生活没有一点不一样,她们太渴望突如其来的事情了,她甚至觉得和平真无聊,这就是通向虚无的高速公路。
终于有一天女主的妈妈出轨了,她以为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其实没有因为爸爸是个沉迷女团温厚忠良的“绿巨人”(这什么人物设定)有一天四个女孩终于做了件大事,她们偷了400条金鱼放到了学校的游泳池,她们以为只要做些不一样的事情,生活就会改变,就像小说里不小心动了人生的机关一样。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她们被发现,被要求反省,然后生活重回平静。
有趣吗?
真是无聊。
它没有国产青春片一丁点不平凡的情节,没有男孩为了她们打架,甚至没有人和她们相爱。
她们讨厌和平,讨厌所谓的平凡,想想和那时候的我们一样,总是希望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激起一丝浪花,就算短暂也好。
可是这才是平凡的和你我一样的青春,我们总觉得上课无聊,老实讲课无聊,甚至觉得隔壁班女生的窃窃私语也太无聊,我们总是希望哪天和别人打了一架然后被人知道,总是希望自己身上能发生武侠小说一样的奇迹。
可是不会的,这不真实。
所以国产青春剧大概算是给我们圆梦吧,让我们可以幻想自己是电影里的某个角色,过得熠熠生辉。
而这部不到三十分钟的断片,却让人一边骂着“无聊”,一边偷偷流了泪。
多想回去那无聊的几年,和朋友一起骑骑自行车,聊聊天,然后睁眼闭眼就是一天。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和朋友一起骑车去玩,顶着中午的太阳偷偷从家里溜出来,每次都被妈妈说无聊,可是那时候就是觉得很开心,傍晚的时候两个女生买了啤酒坐到人工湖边上,其实我们不怎么喝,大部分都喂了鱼。
那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有一天有个大爷钓到一条鱼恰好喝过我们的酒,等大爷把鱼带回家做成菜放了盐却有啤酒味,就会发现这条鱼喝醉过。
一定很有意思。
我十五岁时正是高二,生活在豫南的一个小县城里,每天早上的闹钟是5:16,在家里吃完早饭,要在六点之前赶到学校。
每天都有着做不完的习题,有着上不完的课程,放学了会赶紧跑去食堂吃饭,然后去书店看看有没有新的习题,有时也会趁机买上几本小说。
中午要求在宿舍休息三十分钟,我侧躺在床上,有时看书,有时写题。
吊顶的电风扇总是摇摇欲坠,舍友的鼾声此起彼伏,十二个人就这样塞在狭窄的房间里,老师走进来时总是悄无声息,但我总能及时藏好课外书,一动不动,装作呼吸平稳的样子,躺久了似乎真的能睡着,但一般都是眼睛紧闭,不知道究竟想些什么,从宿舍走出时我才会感受到困意。
上到四楼时会去厕所洗把脸,走到隔壁班时会装作不经意地往里看,她就坐在最后一排,我总是庆幸她不知道我喜欢她,后来却发现几个班的人都对这些八卦津津乐道。
晚自习的时候附近广场的音乐声很是嘈杂,不远处的楼房总是有红光在闪烁,在课间的时候我凝视这些红点,想象它们是噬人的怪兽。
周五晚上是少有的快乐时光,走读生会回家,住校生也会选择白天再来自习,留在教室里的只有几个人,可以畅快地聊天,一周的堆积压力仿佛都能在一个晚上得以释放,虽然第二天来自习时又会恢复原样。
也有几个所谓的朋友,其实就是一起从宿舍回教室的同学,关系不好不坏,但也不至于让人生厌。
那时我不够成熟,也不算幼稚,总是看不起那些自作成熟的人,可内心却暗暗渴望。
我总希望生活里出现什么波折,譬如噬人的怪兽、漫天的陨石,想象世界将要毁灭,然后我挺身而出,光芒万丈。
所以说把金鱼倒进泳池又如何呢,它们也只能在这池水里安静等死,我们只能宣泄,不能改变。
厌倦的世界,窒息般无聊的生活,似乎与普遍认知的青春背道而驰。
可谁也没有资格给青春个定义。
不是动漫里的激情热血,更迥乎偶像剧中的甜美纯真,百无聊赖下的生活才是普遍的现状。
脱离了单纯幼稚又未步入精彩复杂,处于两面夹击之间,青春,有何尝不是把心灵的枷锁。
我们无法在无拘无束,没有能力去追求所想。
规则压制了跳动心脏,是多么的可悲。
所有片段在微博上。
有微剧透。
【片段1】“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短篇获奖作品,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名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某中学泳池,电影围绕着少女们犯罪前后的日常生活展开。
” 30分钟的短片(准确也不准确地说是28分钟左右),由好几个短小的片段组成(准确地说我并没有去数和详细记录)。
带着日式惯常的抑郁和厌世感,却并不感到过分得晦暗,有着一层奇妙的治愈力。
少女们就那样无伤大雅地反叛着,她们人生中最刺激、最难忘、最大胆的事,莫过于把400条庙会上即将被处理掉的、无人会感伤的金鱼放进了深夜学校的泳池里。
在平淡的小镇上,她们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头条和自封的英雄。
用那样的方式去感受和祭奠自己的存在、彼此之间姑且称之为友谊的感情、还有大把转眼即逝的青春,也不失为一种自我解放和治愈的方式。
夏日里偶尔的疯狂,就像夏末绚烂的火花一般,短逝得都看不清具体的图案和纹路,只记得那一瞬心头簇放的炸响和模糊的色彩,意外清晰得妖娆。
明明是那样苟且得没有一点人生波澜和热情的如同丧尸般的枯燥绝颓生活,为什么还能一脸青春、洋溢笑意、绽放着毫不介意的满脸痘痘和胶原蛋白、对着镜头自拍欢畅?
“积极得可怕!
” 多么准确而又微妙的形容,心炫颤动了一下。
有一个画面,体现了平和的残酷和讽刺的矛盾。
少女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下山坡的时候,夏日独有的呱噪的蝉鸣显出乡间的静谧,少女们有气无力地感叹:“这里就不会发生战争什么的吗?
父母就不会突然去世的吗?
这个小镇就不会突然地爆 炸吗?
” 但是少女四人却没有一个走在大马路上,没有一个不顾惜生命地增大意外发生的机率。
这就是青春无力而又让人冷笑的矛盾和平、奢侈而又触目的残酷。
而片段2里这段虚拟空间内沉默交流的“友情”片段却又是如此真实得心寒,那些笑脸灿烂诡异得可怖悚然。
【片段3】真实和虚假本就栖息在同一付身体里内,被同一个母亲“痛苦”孕育长大,只不过一个拥有“宽容”的父亲所以成就了真实,另一个具有“颜面”的父亲促成了虚假。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嘶喊着坦露着真实的自己,无人搭理。
所以,只能虚假地交叠着面具,却不意外地成为了宠儿。
然后在压抑得快要自 爆的那刻,喊出内心真实的残酷,末了,巧笑一声,开玩笑的啦!
搪塞而过。。。
在黑夜里的奔跑,是这部短片中唯一激昂雄壮的战斗序曲,唯一让人心跳加快热血涌出一小波的片段,与白日里焉掉的自己和故作的青春不同。
夜晚的少女们,真实、冲动、有着呼之欲出的生气和灵动,放佛她们在那一瞬首次找到了生存在这个小镇上十五年以来的全部意义,狂喜得好似得到神谕一般。
夜里,她们的眼珠仿若簇生着鬼火般,澄亮得不忍直视,与白日里死鱼眼般充满着对这个世界敌对的怨恨完全不同,好似得到了脱胎的重生。
所以那一段背景音乐用了最激吵的摇滚。
摇滚不愧是最直白的发泄式音乐,把体内所有郁结的毒素全部端了出来。
承受的了的,对音乐一脸变态的激爽。
承受不了的,认为进耳的不过是一堆垃圾不如的废物。
“我们总是要一个结局。
结局又很黑暗。
结局是我们没看到金鱼。
结局是明天这将成为案件。
结局是被抓住被骂被停课了。
结局是海的表现很完美,马上从深夜档节目消失了。
结局是我妈出轨了,但没离婚也没吵架就那样维持着。
结局是我没向老师表白。
结局是夏天结束了。
结局是考试马马虎虎。
结局是我进了一所普通学校。
结局是我们逃不出这个小镇吧。
结局是什么也没改变。
结局是我们做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结局是 ... ” 那些走调的、残破的、永远成为不了偶像级的歌声,混杂着泪水,和不知道怎么就混在一起的同样孤独的灵魂们,扯破喉咙也没人会拍手鼓掌的那些高歌,伴随着内心所有的苦涩疼痛最终麻木地凝成了一坨结实的黑色厚痂,嵌在了心底,抹除不净,再如何抠挖只会使那个深洞更加触目惊人、血肉模糊得不忍直视。
只在每年夏末的时候,脚底会抵不住热气地滚脓刺痛着那个依旧弱小的、没有任何结局的自己。
好像就这样,那年夏天的疯狂会继续持续下去,永不完结。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因为无所事事我希望发生地震发生世界末日,某一天发生一点变化好让我逃离这个小镇。
金鱼在夏日祭会被处理掉,我们想把金鱼放进海里可是峡山没有海所以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里。
我们想人都是僵尸,“我们在出生的同时就已经死了,我们为成为僵尸而生,我们活着就好像行尸走肉”
十五岁的夏天,四个少女把夏日祭的金鱼放进了泳池,理由就是无聊,纯粹的无聊。
人生好多个十五岁好多好多无聊。
人为什么要工作学习呢,是不是能给平淡无味的生活加点意思。
人生就是不断的“找乐子”当你认为新的环境或者当你25岁你所期望的世界不再无聊,结果你还是陷入全新的无聊,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
你成为了社会的僵尸。
每个人都像是金鱼被困在不同的地方,当你认为摊贩的池子太小太拥挤,可是泳池又满是消毒水,海水又太咸。
我的签名一直叫溺水的鱼,因为记性不好只会笨拙呼吸迟钝地吐泡泡。
现在我需要给我自己加新的前缀,溺水的金鱼。
把本片当成百无聊赖且丧的日式青春片只是第一层解读,事实上导演是在分析日本青少年厌世情绪的心理诱因(社会层面)。
片中的四个女孩就是悬念中被放进泳池的金鱼(多次暗示),但奇怪的她们跟泳池里的金鱼一样都没有吸引到关注。
导演对宅男文化是抱有敌意的,并对此有深入调查。
只提一点,宅男对av的审美倾向早已步入2.0时代,对传统的“爱情动作”已经提不起兴趣,开始沉浸在对弱势女性的欺辱的心理快感中。
也就是对现实世界满不在乎,见不得阳光,停留在封闭的暗室里。
(女主一家的男人们)奇怪的不是女孩,而是外头漆黑的泳池和社会环境,她们是美丽的,但在无解的死局里不被人们重视,被动的条件下只能跑到ktv去嗨。
垃圾桶那段的调度尤为精彩,连天空都是狭窄的。
四个女孩都是普普通通的,但夕阳和最后黎明的两场戏没有炫技,就是单纯往美上拍的,典型的日式色调,其实就是在吸引观众看看美丽的她们。
女孩们是冰激凌,但需要有一个甜筒(合适的容器)来装,否则冰激凌就是一坨垃圾,导演就是在说我们现在的甜筒不够多不够好了。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这个夏天就要结束了,伴随着好像永远没有尽头的暑假作业,还有西瓜和夜宵味道的空气,夏天最终好像都会变成了老人手中的一壶绿茶,或是孩子眼中融化的雪糕……但我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夏天。
即便以同一种时间周期计算,处在不同年龄的人们看待夏天的感觉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次我就踩着夏天的尾巴,给大家讲述一个15岁少女眼中的夏天,或者说,是一个15岁少女眼中的世界——《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初看这部电影的名字和类型,我本以为这是一部记录少年犯罪心理的短片。
不过看完之后,短片悬疑的部分并不多,但它却给了我另一重意义上的惊喜。
因为片名太长,之后我就简称它为《金鱼》吧。
《金鱼》的故事不复杂,它讲述了日本崎玉县一座叫峡山的小城里,有四个少女正百无聊赖过着她们的夏日生活。
短片大部分篇幅,都在以女主角小茜的感官和内心独白带动着叙事。
作为生活在小城市的女孩子,小茜有固定的朋友,三点一线的校园时光,以及寥寥无几的娱乐活动。
如此无趣的生活,让小茜整个人总是死气沉沉毫无波澜的丧气样。
少年人眼中,罪不可恕的是无聊。
所以在小茜和朋友们眼里,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们宛如活死人,大好青春都喂了狗。
而在她们的周围,已经度过青春期的那些大人们,庸庸碌碌,已经是真·活死人。
还有一个即使妈妈出轨,也能天天对着电视傻乐的爸爸。
这两位重要家庭成员不但甘于平凡,甚至肆无忌惮的浪费着生命。
如果用打游戏比喻,这种生活就好比非自愿开启了无尽模式。
而没完没了,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命运,往往是孩子们最害怕的。
小茜只有15岁,按她对生活的认知,就是初中毕业考一个普通的高中,高中毕业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再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嫁一个普通的人。
“普通”就是小城市的常态。
直到有一天,小茜在和朋友们逛街的时候,遇上了四个中年妇女。
她们看起来有些怪异,路过她们时,小茜回过头望了一眼,这四个女人居然摆了个夸张的造型,她们嘴上还念念有词:认命吧,长成平庸的大人也会过得十分幸福。
唉,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少女,哪里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呢?
于是大概秉承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信条,几个少女在夏日祭结束后,偷了四百条祭典中的金鱼放入了学校的泳池中。
这大概是她们15年的短暂人生里,做过的最刺激的事了。
金鱼渴望跳出鱼缸,去更广阔的天地里遨游,所以少女们把金鱼放到了泳池里,就如同把自己投射在金鱼们身上一样,赋予了金鱼跳脱命运的意义。
当警察问起少女们为什么偷金鱼的时候,小茜告诉警察:“因为金鱼在泳池中游动的样子很美。
”金鱼事件只是一个夏天的小插曲,不过当少女们长大后,金鱼事件对她们来说就会变成可以不断提起的猎奇回忆。
“我初中可是偷了四百条金鱼半夜放到学校泳池里呢,没想到还惊动了警察,回忆起来当时可能脑子进水了。
”
她们说起的时候会有点得意,又会觉得那时的青春因为四百条金鱼,总算有了别样的色彩。
到这里,《金鱼》的故事就差不多说完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但其实这部短片的背后,有着日本一代人的困惑。
短片中的小茜,算是日本平成时代的孩子。
她代表了大部分平成时代年轻人的状态。
平成时代也被称为“宽松世代”,是日本生存环境和政策都大幅度改变后的社会效应。
大批年轻人无所事事,整个日本的拼搏精神都在退化,而“丧”文化也由此兴起。
聊到宽松世代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一下2016年的一部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了。
它不同于《金鱼》,视角从校园跳到了社会,讲述了一批和小茜同时代成长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会经历的种种遭遇。
本剧讲述了上班族坂间正和、小学教师山路一封和高考复读生道上万里部,三个生于宽松世代的年轻人,在宽松世代的洗礼后,努力融入社会生活的故事。
这一代的年轻人好像格外单纯,在相对优渥的物质条件下,大家都少了来自生活的压迫感。
不管是在事业上的奋斗,对未来的憧憬,还是对爱情的态度,总是松松垮垮的。
不过这种松松垮垮,在经历了残酷现实的打压后,要么年轻人从此成为了废柴,要么他们就会反弹逆袭,爆出来的力量反而更坚韧。
如果说,在《金鱼》中我们会看到的少女们,在校园里充满了对未来无趣人生的恐慌。
那么《宽松世代》就道出了带着这种恐慌的青年们,在步入社会后如何成为他们曾鄙夷的“无趣的大人”。
它为我们展现了小茜们没有看到的大人的另一面。
他们依旧在挣扎,但现实不会再给他们偷金鱼的机会,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努力活着。
《金鱼》中的少女们,可能觉得当学生的日子无聊得不可思议。
但当他们长大后再回看过去,原来最有意思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少年时代。
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再是和小茜一样的少女,还是希望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刻,大家都不要停下脚步。
如果你已经没有了偷金鱼的青春,还是那句俗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希望你依然能做一条渴望更大世界的金鱼。
至于现在确实还在上学的小伙伴们,我就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暑假作业做了吗?
今天片片就讲到这里,大家拜了个拜。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小片片说大片(xppsdp)
透漏着深深的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气息,无聊无聊无聊,很恐怖的无聊。但现实好像往往如此,很无聊,明知道无聊,但却继续活着,继续喪着。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并不因为有后代而得到重生,每个个体都毫无意义地生来死去,没什么改变。
吵死了
这不是拍给初高中少女心的孩子们看的么
我幻想中的夏天,很美,很充实。而结局是,我的夏天都在幻想。风格强烈,很Japan。
7.0
我能记起来的六年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天朝的应试教育,而我最放肆最欢乐的小学青春却因太过久远而渐渐模糊。青春的本质就是无聊,其实人生的本质也是无聊,但我只能把那段最无聊的时光诉诸于文字,汹涌在脑海,而肉体,只是行尸走肉般的完成他人的期望。做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意义,只想证明自己还活着。
切片还是碎片?
即使是虚无的青春也很可爱,高速公路哪里也去不了,在小镇里肆无忌惮地长大就很好。
用冯内古特的话来说,就是这样。
时而光怪陆离时而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浓重的日式气息感觉影片有深层的含义,可惜只看到最浅薄的一层哪怕生活再无聊再无趣,也得活着,继续消磨着无聊无趣的生活,直到死
呃……我就没觉得是犯罪啊,所以就完全get不到了。分章节得也太快了。虽然好像某个稍纵即逝的夏天。
10分。形式有趣剧本表演精彩,富有哲理和迷人意象,厌世中二少女们疯狂的青春就是这么屌,对平凡的叫嚣却逃不出虚无的命运。放肆自己于热情之中,去逃离吞噬自我的荒诞感,渴望世界末日也不要碌碌浮生!2017年看过的最酷的短片,没有之一。期待导演把这部排成长片版!观影于西宁First影展。07/26/2017
如果不是最后一幕的处理我可能只给三分,最后的手法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也.日本导演就是那么搞怪.几乎每个新手导演都有过这种玩剪接玩镜头的时期.不过是否能够羽化成燕尾蝶就要看个人修为.20多分钟刚刚好,长了就坏了.看完很想再看一次linda inda linda
快和慢都非常清晰。所以我们都是zombies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有了啊。有一点痴。
我真的是已经过了形式大于一切的年纪了……
没看懂,总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好绚烂的大型mv,但是又不空洞,清晰的捕捉到青春少女的气味,不是纤细柔美娇滴滴的,而是生猛粗野忧郁悲观,困在无聊的日常里,像金鱼困在小水坑,最后那一下充满了然、恶趣味又挑衅的“抱歉没让你们看到想看的结局,这个就算特别服务吧”然后坦率的露出湿水的制服与内衣带,像一个耳光呼的扇过来,蒂翻了
和我中学时代有点类似,想离开又离开不了,不过片中他们的休闲活动比我那个时代丰富一些。
青春就是荒诞不羁,充满幻想。金鱼,美丽外表但却困在鱼缸,那就去泳池撒野吧,小姐姐们带着你去。金鱼和小姐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会回想起,我们曾经年轻的时候,把金鱼放进过泳池
没看懂其实 讲的是小镇青年的无力感么 被最后的福利看乐了 拍摄手法还是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