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洲

杨梅洲,Song of Silence

主演:李强,尹雅宁,吴冰滨,余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长沙方言,湘潭方言年份:2012

 剧照

杨梅洲 剧照 NO.1杨梅洲 剧照 NO.2杨梅洲 剧照 NO.3杨梅洲 剧照 NO.4杨梅洲 剧照 NO.5杨梅洲 剧照 NO.6杨梅洲 剧照 NO.13杨梅洲 剧照 NO.14杨梅洲 剧照 NO.15杨梅洲 剧照 NO.16杨梅洲 剧照 NO.17杨梅洲 剧照 NO.18杨梅洲 剧照 NO.19杨梅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杨梅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湖南某临江小城。生性倔犟的小静(尹雅宁 饰)自幼聋哑,早年父母离异,如今的她跟着外公和舅舅(余宣 饰)一起生活。常年的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异化了她的性格,小静逐渐变得令人难以琢磨,使她滑向了伦理道德的边界。酒吧歌手小梅(吴冰滨 饰)狂放不羁,在与母亲大吵一架后流落街头不再回家,但残酷的现实令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深感迷茫,她不知如何走下去,只靠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内心支撑苦苦挣扎,她不知道哪里才是温暖的归巢。警官张昊阳(李强 饰)自觉生不逢时,他已鰥居多年,与前妻离婚后一心再想找个女人,却总碰不上合适的,他想再要个儿子,尽管他曾有过一个聋哑的女儿...... 本片获得2012年,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影片“火鸟大奖” 2012年,第十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NETPAC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狱来的女人巴拉特八零九零如果还有明天第一季猜火车2蓝蝴蝶未来有你战士圣诞不快乐铁血将军火线救援第七季巴风特亲友皆死名字之歌玩具枪风味原产地·潮汕互帮互助沉睡谷第二季遗留搜查6喷嚏熊猫侦探拍档催眠人格我和我的家乡IS~性别不明鬼夫狗镇困兽之斗Company~逆转的天鹅湖~生而抱歉寻龙诀

 长篇影评

 1 ) 不错的一个实验电影

作为一个通过表现特定群体小人物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各种状态的影片,也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话剧的色彩略显浓重,各种技法的运用和体现目的性偏强,小人物个性、生活与电影主旨之间的衔接也略显生硬。

预祝导演未来的指导越来越好

 2 ) 日暮江关何处是,杨梅洲上使人愁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杨梅洲》对我还有着另一层的意义。

首先,电影拍摄和故事发生的城市,是我大学期间生活过四年的地方,甚至被用作片名的那个江心小岛,也曾经留下过些许青春的回忆。

其次,夹杂着湘潭话与长沙话的对白虽然少得可怜,但就如同《饮食男女》中的梁伯母那满口的乡音一般,能够听到家乡在大银幕上被声音所演绎,也难免高看三分。

其实,以方言嵌入电影,对于大多数不以此方言为母语的人而言,更多的则会是产生一种间离的效果,甚至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阻挡观众入戏的脚步,让观影者能够冷静的呆在戏外,用旁观者的角度和上帝视角鸟瞰全局。

对于本地观众来说,若是喜剧中夹杂方言,自然会让人感觉到亲切,但如本片般似侯孝贤一样沉默的电影,偶尔响起每天都会在你耳边回荡,却极少被搬入银屏的语言,却不会让人感觉更加真实,而是平白添加了些许荒谬感。

语言的熟悉和叙事的陌生,碰撞出一种怪诞的氛围,让你能够更好的审视,电影里的一切,是如何从真实的生活中变形而出。

自然布光和绿荫斑驳,近景的肢体表演和浅景深的运镜,开篇的种种细节,让人很容易联想起一位亚洲导演——来自越南的陈英雄。

《杨梅洲》的前半部分有着某种类似于陈的处女作——《青木瓜之味》的气质。

灿烂、柔和、温润,一切都在沉默中默默发生着。

演员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一个眼神流盼之中,内心戏就自然而然的展示出来。

但终究,陈卓不是陈英雄,湘江也不是湄公河。

我以为,影片后半段的氛围,才更加符合湘潭这座城市的气质。

潮湿、阴冷、破旧。

作为红色中国时期某种意义上的龙兴之地,湘潭有着一种固步自封般的固执和落后于时代的自暴自弃。

走在老城区的街道中,有时会给人一种穿越到上世纪的感觉。

高楼林立、充满生机的开发区远在“城”外,而湘江两岸的灰墙青瓦,却犹如亘古不变般,任由外来游人讥笑着,一如既往的破旧下去。

而本片中的影像,无论城市、农村,都吝于以光鲜的一面出镜,在冷色调的定格下,永远显得那么颓唐。

原始的农作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的杂乱无章满坑满谷的占据着视线,叙事中产生的残忍和绝望的冰冷气息,在这样的环境衬托下,更加显得无处藏身、无可逃避。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本片的片名——《杨梅洲》。

这是一个江心小岛,洲头被开辟成公园,供游人游园烧烤,洲尾是业已荒废的厂房与仓库,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兴衰。

而洲中的大量土地,依旧被以最原始的方式耕种着,包容着与不远处的城市格格不入的另一种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

至始至终,影片也没有交代主人公与这座小岛的具体联系。

或许那是小静与舅舅的渔舟偶尔停泊的港湾,或许那是外公生活的乡村,甚至或许,那是他们都未曾到过的一片净土。

但这并不重要,杨梅洲作为作者想要表达主题的一种现实母体,其斑驳复杂的生态、在城市发展中被逐渐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和岛上居民的生存现状,都与电影有着或深或浅的丝丝联系。

或许,将杨梅洲视作一个隐喻存在,才能更好的理解导演的用意。

相较而言,影片的英文名定为“Song Of Silence”,就稍显直白。

静寂之歌,既是主角小静的处境,也暗含了导演陈卓想表达却无法言明的一个主题:在一个集体失语的时代,如何唱出你想唱的声音。

而联想到影片中双耳失聪的小静,不停的用矿泉水瓶和梳子制造别人难以忍受、自己却无法听见的噪音,更证明了被导演深埋在叙事后的野心。

而就像这标题所包藏的一种韵律之美,整部影片,也就在空镜头、长镜头和角色模糊的表情之间,以一种散文诗般的模式荡荡漾漾的拓展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但《杨梅洲》却没有一丝现实主义的血缘。

与同样以拍摄独立电影而成名的贾樟柯相比,陈卓的影片少了些天苍苍野茫茫的浑然天成,多了分精雕细琢的匠人气息。

美术教师出身,让他对构图的把握异常精美到位,场景调度也走向精致讲究的路数。

就整个拍摄格局而言,导演所采用的技法是封闭式的,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蒙太奇的手法,演员的发挥内敛而寓意十足。

纸船、鱼缸、手铐、口红,几乎每一件细小的道具都被导演赋予了能指的意义,而这些隐喻多数都围绕“水”而存在,陈卓想表达的东西琐碎而繁杂,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却因零散无序而产生了一些遗憾。

但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中国大陆近年来完成度最高和质量最上乘的独立电影。

在许许多多含糊不清的隐喻之中,有些却明显被赋予更加清晰的意义。

如手铐意味着父女之间的情感,纸船象征着小静的过去。

特别在小静流产前的梦里,导演用很明确的象征场景,将她心中亲情的冷漠、对舅舅的依恋和过往生活一去不复返的绝望,以意识流般的三个片段具象化,将影片的主题盖棺定论般归结。

虽然男主角张昊阳作为小静的父亲和小梅的男友,在影片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戏份,但毫无疑问,本片是一部女性电影。

所有叙事的焦点都集中在两位女主角的身上,而张昊阳,则更多的提供一种串联作用,将叙事线索环环紧扣,并让小静与小梅之间产生某种交集。

小静与小梅在各方面看来都截然不同,但她们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许多共通点。

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缺失,让她们在情感上成为不完整的人。

无论是小静与舅舅的不伦之恋,还是小梅献身于成熟男人,都是在这样一种厄勒克特拉情结下所作出的非正常反应。

小静永远离不开水,即使来到都市,也总围绕着家中的鱼缸,她将金鱼放在晒衣架上曝晒而死,却又用口红在鱼缸上画下金鱼的图案。

这种暴戾之举一方面彰显着小静自我毁灭的意识,另一方面又昭示着她对新生活的憧憬。

这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让人物形象丰满,也更加让人同情与深思。

小梅总无法摆脱的,是烟。

在红唇间吞吐的过滤嘴,除开有一种性的暗示之外,更多的还是喻示着她的寂寞。

她卖唱甚至卖身,为母亲偿还赌债,又帮以前的兄弟解决麻烦,但却依然无法找到归属感。

直到怀上张昊阳的孩子,住进他的家中,再与小静从矛盾重重到化敌为友,影片从“爸爸捡肥皂”开始,忽然转向温暖。

但短暂的温情脉脉之后,小梅堕胎,小静流产,张昊阳尚在腹中的儿子与外孙先后死去,在这种节奏忽然转换带来的戏剧张力之下,小静与小梅个人的悲剧色彩,以及全篇令人绝望的阴冷气质,达到了顶峰。

如果说小静的悲剧开始于张昊阳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和对婚姻后代的不负责任,那么小静最终的救赎也只能来自于他。

片尾,父女二人撑着伞,默默观看着江中竞速的龙舟,与其说是为影片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不如说导演用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把未竟的话语浓缩成两个孤寂的背影,留给观众思考。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的事,就不必再拆穿。

最后,还想说一说中国文艺片的生存问题。

《杨梅洲》获得了一些奖项的肯定,却无法带来经济上的回报。

虽然挤进主流院线上映,票房却仍一片愁云惨淡。

其实,被电影业界呼吁了多年的艺术院线的建立,才是解决这一类实验电影生存问题的根本药方。

从网络的热议来看,类似《杨梅洲》的影片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想看的人找不到大本营,而影院耗费相对较为昂贵的观影厅资源,却难觅知音。

如果能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影院,专门为这些小众电影开辟一片天地,同时再提供诸如“沙龙”、“交流会”之类同好者的互动活动,将整个城市的艺术电影观影氛围调动起来,培养一批忠实拥趸,则如此一来,影院不愁生存,又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造血的功能和受众基础,往大里说,整个城市气质和文化氛围也将焕然一新。

惜乎在这个金钱就是一切的时代,谁能迈出这一步,第一个吃上这只并不肥美的螃蟹,我们只能继续拭目以待了。

 3 ) song of silence 我们都是鱼

我还记得我看《Babel》的那个下午,阳光温暖又刺眼,躺在沙发上的那个身体突然觉得想哭哭不出,想喊不能喊,真的难受极了。

后来我又看见了《杨梅洲》里,一样赤裸单薄又脆弱的身体,就像她喜欢的鱼一样。

song of silence,我们都是那些鱼。

小梅和小静是鱼,你和我也是。

沉默的呐喊,听见的人,震耳欲聋;听不见的人,无非也只是水里漂浮的气泡罢了。

小梅一把把小静从梦境的海里拉出来,拼命的奔跑,她指给她看,远处河面上燃烧的船。

小静终于大声的吼叫,声嘶力竭,陈卓说,这是想表达崩塌和绝望,我觉得,所有的毁灭,才是一切的开始。

沟通能突破语言的桎梏,情感也能挣脱身体的捆绑吗?

sure跟我说,沟通不畅是万恶之源,后来我就老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可我总是太忙,没有几次把这话挂在心上。

我想要的是,我不说你也会懂,你和我说,你不说,我怎么懂。

后来我们就都不再说话,隔着玻璃,看着水里的鱼。

 4 ) 喜悲 悲喜

杨梅洲小静 梅 张昊阳 妈妈 舅舅 爷爷影片开头两条线聋哑小静在无声的世界里制造出普通世界里的噪声 用矿泉水瓶刮着墙边发出刺耳的声音 学校里裸体油画和一旁叼着烟惊愕的舅舅 在这个偏僻的渔民之家小静只与舅舅有着沟通 渔船上褪衣裸体相对 除了惊愕还有冲动以及深不见底的沉默酒吧驻唱梅🎸清澈的弹唱 与警官张昊阳的散场后的四目相对 宵夜 酒精 宾馆 母女在麻将馆的争执 推搡 小混混们遇事缺钱第一个想到的梅姐两线交集小静被已经离婚的爸爸妈妈带着到长沙特殊学校 过渡期里小静住进了鲜少亲近的爸爸张昊阳家也就是梅的情人 此时梅已经怀了张昊阳的孩子 也住进了张昊阳家 梅的年龄应该大小静几岁 两人在情感上都十分渴望亲情而不得 个性倔强而暴戾 同样的在张昊阳这寄放了情感依托而并不是自然神往 这是残酷的现实留给她们的唯一选择 两人不存在沟通的渠道和动力 机枪大炮一点即燃 出差后的张昊阳家中只剩下对峙的两只全身是刺的刺猬 然而却神奇般打闹到一起 隔阂瞬间消散 两只相依 进而有了影片经典笑点两人隔着玻璃门用口红画下"爸爸捡肥皂"这一幕 两个小伙伴一起逛街一起夜店嬉闹敞开来笑 回来的张昊阳与小静和梅似乎有了种家人才有的热闹一同吃饭一起游戏最后梅的孩子被打掉她也许觉得这样是对的 特别在眼见小静和张昊阳恢复正常父女才有的互动之后 张昊阳多年求子不得 得知消息的醉酒癫狂 小静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在夜店光影交会 无声与音乐之间切换 妈妈 爷爷 舅舅 白纸船 梅 奔跑 毁灭 醒来之后张昊阳被告知小静的流产 影片结尾 梅回到躲在巷子深处的家 雨中张家父女坐观激情昂扬的龙舟赛片中的大量隐喻以及社会主题 人情冷漠 乱伦 重男轻女思想 家庭教育 底层的小市民平凡生活 表现地一点不拖沓 除去有几段衔接的意外 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出戏 尤其是配乐和画面 较之国内大部分公映的电影都要出彩观影后让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回想 其中大悲之处的不经意蹦出来的笑点 舅舅在屋顶找到小静的几步滑倒 渔船上舅舅随着收音机里茶花女插曲古典乐在窄窄的船头自信起舞 车祸现场墨镜男的谩骂 张昊阳黑猫警长的手机铃音 "爸爸捡肥皂"梅在拒接母亲电话时的痞笑铃声 源于导演精心设置 让人麻痹 让人在笑意里忘记伤痛 回味中却悲伤地不可自抑 而长沙方言让这一切就如同小区大妈口中反复闲话的街闻轶事 很真实 真实得让人害怕 喜悲 悲喜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悲喜交加 只不过大部分喜得缓过神好一会才能体会到

 5 ) 杨梅洲:原生家庭,恐惧的总和

在去看电影《杨梅洲》的路上,一趟开往顺义的地铁中,一位50岁左右的农民工大叔的手机响了,他的手机铃声是--逆流成河。

金南玲,的,《逆流成河》斑驳的夜色在说什么谁能告诉我如何选择每当我想起分离时刻悲伤就逆流成河

小梅的父亲,给了她音乐的天赋。

小梅的母亲,给了她貌美的遗传。

这样的原生家庭,怎么就会让小梅恐惧家庭呢?

恐惧组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庭呢?

因为,恐惧自己的孩子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她人工流产,打掉了和老张的孩子。

一直渴望有个儿子的老张,和一直渴望家庭的她,悲伤都逆流成河。

而电影里,表面上,小梅最大的烦恼,不过是,妈妈总打麻将,打麻将总输钱,输了钱总给她打电话。

片尾,老张,认命了。

他和女儿小静,并肩,静静地坐在船上,在雨中,看杨梅洲上的龙舟比赛。

他的妻子,温婉宁静,离了。

他的女儿,坚强干净,聋了。

他早就跟这个不顺心原生家庭白白了,有了小梅,小梅还怀了他的孩子,孩子还可能是个儿子,健康的儿子。

可他的小舅子,还是用一次违背伦理的激情冲动,把他拉回了解放前。

女儿怀了小舅子的孩子,流产了。

扪心自问,罪魁祸首,是他这个当爹的,没给她及时、足够、认真的爱。

小梅,江湖上,人称梅姐,仗义地梅姐,有才有貌的梅姐。

小静,敢让美术老师画裸体像,敢用自己的身体表达爱意。

两个勇敢、自主、追求真爱的年轻人,一个从不把自己的苦说出来,一个有多少苦都说不出来。

所以,这部关于小梅和小静的电影,英文片名叫 Song of Silence.

【花絮】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除非,他是导演。

《杨梅洲》里有很多,两次。

一次穿过黑和荒,一次跨过血与伤。

两次麻将,第一次小梅从妈妈的包里把自己的钱拿走,第二次,小梅拿钱给妈妈还账。

两次手铐,铐的都是老张、小静父女俩,第一次是父亲铐女儿,管教,第二次女儿铐父亲,依靠。

两次裸体,小静,第一次被嘲笑,第二次被爱。

两次信封装钱,第一次小梅拒绝老张,为了爱和尊严;第二次小梅主动约老张,拿爱和尊严换钱。

两次唱歌,两次小梅唱的都是《雪白透亮》,第一次,充满爱的憧憬,台下有老张;第二次,只剩下坚强。

两次流产,第一次小梅,让老张失去了儿子;第二次小静;让老张失去了念想,再婚再生儿子的念想。

两次爱的伤害,第一次小舅爱小梅,不伦之恋,赎罪的小舅自杀;第二次老张爱小静,父女天伦,旁观的小梅决定去打掉和老张的孩子。

【备注】 龙标:2012年328号

 6 ) 无声呐喊

命运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罗了各种亲情、爱情、伦理与本性、现实与渴望之间的博弈,有人用无言的挣扎与之角力,有人奋力呐喊以证明自己未被现实的噪音淹没,但结果却总殊途同归。

电影《杨梅洲》以一种冷静得近乎得压抑的语调讲述了两个命运不同却同样在命运中沉浮的女孩的故事。

影片的英文名为“song of silence”,影片的基调也总体向静默靠拢。

影片开头划破天空的火车鸣声与随后雨雾朦胧中无声的祭拜形成对比,更反衬出了影片清冷、孤独的意境。

影片的前半小时仅出现过八次人物语声,时长不超过7分钟,故事在时断时续的简短对白与间或入镜的环境声中缓慢推进。

影片遵循时间推进的线性方向进行铺展,画面充满朴实的现实感,外加无配乐的镜头流动,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更为真实的纪实风格。

故事的前半段呈两条线索交叉推进的平行结构,一条线索由聋哑女生小静主导,另一条线索则由酒吧驻场女歌手阿梅牵引。

两人因命运不同所形成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的反差是此片最大的冲突:前者在无声的反叛中将自我与环境隔离,后者则在放声高歌中寻找自我超脱的可能性。

虽然表达的方式大异其趣,但生活的不如人意却在无形之中赋予了两人同样的身份:现实的反叛者。

小静不满于现实的安排,在离经叛道中自我放逐,她是家人的负累,也是同学眼中的另类,她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走向人群的边缘,同时又渴望获得来自周遭的关注(为美术教师做裸体模特)。

阿梅身处尴尬的家庭关系(与母亲不和)和社会关系(与朋友不冷不热的关系,为弟兄摆平纷争)中,却渴望在混乱的现实中看到“温暖的霞光”并保持自身的“雪白透亮”,回响在酒吧的高歌成了她寄托理想的常用方式。

在故事行进到一半时,两条线索开始交汇,交汇的节点是两人共同的依靠:小静的生父,同时也是阿梅的男友。

两者对自我执着的固守在此时擦出了冲突的火花,不依不饶的相互排斥成了交汇初期的两人相处的常态。

而在阿梅将内心积滞已久的愤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用力砸碎自己钟爱的吉他)在小静面前发泄出来之后,小静终于放下了内心的防守,开始主动接近阿梅,与阿梅达成和解,两颗属性相似的心灵开始走向相互认可。

两者都在生命的征途上遭遇了亲情的搁浅。

小静与父亲虽身处同一屋檐下,交流的方式却是“相顾无言”的漠然视之;阿梅母亲好赌成性的恶习与金钱上的不断纠缠,让阿梅与其分道扬镳,各自生活。

然而在阿梅与小静的关系走向融合时,小静的父亲也表现出了对小静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为了不干扰小静来之不易的家庭幸福,阿梅痛下决心打掉了自己身怀数月的孩子,并毅然决然地退出了父女俩的生活,选择了重返曾经不堪忍受的家。

影片中出现了两处较为明显地隐喻。

一个是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鱼”,导演通过“鱼”这一意象隐射了聋哑女生小静受困的生存状态,而在父亲家中小静将浴缸中的金鱼弄死并捞出用晾衣架悬挂的一幕,则表现了小静内心的破坏欲和在破坏中解放自我的渴望。

一个是影片即将结束时出现在小静睡梦中的三个梦境片段,前一个片段中小静走入阿梅曾经带她去过的夜店,人群随之围拢而来,而人群的外围却出现了母亲、父亲与外公冷漠围观的面孔。

这一梦境揭示了小静内心对被关注被呵护的渴望和对亲人的冷漠的埋怨。

后一个梦境中,小静看到舅舅在“波涛涌动”的小船上尽情舞蹈,在小静即将被浪涛淹没时,舅舅及时伸出了援手将其拉住。

这一段梦境展现的是舅舅对小静的关怀,揭示的却是小静对舅舅的依赖。

最后一个梦境片段中,纸船在水中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静因不忍看到眼前的一幕而放声大哭。

在这里,水中的纸船可以指代四面环水的杨梅洲,即小静生存的现实环境,也可以暗示舅舅的捕鱼船,船的燃烧则隐喻了过去仅有的美好生活的消逝。

通过隐喻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影片对女主角小静的内心进行更为深刻地刻画,让观众能在细细品味中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

影片的结尾停留在父女俩坐在船上雨中观看龙舟赛的背影,这样的结局设置虽然比较开放,但仍预示了生活中各种博弈的继续:生活本身就像一条不断涌流的江水,不会为谁而停留半刻,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博弈就像江上你拼我抢如火如荼进行的龙舟赛,需要奋力拼搏才能冲出重围。

 7 ) 雪白透亮

她第一次唱起这首歌的时候 笑的那么好看在悲伤之外是有开心的第二次呢,哪怕有希望 哪怕想坚持 无力和悲戚 无法阻挡地蔓延了开来在每一个音符里 在每一声呐喊里看着她的侧脸我特别想 上去抱一抱她嗯 只是抱一抱她雪白透亮这首歌 一半希望 一半绝望它存在于很多人的每一天里 也存在于很多人的一生里包括我 包括影片里的小梅 包括很多很多人没有希望 就活不下去而失望无力 永远都那么猝不及防有时你无力招架 有时你压根就不想去招架 就让我这样吧 你想

 8 ) 人生錯位

在私下,有些事,在某些時空,相當美好,在另一些時空,卻成了人生的錯位。

美麗頓時成了醜陋。

電影以冷風格打造了平靜底下潛藏的暴力。

日常平凡生活中那種山雨欲來的暴力,有時讓人透不過氣來。

 9 ) 短评140字不够我写我只好写影评

最为一部文艺片,吸引我去看它的原因首先是GALA,其次它足够文艺,迷茫女青年和心灵缺陷少女与中年坎坷的警局科长在一起快凑成了一部戏,整部片子的色调偏冷,给人的就是一种HIGH不起来的感觉,但是两个女人用口红画画那段简直是神来之笔,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要画个房子,表达想有个家之类的意思,结果画爸爸捡肥皂 ,诙谐,也可能是我阅片不足看过的文艺片并没有这样子搞笑的。

这片子有些细节都做的挺有意思的,还有那段小静的梦,值得琢磨琢磨。

总之我看完挺满意的,顺带问一句,湖南原产的芙蓉王好抽吗有没有当地友人寄一条给我我感觉我这买的都是假的。

 10 ) 雪白透亮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主题曲也太好听了。

这么说是因为先知道了这首歌,再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这本片。

去年的很多时候,会突然很想听这首歌,就在上班途中带上耳机,单曲循环的一直听。

我一直很享受在安静或是嘈杂的周围环境中,我的耳中及心中波涛汹涌,而外面的人什么都不知道。

关于电影,讲不出更多。

就是在过年的节日气氛里,看了这么一部沉静的电影。

小姑娘瘦瘦长长,挽起校服的袖子,坐在船头,或给别人做画画的人体模特。

外面的世界在她这里只有些许的波澜,但她的内心也许是那样的起起伏伏。

三个人的家庭开始和气的过日子,逛街,吃饭,玩游戏,笑的那么开心,我想,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就好了,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吧。

但脑海中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不会的。

因为知道不会,所以才这么希望着。

伴着接二连三的意外,也可能不是意外,电影走到了尾声。

结尾像散落的珠串,各自走向不知道在哪里的未来。

最后还是谢推荐给我听这歌的Lucky。

虽然我当时一直笑你雪白透亮来着。

 短评

隐喻太刻意太明显了,为了隐喻而设置情节,感觉很不自然……

8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美术专业出身 有借喻的美感 白色纸船又有点过了…… 加上线太多 理不清 温情片段转折太突然 没有伏笔 没有交代 没有爆的效果 Song of Silence主线应该是小静 后期主人公故事也慢慢偏离 最后也没有升华 草草了事

10分钟前
  • 吴粪翁是吴所谓
  • 较差

真的挺好看,至少比想象中的。还有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儿~

13分钟前
  • 力荐

本来是为了gala的一首歌!但全片也只有那非主流唱了两遍,难听死了!不过摄影还不错…

16分钟前
  • Solomon
  • 较差

好熟悉 都是湘潭啊~

21分钟前
  • 拱廊
  • 还行

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秘密

23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很真实 但是看文艺片 感觉很闷 有几个镜头有观音山的味道 这里死了3个人 感觉悲凉

26分钟前
  • 孤獨獸
  • 较差

没觉得好看。每个人都歇斯底里好看?

27分钟前
  • 鑫鑫鑫❤
  • 很差

情绪营造的很细致,但时而记录风时而文艺范儿的跳tone还是让人不明所以,以及湖南本土剧真的好不适合文艺,你能想象重庆森林里边的人都一口湖南话吗?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用最少的对白讲述了两个非常饱满的故事!用有如绘画构图般的留白描述着关于青春的残酷……两个女孩,都是那个跳下去的人,往往那些跳下去的人会伤痕累累,但是不后悔…… PS:我爱“爸爸捡肥皂”

31分钟前
  • L.L
  • 推荐

小静与父亲关系的微妙变化、小梅与男人关系变化,都处理的细腻自然,都有痛楚,都很无奈。感觉导演想说的太多,小静与舅舅那段稍稍多余。。

35分钟前
  • Nikitaa
  • 还行

艺术电影总归是小众的,总感觉导演刻意去隐喻些什么。快进看完

39分钟前
  • 麥田飛魚
  • 还行

画片音乐都很美

44分钟前
  • 祈喇唔
  • 力荐

我挺讨厌话很少的片儿

49分钟前
  • 耳朵在哪
  • 还行

很多人是因为Gala才知道,而我是因为聪慧才知道,到现在聪慧还没看成,反倒把杨梅洲先看了,哈哈,亮点是爸爸捡肥皂..其实我也会喜欢Moca的Q&A环节的..可惜了..

50分钟前
  • 7
  • 推荐

真实 又太善良

55分钟前
  • 十二月的瓶子
  • 推荐

为了gala的《雪白透亮》看的…看起来具有了高分文艺片的所有要素,但真的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缺爱的人的互相救赎?

56分钟前
  • 去皮橙子
  • 较差

逐步走向失控的作品,中国独立电影创作者甚至一部分主流电影创作者们自怨自艾的坏毛病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充分体现,人物情绪做作、故事羸弱、情感虚假、可以说全篇没一个完整的人物

60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较差

近乡情怯。小渔船是哭点。其貌不扬的爱恋也是哭点。捡肥皂又笑得要死。

1小时前
  • 拖拉机公主
  • 力荐

太纪实了点,长沙人满哥也许看得开心吧

1小时前
  • 索马里水稻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