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喜欢Natalie Portman才看的这部戏,不想却看了一遍又一遍。
不知道要怎么思考,或是不知道要思考什么的时候会想起那场雨
家是什么?
我们常用一个比喻:家是避风的港湾,它能为你遮风挡雨。
家是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故乡的云朵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牵挂。
再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有的爱早已留在了那个叫“家”的地方。
《花园之州》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重新认识到家的含义并最终释怀人生的感人故事。
我想有个家因母亲逝世才有机会重回故乡的安德鲁,由于一场意外,原本幸福的家顷刻间分崩离析,自责与内疚不得不依靠药物来忘却。
对于安德鲁来说家的概念早已不存在了。
归属感的丧失,麻木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厌倦。
母亲的逝世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回家的理由。
家的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绝不是先验的,它需要我们用一种近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去积累,去认识,去感悟它的价值。
纪德《浪子归来》中的浪子在外多年最终选择了回家,但是他却鼓励自己的弟弟像自己一样去流浪。
为什么?
也许离开家才明白家的可贵,“身在福中不知福”,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孤独感成为了家庭得以建立的情感基础。
也许你的家是破旧的,荒凉的,使你不得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离开它,但它会成为你以后生活中永远抹不去的梦;也许你的家是美丽的,富裕的,使你不得不为了挣脱它的桎梏而离开它,但它会成为你往后人生道路上的灯塔,照亮前进的路。
对于安德鲁来说更复杂,家还在物质层次之外承载着更多精神层次上的东西。
那是他的伤心之地,即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花园之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家对于人来说,他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它所能提供的物质价值。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形容为避风港而不愿去叫它救济院的道理。
“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母亲的原因而离家的安德鲁又因为母亲的原因回到家中,这对他来说或许真的是一次重新面对自我的机会,这么多年来他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那么这压力就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
人的思想变“轻”了,人的存在也变“轻”了,生活的意义就变的虚无起来。
主体与客体也就是人与环境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和自己过不去。
演员变成招待员,有的人居然要在越南菜餐厅点面包吃!
环境永远不会倒过来去适应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自杀了。
安德鲁最终释怀看似是客体的变化(洛杉矶—新泽西)但实质上是主体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
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当主体与客体产生矛盾时,我们要怎样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外在的变化永远只是徒劳的。
药物,搬家,甚至是电影中安德鲁那件与他母亲重装的墙纸一样花纹的衬衣,看起来完全是格格不入,但当最后安德鲁拿回母亲最爱的项链时,主体与客体,生者与逝者在这一刻同时释怀了。
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安德鲁遇到了安曼莎,这个总是说谎,有间歇性精神病,但是乐观,开朗的女孩。
仅仅四天的相处,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从朋友到恋人,一切是那么神奇又那么自然。
这个女孩让我们,让安德鲁重新定义了“勇敢”的含义。
敢于直面病魔是勇敢吗?
安曼莎在诊所的谎言让我们看到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更重要。
有时候对自己说说谎并不是自欺欺人,谎言之后的愧疚感能让你更能读懂自己。
安曼莎总是在不停说谎然后又马上改正。
这个穿鳄鱼服滑冰,在安德鲁伤心是给他挑踢踏舞的女孩最终拯救了这个失意的男人。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疲惫,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安德鲁终于流下了一滴珍贵的眼泪,这滴眼泪看似狼狈,实则诠释了真正的“勇敢”的含义。
安德鲁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因消毒柜的门栓而瘫痪的母亲,因笼子中的小轮子而丧命的松鼠,让他告别了一个亲人,找到了一个爱人。
在朋友的带领下去领那份神秘的告别礼物,地底大峡谷的看守人又让安德鲁明白守护自己内心的宁静有多么重要。
那一声大吼之后,安德鲁终于释怀了,人生真的需要有那么一次触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片净土在等待着我们,那不同于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那是充满了奶与蜜的迦南地。
托马斯•曼说:“为了善和爱的缘故,人不应让死主宰和支配自己的思想。
”安德鲁在接过朋友的礼物前说:“这已经不重要了。
”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他终于可以开始忘却了。
这个自我的找回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说是通过认同外界客体来支撑起虚构的自我。
安曼莎,守护深渊的人,朋友们,父亲,逝世的母亲,花园之州,这一切的一切帮助安德鲁走出阴霾,重新拥抱阳光。
其实不想走最后机场的一场戏看似俗套,实际上是必然的选择。
当安德鲁执意要离开时,他显得太过于自信了,自信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做到全身而退。
飞机上陌生的乘客,狭窄的空间,窒息的氛围。
安德鲁有一次来到了情感的临界点。
如同他雨中的一吼一样,他做出了观众们希望的事。
如果我们把前一次看作是自我的回归,安德鲁又重新拥有了那个已渐渐远去的自我。
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看作是爱的回归,他又拥有了爱的能力。
自我与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两样更重要的事情吗?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伴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安德鲁用深深的一吻作出了爱的承诺。
从故乡到异乡,从异乡再回到故乡。
游子们总在重复着一条亘古不变的人生轨迹。
《远大前程》中的皮普,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幻灭终于回归故乡并争取到了一生的真爱。
《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童年的记忆成为了他一生的财富,当回归故乡时,老放映员遗留的礼物让多多重温了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小城之春》中的志枕重回故乡要面对的是一段段残垣断壁还有那欲言又止的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对于游子们来说,只有故乡,只有家才是最重的归宿。
归来吧!
浪迹天涯的游子,这里有你们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很久以前看的这部电影!
今天又看一遍,感觉如新!
很喜欢他开着那辆绿色三轮摩托车载着姑娘飞……很喜欢安德鲁和萨曼沙在宠物墓园里埋葬小仓鼠时的一段!
萨曼莎说“after you”,于是安德鲁弯腰从园门里进去了,而萨曼沙却直接从小墓园的篱笆上跨了过去,然后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总之很喜欢!
喜欢全部!
这是一部适合沉默者、自哀者、彷徨者的电影。
============扎克的生活是麻木的,是百忧解控制下与残酷无关的生活。
他不会对生活的痛苦做出反应,也不会对生活的精彩欢呼愉悦,他有的只是肿着一张嘴,说:what?
接下来发生了三件事:1.母亲去世2.忘了拿药3.又一个女人走进生活告别了药物,生活仿似大风灌进耳朵里,又像高速自旋中座椅,人坐在上面不知所措。
和她一起来到守坑者的家,不确定的生活,又自信的活着,当好友、扎克和娜塔莉爬上高点,雨中高喊,那一刻,确认了自己活着,今天之后还有明天……与她独守,喜悦充斥胸膛,内心却因药物在此刻萌生对母亲的歉疚,交织、粘连、痛并快乐。
回城市还是留在她身旁,挣扎反复,终于,Let go, Jump in, what you waiting for...
在这嘈杂的世界角落,我遇见了你。
笑着,融化了心灵的孤独。
你告诉我,你不算完美,你喜欢撒谎。
我告诉你,我不完美,我有头痛缠身。
生活如此平静,静到没有头绪,该做什么,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岁月长河我们不过是一直在水中游来游去,没有来时的路,没有彼岸。
我们是稀薄的空气,培育着娇嫩的玫瑰。
用尘世的堕落,迷失,温暖,亲情,手捧过往的土壤,我们洒满了长大的路。
在无奈的生命游戏中,我遇见了你。
我们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在雨中,大吼着,像儿时,嬉笑打闹,声音穿过清冽的空气,这空气单纯如新生的婴孩,纯净如尘世温暖。
我们没有追寻完美,只是在活下去的路途,遇见了彼此。
曾经,我们自己是一支支鲜艳的玫瑰。
在眼泪中,我们仍然挣扎着靠近对方,即使被刺伤,也坚定的信念,用爱,化解所有的锐刺。
终于,我抱着你,好温暖。
回忆的疼痛,成长的孤独,生命的盲目,因为你,我忘了不快乐。
我们是彼此的土壤。
尘世中,灵魂中,我们有着不老的容颜。
晚安,尘世中,唯一的玫瑰。
晚安,枕边,我的爱。
woaw,garden state,刚看完这部电影,不知说什么好。
觉得和Elithabath Town有些类似,都是讲一个年轻人因为父母一方的突然死亡,不得不回到久别的故乡,并最终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家人,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电影里的男主角叫Andrew,一个演员。
他从10岁起就开始吃抗抑郁药,这都是他当心理医生的父亲开的。
为了母亲的葬礼回到故乡,在这里他碰到了以前的朋友,Mark,一个掘墓人;Jesse,一个因为一项专利而吃喝无忧的人;同时在医院里认识了Sam,一个经常说谎的女孩。
可以说Mark和Sam是Andrew的天使,是他俩让Andrew正视了压抑了几十年的事实是他的举动让自己的母亲瘫痪,正是瘫痪才使她溺死在浴缸里。
这样压抑的心态让他一直吃着父亲开给他的药,并且一直不敢回家。
两位天使的举动让他重新看待了9岁那年发生的事情,这时Andrew才豁然开朗。
是啊,这就是生活,不能因为一件错事就否定生活,否定自己。
男主角饰演者是Zach Braff,在这部电影里集编,导,演于一身。
感觉他很适合这类电影,长得不帅,感觉有点迟钝,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节奏。
Natalie Portman饰演的是其中一个“天使”Sam,一个喜欢说谎的女孩,不过倒是很可爱,让我喜欢,说话语速相当快,明显思维敏捷,而且很真实。
这电影里她的戏真应该好好看看,just lovely。
出生在以色列的Natalie Portman被美国人看作是标准的good girl,我倒是觉得她不太像是明星,倒像是普通人,没有让人惊艳的身材和容貌,演技算是她的一大法宝,让她从“杀手莱昂”开始就深受群众喜爱。
感觉这不是一个好拍的电影,尤其是里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诊所里的导盲犬趴在Andrew腿上“干”,另一个是Sam家的沙皮狗自己挠自己那里,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训练这两只狗作这么高难度动作的,这也是电影里最搞笑的镜头了。
另外,这还是让我很有感觉的电影。
Sam用水杯去接Andrew掉的眼泪,然后两人拥抱在浴缸里,当时我真有一种想要找个人抱的感觉。
BTW,里面的原声音乐也很好听。
“家”的概念在电影中被拆分成两个概念,一个实体的家,一个内心深处可以感到安全的家。
我想,他们在彼此身上映照出了自己,并且感到安全。
那些有点过激的反应或者是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一种方式,通过那些行为去证实自己。
把握如此细腻的感觉很不易。
很喜欢安德鲁和萨曼沙在宠物墓园里埋葬小仓鼠时的一段!
萨曼莎说“after you”,于是安德鲁弯腰从园门里进去了,而萨曼沙却直接从小墓园的篱笆上跨了过去,然后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情归新泽西》(Garden State),去年看他的官方网站,一部年轻导演才华横溢的处女作,青春、梦想、迷茫,这样的作品带着敏锐犀利的气息破茧而出,氧气般清新。
当然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anman)功不可没,有她存在,这部小制作电影注定是一个亮点。
扎克·布拉夫 (Zach Braf)本剧的灵魂人物,导演、编剧和男主角,他的才气显然比他的演技更让人叹服,也赞叹娜塔丽·波特曼慧眼识才。
故事讲述了安德鲁在离家九年后回到位于新泽西的家乡参加母亲的葬礼。
由于走得匆忙,他忘记带上一直依赖的抗抑郁药,没想到,这反而成了他扭转自己命运的一步。
在就诊的医院,安德鲁遇见了萨曼莎,她患有严重的疾病,精神方面也有问题,有时会撒谎,有时会情绪失控。
安德鲁和萨曼莎有很多共同点,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有一颗同样受过创伤的心灵和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使安德鲁惊奇的是,萨曼莎却并没有就此而封闭自己的心灵,她分享着安德鲁已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秘密,两颗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流浪的灵魂碰撞出了火花,安德鲁决定拯救自己,拯救萨曼莎。
影片的前半段我很喜欢,导演开阔的思路及创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充分。
让我想起《猜火车》里梦游似的片段,有点超现实的意味,夸张独立的画面用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空虚、躁动、不安、爆发的情绪很有冲击力。
安德鲁回家路上从洗手间出来,走过感应水龙头,所过之处水流如注,又瞬间停止;飞机上遭遇事故的人们惊慌失措,安德露如入无人之境打开空调阀、调整大小;安德鲁儿时的朋友因为转让某项专利得以过着奢靡混乱的生活,在没有家俱的豪宅玩滑板,终日开着奇怪的party。
感觉前半部分混乱,没有情节,甚至可以说没头没脑,但是我们的生活在他人眼中何尝不是混乱且缺乏目的的呢。
所幸我们还有年轻的热情和梦想,当三个年轻人面对人们无意挖掘出来的峡谷尽情呼喊的时候,享受着友情、爱情和对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当安德鲁的朋友带来他母亲的遗物——一条项链,安德鲁与父母之间长期的隔阂被温馨的亲情代替,影片的格调一下子走出阴霾,透露鲜活的气息。
娜塔丽·波特曼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还是《那个杀手不太冷》里那个精灵似的女孩,即便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缺点,浑身洋溢的活力、聪慧还是叫人怜爱。
最近娜塔丽·波特曼常常有让人惊喜的演出,《closer》里叛逆女孩Alice为爱遗弃自己的过去,在情敌的镜头前流下寂寞的眼泪,一颗透明的玻璃心,就算在夜总会跳艳舞还是透露个性的光彩。
安德鲁和萨曼莎的相遇,就像诺亚的方舟,不但让两人迸发出爱的火花,而且激发出他们生活的勇气。
最后的结局正如很多爱情电影,分别在即的恋人依依不舍,最终为爱留下脚步。
“我真傻,你对我是最重要的。
”安德鲁说,有情人说。
又看了一遍來來去去估計有看過十多次了每次都能一口氣從頭到尾看完每個段落都值得一再的回味這樣的電影只能打上“完美”的標簽喜歡他的墻紙花紋衫喜歡她帶著大耳機卷座上椅子上的樣子喜歡她輕輕的抱著他讓他停下摩托等侯成群的小孩穿過馬路喜歡她們為意外喪命的倉鼠舉行葬禮喜歡她第一次聽到他說出“我喜歡你”時靦腆欣喜的笑容喜歡他們在雨中站在“方舟”旁熱情的相擁親吻仿佛重生般的幸福喜歡她為他收起一滴眼淚并藏于杯中喜歡... ...喜歡這部戲的一切當愛情正好來臨時,那里有最甜美的時時刻刻!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被生活的琐事缠身,感觉无法前进时,你想要回到那个人生最起始的地方,去追溯曾经的人生轨迹,想要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在我看来,《情归新泽西》就是这么一部跟随情绪麻木的青年人重返故乡,并在此重拾自我的故事。
因儿时的一场意外,安德鲁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愧疚,必须依靠父亲开的抗抑郁药进行医治忘却痛苦。
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9年时间里,他在化学品中迷失,因此变得情感麻木。
突然地一通母亲去世的电话将他从城市唤回,安德鲁不得不回到故乡新泽西直面自己的痛苦根源。
由于无意将一直服用的药物留在了洛杉矶,安德鲁埋藏深处的感情开始泛起涟漪;与迷人可爱却有点神经质的萨曼的邂逅与高中好友马克的重遇又给他无色无味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生机,安德鲁的改变也由此开始...据闻导演兼男主扎克一直想要创作一部关于他的家乡新泽西的电影,因此诞生了这部电影。
演员变身导演往往会受到公众质疑,值得庆幸的是,扎克在他的导演处女座中用细腻的感情与丰富的细节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眼光敏锐的故事家。
扎克运用青年焦虑的主题,融入他熟悉的家乡,并用幽默,视觉和一个神奇的元素刷新了这个单纯的故事: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
她扮演的萨曼,自然、热闹而可爱,这个不受约束的乐观主义者贴近安德鲁的忧郁面纱,让他意识到生活毕竟不是那么糟糕。
当娜塔莉的能量不在银幕上时,这部电影的气氛便会因为单调而略显不足。
片中人物的设定都带着少许古怪:缺少感情的迟钝青年,患有癫痫症爱骗人的女孩,喜欢在没有家具的豪宅中玩滑板的好友... ... 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形象丰满的角色,他们之间诙谐又略带自嘲的对话便产生了感性的化学反应,碰撞到彼此孤独流浪的灵魂。
扎克还乐于将一些抽象的轻浮放在日常平淡无奇的地方,如早餐桌上的中世纪骑士、溜冰场上的短吻鳄服装。
他利用这些人物内心的小缺陷与日常中微小的异常感,灵巧地平衡了电影小桥流水般的静定温柔与主人公们找寻自我的奇异历险,巧妙地将他们拼凑成一个动人的整体。
对于安德鲁来说,最初的那通电话就仿佛是不可抗力,生生地逼迫他回到故乡。
但也正因这个契机,他能够迈向新生的篇章。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强迫自己面对、发掘痛苦的根源,才能从中涅槃重生。
电影中有人对安德鲁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麻醉自己,像美丽新世界中一样。
”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人们每天服用精神麻醉药物“唆麻”,借放弃思考以获得快乐,安于现状。
人们变成只知道追求快感的动物,精神也渐渐变得麻木不仁。
安德鲁的一段自白,道出了这些年来一直折磨着他的病魔。
“我长大后就没有哭过了。
我妈妈的葬礼我也没有哭。
我试过的...我去想最悲伤的事情,电影里的...生活杂志里那些让我难忘的图片,我集中精力,可没有效果...事实上,我如此麻木,才是让我感到最难过的事情...”逃离过去的苦痛,就是安德鲁的麻醉剂,数年的时间他都没有找到解药,甚至没有人将他从迷途中拉回。
他的父亲一直用所谓的抗抑郁药物医治他的情绪,却未尝试接近儿子的内心帮他解决心结。
对于心结,他们采取的方式都是闭口不谈。
痛苦的经历并不是病因,顺从生活的指向沉默不言才是命门。
这种长期的默不作声使安德鲁的内心越埋越深,父子之间的交谈也越发尴尬。
亲子沟通是件老生常谈的事。
其实当解除了对自己真心想法的压抑,敞开心扉与亲人交流,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
试想一下:若是当年安德鲁与母亲耐心交谈、明白母亲的苦衷,或许就不会发生那场意外;若是安德鲁向母亲好好道歉,或许他也不会封闭自己满是自责与内疚的心;若是安德鲁的父亲愿意从内而外帮助他摆脱生活阴影,这些年他的生活会不会过得不一样?
逃避是遇到问题最简单的行为,在自己的幻想乡中做着不知名的梦,回望过去无法重来的人生,但这样只会止步不前。
对过去的不接受,只会将阴影越放越大。
安德鲁一开始没有接受他的生活与过错,这种逃避并没有令他过得更开心,而是对生活的认知形成了更深的偏差,令他变得迷茫又厌世。
当他学会了接受,接受自己、接受错误,便达成了与过去的和解。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一幕印象深刻:三个青年在大雨中跳上废弃的起重机对着万丈深渊大喊,这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标示着他们与生活的一次刻骨铭心的对话。
这一刻,三人褪去了对生活的防备,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感情,哪怕大雨也不能浇灭他们想朝生活大喊的心情。
直面曾经的过错,接受无法挽救的现实,安德鲁因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拯救了自己。
影片最后主动去找父亲对话的安德鲁,他与父亲一起面对了过往与自己,话语中流露着对未来的自信。
他变得更加勇敢:即使知道千变万化的生活仍可能不留情面地取走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依然无畏向前。
有人曾说,生活中失败是常态,一帆风顺才是侥幸。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有些错误可以补救重来,有些却无法挽回。
尽管如此,这些错误也不应成为我们寻找自我的障碍。
错误会带来苦痛,但感受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生而为人,本就应五感俱全。
感受快乐,感受痛苦,创造痛苦,创造快乐,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呀。
影片的结尾,安德鲁毅然决定为萨曼留在新泽西,紧拥所爱之人共赴不确定的未来。
或许前路依旧迷雾重重看不清方向,但若是找寻到自我这个导航器,就能指引着个人在一次次人生选项中开辟未来。
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像影片中安德鲁一样背井离乡的人。
他们漂洋过海去到陌生的国度,与亲人故友隔海相望,家乡遥不可及。
不知在多少个寂寞的夜晚默默吞下苦涩的泪水,自己扛下所有的困难与委屈。
每逢这个时候,就会倍感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当你搬出去的那天,你就会明白了。
会有这么一天,家就这样没有了,你会觉得你永远都无法挽回了,就像是你时刻想念的那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
也许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吧。
直到你重新构建一个家庭,你才会重拾那种感觉,对你的孩子,对你所建立的这个家庭,像是种轮回。
我很怀念这种感觉。
也许家庭的真谛就在此——一群人想念着一个虚构的地方。
”这是电影中安德鲁一段很经典的对白,由于太久未归家,安德鲁认为家是一种臆想出的幻觉,然而他还是在此重获新生,像是第二次破壳的婴儿。
家是一个无形无影的地方,也许是一个你最舒服自在的地方,也许是一个一厢情愿美化过的地方。
但它依旧最令人怀念,那是一个人天生就自带的最真实的部分,是人们追本溯源的地方。
离开过家的人,方能更加体会家的珍贵,对回家这个字眼颇有感触。
对游子而言,故乡的时间似乎是定格的,邂逅到的每个人都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
故乡自带的返璞归真,正是带给人拾回初心的力量。
当对生活感到迷茫时,就回家去找回自己吧。
相当无聊 这片子拍出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导演可以亲到娜塔莉波特曼
清淡的小品文 类似的片子前阵子看过不少 看似琐碎直白 实则暗潮汹涌 原声里的几首歌都很喜欢
一个遥远的陌生人.谢谢推荐
Zach is a genius
电影好清新~ 原声赞的一比 爱
看谢耳朵的时候惊喜了下。其他时候都快跟着男主角抑郁了。
耐心看还是不错的电影
没情绪的桥段加上很high的音乐…
男主侧脸比正脸帅,娜塔丽的大笑脸真迷人,配乐赞!
我是natalie脑残粉,就是来刷分的。。。但是摸着良心说,这戏就值三星,讲述一个超级loser睡了女神差点还始乱终弃然后幡然醒悟的故事= =
do you believe in what you see?
下午电影频道,瞄到谢耳朵的惊鸿一瞥,接着发现了娜塔丽波特曼,台词满搞笑的
全是喜欢的演员,意外收获居然看到Royal Pains的Jill Casey和谢耳朵来打酱油,音乐刚好对胃口,绝对的五星!
Natalie 真的太可爱了好喜欢她,还有居然惊现谢耳朵,而且他居然那时候就说克林贡语了。。。。音乐好听
还蛮舒服的一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雨后绿色的空气。清新如同NATALIE
当他麻木的坐在即将失势的飞机上 ,coldplay在后面吼:It is a beautiful world时,当她怪叫着做独一无二的动作时,我就知道。他她和谁都很像。
特别不喜欢
娜塔丽。呵呵。壁纸和衬衫
Overrated. 主旨平实善意,一些细节很精巧,多半集中在影片前半小时,如感应水龙头、飞机颠簸时、用多下来的妈妈的布料做的衬衣;但整体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很有种做作出来的自然,包括表演。是不是一打上独立的标签,就要弄出个看似来自于生活实则凌驾于生活的调调?但这部影片还是有亮点的:穿着中世纪骑士铠甲,说着星舰迷航语的Sheldon,噢,不Tim!那一刻,我觉得就算生活是场骗局也是美好的,因为有Sheldon/Tim那样的可人儿。
shelton